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淺談新課改下如何體現小學數學化的思想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中所闡述的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貼近生活、重視運用強化思維,其基本理念是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所以,所有學習內容遵循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原則,圍繞「生活中的數學化思想」這個中心議題,通過具體的數學活動,去經歷、體驗、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完成數學知識的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多年來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教研組以「小學數學教學如何體現數學化思想」為課題進行專題實驗、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認為:體現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的思想具備思想感悟、獲得精神享受、實現生命靈動和完成創新培養。
一、具備思想感悟
1、讓數學走進生活。包括數學在內的一切科學知識都來源於生活啟迪於生活,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藉助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把教數學與生活體驗結合起來,不僅生動、深刻,而且還能進行人文規范教育;如:帶領學生測量旗桿高度、計算操場面積、關注家庭支出等,使學生走進客觀現實生活中。
2、讓數學走進游戲。游戲能夠讓學生主動發展,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激活情感、個性和智能;例:轉動鍾表的指針,指示表面數字,既讓學生知道時間,也讓學生辨別角度,還讓學生明白原理,寓娛樂於掌握、記憶。
3、讓數學走進語言。在教育數學的實際過程中我們發現,保證數學本身的科學性,教師在數學語言化上引用比喻和實際事例明確化;即:設計紅、黃、藍三種服裝的一個班級學生,每四人互相握一次手,另一位同學仔細觀察記錄,這樣的方式增強了認識的意識、提升了同學感情、促進了思想觀念。
二、獲得精神享受
1、融情於數學教學。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數學是能夠運用感情教學的,教師要通過創造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氛圍喚起學生學習的熱情,以最佳狀態參與思想教學活動,強化師生的互相交流、互相愛護和互相幫助,這樣,教師是無意之間獲得熱愛孩子的精神境界。
2、融樂於數學教學。小學學生從家庭來到學校,教師就成為他們最親近、最友愛、最實際的朋友,教師要加大感情投入,放下架子、帶上微笑、集中熱情,幽默一些、風趣一些、信任一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課學習的歡樂愉快。
3、融責於數學教學。教學的責任是讓學生懂得每一門學科的重要性,把數學的實用性、科學性和思想性融會貫通於課前准備、課堂教學和課後總結,誠然,教師可以問心無愧於每一個孩子,能夠獲得既是學生的良師益友,也是學生的父母兄姐,陶醉於美好的嚮往之中。
三、實現生命靈動
1、點燃生命靈動之火。《數學的發現》一書中這樣講:「教師在課堂上講了什麼並不是重要的,學生想了些什麼更為重要。」教師要及時准確地掌握和發現學生的思想、思考和思路並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和評價,使學生得到成功的優越感,發現自己的發展優勢,激發靈動、點燃熱情、感悟生命的價值。
2、撥響生命靈動之弦。課堂是師生共同獲得文化知識、提高人生價值和實現生活夢想的場所,教師要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運用學生所學道的知識反映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巨大成就,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學習。
3、閃耀生命靈動之光。現代教育教學過程不是機械地執行教案的內容,而且是在課內、課外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一個動態的、開放的、高效的環境,發現學生的特長、鼓勵學生的思維、捕捉學生的亮點,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閃耀超前思維的光輝。
四、完成創新培養
在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取得明顯的教學效果,還能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為他們以後的發展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
1、創設情景,捕捉好奇。新課程改革理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景」。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合理有趣的情景,逐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創新意識;小學生具有十分濃厚的好奇心,愛看、愛想、愛問,這就是創新意識的萌芽狀態,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抓住這種「跡象」使其從好奇心上升為興趣、理想和願望實現。
2、轉變觀念,提供機會。新課程改革理論強調要打破「教師講,學生聽」的陳舊方式,變「傳授」為「探究」、變「灌輸」為「交流」、變「教師」為「學友」,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試題交給學生、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選擇興趣、大膽參與、盡情發揮。
我們在實踐中還通過多媒體進行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把現代新型科學技術運用推廣,以圖、文、聲、像等等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優點,使小學數學里抽象的概念在課堂明朗化、簡單化、清晰化、形象化,學生課堂上的注意力明顯提高、興趣感快速上升、主動性迅速增強,有效地改變了傳統教學方式耗時多、效果差、理解慢的弊端,有力地加強和推進了數學化思想的進程,是小學數學教學實現合理化、科學化、思想化的跨越。
B. 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麼
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一、高等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的關系
高等數學課程是高等職業教育(工科類專業)必修的一門職業基礎課,高等數學課程是為實現高等職業教育(工科類專業)培養目標,進一步學習高等職業教育(工科類專業)後續職業技術課程知識、掌握高等職業教育(工科類專業)技能提供必需的高等數學知識。
二、高等數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基於高等職業教育的定位,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應從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出發,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才為目的,以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適應人才市場競爭為需要,徹底更新「學科型」教育教學理念,樹立新的高職高等數學教育教學觀,進行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高等數學課程顛覆式改革與建設。
三、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專業課教師共同制定
加強與專業課教師的聯系以增加對專業課學習的了解,及時了解專業課將用到哪些高等數學知識,以及在什麼地方用、什麼時間用和如何用。高等數學課教師應和專業課教師共同開展教研活動,一起根據高等數學課的特點、專業課對數學知識的需求以及該專業的發展前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其深度、廣度,共同研究制定高等數學課的教學目標。優化更新高等數學課程教學內容,使之適應專業課教學需要,提高高等數學課程教學的針對性將高等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緊密結合起來保證高等數學課程為專業課服務功能,實現高等數學課程與專業課學習的無障礙銜接,有助於學生對專業課的學習,從而提高專業水平。
四、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按專業課教學需要確定
根據「課程教學目標服務於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針對專業課教學的實際需要,高等數學課程在教學內容體系構架上,堅持以實用性和針對性為出發點,以立足於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對高等數學的知識體系進行了解構和重構,除將導數的應用與定積分的應用合並外,還將建立函數關系、數列極限、極限的保號性、閉區間上連續函數的性質、 階導數的求導法、泰勒公式、由參數方程確定的函數與隱函數的求導法、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定積分的不等式性質及積分中值定理、變上限積分、無窮區間上的廣義積分等內容移到相關學習情境。同時,對高等數學中一系列難點問題的講述進行了系統的改進;並對高等數學教學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漏洞予以了彌補。各學習情境的認識要求和能力培養確定如下:
(一)函數與極限學習情境,使學生理解極限與連續概念,掌握極限的各種計算方法及函數連續性的判定。重點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辯證法)思想和突出對極限思想方法的理解。
(二)導數與微分學習情境,使學生理解導數與微分的概念,熟練掌握各種類型的函數的導數與微分的計算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定積分與不定積分學習情境,使學生理解定積分、原函數和不定積分的概念,熟練掌握不定積分、定積分計算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四)一元函數微積分應用學習情境,使學生掌握洛必達法則的使用方法;掌握函數單調性判定與求極值、最值的求法;會確定曲線的凸向和拐點;會求平面圖形的面積和旋轉體的體積及平面曲線的弧長。重點培養學生歸結實際問題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五)常微分方程學習情境,使學生理解常微分方程及其相關的概念,掌握常微分方程中典型類型的解法。重點培養學生數學建模能力。
各學習情境都把培養學生用數學思想、概念方法消化吸收專業課概念和原理的能力作為教學過程的主線,貫穿於各個教學環節之中。
五、高等數學課程的教學方法要有利於專業課學習
根據高等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的關系,高等數學課程所用的教學方法不僅要有利於高等數學課程學習,而且要有利於專業課學習。高等數學課程主要使用四階段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引導文教學法、任務教學法,以多媒體課件為主要輔助教學手段,採用問題驅動法實施和開展課堂教學教學雙邊活動。具體地講:
在介紹重要數學概念時,使用 「案例教學法」 ,將設問、討論、講授相結合,突出教師教學的主導性和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上讓學生思考案例、討論案例,由教師圍繞教學內容分析案例、解剖案例,最後引出需要學生掌握的概念。
在講解運算規則和規律時以學生為主體使用四階段教學法,在我說你聽階段教師主要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在我做你看你練我導階段教師主要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在你做我評階段教師主要是學生學習的評價者與指導者。通過教師的啟發誘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把學生變成學習的主人,充分發揮了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促進了學生自我學習動機,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向學生主動探索知識轉變,使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自己動腦、動手親身去探求未知的事情,解決未知的問題,進行探究式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樂於思考、勤於實踐,培養了學生嚴謹、縝密的工作態度,求實、創新的工作作風,為學習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及形成良好的職業道德打下基礎。
適應現代社會多樣性、多變性的能力
在習題課上使用引導文教學法、任務教學法、「頭腦風暴」教學法,教師創設問題情境,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並引導大家討論問題,以學生動手為主,在教師指導下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濟問題。通過增加思考性、探索性問題和多給學生思考、研究、討論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注重探究、注重實際應用,不僅在討論和爭論中發現問題、理解問題,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開放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和能力的平台,鍛煉了學生的展現能力和表達能力;增強了工作中與他人團結合作的能力、交流與協商能力、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並鍛煉了學生的膽略,培養了學生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勇於參與的競爭意識和不怕困難奮力攻關的頑強意志。
基礎部數學教研室
2009年3月
C. 小學新學期工作思路和怎樣推動教改和提高質量
1 、師德考核達到良好以上。
2 、使全班學生的考試成績全部合格。
3 、基本功驗收合格。
4 、認真完成繼續教育任務,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獲,結合新課改的精神理念,逐漸改變教育教學模式。
5 、努力更改校園網的建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盡快使校園網建成為「綠網校園」。
三、重點工作
1、通過對《教師法》《義務教育法》校規、校紀的學習,用自檢、自查的方式提高師德水平。
2、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3、積極進行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基本功的水平。
4、認真學習、結合新課改的理論,進行資源包的學習。
5、抽時間進行校園網的建設,爭取評出先進。
D. 新課程改革中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明確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但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部分老師仍然不能創造學生參與數學活動、數學探索的機會。在課堂教學時仍以自我為中心,忽視學習的主人——學生。缺少更多的考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時常存在。針對以上情況,現結合我在工作中的探索、學習過程,談幾點關於課改新理念怎樣更好落實到課堂教學中的認識。
一、轉變觀念積極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首先,每位教師要正確面對新的課程改革。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從心理上根本就不能接受新課改理念,存在嚴重的抵觸心理。對應試教育還存在許多的幻想,一有機會出去聽課學習,回來後總是抱怨這樣的課我可學不來,這樣上課怎樣讓學生考出高分。也就出現了出去聽課當作任務來完成,讓我去,我就去,去了干什麼別人就不知道了。殊不知,當前的教育形式已發生了深刻變化,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展開。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終身發展、全面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在有機會參與聽課學習時,應更多關注每節課的精彩之處、成功之處,為我所用。平時多看一些教育類書籍、報刊或雜志,例如:《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小學數學》、《山東教育》、《濱州教育》等雜志、報刊,還可以多參與網路交流學習。自己創造機會努力汲取更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日積月累就會對自己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促進自身素質的提高。
其次,要做到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
有很多人到現在還誤認為我們的課程改革不要學生取得好成績,只要讓學生活動就是運用新理念。我個人認為這是對新課程改革的扭曲,新的課程改革不是不讓學生學習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轉變獲取知識的方式方法。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創造機會,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不再運用單純的教師講解。因此,我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自我實踐與反思,積累更多的教學經驗,使自己更好的落實新課改的各項要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盡到自己的責任。
二、認真細致分析每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有很多教師在還沒有明確教學內容與目標的情況下就匆匆進行上課,看到那裡講到哪裡,想到哪裡說到哪裡。一般出現如下情況。
(一)不能明確把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例如:有的教師在教學山東版教材一年級上冊《圖形與位置》一單元的第一課時《認識左右》時,就錯誤的將課題書寫為單元標題《圖形與位置》,甚至還有的書寫《有趣的游戲》。
(二)由於沒有把握好教學目標,導致活動設計不合理。例如:《認識左右》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應是:1、結合現實情境,能辨別前後、上下、左右,初步學會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2、經歷用前後、上下、左右描述物體相對位置,並通過與同伴相互交流,初步體驗空間感和方位感。3、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形成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一般大致為:活動一:通過學生「指鼻子」游戲,初步感受認識左、右等方位詞。活動二:初步用左、右方位詞解決問題。例如:你的右邊有什麼?等。活動三:結合生活中左右的應用來區分左右。例如:靠右邊走等。活動四:在此基礎上,老師可設計一個猜左右手的游戲,來認識兩個人相對時,這兩個人的左、右是相對的。活動五:藉助拍手游戲,來認識上下、前後、反正等。活動六:可設計上下樓梯或交通規則的問題對本節課進行拓展應用。可有的上課教師在一節課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就只有一種活動,練習指左右,全班做、同桌互相說著做,輪流兩個同學到台前做,比比誰說得好,教師也不再進行深入引導學習。就這樣一節課就匆匆完成了,看著這節課還很緊張、活躍,但是到底這節課學生真正能明白多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能完成多少就很難說了。我想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課教師沒有吃透教材、教參的要求,沒有嚴格圍繞教學目標有序地開展活動,沒有真正的成為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三、巧妙創設學生活動,為學生探究活動創造恰當的空間和時間。
一節精彩的課,與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巧妙設計學生活動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只有教師做好前期的預設,才有精彩的生成。才不至於每節課教師不住的講,學生不斷地聽。首先,有的教師的教學設計不合理。例如:在教學山東版教材二年級上冊《認識方向》一課時。在解決本節課的重點認識地圖上的方向時,有這樣兩種處理方式。
片斷一:
師:你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嗎?
生:沉默。
師:邊說邊畫坐標圖,並邊標方向邊說,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東。
師:知道了嗎?
生:知道了
師:那好,現在我們翻到某某頁,看情境圖,到桃花村怎麼走?
(隨後教師藉助情境圖自己提問題,讓學生來解決。這樣做不但沒有很好的利用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有益的探索活動,同時也沒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片斷二:
師:誰能說出我們教室的東、西、南、北方各有什麼?
生:回答。
師:老師為你們每個小組准備了一張同樣的紙,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將我們教室東、西、南、北方的事物寫到上面,小組共同來製作一張我們教室周圍 的事物分布圖。
生:小組活動,學生製作地圖。
師:製作完的小組坐好,老師就知道你製作完了!
學生邊商討邊急忙製作。
師:將製作好的地圖貼到黑板上。隨後將其他小組製作的地圖也都貼到黑板上。
生:看到自己小組的地圖貼到黑板上,都很興奮。
師:那個小組能介紹一下自己小組製作的地圖表示的方向?
生:回答。
師:你們發現了什麼不同?
生:有的上面表示北,有的上面表示東,有的上面表示西,有的上面表示南。
師:我們每個小組都是描述的同樣的事物,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生:在紙上表示的方向不一樣。
師:如果這樣的話,我們製做的地圖別人能看懂嗎?
生:不容易看懂。
師:對啊,也就是給我們的交流帶來了許多的麻煩。通常啊,在地圖上一般上面表示北,下面表示南,左面表示西,右面表示東。
針對上面兩種情況:前者認為還探索什麼?探索是這樣,不探索也是這樣。探索還花費那麼多的時間,還不如多做幾個題呢!而後者充分認識到讓學生探索的價值,對於成人來說當然都是很簡單的問題,而對於7、8歲的孩子來說這就不是一個簡單問題了。很多專家都指出,我們並不是讓學生去創造,而是讓學生經歷一個創造這個結果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為什麼這樣做?而不是把學生當成一個容器,不斷地向裡面塞東西。知識是學不完的,也是不斷發展的,而獲得知識的方法才是永恆不變的。因此,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的創設學生探索活動的機會,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其次,有的教師沒有足夠的耐心。在聽課的過程中,遇到有的教師為應付聽課,設計了許多的環節,特別是在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節。剛說完開始,不等學生展開活動。就問完成了吧?好,我們開始匯報。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就慢慢的把探索結果進行講解,學生只是一個陪襯,課後交流時上課老師一是擔心學生探索不出來;二是認為時間不夠。
有很多老師也片面認為只要上課無論什麼內容都得探索,只要不探索就不是一節合格的課。我想這就要根據所傳授知識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例如:一些數學概念、加減法中各部分的名稱等,直接告訴學生就行了,沒必要進行探索。像剛才所說的這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或開放性的問題,可採用探究的方式進行解決。
四、用心關注課堂上每一個學生的變化。
有一項調查證明學生所獲得的信息有55%以上是通過聽覺以外所獲得的。有一個學生回家以後這樣對家長說:「如果老師能夠面對我微笑一次,也會給我鼓勵和希望,我就一定會努力進取」。我想這些都提醒我們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應珍惜每分每秒與學生接觸的機會。特別是很多成功的老師,不但重視知識的傳授,更注重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在課堂教學中,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細微變化,通過豐富的體態語言與學生取得交流。促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及時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每一個學生都喜歡上你所上的課。哪怕是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個真誠的微笑?都會讓你的付出獲得驚人的回報。
五、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的探索交流活動
俗話說得好:「真理越辯越明」。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進行不斷的學習,與同科教師不斷地進行交流,一定能夠不斷的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例如:積極參加校內教研、聯校教研等活動,還可積極進行網上教研交流等。雖然每個人的課堂教學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許多問題,但是只要找到問題,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參與教研交流活動,找到努力的方向。
總之,教師是新課改理念在課堂教學中能否落實的的關鍵。只有教師的認識提高了,只有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了,只有教師切實投身於課堂教學的改革實踐中來,才能將新課改的理念落到實處,才能有效圍繞「三維目標」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