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pep.com.cn/xiaoyu/jiaoshi/tbjxzy/kbjiaocai/
語文1到6年級的全在這里
自己歸一下類,很回簡單答的
②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的童話教學
童話作為兒童文學的一種特殊樣式,具有一些不同於其他文學作品的特質。童話之於兒童,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它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用符合兒童的想像力的奇特的情節編織成的一種富於幻想色彩的故事」。也就是說,童話具有虛擬的人物和環境,離奇的情節,並且幻想是它最重要的特徵,是核心,沒有幻想就沒有童話。 在語文教材中,編入了大量的童話作品,比如常人體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等;擬人體童話:《小蝌蚪找媽媽》、《兩只小獅子》等;國外著名的擬人體童話:《丑小鴨》、《烏鴉喝水》等;超人體童話:《七色花》、《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 在童話作品的教學中,教師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感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體會其中的審美情感,讓學生體會到一種審美的愉悅。作為「文學」的童話,教師理應遵循文學本身的特點進行教學並盡可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其文學之「美」充分顯現出來。教師潛移默化的引導,使學生通過審美體驗和審美感悟得以實現。 這樣,在童話體文章的教學中,就不能以簡單的課文分析、乏味單調的認知活動作為課堂的主要形式,因為這樣就忽視了學習主體內在的對文學形象的感知、體悟與理解的心理過程,不僅直接影響學生對文章本身的理解,而且使其不能獲得真正的文學美的熏陶。 綜上,我們可嘗試運用以下教學方式: 一、讀——體會文學語言美 教師以生動活潑、飽含情感、富有兒童色彩的語言為學生讀童話,充分展現文學的語言美及其蘊含在語言之中的情感美。這樣不僅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牽引情感,以情感激發想像。 其次,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讀,讀那些語言優美、情感豐富的段落。讀出狐狸的狡猾語調,大灰狼的兇狠,小白兔的活潑,老牛的善良等。通過這樣足夠量的言語實踐,更好地幫助學生品味並實踐文學語言的情感美與形式美,使他們「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感——體悟文學情感美 教師充分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在情感的促動下牽引想像,進而在飛揚的想像中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如:利用音樂或畫面,渲染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等。 這一再現並感悟文學形象的過程,往往充滿激情、充滿想像、充滿靈感。它不僅有助於豐富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培養想像力,使他們體悟到童話文學的情感美與形象美,而且直接關繫到他們對童話本身的理解與接受程度。因為,審美熏陶、道德感化、理性思考都與對文學形象的認知、體驗和感悟密不可分。通過「感」的過程去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而決不能以抽象瑣碎的分析替代這個體驗、感悟的心理過程。 三、演——感受文學形象美 「經驗和接觸是真正的導師」,在發展兒童的智能方面,兒童對客體的認識是從實踐活動開始的。因此,「演童話」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為學生提供無限廣闊的思維、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演」,會促使學生更主動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話文學的形象美,同時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進行了生動的言語訓練。 揣測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社交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還能使他們產生豐富的美感體驗,並學會欣賞自己,感受成功。 四、思——領悟文學意蘊美 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童話內容,使他們能通過語言透過形象認識到童話所傳達出的文學意蘊美。面對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礎與生活經驗會導致學生解讀方式的不同,從而獲得的體驗和感悟也就不同。在引導思考的過程中,教師要力求「導而弗牽」,不可輕易框住學生的思維,強求統一答案。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停留在教材本身所傳達出的文字信息上,而更要關注文學接受過程中學生可能獲得的那些觸及其精神生活的某些更為本質的東西,這才是更有價值的東西。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 五、講——初識文學表達美 在課內外閱讀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有步驟地引導學生練習講童話。比如,可以先從復述入手,指導他們先學會合理的展開故事情節,進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 在此基礎上,啟發、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的情節去續講童話,引導學生發揮想像獨立編(講或寫)童話。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童話文學的情節美、表達美,有助於他們豐富詞彙,鍛煉表達能力,發展想像,培養創新思維。 六、品——品味多彩的生活美 組織學生對課外閱讀(或觀看)過的童話作品進行初步的賞析與品評,並在此基礎上指導他們去閱讀(或觀看)一些優秀童話作品。教師了解並利用學生在課外通過閱讀、影視、網路所接觸到的大量童話作品,通過討論與正確的引導,使他們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美,進而逐步認識社會,認識生活的意義與生命的價值。
③ 人教版小學語文書中有哪些童話
《打火匣》內容簡介:一個士兵娶到了公主,並成為國王。靠的是什麼呢?勇敢:勇敢的斗爭,勇敢的追求,才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不管是財富或是愛情;還要有智慧:勇而無智,追求只是愚人的夢想,不可能成真;還要有同情心,去幫助別人,才能得到...
④ 小學語文人教版中1至6年級哪些課文是童話
小學六年級課本上的第14課 賣火柴的小女孩
⑤ 小學語文中葉聖陶的課文
1、《爬山虎的腳》
《爬山虎的腳》(英文名The foot of the Boston ivy)是冀教版、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文,也是滬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作者葉聖陶。本文章介紹了爬山虎是如何爬牆的。
2、《荷花》
《荷花》是著名作家葉聖陶所作的一篇散文,出自《荷花:葉聖陶專集》 ,收錄在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教科書中,朗讀人是陸洋。
本文描寫了夏日公園里一池荷花盛開時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與荷花融為一體的感受。
作者以豐富的想像力,描寫了荷花的清新美麗,展現了一幅各具姿態、色彩明艷、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畫面,表達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3、《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優美的語言,形象的比喻,描繪出了一幅奇妙的夜景圖——月兒是小小的船,「我」正坐在船上看著藍藍的夜空和閃閃的星星。
展現了孩子想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本文想像奇特,插圖生動形象,能引起孩子對夜空無限的遐想,和對大自然由衷的熱愛。全詩韻律和諧,語言通俗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易於激發兒童朗讀的興趣,驅遣他們的想像。
入選人教版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語文課本。
4、《記金華的雙龍洞》
這是一篇游記,記敘了作者葉聖陶游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游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的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是按空間順序寫的。
表達了作者葉聖陶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賞大自然的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綉河山的熱愛。
本文入選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 冀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收錄為課文。這篇游記不作為課文的時候叫《記金華的兩個岩洞》。
5、《藕與蒓菜》
《藕與蒓菜》就現代作家葉聖陶於1923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借物抒情,作者將自己對故鄉的熱愛之情寄託在具有典型代表意義的「藕與蒓菜」上,借對故鄉「藕與蒓菜」的懷念,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熱愛之情。
縱觀全文,作者直抒胸臆的文字很少,只是順著他的思路,聽他把一些藕和蒓菜的瑣事娓娓道來,細細品味,那平實的一字一句才是作者真情的流露,使整篇文章韻味雋永,令人回味無窮。
《藕與蒓菜》後被收入滬教版七年級《語文第一冊》第八課。
⑥ 在小學語文課文中,有那些童話故事 寓言故事 神話故事和介紹科學知識的說明文
寓言故事有拔苗助長,守株待兔,童話故事有賣火柴的小女孩,神話故事有誇父追日,女媧補天,說明文有客家民居,藏戲。。。
⑦ 北師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哪些課文屬於童話故事請具體說明其名稱及第幾單元第幾篇課文。
童話
三年級上冊 第八單元第三課 丑小鴨
四年級上冊 第十單元第一課 一枚金幣
第十一單元第三課 「三顆紐扣」的房子
⑧ 小學二年級下冊語文書里有哪些童話故事
讀一讀下面的童話故事,完成後面的練習。
小螞蟻成了遠近聞名的小船長。
他開著的不是鐵殼大海輪,不是帆船,也不是獨木舟……而是一枚落葉兒小船。
小螞蟻劃著落葉兒小船,在清清的溪流里快樂地劃來劃去。
他劃著小船兒向小魚兒問好,魚兒們吐著泡泡,熱情歡迎岸上的小朋友。小螞蟻向魚兒們講述岸上的故事多迷人,多驚險喲!小魚兒們也向小螞蟻講述著水晶官的傳說多神奇,多令人嚮往!
小螞蟻又劃著船兒向對岸搖去。他這是趕緊去報信 呢!毛毛蟲請他帶個信兒,等到毛毛蟲變成美麗的大蝴蝶時,一定要去河對岸探望他的好朋友大青蟲。
一隻螢火蟲受傷了,飛到小溪上空往下墜。小螞蟻見了, 。螢火蟲好感動,激動得淚花一閃一閃。
小螞蟻是位( )的船長,他劃著小船兒在清清的水面上自由自在地盪悠。
1.多有趣的童話故事呀!你能給它定一個合適的題目嗎?請寫在文章前面的橫線上。
2.選一選。小螞蟻開的船兒是
[ ]
①帆船 ②獨木舟 ③鐵殼大海輪 ④一枚落葉兒
3.小螞蟻看到螢火蟲受傷了,它會怎樣做呢?請在文中的橫線上寫一寫。
4.小螞蟻是一位什麼樣的船長呢?先在文章的最後一個自然段的括弧里填上一個合適的詞語,再說說這樣填的理由。
⑨ 淺談小學語文中童話教學的資料來源有哪些
小學語文童話教學的反思
摘 要:童話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以往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忽視了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使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小學語文教學功利化的主要表現一是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二是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據童話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而是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教學;反思
童話是一種從童年的視角出發,用兒童的語言敘述童年的生活場景(或模擬兒童生活場景) ,表達童年的特殊感受和體驗的一種兒童文學樣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敘事性及兒童性等特徵.表達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奮發向上,生氣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為其精神本質.兒童在閱讀童話時,常常會為那些鮮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動,被作品精彩離奇的故事情節所吸引,對種種如夢如幻的生活場景心嚮往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盡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釋放自己的活躍的想像力,獲得如游戲般的快樂體驗.同時不知不覺中,在他們的內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識,形成了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會群體的必要的價值觀念,作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話深受兒童喜愛,也是小學中低年級語文課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如第九套全國通用教科書就將童話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學1~3年級,共有十幾篇.我們的語文教學雖然意識到了童話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時候由於沒有去全力理解兒童,沒有從兒童的特點和需要出發.因此,在童話教學當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功利化和表演化兩種傾向.
一 內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種表現:受語文工具觀的影響,將童話教學作為語文知識技能訓練的手段.出於對20世紀五六十年代將語文課上成政治課的反撥, 80年代以來的語文教學將工具性提到了一個很高的位置,突出了"雙基"的地位.教材編制也採取了以知識與能力為中心的邏輯序列,這種轉變對新時期以來的語文教育朝科學化方向發展有一定的積極意義,但也有較大的片面性.表現在童話教學中,就是忽視了作品的人文內涵和不同作品在語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學者按課文的類型及不同類型的功能各種方式,將課文分為"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定篇"用以學習經典的豐厚內涵,"例文"用以學習其生動顯現的關於詩文和詩文讀寫的知識,"樣本"用以學習其閱讀過程中形成的讀寫"方法","用件"則主要指"語文知識文","引起問題文"和"提供資料文"等
[ 1 ].可見,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話課文教學中都進行"語言與文字的訓練",達到"提高聽,說,讀,寫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確處理好童話教學中工具性與藝術性的關系.童話是兒童喜愛的與兒童心理為契合的一種藝術形式,在教學中,應以藝術性為主要內容,否則童話教學對於兒童來說只是一種被強迫的負擔.功利化的第二種表現:過於強調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話教學中,通過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訴兒童一個道理",完成道德勸誡和思想教育的使命.這種傾向觀表現在教材的選編上,也表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如《驕傲的孔雀》告誡兒童要虛心,不要驕傲,《小貓釣魚》表達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題,《一隻小雁》告訴孩子們不能離開集體的道理,《神筆馬良》,《賣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XJK08QJJ006)作者簡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研究.兒童揭露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這種重教化的童話教學忽視了童話的特點,忽略了兒童的精神活動和獨特的文化,它是從成人世界的現實原則出發的結果.它將兒童視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無能力,尚沒長大的人.將兒童時代設定為一個准備時期,"准備成為未來的行為者".事實上,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區別的,有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兒童文化是審美的,感覺的,移情的,熱情的,成人文化則更多的是科學的,理性的,冷靜的;兒童文化中充滿了想像和創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復".《小貓釣魚》中的小貓(代表年幼的兒童)在美麗如畫,生機盎然的大自然里,與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戲,而不是"專心致志"地釣魚(代表工作) ,這正是小貓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兒童文化的一個表現,我們為什麼非得要求它像貓媽媽一樣抵禦外在的"誘惑",而去從事"釣魚"這類成人世界中嚴肅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貓釣魚》進入語文課本,以及批評"三心二意"教學主題的確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識的表現.這種成人文化中心意識是傳統價值觀念影響的結果.在我國封建社會以君權,父權,夫權為中心的傳統文化中,是非常輕視,漠視,甚至無視兒童的存在的.因此,盡管幾千來我國古代文學作品可謂汗牛充棟,被譽為"詩的國度","散文大國",但真正意義上的童話作品少之又少.雖然"五四"以後,隨著西方民主與科學精神的東漸,人的價值,兒童的價值開始被發現與確立,作家開始關注兒童,創作了大量兒童文學作品,有些兒童文學作品被選入到小學語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傳統價值觀念的影響,站在成人的立場進行訓育,而沒有真正深入到兒童的內心世界,傾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興趣與需要.童話教學道德教化也是對我國"文以載道"文藝理論無意識繼承的結果.在古代,文學創作和學校教育都非常強調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毛詩序》也說:"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漢代要求文學創作"發乎情,止乎禮義".到宋代的程朱理學更是將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認為"文皆從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語類》)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認為,文章要闡明"義理".古代小學的教材,如《三字經》,《千字文》,《增廣賢文》等的內容也是以道德勸誡為主.這種"重道"的傳統通過幾千年的承襲還成為我們民族的心理積淀,一直影響到現在.因此,在創作童話作品,對童話作品選編和進行童話教學時,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於在教學中一些教師太急於對作品的教育意義進行提取,兒童文學課就很容易變成德育課,異化了語文課程的目標與功能.事實上,童話作為一種文學樣式,與其他文學作品一樣,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還具有認識功能與審美功能
[ 2 ].所謂認識功能,就是通過閱讀童話作品,可以學到自然和社會知識,如課文《小蝌蚪找媽媽》,如果著眼於知識教學,可以教給學生關於青蛙的生長過程知識,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長階段.但這也並不是語文課程的主要任務,而是常識課程的任務.因此,認識功能與教育功能一樣,只能是兒童文學教育的次要功能.我們在兒童文學的教學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審美功能.通過兒童文學教學,使學生獲得美的體驗,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 形式表演化童話作品一般具有較強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許多教師在教授童話作品時,喜歡讓學生扮演其中的角色進行表演.實踐證明,如果使用恰當,這確實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符合小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有助於他們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語文課程標准》所倡導的理念,《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
[ 3 ]將童話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種語文實踐活動,它能有效地彌補課文內容,向課外拓展和延伸,是課文內容的補充,也有助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濫用表演的現象,他們只追求表面的熱鬧與好看,特別是在一些公開課中,表演只是做給旁人觀看的.在還沒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深入對話的情況下,就急於讓學生扮演課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許多學生參加,學生加入自己的想像,表演得熱熱鬧鬧;還有的教學中,讓每個學習小組輪番上台表演,語文課上成了表演課.如《小蝌蚪找媽媽》一課,學生讀了一遍課文之後,教師讓學生記住台詞,思考小動物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並加入自己的想像練習表演,然後組織學生表演,讓學生扮演小蝌蚪,鴨媽媽,小鴨子,青蛙,大魚,大烏龜,大白鵝.表演化還有一種表現:一些教師將童話作品製成多媒體課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聲,光,色,形樣樣精美,頗為熱鬧與好看,但整個課堂缺乏一種內在的審美精神,缺乏與學生深度的心靈交流,難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話教學中,應根據童話作品的具體特點來選擇恰當的教學形式,不能為形式而形式,為表演而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