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書法傳統文化作文800字體
我愛書法,因為它是中國特有的藝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從最內初的甲骨文、石鼓文,發展到容篆書、,再到日後的草書、行書、楷書;在這浩瀚的長河中,涌現出許許多多令後人景仰的大書法家,有王羲之、王獻之、柳公權、顏真卿等等。我十分羨慕這些書法家,便決定練習書法。
我是從七歲開始學習書法的,在一年多的學習過程中,不僅我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而且還使我懂得了許多道理。練習書法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堅持勤學苦練,持之以恆,這樣才能練好書法。我還明白寫好書法還能體現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假如一個字的一個筆畫不到位,那整個字的結構就會受到影響。
經過一年半的練習,我的字越寫越好,和剛開始一比,實在是「判若兩人。」每天放學後我自己到老師家練習寫字。經過刻苦的學習,我的毛筆字有了飛躍的進步,我在第九屆世界和平書法展中獲得了銅獎,暑假考級中順利通過五級的好成績。想想過去受的苦和如今的收獲,我的心中感到十分欣慰,沒有苦中苦,那來甜上甜,還真應了這句話。
我想,寫好書法是發揚祖國文化傳統,從小培養自己對祖國的文化更加熱愛。
⑵ 小學三年中華傳統文化寫一片作文
我們的中復國傳統文化博大精製深,淵遠流長。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剪紙啦!
剪紙的種類有很多,比如:窗花、喜花、禮花、鞋花、門筏、灣州布影、斗香花、剪紙團花、剪紙旗幡、剪紙漢字、剪紙圖畫等等。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熱愛的自然景物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是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字、「喜」字等表示慶賀。剪紙圖畫就是在一張紙上剪出一副畫來。你先看看這幅「書生」,上面有一位正在拿著書在讀的先生,一看他的樣子就是一位書生;再看看這幅「鳳凰戲牡丹」,上面有一隻鳳凰在一朵牡丹上玩耍,像一個小孩在玩耍……
中國還有很多傳統文化,比如:書法、刺綉、戲劇等等。怎麼樣,我們中國是不是有很多傳統文化呀!
⑶ 小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的作文怎麼寫
開學了,一個多月的假日,夢一般的過去了。大清早,正在睡夢中的我,被媽媽那熟悉的聲音叫醒,一個多月沒早醒,我還真捨不得我的寒假生活。我們又迎來了新學期,在每一個全新的起點,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種期盼:明天的我會更精彩。因此,我一定在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中,展現著自己迎接新學期的新氣象。今天的老師,同學們都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公室、教室都打掃得乾乾凈凈,這樣就營造了一種生機勃勃、祥和向上的新氣象。相信在這種新氣象地感染和鼓舞下,我一定要在新學期取得新進步。在新學期里,我有一個新的目標―――不要做語言的巨人,要成為行動的主人!我知道了成功不是靠夢想來實現,而是靠自己的行動。當然,在新的學期中,在學習要有新的成績,這就要不懈地努力!付出一份努力才會換取一份收獲。學習並不是一種興趣,而是一種責任,是我應該做而且必須做好的事情,同時學習必定會有負擔。沒有苦累的過程,就不會有進步和提升,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不都是這樣的道理嗎?我把自己的喜悅,悲傷都化作前進的助力和動力,就會因此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新進步。成功中是我們的喜悅,成功背後是我們辛勤的汗水,沒有耕耘就哪有收獲,沒有付出哪有所得。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向著自己的目標,奮力前進!新的一學期又開始了,開始了新的旅程,揚起新的風帆吧!我要加油,在絢麗多魂牽夢縈22211彩的小學生活中,好好學習,這是沖刺,面向新的征程,也許會有坎坷、艱險,我一定會戰勝一切困難避過所有的淺灘到達成功的彼岸!開學的第一天,一個嶄新的一天;開學的第一天,一個有意義的一天;開學的第一天,一個驚訝與快樂的一天;開學的第一天,完美的結束,新的開始!
⑷ 寫一篇小學生作文《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
中國有很多傳統文化節日,例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我要版和大家介紹的節日是「中權秋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節。遠在他鄉的人們,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今年中秋節吃完豐盛的晚餐後,我把月餅切成幾小份,然後放盤子里,讓爸爸和媽媽任意來摸一塊月餅,月餅是圓圓的,象徵著團圓的意思。我摸到了一個抹茶葉的月餅,那抹茶月餅松軟而美味。爸爸、媽媽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現。月亮隱隱約約地出現了,慢慢地,越來越大,越來越圓,越來越亮,皎潔的月光灑在我們身上,似乎給我們大家披上了銀紗,漂亮極了。
在這個萬家團圓的時刻,我們的家庭是溫磬幸福的,月亮也在這個夜晚,展現出她的美。
⑸ 小學生關於弘揚傳統文化傳承良好家風作文1000字
「家風」看到這兩個字首先讓我聯想到的是種種嚴厲的家規!依照我的看法,家規像是一些列在紙張上的條條框框,就像是約束人做事情的一把戒尺,如果有人違反了就要受到懲罰!而家風是一種潛移默化的規則,他不需要列舉,他不需要宣導,更不需要背誦!是一個家庭里一把無形的尺子,子子孫孫代代傳承......
從小在農村長大,所以我的童年不是那種錦衣玉帛的日子!爸爸經常外出賺些零花錢,地里的活就都落在了媽媽的肩膀上,媽媽沒有時間照顧我們姐弟三個,從小是奶奶把我帶大,所以我和奶奶的關系格外的親!記憶力都是奶奶的影子......記得小時候家裡的電視機總是那麼的新鮮,裡面有看不完的節目。當時的願望就是一整天哪裡都不去就在家裡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但是在奶奶看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奶奶有她自己的理由:第一是經常看電視對我的眼睛不好,第二是這樣會浪費電費,那個年代每分錢都是那樣的珍貴!奶奶總是說攢著錢給我娶媳婦......所以我已經習慣了奶奶的安排,每天什麼時間看電視什麼時間休息都是有時間的!漸漸的我養成了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也就感覺理所應當了。如今奶奶已經離我而去,但是奶奶的教導卻永遠的留在了我的內心深處,我也將奶奶對我的教導教導給我的後代,我想節儉是中華兒女的傳統美德,不管到什麼時候也不會過時的!奶奶用實際的行動教會了我節儉持家的道理。從我記事從來沒有見爸爸媽媽吵架打架,他們真的很和睦,從來也沒有說臟話罵人等不文明的行為!也許是環境的原因吧,所以我自小沒有和誰家的小孩說過一個臟字,村子裡的人經常守著爸爸媽媽誇獎我,我想很大一個原因就在於此吧......謝謝爸爸媽媽給我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和萬事興,和睦的家庭才能有進步,才讓人感覺到家的溫暖!我為生我養我的爸爸媽媽感到自豪!等我以後結婚生子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努力去維護一個模範和諧家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要和諧的前提是無數個家庭的和諧,家庭要和諧離不開良好的家風,傳承美德,共同發展!
⑹ 關於傳統文化的小學生作文
我們國家有很多傳統文化,賽龍舟是一種傳統文化,是在端午節的時候才做的內,也是一種比賽,誰先容到終點,誰就是冠軍:端午節大家還要往河裡扔雞蛋和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詩人屈原, 不過我從來沒見過這種情況;元宵節要猜燈謎、吃元宵,可是我從來沒見過元宵節猜燈謎,幾乎什麼時候有燈謎都可以猜,有的地方把這習俗叫鬧花燈,鬧花燈上的燈謎不會太難,頂多就是謎語,元宵節還要放鞭炮;中秋節還要吃月餅,晚上還要看月亮,中秋節晚上的月亮最圓了;過年了要貼窗花、貼春聯,這是臘月三十,過年還要吃餃子,看晚會,大家還要一起唱新年好,一家人團聚在一起,一起吃團圓飯,長輩還要給小孩子紅包。
我們的民間工藝也很好,剪紙是一種民間工藝,一般都會把剪好的紙貼在牆上、窗戶上;折風箏也是民間工藝,小孩子一般都不會做;寫春聯、做燈籠、扎燈籠牆、捏糖人、捏麵人。
我們有很多民間小吃,有灌湯包、粽子、餃子、湯圓、月餅、手擀麵、冰糖葫蘆、麻花、年糕。我最愛吃餃子,更喜歡全家人一起包餃子。
我們國家有這么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學習它們,並把它們發揚光大!
⑺ 中華傳統文化 三年級作文
書法:中國書法的發展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殷商時代,但從殷商甲骨文到金文大篆,雖然都有著人們對書法美的自覺不自覺的追求,可是書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實用的工具,並沒有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人們欣賞、批評的對象,而且關於書法批評的記載很難見到,所以書法批評的歷史並沒有書法的歷史那麼悠久。如果從產生了具有明顯藝術審美形式的小篆書體和有史可證的第一批書法家(李斯、胡毋敬、趙高)的秦代算起,那麼,直至1911年清王朝滅亡的這樣一段漫長的書法批評史,就完全是在封建社會制度的籠罩下完成的。
在封建制度下,從庶民到皇帝都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下層人民要想進入社會上層或統治階層,必須通過選拔,這種選拔到隋唐發展為科舉。《漢書"藝文志》載:「漢興,蕭何草律,曰:『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以上,乃得為史。』又以六體試之,課最者以為尚書、御史、史書、令史。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另外,馬宗霍在其《書林藻鑒》中說到唐代對書法的重視時說:「以書為教仿於周,以書取士仿於漢,置書學博士仿於晉。至專立書學,實自唐始。」自唐以後,書法在選拔中的作用有增無減。於是,天下文人學士莫不傾力於此,再加上毛筆在古代的書寫工具領域處於統治地位,科舉與實用的目的共同推動著書法的普及與提高,不僅培養了一代代的書法家,更產生了不計其數的書法批評者與書法欣賞者。
除了科舉制度之外,最高層統治階級的個人好惡往往也會影響這一時代書法的發展。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推崇王羲之的書法,他不但自己書法學王羲之,而且還親自撰寫《晉書"王羲之傳論》加以褒揚,從而奠定了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以至於後世以得王羲之真傳為榮,甚至在書法批評中也常常以王羲之的書法為標准。還有宋徽宗趙佶,他本人不僅是出色的書畫家,還是藝術活動的倡導者、組織者。他擴充翰林書畫院,集中眾多書畫家,編輯《宣和書譜》,組織刻印《大觀帖》,還廣泛搜集流散民間的文物,不僅有利於當時藝術的傳播與發展,而且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大。另一方面,最高層統治階級的個人好惡的影響的負面效應也不能忽視。清初康熙喜歡董其昌的書法,天下翕然學之;後來乾隆又崇尚趙孟頫,於是趙書又風靡海內,故清代前期書法較明代及清後期都顯遜色。此外,權臣的書法好尚也會影響時風,如宋之李宗鄂、蔡襄、王安石,清之翁同和等,這種以高層、權臣的好惡為尚的書風,違背了書法藝術的發展規律,不但會阻礙、限制書法的發展,而且也會歪曲書法批評的客觀標准。
如果說科舉與高層的好惡是從上往下對書法進行影響的話,那麼不同時代所產生的各種社會思潮卻是從下向上產生作用的,而且這個更符合書法發展的客觀要求。因為每一種社會思潮的產生,都是與前一時代和這個時代的審美觀、哲學觀等緊密聯系的,常常反映了這一社會的整體精神面貌,從中我們也可以窺見其對當時書法藝術各方面的影響。魏晉的「玄談」之風就是當時社會對儒家禮教觀念的沖破和對道家哲理的崇尚的產物,而這也正是產生王羲之「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書法的時代思想風潮。在唐初,乘隋代余緒,書尚瘦硬,隨著唐代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到盛唐時文化鼎盛、社會繁榮,與此相適應,社會的審美從唐初的尚瘦轉為尚肥,這時代出現的顏真卿那茂密雄強、渾厚豐滿的書法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一思潮的產物和典型代表。而宋代行草書的大發展亦可看成是對唐代形成法度森嚴的楷書的逃避和對宋代寫意書風的追求的結果。此外,明代的「重勢書風」,清代碑學的興起都是當時人們在對前一段書法弊病進行深刻思考之後所提出的革新主張,並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實了其正確性以及對書法發展的重大影響,而且這種影響是根本性的。
除了以上幾方面,在研究書法史時,我們還會發現,每個時代的書法的發展各具特色,差異頗大,雖然這種差異不是立刻顯現的,往往是長時間累積的結果,但改朝換代對書法的影響卻是客觀存在的。秦代將文字統一為小篆之後不久,其統治地位到漢代就被隸書所取代,而到了魏晉,隸書又被楷行草書所掩蓋,除了文字發展自身的規律之外,難道就沒有其它原因了嗎?那為什麼基本上同隸書平行產生的行草書不也在漢代成熟發展?為什麼隸書在東漢剛剛成熟沒多久,其地位到魏晉就被楷行草取代了呢?為什麼北魏會楷書碑版盛行?為什麼唐代書學鼎盛,而到五代則幾成絕響?為什麼宋代崇尚寫意而元代則又主張復古呢?…… 因為每一次朝代更替,不僅是對現有成果的破壞,更是統治思想隨著形勢的發展服從於鞏固統治需要的不斷變化。漢代的強盛必然要求與之相適應的藝術形式,而隸書的質朴內質,飛動的氣勢,正是這種需要的產物;魏晉偏安江南,不思進取,以閑雅陶情為尚,隸書古板怎比得上行草書更適合進行揮灑,不拘形式!北朝異族統治,大興佛教,倡導來世,盛行厚葬,所以墓誌相率而盛;五代十國,戰亂不斷,人物喪失,人人自危,何暇從藝?元代同是異族入主,厚遇出仕的趙孟頫,力倡柔媚書風,掀起復古之風,是欲泯滅人們對現實的不滿,使其安於現狀……正是這種因時而變的統治思想對書法史各朝代書體風格的形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從漢代開始,統治階級採取的統治思想基本都是正統的儒家的學術思想。而孔孟創立的儒家學說提倡君權,並建立了森嚴的等級制度,對臣民要求忠孝,並以一系列的倫理道德規范加強其統治,倡導「禮仁一體」,鼓吹「中和」。儒家學說一方面能夠適應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政治的需要,對維護社會的穩定,鞏固統治秩序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卻又使人從人身到精神都被囚禁到封建專制主義的牢籠之中,極大地束縛著人性的自由發揮。
當人們在現實中無法躲避儒家禮教的強烈存在時,就會在精神世界去追求自由的天空,文學藝術就成了文人雅士們馳騁自由心靈的廣袤原野,於是在現實中尋求超脫就成了封建社會知識分子的精神理想。而道家的學說則正適合人們的這種精神需要。
如果說儒家學說對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倫理道德、文化教育、風俗習慣、國民精神等方面起主導作用的話,那麼在中國傳統的哲學、文學、藝術、體育等領域起關鍵作用的應該就是道家學說。但這二者又不是絕對的,而是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所以,書法不但講藏鋒與露鋒,剛與柔,速與澀……等的陰陽對立,也講藏露互現、剛柔相濟……的中和美;既講究秩序的穩定——重法度,又講究個性的自由——尚意尚情;既講究為人的忠直剛正,又講究書法的超逸灑脫…… 但從根本上看,道家思想對書法藝術的影響更具根本性,更符合藝術的發展規律。因為藝術沒有創新便沒有生命,藝術家沒有自我的個性自由就不會產生偉大的作品。
所以,中國書法乃至書法批評在封建社會存在與發展的思想文化基礎就是「以道家思想為核心,同時融合了儒家、墨家、法家、名家等諸子百家思想精髓」的中華傳統文化思想。
書法批評的歷史應該是和書法的歷史相一致的,因為有創造就必然會有人類的意識(包括審美意識)滲透其中,也必然會涉及到比較、選擇,因為沒有甄別與判斷,就無法區別,也就無法使用。但書法早期的歷史是依附於書法的實用的目的的,即使稱那時的文字遺跡為書法作品也是後人的追加,所以,那時即使有什麼關於文字書寫的審美、評說、比較、判斷,也僅僅是樸素的、從實用出發而未上升到真正的藝術審美的高度,也就不能稱之為書法批評。如果說真正的書法批評,我想至少應該出現在秦代以前。因為秦代的李斯已是公認的大書法家,他不但受命統一六國文字為小篆,而且創造了小篆的標准典範,凡是重要的用到文字書寫的地方,不管是秦始皇東行郡縣時為了炫耀其文治武功而立的刻石,還是兵節虎符、玉璽詔書,都是選擇李斯來書寫。想必當時人們對書法的品評欣賞已經很盛行了。但遺憾的是:我們一直沒有見到秦代或秦代以前的關於此的確切證據。我們所能見到的最早的專題書法文字資料應該是東漢趙壹的《非草書》,自此而下,歷代書法批評的文獻汗牛充棟,有的是獨立成卷,有的是隨筆感言,有的形之以詩歌,有的寄之於題跋……共同形成了我國獨特的書法批評文獻寶庫。縱觀我國的書法批評史,我們不禁感嘆於先人的偉大創造,不禁自豪於優秀的文化傳統。
⑻ 寫一篇關於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作文(小學三年級)
倉頡也稱蒼頡,是傳說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但普遍認為認為漢字由倉頡一人創造只是傳說,不過他可能是漢字的整理者。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三個人,虞舜、倉頡、項羽。虞舜是禪讓的聖人,孝順的聖人,而倉頡是文聖人,項羽則是武聖人。
倉頡,中國原始社會後期黃帝的助手。曾把流傳於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為中華民族的繁衍和昌盛作出了不朽的功績。
這位史前傳說人物,在我國古代戰國以前的典藉中都從未提及。最早提及倉頡者,是戰國時期的荀卿。其後是《呂氏春秋》和《韓非子》,在荀子「故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的基礎上,又有所引申,其主要觀點是「倉頡作書」。漢代後,在《淮南子》和《論衡》中,已從「倉頡造字」發展為「倉頡四目」,開始神化。尤其是漢代的緯書,又進而渲染,倉頡「生而能書,又受河圖錄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視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魚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春秋元命苞》)。以後愈演愈神奇,發展為倉頡是「黃帝的史官」等傳說。黃帝是原始社會後期部落聯盟的首領之一,當時沒有國家機器,可見「史官」之說,顯然是後人用後代國家機器的職官名稱套用於史前傳說人物的結果。
倉頡造字的傳說
相傳倉頡在黃帝手下當官。黃帝分派他專門管理圈裡牲口的數目、屯裡食物的多少。可慢慢的,牲口、食物的儲藏在逐漸增加、變化,光憑腦袋記不住了。倉頡犯難了。
倉頡整日整夜地想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但時間一長久,就不奏效了。這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便當,而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個結就麻煩了。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裡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法子頂管用,一連用了好幾年。
黃帝見倉頡這樣能幹,叫他管的事情愈來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倉頡又犯悉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他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面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偏要往西,說有兩只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一問,原來他們都是看著地下野獸的腳印才認定的。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個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一種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的東西呢?他高興地拔腿奔回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事物。果然,把事情管理得頭頭是道。
黃帝知道後,大加贊賞,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全推廣開了。就這么,形成了文字。
倉頡造了字,黃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稱贊他,他的名聲越來越大。倉頡頭腦就有點發熱了,眼睛慢慢向上移,移到頭頂心裡去了,什麼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馬虎起來。
這話傳到黃帝耳朵里,黃帝很惱火。他眼裡容不得一個臣子變壞。怎麼叫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黃帝召來了身邊最年長的老人商量。這老人長長的鬍子上打了一百二十多個結,表示他已是一百二十多歲的人了。老人沉吟了一會,獨自去找倉頡了。
倉頡正在教各個部落的人識字,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後,和別人一樣認真地聽著。倉頡講完,別人都散去了,唯獨這老人不走,還坐在老地方。倉頡有點好奇,上前問他為什麼不走。
老人說:「倉頡啊,你造的字已經家喻戶曉,可我人老眼花,有幾個字至今還糊塗著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
倉頡看這么大年紀的老人,都這樣尊重他,很高興,催他快說。
老人說:「你造的『馬』字,『驢』字,『騾』字,都有四條腿吧?,而牛也有四條腿,你造出來的『牛』字怎麼沒有四條腿,只剩下一條尾巴呢?」
倉頡一聽,心裡有點慌了:自己原先造「魚」字時,是寫成「牛」樣的,造「牛」字時,是寫成「魚」樣的。都怪自己粗心大意,竟然教顛倒了。
老人接著又說:「你造的『重』字,是說有千里之遠,應該念出遠門的『出』字,而你卻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過來,兩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該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遠門的『出』字。這幾個字真叫我難以琢磨,只好來請教你了。」
這時倉頡羞得無地自容,深知自己因為驕傲鑄成了大錯。這些字已經教給各個部落,傳遍了天下,改都改不了。他連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懺悔。
老人拉著倉頡的手,誠摯地說:「倉頡啊,你創造了字,使我們老一代的經驗能記錄下來,傳下去,你做了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都會記住你的。你可不能驕傲自大啊!」
從此以後,倉頡每造一個字,總要將字義反復推敲,還行拿去徵求人們的意見,一點也不敢粗心。大家都說好,才定下來,然後逐漸傳到每個部落去。
⑼ 我喜愛的中國傳統文化——書法 作文
我也同樣喜歡中國復的傳統文制化——書法,文章,雖然書法很少親自去練,但文章卻經常去拜讀,真可謂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每每讀完一篇文章都是獲益匪淺,心情也會跟隨起伏或者滌凈。。。。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愛中國文化。
⑽ 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寫一篇100字小學生作文
中華民族來有很多很多的傳自統文化,如:剪紙藝術、陶瓷藝術,傳統節日和國畫等。
就說傳統節日吧。我們以中秋節為例。每年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農村的老人就特別高興,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馬上可以和外出打工的孩子們團圓了,因此中秋節又叫團圓節。既然是過中秋節,當然缺不了看月亮和吃月餅的活動了。月亮比平時的更圓,更明亮,所以中秋節又稱月夕,八月節。
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應該把它繼承下去,並且把它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