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習作修改能力
在日常教學中常常看到學生寫完習作後,長噓一口氣,然後把習作本一合,自以為大功告成;在習作本下發以後,急忙翻看一下分數,匆匆看看老師寫的批語,就一切了事;學生的習作中常常出現觀察沒有順序,內容不夠具體、錯別字多等問題,學生沒有自我修改習作的能力。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學生沒有認識到修改的必要性;二是教師在習作方面重指導輕批改;三是教師沒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傳授給他們修改的方法。 培養學生修改習作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應從學生第一次習作開始,貫穿於學生整個學習階段。整個修改訓練應分步落實,由易到難、循序漸進,這既符合兒童心理認識發展的規律,又體現出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系統性和漸進性。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在習作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能力。一、激發學生修改興趣(一)用精典故事引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古今中外,許多作家的傳世之作,無不經過多次的修改。而這些修改的過程,往往還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例如:賈島的「推敲」:我國唐代詩人賈島,相傳他初到京師時,一次,在驢背上得到兩句好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後來,他又想把「敲」字改成「推」字,正琢磨不定時,撞上迎面而來的韓愈的馬車。韓愈問明情況後,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幫他斟酌起字句來,說:「敲字好!」這就是「推敲」的由來。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王安石在寫這句詩時,關於「綠」字,曾用過「到」、「吹」等二十多個字,最後才覺得「綠」字最恰當。據說,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這部長篇巨著,就曾先後修改過多遍。……給學生講講這些故事,學生聽得興味盎然,自然也樂意效仿了。 (二)激發修改慾望。 教學生修改習作,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學生在不斷品嘗成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學習,勤於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只有反復多次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語句、段落、情節改好改美,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動感人,從而激發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老師還要讓學生認真比較、體會修改前後的異同,體驗到「改」比「寫」更重要,以後的工作就容易多了。(三)修改體驗成功。 修改過程中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對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是不可估量的。我在批改學生習作時主要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則。「多就少改」是指遵從學生意願,改在要緊處,扶助他們自我完善習作。這樣學生看到自己的習作符合自己的意願,通過修改使習作更加具體生動,學生也能從中感悟到寫作、修改的方法和規律。 此外,我還採用修改分層法。第一次批改後,學生對成績不滿意,可暫不給成績,而是詳細地給出眉批、總批,或者面批,讓學生根據教師的建議去修改,這樣批了再改,改了再批,分次修改,跟蹤指導,直到學生對自己的習作滿意為止。這樣做雖然老師的負擔重了,但是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一個學生的習作可以寫得不成熟,只要他們有濃厚的修改興趣,就有一直修改下去的權利。 教師只有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友好、寬松的氛圍,用商量、探討的態度與學生共同合作,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才能把教育思想潛移默化於學生每一次習作修改中。二、習作修改的幾種方式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為學生選擇不同的習作修改提供了條件。(一)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修改 在教學中,我經常採用的方法就是把學生寫得比較好的作品,徵得小作者的同意後放在大家面前,讓同學們共同欣賞,大家找到習作中的優點,也就是這次習作的要求,老師要教給學生的內容;大家給習作提出的建議,也就是學生在習作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教給學生一些常用的修改符號。這樣運用學習遷移規律,培養學生的修改能力。接著讓學生再讀自己的習作,他們會發現自己的習作中也出現了不少類似的問題,可以依照大家提供的方法進行修改,會收到良好的效果。經過這樣的訓練,學生的修改能力提高很快。(二)根據老師批語自己修改 在閱讀學生習作時,我在眉批時用不同符號向學生傳遞不同信息。用曲線畫出好句,用重點號標出好詞,用括弧畫出寫得具體的內容,在學生沒有寫具體處,畫出添加符號或在句子畫上問號。這樣在學生的習作中就出現了等級、眉批、好詞佳句的圈點、旁註、提示、總評等多種評價方法,學生拿到習作後,能很容易地根據教師的指引進行修改,降低了學生修改習作的難度。對於那些寫作十分困難的學生,面批引導更不失為一種因材施教的好方法。(三)學伴之間互幫互學 由三四個人組成一個批改小組,選擇小組中的一個學生的習作反復讀,互相討論,共同修改。讓學生看自己的習作是否符合題目的要求;結構安排得是否合理;重點內容是否突出,是否具有真情實感;用詞是否得當;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是否有錯別字……。由於學生的思維水平相似,想法有相通之處,也更容易產生共鳴,容易接受彼此善意的提醒與中肯的建議。學生閱讀別人習作的過程,是學習判別的過程,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對於好學上進的孩子,看到別人習作中精彩的句段篇章,會激發出「他為什麼能寫出這么好的習作?我自己也要寫出精彩的習作!」好勝心理,這樣能有效地促進學生修改習作能力的提高。(四)家長參與學生習作修改 家長是學生習作修改中的寶貴資源。大多數家長渴望孩子的習作水平得到較快的提高,也樂意幫助孩子修改習作。那麼,讓家長參與到孩子習作修改中,學生能得到細致、充分地指導,修改能力提高會比較快。 充分利用各方面的資源,改變單一的主體模式,把修改習作變為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極大可能地提高學生的興趣,開闊學生的思路與眼界,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三、習作修改的具體方法(一)各學段有不同的修改目標 對於小學生來說,習作修改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沒有一蹴而就的捷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能力的現狀,低年級可側重於句子的完整性、連貫性方面的訓練;中年級可側重於句子的寫具體和片斷的條理性等方面的訓練;高年級則側重於篇章中的選材、結構及詞彙的活用、句式的運用、情感的表達諸方面的綜合訓練。教師指導也要從易到難,從一個問題的修改到多個問題的修改,讓學生逐步掌握習作中常見的毛病,並且能得心應手地解決這些問題。(二)在欣賞中學習修改方法 從閱讀教學中學習習作修改方法,是我們培養學生習作修改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教材中的文章,都是作者潛心構思、字斟句酌過的。一句話,一個詞,無不凝聚著作者的心血。通過閱讀教學的滲透,使學生了解作者布局謀篇、遣字造句等多種方法,教師運用學習遷移的規律,讓學生把學到的方法運用到修改習作中來,提高修改習作能力。 同樣,我們可以通過「小小作家」評比、佳作欣賞、習作園地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中的優秀作品,通過競賽、向報刊、網路投稿,自己出習作集等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成功。讓學生在欣賞的目光中不斷地進步。(三)把修改貫穿於習作的始終在實際的習作訓練中,修改不只是在寫作後的事情,其實它應該是貫穿於習作的全過程。 寫前修改:同學們在動筆習作之前,要圍繞題目要求,考慮寫什麼,怎麼寫,文章結構怎麼安排等等,也就是打腹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也應該深思熟慮,注意不斷修正自己的構思和寫作方案。最好能夠邊思考邊列提綱、修改提綱,使思路更加明晰。 寫中修改:這是在習作過程中的邊寫邊改,在寫的過程中發覺寫的內容有什麼毛病,或是意識到原來有不足的地方,要及時加以修改。 寫後修改:習作初稿寫出來後,同學們要細心閱讀,看看有沒有用錯的標點,有沒有寫錯別字,有沒有使用不當的詞語,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內容是否具體,有條理,還可以動筆全方位地加以修改。 全國小語學會會長崔巒先生曾說:認真修改文章是一種好的習慣,更是做事的人生態度。海爾電器有一句廣告詞「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們的習作同樣需要精心雕琢,才能成為精品。
⑵ 小學生如何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學生作,教師改」,教師為改好一篇作文可謂是花盡心思,而學生卻收益甚少。如何讓學生有所收獲呢?我嘗試讓學生自改作文。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饋,發現並解決其中的問題,這樣既利於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是終身受益的。
怎樣提高小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改變觀念,提高認識。
之所以會形成「學生作,教師改」的局面,是因為教師對學生的能力認識不夠。教師總用自己的認識水平和寫作能力要求學生,作文修改權完全由教師壟斷了。其惡果是助長了某些同學作文草草成篇的壞習慣,有的寫完之後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會的字空起來,讓老師去填,學生完全處於被動地位。而教師每一次練習後要面對五、六十篇作文,任務繁重。在緊迫的時間內,只能草草了事。如「中心不夠明確」、「事例不夠具體」、「人物不夠鮮明」,甚至一些批語學生看不懂。傳統的「學生作,教師改」的觀念已經不適應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要求,新大綱要求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改變傳統的觀念,將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怎樣把修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首先,要讓學生掌握修改的優先權。其次,讓學生掌握修改的決定權。同時,教師的著眼點放在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師引路,指導方法。
在培養學生自改的過程中我採用了「領」、「扶」、「放」的方法。
所謂「領」就是由老師指導批改的方法,領著學生學會批改方法,到學生自己學著修改。學生的習作交上來後、查閱後,教師選擇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學生習作製成投影片,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討論,集體修改。怎樣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階段,老師要作示範。我在作文教學中曾這樣嘗試過,首先明確本次習作的要求是什麼,再出示學生習作中的片段,然後用彩筆修改給孩子看,並簡單說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後引導學生看看層次是否清晰,語句是否連貫,通過逐詞、逐句、逐段推敲,使語句更通順,使意思表達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師要發揮指導作用,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調動積極性。通過修改,孩子們明白了什麼是改,怎樣改,以及這樣改的理由,學會了遷移。
領著學生集體修改後,我還要求學生把修改後的文章和原文作對照、比較,然後讓學生運用學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習作,教師再加以指點、輔導,使學生人人受益。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自改習作的能力,教師還得注重「扶」與「放」的結合。我們知道,要培養孩子自改習作的能力,指導學生學會自改習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謂「扶」既是作文上標記號,作必要的提示,讓學生修改。
我採用以下方法:
1.符號批示法。對學生的初作瀏覽後,對需要改的地方用符號標出。如對不通順的句子用「——」?,對錯別字用「口」,讓學生根據符號自行修改,學生修改後,再進行檢查指導。
2.點撥提示法。我將學生的作文進行分類,從各類中抽出幾篇,對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語。
3.要求提示法。針對學生習作存在的問題,提出一些具體的要求。所謂「放」就是讓學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自我修改:
a.反復朗讀。在修改時,讓學生朗讀習作,自我監聽,用筆劃出不順口的詞句,並加以修改。
b.默讀分析。學生採用默讀的方法,思考是否圍繞中心選材,段落層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詳略是否得當等。
2.互評互改:
a.教師先對學生習作有針對性地選擇幾篇作為例文,採用朗讀或投影出示,然後由學生進行評議,評議時,既要肯定優點,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樣修改。發言者必須有理有據,小作者可以解釋反駁,大家互相討論,達成共識。
b.學生寫完作文後,收上來後由科代表把作文發給別的學生, 讓學生互相批改,老師只給出評分標准。由於學生自己改別人的作文,因此積極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則能指出作文的缺點,這樣做,學生批改文章時往往很詳細,很具體,等於重寫了一篇作文。
學生互改作文的好處:
第一、經過多次批改實踐,學生不僅准確掌握寫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會指導別人寫作,自然增強自己的寫作能力。
第二、通過交流,讓學生發現別人的長處,促使進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於不同學生、不同文章,學生有新鮮感,培養學生改作、寫評語興趣。
第四、批改作文時,學生進入教師角色思考問題,有利於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角色互換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發教師的智力潛能與創造潛能,節省的時間用於研究學生心理、學習方法,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讓學生處於主動的地位,要注重學生情感的交流,心靈的體會,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與能力發展,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教師也能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來,用更多的時間去鑽研教材,探索教學新方法,何樂而不為?
要寫好作文不是容易的事,需要長期多方面的努力,平時要加強閱讀,上好每一堂課。對課文內容及表達技巧要深刻理解,還要大量閱讀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從中汲取知識的營養和學習寫作的技巧;多看,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多寫,就是要多練筆,做到「熟能生巧」。
以一次習作來說,應該特別注意以下幾步:
(一)審清題意:
審題,就是動筆前,認真讀題,對題目中每一個字和標點(有的題目中含有標點)都要認真閱讀。如《再見了!親愛的母校》一題中有個感嘆號,這就要求寫作時有真情實感,充滿對母校的愛戀之情。在審題中正確把握住文章的重點、中心、材料范圍以及主體要求。每一個作文題目對作文內容都會有一定的限制,我們在習作時要弄清這種限制,一般有這樣幾種范圍。
1、時間范圍。有的題目,從時間上規定了寫作范圍,我們審題時就應該審請時間范圍,這種規定大體有三種情況:
一是規定了取材的時間界限如《暑假中的一件事》,「暑假」一詞就限定所寫的一件事應是暑假裡的事。
二是啟示了所寫的內容時間跨度,如《午飯前後》,文章的內容既要寫到午飯前又要寫到午飯後,在時間上有一定的跨度。
三是限定了所寫內容的特定時間背景,如《童年趣事》,所寫的趣事必須發生在童年。又如《難忘的一瞬間》,所寫的應是在某一很短時間里發生的事情。
2、地點范圍。作文題目中常常出現一些表示空間(方位)的詞語,它們往往對所寫內容的地點背景作了明確的限定。如《農貿市場》一題須寫農貿市場中的事;又如:《上學路上》則須寫去學校路上的事;如《海邊》、《在海灘上》、《海岸一角》三題都是指海邊,但是所指的具體空間還是有些大小區別的。
3、對象范圍。如《我熟悉的人》、《一個 的人》、《我尊敬的人》、《我的好 》等都是寫別人的情況,即使文章寫到「我」或他人,那也是處在陪襯的地位,是「配角」。又如《我的同桌》、《我的同學》、《我的夥伴》三題雖然都可指同學,但三題的寫作對象的范圍由小到大,《我的同桌》對象基本上是唯一的(當然也可以寫以前的同桌),而《我的夥伴》則既可指本校本班的同學,也可指鄰校小朋友,還可指鄰居小朋友等,范圍要大得多。
4、內容範圍。這是指對事件的限制。如《一個難忘的事》必須寫確實是令人難忘的事。《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就只能寫親身經歷的,自己聽到或看到的,還不能算親身經歷。《 老師二三事》只能寫老師的二件或三件事。
5、數量范圍。有些題對所寫人和事物都作了數量上的限定,我們要確定它的數量范圍,按照題目規定的數量要求去寫作。如《暑假中的一件事》、《一件難忘的事》、《這件事 》、《一個 的人》。又如《學校生活中的一件事》和《學校生活二三事》,前者只能寫一件事,而後者一定要二至三件事才能切題。
其次,應該弄清題目要求寫的重點,也就是關鍵部分,不少題目都有關鍵詞,這個關鍵詞通常叫做「題眼」,我們把它找出來,也就是找到了寫作的重點。如《一件難忘的事》這個題目,依次規定了體裁(記事為主的記敘文)、數量(一件)、內容(難忘的事),這三點要求中,主要的無疑是「難忘」,這就是題眼。
有的題目比較含蓄,我們更需注意什麼是關鍵詞,把意思領會清楚。比如《我的「傻」爸爸》,這個「傻」字是反語,表面是傻,實際上是不傻的意思。又如《媽媽的「壞」脾氣》,這個「壞」也是反語,實際上恰恰在說媽媽的某種好習慣,好作風。
找「題眼」有一定規律。如果題目是一句話。「題眼」多數在回答「誰?什麼?」的部分詞語中。如《我愛我的老師》的「愛」,《爸爸笑了》的「笑」等。如果題目是一個片語,「題眼」多數在前面,即修飾部分。如《快樂的節日》的「快樂」,《可愛的金魚》中的可愛。《我喜愛的活動》中的「喜愛」等等。當然,題目是變化無窮的,並不是都可以照這兩種方法去找的。如《我的同桌》這個題,實際上並沒有規定中心內容,我們需要根據材料來確定文章的重點和中心。
第三,在審清題意後確定寫作的體裁。記敘文包括記事、寫人、寫景、狀物等四種主要體裁,像《一件難忘的事》、《記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等,應採用記事的體裁;《我尊敬的人》、《好XX》則應採用寫人的體裁;《我們的校園》則主要應採用寫景的體裁,但也離不開人和事。《可愛的金魚》那就應採用狀物的體裁。日記,讀後感等則大多在題目中表明。
如果碰到半命題作文,我們可以按以下步驟審題:首先對提供的半個作文題目加以分析理解,了解題目中有哪些規定,需要補充填寫的是哪些方面的內容;之後比較,選材;最後要把整個作文題連起來讀一遍,看看是否通順連貫,不妥當的地方還要加以修改。我們在填寫半個作文題時,要經過一番思考選擇,讓生活中的人或事物在頭腦中重現,選擇印象最深的作為寫作內容。如《我愛XX》,題眼已經有了,是「愛」,至於愛誰,愛什麼,需要根據自己熟悉的材料(人或事物)來確定,可以是「愛爸爸」、「愛老師」,也可以是「愛母校」、「愛讀書」、「愛集郵」等等。
(二)定好中心
1、中心要有意義的健康的。一篇文章贊揚什麼(或歌頌什麼),批評什麼(或揭露什麼),或說明一個什麼道理,都應該使別人讀了以後受到教育或啟發。如果能達到這個目的,那麼這篇文章就是有積極意義的。
2、中心要集中。一篇文章必須圍繞一個中心來寫,不能分散,不能有二個(或多個)中心。
3、中心要新穎。要善於從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來考察材料,做到以小見大,由表及裡,從中深深地挖掘出他人從未曾發現的新的思想內容。
確定中心思想,有的可直接從題目中看出,如《勤儉節約的奶奶》、《我愛家鄉的秋天》等題目作文,確定中心思想必須符合題目的要求。有的作文題目設有直接規定中心思想,但是規定了確定中心思想大致的范圍,如《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這件事教育了我》等題目,確定中心思想比前一種情況有較大的自由,但也必須受規定的范圍的限制。有的作文題目完全沒有涉及中心思想,而只規定了在什麼范圍里選擇寫作的材料,如《課間十分鍾》《我的爸爸》等題目,但要避免中心思想不明確的毛病。
(三) 選好材料
寫一篇作文,在審清題意、定好中心之後,就要按照中心思想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凡是與中心關系密切的材料要抓住,凡是與中心無關的材料要舍棄,凡是能夠深刻表現中心的材料是我們選擇的重點。
選取作文材料,還要注意幾點:
1、材料要真實。我們作文要盡量寫自己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經歷的事情,這樣方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文章。當然,要求內容真實,並不排斥文章中合理的想像和聯想。
2、材料要典型。有時候可以選用的材料很多,我們就要通過比較進行分析,從這些都可用的材料中挑選出最能反映中心思想的材料來寫,這樣的材料一般都是十分典型的材料。
3、材料要具體。寫作文時,一定要把所寫的人(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寫)、事(把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物、景等寫具體寫生動。因此,我們所選的材料內容一定要具體、豐富、周詳,這樣寫文章時才能達到寫具體寫生動的目的。2、作文題目是《我所見到的新風尚》,請你按照「真實、具體、典型」的要求,選三項材料寫下來。(不必寫成整篇的作文,只要把材料記下來就可以了)。
(四) 列好提綱
確定好中心,選擇好材料以後,還應該對材料精心組織、合理安排先寫什麼,後寫什麼,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怎樣開頭、結尾和過渡,都需要認真構思,進行整體設計,這就是布局謀篇。為了防止寫作時疏漏、零亂,我們就需要把構思的內容編寫出寫作提綱,然後按照寫作提綱一段段地寫。
寫作提綱一般包括以下幾部分:作文題目、中心思想、重點、段落層次等。
編寫作提綱一般要注意以下三點:
①要始終圍繞文章的中心。②要有一條合理的思路、線索,可以是時間線索,事情發展線索,物體線索或人物線索等。③要抓住要點,考慮周到。哪些詳寫,哪些略寫,怎樣開頭、結尾等都要考慮到。
(五) 撰寫初稿
完成上述四個步驟後,頭腦中已經形成了一篇文章的大致輪廓,把它寫出來就是文章的初稿。動筆寫好初稿時應注意以下四點:
1、要按照寫作提綱一步一步地寫,注意開頭、結尾、過渡、詳略等。
2、怎樣想就怎樣寫,盡量一氣呵成,遇到用詞造句有困難,可先空開,繼續寫下去。
3、文句要朴實、明白、通俗,有真情實感。注意用好標點符號。
4、作文中注意照應文題,恰當地點明中心。
(六) 修改謄寫
修改作文,是寫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修改作文的過程,就是訓練的提高寫作能力的過程。有人把修改比作文章的「美容」,是很形象的。
怎樣修改自己的作文呢?魯迅先生說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我人寫好作文的初稿後,一定要認真讀一讀,想一想,先整體,後部分,先內容,後文字,認真推敲,找出毛病。具體步驟方法如下:
一看文章內容是否切題,中心是否明確。內容是否緊扣中心,與中心有關。把不切題的,與中心無關的內容、語句刪去,與中心有關的材料不清楚的、不具體的要改寫清楚、具體,遺漏的地方要補上。
二看文章是否做到條理清楚。段落層次的安排是否恰當、合理。對照提綱,是否做到了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如有不當的地方應加以調整或改動。如有重復的段落應刪去。
三看文章的語句是否通順,用詞是否確切。用詞造句、說話要得體,不通的,不要的要加以修正。
四看文章有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用得是否恰當。要盡量消滅錯別字和不恰當的標點,修改好,定稿後,要用正楷工整地謄寫到作業本上。
⑶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強弱是其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常言「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包括別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語句、段落、情節改美,使文章生動感人。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對於小學中年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說,「作文」無疑是一項最為頭痛的作業,寫作文時常常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好不容易東拼西湊了二三百字的作文卻乾巴巴的,毫不生動。修改作文則更是大難題,許多學生在修改作文時只能把幾個錯別字找出來,對於語句通順與否,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合理等根本不知如何改,有的學生乾脆不改,因為他壓根不知道有什麼不足,還欠缺些什麼,該怎樣改。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注重啟發和激發修改作文興趣。對學生的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要有耐心,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以正面鼓勵為主。在指導學生「自改作文」的前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學生講述修改作文的意義,先以「師批生改」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思索,自己動手修改。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多承認學生寫的內容,盡量少改動一些;批語盡可能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適合學生心理,以保護學生的習作興趣,同時使其積累「改」的經驗,明白「文成於改」的道理,激發修改作文的興趣。當學生根據教師啟發性的批語修改自己文章後,特別要注意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會改,讓學生懂得只寫不改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改好一篇文章並不亞於寫好一篇文章。只要學生能動手修改,就得肯定,暫不去計較修改得是否正確,讓學生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產生新的習作成功的期望
⑷ 如何培養小學生互評自改作文的能力
小學生作文,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創造。他們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批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並從中獲取力量與啟示。因此,我首先激發學生評改作文的慾望;我經常告訴學生「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教師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所修改的情況,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寫好作文的。換言之,要讓學生獲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對小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修改過多,持過多否定態度,不僅無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給予成功能導出更大的成功。過多否定,只能使學生喪失信心,抑制創造潛力,或者對教師的修改產生誤解甚至反感。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哪怕是點滴進步,他都會歡欣鼓舞,大加褒獎,「這個詞用得妙極了」、「這句話把……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你這篇作文詞通句順,我為你的進步高興,願你再接再厲」,如此等等,學生讀之身心愉悅,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樂。對學生作文中的缺點,應堅持鼓勵性原則,婉轉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順耳」。如「言之無物,語言啰嗦」改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寫得再細致些,再具體些,就會更加充實、動人。如果從中能多擠些水分,語言就更簡潔了。」這樣的評語,學生不僅樂於接受,也便於修改。總之,教師的作文評語要動真情、有魅力、富有創造性,對學生、對學生的習作有著真誠的愛。
⑸ 如何提高小學生修改作文能力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小學語文教學要求在聽說讀寫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理解、表達、觀察和思維能力,其中表達能力是較為重要的一環。傳統的作文教學向來是「學生作文教師改」,學生的學習活動處於被動的地位,學生基本上是「奉命作文」,作完交給教師就了事。教師發下作文後,大多數學生僅是看看分數,並不重視教師的評語,學生缺乏積極性,忽視自己在學習上的主體性。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把批改這一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到整個作文活動中,樹立批改意識,培養寫作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徹底改變作文教學的被動局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因而本文僅就作文的修改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我們知道,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是作者自己真實思想的表達,修改文章,實際上是修改思想。學生的作文老師改,免不了是一種越俎代庖的做法,是老師代替學生去想,代替學生去表達,不一定對學生有多少切實的幫助,也無法培養學生自批自改作文的能力。所以作為教師必須徹底解放思想,端正作文教學觀念,勇於創新,變教師為主的批改形式為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批改形式,讓學生真正成為批改作文的主人。這對學生主體性的確立,對學生主動接受作文並提高寫作能力是很重要的。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意,即功夫同與虛擲。養成自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看來,我們必須變教師單向批改為學生參與批改,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其養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下面就我培養小學生修改作文在實際教學中的做法。
一、明確自改意義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修改作文,不僅能促進「寫」,而且能讓他們在不斷品嘗成功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學習、勤於思考、精益求精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懂得,世界上一切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唐代大詩人賈島關於「推」與「敲」的斟酌早已成為千古佳話。這說明了一篇好文章寫成後只有反復多次修改,才能使文章趨為完美。學生的作文也是如此,在反復修改的過程中能逐漸領悟文章作法,體驗成功愉悅。自改作文究其實質是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
二、激發自改興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的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慾望。」因此,培養興趣,調動學生自改作文的情感因素,是培養學生自改能力的先決條件。
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首先要消除其不敢改和不想改的心理,才能激發自改的興趣。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首先介紹一些相關的成功人物及其事跡。如小時候不會寫文章,後來成名成家的前蘇聯作家托爾斯泰,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由來:講古典巨著《紅樓夢》的「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同時也以歷年來修改得比較成功的學生作文為範例,培養學生「別人行,我也能行」的自信心。其次是利用多種形式的活動刺激學生的興趣。① 設立文章醫院,在徵得學生同意的前提下把一篇問題較具普遍性的文章貼在「文章醫院」欄上,讓全班同學「會診」,然後把修改意見集中到語文科代表那裡進行綜合,再貼出修改稿,隨後再到我這里拿我的修改稿貼上去,看看區別在哪裡。這樣一來,學生修改作文的熱情都被調動起來了,大家都想和老師比一比。② 要求學生統一配備印有修改過程的作文選,並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心中有底,有自己修改作文的沖動。③ 設立名家修改專欄,讓學生體會一篇文章在名家手裡是怎樣化腐朽為神奇的。④ 設立自改進步獎欄和優秀評改陳列欄,及時肯定和表彰學生。鼓舞學生自改的積極性。⑤ 指導學生把每學期經多次修改後比較好的作文用電腦編印成小冊子並加上一些富有詩意的名字,如《拾貝集》、《未名湖》、《處女地》等,然後在教室里展出,讓大家互相觀摩,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作文修改中的主體性得到鞏固,熱情高漲。
三、授予自改方法
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知識就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自改方法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們在自改中有所體會,有所收益,我在具體的操作時採用如下方法:
1、統一自改的符號。<蓮~山 課件>
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中就明確規定了作文修改的基本符號:一是刪,二是補,三是調,四是換。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中所學的每個修改符號的用法和意義,並在實踐中不斷強化、鞏固,達到人人會規范使用,從而提高閱讀修改的效率。
2、明確自改的步驟。
(1)對照要求進行修改。
現行教材的優點是每次作文只有一個具體要求。如《童年趣事》要求記童年的一件趣事,圍繞「童年是歡樂的、有趣的」這個中心,敘述要真實、具體。修改時就要看是否寫了一件事,是否體現了」趣」字。如若寫成了《童年小事》,《一件有意義的事》,或是寫了一詳一略兩件事,那就是離題了,要下大力氣加以矯正。如若對童年總體的回憶多於趣事的描寫,那就是結構不合理,則應該根據要求加以調整,注意詳略得當。《童年趣事》有沒有把令人發笑的情節(事情的經過)寫具體,把自己的言行、心理活動詳細地記敘下來。自改主要看是否突出「趣」字,是否圍繞「趣」字做足文章。
(2)針對內容進行修改。
審題正確了,結構合理了,主要看敘述的順序是否恰當,前後是否連貫,事情交代是否完整。要把不正確的觀點去掉,多餘的題材刪掉。如寫《做不倒翁》就要看是否按「洗蛋殼、裝泥丸、粘紙帽、畫五官」的順序敘述。如寫(燒不壞的手帕),自改時就要針對實驗演示的過程,重點檢查是否按「聞酒精--浸手帕--拎手帕--點手帕--看結果」的順序有重點地進行敘述。要防止只重過程,而忽略人物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自改時要注重觀察與內心體驗的表達。
(3)圍繞詞句進行修改。
我們講推敲也好,潤色也罷,最終的落腳點是字詞句上的有效修改。《語文課程標准》提到:「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字詞句的修改主要培養學生的語感,解決語言文字最關鍵的問題。同樣可以分級修改,一是用詞要恰當,把錯別字或使用不恰當的詞語改正過來。二是正確使用標點符號,改正用錯的標點符號。三才是句子要通順,要改正病句,不合理修辭,句與句之間不協調關系等不通順的地方,並適當加以潤色。這是寫文章達到的最高境界,目的是培養學生養成精益求精的精神,堅持不懈的毅力。如寫一個人在緊張時的手的動作,是「放在桌上」還是「雙手絞在一起」還是「不由得扯住了衣襟」等,要根據當時狀況做出合理的判斷;如寫大老闆很神氣地把錢放在櫃台上,那麼應該用好動詞,「攤、排、飛、亮……」供學生仔細體會斟酌。如寫《精彩的拔河比賽》,獲勝後是否可以摒棄「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高興得跳了起來,高興地大聲歡呼……」這些常見的語句,改成「人家紛紛把本子捲起來當話筒,圍住了獲勝者」,或是來一段寓景於情的景物描寫烘托場面等等,引導學生在自改時要發揮主動性、創造性,這樣的修改才有價值。通過認真細致的逐句修改,努力使文章變得表達正確,語句通順,生動形象,這樣,修改的目的也達到了。
3、掌握自改的方法。
(1)誦讀法。
葉聖陶先生說:「寫完一篇東西,念幾遍對修改大有好處。」又說:「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作文寫好後,從頭到尾認真朗讀幾遍,邊讀邊思考推敲,想想自己的作文哪些意思寫得不明白,哪些內容寫得不具體,哪些語句寫得不恰當,進行必要的刪、增、改。
(2)請教法。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時自己作文中的缺陷自己看不出,而別人卻容易發現。所以,可經常把自己寫好的文章拿給同學看,讀給朋友聽,發現問題互相研究,意見一致後動筆修改;一時不能統一的問題還可向老師請教。其他還如先增後刪法、分塊診斷法,比較法等都是能激發學生自改熱情的好方法。
學生學會了修改,對老師的評改則相應提高了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在評改中得以體現。把作文修改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並非為了減輕教師的批改負擔,更非放任自流,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從起始的自改示範,改後講評,兩次評分,都須精心設計,耐心啟發,悉心指導。更要通過長期多樣的訓練,採用精批細改,精批粗改,面批面改,小組評改,學生分頭批改等形式。在評改練習中讓學生逐步養成邊讀邊修改的習慣,貫穿於整個作文教學中。
古人說:「三分貌七分扮。」我想只要我們堅持引導學生「三分文章七分改」,[蓮山課~件 ]就一定能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⑹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自我評改的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習作」能力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我認為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著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略抒己見,意在拋磚引玉。一、激發寫作興趣激發寫作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前提。愛因斯坦說過:「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好的老師是最善於培養學生興趣的人。普遍學生感到寫作困難,談「文」色變,產生厭學情緒。如果老師不及時醫好這塊心病,那麼寫作教學將事半功倍。學生厭惡寫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寫什麼,如何寫。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我從他們感興趣的事做起。比如寫《一次活動》,寫作之前,有目的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如:參觀工廠、游覽名勝古跡、舉行跳繩和拔河比賽等。寫作時,先在班上進行口頭訓練,鼓勵學生人人參與,把活動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講出來,讓他們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消除對寫作的神秘感和畏懼心理。在此基礎上進行書面訓練,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作文,寫作興趣隨之而來。二、培養多讀多寫多讀多寫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途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學生有了寫作興趣以後,教師應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多讀多寫,否則將前功盡棄。要達到多讀的目的,除了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從中吸取寫作「營養」。為了讓學生能讀到的課外讀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勵學生好借書證,定期到學校的圖書室借書;其次,每個學期都精心設計好「班級圖書角」,為學生訂《小學生作文選刊》《小學生優秀作文》《小學生創新作文》等,並號召學生踴躍捐書。除此之外,還與其他班級友好合作,定期交換課外讀物。平時用一定的時間給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並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有機會展示課外閱讀的效果,享受進步、收獲的喜悅。讀是積累,寫是提高,只有讀寫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寫作能力。要達到多寫的目的,首先培養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具體做法是:優等生可以寫出讀過的文章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錄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後進生則不同,他們只要能抄錄幾個好詞佳句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其次培養學生寫好日記。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日記的內容千變化,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寫日記要防止千篇一律,記「流水帳」,應該突出新穎。我鼓勵學生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或日記,不定期檢查,對於做得較好的學生給予誇獎,樹立榜樣,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則耐心指導鼓勵。三、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加強作文指導,做好批改、講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起決定性的作用。每次進行作文練習,我注重對學生進行作文指導。具體步驟是:一是指導審題,讓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明白寫什麼,怎麼寫。二是指導立意,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中心,明白為什麼寫,是說明一個問題,表達一種感情,還是贊美一種精神等。三是指導選材,讓學生明白選擇什麼材料才能更好地為中心服務。此時,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日記拿出來,從中選擇好材料,為寫作服務。審題、立意、選材是作文指導的方向,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學生譴詞造句,用上各種寫作手法、技巧,謀篇布局等。教師指導方法得當,學生才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對學生作文的批改、講評,我不是採取傳統式的教師承包批改、講評的做法,而是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作文的批改、講評。學生自己批改、講評作文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師生共議共改、小組合作評改、同桌互評互改、個人自改自評等。讓學生及時發現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學習他人作文中的優點,達到互相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學生改好作文後,再抄進作文本。作文交上來後,我對每個學生的作文都進行認真地批改。在給學生批改作文時,我盡可能用上一些激勵性的評語,把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挖掘出來。如別致的題目,好的開頭和結尾,一個精彩的詞句等,都給予肯定贊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對寫作的信心。對於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如錯別字、用詞不當、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號給學生標出來,讓學生自己修改,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批改過程中,認真推薦出本班的「代表作」。批改結束,及時講評。講評分為簡評和詳評兩種。簡評部分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給予表揚鼓勵,委婉地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處,並提出修改方案,防止今後重蹈覆轍。詳評班裡的「代表作」,我引導學生討論,說說這篇文章好在哪裡,存在哪些問題?如何修改?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互相啟發,達到取長補短、以優帶差、共同提高的目的。以上是我在寫作教學實踐中管窺之見。語文教學成在作文,敗在作文。在寫作教學中,如何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還有待我們語文教師去共辟蹊徑。
⑺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我們要逐步培養小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好習慣,採取多種方式,全面提高小學生自主修改習作的能力,讓小學生樂於修改習作,通過修改習作不斷提高習作水平。
一、曉之以理,導之以趣
1.講述經典故事。在我國的文學長河中,有許多修改文章的精彩故事。唐代詩人賈島「推敲」的典故,宋代文學家王安石煉字的故事,可謂感人至深。我們可以利用班隊會,把這些故事講給學生聽;並讓學生搜集這方面的故事,舉辦故事會。久而久之,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就會感染小學生,小學生就會主動地嘗試修改習作。
2.學習古人關於修改文章的詩句。唐代的盧延讓在《苦吟》中寫道:「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修改文字,苦思良久;賈島在《題詩後》中寫道:「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動人之句,需要花費一兩年的時間,何況我們小學生呢?讓學生搜集並學習古人的詩句,進行交流,引導小學生參與修改習作的活動。
3.採用鼓勵性評語激趣。我經常採用鼓勵性評語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修改習作的興趣。在學生的習作本上,我抓住小學生的閃光點,寫到:「這句話修改得更簡潔了,你是個精益求精的好學生!」「這個結尾修改得更精練了,為你喝彩!」這些鼓勵性評語投其所好,收效顯著。我們把情感傾注筆端,化作熱情洋溢的批語,很容易激發小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4.採用修改前後的習作對比激趣。選取幾個學生的習作,把修改前後的文稿一並展出,再請學生參觀議論。學生逐一對照,很明顯就可以看出同學習作的進步,引得其他學生主動修改習作。
⑻ 如何培養小學生作文自行修改能力
作文修改能力是作文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自改作文能力的強弱是其獨立寫作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常言「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個「改」,包括別人改和自己改,只有反復多次的修改,才能把文章中語句、段落、情節改美,使文章生動感人。因此,我們應該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對於小學中年級的大部分學生來說,「作文」無疑是一項最為頭痛的作業,寫作文時常常無話可說,無事可寫,好不容易東拼西湊了二三百字的作文卻乾巴巴的,毫不生動。修改作文則更是大難題,許多學生在修改作文時只能把幾個錯別字找出來,對於語句通順與否,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合理等根本不知如何改,有的學生乾脆不改,因為他壓根不知道有什麼不足,還欠缺些什麼,該怎樣改。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注重啟發和激發修改作文興趣。對學生的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要有耐心,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以正面鼓勵為主。在指導學生「自改作文」的前期,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學生講述修改作文的意義,先以「師批生改」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思索,自己動手修改。教師在批改作文時多承認學生寫的內容,盡量少改動一些;批語盡可能明確、具體、富有啟發性,適合學生心理,以保護學生的習作興趣,同時使其積累「改」的經驗,明白「文成於改」的道理,激發修改作文的興趣。當學生根據教師啟發性的批語修改自己文章後,特別要注意肯定改的比不改好,只有多改才能慢慢會改,讓學生懂得只寫不改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改好一篇文章並不亞於寫好一篇文章。只要學生能動手修改,就得肯定,暫不去計較修改得是否正確,讓學生嘗到習作成功的喜悅,產生新的習作成功的期望,激發習作動機,以推動修改作文能力和習作能力的提高。 二、讓學生掌握修改要領,知道該如何去改。在教學中,要深入淺出,由易到難,傳授給學生修改作文方法的要領。 (1)明確作文目標。作文目標是在作前指導時,引導學生依據作文審題、立意、選材、構思、表達等一般順序及要求,明確本次習作具體要求,並讓學生抄寫在筆記本上,以備自評互評時參考利用。 (2)設計「病例文」。事先設計一、兩篇存在問題的作文——「病例文」,根據本次習作具體要求,師生一起逐項評改,以 「精批細改」的方式,為學生做書面上的講解示範,滲透具體修改方法。做好對學生「改」文的示範,使學生加深對有關寫作知識的理解,會運用有關批改符號。 (3)在多讀中精心「自改」。在學生完成初稿後,要求他們一句一句反復朗讀初稿,仔細推敲,做到:在讀中「換」拗口、意義不明確的語句,在讀中「調」前後紊亂的語序;在讀中「添」一些具體內容;在讀中「刪」多餘的內容,在讀中結合寫作目標初步自查:作文審題是否正確,中心是否明確,層次是否分明,詳略是否得當,表達是否准確。「自改」完成後再抄寫在作文本上。 (4)在「自改」的基礎上,互改交流。互改:全班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分工進行交換評改。交流:讓學生談一下修改情況——怎樣修改的以及為什麼這樣改。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促進,激發興趣,提高作文修改能力。 互改前先分工:各個四人學習小組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喜好分配修改的任務。組內成績較好、能力較強的兩名學生,分別負責從作文審題是否正確,中心是否明確,選材是否合理,層次是否分明這四方面去評改(一人負責兩項),寫修改建議。成績中等、能力一般的一名學生,從表達是否准確、詳略是否得當這兩方面去評改,找出好詞句劃上波浪線,不恰當的詞語、不通順的句子劃上橫線。而組內平時成績差一些,能力較弱的另一名學生,則選擇圈出錯別字及錯標點,看卷面是否整潔這兩項。每個人修改完、寫完自己的修改建議後,要簽上名字,以避免個別學生亂修改的情況發生,因為一切「有據可查」,所有的人都必須認真對待這項工作。待組內所有人的作文全部經過四名同學的修改後,回到本人手中,根據作文後面的修改建議,自己再進行修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根據簽名跟提出建議的人進行面對面交流。這樣作文即能保持學生自己的特色,又能融入別人的優點,讓每個人的作文水平和修改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分工互改,讓所有的學生有自己能力范圍之內的事可做,也不會因為不會修改作文而造成太大的壓力。在互改交流的同時,每個學生都能認真讀別人的作文,博採眾長,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當然,學生的發展是不平衡的,教師還要因材施教,使學生人人過關,個個進步。這就需要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情況,對自改互改後,還要進行必要的「師評」指點,從整體把握文章,查漏補缺,寫上總評。在講評時要大面積表揚鼓勵,肯定學生的點滴進步、指出明顯的不足之處,並選擇改得好的文章,給大家講評學習,使更多人享受成功的樂趣。 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積累,只有學生學會了如何修改作文,才能使他們的作文水平得到充分提高。
⑼ 怎麼培養小學生作文評改能力
作文評改是小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在作文教學中,我覺得作文的評改是十分必要的,它在整個作文教學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對學生的評價,要有利於激勵和促進學生語文水平的發展。對小學生作文的評價是提高學生作文素質的重要一環,如何在評價中立足於學生的個性發展;發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呢?教師要轉變「替學生改作文」變「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一、激發成功慾望
小學生作文,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創造。他們成文一篇,也非易事。在他們看來,花力氣寫了,已達到了自己的較好水平。送給老師批改,指望有所肯定與指出,以便看到成績並從中獲取力量與啟示。因此,我首先激發學生評改作文的慾望;我經常告訴學生「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教師批改作文,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所修改的情況,看到自己的成績與進步,看到自己是有能力寫好作文的。換言之,要讓學生獲得作文的自信心。信心對小學生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如果修改過多,持過多否定態度,不僅無此必要,也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發展規律;給予成功能導出更大的成功。過多否定,只能使學生喪失信心,抑制創造潛力,或者對教師的修改產生誤解甚至反感。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哪怕是點滴進步,他都會歡欣鼓舞,大加褒獎,「這個詞用得妙極了」、「這句話把……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你這篇作文詞通句順,我為你的進步高興,願你再接再厲」,如此等等,學生讀之身心愉悅,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樂。對學生作文中的缺點,應堅持鼓勵性原則,婉轉地指出,使「忠言」也能「順耳」。如「言之無物,語言啰嗦」改為「孩子,你若能把文章寫得再細致些,再具體些,就會更加充實、動人。如果從中能多擠些水分,語言就更簡潔了。」這樣的評語,學生不僅樂於接受,也便於修改。總之,教師的作文評語要動真情、有魅力、富有創造性,對學生、對學生的習作有著真誠的愛。
二、讓學生參與評改
葉聖陶先生曾經提出:「作文教學要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該如何引導指點學生,使他們養成這種能力是很值得共同研究的項目。」事實上改作文過程的本身就是學生自覺與不自覺地使用著自改的手段,讓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析,能使他們「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自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只有學生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自去體驗,去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慾望。因此,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僅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學生通過參與評改,可以發現需要修改之處的各種標點符號,發現妙詞佳句,發現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失誤,養成修改文章的習慣,更能形成自我檢查、自我評定的良好學習策略,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獨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