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數學標准》中把「解決問題」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的四大課程目標之一,並提出應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即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能夠積極主動地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充分發揮數學的價值。「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是培養小學生應用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提高小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方面。
然而,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在做計算題或者分析例題時,掌握的效果較好,可是一旦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時,各種類型的錯誤接踵而來,學生的錯誤率居高不下……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數學教學的「瓶頸」,如何突破這個「瓶頸」,切實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成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我設計了一份四年級第一學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測試題,並對本校四年級2班的33個學生進行了測試。在對題目進行選取、測試和分析的過程中,我對以下幾個方面做了總結:
一、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現狀分析
(1)個別學生存在審題不認真的現象;
(2)部分學生不會分析題目中隱含的數量關系;
(3)部分學生不會檢查,做完的題目只是單純的用眼睛看,而沒有掌握檢查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二、期望學生能夠提高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本次測試,讓學生進一步明確「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步驟,掌握「找規律」、「列表」、「畫簡圖」等解決實際問題的常用方法,學會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和找出題目中隱含的條件,掌握檢查的一般方法步驟。
三、學生測試結果分析
本次測試共有四年級2班33名學生參加,從答題的情況來看,學生的發展情況不均衡。全對的學生有6人,佔18、2% ;達標(60分以上)的學生有 24人,占參加考試學生的72、7% ;另外有9名學生出現不達標的現象,總體情況不盡理想。
四、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
測試的結果不盡人意,我覺得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題量少,分值大,可能是造成學生失分過多的原因之一,但就題目本身來講,學生自身的解題能力和數學素養仍然是影響學生測試成績的最主要因素。
針對學生在測試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結合本次測試的題目,在講解的過程中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
(一)引導學生仔細審題,真正弄懂題意
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題意,是學生出現錯誤的主要原因。較為普遍的情況有以下兩種:一是小學生由於缺少社會生活經驗,認知水平較低,對易混淆的詞語不能夠准確區分,造成對題意的錯誤判讀,從而影響解題的正確率。如測試題中第1個題目:「如果每筐黃瓜的價錢降低到10元,用這些錢可以買到多少筐這樣的黃瓜?」部分學生對「降低」與「降低到」兩個詞語不能夠准確區分,從而出現有的學生將黃瓜降價後的價錢錯誤理解為「30-10=20(元)」。二是小學生由於年齡小,有意注意能力相對較弱,耐心不足,部分學生在做題的過程中存在求速心理,審題時走馬觀花,粗心大意,這也是影響解題正確率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測試題中的第2個題目,問題是「圓圓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有的學生受題目中的表格「4個季度」這個條件的影響,審題不仔細,誤將結果寫成「123+178+196+163=660(立方米);660÷4=165(立方米)」,錯將題目算成了「平均每個季度的用水量」。在這兩個題目上,學生由於審題失誤而出現丟分現象的學生的佔到了參加測試人數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見,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對於提高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有顯著作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把培養學生優良的心理素質與數學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而不能僅僅滿足於學生解題方法的訓練。
(二) 引導學生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和隱含條件
「解決問題」的教學應該把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看作重中之重,利用主題圖的直觀,注重學生對問題的完整表述,不僅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的習慣也有重要意義。如測試題中的第3題,利用主題圖,可以讓學生直觀的感受題目中所描述的數學現象和問題,這樣可以便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要求。然而部分學生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仍然出現了困難,那是因為學生在理解題意的過程中忽視了對題目中隱含條件的挖掘。 第3題中「小紅從家到少年宮用了8分鍾」。從這個條件中需要學生和問題中的「同一速度」對應起來,先利用已知的條件求出「小紅的速度」,從而運用這「同一速度」作為「橋梁」來解答題目中的兩個問題。整個題目圍繞著「速度」、「時間」和「路程」這三個變數關系展開,學生正是因為沒有抓住題目中隱含的「同一速度」這一條件,所以才會在解題中出現困難。
(三)鼓勵和引導學生在解題中探索方法的多樣化
正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同一個題目,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經驗等條件的不同,可能會出現多樣的解法。在教學中我們要善於發現和鼓勵學生的多樣化演算法,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如測試題目中第4題,要求「學校一年的節水量」,有的學生是先根據「前3個月共節約用水435噸」這一條件,求出「每月的節水量」,然後再根據一年有12個月這一知識,求出一年的節水量,這是大部分學生的做法。然而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意外的發現了學生中的另一種做法,有的學生靈活的運用了在「年 月 日」中學到的關於季度的知識,根據一年有四個季度,一個季度有三個月,將題目中的「前3個月共節約用水435噸」看成是一個季度的節水量,所以用「435×4」一步計算即可解決這個問題。雖然,班裡只有幾個學生想到了,但這已經讓我很意外了,這說明學生確實已經能夠靈活運用「年月日」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了。講解之前,先讓學生進行相互之間的方法交流,在介紹自己的解題思路的同時不忘傾聽別人的做法,讓學生感受到交換思想所帶來的收獲。
(四)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種策略,培養數學問題解決的有效策略
在測試的題目中,我發現部分學生不能正確解決數學問題是由於不能夠掌握和運用合適的解題策略引起的。數學教學不可能把各式各樣的數學問題一一講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給學生。數學教學的功能是幫助學生習得數學問題解決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並引導他們靈活應用這些方法,適應問題的千變萬化,即「策略」。
數學問題解決教學的意義也在於學生通過問題解決的數學活動體驗方法、形成策略,而不是把目光僅僅定格在答案上。小學生由於所處的年齡階段和認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所採用的策略也不盡相同。四年級的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過程中較多的是採用動手做、尋找規律、畫圖、嘗試、列表等策略,因此在這次測試中針對學生在數學問題解決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我設計了以下題目以對學生的解題策略加以引導:
(1)找規律
找規律是解決數學問題最常用並且有效的方法。遇到較為復雜的問題可以先退到簡單特殊的問題,通過觀察,找出一般規律,然後用得出的一般規律去指導問題的解決。測試題中的第6題就是運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發現樓層和爬樓梯的台階數之間的規律,從而運用這個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本題可以先求出小英回家爬的樓層數:78÷13=6(層),然後根據發現的規律可知6+1=7(層),也就是小英家住在7樓上。同樣可用類似的方法求出小紅家住在幾樓。
(2) 列表法
列表法是四年級學生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第一種方法,掌握這種方法對於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測試題中的第7題:「學校開展「快樂530」活動,學校田徑隊有4個小組,乒乓球隊有5個小組,武術隊有3個小組。田徑隊每組16人,乒乓球隊每組12人,武術隊每組24人。」當題目中出現較多的數學信息時,如能引導學生將問題的條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舉出來,那麼將對學生理清題目信息和解決類似的問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畫圖法
思考題是這樣設計的:「一隻蝸牛從5米深的井底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那麼要幾天爬到井口呢?」大多數學生是這樣想的:蝸牛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就等於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就是要5天了嗎?通過引導學生在紙上畫圖,拓展了思路,幫助他們找到了問題解決的關鍵。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等於只向上爬1米,第二天同樣是這樣共爬了2米,第三天再爬3米就直接到了井口不會再滑下去了,所以只需3天就可爬到井口了。用畫圖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直觀化,從而能幫助學生迅速地搜尋到問題解決的途徑。
小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工作,在教學中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將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發展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生活,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真正讓學生做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在數學中感受生活」,對於提高小學生的數學素養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㈡ 怎樣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中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在於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數學解題能力是數學教學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教師應把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始終貫穿於教學始終,我們必須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
數形結合思想是中學數學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數」與「形」結合,相互滲透,把代數式的精確刻劃與幾何圖形的直觀描述相結合,使代數問題、幾何問題相互轉化,使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有機結合。數形結合思想在解題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通過對圖形的認識、數形轉化,不僅可以為我們的解題帶來來新的增長點,同時對開發智力、啟迪思維,培養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廣闊性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
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寬松愉快的課堂氛圍。羅傑斯提出:「有利於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課堂上「老師是主角,高高在上;學生是配角,是觀眾、聽眾」的舊的教學模式。因為這種課堂教學往往過多地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限制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像的能力。而鼓勵教學法是新型師生關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地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通過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多向探索,培養解題的靈活性
求異思維是一種創造性思維,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對某一問題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通常,教學中的變條件、變問題、條件和問題的互換等都是一題多變的好形式,但是,變題訓練要掌握一個原則,就是要在學生較牢固地掌握法則、公式的基礎上進行變題訓練,否則將淡化思維定勢的積極作用,不利於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
四、聯系對比,提高解題的准確率
為了減少學生的解題錯誤,提高解題的准確率,除加強估算和檢驗外,通常較有效的辦法是要善於聯系對比,讓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在比較中區別、在比較中理解、在比較中提高。常用的聯系比較方法有:
1.聯系生活實際對比。對於一些農業生產上的株距、行距,工業上的產值、工效,商業上的成本、利潤等,學生缺乏生活經驗,難以產生共鳴;對於一些較難的運算,學生解答毅力不強,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其實,只要把數學題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進行對比,解題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對於難理解的題,要增添一些與之數量關系相同、能貼近學生生活的實例,先解熟悉的題,再解生疏的題。
2.聯系正誤對比。有比較才有鑒別,學生解題的錯誤,往往錯在認識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膚淺上,用給出正確答案(或算式)和錯誤答案(或算式)的對比,如正誤分析對比、正誤解法對比等,都有利於加強學生的辯證思維訓練,有利於提高解題能力。通常的選擇題就是很好的訓練形式。
3.聯系題型對比。根據知識內在的聯系特點,在教學中,要善於把各種描述的形式聯系起來進行訓練,達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匯貫通和舉一反三的效果。
五、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主體自覺地對自身活動進行回顧、思考、總結、評價、調節的過程,是辯證思維的一種體現。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對解題過程、學習狀態等進行及時反思,以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傳統的數學教學過於重視教學內容而忽視了教學行為,致使學生學會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而不知為什麼學、如何學、學得怎樣。為了使學生成為數學的主動學習者和行為者,必須設計好教學。
我們往往還會採用其它方式來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來反思課題,主動地尋找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明確學習目標,這是培養反思能力的第一步。一般來說,學生看到課題總是能想到些什麼的,但學生的聯想可能有很大的隨意性,老師應慢慢地引導他們有目的地進行聯想。
培養解題能力的途徑和方法很多,但無論哪種途徑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離不開思維的訓練。數學的解題方法是隨著對數學對象研究的深入而發展起來的。教師鑽研習題、精通解題方法,可以促進教師進一步熟練地掌握中學數學教材,練好解題的基本功,提高解題技巧,積累教學資料,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㈢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1、去繁為簡,把握核心線索
在解題時,學生們不免會遇到大量繁雜的題目內容信息。針對這類大信息量的題型,我們建議學生把題目內容閱讀兩遍以上,第一遍可以通過粗略的閱讀,找到幾處你認為關鍵的信息加以標注,第二遍可以在前一遍的基礎上進行詳細閱讀,找出題中相關的數據信息,結合題目問題,認真仔細地去理解題目所包含的材料內容,再利用自己平時的解題方式和上課老師講解的解題技巧,使自己慢慢地在大腦里梳理出解題思路。小學數學理解題常常讓學生們產生困惑,並不是因為問題本身難而是由於題目的信息量的巨大,這樣導致學生很難很快的提取有效條件,所以亟需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修一條長847千米的公路,5天修了170千米,再修20天能完成嗎?很多學生的解是:170÷5=34(千米),34×20=680(千米)680<847所以不能完成,而實際還應該加上已經修的170千米,所以應該是能夠完成的。當試卷發下去時,做錯的學生卻能立即找到錯的原因,原因是他們沒有把「再」字體會出來。
2、排除干擾,打破解題障礙
要更加快速高效的解題,第一要樹立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自信心,這是學生應該在解題之前就具備的心理素質。因此,作為老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應變能力,要善於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而不單單是掌握了一門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形成一個良好的解題心態。例如:學校組織同學們去春遊,工友師生186名,大遊船每條可坐28人,小艇每條坐12人,問需要租幾條大遊船。很多同學在做這個題目時犯了難,把大遊船和小艇都用上了,其實這里根本用不著算小遊艇。這都是由於長期形成的那種「給出的條件都用完」的心理習慣干擾、影響的結果。這說明了定勢思維在審題過程中帶來的不良影響確實值得教師的注意和重視。教師在概念教學中既要重視概念建立的條件,又要重視訓練他們運用概念、規律解決問題的技巧,幫助學生消除不利的思維定勢。再如:某出版社發行一本雜志是月刊,每月發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問這本雜志創刊多少年了?有的學生碰到這樣的問題又無從下手了,因為題目中只給出了一個數字。其實,題目中的「年」就是一個隱含條件只要72/12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隱含的條件,審題的障礙也就掃除了。
3、強化能力,學會思維轉換
針對小學生在解題的問題上,最為重要的還是要增強學生對題目中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此,提高學生兩個方面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一個是語言表達能力,另一個是閱讀理解能力。只有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語感,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解題時更好的讀懂題目的意思。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應該不時的對學生加以引導閱讀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它的重要並且喜歡上閱讀,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從而能夠在平時積極主動地去讀書。另一方面,老師也應該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多多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學習自我表達和歸納總結,提高學生的自身語言組織表達能力。長期以往,就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語言的理解能力,同時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夠更上一層樓。例如:某工廠買來一批煤,先用汽車運了一半後,改用一輛載重5噸的小汽車運了3次,還剩3噸,這批煤共有多少噸?學生解題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表現如下:審題過程中他們的思維集中在「先用汽車運了一半」這個問題上,以為一定要把它先求出來才能解決問題,想不到只要把思維的焦點轉移到求「另一半」上,那麼,這個問題就可解決了。看來要改變這種思維的狹窄狀態,需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方向思考問題,靈活選擇合乎條件、要求的方法解決問題,克服審題障礙,提高審題能力。
綜上所述,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堅持不懈的工作。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我們要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產生主觀的興趣,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性,也使他們對索然無味的「學業」產生濃厚的興趣;要鍛煉學生靈活運用各種數學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的能力。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應用題解題能力
你好,應用題對孩子綜合能力要求比較高:
1、首先要求孩子要能讀懂題意,閱讀理解內能力必須要培養;
2、理容解題意還要能將公式定理、數字和題意結合,做出列式解答;
3、解答過程中,還要要求計算不出錯,對孩子計算能力也是種考驗。
所以,如果孩子應用題做得不好,建議參考這幾點,對照孩子哪裡有不足,加強練習即可。
㈤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研究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解題能力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認為,「數學的真正的組成部分是問題和解,掌握數學就是意味著善於解題」。解題是使學生牢固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徑,也是檢驗知識、運用知識的基本形式。數學學習的好與壞,集中表現在解題能力上。有效地培養數學解題能力,有助於學生獨立的有創造性的認識活動,也可以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而我們要明確的是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並非通過傳授可以直接獲得的,而是需要通過長期培養逐步發展並且提高的。那麼如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呢?結合我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重視例題的典範作用
解題教學的本質是「思維過程」,受年齡等因素的限制,學生思維發展有其特定的規律,這需要解題教學遵循學生認知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因為現在學生的解題仍較依賴例題的解題模式、思路和步驟,從而實現解題的類化。所以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非常重視例題的典範作用。
記得在《梯形》這部分內容的一節復習課中,我只講了一道例題:
如圖,梯形ABCD中,AB∥CD,以AD、AC為邊作平行四邊形ACED,延長DC交EB於F,求證:EF=FB。
通過分析、討論,進行一題多解,總共概括了8種解法,這8種證明方法將梯形問題中重要輔助線添法、中位線的知識等都囊括其中。由此可見,一道好例題的教學,對學生思維品質和解題能力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
實際上數學思想方法較之數學基礎知識,有更高的層次和地位.它蘊涵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它是一種數學意識,屬於思維的范疇,用以對數學問題的認識、處理和解決.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模式化與可操作性的特徵,可以作為解題的具體手段.只有對數學思想與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只有領悟了數學思想與方法,書本的、別人的知識技巧才會變成自已的能力.在講題過程中,我也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並注意思路點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ΔABC中,AB=AC=12cm,BC=6 cm,D為BC的中點,動點P從B點出發,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B-A-C的方向運動,設運動時間為t,那麼當t為何值時,過D、P兩點的直線將ΔABC的周長分成兩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
對於這類動態問題,難度較大,多數同學都很茫然,我這樣引導他們思考,首先確定它是哪種類型的題目?學生可以看出這是個動點問題。再接著問動點問題關鍵要考慮什麼?學生能明確說要看動點移動的特殊位置。然後問有特殊位置可以確定哪些問題?可以確定情況的分類。這樣逐步把學生引入分類討論的思維中,學生就可以根據題意來列方程解決本題了。等學生做完之後,我又問了,如果我們再考慮加入整體思想,會不會有更為簡便的方法?這樣學生通過思考能會有更大的收獲。
由此引導,把數學中重要數學思想方法穿插在課堂上,潛移默化,有意識的培養他們思維的廣度,不僅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老師要在解題過程中足夠重視,學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解題的能力.
3:要重視「通性通法」的教學
在中考復習階段,我們會接觸到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學生的能力在此時就有所體現。同樣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有多種精彩的解法,多數同學只能是看別人在講台上激情飛揚,自愧不如。這時作為老師一定要把通法交給學生,因為多數同學在面對題目的時候只能從一般思維入手,而能夠得出奇思妙想的學生畢竟是極少數。所以解題中我們可以對想出最簡方法的學生大加表揚和鼓勵,但一定不能忘了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關於實際情境中一次函數求交點的問題中有這樣一題:公共汽車和計程車每天往返於A、B兩地,其距離A地的路y(km)與時間x(小時)的關系如圖所示,利用圖像解決下列問題 1:途中兩車相遇幾次?2:求最後一次相遇時距離A地的路程?
本題在求解時多數同學都能考慮到利用一次函數的解析式來構造方程,求圖像的交點坐標,進而求出結果。當時課堂上有學生提出有更為簡便的方法。當時我沒有讓他講,而是讓學生用常規的方法先寫出過程。等完成之後我們又聽這位學生講了利用相似來求解的方法,確實比前一種方法要簡單的多。學生們當時就自發給這位學生鼓掌。我之所以沒有讓他先講是因為多數學生當聽到最簡方法之後就沒有心思再聽其他的方法,但是這種簡便方法不是所有的函數問題都可以用的,而第一種方法是通法,多數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完成的,雖然稍顯復雜一點。通過這段時間復習,對於有多種方法的題目,我會先強調通法,之後讓學生介紹奇思妙想,因為學生善於表現自我,所以他們很樂意去思考,想用其他方法來和老師的通法比。這樣,鑽研探究的氛圍就形成了。
當然,在適當時機,我也不介意暴露自己或故意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受阻、失敗的探索過程。甚至有時學生都急的都不知道怎麼才能給我講明白。這種情況在部分重點問題上是故意的,想讓多數同學有正確的思路和方法。當然有時是自己真的不會。但是我不認為這樣會讓學生對老師的教學權威產生懷疑,反而我覺得更容易讓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
4:要重視錯題的再利用
對於數學學科,做題是必須的。教師要指導學生做一定數量的數學習題,積累解題經驗、總結解題思路、形成解題規律、催生解題靈感、掌握學習方法。
平時教學中我主要是要求學生對錯題進行詳解。不管填空、選擇還是解答題,對於錯題我會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要求學生用紅筆寫出解題過程。一個單元以後抽出時間來進行錯題回顧。考試前對章節錯題就行討論、反思。
數學教學中題目之多可謂層出不窮,題型之多可謂千變萬化,在這種背景下,我們解題的目的不應該僅僅在於滿足解題的數量、過程和結果,我們更應該加強解題後指導學生對錯題的精心分析與反思,重視錯題題的輻射作用,理解潛藏於錯題題本身的其他功能。
5: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寫到:學生的學習興趣、動機、態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進智慧發展中起重大作用。作為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用自己的熱情和細心去點燃學生的熱情,對學生的點滴進步給予充分肯定,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向上的力量,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發揮其內在動力,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
每次考試結束,我都會留出時間進行考試分析和小結。不管成績好與不好,我都會告訴學生通過考試我們的優勢是什麼?我們的不足是什麼?我們今後努力地方向是什麼?並且有針對性的進行表揚和鼓勵。通過表揚讓學生知道,只要能夠勤學好問、持之以恆的努力,誰都可以學好數學。
總之,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僅靠教師的潛移默化和學生的自覺行動就能做好的,而需要我們在數學解題指導中,一定要講求一個「活」字,要牢牢樹立「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不行」的思想,對待數學題要既能鑽進去,又要能跳出來,要堅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解題能力得到發展和提高!
㈥ 如何提高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我覺得數學需要很強的思維能力,所以你先聽我說說:
第一,要注意調整心態,數學很好的人也有不會做的題。你有些題不會做,那很正常,別因此而煩惱。
第二,別認為數學很難,數學跟做游戲一樣能帶來樂趣。
第三,聽老師講課的40分鍾。課後自覺復習和預習。基礎知識先學扎實。那麼一定會奇跡提高數學成績的。
自學是非常非常關鍵的,尤其是基礎知識的掌握。你要把數學當成一種游戲,基礎知識是告訴你游戲規則。合理的利用這些規則,完成游戲,你便可以享受游戲帶來的樂趣。
不知道你現在是初中還是高中了?還是說已經高三了。如果已經高三了,那你只能題海戰術了。如果年紀還輕,先鞏固知識,每了解一個知識點,做一道題鞏固一下。當完全掌握後,做題就輕鬆了。平時要保證一定的題量,輕易不要問老師。簡單的題一定獨立完成,堅持一段時間之後。漸漸的你會發現當確實遇到不會的難題,你去問老師,當老師和你一起完成這個數學難題時。
這個時候你不但可以享受數學帶來的快感。
這樣也可以享受為難老師的快感。
我覺得要學好一樣東西,首先你必須對它感興趣,至少不能有排斥心理,所以我建議你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盡量要多對它感興趣,如果你已經做到,那很好,就一定能把它學好。
當然光靠盲目的喜歡是不夠的,不要對它產生畏懼情緒,我很多同學一提到數學就頭痛,就害怕,如果你害怕碰它怎麼可能學的好呢。我不知道你的底怎麼樣,我講的很片面。一開始是很困難,就先從書本的公式定理抓起,任何考試都離不開書本。如果你覺得你已經把書本弄透了,很好,再耐下心來,不要不耐煩,把書上的題都做了,特別是剛學了新課的時候。書上的題是很簡單,但是卻是必不可少的過程,我知道很多同學都很藐視它,但考試往往就是越簡單越多人做不來。
當你書上的題搞定了,OK,你的課外資料該發揮作用了,如果你是在學新課,盡量先把學校發的資料先做了,一來學校發的資料老師肯定會檢查,應付老師是必要的,二來,學校為什麼會訂那本書?肯定是經過了多位老師商定很久才定下來的,必然有它的可取之處,你要堅信你的老師不會害你們的。如果這些你都做了,還有精力的話,你就要考慮自己找本書來啃了,你自己要找書就要考技巧了,你一定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題量,難度(要適當有所提高才行,但不能一味全是難題,高考不會把重點放在難題上,要選擇有針對性的題)等,不能盲目看到別人買什麼你就買什麼,要買適合你自己的書,還要堅持做才行哦,我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堅持,做一陣就不想做了。自己一般買一本就行了,你不可能一直只做數學啊,各科都要兼顧才行。
如果你是要復習,就比較難了,因為現在應該新課都還沒上完,千萬不能為了不舊帳又把新帳堆上了,最好利用周末用整塊的時間來做,數學成績肯定是要靠汗水和時間來堆的。你自己要有個計劃,合理安排時間,盡量用最短的時間做到最高的效率。你在復習是,首先也是要把書本看一遍,然後由於以前學過,怎麼也有點底子,盡量把你的記憶都挖出來,現在的高三復習書里都有知識概括,關上書,自己背著書把那些空填上,這樣你沒掌握的知識點一目瞭然,當然這是你做題會發現很慢,而且錯誤率很高,甚至以前做的來的題都不會了,不要怕,成績再好的人都這樣,慢慢你就會發現你越做越快,而且越來越熟練,很快你就可以把那些忘了的撿回來了,而且會有新的收獲。
不管做什麼題,都要勾出你覺得很經典的題,很難的題,以便以後復習,重復很重要,沒事就把你以前勾的題翻來看看,說不定下次考試就會考到。而且數學邏輯性很強,一般看兩遍就能記住,但看的時候,一定要學會總結解題的方法,不要下次換個數字你又不知道怎麼做了,那你就白做了,總結也很重要哦~~
㈦ 如何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內容提示:想要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學生要想學好數學,就必須進行解題練習,而解題的方法往往是多樣的,靈活的,只有在完成一定數量習題的基礎上,進行歸納和總結,才可以掌握解題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們向廣大考生通過具體例子來講解一下學習的方法和技巧。
一、正確理解基本概念及性質。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以後,有一些同學認為a一定是正數,-a是負數只所以出現這種錯誤,就是因為對正數、負數和代數式的概念沒有正確理解;有的同學解「-2x>3」時錯解成「x>-3/2」是由於對不等式的基本性質不熟悉造成。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探討習題。數學是雙邊的活動,只有教師的教沒有學生的學,只會水過鴨背,不起效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配合老師上課是關鍵,通過教師的導與學生的練,同學互相討論,加強對問題的研討,歸納和總結。
三、要讓學生學會解題的基本方法。解題的思想方法,在初中階段通常有綜合法、分析法、反證法等。利用綜合法解題,考慮問題是從已知條件出發,逐步推導出未知;而利用分析法則以未知條件出發,逐步推導出解決問題所需的已知條件,探索由已知向未知的道路,這兩種方法一般題目的條件較少,難度較低時運用,對於較為復雜綜合性的題目,我們應學會分析和綜合法,同時以已知及未知條件出發,尋求解題途徑即所謂的分析綜合法。解題是有方法的,但沒有一種應付各種一成不變的方法,我們不應死記各種類型題的解法,應該培養自己的分析能力,善於分析各種問題的特點能以題目的特點出發,探索解題的方法,以而積累解題經驗。
四、教會學生注意解題技巧積累。一些難度中上的題目,一般需要一些處理過程才可應用書本的有關知識解決。例如幾何中的輔助線問題通常結合定理進行,運用不同定理解題的技巧也不同。又如代數學生若不理解並熟記一些解題技巧,即使概念定理、公式學得再熟,也難以用得上,這只能解一些較為基礎的題。因此要想做好難題,技巧題的筆記是有必要的,這樣能加深各種類型題的認識。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練習鞏固知識,思維的嚴密性是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解題中不考慮得周密則顧此失彼,妨礙了數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不少學生在教師評講完試卷後總覺得自己懂得解題知識卻不會解題方法,就認為自己笨,理解能力差,卻沒從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找原因,知識是有層次,還未達到靈活運用層次,因此遇到一些陌生的題目就束手無策,要真正把握知識,只有通過適量的練習加以認識鞏固,找出知識的內涵和外延,從而在解題過程聯繫上已學的有關知識,再構思解題思路方法,平時多積累不同類型的解題經驗,才能在考試中提高解題效率和准確性,從而得心應手。
總之,要想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必須做到記憶基礎知識——應用練習——綜合鞏固提高——總結方法技巧,提高升華,要有鑽研精神及決心毅力,並做好解題方法摘錄,積累解題經驗,提高解題效率。
㈧ 一怎樣提高小學生的數學解題能力
應用題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學生解答應用題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應用題教學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呢?
一、審題訓練
審題就是了解題目中的意思,已知條件及所求問題。認真審題是學生正確解題的重要前提,但它容易被忽視,從而導致差錯。根據應用題的特徵,迅速、准確地確定思維方向,深刻理解數量關系是正確解題的關鍵。在教學中,教師應強調認真審題,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應用題的敘述是一個整體,它包括情節、條件和問題三個要素。審題時,必須從整體到局部逐步理解題意,要求學生自讀題目,找出應用題里的條件和問題,讀題時既不多字也不少字,尤其是對關鍵性的詞句,要仔細思考,切實領會。
在理解性讀題的基礎上,認真審清題意,確定解題的思維方向和方法,最後通過細讀,將解答算式,答案與題目對照,看其是否符合題意。強化審題訓練提高解題正確率的有效方法。
二、畫線段圖訓練
畫線段圖的訓練是針對小學生具體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弱的特點,指導他們藉助線段圖,形象地揭示題目中的數量關系,理解題意,找出解題的方法的一種訓練。對於稍復雜的應用題,具體直觀的線段圖是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的有效性途徑。
三、一題多解訓練
在一題多解訓練中,啟發和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運算過程去分析解答應用題,這樣,不僅能鞏固學生所學知識,而且能拓展解題思路,增強其思維的靈活性和獨創性,開發智力潛能。
四、補充問題和條件,自編應用題的訓練
分析法和綜合法解答應用題是小學應用題教學中常用的兩種方法,是應用題教學的重點。而培養學生用分析法或綜合法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是補充問題和條件以及自編應用的訓練。補充問題和條件以及自編應用題是通過改變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或所求問題,使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應用題的結構和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和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