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發布時間:2021-01-27 12:05:36

⑴ 如何培養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實際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注重數學問題人文性。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現實生活中的素材,能激發學生研究問題的興趣,產生親切感,這有利於學生更多地關注現實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提出數學問題,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把所提出的問題有意識的、巧妙的融入到符合實際的基礎知識中,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數學學習是與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讓學生接觸社會,貼近生活,給學生生活化的練習,才能更好地使他們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的運用。理解「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形成學以致用、學為所用的思想,真正體會到學習「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並逐步提高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探究運用解直角三角形來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算旗桿的高度、河的寬度等一些列與實際密切的聯系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求知慾。
二、精心設計問題,使設計的問題更有價值。
一個好的數學問題應該具有很強的探究性。既要有一定的啟發性和可發展空間,也要有一定的開放性。問題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障礙和可接受性,即所提出的問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不是一看就知道結果的問題,也要有可探究的價值,同時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使學生能夠接受這樣的問題,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
三、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藉助教與學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問題解決的要素。
數學教學活動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不斷的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就是培養學生在教學中逐步養成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解決問題、評價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應該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演練,充分展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體會數學問題的產生、發展與解決方法。例如:在探究三角形三邊關系的時候,嘗試讓學生動手操作用一些小木棒量出長度,看看那些可以搭出三角形;在探究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時候,讓學生自己用線條和刻度尺來測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結論;通過列表畫圖的方法去理解函數的性質等等。
四、問題誘導、用數學活動去引導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與技巧。
學生在嘗試進行問題解決的時候,往往找不到解題的思路和方向,難以建立起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弄不清知識的運用是不是准確,方法是不是合理有效,問題的解決是不是准確的時候,就需要老師在這里做啟發誘導,培養學生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例如:學生在做幾何證明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仔細審題,首先明白題目中的已知條件是什麼,每一個已知條件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結論再把所有的結論結合起來,再弄清這道題要求什麼?要知道這樣的結果就必須知道什麼,然後學生把已知的條件和問題結合在一起,這道題基本就可以解決了。在教學中,也可以多提一些問題,(一題多問)這樣可以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從而得以解決問題,這其中,教師的引導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五、自主解決,把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教學中的長遠利益。
要讓學生學會並形成問題解決能力的思維方法,就需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多次的反復進行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教師把數學推理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作為長期的目標和任務,在課堂中不斷加強這方面能力的培養意識,並非是教會解決某一個問題,而是教會學生解決一類問題,特別是教會學生學會問題解決的數學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簡單的問題,可以讓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體會到運用數學推理方法解決問題的快樂;對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應該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去獨立思考,再嘗試解決;對於難度大的問題,應讓學生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共同合作得到問題解決的方法。
總之,要培養學生問題解決的能力,教師就應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精心設計數學問題,教師引導、鼓勵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⑵ 如何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一、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誘發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願望。 平等、民主、愉快的課堂氛圍,會直接影響解決問題的效果。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反應是很敏銳的,學生會積極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去,這樣解決問題又快又准確。相反,在不良的氛圍中,學生沒有求知慾,解決問題是被動的,他們不會進行思考和理解,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雖然有了解題技能,但是他們的解題能力卻沒有得到提高。
例如:有位教師在教學「比多少」時,做練習「小紅做了18朵紅花,小明做了9朵紅花。小紅比小明多做了幾朵紅花」,在學生列式計算完成後,老師問一個同學:「為什麼用減法計算,你是怎樣想的?」學生沒有答出來,老師一頓訓斥。而另一位教師則不同,他沒有罵學生,而是微笑著說,你再仔細想想,還是想不出來,老師說,誰來幫助他?接著請另外一名同學回答,回答正確。老師轉向這名同學說:「聽明白了嗎?你再來說一說!」學生正確地回答了。老師說:「真聰明一學就會!如果你上課能認真聽的話,相信你什麼問題都能解決的。」然後繼續上課。
兩位老師對學生的不同態度,直接影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效果。前一個例子中的學生,由於受到教師的打擊,他可能會對學習失去興趣,以後更不願意去思考,去解決問題,而是根據死規矩去機械地解決問題,教師直接扼殺了學生的積極性,這是多麼可悲的事情啊!而在後一個例子中的學生,他雖然沒能答上來,卻受到了老師的鼓勵,樹立了自信心,相信在以後的學習中,他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中來。
二,聯系生活實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能力
新教材中解決問題的素材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有很多是與我們和生活緊密聯系的,這樣更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利用不同的素材,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用更靈活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1、提供現成材料解決問題。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沒有興趣的學習,是沒有任何效果的。因此,在解決問題的學習中,培養興趣是很重要的。
第2/4頁
例如:在一年級教材「位置」這一個內容的學習中,教師沒有機械地講解上下、左右、前後的位置,而是充分利用班上的學生,讓他們排隊,體驗前後、左右的位置,看每個年級的教室,知道上下的位置,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一個難於掌握的知識,學生就能較輕松地掌握了。
2、通過操作解決問題
兒童的特點是天生好動,一堂課,讓學生紋絲不動是沒有效果的,既要讓學生動起來,又要讓他們在動中解決問題。把枯燥的傳授知識轉化為活動操作的教學,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大大地提高。
例如,一年級教材「認識人民幣」這一單元的編排就很有特點,有大量的操作性知識。教材以購物為主線,有很多換人民幣的活動,教師可以准備一些零錢,讓學生在換人民幣的活動中直接解決問題,通過換幣活動,後面關於加、減法的計算也就迎韌而解了。
三、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思維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文化特徵,學生沒有思維,課堂教學將會是一潭死水,教學也不會起到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才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創造性地解決所遇到的實際問題,才能提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有的教師由於怕耽誤時間,拚命趕課,對自己提出的問題,學生來不及思考,就說出了正確的答案,告訴學生解題的方法,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就被教師鎖住了,抑制了學生的創新
第3/4頁
意識。在解決問題當中,教師應發揮「點、撥」的作用,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創新,耐心啟發,引導學生找到正確、合理的方法。
例如: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二冊練習十的第五題。猴子分花生,可以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做,第一種是把分給小猴子的花生加起來,然後用大猴子的花生數減去分給小猴子的花生數;第二種是用大猴子的花生數連續減去分給小猴子的花生數,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學生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需要 ,也是教師的重要任務。要培養好這一能力,教師的引導是關鍵,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思維能力,切實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⑶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從教低年級數學這兩年,發現解決問題是小朋友的個難點,每次測試成績出來總是「解決問題」部分小朋友失分最多,那如何提高低年級小朋友「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有以下幾點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教學手段要與生活聯系緊密 《教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二、重視對解決生活的策略的分析 在教學新課時,必須注重數量關系的分析、讓學生弄清題目的已知條件條件和問題,列式說說數的來歷,再說說學生說清解決問題的思路。這樣,學生對教師提供的信息進行加工整理。利用有用信息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並在這一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思路,逐步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語言活化 在課堂教學中,師生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教態教學語言自然,巧用激勵手段為新課作鋪墊。特別是課中活動的設計,既要使孩子得到休息,又要前半節課知識的總結,使於學生加深記憶。 四、呈現方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為充分調動小朋友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標准》要求數學課程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規律選材。題材要方泛,呈現的方式要豐富多彩,用情境式、問題式、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學生樂於接受的、有價值的數學題材,這種貼近孩子生活的、具有親和力的題材和形式,能有效激發兒童的學習動機,激起創造的慾望。 五、合作學習促進生活交流 在教學中,教師採用猜一猜、說一說、算一算的形式。展開討論和交流。使學生共同面對問題,並進行小組的交流討論,學生在這過程中相互啟發,逐步理解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各學科教學的共性要求,共性要反映個性,數學學科也不例外。

⑷ 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於學生在應用題掌握較差的產生原因,歸納起來有:①審題不嚴,忽視了表明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的關系的詞語;②對問題的要求不明確;③條件與條件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楚;④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沒有搞清楚;⑤數量關系不明確;⑥根本不理解題意而亂做;⑦也有一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勉強會演算,而讓其獨立解答就錯誤百出,或條件和問題稍有改變,就解答不出來。由此可見,學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錯誤,主要是由於不會分析應用題或根本沒有分析而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計算碰對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談不上觸類旁通和靈活運用。當然,學生不會分析應用題,不會列式計算,證明他們還不能合乎邏輯地思維,還缺乏判斷推理能力和綜合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也就無法有條理地把計算方法加以復述,更無法獨立地進行自編或改編應用題。因此,我認為在教學應用題的過程中,不能只滿足於學生會進行列式計算,必須要求學生在列式之前學會分析,在列式之後還要會復述講解和編題。也就是說要求學生達到掌握「四步」即分析、列式計算、復述講解、編題。才是自覺地掌握解答應用題的知識和技能的標志,才是提高應用題教學質量的根本。以下,我就應用題教學「四步」過程的要求和內容以及工作方法簡要說明,以求教於同行。
一、掌握分析(1)學會認真閱讀應用題,理解題意,分清條件和問題;(2)學會運用動作、圖解、畫圖等方法表示應用題的條件和問題;(3)學會運用綜合法或分析法分析應用題。通過解析的實踐找出題中的數量關系,從而進行判斷、推理、選擇演算法。
二、列式計算(1)口頭或書面做解題計劃;(2)先用分步列式後用綜合算式;(3)能根據算式正確、迅速、合理地演算;(4)正確使用單位名稱;(5)根據問題寫答數;(6)自覺進行驗算或估算。
三、會復述講解(1)會把應用題中的主要內容講述出來;(2)會根據條件和問題敘述解題計劃和列式計算的步驟;(3)會按照數量之間的相依關系,復述選擇演算法的依據;(4)會正確地讀出算式、講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5)會從應用題的問題出發,敘述推理和列式;四、會編題1、自編應用題;(1)根據兩個已知數提(或補足)問題;(2)根據一個已知數和問題,補充缺少的已知數;(3)根據實物、圖表、線段圖或表演動作編應用題;(4)根據故事內容或某一件事實編應用題;(5)根據算式或演算法編應用題;(6)根據要求,例如:用36和9編一道或幾道不同計算方法應用題;(7)仿照課本上的應用題自編。2、改編應用題:(1)把某一種簡單應用題改編為另一種類型的簡單應用題;(2)把幾個有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組合成一個復合應用題,或把一個復合應用題改編為幾個有連續性的簡單應用題;(3)把未知數改為已知數,把已知數改為未知數,編成一道或幾道逆運算的應用題;(4)把應用題中的某一個已知條件,分解為兩個已知條件,使計算增加一步,或把應用題中的某兩個已知條件合並為一個已知條件,使計算減少一步。
編題是提高的過程,也是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通過自編應用題,能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加減乘除的意義,綜合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得到鍛煉。學生能正確地編出某一類型的應用題,證明學生對於已學過的數學法則是理解的,並且掌握了這一類型應用題的數學結構及其特點。
上述「四步」雖各有其任務,但是它們彼此之間有內在聯系,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是基礎,列式計算是目的,復述講解是鞏固和反饋,編題是提高。總之為應用題的教學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在應用題教學實踐中抓牢這「四步」,就可以防止學生解答問題時的主觀性、表面性,培養學生的客觀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四步」的要求的貫徹可以達到:掌握數學知識和計算技能,增強分析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辯證思維能力的目的。也是教學應用題的關鍵,使知識教學與世界觀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且是一種內在系統的結合。

⑸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的能力

找個他喜歡的,又可以練習數學的游戲或者他的興趣愛好,誘導他去學習,等他愛上這個的時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小時候就是喜歡上了象棋,那多瘋狂,鍛煉思考能力呢么。求採納·~

⑹ 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在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如教學三角形的穩定性後可以讓學生解釋一下:我們住的房子的屋頂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師傅幫同學修理課桌為何要在桌腳對角處釘上一根斜條?又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特性時請學生說明:為什麼拉柵門要做成平行四邊形的網格狀而不做成三角形?通過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此外,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剛教學統計的初步認識中,教師先出示一張中國地圖,問學生:「這是一張什麼地圖?」學生回答後,又問:「你知道我國的領土的面積嗎?」學生回答後,再問:「你知道我國的人口數嗎?」在學生說出大概的數目基礎上,教師准確地說出中國人口數為十二億九千五百三十三萬,並介紹這是我國最近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出的結果。此時學生會對人口普查產生興趣,老師可趁機導入新課「人口普查內容項目很多,但無論哪一項都需要運用到統計學,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你們想學不想學?」接著就在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下揭示課題。同時在本節課最後布置實踐作業:分組進行「小型人口普查」調查我校整個五年級的人數。這樣,既使學生認識到統計的作用,強化了統計在學生腦中印象,又讓學生去實際調查,使學生明白學習數學知識就是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
二、用實際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垂線」的概念時,可結合實際提出這樣的問題:「十字路口的兩條道路位置上有何關系?再比如電線桿與它上面架的電線位置上有什麼關系?」這些都是數學在實際生活中具體應用的例子,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產生「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的認識,而且能直觀地理解垂線的意義,並意識到此學習內容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輔助教學,採用模型、幻燈、錄像、計算機等現代教學手段,增加師生互動、形象化表示數學的內容,同時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這樣既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又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三、從生活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
從知識的掌握到知識的應用不是一件簡單、自然而然就能實現的事情,沒有充分的、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是不會形成的。教學中應該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用數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這有助於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比如在講「行程應用題」時,利用這樣一個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甲乙兩地有三條公路相通,通常情況下,由甲地去乙地我們選擇最短的一條路(省時、省路);特殊情況下,如果最短的那條路太擁擠,在一定時間內由甲地趕到乙地我們就選擇另外的一條路,寧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來保證時間(時間一定,路程與速度成正比)。從數學角度給學生分析這個問題用於「行程應用題」是路程、時間、速度三者關系的實際應用。
四、精心編制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當前我國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考題多是脫離了實際背景的純數學問題,或者是看不見背景的應用數學問題。這樣的訓練,久而久之,使學生解答現成的數學題能力很強,而把實際問題抽象化為數學問題的能力卻很弱。數學是以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它的許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來源於現實。但它有更多結論去為生產和社會各行各業服務。因此,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制一些與生活有關的問題,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把學和用結合起來,達到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學中,可逐步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並結合實際編制並解決問題,逐步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能力。
五、加強課外實踐,帶著數學知識走進生活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先生曾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此話精闢地闡述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例如:讓學生幫助父母測算裝修住房平鋪地板磚的費用。首先讓學生測量、計算房間的面積,了解各種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實際中的運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磚的種類。比如有正方形、正六邊形等。還可以一起探討什麼類型的地板磚可以無空隙鑲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可以平鋪,那麼正五邊形、正八邊形能平鋪嗎?至於地板磚的花色品種選擇後拼成的圖案又得出軸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圖形等。然後通過了解地板磚的單價、地板磚的數量、安裝地板磚的工錢等最後測算出需要的總費用。通過讓學生主動從數學的角度測算平鋪地板磚所需費用,使學生切實了解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無處不在,使其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
總之,教師除了要努力為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創造條件和機會外,還應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一些適應本地生活、生產需要的實際應用性問題,注意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素材組織教學活動,增加實習作業和探究性活動,找到向實際問題過渡的滲透點,使學生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如何培養小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