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備課組活動報道

小學語文備課組活動報道

發布時間:2021-02-04 02:15:27

① 語文教研活動 引導學生寫好考場作文有哪些策略

寫作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全國教育科學「九五」規劃項目《語文學習方法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指導》課題的二級子課題。我國是個文章大國,從古至今為各級各類學校的寫作教學積累了彌足珍貴的實踐經驗和理論依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等等,至今仍是我們用以指導學生寫作的至理名言;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形勢的深入發展,又涌現了一些指導中學寫作教學的教材、論著和實踐經驗,各地高中在實踐中也大都學習借鑒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寫作學習方法指導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這些模式都受到新的挑戰。書籍已經不再是知識和技術的唯一重要載體,教師的角色和功能已在嬗變。高中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電腦寫作方式及非文本文件的誕生,已在悄悄的改寫著「寫作」這一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傳統的寫作「學法」要發展,其「指導」模式要創新,這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為了適應我校寫作教學改革的實際需要,我們承擔了這個課題,並確立了不僅要探索有利於學生個體掌握終身寫作學習方法的新途徑,而且要研究教學班學生整體寫作學習方法指導的新規律。二.研究目標貫徹「三個面向」精神,體現素質教育要求,結合高中語文教學特點,以全面提高語文素質和教學效率為目標,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科學化與民族化統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為基本原則,把握高中學生學習母語寫作的規律,運用現代科學的系統方法,從本校實際出發,確定研究目標。在理論上,要探索在新時期如何改進和強化對高中生寫作學習方法的指導的規律。在實踐上,要培養學生在新環境下養成良好的寫作學習習慣,掌握有利於終身學習的寫作學習方法,提高寫作能力,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促進整體和個性的全面發展。三.研究方法與過程(一)實驗對象與研究方法樣本:以99級10個班級里8個理科班中的3、4、5、6、9、10六個班級為同組研究樣本,以另外四個班和全市另外幾所省級重點高中同年段班級為等組研究樣本。實驗班與其他班教師的業務能力大致相近,教學時數相等,學生底數大致相同,統一使用人教社統編教材,教學活動保持一致。研究方法:調查法、行動研究法、觀察法和經驗總結法等研究方法。(二)理論依據1.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方法論。2.漢語文及其寫作的相關理論。(三)實驗前檢測99年8月,實驗班以「漫步一中校園」為題對剛入學的新生進行了作文能力檢測。3、4兩班作文存檔。檢測結果令人不能滿意。約1/3的作文主題不夠明確,1/2的作文表現內容空洞,2/3左右的同學不會運用時間或空間順序寫景狀物,而且,表達感情直白。經調查得知,多數學生入學前,在中考的激烈競爭壓力下,70%的同學都集中精力至少背誦幾篇到十幾篇「應考」範文,65%的同學少有「實物寫生」式的寫作訓練,因此,可以認定,這些入學新生亟待加強寫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四)主要措施與過程⒈實驗教師要努力學習,主動接受「再教育」,不斷提高水平。在寫作學習方法指導實踐中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克服單純的「應試」教學的思想傾向,樹立素質教育的大語文觀;變「傳授」觀為「服務」觀;輕「寫法」教學,重「學法」指導;輕「說教」訓喻,重「感悟」疏導;常寫「下水作文」,體會個中滋味,提高指導水平;嘗試現代教育技術,改革課堂結構;解放自己,解放學生,研究性學習培養合作意識、團隊精神。⒉實驗班適當調整寫作課節和內容。每兩周壓縮一節閱讀課用於作文評改等。在常規語文課上隨機開設專題講座,加強科學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做人」教育,從思想意識方面曉諭學生寫作「立意」之道。⒊指導學生樹立終身寫作學習的觀念。「學無止境」、「好學無時」、「活到老學到老」這些名言警句學生在初中時就能背誦,對流傳千百年的常規解釋也不陌生,然而,對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剛剛提出的「學會生存,學會學習」,對大學生畢業後還要接受「再教育」、要「終身學習」這些最新的理念卻並不十分了解。因此,從高一新生入學到高三畢業,始終要因時制宜,學習新觀念。在常規課上增設專題講座內容,要將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信息社會已露端倪的社會轉型、教育要轉軌等最新的形勢和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掌握寫作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及電腦寫作、電話交流等表達形式的日趨普及等,盡量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包括終身寫作學習的觀念,增加一種緊迫感,克服單純為「應試」、「升學」而學寫作文的狹隘心理,為寫作學習方法的指導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⒋指導學生掌握必要的寫作學習方法。終身的寫作學習需要培養一種能力,善於使用工具書藉助媒體是其中重要的一點。給高一新生上第一節課時就強調學會學習的重要性,要求學生自備工具資料書並要求學好計算機。在課上,要有意識地創造機會讓學生養成勤翻字典等工具書的習慣,常用網路,培養新的自主學習的習慣。⒌增加視聽信息量。擴大閱讀面,引導學生多看多聽,開闊視野,積累信息,把握時代脈搏。生活是寫作的第一源泉,而書籍和視聽作品就是第二源泉。從高一就開展「每日一文」、「每日一古詩(名句)」、每日一新聞和每一假期讀幾本名著的活動。所謂「時文」,是指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自主選擇自己欣賞的,以反映當前改革形勢為主的成年人作品,字數在一千字以內。每日一篇,就是要求每班每天都輪流由一名學生利用早自習五分鍾時間向全班朗讀推薦一篇這樣的文章,讀後再將抄寫好的「時文」張貼在靠黑板的牆上,供有興趣的同學課後讀。「時文」積累到一定數量時,由科代表裝訂成冊,懸掛班教室供有興趣者再隨時翻閱。以一個班60人計算,每人三個月才能輪到一次,負擔不重,而全班同學則每天都能聽到和看到一篇經同學精選的「時文」。「每日一首古詩(名句)」的活動辦法同上相仿。學校每天下午第八節課時播放中央電視台前一天的整點新聞節目,每天中午和晚自習前休息時間還定時播放節目,我們都要緊密結合作文教學,要求學生充分利用。⒍開展「每日一篇語文日記」活動。日記,作為作文教學的輔助方式,日益受到中學語文教師的青睞。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體會,如果教者能在日記指導中認真地重視了以下幾點,日記既煉精神又練筆的綜合作用就能得到更充分地發揮。首先,日記即「每日記」。日久天長,熟能生巧,不愁手中筆不得心應手。學生初寫日記難免不習慣,只要教師能經常督促檢查,乃至親自「下水」,率先重范,學生自會嘗到甜頭。其次,日記要篇篇體現學生獨立的思維性。應要求學生在寫日記時,如實記錄自己每日所見、所聞、所想、所為、所感,這樣才能保證其寫每篇日記都能在表象、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概括、分析、綜合、判斷、推理等認識活動,也只有在這日復一日的獨立思維的鍛煉中,學生智力才能得到更充分的開發。再次,要允許和保護學生在日記中暴露的隱私。這既是尊重學生人格,發展學生個性的需要,也是使日記內容能有真情實感,不致流於充斥假話、空話、套話形式的實際需要。我們採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大致有三:一是凡學生不想讓教師看的篇幅,均可以各種形式將其封上,教師最好能當面批閱,當面發還,絕不偷看。二是教師不經學生本人同意,不引述日記內容,用來講評。三是教育學生不偷看他人日記,培養尊重別人隱私的良好品德。最後,日記指導要及時,這樣,在教書育人的工作中,教育、教學才能既不失時機,有的放矢,又能「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⒎互相評改作文,合作研究性學習。據調查,30%左右的學生在初中就受過互評作文的訓練,但多數卻從未經歷過。因此,這項活動要循循善誘、循序漸進。互批互改,有集中批一篇的引導訓練,多數情況是動態的四人一組輪流批改。輪流批改時,每篇文每人限時在5分鍾內必按每次具體要求的立意、謀篇、語言等項目給分數寫評語,每堂課用20分鍾互批,用10分鍾左右由作者分析自己被同學們評過的作文,再用10分鍾左右集中選讀得高分的作文。課後老師要再次瀏覽,再次講評。最後擇優選30左右篇上班級牆報,效果很好。⒏師生交流,引導學生感悟社會人生。師生觀點交流、情感交流更多的應是在寫作訓練中。貼在牆上的每日一篇「時文」,有許多涉及到「反腐敗」、「下崗」、「招商引資」等國際、國內熱點問題,教師是都要看的,並要視情況隨機引導評議。一次正當媒體報道某些大城市的小學取消考試時,發現了一篇抄自《中學生博覽》的「時文」,此文歷數「中國老祖宗發明的」考試這種形式的種種弊端,細致描繪考場作弊的種種丑態,通篇極盡諷刺挖苦之能事,欲置考試於地而後快。學生說,「寫得好」,「痛快」。這反映了學生的正常心態,但經過交流、引導,有的學生在日記寫道:原來以為素質教育將要取消考試,現在才明白,考試雖然有待改革,但卻是當代和未來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種競爭形式。⒐學科滲透,學習辯證思維。高中寫作教學重點是「議論」,立論涉及如何正確認識、分析、解決問題諸多方面的能力。經調查得知,高一許多新生不懂一分為二,不知形而上學和辯證法。問政治老師,回答說到高二教材才涉及。結合學生作文中涉及到的內容,我們要借題發揮,隨機引導學生了解並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後來就出現了作文課上學生常翻政治、歷史等課本的現象,議論文水平提高快。⒑鼓勵學生發表作品,發現自我,發展個性。「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在班級牆報的基礎上,實驗教師借在市電台舉辦的「名師講座」節目中擔任主講之機,講評實驗班學生作品,並號召同學按時收聽;課題組創辦了校內《寫作學習報》,原汁原味發表同學的課堂作文、課余習作、考場作文、互評互改作文,並按期和《語文快餐》等報刊交流,已被轉載多篇;編印《課堂優秀作文選》,全校免費人手一冊。有的學生從來就沒在全班同學前面讀過文章,「每日一文」的活動曾使許多第一次上講台介紹自己喜歡並推薦的「時文」而激動不已。11.了解高新科技,感受寫作學習方法的新發展。充分利用學校現有教學網路,電教室,大屏幕投影儀上課;有意介紹涉及課外上網所獲內容的學生作文;展示少數學生用電腦打字的假期作文;組織實驗班同學觀看國內語文名師講寫作課的錄像片。12.介紹教師「下水作文」,鼓勵後進學生。通過不同形式向學生介紹教師的「下水作文」。教師外出歸來向學生介紹見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配合年段搞「學法」講座,鼓勵學生交流寫作學習經驗,組織學生定期總結。(五)實驗後檢測主要通過平常作文、互評互改過程和全市聯考中的作文試卷對比和日常學習生活中的聽說讀寫來測定實驗效果。經2001年9月作結題總結時研究認定,實驗班同學的寫作學習能力有較大幅度提高,90%左右的同學較好地掌握了高中寫作學習方法。90%左右的同學在考場作文中審題准確,90%以上的同學「習作」中能做到觀點正確、鮮明,有30%左右的同學能做到立意比較新穎、深刻;90%以上的同學能夠做到層次清楚,語言通順,字跡工整,文面整潔;80%左右的同學養成了勤翻字典、查找積累資料、寫語文日記等習慣,75%以上的同學基本上把握了作文評價的要點,70%左右的同學有過「網上」搜集信息或相互交流的嘗試,10%左右的同學有積極向視聽媒體投遞稿件的經歷,有百餘名學生在各種報刊或電台電視台發表作品。四.研究成果(一)實驗教師寫作學習方法指導水平有較大幅度提高。實驗教師的寫作指導課錄像片和製作的課件獲市級一等獎;合作論文多篇在全國和省級刊物或會議上交流發表,多項成果獲獎;還在省教育學會和教科院主辦的《教育信息》和校辦《教科信息》等報刊上發表十幾篇下水作文」。(二)在實踐中逐步形成了以師師、生生、師生合作研究學習,共同提高為特色的新的寫作學習方法指導課堂教學模式。在本校已形成的寫作學法指導模式的基礎上,補充了學生在素質教育和現代教育技術的新環境下寫作學習方法的指導經驗。開展「每日一文」、「每日一記」和作文互評互改等活動,兼顧內容和形式,使作文與做人的結合教育更具可操作性,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重點高中學生僅靠現有教材「吃不飽」的問題,使寫作教學更具開闊學生視野,引導學生關愛社會,激發學生自由讀寫興趣,啟發學生自學寫作方法等多方面的益處。(三)總結了指導學生掌握寫作學習方法的歌訣:寫作學習有技巧,終生學習要記牢。多聽多看多評議,勤寫勤記勤思考。科學思想作武器,合作研究加電腦。作文做人齊奮進,實踐創新效果好。(四)總結了適合本校實際的作文評改模式。這種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評改模式,既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啟發了學生研究性寫作學習之道,又能增強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既解放學生解放教師,又減輕了負擔,提高了效益。(五)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的自我提高意識不斷增強。驗前檢測與驗後檢測對比反差較大,學生寫作興趣日濃,學習水平顯著提高。學生有幾十篇習作發表,在每次全市重點高中聯考中,實驗班語文成績均居榜首。(六)本課題的研究促進了全校語文教改。課題組牽頭編印了《白城一中優秀課堂作文選》,創辦發行了周報《寫作學習報》30期,利用白城人民廣播電台開辦高中寫作學習講座,加之多次「走出去」帶回的寫作教學研究新信息,促使許多師生寫作教學熱情日益高漲,向校內外報刊投稿更加踴躍。有些班級還辦起了作文牆報、手抄報等。2000年學校百花獎競賽中,在語文和英語學科首次推出作文課,分獲一二等獎,受到一致好評。(七)實驗班學生歡迎這種改革。3班學生張新苗談了評改她的作文《競爭》時的體會,能夠給我們很多的思考。「上次同學們共同批改我的文章——《競爭》,我想受益最大的莫過於我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便是多數同學沒有因為與我個人關系的好壞而影響對此文的態度,他們都擺平了心中的天平,這正是我最感動的一點。「在決定共同批改我的作文前,語文老師找到我,問我是否可以將我的文章拿到課堂上讓同學們大刀闊斧,品頭論足。同時,他也勸慰我不要有太大的壓力。我同意,因為我認為這不是件壞事,其實,即使老師不經我同意那樣做的話,我也不會有什麼想法,而且說心裡話,我從未有什麼心理壓力,即使在評改的過程中,也沒有。但我仍然欣賞的一點,是老師尊重我,同學們也尊重我,這使得我在批改過程中只感到自己的文章漏洞百出,而並無個人雜念。「後來,老師讓各位同學把自己的見解寫在文章空白處並給出分數。下課時,老師把那些收了上來。幾在後,我被叫到辦公室。可能老師想我的記錄水平有限,怕聽不全同學的意見,於是讓我把那一打作文稿拿回家看。讀完同學們的評語,我的腦中只有兩個印象:一是同學們挑出的毛病很准、全,且給分可謂「一分千金」;二是幾位同學的見解十分獨到,且用語恰當,短短幾句便顯出異樣的文彩。不得不叫人拍案叫絕。「總之,經過這一次的作文評改,我對自己的寫作水平有了新的認識,弄清了自己在多方面的寫作不足,同時各位同學的直言不諱,鼓勵我更加信心百倍地在寫作這條坎坷路上奮力跋涉,永不駐足。」

② 我要參加小學綜合實踐課比賽,請問誰有好的教案題目不限,但要求新穎。拜託各位了

我是張棟梁的粉絲,因為他喜歡幫助人。好的教案有很多不知道你要那種??

入行最好的教案

通讀下來,有了注冊的沖動。

某前輩03:36:22

你覺得自己很理性,很邏輯?

水闌瑟03:38:32

理性,不邏輯。

某前輩03:38:32

我的判斷可能不準確,相當不準確,但是我還是覺得有必要告訴你,你非常不適合廣告這個行業

水闌瑟03:41:18

很挫敗,但我接受。

某前輩03:39:41

不過沒有關系,如果你認為你適合,你應該堅持

某前輩03:40:20

我原來的老師也這么判斷我,我堅持不能讓他們如願

一個月前,前輩用「創意就是用邏輯跳舞」告知我我沒有邏輯性,很挫敗,第一次認真思考何謂邏輯。還沒有入行,但是有強烈的興趣,前輩說,努力沒用,靠天分。正好,後面又開始討論天分和功力。

仍然感謝前輩在尖銳的指出後還遺留了一點星星之火。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

PS。關於聯通的廣播稿,通看下來,記得住的就是,你知道嗎,你不知道的那個,和生孩子的那個了。

21我最好的老師教案

大衛·歐文

開放分類:美國、作家

大衛Lloyd·歐文

大衛Lloyd·歐文·DSO,OBE,MC陸軍中尉上校(被負擔1917)是英國的戰士和作家。

1938年他參加了陸軍和被委任了入女王的皇家軍團。他是以這個軍團第2個營在巴勒斯坦和西部沙漠從1939年到1941年7月當他參加了長距離沙漠小組(LRDG)。

他在一定數量的行動參與了包括SAS襲擊在Tobruk在August/September1942年。

他受傷了在一次空襲在LRDG基地在Kufra在1942年十月和幾乎丟失了胳膊。

在回答LRDG以後在1943年2月他履行了一些巡邏在整體LRDG行動有效地被關閉了之前在第八支陸軍達成了Mareth線之後。

1957年他寫了一本書關於他的經驗-沙漠我的寓所由PantherBooks出版由Cassell和再以下年。

他寫過一篇名為《一個這樣的老師》,這篇文章在小學六年級下冊的21課

他寫的《一個這樣的老師》曾深受小學教師們的喜愛。《一個這樣的老師》是北師大版的語文6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的第2課

大衛歐文的丑聞

英國二戰歷史學家大衛·歐文著作等身,聲名遠揚。但近年來這種聲

望日益淪為臭名,他公開堅持希特勒對德國系統屠殺600萬猶太人一無所知。現在,67歲的他被捕了。地點就在希特勒的老家——奧地利。

奧地利內政部11月15日證實,歐文已於11月11日在奧地利南部的施蒂里亞州被警方逮捕,所據乃1989年歐文在維也納和南部的萊奧本市公開演講後法庭簽發的逮捕令。

依照奧地利法律,否認大屠殺屬犯罪行為,刑期最高可達20年。

奧地利新聞社(APA)引用未經證實的消息報道說,歐文已被關入格拉茨市的一所監獄。

歐文並非不知自己此行的風險,他事先也採取了預防措施,行程只有一天,且少有人知。由於奧地利屬申根協定簽字國,歐文可無需任何手續從德國入境。但是,據歐文個人網站上的一份聲明所稱,奧地利警方「竊得或截取了他的電子郵件」,因而事先了解了他的行程。

在秘赴奧地利之前,歐文先到德國拜訪了20年未見的老友,德國劇作家羅爾夫·霍赫胡特(RolfHochhuth),此二人脾氣相投,且互相欣賞,霍氏筆下多部劇作,將盟軍在二戰期間的轟炸行為視作戰爭罪行,亦將邱吉爾寫成戰犯。今年早些時候,他還公開贊許歐文是一個「可敬的人」,並堅持他不是大屠殺否認者。

英國的大屠殺教育基金會(HolocaustEcationalTrust)聽聞此訊,即向奧地利政府致敬,稱,英國沒有制定否認大屠殺為犯罪的法律,而奧地利人「做了我們的法律該做卻沒做的事」。

歐文寫作並翻譯的二戰歷史著作近30種,他為戈林、戈培爾、凱特爾、隆美爾、赫斯等幾乎所有納粹高官作傳,在其飽受唾棄的《希特勒的戰爭》(Hitler'sWar)一書中,他公開對大屠殺提出了質疑。

他堅稱希特勒對大屠殺毫不知情,且沒有絲毫的證據,能證明納粹實施過「最後解決」的方案,並因此被指宣傳反猶和種族主義思想。他辯解說,自己從未否認過有猶太人被納粹所殺,只是對在集中營內死亡的猶太人數量和死亡的方式提出質疑,例如,毒氣室應用的規模遠沒有那麼大,死在奧斯威辛的猶太人大部分是由於傷寒,而非系統性的毒氣室殘殺,而死亡的猶太人也比今天人們公認的數字要低得多。

在奧地利入獄,已非歐文第一次吃官司。1992年,因公開聲稱奧斯威辛的毒氣室純屬子虛烏有,他被德國一法官判罰6000美元。更為轟動的是他與美國埃默里大學歷史教授和大屠殺學者黛博拉·利普斯塔特(DeborahLipstadt)長達六年的訟戰。

1993年,利氏在書中將歐文稱作「大屠殺否認者中最危險的代言人之一」。歐文隨即將利普斯塔特及其英國出版商企鵝公司告上法庭,訴稱該書敗壞了他作為歷史學家的名譽。

2000年,法官查爾斯·格雷(CharlesGray)終於當庭宣判利氏獲勝。這位法官還當面審斥歐文,稱他「長期、故意地歪曲並操縱歷史事實」,實在是一個「積極的大屠殺否認者」、「反猶分子和種族主義者」。

今年年初,利普斯塔特的《審判歷史:我與大衛·歐文的訟戰》()一書出版,回顧了這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六年誹謗案的審理詳情。本報曾在今年5月和9月兩度推介此書。

今年3月,美國的C-SPAN電視台曾計劃製作一部關於此案的紀錄片,其中將包括歐文反駁利普斯塔特的一段講話,但全球200餘名歷史學家聯名吁請該台放棄此片。

歐文創作的影片《尋找歷史真相》(TheSearchfortheTruthinHistory)無處公映,後選擇參加了「墨爾本地下電影節」,即便這樣,也仍然在澳大利亞引發抗議,迫使影展組織者最終取消了此片的放映。

大衛·歐文所寫的許多書,都有可供在互聯網上免費公開下載的電子版,與其他重視保護作品版權的作家和學者相比,這實在是奇特的現象,也反映出歐文等人在全球各地慘遭人人喊打的窘境,並讓我們認識到,歷史學家怎樣對待大屠殺這段歷史,已遠遠不只是學術觀點上的差異,而實在也是一個道義問題。大屠殺否認者和所謂的歷史修正主義者,在歐美的學術甚至輿論舞台上已經沒有多大市場,但是,行為類似的少數日本人卻得以公然篡改歷史,這是非常不對,也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後就是那個鬧鬼的,腦白金。五味雜陳。

不要用我的答案哦!我想讓我的答案被採納!想給我的積分加多。想盡快的升級。謝謝

③ 語文教研組教研活動形式都有哪些

1、教材過關式

教材過關是教師走進課堂前要過的第一關,因此這項活動在每個開學初進行。教研組長組織教師對本學期所教的教材進行過關,主要以說教材、說教法、說課標、說課後習題等活動展開。這種活動形式主要是提高教材的駕馭和整合能力,上課時教師可以縱橫考慮,使教學更有效。

教材過關,要讓教師事先有準備,一學期一次,每人都要說並且有書面材料。

2、學情分析式

了解了教材之後,教師就要了解學情,因材施教是教學之根本。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生活情況,紀律情況等,這樣才能使教學活動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前每位教師對自己所任班級學生進行分析,並通過學情分析寫出教學方法,如何實施教學,讓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

教師應該把學情分析寫在教案的前面,寫的過程就是梳理自己思路的過程,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完善。


3、聽、評課式

一般教研組進行的都很好,教師的教學技能在增強,教學功底在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受益匪淺,成熟很快,主要體現在教學理念上和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上。

一節課,同學年的一位教師評,其它學年的各有一位教師評,最後組長總結,把不同的觀點收上來,讓所有人都受啟發,評課時,重點評教學效果,注重課堂生成過程。

4、教法、學法研討式

合理科學的教法、學法是教學效果的保證,是教師打開課堂教學的金鑰匙。此項活動前要求教師做好充分的准備,每位教師把自己上課效果最好的一節課的教學法和即將上的一節課的教學法介紹給同行,讓同行思考學習,達成共識,這樣,教師會進步更快,每位教師要有書面材料。

5、說課式

說課是教研活動常見的形式,是深入研究學生、教材、課標和教學過程的最好方法。說課前布置好任務,准備好說課材料,環節要齊全,有典型性和科學性,說課人說完後,其他人要進行補充、完善,說課時最好能脫稿,這是一種鍛煉,不僅青年教師要練,老教師也要練。

④ 開學新聞報道

開學了,抄許多中學生襲不是忙著上學校,而是急著在大、小書店裡購買各類輔導書和課外讀物。為什麼一開學就有這么多學生忙著買各種輔導書呢?
12日下午,記者在某大型書店教輔圖書區看到,一些中學生和家長把這里圍了個水泄不通,書架間的過道都站滿了人。不少家長樂意掏大筆錢,整套地往家「搬書」。一陳姓家長當場就給兒子買了近兩百元的書,把《初中同步測控設計》的語文、數學、英語各年級的系列書整套買齊,為的是給兒子「配套教學」。 「就是看中這套書內容比較全才買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啊!」陳女士告訴記者,「對於有益於孩子學習的輔導書,不能有什麼數量限制,多少錢都要買。」
就此問題,教育界人士指出,不一定買全的、貴的,要買適合孩子的輔導書。「家長的心情我們可以理解,但應該引導孩子挑選合適自己的輔導書。」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張老師如是說。他告訴記者,春節剛過,學生有不少壓歲錢,怕他們亂花,學校就建議他們買各種輔導書及課外讀物。但一些家長盲目給學生購買輔導書的做法,卻讓許多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有的學生去年買的輔導書至今一片空白。

⑤ 寫新聞稿需要寫作能力或語文能力么,語文能力不好的是不是不行

怎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呢?這個問題很多年來一直困擾著無數的語文教師,令語文界同仁們感到無比棘手。學生寫作水平提高不起來,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質量,要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必須在寫作方面進行重點攻關,只有攻克難關,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根據我多年來的經驗總結,現提出幾點見解,與同行們共同探究。 一、細致觀察,追求真實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的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察、認識、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所以學會觀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第一要素。我在多年的教學中,常聽一些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拿起筆起來就頭疼,總學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不知道該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但是仔細一看,生搬硬套的多,甚至瞎編一些內容,空洞無物,脫離實際。為什麼造成作文難寫呢?總的來說,就是缺少觀察,沒有真實感,因此無從下筆。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我認為,首先要學會觀察。我在教初中語文第三冊阿累寫的《一面》這篇課文時,指出作者阿累在描寫魯迅外貌時,五次寫了他的「瘦」。其中三次是從遠到近更清楚,更細致地寫出外貌特徵。為什麼作者對魯迅的外貌特徵寫得那麼傳神,那麼典型呢?主要是作者善於細致的觀察,內心有獨特的感受。所以,我指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時,非常重視觀察,重視寫真實內容。因此,每個星期的作文課,我都利用一定的時間帶學生走出課堂,進行實地寫作,有時在校園里觀察校園植物,觀察竹子、樹木、花草,有時在周末時間到野外參觀,進行野外寫作,領略秀美的自然風光。經過這樣的訓練,不但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積累豐富的題材,寫出真實內容,而且能陶冶道德情操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積累素材,學而致用 在教學中,碰到有不少的學生平時很少看課外書,特別是語文課外閱讀方面的書籍,有的甚至除了課本之外,沒有一本課外閱讀材料,很少看書讀報,寫作的知識貧之,甚至連句子都寫不通順,寫作文時想一句寫一句,感到無話可說,無物可寫。或者剛開了個頭,敷衍了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空泛,不知所雲,因此對作文望而生畏。為了能改變害怕作文的現象,做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平時要多進行閱讀,多積累寫作素材。正如杜甫所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讀百篇,其義自見。」書讀多了,才能博古通今,寫起文章來,才胸有成竹,得心應手。但是經驗告訴我們,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說:」「學以為耕,文以為獲」。這是說閱讀是寫作的先導,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所以在強調學生讀書的基礎上要對所讀之書進行熟讀精思,融會貫通。積累素材,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活水源頭」,並學會運用,使作文內容應筆而生,有如湧泉,滔滔不絕,內容充實有力。 我們所學的課文有許多範文都是作者對人物或動物細致觀察寫下來的真實素材。如《一面》中對魯迅的描寫,《鶴群翔空》中的鶴群飛翔姿態的描寫,鶴鷹搏鬥的場面的描寫,只要認真閱讀,積累素材,就能變為自己有用的東西。此外,除了從書本中積累素材外,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積累,比如,就人新事的出現,各種有益的宣傳,自然現象,社會新聞,國際時事等等這都是極好的素材,只要注意這方面的人和事,自然就會有豐富的素材,這樣寫作起來,就能妙筆生花,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三、提倡模仿,培養興趣 模仿是借鑒的一種形式,但模仿不是簡單的照搬,應當是創造性的借鑒。模仿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又收到明顯的效果。對於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應積極提倡模仿和借鑒範文,逐步培養寫作興趣,使之循序漸進地沿著寫作的道路走下去,逐漸地提高寫作能力。即使剛開始時的機械模仿,也應加以表揚和肯定,使他們產生寫作的興趣和慾望。歷史上有許多文學家也曾模仿古人寫作,成為一代風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從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場楊柳共春旗一色」脫化而來的。又如歷史上左丘明的《左傳》、司馬遷的《史記》他們的寫法,都為後世的散文家、小說家、戲劇家所模仿。課本中的許多文章都是很好的範文,學生學了課文,可以模仿寫作,使學以致用。例如我教了鄭振鐸的《貓》一課,讓學生以另一動物為題模仿寫作,有很多學生仿寫很成功,把課文寫法轉化為自己的能力。雖然模仿是提高寫作能力的第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作文開始起步時,可以進行模仿,但入門後,必須脫離仿寫,走創新之路,追求自己的寫法,有自己的特點。 四、多說多寫,下筆成章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學生很會說話,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然而在寫作文時卻絞盡腦汁,寫不出多少內容來,究竟原因何在?因為在日常生活中「說」的機會較多,幾乎不費多少力氣,但「寫」的機會很少。光說不寫,怎能提高寫作水平呢?因此在寫作訓練時,我重在指導學生說練結合,多寫多練,並且,不但要說得好,而且要寫得好。我每教完一篇課文,就布置與課文相關的小作文訓練題,有時讓學生在課堂中完成,有時先讓學生思考,下課後再讓學生練習,要求寫在作文本上,有一些當為作業題去做,比如,讓學生寫出作文題的題眼及作文的提綱,有的則寫續寫部分,有的進行改寫訓練等等,經過多方面的訓練,寫作水平相應地得到很大的提高,學生寫作的情緒也日漸高漲,並自發地開展了寫作競賽活動。 五、多些表揚,少點批評 我們在批改學生作文時,無論寫得怎樣,都要首先給予肯定和表揚,畢竟都有其閃光點,有好的一面,在表揚之後,委婉指出不足之處,讓其知道作文的優點和缺點,這樣才能增強自信,提高寫作興趣,樂於多讀多寫,在作文中,有些學生的作文內容並不太好,但在用詞、造句方面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我們也要給予表揚和贊美,讓其產生寫作興趣,能夠勤讀多練。如果教師在評學生的作文時,批評的多,表揚的少,那無形中象潑了一盆冷水,使之對寫作文的熱情傾刻間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懼感,對提高寫作水平更加不利。 六、勤寫片段,多記日記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常要求學生留心觀察,勤寫片段,多記日記,以及寫心得體會之類的小練筆。如在人物描寫方面,採取動景、靜景等多角度描寫訓練,並要求學生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平時勤寫片段,多記日記,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這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對提高寫作水平大有益處。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強調每位學生每天寫一則日記,大至一千八百字的篇幅,可以對時事發表看法和見解,小至遣詞造句。也可以是寫一段有關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的片斷,這樣,學生不但養成了愛寫日記的好習慣,而且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筆後,素材積累豐富了,寫作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 七、鼓勵創作,推薦發表 任何人要想學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造性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創作寫出優秀作文進行發表。為了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我首先讓學生留意身邊的人和事,記錄新人新事,從班內到校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園到社會,然後進行合理的選村和組村,寫出優秀作文,上送學校廣播室及學校報刊編輯小組,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這樣,會極大地刺激他們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感到作文的份量,從而大大地提高了創作的積極性。總之,在作文教學中,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才能使學生多讀多寫,提高作文水平,解決長期困擾語文界的一大難題。 回答者: 與爾同軒 - 十二級 2006-8-5 10:08 多看書,積攢材料,並經常的練筆.還有,寫日記也是可以的. 回答者: foolish_boy - 一級 2006-8-5 10:08 我看是精讀長篇小說 回答者: haomingji - 一級 2006-8-5 10:10 一套和諧的作文教學法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研究」最終成果綜述 從提出理論構想迄今,我已對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進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苦心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階段性成果被專家評價為「一套和諧的作文教學法體系」,「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實施素質教育,必將發揮重要作用」。2002年,該項目被列為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現將其理論體系簡介如下: 一、重視積累 打好基礎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源泉,「百字新事」訓練讓語言積累、語感培養與思維發展直接源於生活,要求學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記錄當天發生在身邊的,或當天聽過、讀過、看過的新聞,做到語言精煉、流暢。百字新事與寫作日記有著本質區別,不求長,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寫」方面。 閱讀是一種特殊的生活,「剪報作文」訓練要求學生每天剪報一篇,旁加對文章的點評、心得、聯想,可從文章的主題與內容、情感出發,亦可從文章寫作方式方法入手。這項訓練既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也為學生自主選擇讀寫材料、自主寫作提供了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並落實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閱讀習慣。剪報作文與寫作讀後感有著本質區別,後者重在「感」,而剪報作文則重視了學生的評價能力,不僅在於對寫作內容的「感」,還在於對寫作的內容、過程與方法的「評」,體味文章成功之道,樹立自己的作文標准。 上兩者交替進行,讓學生直接或間接地從生活中吸收營養,也解決了「寫什麼」的問題。 二、新聞引路 輕松入門 筆者認為,作文訓練應當經歷「掌握作文特點—掌握寫作方法—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階段,因此而設計的「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新聞寫作訓練—想像能力訓練—思維能力訓練—語言優化訓練—研究性作文訓練)中,「新聞寫作訓練」著重讓學生掌握作文特點和寫作方法,而想像、思維、語言優化、研究性作文訓練讓學生在不斷練習中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要說真話、實話、心裡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但小學到高中老師需不斷重復。「新聞引路」以結構模式簡單規范(一般為倒金字塔式)且易於掌握的新聞(消息)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快速闖入作文王國,牢固把握作文內容與情感真、新,語言簡明精煉等特點,並從此成為習慣。 新聞寫作對真實性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運用典型事例寫出真情實感;對新聞價值的嚴格要求可規范學生寫出新意並進而培養創新精神;准確、精煉、生動的新聞寫作語言要求為改變學生華而不實的「學生腔」提供了訓練機會;為把新聞寫真實、生動而去觀察、琢磨的新聞寫作過程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動機有很好幫助;散文式通訊和副刊文藝作品也為中學生學習文學語言找到了新天地。 語言是學生在潛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積累起來的,包括老師在內,其他人都幫不上忙,所以重視想像與思維能力的訓練成為最有效的作文教學內容,待學生有了一定語言積累再訓練語言優化。郭沫若曾說:「於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後求其化」,與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聞引路」作文訓練序列通過想像、思維和語言優化訓練求思維的廣度與深度、語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聞的規范模式,不會造成模式化的惡果。 三、交給工具 四步成文 筆者認為:寫作是一個「發散思維--聚斂思維--線性思維」的雙重轉化過程。即從寫作目標出發,充分發揮觀察、感受能力,從生活和頭腦中聯系各種知識、事物等寫作內容是「發散思維」;選材、煉意、構思、謀篇,是連續不斷地對已有材料與觀點進行整理的「聚斂思維」過程;作者心裡的東西變成文字,語言的「線性」特點(不同的字和話不能同時表達)就體現出來了。 基於此,筆者設計了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其基本步驟是:想(xiang)-選(xuan)-寫(xie)-修(xiu)。這一方法符合新課標指出的「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 腦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開發的全新思維方法,其要點是把主題詞寫在中心;把任何有關論點寫上從中心點引出分支,不同類別另開分支並不斷連接下去。4X積木式思維作文法中,腦圖被作為幫助學生思維的作文工具。步驟「想」展畫腦圖,實質是發散性思維,通過展開聯想引導線索、豐富內容,由一事物作為觸發點聯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識領域,並引導學生遵從相似聯想、對比聯想、接近聯想等聯想三法則對事物進行聯想使文章內容全面、豐富;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結合連續思維使文章內容深刻。步驟「選」完善腦圖,實質是「聚斂思維」,要求學生按照「合題意要求、正確或合理、獨到而新穎、利於發揮優勢」的原則考慮寫作內容寫與不寫、詳寫與略寫、先寫與後寫,對內容進行歸類。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左半球負責加工線性信息,而右半球則負責加工形象性、結構性、層次性信息,腦圖的引入避免了傳統的列作文提綱的線性缺點,使作文選材、構思、立意過程呈發散性或聚斂性,更符合個人思維習慣,有利於調動大腦兩半球協調工作,提高寫作效率。步驟「寫」即語言的「線性」表達,強調一氣呵成。步驟「修」教給學生修改方法,強調念作文,使學生修改時能藉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 四、先練後導 目標導學 原存並仍在大面積應用的「先導後練」作文教學模式(指導→寫作→批改→講評)中學生喪失主體地位,教師指導代替了學生思維。「新聞引路」序列作文訓練體系採用「先練後導」教學模式則省略了「作前指導」環節,其教學流程為: 師:命題並引導學生明確題意 生:構思並勾畫腦圖確定內容 「先練」 生:初草習作並作簡要的檢查 師:據實指導並討論評價標准 生:據指導與評價標准以修改 「後導」 生:互評互改並展示精彩文段 「先練」尊重了學生寫作的個體性和實踐性,保證學生思維形式和內容的獨立,寫自己所想;同時也是教師當場備課過程,針對不同學生出現的不同情況加以指導和歸納,及時形成信息反饋,做到心中有數,改變指導的盲目性。「後導」融指導、批改和講評於一體,讓學生及時看到自己思維的特點,並據實際情況修改作文。 「先練後導」教學模式體現了「目標導學,以評促寫」思想,師生共同討論得來的「評價標准」具有教學目標作用,並在學生的當堂修改中得到體現:學生根據評分標准與教師指導修改作文,努力使自己獲得良好的評價,從而獲得強化刺激,最終把握作文評價標准。 五、立體操作 科學評價 在實驗中採用以下量表進行作文評價,量表的設計突出了教學重點,兩個空項在「討論評價標准」時據教學重點確定,並用60%的分值對學生作「強度刺激」;突出了基本功訓練,包括內容真實、新穎、寫作步驟、語句規范、書寫正確、行款講究、標點無誤等,每項僅佔5%,總計佔40%,學生經多次訓練「反復刺激」後會對這些內容形成條件反射,久而久之成為習慣,在錯別字、病句等方面不需浪費時間;突出了鼓勵創意表達,在總分外附設20分,「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同學評價(分項計分,可計滿分) 老師建議 項目 內容真新 4X 步驟 語句規范 書寫正確 行款講究 標點無誤 字數達標 總計 創意 分值 10 5 5 5 5 55 5 100 20 得分 其他意見 自我評價 由於不可能制定絕對無誤差的量表,在進行量化評價同時還有必要採用互評、師評、自評。學生互評可糾正作文教學目標成人化傾向;師評通過了解學生心目中的評價標准對學生互評情況作「宏觀調控」並對錯誤的批改進行糾正;自評則使學生對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引起重視,反思互評和師評中提出的問題並對症下葯地解決。 六、轉變觀念 隨處作文 筆者認為:作文不一定成文,課堂內外的每一句話,每一小段文字都是作文訓練。所謂寫作知識,不一定是成系統的,系統的寫作知識並不一定是最好的,實踐中重要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寫作知識。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最高境界的作文教學沒有作文課也沒有作文法。 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開放性教學環境是作文教學的真正源頭。開放可保證學生在真實狀態下作文,減少虛假心理成分,展現個性,成就創新之作。作文教學可向生活開放,如組織學生搜集、欣賞、分析、創作廣告詞,並為此活動撰寫新聞稿、編排手抄報等,整個過程無一不是在積累語文、發展思維,無一不是作文;可向語文以外的學科開放,如生物考試時要求學生就花壇改建瓷坪發表意見;可向教學開放,如變習題為習作,增加在閱讀教學中習作的機會。就作文課教學內容也可開放,研究中,筆者引導學生學寫童詩,在煉字煉句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活躍思維,培養審美、想像和創造能力,最終達到以詩帶文全面提高的目的。就傳統作文訓練方式也可開放,如要求學生追求文章精品化,在不斷修改中學習作文技法。 此外,作文教學應擺脫功利性,不要企圖在短期內大幅提高學生作文能力,在轉變觀念教作文的過程中,強調加強學生作文的「內功」。 七、因材施教 特色育人 新課標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首先應做到因地制宜,特色育人。筆者摸索的「風景區特色作文」教改實驗要求學生通過調查、訪問、考察等形式走向課外,探索家鄉自然山水雋秀之美,神話傳說神奇之美,人文古跡滄桑之美,風景名勝開發之美,每人寫一本作文專輯《這是我美麗的家鄉》。該實驗有效利用風景區自然、人文資源實施開放性作文教學,取得良好效果,促進了當地教師教學觀念、行為、效果三轉變。其次應做到因「材」制宜。如整體素質好的班級以開發作文精品為主,相對落後的班級則從開發想像力入手,分層教學,使學生的作文能力在教學中發展到最佳狀態。此外,還應有效利用各種現有教學設施。如恰當運用電教手段,用投景儀教學看圖作文;用錄相機教學錄相作文;用錄音機訓練音響作文;在互聯網上訓練網路作文等。 八、框架內的相關成果 作文教學問題的根源在於教師。教師很少進行寫作實踐,因此不懂寫作的真正規律;而是將作文教學當成一種簡單的知識傳授,簡略實踐環節的有效指導;進而導致怕指導、指導不好之間的惡性循環。研究者認為,要真正有效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必須首先從教師方面找原因、想辦法:寫下水文提升教師自身的寫作素養,向作家型教師轉化,或設立專職作文教師;提高了解學生的能力,學習作文命題與批改的藝術;與時俱進,關注教學法、寫作學理論發展。 作文教學應遵循「先放後收」的原則。中國傳統語文教學作文訓練過程「先放後收」的實質是「循序漸進」、「因材施教」、「啟發性」等,劉錫慶教授對這一原則進行了闡釋:「首先鼓勵學生大膽地寫,等有了一定的基礎再要求精煉嚴謹。『放』,即初學作文時要放開心靈,放開手腳,放開筆墨,不拘格套,放膽為文。提筆為文時,倘能見為文之『易』而不見為文之『難』,就能大膽抒發、放筆行文」。因此,作文起步非常重要:宜多鼓勵,少命題;讓學生大膽寫作,教師慎重評點;起步時雖然要求低、慢,但引導學生走上「正道」之後,就會加快教學步伐,取得良好效果。 激發思維與激發興趣同樣重要。一方面,興趣的激發需要良好的大環境而非小課堂,興趣的保持比激發更難,應該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快樂地學習作文,把作文當成生活需要,加強內功。另一方面,寫作思維訓練應當是自覺的、積極的、主動的,但有些思維活動是被動的、消極的、無用的,有時候思維處於閉塞、抑制狀態就需要調整、誘導、激發活躍而積極的思維活動。激發和保護學生寫作興趣使學生能在較長時期內樂學;而激發和保護學生寫作思維才能使學生學習寫作達到最佳效果,兩者結合,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寫作能力。 有必要構建《作文教學法》學科。學科研究史上的作文教學法一直與寫作學或語文教學法混同在一起,建設研究作文教學活動及其規律的作文教學法學科將有助於跳出老圈子看問題。作為教育學、心理學和寫作學三者交叉學科的作文教學法學科,研究內容包括:教的規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評估、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大綱、教材、教學原則)、學的規律(著眼於何種外在活動有效促進作文水平提高,加強作文成功學生的個案研究)、課程規律(課程設置、師資培訓、教學設施、教學手段、教學史、教學理論史)。 劉德斌/文

⑥ 也談如何有效開展教研組工 作

摘 要:教研工作是一項智力型工作,它的有效開展需要一定的外力,也需要一定的抓手。教研組活動能否正常有效開展,是學校教研工作扎實與否的有力體現。 關鍵字:教研組 因素 有效 教研組是學校推動新課改的重要力量,是最小的具有獨立組織能力的教師小組,是學校學科教師集體進行教學研究的基本組織,其健全程度和工作水平如何,直接關系著教學質量的高低。要使教研工作真正出成效、見質量,必須具備相應的內因與外因,必須以一系列的針對性的工作為基點。 一、教研組有效開展工作的內外因 (一)外因 1、學校的教研氛圍。環境造就人,培養人。一個具有濃厚教研氛圍的學校,一定有一支善於思考、勤於鑽研的團隊。集體是由個人組成的,氛圍是在活動中營造的。一個教研意識強烈、教研能力強的校長能帶出一個好的教導主任,而一個好的教導主任能帶出幾個好的教研組長,那麼,這所學校就有可能涌現出一大批教研骨乾和教學能手。 2、領導的足夠重視。掌舵者的高遠目標能決定一艘船的航向。學校領導對教研給予足夠重視,沒有條件創造條件,有了條件提供更高的條件,在教研工作與其他工作沖突時,首先確保教研工作,那麼即使學校在短時間內教研方面沒有多大的起色,長此以往,整個學校教研工作一定會有一個大的起色。 3、 引入激勵機制。教研活動量、教研成果與考核掛勾,與工作量掛勾,與資金福利掛勾。這樣才不至於讓教研活動變成單一的任務,而失去人性化因素。 (二)內因 1、 教研組長的素質。對教研組而言,教研組長是它的精髓與靈魂,而不能只是傳達學校布置的工作,組織例行的公開課,更應該是本學科的業務骨幹。工作性質客觀上要求教研組長業務精湛,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要有能力做老師的老師,要和老師共同成長。除了業務要求,教研組長還應該具有終身學習的思想,應該是一個優秀的合作者,具有服務意識。教研組雖然是一個智力型組織,但同時更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所以,教研組長還必須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 2、 教研組管理機制。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制度不成管理。即使是一個教研組,它也應該有自己的管理機制,有完善的考核方法。學校應將中層幹部分派到各個教研組,准時參加教研活動,這樣做一是體現對教研工作的重視,二也能表明學校中層領導的管理理念、治學態度。另外,教研組要制定相關制度,確保教研活動的時間與空間。 3、 組內成員的素質。教研組里教師的整體素質,決定了整個教研小組研究的深度與廣度。如果整個小組處於一盤散沙的狀態,即使教導主任、教研組長再有能耐,恐也不能改變現狀。教研組要分析整個小組里教師的素質構成,將所有教師的教研優勢充分挖掘出來,揚長避短。 4、 學校提供的保障。這里的保障並不是指激勵機制,而是物質與精神的保障。學校雖然不能為每一個教研組安排固定的活動場地,卻可以為每一次教研活動布置一個場地,確保教研活動的開展。學校還應該為教研組訂購與本學科相關的報刊雜志,添置教學所必須的教具、資料、設備,實現教研辦公和教學設備的現代化。 二、教研工作如何有效開展 具備了開展工作的內因與外因,就要以一系列的要求來保證教研組工作的有效開展。 a) 以計劃為紐帶,讓教研活動有始有終 學期初,教研組應根據本學科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計劃的制定最好做到主次分明,有張有馳。計劃可以指導行動,又可以藉助一定的活動得到完善與健全。每學期新開始,我們教研組都會結合當前時事、學生實際,季節特點籌劃好一學期的教研活動。教研組要保證教研計劃的落實,確保計劃的權威性,又要在計劃實施過程中適時調節,做到與時俱進。 b) 以課堂為陣地,讓教研活動有血有肉 課堂是教研活動開展的主陣地,也是教研活動深入開展的素材庫。對教師而言,離開了課堂,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機會。課堂是體現教師素質與能力、學習與成長的多重平台,教研組要把組織好教研課當作重要工作去做。每一次課堂教學,最好確定一個研究主題,語文組可以是習作、朗讀、閱讀方面;數學組可以是計算、解決問題方面;音樂組可以是樂理、演唱方面……本學年,我校數學教研組就開展了一系列以電子白板為主題的研討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c) 以活動為平台,讓教研活動有聲有色 教研組組織的活動,可以分為教師活動和學生活動,也可以是師生共同參與的大型活動。教師活動可以從業務提升、素質提升、陶冶情操幾個方面來考慮,而學生活動可以從普及與提高兩個立足點來考慮,各學科教研組可以根據學科的需要來組織各種活動。比如數學組可以組織素養賽、速算賽以及數學風暴等活動,而語文組可以開展古詩文誦讀、習作大賽、語文素養大賽等,英語組則可以組織口語閱讀賽、英語情景賽,而體育組可以開展運動會、長跑、籃球…… d) 以課題為抓手,讓教研活動有理有據 課題來源於課堂又高於課堂。教研組要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扎實地開展課題研究,不要將課題研究流於形式,導致開題即結題,研究即資料的誤區。課題研究,需要以課堂教學為素材,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引,從課堂教學深入進去,進行全面系統的探討。本學年,我們數學組利用一年時間開展了「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研究」課題研討,研討活動有計劃有記錄,有活動有報道,有課堂教學有專題論文,真正做到了全方位高起點。通過一個學年兩個學期的研討,教研組大多數教師了解了電子白板的基本功能,並能在課堂上加以應用。由此看來,教研組工作與課題工作相結合,會起到一舉兩得的功效。 e) 以層次來推進,讓教研活動有點有面 教研組活動應從教師個人、教研組、學校等幾個層面來著手。教師個人層面更注重個人內在的要求,各個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內在需求,進行大量家常課和教研課反思,在此基礎上獲得專業成長。教研組層面,要對每一次的教研活動進行記錄評議宣傳,還要在課堂教學的主題上給予定位,要充分組織活動,做到有創意有落實。學校層面,可以採用同伴互動模式,為提升教研組成員素質搭建交流平台。學校要為骨幹教師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打造名師,推出名師。還要注意在教師中搞好「師徒結隊」,讓優秀教師的力量輻射到更大的范圍。對於外出學習的老師,學校要形成一定的制度,要讓學習經驗向大家匯報,這樣才會形成一種互動式的學習氛圍,既激發教師的學習熱情,更將學習培訓輻射到全體教師。

⑦ 語文實踐活動:我們與周圍的環境

環保是現代生活中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要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從基礎做起.
首先,要大量宣傳,提高人們的覺悟與認識,加強環保意識.
其次,要進行廢物回收利用,減少對森林樹木的砍伐.還要加強對白色污染的處理,少使用塑料製品.
最後,要對清潔方面作改進.使市容更整潔.
為了地球的明天,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努力,要好好地保護環境.於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實行垃圾分類袋裝化.這樣不僅能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還能更好地起到廢物利用,減少污染,節約資源.
買菜時,少用塑料袋,盡量用竹籃子.
用筆盡量用可換芯的,減少圓珠筆外殼的浪費與垃圾量.
外出吃飯盡量不用一次性飯盒.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下)海浴室中的科學
從喝純水想起

時下,飲用水正成為一種潮流.盡管媒介不只一次地介紹過飲用水的種種弊端,但"飲用水"族仍然日益擴大.

飲用水不單單指純水,還包括礦泉水,蒸餾水甚至太空水等等. 而我們喝著長大的自來水則成了相對的"非飲用水". 我們並不排除目前飲用水風靡,炒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但它反映了當前水體污染的嚴重已經到了難以下口的程度.

有報道說:"據報道979年對全國798座城鎮的調查, 全國日污水排放量為國為民258萬噸, 其中工業廢水佔用819,生活污水占據199. 1989年對全國代表大會854個城鎮進行調查,每天的排放量達365.3億噸.其中工業廢水達成協議5.5億噸. 這些廢水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 污染了江河湖海.

此外, 更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擺在每個上海人面前.上海的母親河黃埔江,50年代中期(1958年)之前是一條水質清澈,魚蝦成群的河道,1962年水質開始受到污染, 1963年開始出現為期22天的黑臭期,1988年上升到場29天,佔全年約2/3, 水質不合格江段佔64.5km,佔全長113.5km的56.99%.

水污染的危害是不是不言而喻的.水體污染,水質惡化對人體健康和人類生活,生產都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潔凈的人能給人們帶來蔥蘢花木,鳥語花香,恬靜舒適,美麗如畫的優美環境,給人們帶來寧靜,愉悅和和平.但是今天污染了的水給人們帶來的是痛苦,恐怖和災難.為了使生活更美好,讓秀麗的山水永駐人間,讓清水長流不斷,人們已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防止水污染的重要性.
播種綠色就是播種希望 垃圾過剩與環境問題 從喝純水想起 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垃圾的回收及資源化綜合利用浴室中的科學

2.2005年,一場「環保風暴」在中國內地颳起,30個總投資達1179億多元的在建項目被國家環保總局叫停,其中包括同屬正部級單位的三峽總公司的三個項目。理由是,這些項目未經環境影響評價,屬於未批先建的違法工程。
環境惡化無路可退中國的環境問題並非始自今日。早在上世紀90年代,環境污染問題就已非常嚴重。如淮河流域。在上世紀90年代五類水質就佔到了80%,整個淮河常年就如同一條巨大的污水溝。1995年,由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875億元。
據中科院測算,目前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佔到GDP總值的15%,這意味著一邊是9%的經濟增長,一邊是15%的損失率。環境問題,已不僅僅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已成為吞噬經濟成果的惡魔。
目前,中國的荒漠化土地已達267.4萬多平方公里;全國18個省區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而且荒漠化還在以每年1萬多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長。
七大江河水系中,完全沒有使用價值的水質已超過40%。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個處於缺水狀態。其中有不少是由水質污染引起的。如浙江省寧波市,地處甬江、姚江、奉化江三江交匯口,卻因水質污染,最缺水時需要靠運水車日夜不停地奔跑,將鄉村河道里的水運進城裡的各個企業。
中國平均1萬元的工業增加值,需耗水330立方米,並產生230立方米污水;每創造1億元GDP就要排放28.8萬噸廢水。還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其中80%以上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進河道,要不了10年,中國就會出現無水可用的局面。
全國1/3的城市人口呼吸著嚴重污染的空氣,有1/3的國土被酸雨侵蝕。經濟發達的浙江省,酸雨覆蓋率已達到100%。酸雨發生的頻率,上海達11%,江蘇大概為12%。華中地區以及部分南方城市,如宜賓、懷化、紹興、遵義、寧波、溫州等,酸雨頻率超過了90%。
在中國,基本消除酸雨污染所允許的最大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200萬~1400萬噸。而2003年,全國二氧化硫排放量就達到2158.7萬噸,比2002年增長12%,其中工業排放量增加了14.7%。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污染控制方式和力度,到2020年,全國僅火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硫就將達2100萬噸以上,全部排放量將超過大氣環境容量1倍以上,這對生態環境和民眾健康將是一場嚴重災難。
1月27日,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有人預言,如果再不加以整治,人類歷史上突發性環境危機對經濟、社會體系的最大摧毀,很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出現在中國。
治理污染陷於兩難有一種說法,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控制好環境,在環保方面的投入須達到GDP的1.5%以上。但這是在環境保護本來就非常良好的情況下,在中國,根據上海的經驗,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環境,環保投入須佔到GDP的3%以上。而在過去20年裡,中國每年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在90年代上半期是0.5%,最近幾年也只有1%多一點。環保是一種「奢侈性消費」,投入大,對GDP貢獻小,因此,一些本應用於環保方面的專項資金,也被挪作他用。
目前中國在環境問題上進退兩難:再不治理,未來無法保障;真要治理,則需大規模投入,眼前的經濟又難以承受。
有人算過,雲南滇池周邊的企業在過去20年間,總共只創造了幾十億元產值,但要初步恢復滇池水質,至少得花幾百億元,這是全雲南省一年的財政收入。淮河流域的小造紙廠,20年累計產值不過500億元。但要治理其帶來的污染,即使是幹流達到起碼的灌溉用水標准也需要投入3000億元。要恢復到20世紀70年代的三類水質,不僅花費是個可怕的數字,時間也至少需要100年。
違法成本低執法成本高就微觀角度說,在過去20年裡,國內製造業在無法依靠技術進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的情況下,只能朝兩個方面挖潛:一是工資,二是環保。最簡單的事,例如水泥生產,要達到起碼的環保要求,每噸水泥需增加8元成本,占水泥出廠價的5%。紡織業每年排放的廢水超過10億立方米,如要處理,則每噸需花費1.2~1.8元。提高生產成本5%。而絕大多數企業根本就沒有這么高的利潤率。因此只能在環保問題上打游擊:或是不建任何廢水處理設施:或是建立以後就當擺設,白天把污水放到處理池裡,晚上沒人時就排放到河裡,這樣就可以節省一大筆成本。在市場的無序化競爭中,這5%的成本。往往就決定了企業的盈與虧、生與死。
而中國在環保執法上的兩高一低——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也助長了這種傾向。通常的情況是,環保部門為取證一件違法偷排事件,需耗費50萬元,而最終落到違法企業頭上的罰款,則只有區區5萬元,包括正在勁刮的所謂「環保風暴」。
一些投資數十億元的特大電站項目,違反環境評價擅自開工建設,最後的罰款也不過20萬元。區區20萬元罰款,對於一個投資超億元的項目來說,簡直是九牛一毛。這樣的處罰力度對違法行為談何震懾力?因此《環保法》歷來被人稱為「豆腐法」。
一場環保風暴將涉及數十萬家企業,由此帶來的結果必然是:大批企業的破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企業成本大幅提高,國內物價指數迅速地突破兩位數。因此,無論是宏觀成本,還是微觀成本,實際上都無法承受。
四個因素阻礙環境治理對環保部門在執法過程中遭遇的巨大阻力,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總結出了四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一些地方對科學發展觀認識不到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速度。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小冶煉、小鐵合金、小化工等被明令禁止的項目,在一些地方竟然呈現蔓延的趨勢。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資中,片面強調簡化審批,限期辦理相關手續。而不管項目是否會存在污染情況,只要來投資就批准,個別地方在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審批中存在「首長意志」、「先上車,後買票」等違法現象。
再次,環評質量亟待提高。有些環評單位不堅持科學評價,不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數據說話,評價結論含糊,模稜兩可,將項目的環境可行性與否的結論推給審批部門,甚至極個別的環評單位弄虛作假,編造、偽造數據,或者隱瞞事實,嚴重影響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的落實,使環境影響評價流於形式,喪失了第三方咨詢機構起碼的科學性和公正性。
最後,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工作開展不足。我國目前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政府主導型,以有限的政府力量去監管數量龐大的建設項目,顯然力不從心。
其實,環評法遇到的阻力更有背後的經濟利益在驅使。
掀起真正的「環保風暴」
中國是一個在環境上迴旋餘地極小的大國,又是一個在全球資源、市場基本被瓜分完畢後崛起的一個後起國家。中國沒有任何可能像某些先行國家那樣,等到環境惡劣到極點後再來治理。
但中國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別人走過的先發展經濟、再治理污染的道路,中國不可避免的也會走一遭。
世界各國的歷史已經表明,在經濟增長與環境變化之間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一個國家在工業化進程中,會有一個環境污染隨國內生產總值同步高速增長的時期,尤其是重化工業時代:但當GDP增長到一定程度,隨著產業結構高級化,以及居民環境支付意願的增強。污染水平在到達轉折點後就會隨著GDP的增長反而戛然向下,直至污染水平重新回到環境容量之下,此即所謂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當年日本的發展過程就是這一規律。
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可能跨越這樣一個重化工業時代。因為中國的人口太多,國家太大,無法像芬蘭那樣,在本國製造業尚不發達的情況下,藉助於全球化分工,直接進入高科技時代。
上世紀90年代末,筆者曾回過蘇南老家,小時候那種清清河水,坐著船就可到達四鄉八鎮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而令筆者吃驚的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因素竟然是最普通的生活垃圾。在中國,即使不發展工業,由人口增長帶來的污染物,也足以使環境惡化到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即便是治理這樣的污染,也需要大筆投資,需要有經濟基礎。
中國在治理污染問題上,任重道遠,需要依法辦事,制止惡性環保事件的發生,延緩環境惡化的速度。

3.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環保觀

我們應該持一種怎樣的生態環保觀和資源開發觀?環保和資源開發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體嗎?我看不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人類的生存。因此科學的生態環保和資源開發是能夠做到對立統一的。
我相信所有關注環境問題的人都懷著一顆為了我們的子孫萬代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的赤誠之心。我們也不應懷疑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盡早脫貧致富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他們同樣也有著一顆保證和改善貧困地區人民生存的拳拳之心。只不過極力主張保護的人考慮的是整個人類長遠的生存問題,而積極主張開發的人要解決的卻是當前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問題。我們有理由剝奪局部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嗎?
這些年來,在各環保組織的宣傳努力下,廣大公民已經有了一定環保意識,這是各環保組織和人士的功勞,但有環保意識並不等於懂得了環保。我們還有很多人雖然有了環保意識,但出於對自身眼前利益的的考慮和貪圖享受,並不願意自覺地去遵守環保准則。例如,我們一些已經無需為自己的溫飽擔憂問題的人,為了嘗一嘗野味,穿戴高檔皮毛時裝,顯耀自己的富有,於是促成並刺激了野生動植物交易市場的產生和發展,使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在這一過程中,真正該受到指責的應是那些衣食無憂的消費者,而不是那些衣食無著,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去索取自然資源的人,也不應去指責那些為了讓貧困地區的人民盡快擺脫困境而去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人。
為什麼環境問題至少在工業革命以前並未引起人們的關注,而現在卻成了一個越來越影響人類自身生存的全球緊迫性問題?這是因為在過去,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索取及產生的各類垃圾還沒有超出大自然的承受力,而現在,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開發利用及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已經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這又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類在解決溫飽問題後,對物質和精神享受窮奢極欲的不斷追求。要徹底解決環境問題就必須遏制人們這一不斷膨脹的享樂慾望。因此我們在宣傳環保和揭露環境問題時,最重要的應該是在我們這些衣食無憂,享受著現代文明生活的城市人中提倡一種為富濟貧的道德觀,過一種簡約的生活。那些生活在貧困落後地區的人,他們的生活已經夠落後簡約了,已經簡約到了難以維持生計的地步了。該如何解決他們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呢?
我們應該反對那種教條的,極端的環保思想。這種思想表面看上去很正確,也極能蠱惑人心,實際上卻是非常自私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他們剝奪了貧困落後地區人民的生存和發展權。
在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當地的人打獵,伐樹,燒荒,那是為了生存。也正是因為現代文明的曙光還沒有照射到他們,所以還沿襲著這一落後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生存狀況下,不打獵伐樹,請問你讓他們吃什麼?燒什麼?用什麼?對這些地區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們的一些環保者總愛不分青紅皂白的加以指責,而且常犯一個善意的錯誤,那就是:你們不能砍伐這的原始森林,不能捕殺野生動物,不能在這的江河上建大壩,保留這的原始風貌,你們可以通過開發綠色旅遊來帶動經濟的發展啊。但是在當前我們國民素質和環保意識還不高的情況下,旅遊真是綠色的嗎?開發旅遊就不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嗎?讓我們來看看會出現什麼情況吧。1.過去當地人只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而且幾乎沒有不可降解的垃圾;而現在由於大量遊客的湧入,帶來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特別是那些過去當地極少見到的塑料食品包裝袋;請問這是誰之過?2.由於遊客們要品嘗當地的野味,原來不存在的野生動植物交易運營而生了;過去當地人只是少量地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滿足自家食用就行了;現在為了滿足遊客的需要,也為了增加自己的經濟收入,他們開始大量捕殺和挖掘野生動植物了;請問這是誰之過?3.過去當地人,民風淳樸,待人真誠;而現在伴隨著各色遊客而來的各種光怪陸離的山外文化,及不法商販帶來的各種假冒偽劣商品和花樣百出的坑人,騙人的手段,讓當地人受益匪淺,從此民風不再淳樸,待人不再真誠;請問這是誰之過?
雲南的瀘沽湖景區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中央電視台曾報道過。然而這個報道僅僅只是簡單地指責了當地的有關政府部門,有幾個人想過這一切是誰帶來的呢?這種情況幾乎所有景區都未能倖免。在此我並不是反對開發旅遊,我想說的是,開發旅遊並不是解決環保與發展的萬能葯,搞不好,開展旅遊比開發自然資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大。而實際上旅遊本身也是對自然資源的一種利用,因此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不是能不能和該不該得問題,而是怎樣開發的問題。
生態環境的保護不應該是一味地追求原封不動,一絲一毫都不能改變。持這種極端環保觀的人在關心環境的同時,忽略了生存和發展問題,特別是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的生存和發展問題,他們把環保理想化和教條化了,使環保失去了生命力。這種人自己吃飽喝足,無憂無慮地在城市享受著現代文明帶來的種種好處,有幾個到過偏遠的貧困落後地區,更別說在那生活和工作了。少數人去過,那也不過是坐著豪華越野車蜻蜓點水般去遊山玩水而已。他們只不過是想藉此,保留下供城市人酒足飯飽後能有個娛樂和尋幽獵奇的後花園罷了。按照他們的觀點,人類恐怕要回到原始社會才符合要求。這種思想只能使我們作繭自縛,讓社會停滯不前。
一次我到雲南省的獨龍江旅遊拍照。那裡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清澈的溪流江水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同時當地居民貧困的生活狀況也給我留下了難以泯滅的印象,然而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一個邊防戰士對我說的一段話:「這里對你們旅遊者來說是青山綠水,可是對我們這些天天在這的人來說則是窮山惡水。」請注意,這還只是一個只需在此服役兩年的人說出的話,那麼對於那些世代生活於此的人來說又會如何呢?這句話對我猶如當頭棒喝,使我這個也曾大喊環保的人清醒了許多。
我們不能把所有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都視為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這樣做真的太自私,太教條。我們反對的因該是那種不顧長遠利益,盲目的,過度的毀滅性開發,而對那些能使當地人脫貧致富,步入文明,已做過生態評估,考慮到了開發後的生態恢復,有序的,科學合理的開發不因橫加指責和阻止。實際上,只要做到科學合理的開發,那種局部的,暫時性的破壞並不會造成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而相反會形成新的生態景觀,甚至改善原來惡劣的自然環境。這樣的例子並不是沒有。遠的有四川的都江堰和貫通南北的大運河,近的有浙江的千島湖和雲南的魯布革水電站。
在環保方面,我們目前最急迫的目標不是簡單粗暴地去指責和阻止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而是要提高整個國民的素質,特別是要提高那些住在城市中,生活在文明中,不愁吃穿的現代城市人的環保意識。那些偏遠貧困地區沒有環保意識的人,他們對環境的破壞是微乎其微的,而且是為了保證自身的生存,有些甚至可以說其行為本身就是當地生態環境中的一個鏈。反倒是我們這些有文化的現代城市人在吃飽穿暖之餘,為了貪圖享受,刺激了一些奢侈業如皮毛,高檔木製傢具,野味餐飲,一次性用具的發展,這些行業的發展才真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徹底而毀滅性的打擊,現代文明的城市人才真正是生態環境直接和間接的殺手。
試想,假如有兩個人,一個是不愁吃穿的富人,一個是衣不掩體,食不果腹的窮人,一隻珍惜的野生動物出現在他們面前,富人為了享用皮毛和野味而捕殺之,而窮人則是為了禦寒,填飽肚子活命而捕殺之,請問兩種行為都該受到指責嗎?

5.怎樣的環保才「理智」
——兼評Charles Krauthammer的《Saving Nature, But Only for Man》

隨著時間范圍的普遍的環境惡化,環保已經成了一個熱門話題。面對各種各樣關於環保的建議、提案、規則、法律,有人提出要對它們進行選擇。比如,大學英語書的某篇課文宣揚這樣一種被稱為「理智環保論」的觀點,這種觀點「理智」地宣稱:人類「不是為大自然,而是為我們自己保護環境」,因此人類應該「僅在居住環境受威脅時再作出緊迫調整」。為了爭取支持,該理論「不要求人們為其它生物作出犧牲」。

人類確實是為了「我們自己」而保護環境,但問題在於如何保護。這篇文章宣稱我們應該在「居住環境受威脅時再作出緊迫調整」,就是說我們應該等到自己都住不下去了才想到保護環境。是誰讓環境糟糕得住不下去的?確實,這其中有地球自身的氣候變化周期的因素,但在工業化革命以來的短短幾百年裡,把環境變得不宜於人類居住的,主要還是人類自己。面對一天比一天惡化的環境危機,不檢討自己的錯誤,不改變視環境為「自由資源」的錯誤觀念,而是借口某些環境問題不緊急而聽任環境繼續惡化,這絕對不是一個「理智」的人應有的態度。

事實已經證明,採取「先污染,後治理」的環境污染治理方式,會造成大量資金的浪費——因為製造污染取得的效益往往小於消除污染要花費的成本。然而,由於這只是「外部不經濟」,不用作者自己立即買單,因此他就會對消除這些污染毫無興趣。於是,我們就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作者在心甘情願地為別人的「外部不經濟」買單的同時,又採取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大量地為別人,甚至他的後代,製造著代價巨大的「外部不經濟」。

該文的另一個奇怪的觀點是「不要求人們為其它生物作出犧牲」。試想一下,如果人們被要求為其它動物作出「犧牲」,那麼「犧牲」的會是什麼呢——大概僅僅是一些金錢,或者改變食用野味的愛好而已。我們知道,當生物間有沖突的時候,要不兩敗俱傷,要不總有一個要作出「犧牲」。現在人類不「犧牲」,那隻有讓其它生物犧牲了。它們應該如何為人類犧牲呢?很簡單——獻出生命。

作者說,他喜愛北極馴鹿(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把這句話說出口的),但是為了能開採到石油,他不惜破壞馴鹿在阿拉斯加的繁殖地——因為這樣能避免戰爭。且不說事實已經證明,開采了阿拉斯加的石油,根本不能避免戰爭;即使可以避免戰爭,為了人類的石油便宜一些,而使北極馴鹿無法繁衍後代,這種在種族延續和金錢間選擇金錢的做法是否理智,實在值得考量。

類似的,作者喜愛斑梟(但願他喜愛的生物越少越好),但是為了伐木工的生計,他不惜支持他們砍倒森林滅絕斑梟。我不知道作者怎麼會持這樣一種奇怪的邏輯——似乎伐木工不伐木就不能找到新工作,並且不伐木就失去了所有經濟來源,因此他們不伐木就無法生存,所以為了他們的「生存問題」,只好把斑梟「出賣」了。

在這位作者的眼裡,只要人類和其他生物的利益發生沖突,哪怕只要犧牲人類的很小的利益就能換回其它生物的寶貴生命,他也會認為人比其它生物更重要。這就是所謂的「理智」的環保觀。在這種「理智」的環保觀中,我們看不見一點「理智」的影子,透過冠冕堂皇的包裝,我們只能看到一種莫名的「唯我獨大」的霸氣、一種為了一丁點的經濟利益可以聽任其它生物滅絕的可怕的漠視。

作者說,那些為不會立即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進行的環保是「奢侈環保」,「奢侈環保」僅當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達到才是好的。可是,有什麼與環保有關的事只需很小的代價就能達到嗎?幾乎沒有。也就是說,作者對那些為不立即對人類的健康和安全構成威脅的事而進行的環保是不會支持的。

我們需要這樣的「理智環保論」嗎?這種「理智環保」,其實就是坐等環境惡化,直到等不下去了,大家都受不了了,然後齊心協力把某個環境問題緩解一下。一方面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出現的速度越來越快;另一方面,緩解環境問題的速度遠遠落後於它產生的速度。有些問題,我們本可以把它遏制在萌芽階段,可「理智環保」者偏要等到污染不可收拾時才出手。可以說,這種「理智」已經超越了常人的理解能力。

怎樣的環保才理智?那就是被那個作者看作「感情用事」的環保的辦事方式。要環保,就要熱愛大自然,而不是把它看作我們「利用」的對象;要環保,就要把環境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而不是聽任問題一天天擴大。這樣的環保,才是真正理智的環保。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備課組活動報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