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下載有摘要參考文獻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下載有摘要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2021-01-31 00:15:56

㈠ 誰知道小學數學論文的參考文獻

http://www.zxlxxx.com/show.aspx?id=206&cid=21
看一下唄~~
http://www..com/s?wd=%D0%A1%D1%A7%CA%FD%D1%A7+%D1%A7%BE%DF%B2%D9%D7%F7
從這里找到的,應該還有對你有幫助的,看看吧
希望對你有幫助,選我吧~~~

㈡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導入藝術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inner part of zipper ledge

㈢ 急~急~超急!今晚要找到的!有關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論文後面有參考文獻,謝謝~

數學難嗎?有人說不難,也有人說難.你認為呢?其實,數學並不難,難的是你不去用心學,把它看成一種負擔.當然,也不是說只要不把數學當負擔就好了,想學好數學還得掌握方法:一:在學這個方法前,先預習,把不懂的找出來,然後去問家長;二:上課時要認真聽講,做好筆記,老師講了一遍後,覺得自己還沒聽懂,下了課主動去問老師;三:老師布置的作業,如果上課你認真聽了,那就會很容易;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要認真完成,不能鬼畫淘胡.這一部分,只要你前兩步做好了,這個就不重要了,因為你會了;四:晚上睡覺前,腦子里就像放電影一樣,把老師說的再想一下,並問自己:今天我學到了什麼?並淺,學習的東西要經常復習,才不會過久了就忘了;五:學了課堂上的東西是不夠的,要做到 見多識廣.五個方法,預習復習最重要,主要作好這兩點,相信過不了多久,你會發自內心的說:"原來,數學並不難!"/// 其知識和活動領域中不單是計算的工具,如若沒有數學,連認識生產進行過程也是不可能的。數學在當代已變成了社會的生產力。現在就那些尚未應用數學研究方法而只作定性分析的領域,諸如自然現象、經濟學、醫療衛生、組織生產、經營管理等等,都在急速地尋求數量上的規律並且廣泛地應用嚴格的數學方法。今日知識的數學化不是說要把全部認識都歸結為建立邏輯的和計算的圖式上,也不是不許進行試驗和直接觀察。數學化的目的在於:從准確列舉的前提中得出邏輯的結果,這些結果也包括直接觀察可得到的;把通常沉積下許多次要影響的極復雜的過程變為可進行邏輯和數學分析的過程;除掉已確定的事實外,藉助數學的分析確定新的規律;獲得藉助計算預報現象過程的可能性,與現象的實際過程不但取得質量上的一致,而且還取得數量上的一致。總之,知識的數學化不僅在於利用已經是現成的數學方法和結果,而且在於創立一個特有的數學方式,使其能准確又完全地描述我們周圍的現實世界,並將獲得的結果應用到實踐活動中去。數學源於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檢驗;知識與實踐活動,都有賴於數學這一強有力的工具的幫助。當18世紀初人們對機械運動有著迫切而深刻的研究時,促使牛頓等人創立了宏偉的數學分析體系,並成了近200年來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取得驚人進步的基礎。本世紀初,當研究熱、磁和電現象的轉換,致使建立波動光學已經成熟時,舊的數學工具已不能描述這種傳遞、轉換關系,於是促成了新的數學語言--數學物理方程的建立。今天,人類已進入自然科學的迅猛發展和認真更新工程思維的新階段,研究和實踐活動的新領域:電光學、宇航工程、原子能的利用、電子計算機和信息技術工程、生物工程、系統工程等提出了大量急待解決的數學課題,舊的數學工具已顯得無能為力,一些新興的數學工具便應運而生。諸如當控制論和最優化思想進入數學後,使常規數學走向"異常數學"的研究,近20年來出現的非標准分析,突變理論和模糊數學都屬於這個范疇。凡此等等,可以看出實踐促進了數學的發展,數學又指導著實踐活動的完善。伴隨著知識和實踐活動的數學化,必然引起思維的數學化,即使人們的思維准確,使意見和結論具有更嚴格的邏輯性。///《讀書》 讀書毛主席的讀書故事毛主席怎樣讀書? 特殊愛好 幾十年來,毛主席一直很忙,可他總是擠出時間,哪怕是分分秒秒,也要用來看書學習。他的中南海故居,簡直是書天書地,卧室的書架上,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床上除一個人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書佔領了。 為了讀書,毛主席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都用上了。在游泳下水之前活動身體的幾分鍾里,有時還要看上幾句名人的詩詞。游泳上來後,顧不上休息,就又捧起了書本。連上廁所的幾分鍾時間,他也從不白白地浪費掉。一部重刻宋代淳熙本《昭明文選》和其他一些書刊,就是利用這時間,今天看一點,明天看一點,斷斷續續看完的。 毛主席外出開會或視察工作,常常帶一箱子書。途中列車震盪顛簸,他全然不顧,總是一手拿著放大鏡,一手按著書頁,閱讀不輟。到了外地,同在北京一樣,床上、辦公桌上、茶幾上、飯桌上都擺放著書,一有空閑就看起來。 毛主席晚年雖重病在身,仍不廢閱讀。他重讀了解放前出版的從延安帶到北京的一套精裝《魯迅全集》及其他許多書刊。 有一次,毛主席發燒到39度多,醫生不準他看書。他難過地說,我一輩子愛讀書,現在你們不讓我看書,叫我躺在這里,整天就是吃飯、睡覺,你們知道我是多麼地難受啊!工作人員不得已,只好把拿走的書又放在他身邊,他這才高興地笑了。 認真地學,反復地讀 毛主席從來反對那種那種只圖快、不講效果的讀書方法。他在《讀韓昌黎詩文全集》時,除少數篇章外,都一篇篇仔細琢磨,認真鑽研,從詞彙、句讀、章節到全文意義,哪一方面也不放過。通過反復誦讀和吟詠,韓集的大部分詩文他都能流利地背誦。《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小說,他從小學的時候就看過,到了六十年代又重新看過。他看過的《紅樓夢》的不同版本差不多有十種以上。一部《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他批註的版本,現存的就有三種。 一些馬列、哲學方面的書籍,他反復讀的遍數就更多了。《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列寧選集》等等,他都反復研讀過。許多章節和段落還作了批註和勾畫。 不動筆墨不看書 幾十年來,毛主席每閱讀一本書,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有的還把書、文中精當的地方摘錄下來或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毛主席所藏的書中,許多是朱墨紛呈,批語、圈點、勾畫滿書,直線、曲線、雙直線、三直線、雙圈、三圈、三角、叉等符號比比皆是。 無所不讀 毛主席的讀書興趣很廣泛,哲學、政治、經濟、歷史、文學、軍事等社會科學以至一些自然科學書籍無所不讀。 在他閱讀過的書籍中,歷史方面的書籍是比較多。中外各種歷史書籍,特別是中國歷代史書,毛主席都非常愛讀。從《二十四史》、《資治通鑒》、歷朝紀事本末,直到各種野史、稗史、歷史演義等他都廣泛涉獵。他歷來提倡「古為今用」,非常重視歷史經驗。他在他的著作、講話中,常常引用中外史書上的歷史典故來生動地闡明深刻的道理,他也常常藉助歷史的經驗和教訓來指導和對待今天的革命事業。 毛主席對中國文學方面的書籍也讀得很多。他是一個真正博覽群書的人.

㈣ 小學數學教學論文: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參考文獻

怎樣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0
推薦 很多家長都強烈意識到,自信積極的心理素質對孩子非常重要。但到底怎樣做才能讓孩子變得自信?變得積極呢?這個問題不僅是家長們關心的,而且也是心理學家們想知道的。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介紹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心理學試驗,它對我們培養孩子積極自信的心理素質,也許會有一些啟發。

話說美國一家研究機構的專家們,他們想通過實驗的方法找到怎樣使消極、被動、甚至自卑的人變得積極主動並且自信的方法。為做這樣一個實驗,首先他們得找到人群中屬於那些不自信、不積極的人們。想來想去再三權衡之後,專家們最終確定把那些身體健全的街頭流浪漢們作為了研究和實驗的對象。因為這些人恐怕是世上最不積極,最不自信的人群了。

實驗的方法是把這些人組織起來,隨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干一些相同難度的手工活。研究人員們則對每一組都採用不同的激勵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干勁,並且在暗中觀察和記錄被研究者們的狀態和心態。

當然在做實驗之前,專家們先假想了很多管用的方法,比如用樹立榜樣的辦法;用多鼓勵、多表揚的方法等等。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驗,出現了一些令專家們非常尷尬和不解現象,那些被表揚和鼓勵最頻繁的小組,也成了退出實驗人數最多的組。換句話說,那些流浪漢寧願回到街上去,也不願意留下來參與「時時受表揚的實驗」。那些被「經常要求向榜樣學習」的小組,也是退出人員較多的組。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多多地表揚他們難道不好嗎?給他們樹立學習和效仿的榜樣為什麼不起作用?經過專家們的進一步研究發現,當外界提出的技能要求超過實驗者的實際能力後,再多的表揚和期許都難激以發他們的工作熱情。相反,他們會把那些不切合實際的要求和鼓勵視為精神負擔。那些要求退出實驗的人們認為,與其辜負別人對自己的美好期望,不如乾脆退出,這樣心理還好受一些。同樣,當自己的能力無法做到的時候,榜樣的出現更多的是導致忌妒、無奈心理的產生。心理學家們還觀察發現,當這些人真有進步的時候,他們會對別人的贊揚有善意地回應。而當自己並無實質進步,卻頻繁受到稱贊、誇獎後,他們反而會出現出窘迫和不自在的表情。

把這個現象聯繫到我們平時教育孩子,很多家長以為只要我們頻繁地誇獎孩子,就會使孩子變得自信,變得學習主動。殊不知,那些脫離實際的廉價誇贊,其實起不到增強孩子自信心的作用,相反,會使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同樣,當孩子的實際能力還差的很遠的時候,家長盲目地要求他向學校或班級最優秀的孩子學習、向電視上報道的天才少年看齊,這不僅不能使孩子感到鼓舞,反而會使孩子感覺自己更無能、從而變得更氣餒。

不勞心理學家們費神研究,細想一下這其實是非常淺顯的常識。各位家長可以身臨其境地設想,假如你們的孩子對你們說:「爸爸媽媽,我相信只要你們努力工作,就一定能夠超過李嘉誠成為億萬富翁、就一定能當上總理或省長,因為你們是天下最棒的父母!」如果孩子們的這些鼓勵和誇獎,對我們成為億萬富翁和省長幫助不大的話,家長對孩子說的那些輕飄飄的稱贊話,又會對他們有多大的作用呢?

那麼,到底怎樣做才能使孩子變得自信和主動呢?讓我們再看看這次實驗接下來的結果。經過專家們的不斷調整和總結,最後發現,最能夠使這群沒有上進心的傢伙們不斷進步的方法,是根據他們的能力變化,不斷提供與其能力相對應的不同難度的工作。比如,干好一些很簡單的事情後,再給些稍微復雜點的工作。等他們把這些稍復雜的事情再干熟練以後,就再給他們更難點的事情干,總之,根據他們的實際狀況,及時調整他們的工作內容,讓這些人有時時進步的空間,並且不論他們進步的速度是快還是慢,組織者都對他們保持了足夠的耐心。這樣一來,那些被測試的人就會因為自己明顯感受到了自己的進步,而願意繼續幹下去,甚至喜歡上這種「讓自己不斷有長勁的差使」。當這種進步持續的久了,被測試的人在這方面就逐漸表現出強烈的自信心來。

研究人員因此得出這樣幾個結論來,首先,絕大多數人都有尋求進步的強烈願望,並且大家心裡都很清楚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在這方面過多的講解和強調往往都是多餘的,甚至是適得其反的;其次,人的自信是建立在不斷進步基礎之上的,沒有實質進步的人,很難建立起真實持久的自信;人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才能積累到經驗並取得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人能夠獲得寬松和理解的對待,並且能及時獲得與其能力相應的實踐機會,那對他取得持續的進步會有很大的幫助。

這個研究結果對家長教育孩子有什麼啟發呢?我們是不是也能得出這樣一些結論:孩子們其實也都有尋求進步的強烈願望。成為學習成績拔尖,又多才多藝的學生;成為讓老師誇獎、同學羨慕的人應該是每一個孩子心底的強烈願望。孩子們不能成為最好的原因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是因為他們暫時的、實際的能力還達不到造成的。家長對他們的教育重點要放在提高能力的訓練上,而不是反反復復地告訴他們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或者總是質問他們「為什麼不學好?」

還有就是,我們要明白孩子持久真實的自信,源於他的不斷進步中。也就是說,不論每個人的水平高低,只要他處在不斷進步當中就會自信,一旦停止進步,自信心也就隨之消失。孩子雖然對某一項技能或者某一些事情做的很好了,但總維持在過去的水平上,總是重復以前的技能,這也不能讓他們從中獲得持久的自信。讓孩子始終處在不斷進步過程中,是他們獲得自信的根本方法。孩子的自信不是憑空產生的,是要有技能做後盾,是要進行大量地實踐。單靠廉價的表揚和稱贊是不能讓孩子擁有自信的。用個不太恰當的比喻,對教育孩子這件事來說,學習和實踐就像是飯,稱贊和表揚就像是鹽。有飯無鹽不好吃,有鹽無飯沒法吃。

最後,在孩子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在尋求進步的進程當中,大人們要做的事情是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給孩子提出有針對性的要求,並提供充沛的實踐機會,且保持足夠的耐心。這個道理我們中國的大教育家孔子其實早就提出了,他稱其為「因材施教」。讓孩子不斷進步就像讓他們爬樓梯一樣,家長要注意的是,既不要讓樓梯跨度太大,以至於孩子感覺爬樓太辛苦太吃力,進而不願意爬了;也不要太矮,讓孩子感覺沒長勁,缺乏挑戰性。怎樣才能做到「拿捏有度,快慢有序。」這是特別需要家長們經常費腦筋思考的事情。

㈤ 新課標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與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大俠們幫忙。。。。。。。萬分感謝。。

深褲偷鞏槐士批查尊頑刃遇蟲交畫疲翅計忠約

㈥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參考文獻

一、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處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典型的、生動的交往狀態與外在行為,刻畫他們豐富的、細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徵

1、素材真實性

案例所反映的應該是一個真實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發起大家的思考。

2、選材典型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典型事例,這個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3、情節具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要能夠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而應是對雙邊活動的具體情節展示敘述,做到翔實、有趣。

4、時空廣延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個現實的生活場景之中,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5、目標全面性

小學數學數學案例對行為等的敘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特性,涵蓋教學目標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數學認知的思維活動,對教學的態度、情感,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三、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寫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記錄功能——案例寫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麼,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導向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使小學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成為案例的事實,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魂牽夢繞的難題,或者是刻骨銘心的事件。如果你對案例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那麼隨著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會逐漸發現你自身工作的難點在哪裡,今後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3、反思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如果把反思當成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一時沖動或歲末特有的行為,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4、傳播功能——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民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並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編制

1、編制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個案例就是關於某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來代替。堅持實事求是,盡量依據時間發展順序客觀記錄事例。杜絕摻假現象,不會「合理構想」。不搞「文字游戲」,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變事實。

(2)獨特性原則。在撰寫案例活動中,倡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工作,不人雲亦雲,不見風使舵,要有個性的觀察、個性的實踐、個性的反思、個性的表述。

(3)價值性原則。撰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的改革。因此,所選事例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價值程度,與案例本身的實際意義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教學實際需要選擇事例。

2、編制格式分析有關案例不難發現案例的一般格式與寫法。目前專家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變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與「提示——案例——訪談錄——分析」。「提示」,主要簡介「案例」與「分析」中將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例的融合。「訪談錄」以對話的形式記錄對有關教師進行的訪談,以外化教師的緘默知識,便於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產生的背景、過程和做法。教師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斷+反思」,其變式主要有「背景——片斷——反思」與「片斷——評析——反思」。可見,案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為了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斷,這些片斷蘊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它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案例以真實的教師和事件為基礎,但又不是簡單而機械的課堂實錄,它是教師對自身典型教學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節課或一個片斷,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把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從案例內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敘事式」和「對話式」;從案例內容的編排方式看主要有「單一式」、「對照式」和「遞進式」。反思一方面是基於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例印證理論;另一方面要高於案例,要從案例的分析中生發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09-05-03 | 添加評論
0

簡單愛愛愛愛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新課程改革已經歷了五年多了,教師按照新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積極地投身到課堂教學的探索之中,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數學教學更顯精彩。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頓時,滿教室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中的學困生則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組意見不一致,但在討論時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說服不同意見的同學,而是爭吵不休。討論幾分鍾之後,反饋交流自己的意見,學生紛紛舉起小手一個勁叫:「老師,我!我!我!」待老師叫了一個同學,另外同學則唉聲嘆氣,在一部分學生的唉聲嘆氣中,指名的同學開始發言了:「我是……」

「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沒等這同學說完,另一個學生在下面大聲叫嚷著。

「我也有不同意見,我是……」另外的學生也叫了起來。經這幾個同學一鬧,下面學生把各自的方法紛紛說開了。整個教室亂哄哄一片。像剛才的例子我還碰到過多次,因而我就想:這樣的教學有效嗎?

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鬧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而缺少傾聽的過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我們的課堂現在普遍呈現出的現象就是:「熱熱鬧鬧」愛說話,愛表達的學生多。但在活躍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傾聽。傾聽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有效的傾聽能幫助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還能使我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那麼,我們如何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自己,學會傾聽呢?下面簡單談一談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

一、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會聽」。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四點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⒈ 聽辨法。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則等編成判斷題,由教師口述題意,全班學生用手勢表示「對」與「錯」。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鞏固練習中,我讓學生認真聽,仔細判斷,看誰的耳朵靈:「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的圖形是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的圖形是長方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四邊是平形四邊形。」通過這些判斷練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辨別、分析、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個學生必須認真聽才能正確的判斷。這在無形中,就加強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⒉ 聽演算法。

計算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盡量做到每天堅持3分鍾的口算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口算練習中,我不但進行視算練習,還時常穿插聽算練習。這樣既改變了單調的練習模式,又有利於激發練習的興趣,同時也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聽力。通過聽算,使學生明白,我們不但要學會算,更要注意聽,只有聽清楚,才能算正確。

⒊ 聽說法。

低段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是在游戲中學習,在教學完有餘數的除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斷:

師:我們接下來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對得又對又快,但不能重復。老師報一個余數是1,你能說出一個等於它的算式嗎?

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

師:說得真多。下面余數是3。

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只有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答題之後,才不致於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這樣還促使學生不斷地思索還有別的答案嗎?

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了,還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同時,能使學生靜下來耐心聽。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⒋ 轉述概括法。

「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聽別人發言要用心,要細心。另一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轉述概括別人的發言,在傾聽別人發言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如在小組合作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發言時,先說出前面發言同學說的內容,並對聽來的內容進行評價,然後再講清自己的觀點。這樣讓學生轉述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抓住別人講話的精髓,達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從中得到啟發,達到觸類旁通,學會傾聽。

另外,老師每次布置作業時,只說一遍,要求學生認真聽。然後請聽得不夠專心的同學轉述一次。如還不清楚,再請一位同學轉述。

這樣要求學生轉述顯然很費時,但對於傾聽能力的培養卻很有幫助。只要我們從低段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今後的課堂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應舍的花時間。

二、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善聽」。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一些習慣的累積。要發展學生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呢?

⒈ 講明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一種有意識、主動的聽。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並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在教學時,我總是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聽是尊重別人,聽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用心;我們不僅敢說,還要會聽,這樣才是一個好學生。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明白,要靠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

⒉ 意識傾聽的長期性。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認真聽,更是一種好品質,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它的養成非一日之功。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不穩定,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這就顯得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逐步加以細心培養。在平時教學中,我主要要求學生把話聽完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來培養傾聽習慣。不管某個學生回答得「對」還是「錯」,我都教育學生,讓別人把話講完,才舉手發表自己不同的一見解,這才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發言時,被別人打斷,你會怎麼想?讓學生設身處地為發言者著想,尊重發言者。要求學生能剋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也得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後再發表意見。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表達慾望,又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間還有反復,但我們只要持久有序,長期堅持,是可以實現的。

⒊ 發揮教師的示範性。

要讓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不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教師的任務。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①聽懂學生的心聲。

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無論孩子們的發言是對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都要專心地聽,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對待學生發言,首先要看到他的閃光點,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以激勵為主、批評為輔。

②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

小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常常由於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這時,我就馬上對那些能傾聽別人發言並積極舉手或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瞧,XXX今天聽得多認真呀!」「大家看,XXX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真厲害,一下子就能聽出同學發言的主要意思。」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通過以上的嘗試,現在我班學生已逐步養成了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且能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對數學也有了較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我進一步明確課堂上自主不等於隨意。在提倡個性張揚的現代教育理念下,「尊重、民主、平等」是其中的核心,學會傾聽也正是建立在這理念之上的。只有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才能聽懂別人的意思,達到交流的目的。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善聽」、「多思」。

小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6000-8000字,標題,摘要,正文,參考文獻.下載無效,高分酬謝!高質量追分

《小抄學教襲育類本科論文》

http://www.docin.com/p-658067147.html

㈧ 求:小學教育論文 要求: 3000字、摘要,參考文獻、關鍵字

提高小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持久性的策略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發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貼近生活確定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積極評價,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旺盛的熱情,自己去實踐、去探究、成就精彩!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 興趣 生成 形式 評價

目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已全面實施,與語文、數學學科相比,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實踐性、自主性和趣味性,所以,一經開展,就獲得了學生的喜歡,極大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決定著他們對整個活動不會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旺盛的熱情。學生的學習熱情是推動學生關注課程、積極動腦、發揮想像和創造的重要的內在動力,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活動的每個環節,做到有張有弛,有漲有落,使學生愛學、想學、樂學。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能持續地保持一個個高漲的興奮點。在幾年的指導實踐中,形成了以下三大策略:
策略一、主題,基於生成
綜合實踐活動是一個開放的課程領域,注重以學生發展為本, 關注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 重視學生個性潛能的開發、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提高及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實踐的過程中,主題要具有現實性及可操作性,只有符合學生認識實際,切合學生的生活經驗,才能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才能可持續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從而保證活動開展的質量。但小學生的研究課題不同於科學家的研究,從哪裡生成課題?面對眾多的題目,我們究竟應該怎樣確定呢?
1.多問幾個為什麼,從日常生活中生成。
生活中的有些常見現象,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簡單,但如果處處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有那麼多的問題發生在我們的身邊。
例1.《你的坐姿科學嗎?》
我校五⑵班學生發現上學期本班近視人數有18人,這學期初上升至22人,其中即將近視的(即視力在4.8—4.9)有3人,而且身邊的「小駝背」也越來越多,有報道證明頸柱病已出現低齡化趨勢,坐姿不正確是產生這些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同學高遠的阿姨因坐姿不正確而導致腰椎骨突出。因此,學生產生了要了解正確的讀寫姿勢的慾望。老師因勢利導,開展了四個活動:查找、訪問、聽講座,了解坐姿知識;觀察拍照、問卷調查,了解坐姿情況;認識不正確的坐姿的危害,並糾正不良坐姿;寫倡議書,倡議人們告別不正確坐姿。通過本次的綜合實踐活動,給同學們上了一堂非常有意義的坐姿課,同學們通過自己的調查研究之後,上課坐得不端正的現象大大減少了,並且能夠及時地提醒身邊的每一個人,還會向他們介紹有關坐姿的知識呢!現在,班裡的每一個同學都彷彿成了坐姿方面的專家。
從以上的例子可見,引導學生確立活動主題時不妨從身邊的一點一滴抓起,滴水映日,通過深層的挖掘,得出形象生動的結論,掌握了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促進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教育的完善。此活動還獲得了浙江省二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技實踐活動一等獎。
2.延伸學科知識,從學科知識中生成。
學科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學生在日常學科教學產生了很多疑問或感興趣的內容。 綜合實踐活動雖然不同於學科課程,但也不是與其他學科完全割裂開來,可以與各科教學結合起來,如果老師對學生適當引導,延伸學科知識,能從學科知識中生成課題。
例2.《鐵棒磁性與摩擦次數的關系》。小學科學課《做一個小磁鐵》中,有一個「自己做個小磁鐵」的實驗:握住磁鐵的一極在鋼針上沿一個方向摩擦,重復作20~30次可以把鋼針變成磁鐵。在一次綜合實踐課上,陳詩慧同學問:磁化鋼針一定要象書本上所說需20~30次單向摩擦嗎?能減少次數嗎?這是多麼值得敬佩的探究精神呀!我肯定了學生向書本質疑的精神,鼓勵她用實驗來證明,她借來的電子天平,用磁鐵把鋼針磁化,然後把吸取的鐵粉進行稱量,結果發現用磁鐵把鋼針單向摩擦5~6次,磁性達到最大值,磁化鋼針沒必要象書本上所說需20~30次單向摩擦。她還把不同長度的鋼針、鐵釘進行磁化,發現用磁鐵單向摩擦5~6次,磁性就達到了最高值。通過反復實驗,孩子從這里得到的啟示,不僅僅是活動本身,而是明白什麼是嚴謹的科學態度。
由於受到教學時間的限制,課堂探究教學大多為部分的探究,許多問題可能在學生很想深入探究的時候就不得不終止,此時提出的問題卻是學生最感興趣,是對學生最有吸引力的課題,這種吸引力可以驅使學生課外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研究。學生將所學的學科知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與提升。同時,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各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關注生活現實,從生存環境中生成。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時每刻都在與周圍環境進行信息交流。我們應該充分注重環境的功能,挖掘身邊的資源。如家鄉經濟發展了,可家鄉的河流卻污染嚴重,是讓許多同學們感興趣的問題。
例3.宋斯亮同學在觀察比較瑞安河水顏色的情況時,發現河水顏色不同,河水裡的水蚤數量不同。喜歡動腦思考的他猜想是因為臟水的微生物越多,水蚤吃的東西就越多,繁殖得就越快。於是宋斯亮就用舊礦泉水瓶捉來水蚤開始研究。為了能看清楚水蚤的樣子,他請媽媽幫忙買來了顯微鏡;為了能找到不同的水質,他跑到市環保局要來市區水質檢測表,從不同的河邊弄到不同水質的水,用大大小小的碗,把收集來的水蚤養在這些水裡。接下來,他每天仔細觀察,撰寫觀察記錄,春夏秋冬,通過將近一年的觀察紀錄,最後他發現水蚤在不同的水質里心率、存活率、繁殖率不同,以及水蚤在潔凈水無法進行單性生殖等特點。通過實驗,他還發現可以利用水蚤在不同水質中的反應知道水質受污染的程度,還可以通過觀察水蚤生理現象的變化來檢測水質是否受重金屬或者其他有毒物質的污染。實驗中,宋斯亮碰到不少難題。比如水蚤的心跳很快,很難數清心跳次數。於是,他想了個辦法,就是先取下顯微鏡的目鏡,把水蚤心跳用攝像頭拍攝下來,然後用慢鏡頭放出來,再數出一分鍾跳幾次,終於算出水蚤平均心跳在不同水質里少的在257次,多的達290次。可以想像如此精確的數據需要花費多少心思。正是這種興趣讓他走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他的《水蚤生活和水質關系的探索發現》獲得二十三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創新項目一等獎。
實踐證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越貼近生活、貼近學生,開展的效果就越好。孩子們的問題意識還是有的,但由於年齡小,有時他們的問題或許是幼稚的、可笑的,限於條件或許還難以成為課題,但每一位教師都要善於捕捉、樂於引導,把可行性問題引申為可研究課題,只要課題有一點價值,學生有探究的興趣,課題本身有研究的可能,我們就應該主動地與學生一起去探索。
4.源於動手實踐,從學校特色中生成
許多學校都舉辦一年一度的科技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鍛造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活動特色。學校特色優勢項目的合理開發與利用是綜合實踐活動重要的課程資源,學生對富有本校特色的、從自己身邊來的課題, 研究起來更感興趣,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如我們結合學校科技特色,進行了《我與知識產權同行》、《科學車模火起來, 探究車輪轉起來》等實踐活動,就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
例4.《我與知識產權同行》。為響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號召,推動中小學創新教育和普及知識產權教育,搭建一個創新型人才培育、交流、展示的平台,我校開展了為期達3個多月的 「知識產權與我同行」科技綜合實踐活動,分階段有重點地了開展了:「我知道、我倡議、我設計、我製作、我申報」等一系列活動。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對我校小學教師和學生集中進行一次知識產權知識的普及宣傳,使大家能了解和掌握我國知識產權的基本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增強知識產權意識,做知識產權的明白人,成為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者和保護者,通過一系列的發明創造活動,推進創新能力培養。
例5.《科學車模火起來, 探究車輪轉起來》。車模活動是很受部分小學生歡迎的科技活動,我校開展這項活動有15年了,我們過去單純地依靠現成車模比賽材料,單純地向學生灌輸車模知識,讓他們來開展活動,由於受到年齡、知識結構、物質條件及活動場地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一直不能普及到全校的學生。我們老師通過反思認識到,車模活動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依靠現成車模比賽材料一般的「操作」層面上,確定了普及全校車模活動的指導思想:1、小車製作的所有材料都應該是學生們熟悉的、低成本的、是學生身邊隨手可得的,以及可以利用的廢舊材料。2、利用學生現有知識作為研究基礎,激發探究的興趣,學生在活動的實踐中,認識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和探究者,體驗到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歡樂。因此,我校響亮地提出「嘗試車模設計,參與車模實踐,探究車模科學」為主題的車模科普實踐活動。為全校學生設計一系列車模活動:一、二年級學生自帶家裡已有的遙控車進進競速比賽,三至六年級學生自選車體材料,設計製作車模,並進行競速比賽。自製車模科技實踐活動是在廣泛的群眾基礎上扎實地開展,全校有90%的學生參加了班級選拔賽,由於本次活動是做中玩,玩中學,學生參與面廣,學生的科學素養得以提高。
科學實踐活動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重要載體,活動內容的選擇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社會的熱點問題,利用學生現有的知識結構作為研究基礎,在活動設計時要為學生留出創新空間,探究空間,實踐空間。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作為活動的主體,他們的科學素養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策略二、形式,基於活潑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想開展好綜合實踐活動,除了教師必須善於抓住時機、選好主題、當好參謀、正確引導外,還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活動的主題設計出多種多樣新穎別致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在感興趣的活動中增長知識,鍛煉各種能力。為此,我們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實際,在教學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
例6.如五年級開展的《讓校園更美——認識校園里的動植物》實踐活動,學生分別調查了校園內的動物和植物種類,開展了蚯蚓、螞蟻和蝸牛等的研究。以葉片為標木,歷時一年多,五十多名同學一共採集裝幀了葉片一千多張。並配以生長過程、作用等文字說明。為了寫文字說明,學生更是查資料、走訪能人、上網搜索,甚至調動了近一半的家長參與,完成文字資料近十萬字。還製作了植物名標牌,進行澆水、拔草、鬆土等勞動實踐。此項綜合實踐活動,取得了浙江省二等獎的好成績。
同學們在活動中對植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說:「要是我們也能親手種植花草,那該有多好啊!」種植花草,這對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城市孩子來說是多麼新奇的活動,也是多麼巨大的挑戰啊!同學們躍躍欲試,於是《在勞動中成長——種植花草綜合實踐活動 》成了本班學生第二學期的實踐活動,也在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獎。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們應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運用體現其個性特徵的自己的方式展開深度探究,獲得自己的獨創性理解。要讓學生真正發揮主人翁精神,在活動中充分展示個性和才華,「活」起來,「動」起來。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中去。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醉心於此,樂此不疲。體驗成功,感受幸福,創造快樂。
策略三、評價,基於發展
積極評價是綜合實踐活動能否引起學生持續興趣,激發學生研究動力的生命所在。適當的評價讓學生不斷體驗到成功,從而激發興趣與動力,維持學生學習的熱情;認識到實踐過程的問題所在,才能夠認真檢討,調整研究方案、研究手段等等,從而順利完成研究任務。在獲得成功與發現缺陷、糾正缺陷過程中提高能力,快樂體驗,獲取知識。
1.積極鼓勵,還學生一份自信
學生學習的態度、情緒、心境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有著密切的聯系。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教師要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並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樹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識。美國電影《師生情》有這樣一個片段:一位白人教師到黑人社區任教小學一年級,在第一節數學課中老師伸出五個手指問其中一名黑人孩子,"這是幾個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個。」老師沒有指責他說錯了,而是高興地大聲贊道:「你真歷害,還差兩個你就數對了。」教師一句贊賞的話,就緩和了學生的心理壓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習較差的學生,往往對學習沒有信心,沒有動力,教師不要過多的指責他們,只有進行正確、科學的評價,才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才能使他們自覺、自信地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去。
2.成果展示,促進人人參與
展示交流是對學生在整個活動各種表現和實驗結果綜合體現,也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共同學習和交流的機會,有利於主題活動的深入拓展。一些研究課題經過研究後,會得出令人驚奇的成果,讓學生們通過校內電視台和廣播把這些成果傳揚出去,也可以辦一個「成果展覽室」,適時讓學生們來參觀,成果的研究人進行講說,這樣不僅促使研究的學生研究興趣更濃,而且使更多學生有了研究的慾望。
3.設計評價工具,引導學生反思
綜合實踐作為一門課程,如何進行學期總結性評價呢?評價結果以什麼方式進入學生成長記錄檔案呢?為此,教師可設計些評價工具,並通過它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如有位教師設計讓學生通過填寫「說說心裡話」一表,對整個活動過程進行依次自我反思,並在交流中相互促進,在反思中不斷改進,同時在小組內進行自我評價和其他成員的評價。
「說說心裡話」評價表
評價項目 學生的話
對這次的研究活動是否感興趣,請說出理由
想對你的指導老師說什麼呢
認為自己做的結果如何
在做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通過這次活動,最大收獲是什麼
小組合作是否愉快
這樣的活動,願意繼續參加嗎?請談談你的想法
小組評價表
評價內容 小組描述性評價
參與計劃的制定
開展活動的積極性
宣傳活動達到效果
小組協作精神
組員文明禮貌
勇於探索精神
使用信息技術手段
評價時注意對學生的各種活動方式給予充分的肯定,多鼓勵,贊揚學生,多以描述性評價為主,避免將評價簡化為分數或等級。這些記錄評定和協商研討評定可使學生深入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 增加自信,學會揚長避短,敢於創新,激發他們對綜合實踐的興趣。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是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新的領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不僅給了孩子自主空間,也給了教師一定的機遇和挑戰,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拓寬思路,轉變觀念,激發學生主動生成強烈的求知慾望,主動獲得一種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以及過程中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體驗。學生將伴著濃厚的興趣,投入到活動中去,保持長久的興趣和旺盛的熱情,自己去實踐、去探究、成就精彩!
參考文獻:
1、郭元祥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11月
2、周又紅、 李崗編著《青少年生物與環境科學實踐活動競賽指導》,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

㈨ 教學小論文也必須要有摘要,參考文獻之類的嗎

你好,可以的哦,這邊可以提供發表。

㈩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分析論文參考文獻.

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荒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
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千萬不能模稜兩可,含糊不清。
③新穎性:論點應該盡可能新穎、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見解,不是重復他人的老生常談,也不是無關痛癢、流於一般的泛泛而談,應該盡可能獨特、新穎。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教學論文下載有摘要參考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