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朗讀: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熟讀」。所謂朗讀,就是聲音清楚、響亮地讀,就是把無聲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再創作活動,通過朗讀可以聲情並茂地把書面語言融情於聲,從而變為富有感染力的口頭語言。這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提高小學的綜合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卻總有不盡如人意之處,通過從教二十多年的觀察分析,大致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部分教師對朗讀的重視程度不夠。有些教師為了趕教學進度,常常以析代讀,以講代讀,既不作要求,也不作講評,以致於課堂上缺少了孩子們抑揚頓挫、激情飛揚的朗讀聲,這顯然不利於提高學生朗讀水平,達不到真正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目的,這樣朗讀的韻味不僅無法體現,學生也只能膚淺理解作者的情思。
2、學生缺乏朗讀興趣。由於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自控能力差,無法讓學生自覺進行朗讀。有的學生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一句一句地硬讀,存在為了朗讀而朗讀的現象。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往往也有這樣一種情況,老師讀的文章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味,導致學生沒有了朗讀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從細小處入手,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3、朗讀的方式單一。朗讀的方法靈活多樣,但實際教學中真正利用到教學中朗讀的較少,大部分是利用早讀時間集體朗讀,或個人朗讀。而有的學生齊讀時漫不經心,不是假讀,就是不讀,集體朗讀時還拖音明顯,節奏性差,有時還不整齊。
4、讀錯字音、讀破句子得不到及時糾正。由於低年級學生識字不多、詞彙缺乏,在朗讀時容易出現錯誤,不是加字就是去字,有的甚至連成語、短句都讀不通順,將一句話讀成兩句話。由於大多是在早讀時間,老師在場時間少,學生讀的錯誤不能及時得到糾正。
針對上述問題,通過不斷地在教學中摸索、總結,筆者認為應採取以下一些有針對性的對策。
1、教師要重視朗讀,加強指導。中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應重視朗讀,教師的朗讀要起示範作用。教師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的心,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這就需要老師有過硬的朗讀水平,老師富有表情的朗讀多了,學生才會讀出豐富的情感,老師也才能正確的指導、點撥學生,從而激發起學生朗讀的慾望。只有通過教師們精心的指導,學生們的刻苦練習,朗讀才能真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它的藝術魅力!
2、採取激勵機制,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朗讀的語氣生硬,沒有活力,學生自卑思想重。因此,老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善於聆聽,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哪怕是一個詞、一句話,只要讀好了都應該給予適當的表揚。這樣學生在老師的鼓勵中就會樹立起信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朗讀的興趣就會越來越高。
3、採用多種朗讀形式。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不能濫用。應根據教學對象和所朗讀的文章特點進行選擇。可採用以下方式:(1)聽朗讀。新教學大綱里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因為它是一種能訓練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活動;(2)范讀。當需要激情引趣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宜用范讀指導;(3)引讀。當需要藉助讀來分清段中內容、層次時宜用引讀;(4)分角色朗讀。當遇到對話較多、情趣較濃時宜採用分角色朗讀;(5)齊讀。當需要渲染氣氛、推波助瀾時宜用齊讀。此外,還有領讀、散讀、輕讀、分組朗讀等方式,只有恰當的應用朗讀方式,學生才能讀有所獲。
4、加強訓練,打好朗讀基本功。要想讓學生的朗讀達到較高的境界,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本。要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不讀破句子。在正確的基礎上,做到流利、有感情地讀,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朗讀時要做到眼到、心到、口到。
B.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策略一】教師苦練內功——重視讀
課堂上能把每個同學讀課文的情況評價得清楚、准確、到位,孫老師真是游刃有餘。他能做到這樣也不僅是在課堂上即興表現突出,還要看出他在課前也用了不少功夫,看出他深厚的文化底蘊。能這么恰當評價同學們的朗讀,可想而知他對課文的解讀有多少地到位。孫老師上課一開始就強調「讀題的開始就要規范地讀好!」,說明他非常重視讀課文的質量。可是,他對待學生讀的不太好的情況,不是去生硬批評,而是耐心引導,讓學生再試一試。這樣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們一遍又一遍地試讀課文,直到他覺得「夠味」為止。這種對朗讀教學的重視,對朗讀教學的一絲不苟,為我們語文教師的內在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是我們有效指導學生朗讀的基礎。語文老師要細讀文本,重視朗讀,練就過硬的朗讀基本功,才能有的放矢的組織學生進行語言感悟,才能感受文本的內蘊之美。所以從事語文教學的老師一定不要忽視自己朗讀技能技法的訓練,因為朗讀是語文教師必備的基本功,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保障。
【案例二】《落花生》
師:你能不能把喜歡的感情讀出來?剛才,我聽你們集體讀,有一個優點:非常整齊。但既是優點又是缺點,你們每一句都是刀削的,一茬齊。有時停頓要長一些,有時要短一點,要根據內容和感情來讀,好不好?自己讀讀,體會體會。
師:誰願意讀?把喜愛崇敬之感讀出來!
(生讀完後)
師:老師再讀一下,比較一下,看誰讀得好?誰好就向誰學習,好不好?
(師示範)
師:你們點評點評!
生1:孫老師感情很深,那位同學讀得平淡些。
師:孫老師就這個水平嗎?感情深嗎?我不要聽籠統的,你說我好在哪兒?
生2:孫老師讀出來是意味深長的。
生3:孫老師把桃子、蘋果、石榴和花生特點讀出來了,重讀了這樣形成鮮明對比。
師:哪些詞重讀了?
(師再示範)
生4:「高高地」重讀了。
生5:重讀的是「很多」和「一樣」。
師:我這個「一樣」讀得輕一點,有時突然輕下來,也引起別人注意;有時故意停頓一下,也會引起別人注意。
(師又示範)
師:讀書是一門藝術,這門藝術要好好體會它。我什麼地方該讀得慢?什麼地方該讀得快?什麼地方該用什麼語氣才能把感情表達出來?下面學著我的樣子,大聲讀剛才這段話。
【策略二】遭遇難讀語段——示範讀
以上片斷,孫老師朗讀指導扎實有效,在遇到需要激情或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及時採用范讀指導,聲情並茂的朗讀讓學生學有榜樣,練有所依,真正掌握朗讀技巧。學生從中受到感情的熏陶,得到朗讀的暗示,悟出了表達情感的方法與技巧。在平常教學中我們總是強調學生要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體會,而老師則是旁觀者,蜻蜓點水式的給學生點撥一下也就完事,至於學生讀的程度那就看學生的悟性了。這看來已成為常理,但真正的語文教學,同樣需要教師付出和學生一樣多的精力去讀,去感悟。因為只有教師的語言賦有美感,才會激起學生學習語言的熱情;因為教師動情的范讀會深深感染學生,感動學生,震撼學生,使他們全身心進入情境,這種語言的蘊涵是學生用心感悟的,用情擁抱的,這種朗讀的情境,可能會永遠留在學生的記憶里,其語言蘊含的理解是任何語言的表述都無法比擬的。也許有人會說教師是引導者,是組織者,是激勵者,但孫老師的行為更說明教師首先要做個優秀的示範者。
【案例三】《二泉映月》
師:剛才同學們都用心去朗讀了課文,讀得非常好。這篇課文有許多生字詞。(出示詞語燈片,每行三個詞,共五行)認識嗎,誰來讀讀?
生:月光如銀雙目失明委婉連綿
月光似水 賣藝度日升騰跌宕
靜影沉璧 經歷坎坷 步步高昂
月光照水熱愛音樂 舒緩起伏
水波映月嚮往光明恬靜激盪
師:你叫什麼名字?讀得很好,很認真。他是橫著讀的,你可以怎麼讀?
生:我准備豎著讀。
師:你為什麼豎著讀?
生:第一行都是講月亮的。
師:月亮、月光的。
生:第二行是講阿炳的感情的。
師:是講阿炳的生世的。
生:第三行是講二泉映月的美的。
師:是啊,講的是《二泉映月》的旋律。那麼美的月光,你怎麼讀呢?
生:月光如銀、月光似水、靜影沉璧、月光照水、水波映月……
師:第二行是講阿炳的生事的,怎麼讀呢?誰來讀?
生:(聲情並茂地讀)
師:把掌聲獻給他!
生:(鼓掌)
師:他讀出了自己的感情。誰再來讀第一組?
生:(柔美舒緩地讀,掌聲再次響起。)
師:我們一起帶著我們的感情把如此美麗的月光,把阿炳坎坷的身世讀出來。
(生充滿感情地讀)
【策略三】編排詞語組合——思著讀
這一案例中,孫老師另闢蹊徑,將字詞與課文重點詞語整合起來,以行列組合的方式出示,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發現詞語排列的規則,鍛煉學生對詞語的感受能力,並且以「集群發布」的形式,便於學生積累,豐富語言儲備。其實,讀詞語組合看似簡單,實則要想讀出感情,讀出意境,比讀課文難度還要大。孫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對整體意境的把握,不僅讓學生讀准詞語,更讓詞語變成一首連貫優美的小詩,學生在讀中感受「美」 ,認識「人」,欣賞「曲」 ,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讀出了詞語所蘊涵的韻味。更巧妙的是三組詞語,以「月」、「人」、「曲」並列的形式,內在地揭示課文敘述的脈絡,學生在比照朗讀之中,悄悄地走進課文情境,為學生讀好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這種策略的應用我們在《天鵝的故事》、《黃河的主人》、《秦兵馬俑》等課文教學中都可以去實踐嘗試。
【案例四】《二泉映月》
師:阿炳掙幾個零花錢又怎麼度日呢?請你們想像。
(播放《二泉映月》)大屏幕出示:)
場景一: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雙目失明的阿炳是怎麼賣藝的呢?
場景二: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是怎麼賣藝的呢?
場景三:一天,阿炳生病了,燒到39、40度,渾身發抖,他又是怎麼賣藝的呢?選擇一個畫面,展開合理想像寫一片段。
(《二泉映月》凄苦、悲哀的旋律回盪在禮堂,所有人都沉浸其間,默默想像,有學生間或喃喃自語。)
師:說一說,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生:……
師:凄慘的琴聲傳遍了大街小巷,阿炳坐在二泉邊他沒有聽到奇妙的聲音他卻聽到了——「漸漸的」。
生:(齊)漸漸的,漸漸的,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
【策略四】創設語言情境——入境讀
葉聖陶先生所言「讀書心有境,入境始為親。」一提到創設情境,老師們就會自然想到多媒體的音像效果,把靜止生硬的文字元號變成鮮活的、具體可感的形象,讓學生在全方位的直接感知和思維中,進入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場景,使學生由一個讀書人變為一個當事人,去親近人物,感知事物,為接下來的感情朗讀做好准備。利用多媒體的效果當然是好,學生很快進入那種符合文本的意境。但這不是創設語言情境的唯一手段。其實名師在上課時他們大都挖掘語文的東西,讓學生和文本深入地對話,如孫老師在這片斷中緊緊抓住「阿炳是怎樣賣藝度日的?」讓學生想像,讓學生去說話,在這種情境下,學生變成了一個個「阿炳」,他們在「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還可以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對話、閱讀補充材料來創設情境,指導朗讀,如孫老師在這一課快結束時補充:「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時,曾感動得流下了眼淚。他說聽這首曲子時,應該跪下來聽……」學生再一次感受《二泉映月》二胡曲的盪氣回腸,朗讀起來入情入境。
【案例五】《林沖棒打洪教頭》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好。現在我們來演一演這兩個人物,誰來演林沖?林沖是精漢子,(指一身材魁梧、臉龐黝黑的男生)威武的,英俊的林沖,黑林沖。(眾笑)誰來演洪教頭?你們選,你們班誰上來演洪教頭比較合適?(學生紛紛指一男生)大家選中你了,這是你的光榮(眾笑)。想一想,洪教頭歪戴著頭巾,挺著胸脯,是怎麼走進來的。就演第七段,誰來讀旁白?(學生紛紛舉手要讀,教師指名一女生讀旁白。)要不要孫老師指導一下,你們兩個要隨著她的朗讀,做出相關的動作,怎麼把火燒天,怎麼撥草尋蛇。其他同學都是什麼?(生齊答:觀眾。)洪教頭倒地以後,你們應該怎樣?(生齊答:哈哈大笑)
生:兩男生表演第七段內容。(表演與旁白不合拍,但仍逗得學生大笑。)
師:看來表演和旁白合不到一起。這樣吧,這次不要旁白,你們兩個自己說,自己演,好嗎?開始。
生:兩男生再次表演第七段內容。
【策略五】再現文本形象——表演讀
表演讀,就是通過再造想像,創造想像,把頭腦中平時所積累的表象挑出來重新組合成文章中所描寫的一幅幅生動的畫面,一位位鮮活的人物,一個個有形有色的事物,達到如睹其物,感到事物的形、色、味;如見其人,感到人物的音容笑貌、性格特點;如臨其境,感到環境的恬靜或歡騰、曠遠或險峻……以上片斷中孫老師讓學生表演文中的林沖和洪教頭,學生興趣盎然,分組合作,一次一次地邊讀邊演,樂此不疲,學生使那個場景還原出來,學生如入其境,如見其人,如經其事。這樣學生讀出了人物的感情,讀出了人物的性格,讀出了人物的形象。孫老師在執教《三顧茅廬》中也運用表演讀,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表演求賢若渴的劉備、無禮粗魯的張飛,這樣表演朗讀起來,就符合人物性格特點了,真可謂有聲有色。當然表演讀要根據具體的課文、具體的語段來,有的語段適合表演讀,有的語段不適合表演讀,老師要因文而選。教師千萬不要為了表演而表演,那就失去了提高學生朗讀水平的初衷了。
【案例六】《天游峰的掃路人》
師:哪一段寫遊人爬天游峰的?你讀一讀。
(一生讀)
師:你找得准,但聽你的朗讀爬天游峰悠哉悠哉的,誰能讓我聽了你的朗讀能聽出爬得累?(一生讀)
師:你聽他讀,好在哪兒?頂天立地——高,900多級,900多級,1800多級——台階真多,氣喘吁吁,大汗淋漓,也讀得好,給你打99.999分,這0.001分扣在哪兒?
生:要稍慢點。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氣喘得厲害,要慢些。
(生讀此句)
師:容易嗎?不容易。誰來挑戰?讀得比他還好。
(請班內冠軍來讀)
師:打多少分?
生:100分。
師:聽他這么讀,我心裡也癢癢的,也想讀一讀。給我打多少分?(生笑)我讀了你們也要讀。(師讀,掌聲)給我打分。
生:99.99的循環。
師:為什麼扣我一點點?
生:不知道。
師:講不出理由,我不接受。
生:省略號要停兩拍,顯示老人很累。
師:聽我讀得對不對(師讀)
生:你改的。「頂天立地」該響一點。
師:該怎麼讀,你教教我。(生讀)你還沒超過我。
生:應該不止一處重讀:「頂天立地、氣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卻步,半途而返」「倒抽了一口氣」要很輕。
師:聽你們一起讀,都讀得好,我接受。(齊讀)超過我沒有?
生:超過!
師:拜你們為師,你們都是我的小老師。你們比我還強。還要我教嗎?
【策略六】利用讀後評價——比著讀
以上片斷,孫老師充分利用讀後評價的環節。像這樣的案例還有他執教的《拉薩的天空》、《只揀兒童多處行》,他多次引導學生關注讀的效果,「能打多少分?」「要達到100分該怎麼讀?」「為什麼扣他0.5分?」以關注學生的發展為標准指導學生讀好課文,提高了朗讀指導的實效性。同時,他還要求學生給他的朗讀評分,讓學生做了一次小老師。這種換位可以讓學生更有興趣和激情去朗讀,達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朗讀評價,盡管注意了積極性導向,但相對於學生來講仍然只是一種單調刺激。例如:「好」「讀得不差」「真有感情」等積極性評價語,這些評語是「狂轟濫炸」「屢見不鮮」,學生難以具體了解「好在哪裡」「差在哪」,評價缺乏針對性,難以有效發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我們應該向孫老師那樣巧用評價,激發學生朗讀興趣。採用打分式的評價。 在評價中重視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所要努力的方向,把評價貫穿於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並給予多次的評價機會。 通過准確得體、幽默風趣等技巧性、藝術性的評價語去調節課堂氣氛,激活課堂,為學生的朗讀營造出和諧愉快的美好境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孫雙金老師指導學生朗讀的成功案例有很多,所採用的策略當然也不止以上六種。我們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綜合性地選用一些朗讀教學指導策略,扎實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孫雙金老師在《教學三境界》一文中引用了這樣一句格言:「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開悟。」相信你,應該知道自己怎麼做了吧!
C. 最新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教學
教師的示範朗讀非常重要。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示範法、描述法、回憶法、音像法、看圖法、創設情境法等。其中最常用、最實用的是示範法。所謂「示範法」,可以由教師范讀,也可以用朗讀磁帶代替教師范讀,還可以讓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范讀.以真情實感激發學生的情感,使語言文字變為鮮明的形象或場景,使學生雖在教室之中,卻有身臨其境之感,與教師、與作者、與書中人物產生共鳴。只有這樣,孩子們受到的教育才會是深刻的,終生難忘的。
D.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朗讀指導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訓練。語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文章,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而語言的內化主要靠朗讀,朗讀不落實,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便無從談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道出了「勞於讀書,易於作文」的真理。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已成為很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有時課堂上看似熱鬧的朗讀卻收效甚微,學生讀得盲目,讀得無味,讀得「有口無心」。主要體現在:朗讀訓練沒有找准「著眼點」、朗讀情感未激發、缺乏必要的朗讀技巧指導等問題。下面就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教師首先要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吃透教材,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確定訓練的朗讀目標。那麼,教師要先備讀,在字里行間閱讀,在空白處閱讀,讀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把握得透徹了,教師在課堂上的朗讀指導就更加自如了。 1.把好文本的「脈」 每篇文章都有一定的情感基調,如果我們教師能把握好課文的情感基調,這樣也就基本把握了感情朗讀的「金鑰匙」。語文課文中所要表達的情感都是不同的,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山中訪友》,作者運用詩一般的語言,充滿了對大自然無限嚮往與熱愛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該帶著輕松、喜愛的心情去讀,語調應輕快、活潑,讀出與大自然的親密無間;而本冊中《懷念母親》一文則通過日記和散文的形式,表達對祖國母親的愛意和生身母親無限愧疚的情感,朗讀的時候應飽含深情、語速緩慢、語調低沉。文章是作者情感意志的表達,語文教師要善於「披文入情」,把暗藏在字里行間的情感披露出來,只有做到文本細讀,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在進行朗讀指導的時候,才能做到運籌帷幄。 2.選好訓練的「點」 「讀」是一項被引領的創造,教師要細讀文本,尋求朗讀的最佳路徑,因文而異,因情而異,因人而異。細觀名師課堂,他們的過人之處也體現在能根據文路找到獨特的角度,並形成自己的教路,從課文中抽出相關語句進行整合式的朗讀指導和品讀訓練。我們在朗讀指導過程中也應該講求一個「精」字,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起到舉一反三、畫龍點睛的效果。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課文《七月的天山》,在備課時,應重點設計問題來進行優美詞句的品讀訓練:文章寫七月的天山,描寫了哪些景物?請你把覺得作者寫得最美的句子劃下來,好好讀讀,想想你從哪些字詞中體會到七月天山的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之後,如果能讀好這些描寫雪山、雪水、溪流、原始森林、野花等景物的語句,課文的朗讀也基本沒問題了。 古人雲: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膽、有效的取捨,避免了「一把抓」的廣而不實,把精力和時間用在了點子上,目標更明確,品悟更充分,切實提高了學生品悟語言文字的能力,積累了語感,朗讀訓練也更有效。 二感同身受醞釀情感 1.讀書如見感同身受 別林斯基曾說:「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自古以來,閱讀活動就十分強調「尋言以明象」,嘴巴讀出來,就要迅速地在腦海里浮現出生動可感的畫面來。在作者的語言引導下,想像畫面可以隨之進入或久遠或當下、或現實或虛幻的世界裡,觸摸人物的情感脈搏,聆聽到作者藏匿於文字之下的心靈聲音。可以這么說,語感很大程度上就是指這種對語言畫面情景的再造之力。教師引導學生由文字想像畫面,可以讓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的描述,更加親近人物,體會個性,更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 正所謂「我口讀我心」,當學生的腦海里有了鮮活的生動的畫面時,朗讀在不經意間也變得「栩栩如生」了。在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讀書如見」,去想像、感受文本背後的畫面,學生感同身受,喚醒了沉睡的情感,自然能入情入境地朗讀,在讀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作者隱藏於字里行間的令人回味的感情。 2.靜思默想醞釀情感 孔夫子說得好,「學而不思則罔」。學生讀書若是像小和尚念經那樣——口到心不到,即使讀上千遍,「其義」也不能「自見」。因此,「朗讀」要與「靜思默想」結合,才能顯現其獨特的美麗。在閱讀中,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慢慢地讀,靜靜地讀,邊讀邊思考,遇到重難點可以反復讀、細細品,還可以停下來思考一番,待明白後,再讀下去。學生只有靜下心來,沉浸於文本之中,才能調動起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積累,從不同角度對文本進行不同解讀,產生獨特的體驗。 學生在讀中把一顆顆稚氣、晶瑩、澄明的心靈放飛於語言的天空里,從而產生或喜或悲,或怒或樂,或愛或恨,或敬或憎的情感體驗,為進一步感情朗讀奠定情感的基礎。因此,學生只有思考得充分了,感受得深了朗讀才會散發出靈動的氣息。 3.技巧指導,錦上添花 所謂朗讀技巧是指對各類文章的不同讀法,主要是對重音、停頓、語速等的掌握、控制和運用。朗讀中所體現出來的情感來自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在學生未真切感悟文本情感之前,教師純技巧的指導是徒勞的。教師只有讓學生感悟文本的精義妙理,在與作者感情共鳴的基礎上,對特別能表達文章中心或人物情感的重點詞句再進行朗讀技巧指導,學生才能更好地通過聲音將作品中的「情」讀出來。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課文《詹天佑》一文時,其中描寫詹天佑心理活動的句子,應著重進行重音的指導:「遇到困難,他總是想: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築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 學生在深入體會句子的含義後,教師再作朗讀技巧上的指導,無疑對學生起到了引路的作用,學生能用朗讀更好地表現自己對文本的理解。 葉聖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並不希望早一點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便是語文課朗讀所應追求的境界。若想要追求這一境界,我們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指導學生朗讀上下工夫,尋找有效的方法,讓我們的小學語文課堂書聲琅琅。
E. 小學語文朗讀課應該怎樣教學好
讀,在語文教學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途徑,也是學好普通話、從小培養良好語言習慣的基本手段。
我們可以把朗讀訓練分成三個階段,即初讀、細讀、品讀,這和心理學中的心理發展過程正好相符,從感知到品味,最後學以致用,運用到閱讀各環節中去,也就達到了教學目的。
一、初讀
初讀是朗讀的初級階段,目的在於初步激發學生興趣,感知課文內容和重點,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初讀除了抓課題外,還要抓統領全文的中心句、段,讓學生著眼於對全文的理解和品味。
二、細讀
細讀就是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反復朗讀咀嚼語言文字,理清文章思路,抓住重點,體會其中的深層含義和思想感情。
1.結合講讀過程進行朗讀訓練。
如《穆老師的眼睛》的第一自然段:(1)指名讀:這一節有幾句話?主要講了什麼?(2)穆老師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有何特點?(3)這一段怎麼讀才能讀得好呢?(指導停頓和重音,並練習朗讀。)這樣指導,學生在理解句子內容和重點詞語意思的過程中訓練了朗讀。
2.通過挖掘語言的深刻含義指導學生細讀,使他們能深切感受到同作者當時一樣的心情。
三、品讀
品讀是高層次的讀,它是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再深一步探索文章主旨,品評、欣賞作者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精妙之處,不但了解作者說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1.品讀欣賞,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
學生通過品讀欣賞,體會到了作者的寫作特色,「點滴積字」可以運用到作文中去。
2.品讀欣賞,與作者的心相契合
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完全進入了角色,與作者的心相契合,深刻體會到了那男孩寧死不屈、頑強斗爭的崇高品質。
總之,朗讀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活動,在教學中切實指導學生讀書、課堂上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書是一條可取之路。讓我們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切實把語文課上成語言訓練課。
F.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一、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充分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使學生形成從「要我讀」轉為「我要讀」的良好的朗讀意識。為增強學生的朗讀興趣,可以著手如下措施:
1.加強學生對朗讀作用的認識。其實,學生在識記理解文章方面,朗讀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大聲、有感情地朗讀有助於觸動學生思維,充分地挖掘文章的靈魂所在。同時,朗讀是提高演講能力的基礎。養成良好的朗讀習慣,能彌補言語的缺陷,鍛煉口才,提高自已表情達意的能力。教師可以向學生講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注重講讀結合,提升朗讀效果。在教學中,教者要先指導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然後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啟發學生通過朗讀把課文的思想感情正確、形象地表達了出來。
3.利用好課文錄音,潛移默化地提高朗讀的審美能力。磁帶上的朗讀准確、規范、聲情並茂,與之相配的情境音樂渲染出課文的意境,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進一步學習課文融入感情基礎,又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因此聽課文錄音,可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提高對朗讀的審美能力,感受到聲音的無窮魅力。如教學有趣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小豌豆》等,先讓學生聽課文錄音。朗讀者用繪聲繪色的語調把故事的情節起伏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一下子被課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覺進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覺地跟著錄音默默地讀起來,有的在隨後精讀課文時模仿錄音中語氣、語調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課文錄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朗讀慾望,都想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故事中的角色個性和動人情節。
4.採取激勵機制,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能夠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強烈願望。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朗讀中的「閃光」之處,給予肯定,使學生有成功感。在教學中,我常採用畫表得星的方法,看誰讀得好,讀得好的就得相應的星星,這個激勵方式效果非常明顯。很多同學都希望自己能多得到一些星星,這樣也能滿足同學們的心理需求,從而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二、充分發揮教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
在指導朗讀的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在朗讀中的示範作用,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原則,把指導學生朗讀貫穿在全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范讀時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已融入作品之中,運用聲調、音量、速度、停頓等變化,使語調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深深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身臨其境,倍受感染。但是,范讀是起「示範啟發」作用,而不是讓學生機械地模仿,應該教會學生總結朗讀的經驗,把握朗讀的技巧。
三、巧用多種朗讀形式。
教師在培養學生朗讀能力的過程中,不能一味地讀,不講求形式的多樣性,要通過巧用多種朗讀形式,多方面地來促進朗讀水平的提高。比如:採用個別讀、自由讀、開火車讀、齊讀、比較讀、配樂朗讀、表演朗讀等。同時,要考慮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有選擇地採用適當的方式進行練習。低年級的學生喜歡以競賽、表演的方式進行朗讀。高年級的學生喜歡速讀、品讀等。
1.個別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課文中字詞及內容掌握情況,在讀後進行糾正、講評。
2.自由讀。一節課的時間畢竟有限,自由讀就彌補了這一缺陷,給學生時間、自由,讓他們盡情體驗、表現,語調、語速、感情可以反復試讀體會,不受集體約束。
3.開火車讀。是一篇課文由幾個同學接著讀的方式。教師可指名一個同學讀,讀到中途沒有到一段結束,再指定下一個同學接著讀下去。這種讀法可喚起同學的注意力,同時充滿趣味性。
4.齊讀。齊讀可以營造熱烈的課堂氣氛,能體現一個班級的精神風貌。齊讀則可在課的收尾階段,細心品味課文內容時進行。
5.比較讀。每位學生都有好勝心,如果有人比他棒,經常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就會更加努力。通過學生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更好地進行朗讀訓練。
6.配樂朗讀。教師根據課文內容選取恰當的音樂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在情境中朗讀。
7.表演朗讀。即讓學生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加上自編動作,把課文「演讀」成小小課本劇,也可以讓學生邊讀邊演,這種朗讀形式學生很喜歡,幾遍「演讀」,學生幾乎可以背誦文章的某些段落。
四、作好朗讀評價,取長補短。
1.教師評價。教師應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2.自評反思。有反思才會有進步。古人說得好:「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在朗讀教學中,讓學生說說為什麼這樣讀,可以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理解。
3.互評糾正。培養自學能力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聽、說、讀、寫的實踐,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語言、理解語言、運用語言,要教給學生一些學習方法,鼓勵學生採用適合於自已的方法,主動地進行學習。因此,在朗讀教學中,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展開相互評價很有必要。你一言,他一語,甚至是爭辯,讓學生暢所欲言。在評價中反思糾正,從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這樣,每個學生都在朗讀和評價中提高了能力。
總之,朗讀不僅能提高學生表情達意的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的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發展。但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好培養方案,運用科學的方法,不斷地增強學生的朗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