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審題習慣

小學數學審題習慣

發布時間:2021-01-30 10:59:16

1.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認真審題的習慣 課題計劃

在每次學生做題目時,我們總會遺憾地發現,許多學生解題錯誤的原因是沒有看清題目,沒有讀懂題目的意思。只要教師再把題目要求讀一讀,學生會馬上反應過來,或者讓學生再重新做一次,他們就會做對了。於是,我們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給予評價。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毛糙的背後顯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從學生看到題目到動筆解決問題之間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這個過程便是審題。審題是解決問題的基礎和先導。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而這種能力的獲得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
我認為審題之所以會出現錯誤,原因有三:一是沒有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辦事。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二是還有的同學沒有注意到題目中的關鍵性字詞,這是因為小學生在觀察時只注意了整體,不注意細小的地方,因此看錯了題目,造成了感知的錯誤,因此列出各種錯誤的式子。三是審題時注意到了問題(如單位不統一等),但在做題目時候卻忘記了。對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讀題習慣顯得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基礎。怎樣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審題習慣呢?我認為主要有一下幾點。
一、養成良好的讀題的習慣
1、仔細閱讀
學生審題不認真會造成兩個很嚴重的問題:一是把題目抄錯,有的甚至能第一行抄到第三行;二是解答實際問題錯誤率非常高,有的學生解答過程難以理解。可在找他們來當面訂正時,只要讓他們把題目一字一句地讀兩遍,大多數學生都能正確解答。由此可以知道他們在答題前並沒有讀題,更談不上分析題目的條件和問題,只是從中找出數量,根據自己的經驗寫一個算式解答,錯誤率自然不會低,這還不能排除做對的學生中有蒙對的可能。即使是中高年級學生,雖然他們已經認識不少漢字,已經具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完全可以把題目讀通,但人都是有惰性的,孩子的惰性更甚於成人。如果在一、二年級時養成了根據題目的形式解題的習慣,自然就不會想到自己去讀題,再費腦筋理解題目意思。
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從閱讀入手,讓學生在讀題時讀出聲音,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要求他們用手指著讀。為了讓學生在讀題時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錯字,不破句,把題目讀順,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同桌互讀,避免在齊讀時有濫竽充數的現象發生。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題目內容,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讀題前找出甚至是劃出關鍵詞句,讀題時要求突出關鍵詞句,讀題後要求分析關鍵詞句並讓他們交流自己的理解。如在「小紅今年15歲,比小明大3歲,小明今年多少歲?」中,「比小明大3歲」,到底指的是誰的歲數大,誰的歲數小。只有學生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才能真正理解題意。這樣在讀題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進行了審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學生的讀題能力自然會有較大的提高。
2、設計學生容易發生錯誤的題目
學生審題能力的提高還需要一定的磨練,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一些學生容易發生錯誤的題目幫助學生提高審題能力。
例:判斷 「2千克鐵比2千克棉花重」。這道題故意選取了兩種密度相差很大的物質進行比較,學生受生活經驗的影響,往往會被兩種物質反差強烈的那種外在屬性所迷惑,卻忽視了題目中需要比較的內容。其實不光是學生,即使是成人如果不留意也可能會上當。練習這類題時引導學生剝繭抽絲,弄清題目的真正要求,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可以培養學生撥雲見日的審題能力。
3、、發揮錯誤資源的作用
華羅庚先生說過:天下只有啞巴沒有說過錯話;天下只有白痴沒有想錯過問題;天下沒有數學家沒算錯過題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對待、善於處理和利用教學過程學生出現的差錯。課堂是學生出錯的地方,出錯是學生的權利,幫助學生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是教師的義務。
如何對待學生審題時出現的差錯是一門學問。學生審題出現差錯可能是因為不夠仔細,也有能是本身對題目中的知識點不理解。老師首先要區別清楚「錯誤的同學」和「錯誤的想法」,針對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評價和引導。如果學生發言一次,就被批評一次;發言一次,就被嘲諷一次,那他們哪裡還有回答問題的信心和勇氣,久而久之,他們只能學會如何因循守舊地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按照自己的經驗解題,缺乏認真審題、認真思考的動力,舉手發言的同學越來越少,課堂氣氛越來越沉悶,即使審題時有新的發現也不敢輕易表達出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學生就會缺乏在公開場合發表自己意見的能力,甚至會形成自閉的心理。教師要善待學生審題時發生的錯誤,對認真思考並勇於發表自己看法的學生要予以肯定,對理解不正確的學生要引導他們糾正審題的偏差。但教師也不能喪失原則,故意遷就甚至是「討好」學生。在一個融洽的課堂上,我們應該看到的是老師不斷地鼓勵同學、總是微笑著面對同學的錯誤,而學生在老師的呵護下,在一個個自我否定的過程中真正得到進步。
二、培養學生勤於動腦,善於思考的習慣
學生學習數學這一活動,歸根到底是思維的活動,只有勤於動腦,肯於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形成各種數學能力。教師首先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思考慾望,善於提出啟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形成學生發現問題 、提出問題的良好品質;其次要注意提供適量的思考依據,培養學生有根據、有條理、有序的進行思考的習慣 ;第三,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個人的見解,主動探索新知,多渠道 、多角度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促使思維水平的逐步提高。一般情況下,學生想出比較新穎獨特的解題思路 ,大多是在整個思考過程的後半段時間內形成的,如果教師過早的作出評價,往往會挫傷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不利於學生思維的進一步拓展。如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准確的表達17-8所表達的意義,學生一般表達為17減去 8得多少,但如果教師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啟發學生從減法的運算名稱、意義等多角度進行思考,就會促使 學生積極動腦,踴躍發言。(1 )被減數是17,減數是8,差是多少?(2)17比8多多少?(3)8比17少多少? (4)8再添上幾就是17?(5)17減去多少與8同樣多?所以,課堂上教師要善於觀察,多方引導,恰當把握時 機,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和自覺檢查的習慣
學生的作業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態度認真、及時檢查驗算、書寫工 整、獨立完成、富有創見等。從學生剛一入校的那天起,就要培養正確的書寫姿勢,要求書寫工整、格式規范 。從數字至數的書寫、從一位數到多位數、從整數到小數、分數的書寫,都要嚴格要求。獨立完成作業是發揮 作業應有作用的切實保證,要經常表揚那些能夠克服困難並認真檢查作業的學生,防止和糾正抄襲別人作業的 壞習慣。
習慣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養成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 堅持嚴格要求,示範誘導,反復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
好習慣是一個人終身的財富。習慣是一個人的資本,你有了好習慣,你一輩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壞習慣,你一輩子有償還不了的債務。
良好的審題習慣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形成,我們每個老師都應對學生以高度負責的精神,主動、耐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同時與學生家長保持經常性的聯系,了解學生在家裡的學習情況,和家長一起研究、探討、合作,針對不同的學生尋找不同的方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2. 怎樣培養小學生認真審題的作業習慣

1、審題清晰要動口.
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中高年級學生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字字出聲讀題慢,要學生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要求學生輕讀後再默看題,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在讀題審題的過程中抓住重難點,學生一旦能在讀題的過程中能找到的重點詞和關鍵句,並能認真思考,從中發現文字背後的含義,便能達到融會貫通的意境。
在教給審題方法的基礎上,老師還要對學生進行嚴格的審題訓練及熱情鼓勵,以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和提高審題的能力。
2、審題全面要動眼.
對題目意思能正確領會,還需要對題目進行正確、全面的觀察。 例如,出示一道例題圖,學生總是雜亂無章地觀察著,看到什麼就說什麼,缺乏條理性,因此,教師在學生看例題圖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教給學生觀察圖畫的順序,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老師的要求,有順序地觀察插圖上的景物,說出有價值的數學信息,避免出現遺漏或是重復的情況了。學生生活在信息豐富的社會里,生活經驗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資源,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經驗的激活、利用、調整、提升的過程,是自己對生活現象的解讀。數學學習離不開學生的生活經驗。
3、空間觀念要動手.
在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動手摺折剪剪的過程中,理解題意,解決問題。如:把一張長方形紙折一次可以得到哪些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哪些圖形等等。教師必須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折折拼拼,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題意,正確思考,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空間觀念。
4、良好習慣要動腦.
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養成仔細推敲,耐心思考的習慣。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在「客車每小時行駛285千米,比貨車快45千米,貨車每小時行駛多少千米?」中,「比貨車快45千米」,到底是誰比貨車快,誰快,誰慢,只有讓學生在審題中仔細推敲、咬文嚼字,才能真正理解題意。這就要求學生一邊讀題,一邊圈點,把重要的字詞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
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很重要的,良好的審題習慣是做對題目的開端,教師必須時刻關注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努力把一些審題中出現的不好的審題習慣扼制住。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只有在學生自己反復的練習、教師的分析指導中逐步養成。學生只有經過了嘗試,才會有體會和感受,才會更深刻地理解教師的分析、指導。在今後教學中還要經常提醒學生仔細讀題,認真審題,要不斷做學生的表率,傳授他們審題的技巧及方法,提高解題的正確率,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3. 如何培養學生審題的習慣研究成效

審題即弄清題意,通常包含三個環節,即解題前對已知與未知事項的初步分析與觀察,解題過程中對題意的進一步分析,解題後的檢驗與反思。新課程下小學生數學審題能力的培養應注重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科學的審題方法,養成正確的審題習慣,提高數學審題能力。基於學生年齡層次不同,學習內容不同,審題的能力要求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重,且這四塊內容交互融合。為此,我針對二年級教學中如何科學有效地審題進行了深入探究,並作了系統的歸總與分類,把培養學生審題能力所採用的一些相對系統的教學方法與措施綜合成一種體系,經實踐提煉和應用驗證,歸納為以下四點:
一、滲透認真審題的觀念,強化審題意識是前提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審題能力首先應關注學生的審題情感。
(一)讓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通過設計專項審題訓練、對比實驗,潛移默化有機滲透讓學生自覺體驗到題目中每句話都隱藏著重要的數學信息,體驗到審題的重要性,並經常教育學生養成審題的好意識,認真審題。
(二)專注是認真審題的關鍵。從一年級開始就要教育學生專注聽題,要集中注意力專心聽,堅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口到);練習課時還可設計「限時作業」專項訓練培養學生的專注力。
(三)師生共同建立審題常規,樹「審題之星」是強化學生認真嚴謹審題的催化劑。在審題常規中正面導向要求學生做到讀題認真仔細、逐一檢查糾錯等途徑切實有效強化學生的審題意識,同時善於洞察和捕捉學生審題閃光點進行鼓勵,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可全班樹立「審題之星」橫向評比優秀的畫「☆☆」,發揮榜樣的引領作用,還可個人縱向比審題有進步也畫「☆」。
(四)合適的懲罰與激勵並行。當學生出現馬馬乎乎、還未看清題就草草完成了事導致錯誤的,或重重扣分或罰抄該題2遍或畫一個「」,以加深學生審題錯誤的體驗反思,強化其一絲不苟的態度,增強審題意識,養成認真讀題、謹慎作業的習慣。
二、學會科學審題的方法,培養審題能力是核心
基於學習內容不同,審題的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小學數學各年級從教學內容上均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活動(綜合應用)四大板塊,呈螺旋式上升,其中計算和解決問題佔了相當大的比重。為敘述方便,下面分為計算、解決問題、操作、概念四塊內容分年級簡述如下:
(一)計算

二年級

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筆算加減法、表內乘法、表內除法,仍主要以口算為主

學會「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審題方法是培養計算審題能力的核心。「一看」 指看清運算符號和數字,克服粗心大意,避免思維定勢;「二想」指想清楚計算順序、是否估算驗算,強化規律法則,合理選擇演算法;「三算」培養嚴謹學風,養成專注仔細的計算習慣;「四查」提倡反思計算,強化認真檢查習慣。要求學生做到一次性認真仔細計算,不抄錯(或看錯)數字、符號,完成後有時間要做到驗算檢查。
(二)解決問題

二年級

運用加減法解決比多少等一步或兩步問題、運用乘除法解決倍、平均分等一步或兩步問題

學會「一讀、二敲、三述、四擬」的審題方法是培養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核心。一讀指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初步了解題意,讓學生養成認真、仔細、全面、邊讀邊想的讀題習慣,快速准確收集、提取數學信息。二敲就是對數學術語及揭示數量關系的關鍵詞句仔細推敲,讓學生邊讀邊圈畫題中關鍵字詞,提醒自己注意,化解細小障礙,正確理解題意。三述,就是用自己的話復述並提煉題意,抓主幹縮句,把題目骨架用關鍵詞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促進學生進一步理解題。或者說出等量關系式。四擬,就是列表、畫圖、綜合、分析等方法模擬解決問題的情景,清楚表達題意,展示數量關系,形成解題思路。通過讀題訓練,讓學生掌握審題方法;通過復述訓練,培養學生專注能力和細心的習慣。
(三)操作

二年級

線段、角、對稱軸、統計、找規律、克和千克的認識、用一個格子表示兩個以上的數量的統計

學會「審清操作要求、明確操作常規、仔細檢查」的審題方法是培養操作審題能力的核心。操作之前先認真讀題後圈點出關於「要求」的關鍵詞,弄清操作要求,聯想操作圖形的形狀和特徵,明確操作工具步驟,避免操作誤區。操作完後要認真仔細檢查,看是否符合題意規范作圖。
(四)概念

二年級

線段、角、乘法的意義,倍數的意義,除法的意義

學會「閱讀理解、應用建構」的審題方法是培養概念審題能力的核心。概念閱讀在於理解,學會抓重點字詞理解概念的含義,推敲概念結論成立的條件,領悟概念中的數學閱讀方法和技巧。並通過判斷、舉例、變式、比較等方式的應用理解本質屬性,通過強化、補充、擴展等方式的應用理解外延,通過建立交叉關系、反對關系、並列關系、種屬關系等概念結構掌握概念系統,從而培養學生的概念審題能力。
三、實踐積累、專項反思,強化審題習慣是保證
在審題實踐中不斷積累,在專項練習中不斷反思,自覺養成正確的審題習慣。
(一)計算:加強運算符號數字審題馬虎、書寫不規范等典型錯例的辨析糾錯是鞏固提高計算審題能力的助推器,通過這類練習及時訂正,規范書寫,避免重復的審題錯誤。
(二)解決問題:加強專項練習單位陷阱、隱藏條件、多餘條件等審題易忽略點是鞏固提高解決問題審題能力的助推器,通過這類練習讓學生在失誤中吸取教訓,養成認真仔細的審題習慣,進一步提高解決問題審題能力。
(三)操作:在操作實踐中積累,在專項練習間接條件、漏標數字、作圖規范等操作易忽略點中反思是強化審題習慣的保證,通過這類訓練讓學生在比較中辨析,在操作過程中改掉不細致的毛病,進一步提高操作審題能力。
(四)概念:加強專項練習關鍵詞變換、漏掉、逆向敘述等概念易混淆點是鞏固概念審題能力的關鍵,通過這類練習讓學生在辨析、質疑中進一步提高概念審題能力。
另外對於審題思維定勢,課堂上的練習環節可設計相應的變式練習,幫助學生搞清楚知識的相似性和相異性,概括審題解答方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
四、鞏固運用、高效發展,提升審題成效是歸宿
審題能力的培養必須落實在每一堂課中,既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還需要有一個學習、積累、反思、鞏固、發展的長期過程。因此,廣泛應用正確審題,准確高效解題,不斷鞏固深化,方能提升審題成效,促進學生發展。

4. 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除了學習數學的基礎知識外,還開始接觸到各種題型。由於學生的語文知識有限,以及文字轉換能力的不熟練,很容易因審題不清楚而造成錯誤。尤其是在講評試卷子時,可以發現,許多學生在老師仔細讀了一遍題目之後就恍然大悟,頓時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於是,我們往往會給這些學生戴上粗心、毛糙等「帽子」。深入分析,是不是就是粗心、毛糙惹的禍呢?其實,在粗心、毛糙的背後顯露的正是學生審題能力的薄弱。所以教師一定要對症下葯,在審題能力的培養方面加大力度。加強學生審題能力的培養,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審題方面的基本功訓練,應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能力是逐步培養的,是慢慢積累的,所以小學階段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形成較強的審題能力,為以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剛踏進小學的大門。由於他們年齡小,識字少,理解能力較差,解題時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一些學生完成數學習題的錯誤率居高不下,於是教師和家長一味地埋怨,批評孩子「粗心」、「不用功」。而學生也自認為是自己粗心。但只要我把題目要求再讀一遍,學生就會馬上反應過來,或者讓學生重新讀題他們就會做對。其原因是:很多學生拿到題目就馬上做,沒有看清題目的要求,或者是很快地瀏覽一遍就開始做了。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字認得不是很多,題里的數量關系理解也不透徹,更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機械的反應或猜測。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審題是正確做題不可缺少的環節。通過審題訓練,可以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習慣,引導學生靈活地選擇正確合理的計算方法,提高做題的質量與速度。那麼如何才能培養低年級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呢?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去做。
1.學會動手,理清題意。
審題是一個對題目中的有用信息進行輸入、處理,然後輸出的復雜過程。由於數學語言比較精練、抽象,低年級學生理解能力又比較薄弱,這些在客觀上增加了審題的難度。動手操作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
1.1拼拼折折。
在解決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時,讓學生動手摺折剪剪不失為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的好方法。如:一張長8厘米,寬5厘米的長方形紙,把它剪成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張正方形紙的邊長是多少厘米?周長是多少厘米?一根24厘米長的鐵絲可以圍成邊長是多長的正方形?等等。這對幫助學生有效地理解題意,正確地思考有很大的作用。
1.2畫畫點點。
新教材的解決問題內容最多的是情境圖,許多數據要從圖中去找。如果學生在數的過程中沒有比較好的方法,往往會出現數錯的現象,從而導致解題錯誤。因此正確數數是低年級學生必須掌握一個基本技能。我要求學生「畫畫點點」,按順序地數,邊數邊做記號,從而達到正確數數、仔細審題的目的。
1.3劃劃圈圈。
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我要求學生一邊讀題,一邊圈圈畫畫,把重要的字詞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
2.重視學生對關鍵詞的理解。
剛入學的學生識字不多,題目中常見的關鍵詞有:「大、小、多、少、長、短」等,如果教給學生認識了,題目意思也就基本理解了。在講解題目要求時,要給予孩子自我表現的機會。如出示「給長的畫√,給短的畫○」時,可以問:「你能猜到題目在對我們小朋友說什麼嗎?」有些識字多的學生馬上能知道,並把意思說給同學聽。此時,要求學生學著教師用紅筆圈出「長、√;短、○」,並認讀,讓學生通過對關鍵詞的理解來了解題目的意思。
3.讓學生動口朗讀。
當學生具備了一定的識字量後,自主讀題便成為培養審題能力的關鍵,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要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少,閱讀速度慢,理解能力弱,這就需要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讀題方法的指導。
3.1解決音義,讀通。
由於識字量少,因此認識生字是讀懂題的基礎。當我們呈現有文字的題目時,必須對學生不認識的字註上拼音,帶領學生認讀,對學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詞語適當進行解釋。
3.2認真仔細,讀准。
我們發現,很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經常只看一眼,就急於動筆了。因為他們感覺這是平時見過的問題,而事實上題目並不是他們「做過」的那樣,意思已經發生了改變。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做到「指讀、慢讀」。低年級的學生,尤其是一年級的學生還沒有形成一定的默讀能力,出聲輕讀、用手指讀能幫助他們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同時還要求學生一讀再讀三讀,詳細理解題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讀題能力。
3.3咬文嚼字,讀懂。
咬文嚼字就是要善於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或句,准確理解其表達的意義。如「黃豆比小西紅柿多得多」中,到底指的是什麼多,多多少。只有在審題中養成認真推敲、咬文嚼字的習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題意。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出來,強化學生認真審題的意識,我要求學生一邊讀題,一邊圈畫,把重要的字詞圈起來,提醒自己注意。如:「和48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要求圈出「相鄰」;「把下列各數從大到小排列」則要求圈出「從大到小」等。
4.教會學生認真看題。
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發現經常有學生沒有把題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考,就寫出了答案。比如,一些填空題之類的簡單題型。學生總喜歡按「自己的方式」辦事。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主要是「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如看圖寫算式:一個實線圈裡有5隻小白兔,實線圈中有一個虛線圈,虛線圈中有3隻白兔。列式沒有做任何提示。學生拿著筆就開始寫加法算式。於是我提醒學生:「請仔細看圖,裡面是一個虛線圈?再想一想,應該這樣列式?」再如2=3-(),學生產生定勢思維,認為等號只是在算式的末尾,導致寫出來的結果是:2=3-5。這些題目其實都不難,但小學生如果沒有養成仔細讀題的習慣,就很容易犯錯誤,導致不必要的失分。看題,就是先看一看題目里有幾個什麼數或數量,有幾種運算符號或數量關系;再看一看運算符號和數據各有什麼特點,有什麼樣的內在聯系。

5. 怎樣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審題習慣

(一)、閱讀習慣——審題的前提
實踐表明,構成一些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的因素之一是他們的閱讀能力差,在閱讀和理解數學內涵方面特別無能。的確,許多學生讀題時一目十行,在未加充分思考的情況下就盲目的按已知條件去碰數,影響了解題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重視數學閱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1、讀准。讀題是解題的起步,是培養審題能力的開始。通過讀題,使學生明確題意,為進一步思考做准備。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讀題的形式和要求應做出明確的規定,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讀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弄清題目情節,分離條件與問題,理清題目結構。因為數學題目中多讀一字或少讀一字,意思可能會大相徑庭。如:本學期我上的示範課「求一個數上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節課,在講例題時:「華龍商場共有電視機65台,已賣出25台,賣出的是總台數的幾分之幾?」
我出示例題後,我緊接著出示「審題能力」的(1)讀准:(讀題時可以大聲讀、輕聲讀或默讀,讀題時不添字、不漏字、更不能讀錯字,應把句子讀通順)
讓學生根據要求讀題,再指名學生展示讀題,看學生讀的是否規范、標准。讀的好的應給於表揚。
2、標記。為了促使學生在讀的同時加強感知,可指導學生在關鍵的、重要的字詞下面做標記,養成認真讀題的習慣,以便讓他們排除一些無意注意的干擾,在解題時提高自己的注意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除」、「除以」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如:進行完讀准後又出示(2)標記:(要求找出題目中的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讓學生找重點字、詞、句子,並做標記。
指名學生匯報。
3、表達。學生「數學語言」的特點及掌握數學術語的水平,是其智力發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標,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理解能力差,理解問題常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在學生讀題後要重視數學的表達,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把題目的情節、問題、條件逐一表述出來,把題目內容轉化為鮮明的表象,通過有聲言語活動,使學生對題目的結構意義達到正確完整的理解。如:最後出示(3)表達:(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
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概括題意。概括好的給予肯定和表揚。讓學生表達出:「25台是65台的幾分之幾」。
鞏固練習時也按照「審題能力」的三個步驟進行練習。本節課學生學得很好,都能按照此方法來認真審題並能正確解答此類題目。
(二)、分析綜合——審題的核心
綜合是指從條件推出問題,即從因到果;分析是指從問題追溯到條件,即問果索因。隨著學生思維自覺性的增強,在審題時,不僅讀懂題意,而且在頭腦中通過分析綜合建立已知和未知的橋梁,溝通兩者之間的聯系,這是審題的核心,也是解題思維過程的核心環節。因此,要注重培養學生審題過程中的分析綜合能力。
(三)、圖中會意——審題的突破
應用題呈現的問題情境總是精煉、概括、抽象的數學語言,像工程問題、相遇問題等工農業生產中的一些專用詞語或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學生缺乏一定的知識經驗儲備,給題意的理解帶來困難。這就要求依靠再造假象,將題目包含的信息轉化成一定的直觀形象(如線段圖、表格等),依靠對直觀的感知來支持抽象思維,使審題有所突破,起推波助瀾的作用。有了圖這一具體形象的中介力量,能直觀地揭示題目中各種數量關系,有些學困生也能理清其中的關系了,審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審題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數學能力,抓好審題能力的培養這一環節,學生的分析、判斷和推理能力以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會從無到有,從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從而提高數學的解題能力。

6. 如何培養小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一次期中考試後,我沒有象往常一樣進行試卷評講,而是將試卷發下去,讓學生小組討論,進行糾正。課後,我讓學生對照試卷寫:「我的失誤在哪裡?」。在我統計學生期中考試的反思後,我發現全班56個學生就有48個學生談到失誤在沒有認真審題而造成的錯誤。這個比例足以說明了培養他們認真審題的習慣的重要性,那麼怎樣才能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常言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教育學家孔子曰:「少年巨性,習慣之為常。」由此可見,幼年養成的良好的習慣,對於人的一生有著直接的影響。在培養他們的習慣方面我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的。
一、培養學生穩定情緒認真讀題的習慣
據學生反映,考試時心理緊張,眼花繚亂,讀題時,不是多讀,就是少讀幾個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會把題目的意思搞錯。那麼我們平時作業、考試就要培養學生穩定情緒認真讀題,讀題時最好用筆指題目的每一個字慢慢的讀,這樣就可以減少漏讀和加讀的情況。
二、培養學生抓住關鍵反復推敲的習慣
在審題中,對於題目中的重點字可以重讀,反復讀,做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抓住重點字詞句是理清數量關系的重要途徑。比如看到「多」或「少」這些重點字就要想到什麼跟什麼比,哪個大哪個小,是求大數還是求小數或是求相差數。又如看到「倍」就要找出誰是誰的幾倍,題目中是把誰看作是「一倍數」,誰看作是「幾倍數」的,再如看到「分率」就要找出誰是誰的幾分之幾,誰是單位「1」等等。用這樣的方法審題,不僅把題意真正弄清楚了,而且題目里的數量關系及解題方法也就顯而易見了。
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分析的習慣
有些題目單靠讀、推敲是很難分析出來的,必要時候,還要讓學生動手操作,幫助分析。如有一根長20厘米的繩子,對折再對折,連續對折5次後,每一段是多少厘米?這道題關鍵是要搞清「對折」的含義,就能解答這道題了。那麼對折的理解靠讀、推敲就不能解決問題,應該讓學生動動手,搞清楚每對折一次後的長度是原來長度的幾分之幾,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又如將一個邊長20厘米的正方形,在它的四個角上分別剪去一個邊長為2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後做成一個底面是正方形的容器,這個容器的容積是多少。審題時我們就要知道容器的底面邊長和高分別是多少,再才能求出它的容積。它的底面邊長和高題目里都沒有直接告訴,我們就應該讓學生動動手摺一折或者畫一畫,幫助分析
四、培養學生聯系實際展開想像的習慣
鋪地板的問題是小學數學中最不好掌握的,平時要求我們的學生解決這樣的問題時就要聯系實際、展開想像、合理取捨。如要在一個房間長7米,寬4米的地上鋪邊長是4分米的地板磚,至少要買多少塊這樣的地板磚?審題時要抓住「至少」兩個字,那就要從最少入手,房間的長70÷4=17.5塊,因為地板磚能切,用半塊還是可以的。如果學生將後面的半塊入過來,那就沒有符合題目最少的意思,如果舍掉了,大家都知道,那還必須去再買。又如把一塊長6米、寬4米的正方形鐵板剪成邊長4分米的小正方形(不許有焊接),最多可以剪多少塊?審題時,要抓住「最多」來分析,又不能有焊接,那多餘的部分就必須舍棄。象上面兩道題學生沒有生活經驗,如不聯系實際恐怕就很難得出正確地結論。所以對於解決問題的題目,就要鼓勵學生,認真審題、聯系實際、展開想像、合理取捨。只有這樣才能准確無誤的解決問題。
有了審題的方法,要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先讓學生認識到不認真審題的缺點,然後下決心要改正缺點,認真審題,從思想上要轉過彎來。在審題中要細心,要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點,進行解答。正確的審題能夠保證正確、迅速的解題,教學中除了教給學生一些審題的方法以外,還要採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些方法,比如用兩道相似的題目對比練習等,以此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當然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要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養成。因此,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嚴格要求,示範誘導,反復訓練,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7. 如何培養小學生認真審題習慣論文四步驟

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得好:「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每個人都有許多習慣,這些習慣在成長時逐步養成,有好的也有壞的,一個具有敏銳觀察力的人甚至能從一個細小的習慣揣測出人內在的性格和品質。在提倡「終生學習」的今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終生受益。我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如何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成了我思考最多的問題。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著理解題意的能力較差、審題不清的問題,為此我做了一些調查和研究,力圖通過培養學生仔細審題的學習習慣來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研究作一歸納。
一、讀題時一目十行——養成指讀兩遍的習慣
出現的問題:學生求成心切,讀題速度很快,常常一目十行地將題目要求掃視一遍,然後憑借著已有解題經驗或大概的印象開始做題。出現錯誤。
解決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在讀題目要求時放慢速度,連讀兩遍。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要求在讀題時用手指指著所讀的部分,手眼合一。
實踐的效果:今年,我所任教的是一年級,正是培養各種學習習慣的開始階段,是一個非常重要時期。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在寶貴的35分鍾里擠出時間,不論教學時間多麼緊張,只要是做課堂練習題,都要求學生先指讀題目要求兩遍,再提筆答題。這樣堅持了一年的時間,絕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指讀的好習慣,能將要求逐字逐句地過目、過指、過口、過心。現在學生因題目要求沒有看清楚而造成的差錯較初開學時已明顯減少。

二、題意不能理解透徹——養成邊讀邊劃的習慣
出現的問題:基於年齡上的限制,學生的智力和理解能力還處於發展時期。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較差,對於題目要求中的文字或題圖中隱含的條件等都不能正確理解,造成原則性的錯誤。
解決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讀題目要求時用一些劃浪線、點重點號、畫圈等作記號,標識出其中的一些重點詞、字、句,對題意的理解有所幫助。
實踐的效果:經過了一年的努力,學生們雖然在理解題意方面仍存在著較大的障礙,但是與原來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全都得益於良好的讀題時圈劃的習慣。特別是一些從沒見過的新題型,約有一半的學生能通過這樣的方法讀懂題意。
三、條件多而復雜——養成逆向思維的思考習慣
出現的問題:應用類的題或題包中常常(shuxueba.com)會給出多個條件,學生對如何運用這些條件來解決問題存在疑惑。
解決的辦法:引導學生學會逆向思維,從問題出發去尋求需要的條件,得到一條清晰的解題思路。
實踐的效果:學生所接觸的題相對簡單,但是在許多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題中仍會遇到這樣的困惑。所以,在教學中我試著將逆向思維的方法介紹給學生,引導學生培養根據問題找條件的思考習慣,用來過濾冗餘的內容,從而在最短時間內形成解題思路。由於思維習慣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現階段還沒有特別明顯的令人滿意的效果。
在學生和老師的共同能力下,我的教學研究獲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將繼續在以後教學工作中尋找更多、更好的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途徑,使學生在走出學校時帶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受用終身的好習慣。

8. 如何培養小學生計算的審題習慣

(一)動口讀題。
在練習中,錯誤率非常高。可在訂正時,教師只是再讀了一遍題目,大部分學生就能解答了。經過對學生的平時的觀察,得出「病症」在於學生答題前沒有讀題,更談不上審題了。由於一年級不識字和識字量少的緣故,平時在做題時經常是老師和家長讀題。這就造成了有些學生的懶惰思想非常嚴重。在做題時常常依賴老師或家長讀題,有些孩子一離開老師或家長就什麼題都不會做。因為我們孩子的閱讀能力在家長、老師的一次次幫助中得不到培養,審題習慣在一次次幫助中被淡化、被誤導。以至於許多學生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慢慢的不會讀題或是很少去讀題了。他們在做題時,只是憑借平時做過的題目形式去解題的,錯誤率當然高。很多同學在解決問題時,常會用眼睛掃一遍題目就急於動筆,結果是經常搞錯題目的要求。例如:要求計算出得數,把錯誤的得數劃去。8+9=(17,18),5+8=(13,14)
這道題本身很容易,但是我們在平時的做題中都是選出正確的得數畫「√」。而這道題要求把錯誤的得數劃去。有些孩子只看了一半題,有的甚至連題目要求都沒看就在正確的得數畫「√」了。雖然學生計算出了正確的得數,但是由於沒達到題目要求。也是錯的。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感到了動口讀題的重要。在做一道題之前首先要讀題,培養學生正確讀題的能力尤為重要。一年級孩子的讀題主要是要讓學生能看懂題目的意思,知道這道題要我們做什麼?學習過拼音以後,對於一些簡單的文字,讀題時我們都要求學生先把題目讀一讀(個別不認識的字可注音)。我們不怕孩子讀得不好或是讀得慢。第一次讀題就是簡單的識字,我們要求學生做到讀正確,不讀錯句,不添字漏字。第二次讀題再讓孩子找出自己讀得懂的地方和讀不懂的地方,甚至可以讓學生,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詞,仔細認真推敲,這樣才能准確理解題意,提高審題能力。例如有的題目中提到的「多」、「少」、「高」、「矮」等比較容易忽視或容易混淆的字詞可加著重號,如「和8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要求圈出「相鄰」;「把下列各數從大到小排列」則要求圈出「從大到小」等。這些都可為正確解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動眼觀察
一年級的教科書中在解決問題的這部分知識中都是以圖文呈現的。有些學生不能把圖和文字聯系起來。在教學時我們還注重培養學生讀圖文題的方法。有圖有文字呈現的題目,讓學生先看圖再讀文字。但有的學生不會看圖只看文字,不去到圖里找有關信息,拿到題目不知道如何去做,對題目一知半解,無法下手解決。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學會讀有圖有文的題目。告訴學生,首先要讀圖,了解圖中的信息,然後再去讀文字,接著再來分析知道哪些條件,要求的是什麼問題,讓學生知道圖和文字是有聯系的,要把圖文結合起來讀,結合起來理解。通過認真的讀圖,說出圖意,幫助他們理解題意,理清圖和文之間的聯系,就能在頭腦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學生掌握了讀圖文應用題的方法,他們在解決這部問題就輕松多了。
(三)動腦思考
有些題,題目要求很簡單。但是要讓學生先要認真思考找出圖中的規律再寫答案。在一年級中算是比較簡單也很普遍的題,但就是這種簡單的題學生還會發生這樣的錯誤。出錯的關鍵在於學生沒有根據題目認真思考這道題是怎樣排序的。所以我們看到了引導學生在審題過程中仔細推敲和耐心思考的重要性。簡單題都需要學生仔細推敲和耐心思考。難題就更不用說了。
一年級,孩子的分析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於一些難以得出的信息,我們也適當的引導。隨著孩子年齡的慢慢增長,掌握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能力越來越強,就慢慢放手,讓孩子養成獨立審題的習慣了。
總之,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是重要的,持之以恆,學生終生受益的良好習慣就一定能自覺形成,並促進學生數學素養的整體提高。但是良好審題習慣的養成也是困難的。教師需要明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必須從點滴做起,堅持做起。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審題習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