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階段學習古詩文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古詩文教學:目標與方法
《語文課程標准》在論述古代文學作品的教學時,是以「古詩文」這一概念來統括的,由此可見,詩歌和散文是古代文學作品的重點。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在中學語文教科書中選錄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了古代詩歌、散文、小說和戲劇等四種體裁。再從內容來看,其中的「散文」包括諸子散文、歷史散文和以敘事抒情為主的文學性散文。顧之川博士認為,中學語文課本中的「古代作品絕大部分是文學作品。即使是古代的書信等應用文,其實也可以看作文學作品」(《語文教材既要守正又要出新》《現代語文》2004.7)。
古詩文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就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教科書而言,《語文》(七年級上)課本中選錄了古詩1課,選錄古詩5首;散文5課,17篇(段);另附有「課外古詩詞背誦」10首。由此推知,在初中《語文》教科書中,古詩文約佔六分之一。再看高中《語文》必修課本,第一冊選錄文言文兩個單元,歷史散文4篇(段),諸子散文4篇(段)。第二冊文言文兩個單元,選錄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散文12篇(段);第三冊選錄文言文兩個單元,散文8篇(段),古詩兩個單元,25首。第四冊文言文一個單元,古典小說一個單元,選錄散文2篇,文言小說2篇,白話小說2篇;此外,還選錄了古代戲劇2部(節選)。第五冊選錄古詩一個單元,選錄詩歌8首,諸子散文一個單元(《孟子》專題),文言文5篇(段)。第六冊古典小說《紅樓夢》專題一個單元,選錄文言小說4回(段);文言文一個單元(《史記》專題),文言文4篇(段)。高中階段,古詩3個單元,古代散文8.5單元,古典小說2個單元,古典戲劇0.5單元,合計14個單元,64課,高中語文34單元,136課。可見,高中階段古詩文佔五分之二左右。
就中學語文教學而言,我們在古詩文教學方面,要特別注意研究下面兩個問題:一是古詩文教學的目標,二是古詩文教學的方法。
一、古詩文教學目標:語言、文學與文化的整合
(一)從整體上說,古詩文教學目標以從語言、文學、文化這三個維度來分解
我們為什麼要讓學生學習古詩文?古詩文教學的目標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就必須弄清楚的問題。這就需要認真學習和研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義務教育語文標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准》(以下簡稱《高中語文標准》)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高考語文大綱》)等重要文獻,並根據這些文件來進行分析和梳理。通過梳理和歸納,我們發現,從整體上說,中學古詩文教學的目標就是語言(准確地講就是「文言」或「古代漢語」)、文學和文化三者的有機的統一。
具體說來,古詩文的教學目標應當包括下面四個方面:
1.背誦與積累。
新的語文課程標准非常注重「積累」,這不但體現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傳統,也非常符合當前語文教學的實際。「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是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之一。「背誦」是為了「積累」,積累語言,積累思想,積累文化;同時,背誦也是為了運用,為了創造性地運用。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階段目標」中規定,第一學段(1~2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二學段(3~4年級)「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第三學段(5~6年級)「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第四學段(7~9年級)「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高中語文課程標准》明確地提出了「誦讀古代詩詞和文言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的明確要求。在「課程目標」「教學建議」中也提出「要求學生精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代散文和詩詞曲作品,教師應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誦讀的習慣」。在附錄一《關於誦讀篇目和課外讀物的建議》中從先秦散文、唐宋散文、《詩經》、楚辭、唐詩、唐宋詞以及白話詩文等方面分類列舉了一些篇目供學生背誦。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教材的練習中也要求學生背誦《兵車行》《蜀道難》《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等古代詩詞以及《過秦論》《師說》《蘭亭集序》《歸去來兮辭》《勸學》《逍遙游》《師說》《阿房宮賦》《赤壁賦》等散文名篇(段)。
《高考語文大綱》也明確要求「能識記文學常識,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
2.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有聯系也有區別。現代文是現代漢語的典範,文言文是古代漢語的典範。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學習古詩文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文學的意蘊,就必須結合古詩文的學習,培養學生理解古代漢語的能力。《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總目標」中規定,「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在第四階段的「階段目標」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在「古詩文閱讀的評價」中明確地規定,「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識記積累的過程,考察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察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
《高中課程標准》「總目標」中規定,要「努力提高對古詩文語言的感受力」;在「必修課程」中規定,「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含義,讀懂文章內容。了解並梳理常見的文言實詞、文言虛詞、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注重舉一反三」;在「實施建議」「閱讀與鑒賞」中提出,「文言常識的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在「評價建議」「閱讀與鑒賞的評價」中提出,「文言文閱讀的評價,重點考察閱讀不太艱深的文言文的能力」。
《高考語文大綱》要求「能閱讀淺易的古代詩文」。理解方面的要求是:「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分析綜合方面的要求是:「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
這說明,古詩文教學必須要求學生要學習古代漢語的初步基本知識,了解並梳理常見文言實詞、文言虛詞和文言句式的意義和用法;能夠藉助注釋和工具書閱讀淺易(不太艱深)的文言文,能夠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准確理解詞句的含義,讀懂文章的內容。為了方便學生學習這些「古漢語常識」,高中《語文》課本中也附有相關的「知識短文」。
3.培養學生閱讀和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
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中的「文言文」並非一般意義上的「文章」,都是流傳千古的文學名篇,其中大多是感情真摯、文筆優美「散文」。我們讓學生閱讀這些古代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第四學段(7~9年級)「階段目標」「閱讀」中要求:「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相對而言,《高中語文課程標准》在古詩文「鑒賞評價」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一些,強調「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努力做到知人論世,通過查閱有關資料,了解與作品相關的作家經歷、時代背景、創作動機以及作品的社會影響等,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高考語文大綱》在「文學常識和名句名篇」方面要求「識記中國重要的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識記外國重要的作家的時代及代表作,識記文學體裁常識」。在「古詩文閱讀」「鑒賞評價」的要求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二)不同階段古詩文教學目標的重點各不相同
從整體上說,古詩文教學的目標是語言、文學和文化的整合,就一首詩歌、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教學而言,其教學目標也必然包括這三個方面。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就一首詩歌、一篇課文或一個「專題」的學習而言,其具體目標又會因為詩文的自身特點、教材結構和學生基礎等方面的差異而各不相同。教學中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肯定是各有側重的,同時在整體上又大體上形成一個循序漸進的「序列」。
1.小學階段的古詩教學重點在於朗讀和背誦,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古代詩歌的語言,否則就可能讓學生「讀」了一輩子也不能領悟古詩的意境和玄妙。舉兩個例子略做說明。王維《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如深林,復照青苔上。」這里,至少要讓學生明白「但」的意思是「只,僅僅」,「響」的意思是「回聲」,「景」的意思是「影子」。特別應當注意「響」的意思,很可能解釋為「響聲」,實質上,在古漢語中,「響」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回聲」的意思。不然,學生不能准確地理解詩歌的意境和韻味,即使能夠背誦,也無法真正接受藝術的熏陶。杜牧《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是傳世名篇。茅盾曾經將其化用為長篇小說的題目《霜葉紅似二月花》。但是,有人卻是將「停車坐愛楓林晚」一句的意思理解錯了,認為是杜牧把車子停下來,「坐」在小徑旁的嶙峋怪石上,欣賞者深秋楓林的景色。甚至有人為本詩所作的插圖就是以白雲為遠景,以楓林為主體,再有一條蜿蜒曲折的石板小路斜斜地穿過畫面,而詩人杜牧則是「坐」在小路旁的石頭上。顯然,這是對學生的誤導,甚至可能會貽誤學生的終身。因為這個「坐」是「因為」的意思。杜牧是因為楓林的美才停下車來,忘情山水。
2.初中階段,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古詩和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閱讀古詩要注意引導學生體味詩歌的意境和情意,為創造性的閱讀積累經驗。比如,通過指導學生閱讀古代詩歌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詩歌的基本意象和表現手法,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結構;通過指導學生閱讀李白和杜甫的詩歌,可以讓學生了解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差別。這樣可以使學生積累一些閱讀的經驗,掌握文學欣賞的基本方法,為廣泛的閱讀和深入的探究讀打下基礎。
閱讀文言文要注意引導學生了解「文言」的基本特點,理解漢字的特點,積累一定數量的古代漢語實詞,了解最基本的文言虛詞的主要用法。尤其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上下文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的含義,根據「文本」結構去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態度。
3.高中階段應當以文學和文化為重點,一方面要注意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尤其要引導學生創造性地閱讀,個性化地閱讀。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研討、評價文化著作的能力。《文言讀本》前言中指出:「從我國特定的歷史條件來看,文言文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高中文言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所以初步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為他們以後進一步深造和批判地繼承古代文化遺產打下良好的基礎。提高文言文教學質量是全面培養學生語文能力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質的需要,也是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仍然以《山行》為例,如果將這首詩放在高中階段來學習,我們就應當引導學生理解詩歌所描繪的「寒山」「石徑」「白雲」所構成的寧靜、幽深的自然境界,聯系杜牧的身世來感受他對這種自然和寧靜的嚮往,因為時世的艱辛和仕途的曲折使他在「理想」失落的痛苦中轉向了對自然深處的閑靜和無為的愛慕與嚮往。這讓人自然就會聯想到李白《望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還會讓人聯想到吳均《與朱元思書》中的句子:「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甚至,我們還可以由此而聯想到一種人生的態度:當你在失意或失敗的時候,甚至是遭受種種打擊的時候,你不妨改變一種態度,在「自然」中去尋求一種清凈和滿足。這不是迴避,不是畏縮,而是智者的選擇。
再如《所見》:「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忽然閉口立,意欲捕鳴蟬。」從描寫的層次上看,這首詩描繪的是生活的一個「細節」,寫出了「牧童」的天真、率性、閑雅。這是對生活的真實而美好的描繪,其中包含了詩人對鄉村的喜愛,對牧童喜愛,也引起了作者和讀者對「童年」的回憶,對無憂無慮的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喜愛。這是就著詩歌本身的內容而開展的適度的「聯想」,這也是欣賞詩歌必需的「品味」。但是,這還不夠,我們還可以再「延伸」。我們可以由「鳴蟬」聯想到生命。「鳴蟬」聲音是動聽的,是自然的,是純美的,這是自然的力量,是生命的美麗吸引了「兒童」,吸引了詩人。
高中階段學習古代文化專著,目的在於正確地理解和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品,合理地借鑒傳統文化的精華,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和批判精神。我們在引導學生閱讀《論語》《孟子》《莊子》《韓非子》等先秦諸子散文和《左傳》《史記》《資治通鑒》等歷史散文的時候,不但要引導學生理解其文學價值,更要引導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其中所蘊涵的文化思想和文化精神。
李白和杜甫的代表作集中在高中《語文》第五冊,教學中,我們不但要指導學生比較李杜詩歌作為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在表現手法和藝術風格方面的差異,還要引導學生理解和比較李白的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豪放曠達的人格精神和杜甫憂時傷世的愛國情懷、「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格精神,並且使學生從而樹立高遠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志趣。
《史記》作為一個專題安排在高中《語文》第六冊,還配有韓兆琦的文章《司馬遷和〈史記〉》。我們在教學中,應當將《報任安書》《廉頗藺相如列傳》《屈原列傳》《信陵君竊符救趙》以及《語文讀本》中所選錄的《史記》中的文中組合成一個「專題」來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重要的工作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要引導學生從「古代漢語」的角度,結合課本中的練習,從常用實詞、常用虛詞、特殊句式和修辭手法等方面對文章涉及的重要的語言知識進行整理。二是從「文學鑒賞」的角度引導學生整理相關的文學常識(如司馬遷的生平經歷和主要作品,《史記》的體裁和分類等),指導學生分析《史記》在刻畫人物、敘述情節方面的主要成就。三是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分析這幾篇作品中所包含的正道直行、忍辱負重的人格精神,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感,誠實守信、禮賢下士的君子風范。這些目標的落實與背誦《史記》中的名句和重要段落結合起來,為學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同時,還可以讓學生撰寫讀書札記、文學短評等形式的短文來促使學生深入地研究課文。
再以《莊子·逍遙游》「庖丁解牛」為例,我們不但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的理解來感受和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內容,更要引導學生對蘊涵其中的「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進行研討,引導學生對隱藏在文章所表現的「養生之道」背後的人生態度和人生理想進行評價。
❷ 在鑒賞詩歌時,如何把握詩中形象的主體 1 2012-05-15 王小玉說書的文言文翻譯 0 2012-05-16 語文小學升初中
詩歌的主體首先是人,其實是事,再次是情,也就是說你先知道作者是誰,為什麼寫的這個詩,寫這個詩的時候他要表達是什麼樣個感情,就能很好的把握詩歌中的主體形象了。
❸ 如何提高語文課外(內)閱讀能力——小學篇。注意閱讀的是文章或短文,不是詩歌鑒賞能力和作文寫作能力。
指導方法:閱讀方式
精讀(就像老牛的反芻——反復閱讀)、略讀(就像鯨的吞食)、瀏覽(跳躍式閱讀,從材料中迅速吸收有用的信息)。
默讀、朗讀、復述、背誦
一、怎樣閱讀一篇文章
1、初讀課文,學會字詞,了解大意。一、初讀全文,疏通字詞,整體把握內容,解決「寫什麼」的問題。初讀全文,首先要疏通字詞,即要讀准字音,理解生字新詞基本意義,才能了解課文內容。因此,每教一篇課文,首先要指導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讀准字音,藉助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理解生字新詞的基本意義,為進一步理解生字新詞的深層含義和了解課文內容奠定基矗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指導學生從整體上去把握課文大意,讀懂課文大致寫了什麼內容。把握課文大意的方法,可以從課文中心句去把握,可以從課文後的練習內容去把握,可以從各段的意思去把握,可以從課文的題目去把握等等。如《草船借箭》,就可以從題目入手去把握課文大意:「誰用草船向誰借箭?」「結果如何?」學生從整體上獲得初步的認識,在頭腦中形成了對課文的一個大致印象,進一步理解課文就有基礎了。
二、細讀課文,理清結構,讀懂詞句段,解決「怎樣寫」的問題。(一)劃分段落段落結構是一篇文章的骨架。
一篇文章往往是由若干個段落組成。在細讀課文時,要指導學生弄清各段之間的聯系,理清作者的思路,劃分段落。劃分段落的方法,一般有如下幾種:①按時間順序分段。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可抓裝解放以前」和「解放以後」這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把課文分成兩段。②按地點(空間)變換分段。如《景陽岡》,可按「在酒店」、「在岡上」地點變換分兩段。也可按「酒店」、「上岡」、「亂樹林」分三段。③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分段。如《飛奪瀘定橋》,其順序是:必須奪橋(開端)→趕到橋邊(發展)→奪橋戰斗(高潮)→繼續北上(結局)。可按這個發展順序分為四段。④按問題或事物的不同性質分段。如《太陽》,可按太陽「遠」、「大」、「熱」、「和人類的關系」分為四段。⑤按人物活動的線索分段。如《小木船》,可按「友誼的形成」、「友誼的破裂」、「友誼的恢復」分為三段。⑥按文章的總分關系的結構分段。如《桂林山水》是「總—分—總」結構,其中分述了兩個方面:水和山。這樣就可以分為三段或四段。此外,不少課文有過渡段,要指導學生考慮它是重在總結上段內容還是重在引導下文,或者考慮它和哪一段的關系更加密切,來劃分它的歸屬。
(二)理解詞句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語言文字是以字詞句段篇的形式存在的,它們之間相互依存又相輔相成。了解內容離不開理解語言文字,也只有理解了語言文字才能了解內容,脫離語言文字架空地去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是不可能把課文讀懂讀清楚的。而詞句段是語言文字的主要表現形式,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教會學生如何去理解詞句段。
1. 詞的理解。袁微子先生曾經強調:「字詞訓練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頭等重要的訓練。」進行詞的訓練,首先是理解訓練。理解詞語,並非逢詞都理解,全面開花。有的只要求一般理解,有的則要求重點理解。如何確定重點理解的詞語呢?①表現文章主旨的中心詞語。如《二虎子》中「不慌不忙」一詞。②揭示課文內容或句子意義的關鍵詞語。如《劉胡蘭》一文「那年她才·十五歲」中的「才」字。③用得貼切、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如《草船借箭》一課的最後一句「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中的「神機妙算」一詞等。確定要理解的詞語之後,還要教給學生掌握理解詞語的方法。理解詞語的方法有多種,但其中最主要的兩種必須讓學生學會並掌握。其一,比較理解法。如《小蟲和大船》一文「小小的蛀蟲,竟·毀了一艘大船」中的「竟」字,教學時,可把它換成「卻」字,然後比較理解,學生懂得了用「竟」字表示「小小的蛀蟲毀了一艘大船」,這是出乎船主意料之外的,「竟」字在這里用得准確傳神。這是換詞比較理解法,還有減詞比較理解法、添詞比較理解法等。其二,結合上下文理解法。如《桂林山水》中「形態萬千」一詞,上文是「桂林的山真奇妙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這段寫桂林山奇的文字,就是對「形態萬千」一詞在課文中的意思的確切的表述。2. 句的理解。一篇課文,並不是所有的句子都要學生一一去理解,那麼,哪些句子應該重點理解呢?①描寫生動或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②表現文章中心或主題的句子;③含義深刻的句子;④地位特殊的句子。如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等。確定理解哪些句子後,同樣要教給學生理解句子的方法。理解句子的主要方法有:①抓關鍵詞語理解。如對含義深刻和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的理解。②聯繫上下文理解。如對總起句、總結句、過渡句的理解。③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如對課文中心句的理解。④變式比較理解。如對描寫生動和含蓄句的理解。
3. 段的理解。要理解段的含義,教師要引導學生既要從全篇著眼,上下聯系,又要分析構成段的詞句的含義、作用,各句之間的關系以及排列的順序。理解段的主要方法是:①抓重點段。一篇比較長的課文,應該抓重點段深入理解。如《飛奪瀘定橋》,重點是「飛奪」。「飛」著重寫「搶時間」、「奪」著重寫「攻天險」。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飛」和「奪」這兩個重點段上深入理解。②抓段內中心句子或重點句。如《冬眠》第二段中心句是「冬眠不是睡眠」、「低溫是促成冬眠的主要原因」。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抓住這個中心句理解這段含義。理解了中心句的含義,段的意思也就瞭然了。③學一段,帶他段。凡是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段,可先學一段,然後引導學生依法理解其他各段。如《美麗的小興安嶺》所描寫的「春夏秋冬」各個季節的景色,四段結構相似,可先引導學生理解寫「春」一段,再依法自行讀懂其他各段。
(三)概括段意真正讀懂一篇課文,除了能正確劃分段落,理解詞句段意思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懂得概括段意和歸納中心思想。
概括段意的關鍵在於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中心句一般是概括全段內容的句子。有些段落中心句很明顯,它簡明地概括了段意,這樣就可以直接引用中心句作段意。如《幸福是什麼》第四段,可用「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做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個中心句作段意。有些中心句則要加以整理才能作段意。如《長城》第一段的中心句「它號稱萬里,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二千多里」。可整理成「長城從東到西有一萬二千多里」作為段意。如果一段內沒有明顯的中心句,就要各個自然段的大意歸納起來,用評價性或概括性的詞句加以提煉表述。這叫做自然段意歸並法。如《少年閏土》第四段,講了雪地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等事,這些事在「我」看來都是未曾聽說過的新鮮事,所以這一段段意可以歸並為:閏土給我講了許多新鮮事。概括段意,語言要力求簡潔、准確。學生學會分段了,能讀懂詞句段了,掌握概括段意方法了,也就解決了「怎樣寫」的問題。
精讀課文,歸納中心思想,揭示文章主旨,解決「為什麼寫」的問題。作者寫文章,都有一個寫作目的,通過一定的材料來表達某種感情,說明一個道理,使讀者受到教育和啟迪,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領會了中心思想,才算是真正讀懂了課文。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明確地說出來,有的暗含在文章之中。因此,要學生歸納中心思想時,教師要加以指導,教給方法。一般地說,可從如下
1.緊扣題目。
題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有許多文章,看題目就知道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如《為人民服務》、《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有的題目,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義,暗示了文章的主題。如《種子的力》一文,就是藉助了種子的力來贊頌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力量。
2.串聯各段大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貫穿於各段之中。抓住各段的主要意思,這是歸納中心思想的基矗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每一段的內容都是緊扣著馬克思和恩格斯兩位革命導師的「友誼」來寫的,因此,可把各段大意串起來,就得出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通過記敘馬克思、恩格斯四十年互相幫助、親密合作,共同創造共產主義理論的事跡,表現了兩位革命導師的偉大友誼。
3.抓中心句。
課文的中心句常常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但其出現的形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文章的總起句,如《桂林山水》的開頭句:「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有的是總收句,如《新年的禮物》的結尾:「弟弟送給老師的,其實算不上什麼禮物,卻又是最好的禮物———是真誠的心啊!」有的是抒情句,如《一夜的工作》中「他(周總理)是多麼勞苦,多麼簡朴!」有的是議論句,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最後一句:「伯父是這樣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抓住這些中心句,聯繫上下文,深刻理解其含義,便可揭示出中心思想。
4.對比襯托。
①前後對比。課文里如有作者對某事物在不同時間、不同角度進行描述的內容,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進行對比,以突出文章中心思想。如《鳥的天堂》一課,作者前後兩次到鳥的「天堂」。第一次去沒有見到鳥,但所見的榕樹給作者的印象是美麗的,生命力是極強的;第二次去,見到很多顏色各異的鳥。於是得出一個共同特徵:鳥的「天堂」美。由此可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得出:作者寫鳥的「天堂」美,目的是表現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和熱愛之情。這樣,課文的中心思想就一目瞭然了。②正反對比。如《飛奪瀘定橋》一文中,通過「飛」和「奪」的描寫,表現了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作者為了突出這一中心思想,把敵我雙方的行動作了鮮明的對比。如隔河和敵人賽跑時,同樣的天氣,類似的道路,敵人「只好停下來宿營」,而紅軍卻「仍舊摸黑冒雨前進」。通過正反對比,襯托出了紅軍的大無畏精神這個中心。
一篇課文,總有「寫什麼」、「怎樣寫」和「為什麼寫」的問題。閱讀中,學生能自行解決了這些問題,就算真正讀懂一篇課文了。
從幾個方面指導學生通過精讀來歸納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和核心。讀一篇文章,不僅要知道它的主要內容,而且應該進一步理解作者寫這些內容的目的,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所寫的人、事、景、物等都屬於主要內容,而作者通過這些主要內容要贊揚的精神、品質,闡明的道理,抒發的情感等,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是:主要內容+思想感情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語言形式是:
贊揚了……精神或品質
抒發了……思想感情
反映了……道德風尚
說明了……的道理
本文通過記敘(描述、刻畫)了…… 揭露了……的問題(或現象)
控訴了……罪行
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有以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歸納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歸納中心思想最常見、最基本的方法,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不是直接點出來的,而是通過文章所記敘的具體的人或事去體會,去理解概括出來的。所以,歸納這一類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在認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先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作者寫了些什麼,然後再分析作者的寫作目的是什麼,最後才能領悟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金色的魚鉤》一文,主要記敘了長征途中一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為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跡。通過對文章的主要內容的分析,我們感受到炊事班長身上體現出的可貴品質。因此,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出發,本文的中心思想應概括為:這篇文章記敘了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接受黨組織交給的任務,為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舍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抓住重點段落概括中心思想。
作者在寫作過程中,總是把與中心思想有密切聯系的內容作為重點來進行詳細描寫,也就是說,文章的重點段落是最能體現中心思想的內容。因此,我們在閱讀中如果能抓住重點段落進行認真分析、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被領悟出來。
例如:《少年閏土》一課,可分為五個段落,通過分析比較,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寫閏土給「我」講捕鳥、拾貝殼、看瓜、看跳魚等有趣的生活。歸納中心時要緊緊抓住這一段,進一步想一想,作者為什麼要寫這一段?從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這樣一來,文章的中心就顯現出來了,即課文通過「我」對30年前和閏土之間的一段生活的回憶,刻畫了一個知識豐富、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海邊農村少年的形象。
分析中心句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中心句,不僅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而且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表達了作者喜怒哀樂的情感。在閱讀文章時,只要緊緊抓住這些關鍵的中心句,就不難歸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了。中心句的出現有著一定的規律。有時中心句在文章的開頭,起著總括全文、揭示中心思想的作用;有時中心句在文章的結尾,起著點明中心思想的作用;有時中心句出現在文章的中間;有時中心句在文章中會反復出現幾次。例如:《落花生》: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這句就是點明文章中心的句子。透過這個中心句,可以體會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再如:《難忘的一課》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在文中反復出現,貫穿全文。從這一句中我們能夠感受到文章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
通過分析人物的言行、心理概括中心思想。
寫人的文章常常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的描寫,再現人物的某種精神和品質,來完成作者所要達到的寫作目的。因此,我們在閱讀這類文章時,只要注意抓住描寫人物言行、心理等方面的內容,仔細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自然顯現了。
例如:《「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他產生的巨大影響,以及作者從這兩種評價中感受到的愛。我們只要抓住文中對母親和父親的語言及「我」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就能夠領悟到「精彩極了」時母親慈祥、鼓勵的愛,「糟糕透了」是父親嚴格要求的愛。從「我」的心理感受的變化,看到父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在兒童成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分析題目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的題目本身就體現了中心思想,我們根據題目,結合文章的主要內容,稍加發揮,就可以概括出中心思想。如《向命運挑戰》《為人民服務》就點名了中心,《梅花魂》《金色的魚鉤》暗示了中心,只要把這些題目加以拓展,或結合課文內容挖掘題目的深沉含義,就能夠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
感悟議論和抒情部分,概括中心思想。
有些文章,在記敘中穿插議論和抒情,這些議論和抒情的句子,往往就是作者的寫作目的。在閱讀中,要重點體驗和感悟這些議論和抒情部分,從中分析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例如:《草原》一文的最後一句「是啊!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就充分體現了蒙漢人們團結友好、情深意厚這一中心思想。
❹ 小學生閱讀范圍如何確定
鳥欲高飛先抄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小學生多讀點書,可以獲得知識與智慧、得到快樂與成長,好多真的非常非常多。下面都是我家孩子非常喜歡、讀後也很有收獲的書,分享給大家。
1.歷史:
了解歷史還是很必要的。而且這套《寫給兒童的中國歷史》難易特別合適,即不會特別難,也不會太簡單。文筆特別有趣,而且把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講得很清楚,很連貫。
推薦:★★★★★
2.讓孩子的心靈成長的:
兒童成長小說里,比較接地氣,比較正能量的,《胡小鬧日記》。超級適合小學生。
推薦:★★★★★
這套書中的小主人公胡小鬧就像現實生活中的孩子一樣,特別聰明淘氣,偶爾還犯個小錯、搗個小亂……特別地接地氣。
但是心態特別好,積極向上,遇到事情喜歡動腦筋想辦法,一步一步變得優秀起來。孩子閱讀的過程,就是共同成長的過程。
3.職業啟蒙
趣味性不如其他同類書,但相對更全面一些的,適合小學生。
推薦:★★★★☆
❺ 山東教師招聘小學語文專業,專業學科知識怎麼復習尤其是古詩文鑒賞這一塊,怎麼記憶效果最佳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2015年山東教師招聘實行統考,統考使用省屬試卷的地市題型內一般容為選擇題,另外省屬教育類試卷不分學科學段,統一使用一套試卷,不考學科知識,主要為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基礎知識,更多信息關注山東教師招聘考試網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❻ 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媽媽的愛是遮雨的傘······仿寫詩句
1、媽媽的愛是一首田園詩,純凈清淡,能消除生活中不開心。
2、媽媽的愛是一幅山版水畫,清新自然權,能讓孩子心中充滿力量。
3、媽媽的愛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轉悠揚,能讓孩子體會母愛的力量。
4、媽媽的愛是耳邊的盈盈笑語,一生相伴,能陪孩子慢慢成長。
(6)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擴展閱讀:
用形容詞造句,可以對人物的動作、神態或事物的形狀進行具體的描寫。如用「鴉雀無聲」造句:「教室里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人說笑嬉鬧,再也沒有人隨意走動,甚至連大氣都不敢出了。」這就把「鴉雀無聲」寫具體了。
有的形容詞造句可以用一對反義詞或用褒義詞貶義詞的組合來進行,強烈的對比能起到較好的表達作用。如用「光榮」造句:「講衛生是光榮的,不講衛生是可恥的。」用「光榮」與「可恥」作對比,強調了講衛生是一種美德。
❼ 小學人教版所有古詩和鑒賞
小學古詩、詞
語文第一冊:
詠鵝 憫農 靜夜思
唐 駱賓王 唐 李紳 唐 李白
鵝 鵝 鵝, 鋤禾日當午, 床前明月光,
曲項像天歌。 汗滴禾下土。 疑是地上霜。
白毛俘綠水, 誰知盤中餐, 舉頭望明月,
紅掌撥清波。 粒粒皆辛苦。 低頭思故鄉。
《詠鵝》
作者背景
駱賓王(約640-684),唐代詩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人小受過良好的教育,少年時就有詩名,擅長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詩,是「初唐四傑」之一。
注詞釋義
詠鵝:用詩詞來贊美鵝。
項:頸的後部。這里代指脖子。
撥:劃。
古詩今譯
鵝,高昂著頭頸朝著天,唱著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動在綠水上,紅色的鵝掌劃動著清清的水波。
名句賞析
據說這首小詩是駱賓王七歲時所作。頭一句三個鵝字,寫出了孩子們初見鵝時的驚喜。接下來的三句話,寫活了鵝的神態。那一群白鵝悠閑地游來,正昂著頸高叫著,像是在談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們在水中游來游去,潔白的身體浮在綠水中,紅紅的鵝掌向後輕輕撥動著清清的河水,盪起一片漣漪。這是一幅多麼輕松、快樂、自由,多麼純真美麗的畫面啊!這是孩子們眼中的世界,是他們認識生活的開始,尤如小鳥沖向大自然,多麼歡暢。它讓我們體會到了童心的童趣,純潔了我們的心靈。
憫農
作者:【李紳】 年代:【唐】 體裁:【五古】 類別:【未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釋】:
禾:禾苗。 日當午:太陽當頭直曬的時候,指中午。
餐:飯。 皆:都是。
【簡析】:
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淼淌滴在莊稼地里。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
語文第二冊:
草 春曉 古朗月行 登鸛雀樓
唐 白居易 唐 孟浩然 唐 李白 唐 王之渙
離離原上草, 春眠不覺曉, 小識不識月, 白日依山近,
一歲一枯榮。 處處聞啼鳥。 呼作白玉盤。 黃河入海流。
野火燒不盡, 夜來風雨聲, 又疑瑤台鏡, 欲窮千里目,
春風吹又生。 花落知多少。 飛在青雲端。 更上一層樓。
尋隱者不遇
唐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語文第三冊:
憫農(二) 蠶婦 夜宿山寺 江雪 梅花
唐 李紳 宋 張俞 唐 李白 唐 柳宗元 宋 王安石
春種一粒粟, 昨日入城市, 危樓高百尺, 千山鳥飛絕, 牆角數枝梅,
秋收萬顆子。 歸來淚滿巾。 手可摘星辰。 萬徑人蹤滅。 凌寒獨自開。
四海無閑田, 遍身羅綺者, 不敢高聲語, 孤舟蓑笠翁, 遙知不是雪,
農夫猶餓死。 不是養蠶人。 恐驚天上人。 獨釣寒江雪。 唯有暗香來。
語文第四冊:
小池 詠柳 村居
宋 楊萬里 唐 賀知章 清 高鼎
泉眼無聲惜細流, 碧玉妝成一樹高, 草長鶯飛二月天,
綠陰照水愛晴柔。 萬條垂下綠絲絛。 拂堤楊柳醉春煙。
小荷才露尖尖角, 不知綠葉誰裁出, 兒童散學歸來早,
早有蜻蜓立上頭。 二月春風似剪刀。 忙趁東風放紙鳶。
語文第五冊:
江畔獨步尋花 菊花 登飛來峰 鹿柴 江上漁者
唐 杜甫 唐 元稹 宋 王安石 唐 王維 宋 范仲淹
黃四娘家花滿蹊, 秋叢繞舍似陶家, 飛來山上千尋塔, 空山不見人, 江上往來人,
千朵萬朵壓枝低。 遍繞蘺邊日漸斜 聞說雞鳴見日升。 但聞人語響。 但愛鱸魚美。
留連戲蝶時時舞, 不是花中偏愛菊, 不畏浮雲遮望眼, 返景入深林, 君看一葉舟,
自在嬌鷹恰恰啼。 此花開盡更無花。 自緣身在最高峰。 復照青苔上。 出沒風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元日
唐 劉長卿 宋 王安石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柴門聞犬吠,風雨夜歸人。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語文第六冊:
四時田園雜興 小兒垂釣 三衢道中 獨坐敬亭山 宿建德江
宋 范成大 唐 胡令能 宋 曾幾 唐 李白 唐 孟浩然
晝出耘田夜績麻, 蓬頭稚子學垂綸, 梅子黃時日日睛, 眾鳥高飛盡, 移舟泊煙渚,
村莊兒女各當家。 側坐莓苔草映身。 小溪泛盡卻山行。 孤雲獨去閑。 日暮客愁新。
童孫未解供耕織, 路人借問遙招手, 綠陰不減來時路, 相看兩不厭, 野曠天低樹,
也傍桑陰學種瓜。 怕得魚驚不應人。 添得黃鸝四五聲。 只有敬亭山。 江清月近人。
舟夜書所見 送元二使安西
清 查慎行 唐 王維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語文第七冊:
絕句 早發白帝城 滁州西澗 望廬山瀑布
唐 杜甫 唐 李白 唐 韋應物 唐 李白
兩個黃鸝鳴翠柳, 朝辭白帝彩雲間, 獨憐幽草澗邊生, 日照香爐生紫煙,
一行白鷺上青天。 千里江陵一日還。 上有黃鸝深樹鳴。 遙看瀑布掛前川。
窗含西嶺千秋雪, 兩岸猿聲啼不盡, 春潮帶雨晚來急, 飛流直下三千尺,
門泊東吳萬里船。 輕舟已過萬重山。 野渡無人舟自橫。 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行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杜牧 唐 王維
遠上寒山石徑斜, 獨在異鄉為異客,
白雲生處有人家。 每逢佳節倍思親。
停車坐愛楓林晚, 遙知兄弟登高處,
霜葉紅於二月花。 遍插茱萸少一人。
清平樂
宋 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
語文第八冊:
惠崇春江晚景 江南春 四時田園雜興
宋 蘇軾 唐 杜牧 宋 范成大
竹外桃花三兩枝, 千里鶯啼綠映紅, 梅子金黃杏子肥,
春江水暖鴨先知。 水村山郭酒旗風。 麥花雪白菜花稀。
蔞蒿滿地蘆芽短, 南朝四百八十寺, 日長籬落無人過,
正是河豚欲上時。 多少樓台煙雨中。 唯有蜻蜓蛺蝶飛。
如夢令
宋 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贈汪倫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回鄉偶書
唐 李白 唐 李白 唐 賀知章
李白乘舟將欲行, 故人西辭黃鶴樓, 少小離家老大回,
忽聞岸上踏歌聲。 煙花三月下揚州。 鄉音無改鬢毛催。
桃花潭水深千尺, 孤帆遠影碧空盡, 兒童相見不相識,
不及汪倫送我情! 唯見長江天際流。 笑問客從何處來。
語文第九冊:
望天門山 題西林壁 夜書所見
唐 李白 宋 蘇軾 宋 葉紹翁
天門中斷楚江開, 橫看成嶺側成峰, 蕭蕭梧葉送寒聲,
碧水東流至此回。 遠近高低各不同。 江上秋風動客情。
兩岸青山相對出, 不識廬山真面目, 知有兒童挑促織,
孤帆一片日邊來。 只緣身在此山中。 夜深籬落一燈明。
楓橋夜泊 別董大 暮江吟 終南忘余雪
唐 張繼 唐 高適 唐 白居易 唐 祖詠
月落烏啼霜滿天, 千里黃雲白日曛, 一道殘陽鋪水中, 終南陰嶺秀,
江楓漁火對愁眠。 北風吹雁雪紛紛。 半江瑟瑟半江紅。 積雪浮雲端。
姑蘇城外寒山寺, 莫愁前路無知己, 可憐九月初三夜, 林表明霽色,
夜半鍾聲到客船。 天下誰人不識君。 露似珍珠月似弓。 城中增暮寒。
語文第十冊: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漁歌子
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游園不值 飲湖上初晴雨後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 葉紹翁 宋 蘇軾 宋 楊萬里
應憐屐齒印蒼苔, 水光灧瀲晴方好, 畢竟西湖六月中,
小扣柴扉久不開。 山色空朦雨亦奇。 風光不與四時同。
春色滿園關不住, 欲把西湖比西子, 接天蓮葉無窮碧,
一枝紅杏出牆來。 淡妝濃抹總相宜。 映日荷花別樣紅。
長相思
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
宋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語文第十一冊:
墨梅 竹石 石灰吟 泊船瓜洲
元 王冕 清 鄭燮 明 於謙 宋 王安石
我家洗硯池邊樹, 咬定青山不放鬆, 千錘萬鑿出深山, 京口瓜洲一水間,
朵朵花開淡墨痕。 立根原在破岩中。 烈火焚燒若等閑。 鍾山只隔數重山。
不要人誇顏色好, 千磨萬擊還堅勁, 粉身碎骨全不怕, 春風又綠江南岸,
只留清氣滿乾坤。 任爾東西南北風。 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月何時照我還?
遊子吟 長征
唐 孟郊 毛澤東
慈母手中線,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遊子身上衣。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臨行密密縫,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河橫鐵索寒。
意恐遲遲歸。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宋 辛棄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語文第十二冊:
卜運算元
詠梅
毛澤東 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卜運算元
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菩薩蠻
大柏地
毛澤東1933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宋 陸游 唐 杜甫
死去元知萬事空,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但悲不見九州同。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王師北定中原日,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家祭無忘告乃翁。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長歌行 出塞 七步詩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唐 王昌齡 三國 曹植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萁在釜下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萬里長徵人未還。 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但使龍城飛將在, 急?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不教胡馬度陰山。
回答者:關羽大師1234 - 江湖新秀 五級 10-4 20:57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謝謝評價已經被關閉 目前有 3 個人評價
好
33% (1) 不好
66% (2)
其他回答 共 2 條
【第一冊】
畫
唐朝·王維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第二冊】
草
唐朝·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曉
唐朝·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古朗月行
唐朝·李白
小時不識月,蟾蜍蝕圓影,
呼作白玉盤。大明夜已殘。
登鸛雀樓
唐朝·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尋隱者不遇
唐朝·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第三冊】
憫農(二)
唐朝·李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蠶婦
宋朝·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梅花
宋朝·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第四冊】
村居
清代·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詠柳
唐朝·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小池
宋朝·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第五冊】
古詩兩首:
江畔獨步尋花
唐朝·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菊花
唐朝·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古詩三首:
鹿柴
唐朝·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江上漁者
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第六冊】
古詩二首:
四時田園雜興
宋代·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小兒垂釣
唐朝·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台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古詩三首:
宿建德江
唐代·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獨坐敬亭山
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舟夜書所見
清• 查慎行
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第七冊】
古詩兩首:
絕句
唐朝·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早發白帝城
唐代·李白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古詩三首:
望廬山瀑布
唐朝·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山行
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八冊】
古詩兩首: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江南春
唐朝·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古詩三首:
贈汪倫
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回鄉偶書
唐朝·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第九冊】
古詩兩首:
望天門山
唐代·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題西林壁
宋代·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古詩三首:
楓橋夜泊
唐朝·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別董大
唐朝·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暮江吟
唐朝·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第十冊】
詞兩首:
憶江南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漁歌子
唐代·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古詩三首:
游園不值
宋朝·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飲湖上初晴後雨
北宋·蘇 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北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第十一冊】
古詩三首:
墨梅
元朝·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石灰吟
明朝·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北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第十二冊】
卜運算元·詠梅
毛澤東 1961年12月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附:
卜運算元·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古詩三首:
長歌行
漢樂府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晞。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塞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古詩兩首:
示兒
宋代·陸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每一首詩都可在網上查找到鑒賞的,自己找找看吧)
❽ 小學六年級語文第六組單元總結(現成的)
通過這一次綜合性學習,我們不僅學到了很多詩歌,還學會了詩歌的分類,這樣更有助於我們學習詩歌,也收集了很多有關詩歌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學會了自己寫詩歌,因為是個充滿了詩情畫意,充滿了自己的渴望,在詩歌里,我們可以放飛自己的心靈,我們的思維可以跳躍,我們的想像力得到了豐富的伸展,我們可以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渴望與情感。我們也還學會了如何理解詩歌,讀詩歌的方法:1.理解詞語的意思 2.聯系生活實際 3.想像畫面 4.各種詩歌做對比。所以說,這一次綜合性學習對我們的知識增長有了很大的幫助,我們也有了放飛想像的方法,那就是寫詩歌。
這是一個讓我們難忘的綜合性學習,因為它可以影響我們一生 .
孔子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有賴於知識掌握的深度和廣度,多嘗試、多練習能使知識基礎不斷地擴大和加深。學生的知識越多、越牢固,產生興趣的可能性就越大,隨著知識的不斷豐富和深入,興趣也就越來越濃。本學段從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出發,在「聽、說、讀、寫」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多方面的課外活動。特將進行的情況總結如下:
一、口語表達能力訓練活動。如舉行了「故事會」「演講會」「朗誦會」「古詩背誦比賽」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加深對課外讀物的理解,培養學生流利講普通話的能力。就形式來說,組織FLASH故事會,即邊動畫,邊講故事,把語言和具體形象結合起來,增強直觀效果。(主要是以「環保」為話題);如開展「每日論壇」活動,讓學生輪流上台演講,內容不限,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當眾表達的能力。
二、寫作能力訓練活動。舉行了「作文比賽」「課外讀文」「剪報、輯報、辦報」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僅使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閱讀興趣,培養自學能力和習慣,還幫助學生鞏固課內學習的語文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如手抄報《語文小報》開辟字謎、文章病院、古詩欣賞、格言警句、優秀作文、讀書方法等欄目。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提高分析、欣賞能力。
三、語文講座活動。用講座的形式介紹一些有關的語文知識。舉行了「語法講座」、「標點趣話」、「閱讀欣賞」、「怎樣寫話題作文」等活動。內容通俗、淺顯,注意了趣味性,盡可能結合學生實際舉例。
四、語文游藝活動。舉行了「成語接龍、給歇後語找尾巴、抓錯別字俘虜」等活動。通過游藝活動為學生提供思維活動的材料,在創設解決問題的情境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邏輯性和創造性;另一方面提供學生說話的機會,在有效的談話中發展了學生的語言。
五、存在的問題:由於場地和時間的關系並不是所有學生都能得到訓練和提高,今後將盡可能多給大部分學生提供機會。採用的形式有時候不能很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今後要盡可能的降低活動的難度,讓學生大膽參與。
總之,以上活動的開展,既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的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今後將繼續利用本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高雅情趣的陶冶.
這學期,我們開展了「輕叩詩歌大門——與詩同行」的活動。在這一次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中,我們廣泛地閱讀了詩歌,不僅拓展了知識面,而且還深深地感受到祖國詩歌文化的博大精深,體會詩中所蘊含的美麗與感情,了解詩歌的內涵,真是受益匪淺。
我們也學會了許多閱讀詩歌、體會詩歌的技巧。例如:我們在讀詩的時候,知道了去聯系生活實際讀、不同的詩比較著讀、邊描繪畫面邊讀等,這些都是我們通過學習自己總結出來的經驗,這些經驗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詩歌,也可以讓我們走進詩的意境中去,感受詩人當時的情感。
在學習了寫詩歌的方法之後,我們還試著自己寫了幾首童趣盎然的小詩,感受了一回當「小詩人」的感覺。我們的詩中雖然還有著欠缺的地方,但字里行間都洋溢著童趣,令我們自己贊嘆不已。
雖然這次活動時間很短暫,但輕叩詩歌大門,在我們面前展出了一個美麗的詩歌的世界,從而讓我們挖掘到了詩歌海洋中的無數珍寶。讓我們徜徉在詩歌的百花園中,讓生活充滿詩意,讓詩歌陪伴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