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的數學最重要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這個興趣怎麼培養的?就是要解決生活中的一些難題
⑵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
全國兩會許多代表關注科技與教育,都在反思一個問題:中國本土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培養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作為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要改變現狀,個人認為小學 要真正實施以培養創造能力、創新素質為核心的素質教育,首先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創新能力的關鍵是創新思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下面就這一課題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實踐。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新課標改革過程中,我們的老師注重把微笑帶進課堂,讓學生緊張的心理得到鬆弛;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滿懷信心的相信他們在進取精神的驅動下,有能力逐步解決問題;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給予熱情的鼓勵。而學生也比以前活潑、大膽,敢提出老師的錯誤,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今天的中小學素質就是未來中華民族的素質。因此無論是從小學數學目標來看,還是從社會對教育、對人才提出的要求去思考,目前的教學現狀都必須進行改革,必須讓課堂教學真正從「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模式轉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的軌道上來,使學生不但掌握學習結果,也經歷探究知識的過程,從而形成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一)教師方面
面對新時代教學的需求,當前小學教學卻是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素質教育的事實,成為課堂改革的瓶頸。要想很好的事實素質教育,必須從課堂教學入手,正確分析目前小學教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並研究解決對策,是小學課堂教學更好的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中發揮以下作用:要成為教學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應激發學習者的潛能,教室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室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等。而當今老師存在的問題有:老師講解多,學生思考少;一問一答多,研究交流少;操作記憶多,鼓勵創新少;強求一致多,發展個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動少;顯性內容多,隱形內容少;應付任務多,精神樂趣少等現象。
(二)學生方面
目前,我們數學課堂上仍然是更的看到教師向學生提問,而聽不到學生的發問 。課堂上的提問仍然是教師「獨占鰲頭」,學生充當了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這與新課程改革中強調學生的參與和師生間、學生間互動的觀點是相悖的。經調查顯示:(1)有近70%的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2)課堂上學生被動學習情況比較嚴重,缺乏主動質疑、獨立思考的思維品質;(3)學生缺少主動探究知識的意識和能力。
二、教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意識
贊可夫曾經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他們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可見,要使學生萌發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其前提是給他們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激疑生欲,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迫切追求和主動探索的飽滿熱情,從而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去主動探究知識、自主解決問題。
如教學「年、月、日」一節,抓住學生好奇好疑的心理特點,在學習新課之前先提問幾個同學:「你今年幾歲了?過了幾個生日?」接著再問:「王奶奶今年60歲卻只過了15個生日,誰知道這是為什麼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他可能記錯了,有的說從前生活條件差過不起生日……對於沒有掌握「年、月、日」知識的小學生來說,確是一個奇怪的問題。因此,心理上便產生了希望了解這一奇怪的願望,同時也就激發了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
(二)指導學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求學生由「學會」到「會學」,還要讓學生學習得法,能在教師指導下創造性地學習。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結論直接遞給學生,而應帶領他們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此過程中引導他們自己去探索知識、發現規律,並掌握學習方法,逐步培養他們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5的組成」的教學中,教師可這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知識、掌握學習方法:⑴動手探索:讓學生拿出小正方體,盡可能有序地把它們分成兩個部分,看看有幾種分法;⑵抽象組成:啟發學生根據不同分法獨立概括5的組成;⑶歸納學習方法:讓學生回顧學習5的組成的過程,並歸納出學習組成的兩個步驟:第一,把5個物體有序地分成兩個部分;第二,根據「分」的情況抽象數的組成。
(三)放手操作,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學習的空間
知識不能僅靠傳授和模仿而得來。要想真正獲得知識,必須把小學生當作一個小小的研究者,由教師提供相關材料,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識,主動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識,只有這樣,知識才能真正內化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
例如,在教學長度單位「厘米和米的認識」時,怎樣記住1厘米的長度,先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厘米的長度,再說說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大約是1厘米?在認識1厘米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厘米去量一量1米長的繩子,並問1米= ?厘米,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測量,知道了1米=100厘米,最後又讓學生帶來各種各樣的尺,讓他們用尺測量周圍物體的長度,學生可以自由商量,互相合作,下座位室內、室外進行測量。這樣通過動手,學生化抽象為具體,比較容易掌握長度單位所表示的意義。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生生互動,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供舞台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之間交往合作的過程。課堂上傳統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師生之間的單向合作,這種方式剝奪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也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更倡導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一種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因為這樣的交流互動,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於開展探究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寬松的和諧的氛圍中敢想、敢說、敢做,這樣就為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提供良好的精神醞釀,也為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提供舞台。
(五)注重實踐,深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數學與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有意識地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引導他們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例如,學習了「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後,可以布置一道課外實踐性作業;利用捲尺、竹竿等工具測量出所需的數據,計算家裡長方體櫃子的體積。
(六)注重作業的創新性
應當減少重復練習,鼓勵學生一題多解。
例如,在應用題教學中可以給學生出了一道這樣的題:「李村鄉修一條長1200米的路,前3天修了這條路的1/4,照這樣的效率,乘下的路還需要多少天才能修完?」(請用多種方法解答)這種題目不僅開闊了學生的思路,溝通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接替的靈活性、多樣性,對於開發學生的智力,開拓學生思維空間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蘊含著豐富的「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因素和材料,都有在運用中獲得創造性思維發展的可能性。為此,我們必須認真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設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問題。
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時,我設計以下程序。
1、讓學生通過實物直觀認識表面識的含義。
2、出示例1:做一個長6厘米,寬5厘米,高4厘米的長方體紙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硬紙板?
3、引導學生讀題、理解求至少要多少硬紙板,就是求這個長方體的表面積。
4、分組討論求長方體表面積的方法。
5、交流匯報。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還應注意:營造氛圍,讓學生輕松地學習。課堂氣氛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因此,在教學中,我們的老師注重把微笑帶進課堂,讓學生緊張的心理得到松馳;當學生取得點滴進步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對學生發表的一些意見,教師不輕言「不」字,以免挫傷其積極性。並寓教於樂,讓學生開心地學習。低年級學生天真爛漫,愛玩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們設計了很多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游戲活動。
⑶ 小學生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要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首先要培養他一些邏輯性的問題,因為有很多邏輯性的問題,需要用數字來表達解答,只要孩子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就會很願意學習來培養這方面的學習習慣
⑷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直接總結方法,特別是那些生動的方法,育教於樂就可以了
⑸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
一、精心經營課堂,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要充分了解教材編寫意圖、特點及小學生年齡特徵、思維發展情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興趣因素,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巧妙設計,誘發學生慾望,產生強烈的興趣。
1、創設情境,激起興趣。
如教學《小數的性質》引入新課時,先讓學生猜謎語:一位老爺爺在河邊釣魚,小王上前問道:「老爺爺,釣了幾條魚啦?」老爺爺一笑說:「幾條?哈哈……6條無頭魚,8條半截魚,9條無尾魚,你猜猜,一共幾條魚?」(學生遲疑了一陣)想想「無頭,半截、無尾」這幾個詞……對了,是0條。別看這0,它的用處可大了,這節課我們學的內容跟0很有關系呢!請大家要特別注意,看0怎樣顯神通。這樣老師不僅使學生耳目一新,凝聚了學生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和求知慾,而且輕松自然的引入新課。
2、巧設故事,激起興趣。
如教學分數的性質時,講故事:美猴王分仙桃給小猴,「30個仙桃分給你們6隻小猴,高興嗎?」「不高興。」「300個仙桃分給你們60隻小猴,高興嗎?」「高興,高興,我們很滿意)此時,讓學生想一想,假如你是小猴,你高興嗎?其實,小猴不動腦筋,30÷6=5(個)與300÷60=5(個),結果一樣。又如在講「平年和閏年」時,講這樣的故事:爺爺在給小明過五歲生日順口說了一句,「小明,你真有福氣,五歲過了五個生日,而你哥哥九歲才過了兩個生日。」哥哥小偉吵著說:「爺爺,你太偏心了,雖然我要學孔融讓梨的品格,可也不能不給我過生日啊)此時,學生帶著故事懸念來學「平年和閏年」知識,一定興趣十足,巧設故事後,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吸引力。
3、動手操作,激起興趣。
我們在教學中多制教具和學具,如口算卡片、鍾面教具、長方體和正方體等,讓學生自己動手把三角形內角拼成一個平角,在教學分數初步認識時,讓學生通過折紙理解「平均分」的意義,感知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的產生。又如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例3:「把3塊餅干平均分給4個孩子,每個孩子分得多少塊?」時,老師先把全班同學按每4人一組分成小組,然後讓學生拿3個同樣大小的圓實際分一分,同學們一邊剪一邊拼,相互討論著、評議著,有的同學把每個圓剪成4個1/4塊,然後把3次剪成的12個1/4平均分成4份再把3個1/4塊拼在一起,每份得3/4塊,有的同學把3個1/4塊拼在一起,得到每人分3/4塊,還有的同學把2個圓放在一起,平均分成2分,每份得1/2塊,再把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每份得1/4塊,然後把每份1/2塊和1/4塊拼起來,得到每人分3/4塊。通過分拼,使同學們理解每人分得3/4塊和3÷4=3/4(塊)的密切聯系,明確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系。
4、數學游戲,激起興趣。
組織游戲性質的分組比賽,開展為組爭光的練習,使學生的好勝心和表現慾望得到展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了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商的變化規律,為了使學生所學變化規律逐步達到熟練,設計了一組練習,在黑板上貼出了0.0001、0.001、0.01、0.1、1、10、100、1000、10000這九個數字卡片,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大組,每組找一名學生站在講台前面,老師提出問題,100縮小1000倍是多少?有4名同學想出答案後搶卡片,搶對後給小組加分,最後看哪個組為獲勝組。為小組得分,同學滿意而歸。其他同學躍躍欲試,課堂氣氛高漲,游戲比賽過程中,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變化規律已深入人心,使學生真正做到樂中學,學中樂,培養了判斷能力及探索規律、總結規律的能力。
二、以興趣帶創新,重在思維,啟發誘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一旦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他們喜歡研究數學的熱情,學習數學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他們學習數學道路的每一步。因此,我們應優化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啟發式、討論式等現代教學方法,還學生「自主權」為學生多創造一點思考情境,多給一點思考時間,多留一點活動餘地,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探索新知識。如教學《倒數的認識》時,在學生理解倒數意義後,大膽放手由學生出題,第一個學生出 ,同時很快說出它的倒數,第二個學生說 後,教師問:「能不能有新意的題?」這時,學生積極動腦,出了假分數、帶分數、小數以及特殊的「1」、「0」等,在學生討論中,獲得了最佳的學習效果。
三、建立和諧師生關系,鼓勵求異,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中,教師應多看到學生的「閃光點」,堅持「三分批評,七分表揚」,用贊許的眼光看待學生,用鼓勵的話語激勵學生,即使學生回答錯誤,首先要肯定其積極思維的精神,再指出錯誤所在。比如在教學「比較兩位小數大些,一課時,出了這樣一道思考題:「生活中,如果你的鋼筆壞了,四個商店都有同一種鋼筆,甲店標價3.80元,乙店標價2.95元,丙店標價3.45元,丁店兩支一起賣每支2.50元,你怎麼辦?(答案不唯一)」這道頗具開放性的實際問題,教師將學生引入生活情境,在全班討論後,A生說:「買乙店的。」B生說:「買丁店的。」老師說:「丁店不賣一支,怎麼辦?」學生沉默了,很快,C生說:「兩人一起買。」全班為他鼓掌,D生說:「買甲店的,價格貴,買得放心。」教師笑了:「生活中,確有便宜沒好貨的現象,但也不乏價廉物美,還有別的方法嗎?」M生說:「不買,到店裡修一修。」獨特的思維,精彩的議論,贏得了全班再次熱烈的掌聲。
教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我們大膽探索,勇於實踐,用理論指導我們的實際工作,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品質得到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