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案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05 21:20:31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分為哪幾個模塊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
平面圖形中基礎的線、角,垂直與平行,
平面圖形由基礎內構成:三角形容、四邊形、多邊形。在四邊形中又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主要是這些圖形的周長和面積。
立體圖形主要學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主要是這些圖形的棱長和、表面積、體積

⑵ 如何提高空間與圖形的高效教學設計報告

經過十多年的奮戰,讓我有更加深的感觸:農村學校沒有辦法像城市學校那樣利用現代科技手段進行教學「空間與圖形」這么一塊抽象的教學內容,我們農村學校只能利用現有的實物進行展示、教學。我們都知道:空間與圖形是小學數學學習領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標准》對傳統的幾何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設置了「空間與圖形」的領域。而兒童的幾何(空間)思維水平的發展有明顯的階段性,而這個水平的發展不僅依賴於兒童逐漸的心理成熟,更依賴於教師的教學組織。很多教師將某一級水平的學習降低到較低水平(如死記硬背)來組織,所以,了解兒童幾何(空間)思維水平的發展對教師組織幾何教學是非常有價值的。特別是農村的小孩,對於抽象的空間圖形的理解特別困難。我們農村學校的老師如何去提高「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呢?要掌握好小學階段這一部分的標准,必須引起對如下幾個方面的重視:第一,重視學生實際生活經驗對幾何概念的形成;第二,發揮幾何圖形本身的作用,以幫助學生正確形成和理解幾何概念;第三,及時將所學概念納入已有系統,促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第四,設計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結果的正確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據的條理性。所以在教學中應大量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把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圖形與相應的知識聯系起來,不斷增強直觀體驗,認識圖形。在教學中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要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可以從現生活經驗和觀察中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再現生活經驗,建立空間觀念,這就要注意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取學生熟悉的實物例子。如我在教學「物體分類」這一課時,我結合學生日常見到的球、積木塊、文具盒和家裡裝豆腐乳的罐等,引導學生通過搜集、觀察、觸摸、分類和討論等活動,形成對一些常見的幾何體的直觀感受。該課為了直觀地辨別物體的形狀,除了分類活動外,還通過由實物或模型說出它的形狀、由形狀說出生活中這種形狀的實物的練習活動,建立起四種幾何體在頭腦中的表象。所以如果在上這內容時,我覺得教師在上課之前就應該做好准備日常見到的球、積木塊、文具盒和家裡裝豆腐乳的罐等的實物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在觀察中獲得有關空間觀念。
二、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要注意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方法。而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教育價值就是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密切聯系的。數學源於實踐,而又服務於實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從生活實際去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在求知的過程中,去感受成功的愉快。
如2010年我在教學六年級《圓錐的體積》時,出示了這樣的一個簡畫面:在一個糧店裡堆放著一大堆大米,工人想估算一下這堆大米的重量,你能幫助他們想一個最簡潔的辦法嗎?大部分同學可能會說稱一稱。這樣一大堆糧食如果去稱,既費時又費力。今天,我們如果學完這一課後,你們一定會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來。這樣,通過聯系實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系。在這一節課結束時,教師引導回顧。同時,出示工人正在測量圓錐形糧食的底面周長和高的畫面。這樣,同學們既掌握了數學的基本知識,也體會到了數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也培養了創新意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逐漸形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三、小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應注重操作性
「空間觀念的形成,只靠觀察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實驗活動,讓他們自己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畫一畫。」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有很多的地方能運用圖形的操作與實驗的方式來進行教學,不但增強了學生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夠增加學生思維的直觀性。圖形的操作與實驗活動,增加了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推理、想像等探索的過程,給學生帶來了探索問題的平台,帶來了成功的機會。在這些操作活動中,學生們經歷了細致的觀察、獨立或合作性的操作、產生了直觀或一般性推理、大膽想像等過程,是一種很好的過程教學。
例如我在教學六年級《圓的認識》時,出示一組實物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我讓學生動手量一量:1.用自己已有的繩子圍自己喜歡的平面圖形。(引導:這根繩子的長度實際上就是你圍成圖形的什麼?)(周長) 2.同桌互指,感知周長;交流已經學過的圖形周長公式。學生通過動手量一量,從而感知圓的周長:圍成圓的曲線的長。我就順勢地說:那麼圓的周長該怎麼測量?學生說有A.滾動法(在尺上、在地上……);B.繞繩法(用繩子、用紙條……);C.拉伸法(對於可拉伸的圓)……。學生說出了好幾種測量方法。這樣,同學們不只在操作中認識了什麼是圓的周長,而且還想出了很多測量的方法。同時,還可以這樣給每位學生准備了一個圓,讓學生找出圓的圓心。有的學生發現通過把圓對折再對折,當中出現的交叉點就是圓心。還有的學生發現把圓對折後,用尺量出摺痕的中點就是圓心。這種教學方式給學生創設的教學情景是生動直觀的。同時,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同時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
再如在學習圓柱的認識時,我們給學生准備了圓柱的立體模型,讓他們自己去感知圓柱的特徵,可以通過看、摸、量、比的方式。在學生獨立觀察感知的過程中,學生都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情感,並且在發現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的價值。如果再深入研究,同學們把手中的圓柱沿側面的一條直線剪開,看一看剪出了一個什麼圖形。在剪的過程中,大部分同學認為剪出了一個長方形,而個別同學認為剪出了一個正方形或平行四邊形。對此,都感到很疑惑。這樣,同學們帶著自己的問題再進一步深化研究,最終得出了為什麼能剪出不同圖形的原因。這節課,我們對問題和概念的認識和深化,都是在學生的親自感知的基礎上來完成的。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通過動手操作,學生不但提高了對知識的掌握,而且也發揮了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注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互相滲透、有機結合
空間與圖形教學的概念和解決問題都很抽象,要聯系學生生活,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加強多感官參與。新教材「空間與圖形」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生活中的原型,要把復雜、抽象的問題利用所學知識進行簡單化處理。
比如我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時,可以把復雜的、抽象的圓柱體立體圖形轉換成同學學過的簡單的長方形和兩個圓形組成的平面圖形。這樣讓學生清楚的知道,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的圖形,可以轉換成是個平面的長方形;圓柱的兩個底面就是平面的兩個圓;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高就是圓柱的高。這樣圓柱的側面積就可以轉換成求長方形的面積,從而就可以輕而易舉的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底面周長×圓柱的高,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
那往日的填鴨式,讓學生去死記硬背的教學,教師教起來困難,學生學起來枯燥無謂。現在利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知識,這樣學生學起來就靈活、輕松得多,學起來也快,感興趣,也沒有那麼抽象,教師教起來也輕松。
總之,要提高「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我認為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我們農村老師除了多自製一些教具,更應該想方設法讓學生在生動的情境中學數學,增強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得扎實,學得有趣,課堂教學也因此富有感染力,這樣教師教起來輕松,學生學起來就得心應手。

⑶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資料

課題 認識物體 內容 北師大版數學第二冊64-67頁 課型 新授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知道它們的名稱並能識別。
2.學生在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的實踐活動中,經歷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認識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3.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游戲,增強主動參與,樂於合作的意識,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重點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特徵。 難點 正確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 關鍵 在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的實踐活動中,經歷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認識過程,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准備 教師 1、多媒體課件。
2、准備顏色、大小不一的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模型若干,分成5組。
學生 准備形狀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
環節時間 教 學 內 容 師 生 活 動 復 案
一、興趣導入:
1、 今天老師問你們一個最容易的問題:我是誰?你是怎麼記住的?
2、 師小結:其實認識一個人或認識一個事物方法很簡單——只要仔細觀察知道他張的什麼樣子(即:了解他的特點),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就可以了。
3、 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認識物體好嗎?板書課題

二、認識物體:
藉助實物,感知形狀。
1、 你們在課前收集了很多各種形狀的物體,舉起來給大家看看,誰願意把你帶來的物體介紹一下:你帶來的是什麼?它是什麼樣子的?(學生介紹)
2、 為幫助大家認識物體,老師為同學們准備了小禮物。請小組長領禮物。(教師按組發模型)
3、 你能將形狀相同的物體放一起嗎?先在小組里討論,再按照討論得出的方法分一分。
4、 學生分類後,課件演示分類的方法。
動手實踐,感受特徵。
1、 找出自己最喜歡的物體,用手來摸一摸,數一數,然後在組內說一說它的特點,能給它起個名字嗎?
2、 指名介紹,其他同學補充。
3、 區分長方體與正方體:他們那裡不同?找出來說一說。
4、 師小結:像這樣,六個面一模一樣的是正方體,六個面不都一樣的是長方體。
5、 我們知道了它們的名稱,現在你把這些物體在桌面上滾一滾,比較一下,它們之間有什麼不同?邊做邊在組內說一說你的發現。
6、 引導:這類物體叫什麼名字?為什麼叫球體呢?像彈力球、乒乓球這樣的物體我們就叫做球體。
7、 游戲:你說我擺。
抽象圖形,二次分類。
1、 說一說:生活中還有什麼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或球。
2、 現在我們脫去它們的花外衣,你還能認出它們嗎?誰來給它們找找自己的家。(課件演示)
3、 閉上眼睛,想一想這四種形狀。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呢?看誰找得多、說得准?
4、 小結:生活中這些形狀的物體隨處可見,用處可大了。

三、練習鞏固:
1、 同學們找的多說的准,說明你們學的特別快,下面我們做一組練習,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
1、 說出下面物品的形狀。(圖略)
2、 數一數。
這道題是什麼意思?現在同學們數一數,然後填上後再想一想你是怎麼數的?
四、總結:
板書設計
課後反思

⑷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主要的教學內容以及對應的教學目標是什麼

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內容按「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的運動』和」圖形與位置「四條線展開。
這四條線都以圖形為載體,以培養幾何直覺、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認識和把握我們賴以生存的現實空間為目標。

人教版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

小學數學圖形計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回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
正方答體
V:體積
a:棱長
表面積=棱長×棱長×6
S表=a×a×6
體積=棱長×棱長×棱長
V=a×a×a
3
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
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h:高
(1)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2)體積=長×寬×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
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圓形
S面積
C周長

d=直徑
r=半徑
(1)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2)面積=半徑×半徑×∏
9
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1)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2)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3)體積=底面積×高
(4)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
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⑹ 淺談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加強數形結合,深化思維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種理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思維手段加強聯系。數形結合的教學方式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具體實際有效結合,將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過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的相互轉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論知識的本質,最終完成解決問題的任務,這也能深化思維。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藉助圖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再者就是用數量關系轉化圖形,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比如,學生在學習正方形周長公式的時候,雖然有周長的計算公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把公式死記硬背下來,這樣就很難靈活運用。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靈活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和掌握這些知識。正方形由於長和寬的長度是一致的,所以計算正方形周長的時候,有四種方式:即①長+長+寬+寬;②寬×2+長×2;③長/寬×4;④(長+寬)×2。在介紹這些方法的時候,教師可以藉助圖形來講解,這樣,就在加快學生理解的同時,加大了思維深度,增加了對知識運用的靈活程度。
(二)創設教學情境
由於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適當創設教學情境,在促進學生學習和理解的同時,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生通過感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掌握理論知識。比如,在介紹長方體、圓柱體等幾何圖形的時候,由於學生還不具備空間想像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會具有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藉助積木等玩具,讓學生在體驗的情況下,認識這些幾何圖形,將抽象的理論概念實際化。這樣一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夠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還能培養空間想像能力、動手能力等,增強思維的靈活性和多向性。
(三)加強與日常生活的聯系
所有的理論知識都來源於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相聯系,這樣一方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加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學習加減法的時候,媽媽有2個蘋果,爸爸有3個蘋果,那麼爸爸媽媽一共有幾個蘋果呢?這樣一來,就能將問題簡單化、生活化,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後期的學習和生活。

⑺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 空間與圖形之圓柱、圓柱

自己動手做出來,一目瞭然,久而久之,對這類題就得心應手了,多鍛煉空間思維能力.

⑻ 幼兒園空間與圖形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欣賞等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了解生活中軸對稱現象。
2.過程和方法:使學生理解對稱、對稱軸的含義,並能判斷對稱圖形,會畫對稱軸。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對生活事物及相應圖形的欣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美,激發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認識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理解對稱軸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還認識這些平面圖形嗎?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平行四邊形、(你們記得可真清楚!)
今天老師帶領同學們再認識一種新的平面圖形。(板書:圖形)認識新圖形之前,老師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剪紙:課件(剪紙)
剪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也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它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深受國內外人士所喜愛。
看完了這組剪紙圖案,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讓我們一起為了不起的中國人鼓掌吧!
同學們喜歡剪紙嗎?
那老師給你們一點時間,用小剪子和自己喜歡的彩色紙剪一個自己喜歡的圖案,看誰建得又快又好。
展示:(對折、隨意、畫好)
匯報:誰來說一說你是怎麼剪的。
說明:這些剪紙圖案有的是對折以後再剪的,有的是沒對折就剪的,你們能給黑板上的圖案分分類嗎?
請同學們觀察這組圖案,看看他們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兩邊的大小一樣、形狀一樣、中間有一條摺痕
老師任意拿一個圖案演示再對折一次,能看到什麼?(只能看到圖案的一半)
那另一半呢?
藉助手中的圖片說明:只能看見圖案的一半,這說明圖案的邊沿完全重合了。
我們再一起看一看。(老師演示對折、重合的過程)邊沿完全重合了嗎?
揭示課題
像這樣左邊和右邊對折或者上邊、下邊對折以後邊沿完全重合了的圖形,我們叫它對稱圖形。 板書:對稱
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和學習對稱圖形。
對稱圖形中間這條摺痕叫對稱軸 板書:對稱軸
我們還可以沿著這條摺痕畫一條線來表示圖形的對稱軸。 演示
你能找到這些對稱圖形的對稱軸嗎? 老師輔助畫出來
你們覺得對稱軸有什麼作用嗎?
請這些同學(任意剪的、畫好後剪的)檢查一下自己剪的圖案是不是對稱圖形
同學們真的了不起,剪出了這么多對稱圖形。
二、練習:
1.看圖判斷:
2.判斷手中的圖形是否對稱
老師也給同學們帶來一些對稱圖形看看嗎?
課件:
第一類:自然美(很多動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對稱形式)
植物、動物
第二類:藝術美(對稱也是藝術家們創造的重要准則)
剪紙、臉譜、建築
第三類:均衡美:(對稱不僅美觀,還能使物體保持平衡)
汽車、飛機
設來說說你對對稱圖形的感受?
板書:美
三、小結
你能說一說周圍有哪些物體是對稱圖形嗎?
孩子們,能不能發揮你們的創造力,設計一個美麗的對稱圖形?
同學們,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⑼ 如何進行《空間與圖形》的有效教學

【摘要】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和學生的活動來實現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任務專。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基礎知識和屬基本技能,學會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人類的生存空間,發展形象思維,培養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關鍵詞】 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有效教學探究直觀圖形、幾何模型以及幾何圖形的性質是准確描述現實世界空間關系,是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各種問題的必備工具。(剩餘3165字)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空間與圖形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