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

發布時間:2021-02-05 11:07:02

1. 淺談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幾點做法

作為學生教育的引導者的我們,要經常為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生活經歷,大膽動手改變教材的編排體系,精心裁剪教材的例題,重組農村小學數學的,運用各種切合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的內容。下面談談我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使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具體做法:
一、教學方法和手段應生活化
在教學方法上我堅持運用啟發式教學,結合教學的實際需要巧妙地創設問題情景,盡最大努力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他們自己發現和掌握有關規律。教師要善於提出農村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調動學生思考的主觀能動性。所提出的問題不論是實際問題還是理論問題始終緊密結合教學內容,以提高學生的創造力為最終目的,我鼓勵他們大膽猜想"農村學生有城裡學生所不具有的優勢",要求他們敢於質疑,積極地進行思維的求異性的訓練。我在數學教學時特別重視學法指導,使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學會自我學習,自我探究,自我歸納,從而促進自我發展。我在教學手段上,特別要求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操作,相信這樣一條"動起來,更精彩"的原則,努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培養他們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讓他們初步養成數學知識的邏輯性和嚴密性。如我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圓後;講圓的畫法時,讓學生想一想,我們的生活中什麼時候用什麼工具來畫過不要求大小的圓的?孩子們的思維的火花被激發開來:有的孩子說我用鏟鍬的兩個尖角在泥地上畫過圓的,有的說我用釘子和稻草來在地上畫過圓的,還有的說我利用臉盆的邊緣在廢報紙上來畫過圓的……再讓學生藉助圓規畫指定大小的圓後,利用剪刀等工具動手畫圓,剪圓,再通過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找一找,議一議,同桌討論交流,從而准確地找到圓的圓心、半徑、直徑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多種感觀參與這堂課的學習當中來,這樣學生所獲知識印象深刻,掌握的效果好。雖然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不象城裡小學那樣好,但我在教學還是盡量地使用現有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用優秀的課件,將有的數學教學內容化難為簡,還增加教育教學的現代氣息,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成果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二、教學內容應生活化
雖然教材的教學內容是已經呈現在書上了的,但我在數學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的認知規律,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結合我班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因地制宜地轉化舊觀念,做到"不唯書,不唯上,要唯實",大膽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實際需要對原材料進行優化組合。尤其是考慮到農村小學兒童身體親自經歷,用心感悟所獲得的東西,是兒童自我的聰明才智的體現。如在數學"按比例分配時"我將例題改為農村孩子常見的配製農葯的問題,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小明家要為禾苗噴農葯,買葯液20克,葯和水之比是1:100,問可配多少葯水?需要多少水?"這樣的問題在我們農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信手拈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高漲,紛紛動手操作,這樣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的學習效果好,也可以為將來培養的新式農民,懂科學種地的農民。農村小學數學教學時,我們老師要從多方面尋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應用數學,真切感受"生活到處有數學"。這樣讓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學習的能動性將大大提高。
三、數學應用應生活化
我們每一個教師要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的,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運用的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教學在教完"圓的周長和面積"後,讓學生到操場測一測學校操場的周長和面積,體會一下跑道的周長和運動場的面積的面積分別是指什麼,該怎樣來求,聯系學生的實際,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到操場跑一跑,看一看,測量一下,體驗周長和面積具體指的是哪些。這樣做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一種快樂享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是很廣泛的。通過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使學生更深地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數學作業設計應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教師就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 ……"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參與者,要精心設計作業,考慮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使作業與生活緊密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農村小學數學的教學應體現農村生活的特色,抓住農村孩子的生活細節,真正體現農村學生的需要,我們教給他們生活中的數學,才是孩子們自己的數學,也才是孩子們需要的數學。小學數學源於孩子們的生活,又必須回歸於他們的生活,這樣的數學才富有活力。我們每一個農村小學的數學教師在傳授數學知識和訓練數學能力的過程時,應該根據農村的實際,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內容;在參與關心學生生活過程中,著眼孩子們的未來出發,教師應多設計和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生活服務,真正調動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動性,促進他們的創新能力的提高,為他們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淺談小學數學中如何開展生活化教學

利用生活知識進行課程導入
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水平,以版及實際教學內容與權要求,利用生活知識來進行課程導入,進而為學生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在課堂導入環節引用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全面激發,也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3.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元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在講一次函數問題時,我先出了這么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①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②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③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數,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無蓋長方體展開後是什麼樣?②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一個無蓋長方體?③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數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較枯燥、缺乏生動和激情,因此,努力創建既寬松、富有人情味又便於學生善於思考、樂於探究的教學環境顯得尤為重要。要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生活實際,數學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4. 淺談如何構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思想的指導下,構建具有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就成為一線數學教版師要實權現的教學模式之一,也是將抽象的數學課堂形象化,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之一。所以,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有意識地將與數學教學有關的生活現象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夠給枯燥的數學課堂注入生機,而且對保護學生長久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結合教學經驗對構建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課堂進行了論述,以確保學生在熟悉的數學課堂中真正找到學習的樂趣。

5. 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本組同學設計出搭配合理、經濟實惠的購物單。調查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解數學題,而是在更為廣闊的社會情景中,利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分析現狀、合理安排、解決問題,讓學生理解數學的現實性和重要性。
通過長時間的這樣的練習,讓學生在經歷生活歷程中感悟數學,實現了學生以自己的方式自主建構的目的,培養了學生從數學的角度觀察生活的意識,提高了學生以生活經驗理解數學的能力。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即數學來自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

6. 淺談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源於生活,數學植根於生活。新的《數學課程標准》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託,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在數學教學中,要遵循《數學課程標准》理念,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把數學真正應用於現實生活中去。數學教學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是否培養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數學能力的強弱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學生能否培養了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

7. 淺談如何使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做到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一、教學情境生活化
魯迅先生說:「沒有興趣的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就比較多。如:一年級下冊「生活中的數」單元採用的情景圖就是學生所熟知的「數鉛筆」;第六單元「購物」呈現給學生的是文具商店貨架;三年級「對稱、平移和旋轉」單元則出示了許多美麗的剪紙……,教學情景圖的作用體現在數學知識生活化,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感覺到在課堂上學習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數學問題一樣。不知不覺中由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將參與慾望外化為參與教學活動的行為。教學中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情境,使數學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抽象的數學貼近生活,讓多彩的生活為數學服務。創設各種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學生思維的慾望。例如:在教學「20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可以創設玩撲克牌游戲,每人找出1-10的牌,同桌合作每人任抽一張牌,再把兩張牌上的數合起來,然後,說出兩道加法算式,兩道減法算式。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把枯燥的數字加減運算融入玩撲克牌的游戲中,學生興趣盎然,每個人都動手、動口、動腦,個個積極投入其中,這樣將每位學生的思維都激活起來。又如在教學「小數加減法」時,原有的教學範例已經不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把原來的例題改為:下面是開發區中心小學食堂價目表,你中午打算買哪幾樣菜,算一算,你要花多少錢?學生自然很感興趣。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慾望,更主要的是學生在寬松的氛圍中自主輕松的學會了小數的加減法。
二、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
在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有意識地把日常生活問題數學化,使學生逐步具備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運用數學的「本領」,使他們認識到「數學是生活的組成部分,生活上處處離不開數學」,要養成事事、時時、處處吸收運用數學知識的習慣,調動他們主動學習數學、創新性運用數學的積極性.例如,在低年級教學中,我就提出這樣的問題,你今年幾歲啦?多高呀?身體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同桌誰重……這些都是小學生經常遇到的問題,而要准確地說出結果,就需要我們量一量、稱一稱、算一算,這些都離不開數學。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種知識像按比例分配水電費、計算儲蓄利息、日常購物問題均發生在身邊,我們買東西、做衣服、外出旅遊,都離不開數學。在教學四年級「求平均數問題」內容時,我在課前布置了這樣一個預習題:請同學們回家後到超市去進行一項社會調查,調查同一類商品的5種不同價格,看一看哪種牌子的最貴?哪種牌子的最便宜?算一算他們平均價是多少?讓學生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不僅激發了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數學走向生活。
三、運用生活經驗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新課標》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這就要求我們把課本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主動地觀察、思考、分析、揭示規律,再用於指導生活實踐,體驗研究的價值,感受數學魅力所在。例如,在教學「前後」時,上課前,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座位在誰前面?在誰後面?然後調換個別同學的位置,讓學生再說一說。採用這樣的教學活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由於參照對象的不同,前後順序具有相對性。又如,在教學「時、分、秒」時,因為時間單位不像長度、重量單位那樣容易用具體的事物表現出來,它比較抽象。因此,我設計了許多與生活密切相關,又是學生喜歡的活動,有數脈搏、跳繩、拍皮球、晃忽拉圈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親身感受、體驗到1分鍾、1秒鍾的長短,使抽象的時間概念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
四、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蘊藏在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如何給學生一雙「慧眼」去觀察、讀懂這個世界的數學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我在教學中,常常組織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利用課前、課後布置學生去觀察體驗自己身邊的數學。
1、在學完「直角」以後,我讓學生在家裡找找有哪些關於直角的物品。有的學生找到了電視機、床、書桌、窗戶、門……
2、在教學「線段」時,我利用課余時間,帶著同學們一起到校園里到處尋找線段。同學們興致勃勃,去教室門口找,去操場上找,還牽著我的手要去洗手間找。這次活動不僅使學生學到活生生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存在於生活中,而且使學生經歷了一次愉悅的成功的情感體驗。
3、在學完常見的數量關系之後,我安排「為秋遊准備午餐」的作業。讓學生先到超市調查有關麵包、紅腸、蛋糕、巧克力、牛肉乾、可樂、礦泉水、茶葉蛋的價格,並製成價目表。要求學生根據調查所得的食品價格幫助

8.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實現生活化

淺析怎樣讓小學數學教學走向生活化
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對現實世界的一種思考、描述、刻畫、解釋、理解,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為此,我經常引導學生提供他們所熟悉的經驗,充分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使學生能較好地感知和理解所學的內容。
一、例題生活化,體驗、感受數學
一提到數學這個詞,大家都覺得只是「題」、是「數字」,學生學數學只要做題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我逐步體會到了,數學本身不只是「數字元號」,它有更豐富的內涵,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在講解直角三角形的時候,有這么一道題:一個長為10米的梯子斜靠在牆上,梯子的頂端距地面的垂直距離為8米。如果梯子的頂端下滑1米,那麼底端滑動的距離是1米嗎?很多同學的第一反應是下滑了1米,我讓學生互相交流,並且動手建立模型、操作,發現答案並不是1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進行小組內的交流,讓每個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同伴的解法,相互學習,讓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從而學會了解決數學問題。
二、導入生活化,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設計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境,把握好新舊知識間的距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如在講解圖形的軸對稱問題時,我先拿出自己剪好的「囍」字,問學生:會剪「囍」字嗎?如何剪?剪出的「囍」字有什麼特點?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發現軸對稱的美,發現這些圖形的變換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教學生活化,產生親切感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天天與數學打交道,卻對生活中的數學熟視無睹,對數學缺乏興趣,缺乏良好的數感,學與做無法同步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高。學和用的分離,把數學學習和生活需要割裂開來。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很有必要讓數學回歸生活,從而讓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如在講一次函數問題時,我先出了這么一道題:學校為了鼓勵節約用水,對自來水費按以下方式收取:用水不超過10噸,每噸按0.8元收費;若超過10噸,超出部分每噸按1.5元收費。①王老師六月份用了8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②李老師六月份用了12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③陳老師六月份平均水費為每噸1.0元,則陳老師六月份用了多少噸水?應交水費多少元?當學生解決了這個問題後,我再讓學生拿來當月的水費單子,讓學生思考水費的計算公式,當用水量超過多少時,水費的單價會提高,從而讓學生得出水費的一般計算形式。這個生活實際問題的提出,既讓學生了解了分段函數,也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數學產生了興趣,同時對學生進行了節約用水的教育。
四、練習生活化,提高操作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數學是「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於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這樣一道題目:用一張正方形的紙製作一個無蓋的長方體,怎樣製作使得體積較大?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學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①無蓋長方體展開後是什麼樣?②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怎樣才能製作一個無蓋長方體?③製作的無蓋長方體的體積應當怎樣去表達?通過這樣題目的實踐練習,學術進一步豐富了自己的空間觀念,體會了函數思想以及符號表示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進而體驗了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加深了對相關知識的理解,發展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要生活化,但也要考慮學生實際。例如,以按揭購房、房屋裝修、超市購物等充滿城市文化氣息的素材來創設「生活化」情境,會讓城市學生感覺親切和熟悉,但是對於農村學生來說似乎是「天外來客」。「現行課程中的城市文化氣息太濃,鄉村文化缺乏體現。新教材中反映農村生活經歷和實際問題的材料太少,而與農村生活有較大距離的背景內容又太多。」所以教學中除了注意「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外,還必須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收集生活素材,積累經驗,更好地認識數學和生活的依存關系。
數學課堂通常被認為比

閱讀全文

與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