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發布時間:2021-01-28 09:41:01

1. 小學數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的學習是一個活潑的、生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只有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推理等過程來獲取數學知識。」因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掌握學習方法,學習技巧,學會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學會與同學交流合作,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和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最有效途徑。

2.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
答:一、傾聽習慣是教會學生尊重他人內,學會做人的容開始。
二、質疑習慣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關鍵
三、想像習慣是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源泉。
四、思考習慣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
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持之以恆,強化訓練的結果,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整個過程充滿著對意志的磨煉。但我相信,良好的學習習慣定會惠及學生一生。

3.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教改的不斷深入,數學作為兒童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必不可少的基礎和工具課已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種新的課程理念也直接影響著數學教學的價值取向。課程改革對學優生來講,是給了他們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和發展能力的空間;但對學困生而言,他們卻在獲得發展自由度的同時無所適從。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給孩子授之以漁比授之以魚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即:交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技巧和方法比讓學生死記答案要好。那麼,怎樣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呢?有鑒於此,本文結合我校的教改課題,就小學數學課改後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談談個人膚淺的看法: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一、讓學生在身邊的實例中學會提出問題,學習從多個角度觀察,用多種方式描述
新課程倡導:在數學中,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熟悉的事物來學習,放手讓學生自主地觀察,自主地搜集信息,發現數學問題。在教學中,我選取了同學們熟悉的、常用的橡皮創設情景,用親切的談話方式,把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帶入一個寬松、愉快的氛圍。從有目的的復習回顧舊知順勢引出新問題,注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多角度觀察,獲取有用的數學信息,並在腦海里對事情的變化發展形成條理,鼓勵他們用言語表述,自然而合理,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吸引同學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問題的提出和學習中。
二、讓學生在合作互動中學會解決問題,形成多種思維方式,採取多種解決方法
引導學生主動構建知識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實踐證明,小組討論學習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性的發揮,有利於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在課堂上,教師要注重調動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自己想想」、「組內說說」等學習活動,在觀察、思考、研討交流中,體驗與同伴合作、交流、溝通、爭辯等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感悟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在教學乘加乘減時,板書設計有意識地把用原有方法(加、減法)解決問題的板書在左邊,把用乘加乘減解決問題的方法板書在右邊,便於突出本節課的新方法——乘加乘減,與學生一起歸納出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及運算順序,培養學生從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意識,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教學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主體意識得到有效的張揚。
三、讓學生把解決問題的方法應用到學習生活中,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
教師的練習設計應有層次性、針對性,形式豐富多樣。注意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模擬聯誼會的輕松、愉快情景,既與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密切相聯,又帶有一定趣味性,使計算教學不再枯燥,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練習安排:對應練習——實際操作——辨析練習——提速練習——應用深化等,有利於學生對乘加乘減運算順序的鞏固和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批判性,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想像力及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養成多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體會生活與數學的密切關系,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例如: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七冊67頁的最後一題,不但對本課知識進行了檢查,而且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我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使所學知識得到升華,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和價值——「生活中的數學」能更好地為生活服務。
四、教師應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人人學有所成
在教學中,以激勵性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參與數學學習,以贊許性的語言、鼓勵性的示意對待學生學習的表現,以平等的態度和學生展開學習問題的交流。熱情的鼓勵、耐心的等待、情感的共鳴,使孩子們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增強數學學習的自信心。
五、激發學生問題的慾望,明確思考的目標
在教學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時,「在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里,為什麼要至少包含它們公有的質因數,還要包含它們各自獨有的質因數?」這是這部分教材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演算法的關鍵。疑問是發現的鑰匙,思考的動力。我把這一難題作為自學思考題交給學生。面對這一問題,許多學生不禁會想:「是啊,到底為什麼呢?急於尋「根」找「

4.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推行自主互助高效課堂的今天,學生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自主學習是一種自律學習,是一種主動學習,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只是起指導作用,每一個學生都有一種獨立的要求,強調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自主學習顯得更加重要。正因為如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顯得十分重要。
一、課前自主學習
1.學生課前自主學習,教師可以印發給學生提綱,也可以出課前練習題,練習可分層布置:差生及中等生布置做A組作業,優生做A組及B組選做題。書本上較簡單的題目讓學生直接解答在書本上,需書寫過程的習題做在練習本上,若遇到不會做的抄在練習本上,留出相應的寫作位置,等到教師講解或理解後再補上。
2.鼓勵學生課前預習時提出問題記在筆記本上,好的提問可由小組長把原題記在數學科代表的本子上,可適當加入學期平均成績。
二、課內自主學習
1.創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激發學習興趣。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平時注重對學生情感的投入,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盡力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在學生學習困難時給予幫助,在成功時給予贊揚,正確對待學生中的個體差異,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評價時做到不褒此貶彼,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主要途徑有兩個:其一是營造課堂氛圍。通過教師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因惑質疑,激發學生產生懸念,進入欲罷不能的心理狀態,進入發現者的「憤悱」狀態,或在問題中溶入一些趣味,激發學生發現問題的慾望與興趣。其二是創設問題情境,通過設計一個問題的模擬發現過程或藉助類比聯想等方法,使學生置身於發現問題的情境中,進入發現者的角色,從而激發學生生疑質疑。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組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必須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設置各種具有啟發性的外界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意識;同時要創設有助於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有助於使學生產生想像的教學情境,從而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慾,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有了興趣,有了求知的慾望,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體驗、一種享受,學生會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
2.適時啟發誘導,讓學生在探索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當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遇到一些疑難和困惑時,教師或作為學生的幫手,或作為學生學習小組中的一員,給他們提出一些意見和建議,幫助他們不斷完善探究策略。因為在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與達到的目標之間必然還存在障礙,甚至使學生一籌莫展,這時教師必須把握時機,找准切入點進行啟發誘導,除了要重視老師的教學方式,也要尊重發揮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的自主學習應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注重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作是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里特別強調的是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所授內容的特點,創設最佳的學習情境,運用最新的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學習思考氛圍,讓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的狀態。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發表獨特的見解,激勵學生尋疑、質疑,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自主探究的良好的品質。
3.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創造空間。
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內心世界、精神世界、內在感受,有著不同於他人的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是說學生有著獨特的個性,每個學生的學習方法都是個性化的,對某個學生是有效的對他人卻未必如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為每個學生富有個性的發展創造空間。獨特性同時也意味著差異性,學生的學習客觀上存在著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在學習同一內容時,實際具備的認知基礎和情感准備以及學習能力傾向不同,決定了不同的學生對同樣的內容、任務的學習速度和掌握所需要的時間及所需要的幫助不同,這就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力。
三、課後自主學習
課後自主學習,教師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上網查詢數學資料、史料拓寬視野,節假日鼓勵較近的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中等生一起到優生家中合作學習、互補學習,及時解答疑難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出題,教室黑板可設立一塊數學園地,每天小組長輪流更新一道習題,習題允許出自於課本但不得重復。每一單元接近結束時要求每個同學利用課後出一張考試卷,教師可篩選優秀的卷子經過適當加工作為單元考試卷。
自主學習,有利於教師創設學生個性發展的情境,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利於學生的持續、全面發展,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在這種主動參與、自主感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5.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你發現了什麼?是我在課堂上常用的引導語。最新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把「以學生發展為本」作為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研究、勤於動手」,「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新課程指導綱要突破了以往歷次教學改革著重從教師教的角度研究變革教的方式轉為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變革學的方式。也就是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要加強學生的基礎性學力,又要提高學生的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從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實驗中,就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了如下幾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善於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於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
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發展和二十一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1、變「權威教學」為「共同探討」
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我們教師的職能和作用提出了強烈的變革要求,即要求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將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過去由教師控制的教學活動的那種沉悶和嚴肅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真誠和激情。
因而,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再是以知識傳遞為紐帶,而是以情感交流為紐帶;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學生學習的靈感不是在靜如止水的深思中產生,而多是在積極發言中,相互辯論中突然閃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被壓抑,本有的學習靈感有時就會消遁。
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我經常告訴學生:「課堂是你們的,數學課本是你們的,三角板、量角器、圓規等這些學具也是你們的,這節課的學習任務也是你們的。老師和同學都是你們的助手,想學到更好的知識就要靠你們自己。」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始終處於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一節課下來不但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還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發揮。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時,我在學生舉出長方形正方形的實物後,根據學生回答總結「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說錯了,應該是有四條邊圍成的圖形,他們都有四條邊。」等他剛一說完,另外一個學生提出反對意見:「應該是四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每條線段都叫做邊。」「他們還都有四個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聽著,最後說:「這幾位同學說得很好,老師希望每個同學都能積極思考,踴躍發言。

6.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1.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大多數孩子缺少自我控制能力,所以需要家回長們平時多督答促孩子認真完成家庭作業,培養他們良好的作業習慣,寫字姿勢。

家長督促他們寫作業,及時檢查他們的作業,發現沒學會的知識要及時給他們講解,每天的作業認真完成是學習的基本保障。對於學習相對落後的同學,我總是利用課外時間給他補,但是,課外時間有限,需要補課的學生較多,老師的精力也有限,這就需要家長們的積極配合。

2.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孩子每個星期回家做作業時要採取這樣的方法:

7. 如何有效培養小學生數學課堂自主學習能力

一、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 意願。」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發展 智力潛能的契機。產生興趣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求知慾和對客體的肯定的情緒態度。因此,只有那些對數學學習 有濃厚興趣,把學習看成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活躍起來。
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有良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我在導入新知時精心創設情境,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催生出強烈的探究願望,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自己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最終為生活服務,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為了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
為此,我在教學時盡量把題目改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學習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去觀察一下儲蓄所的儲蓄利率表。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創設一種模擬儲蓄的場景。讓他們填寫存單,計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討論最合算、最經濟的儲蓄方法,同時還加入有關利息稅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讓學生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布魯巴克曾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提出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活動,而並非對於知識的被動接受。因此,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處於主體地位。但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比較重視「講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識要點,培養解題技巧,解答學生疑問」,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作用的教育,造成學生長於求同思維而短於求異思維,使學生只會做「學答」而不會做「學問」。
為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明白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創造一種人人都參與提出問題的氛圍,促使學生增強問題意識。然而學生主動提問的很少,為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是板書時)有意的出錯,讓學生抓住出錯的地方來質疑,來提出問題。
例如:在教學「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我先講解了簡單的題目,然後邊出示(12.5×5+2×12.5+12.5)邊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做這一題。」然後板書:(學生在下面練習)
12.5×5+2×12.5+12.5
=12.5×(5+2)
=12.5×7
=87.5
當我看學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時候說:「同學們,看看我做的和你們做的是不是一樣?」接著我把我這么做的理由說了,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是你錯了!正確答案是100。」這時大部分同學都說是我錯了,正確答案是100。「那誰能告訴我,我錯在什麼地方?你們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就這樣,學生經過討論,很快把原因找出來了。這樣,類似這種錯誤在學生的作業中就少出現了。
只要老師這樣幾次下來,學生就會非常仔細地注意教師的言論和板書,會非常用心的找教師的差錯,也會很習慣地對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問,這樣教學效果就會非常不錯。當然也不能亂出差錯,過多的差錯。會減弱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教師故意出錯的地方一般都是重點、難點,是學生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
其次,有了問題意識後,進一步應不斷地從不同的方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鑽研課本,針對課本提出問題。課本是學生最直接的資料,而現在的課本內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須不斷地提出問題。可以問這一章節、這一節的重點、難點是什麼;可以問這一概念、定理的涵義是什麼,其中隱含著什麼條件;可以問該定理用於何處,應注意什麼條件;可以問公式該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形應用)等等。以上的提問在目前的教學中都是屬於教師發問的問題,通過訓練,重心逐步轉向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之上。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錯解,在辨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途徑
教學的任務就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布魯納認為,教學目標在於:我們應當盡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科學內容,我們還應當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學校的教育結束之後,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自己運用已掌握的知識、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成功的快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親自動手,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奧妙。在實踐中我們可能都有類似的體驗,比如在教學「認識幾分之幾」這節課時,我把所教的數學知識形象化,讓學生用自備的正方形紙折出它的四分之一,方法越多越好。同學們很快折出了常見的幾種。我繼續問:「還有其它折法嗎?」過了一會,又有兩種新的折法被發現了。把正方形紙對折、得到長方形,再將長方形對角折、得到的小三角形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把正方形紙對折、得到長方形,再將長方形相對的任意兩個頂點重合對折,此時得到的小梯形也是正方形的四分之一。
心理學認為,技能水平隨聯系而提高。通過探索和研討,初步認識新知識後,還需要將新知識納入已有的知識結構。課堂練習能加深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也能暴露學生在理解、應用新知識中存在的問題,把握好這個環節,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組織練習目的要明確,形式要新穎多樣,要強調練習的獨立性,應創造一個使全體學生都能獨立動腦、動手、動口完成練習的空間。新奇的、帶有激勵性的練習,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在練習中使他們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培養。如教學完「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可安排一組用眼看數,用手勢表示能被2、5整除的數判斷練習。練習規定,左手伸出兩個手指表示能被2整除,伸出拳頭表示不能被2 整除,右手伸出五個手指表示能被5整除,伸出拳頭表示不能被5 整除。練習開始,教師陸續用投影出示下列各數:50、51、68、90、365、100、203、87、1005,學生則迅速用左、右手的不同方式表示結果。學生用眼仔細看數,動腦思考,動手演示,興味盎然地投入到練習中,通過練習培養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和綜合能力。
動手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自信是學習過程中的巨大動力。只有親自動手試一試,實際操作一下,學生就會從內心裡感到數學知識其實也是很容易學的。這樣,即使每次動手只有很小的收獲,他們也會有一種日見成效的愉悅感覺,隨著學生信心的增大,學習勁頭就會更大。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一內容時,我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人字形屋頂的房架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房架為什麼做成三角形的嗎?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由此展開了大膽的猜測,有的說是因為三角形美觀;有的說是三角形省料,還有的說是三角形便於雨天流水。對此,教師都一一肯定,並引導:「那麼,究竟為什麼將房架做成三角形的呢?下面,讓我們自己通過動手操作來進行研究,好嗎?」接著教師引導學生展開了以下的探究操作:1、小組合作:利用發下的七根木條,螺絲、螺帽等材料做一個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比一比,哪一個小組做得迅速;2、拉一拉兩個圖形,你發現了什麼?學生經過製作圖形與拉一拉,切身體會到了三角形不易變形的特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讓學生在獨立探究和小組合作中自主發現了知識,更重要的是,結合知識的探究發現,使學生認為這個數學知識是我自己動手實踐出來的,只要自己動手實踐數學知識也是很容易的。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鼓勵學生敢於動手,勤動手。在動手操作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四、生活實踐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障
學習過程中各種各樣的書面測試並不是考查的真正目的,關鍵是能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有意義的場合,即現實生活中去。新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學以致用,學有所用。將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我們的工作、學習、生活提供方便,才是數學課學習的真正目的。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現代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讓數學知識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貼近再貼近。學生能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又能在實際的生活問題中運用所學知識,使之構成一個完整的認識體系,那麼數學知識才能成為活生生的知識,才能轉化成學生自己的知識。
在教長方形面積計算課臨近結束之際,我聯系班級的實際情況說:「我們教室的窗戶上有一塊面積是24dm2的玻璃,不小心被打破了,要配置大小相等的玻璃,它的長和寬是多少呢?」學生一下子配出了好幾塊面積相等的玻璃,有的說長是6dm,寬是4dm;有的說長是8dm,寬是3dm;有的說長是12dm,寬是2dm……這是一個頗具開放性的問題,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得到發散。老師話鋒一轉:「玻璃不光面積要相等,而且要能裝到教室的窗戶上,即形狀也要相等,那它的長和寬究竟是多少呢?」
只要用尺測量出打破後的玻璃的長度,就能知道玻璃的長。
數學是一門基礎工具課程。所謂工具,就是用來處理其他事務的手段和器材。既然是手段,我們就要用,要常用,用它解決工作、學習、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再如在教學「組合圖形的周長、面積計算」時,我讓學生計算操場的面積和周長,需要哪些數據讓學生自己去測量。在教學「統計知識」時,我讓學生去統計學校班級的男女生人數。在教學「測量」時,我讓學生拿著測量工具測量學校教學樓、操場等的有關數據。在教學「體積計算」時,我讓學生計算一隻茶杯能放多少水(圓柱形)。這類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自主探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延伸
小學數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是要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方式。《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索,發現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發現數學的規律,教師應該轉變角色,成為真正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教師要善於選擇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討論,使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能自主探索。
為了在數學課中能讓學生自主探索,我有時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探索環節,有時留一點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索,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己獲得解題的方法。例如:在教學第十一冊27頁的思考題「寫a和b所代表的數使下面等式成立,a×b=a-b」時,我先讓學生自己探索,看能不能找到這兩個數。很快就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1和 。」「不錯,1× =1- ,那有沒有別的數呢?」我說道。我的話音剛落 ,就有學生舉手說道 :「 和 。」 「是的, × = - ,那還有沒有呢?如果有,還有幾個呢?」一陣沉默後,終於有學生站起來說道:「這樣的數有無數個!」「哦!你說說看。」 「像 × = - , × = - , × = - ……這些只要分子是1,前一個數的分母比後一個數的分母小1,那就符合條件了。」「這位同學說的對不對呢?請大家驗證一下。」……當學生都驗證了之後,我說道:「這幾位同學真不錯,通過自己的探索找到了這一題的規律。……」「老師,我還有和這個規律不同的答案。「真的!是怎樣的?」 「4和 。」這位同學說道,「4× = =3 ,4- = 。」我一聽這個答案真的是對的!「這位同學說的答案是對的,那是不是也能像剛才一樣可以找到一個規律呢?大家都來找找看。」說著,我就和學生一起找起規律來,不久就有學生報出了二個答案「6× =6- 和3× =3- 」這下規律非常明顯了,很快就有學生把它歸納出來了:「前一個是自然數,後一個是分數,分子和前一個自然數相等,分母比分子大一。」說真的,當時我真的不知道有沒有這種規律,不管是教參還是其他的資料我都只見過第一種規律,可見學生的探索能力真是令人驚嘆。
課余時間的自我探索,主要是對課堂知識的加深、擴展,更主要的是對課堂中沒有學到的、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的獲得。內容不限,具有廣泛性和選擇性,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如何來形成自學呢?我倡議學生購買一些競賽的輔導書(主要是學有餘力的學生),另外在下課前布置一些讓學生自己探索的題目。例如,在學了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計算以後,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題:「怎樣來得出一個乒乓球的體積,回家後自己想一想辦法,也可以動手試一試。」第二天,各種五花八門的答案就來了,歸納一下大約有這樣幾種:1、給乒乓球綁上重物放入水中,先求出上升水的體積,再減去重物的體積。2、放進沙子中,看沙子上升多少。3、把乒乓球放入盛滿水的杯子中,然後用蓋子蓋上讓水溢出,在拿出球看水下降多少。4、測出直徑用公式計算。……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充分發揮數學課的優勢,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方面積極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