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淺談美術課怎樣與多媒體信息技術整合教學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歷史的航船駛入了新的時代――人們稱之為信息時代,多媒體時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一種嶄新的模式,它已經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輔助手段。
電腦多媒體教學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主要表現方式為:電腦備課,製作課件,教師課堂教學演示,學生上網瀏覽、搜尋素材進行繪畫創作,或者採取另一種繪畫形式――電腦繪畫。這是科學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她以生動直觀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們眼前展示了一幅誘人的前景。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電腦多媒體信息技術起到了什麼作用呢?
一、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備課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
小學美術課中需要運用大量直觀的形象進行輔助教學,而由於教學設施尤其是教學資料的嚴重缺乏,使美術課曾不得不像上語文數學那樣以教師講、學生聽,也就是以語言文字為主來進行備課和教學。這種現象曾較大地阻礙了小學美術課的教學改革,因為美術課僅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夠的,它要求教師「寫好教案」的同時,更多地關注在教學過程中設計有些什麼樣的教學環節,這些教學環節能給學生提供哪些審美對象,如何更好地進行啟發和引導等。多媒體備課正好滿足了這一需要,小學美術課由於其審美性的特點,要求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各種欣賞與審美資料,教師的演示過程又要讓學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風景與現場環境還要求能給學生身臨其境的直觀感受,學生的作品能較全面地展示在每個學生的面前,這些要求是傳統的備課方法幾乎無法完成的,而多媒體備課能較好地完成這一項項特殊任務。這些量大、涉及面廣的教學材料能通過計算機技術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過多種視、聽為主的設備讓學生體驗線條、色彩、形體、音樂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情感、體驗創造,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二、多媒體教學能幫助教師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投入到自主積極的學習當中去
1.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探求新知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美術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遵循趣味性和針對性的原則,根據新課內容和學生的學習實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從而進入最佳學習狀態。如:我在教學《海底世界》一課伊始,演示一段展現海底世界的視頻影像進行欣賞,絢麗的色彩,變化無窮的神秘海底,以及優美的音樂,給學生的視覺、聽覺以美的享受,使課堂教學進入輕松、愉悅的氛圍,這樣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於是他們探究新知識奧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們帶著強烈地好奇心和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達到了「課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學效果。
2.運用多媒體教學,再現情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掌握新知
美術教材的重點、難點部分,教師可藉助電教媒體,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再現情境,把教材、教師所講和學生思維融在一起,幫助學生開闊視野,積累素材,進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教學目標。如:在教學《歡樂陶吧》一課時,我依據本教材中的知識點和重點、難點,用電腦課件展示各種式樣的彩陶作品,學生沉浸在陶藝的無限遐想和神往中,情感處於最佳狀態,再用電腦播放捏泥團的步驟,加上娓娓動聽的語言啟迪,從而解決了本課重點,突破了難點,並使學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潤的同時,積極、主動地掌握了新知,開擴了視野,提高了他們的認識能力,為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更為學生素質的提高創設了有利的條件。
3.運用多媒體教學,升華情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創新
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設施由於其局限性,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教學手段則在教學中大展身手,使教學具體、生動、形象,彌補了傳統方法的不足。多媒體信息,特別是圖像、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更為生動形象;使得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升華為動態美,即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因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三、利用網路,實現知識結構延展
現代美術學習,已經從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提高到了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而文化內涵的多元性和綜合性又使得美術教師需要更加關注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知識。但教師個人的學識有限,教材和教參中的資源也不足。在美術課程資源的擴展建設中,現代信息技術為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而龐大的人文性素材資源庫。多媒體課件可以把美術教學所需要的各種圖像、語音、音樂、影像以及文字說明進行整合,並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給學生,實現教學活動的生動和高效。
1.導入網路美術資源,使美術教學內容更寬廣、直觀
網路的即時性、便利性使學生的學習,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和教師知識局限性的束縛,使課堂教學成為一個師生互動、共同探究的活動過程,有效地改變了以往教師憑借自己有限的知識,進行「獨角戲」似的教學活動的模式。讓學生利用搜索引擎「Google」或「網路」自行查找任何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知識,通過主動的探究和欣賞,完成對教學內容的認知過程。
2.開設電腦美術課程,為學生開創美術學習的新途徑
用計算機作為學生美術學習的載體,豐富了美術教學內容,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新的途徑。學生採用電腦進行美術繪畫創作,擺脫了紙張、鉛筆、顏料、調色盒等繁瑣的繪畫工具的限制,一有構思,就可以在電腦里嘗試表現,隨意揮灑,修改也極為方便,這一切都大大增加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總之,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不斷地優化多媒體的組合,充分發揮其作用,並符合教材體系,就能優化課堂教學,突破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重點,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又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開拓了視野,激發了興趣更重要的是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更好地推進了現代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長足發展。
『貳』 現代信息技術重要性體現在哪裡
當今世抄界正在向信息時代邁進,信息已經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血液」、「潤滑劑」;現代信息技術廣泛地滲透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信息產業正逐步成為全球最大的產業。在這股席捲全球的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城市的傳統形態與功能等城市發展的諸多方面也無一例外地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強大影響,城市正面臨著新的發展契機。
『叄』 如何提高美術課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美術與其他學科間的互相滲透和融合.是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能打破美術與各學科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的界限,整合學生的知識.把美術與相關的學科(如思品、語文、音樂與信息技術等)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還有利於學生綜合思維與綜合研究能力的培養。
一、研究美術新課標,構建美術與其它學科整合教學理念
新的美術課程理念強調每個學生都具有學習美術的能力,都能在他們不同的潛質上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美術課程應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打下基礎。因此,教師要建立全新的教學觀,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必須給予學生學科學習的吸引力和創造性思維的空間,使學習過程充滿生機活力。
二、採用多種方式進行美術與其它學科的教學整合
實踐證明,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美術活動不僅是一種自我表達、自我娛樂的形式,而且是解決學科之間知識整合的最好方式。反過來其他學科的內容也是藝術創作的豐富源泉,通過藝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常常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發現。
1、沖破原有學科界限,打通一些學科間邊緣知識的盲點,實現學科間知識的融合及學生對科際聯系的認識;學生整體性、全面性的美術認知,有利於他們對客觀世界整體認識能力和橫向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
2、有效地聯結各學科的相同知識點, 提高有效記憶,提高教學效率和減輕學生學業負擔,推進教法的創新。
3、學科間更多地相互配合,增進了解,形成教學合力,美術教師要向綜合型教師的發展。
4、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增強對社會美、文學美、自然美、音樂美的體驗與感悟。
5、挖掘更多的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美術題材、開發足夠的整體課程資源。
當然,美術整合教學不是搞大雜燴,而是各學科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溝通、相互融合。它應該是始終以美術教學本身為根基,廣泛地吸收其他學科教學的有益成分去開辟自己的教學新路,唯其如此,美術教學的路子才會越走越寬。
『肆』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課程整合教學有哪些優勢
1.直觀來性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自特別是欣賞課,需要展示大量圖片,供學生觀賞,僅僅書本上的幾副插圖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利用多媒體播放幻燈圖片,並加以文字說明,效果就非常好。
2.高效性
繪畫課,往往是教師示範一次,學生再畫,或教師邊講解,學生邊畫。這樣就會造成基礎較弱的學生跟不上進度。利用多媒體播放名師繪畫視頻,讓學生掌握方法步驟。然後練習,教師輔導,效果更佳。
3.趣味性
可以利用多媒體上活動課、手工課,甚至播放學生喜歡的動畫片、兒童劇,會增加美術課堂的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美術的激情。
『伍』 信息技術與美術學科的整合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之間存在諸多聯系,在信息時代,計算機、網路是美術創作和美術學習的重要工具。因此,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教學將會是美術教學的新趨勢,是現代美術教學的新形式。
近幾年來,我校就 「 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教學 」 進行了探索與實踐,下面談談我在實踐中的體會和思考。
一、美術與信息技術存在極為密切的聯系,整合具有必然性。
美術是一門視覺藝術,信息技術通過聲音、文字、圖形、圖像立體地表現信息,它們在呈現信息的方式上都以形象為主。現代美術中,電腦美術作為美術領域的新成員,有著極為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計算機已經成為美術創作中應用極其廣泛的工具。而在省編小學信息技術與小學美術教材中,有很多學習內容是相互關聯的。以下表所列內容為例,我們可以看出,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很多內容本身就是在美術的任務驅動下開展學習的,這正是整合學習最為常見的形式,也就是說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有些學習內容已經和美術整合了;美術課本中的許多內容也非常適合於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而且,美術課的有些內容只有通過信息技術才能達成學習目標,如《電腦美術設計欣賞》,學生只有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操作,才能體會電腦美術的設計方法,如果教師能夠演示運用 Phsotoshop 軟體設計圖片,將會讓學生大開眼界,深刻體會電腦美術的強大功能和神奇魅力。
所以,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具有必然性。它們的整合將獲得一個雙贏的結果,既能夠達到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的教學目標,又提高學習效率。
二、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優化了教學過程,整合具有可行性。
1. 欣賞 ? 評述 ---- 資源浩如煙海,查找可隨心所欲。
「 欣賞 ? 評述 」 是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准》)中提出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 「 欣賞 ? 評述 」 領域是指學生對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等視覺世界進行欣賞和評述,逐步形成審美趣味和提高美術欣賞能力。《課程標准》指出: 「 欣賞 ? 評述學習領域的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積極參與,努力激發學生的主體精神,克服以往以教師講述為主的弊端,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 」 傳統的欣賞教學,學生不知道怎樣欣賞,更不知道怎樣評述。之所以會如此,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缺乏學習資源,除了聽教師介紹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信息來源。目前小學美術中的欣賞部分佔很大的比例,繪畫、雕塑、建築、民間藝術、兒童美術、卡通形象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美術領域,教學中最讓教師為難的仍是缺乏資源。
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但解決了學習資源匱乏的矛盾,而且激發了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美術欣賞的資源極其豐富,學生只要掌握了 IE 網路瀏覽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資料的方法就能夠自主學習。教師只需提出學習的任務,比如製作一張網頁、寫一篇配有插圖的小論文、製作一張幻燈片、編一張電子小報等,幫助學生解決技術困難,協助學生完成作業。
比如美術第十一冊《中國古代建築欣賞》中關於故宮的欣賞。傳統的教學設計是:教師展示一些故宮的圖片或者幻燈片,像導游一樣介紹有關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特色等知識,回答學生的一些問題,或者乾脆組織學生觀看《紫禁城》的錄像資料,然後讓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模式是單方面的知識傳授,學生作為教育的客體被動地接受知識,而且接收的信息量很有限。我們開展的美術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是:讓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搜集資料製作一份介紹故宮的幻燈片,並進行交流。教學中,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上網搜集資料,下載圖片,製作幻燈片。在有意識地選擇、組織材料的過程中,他們不僅了解了故宮的歷史、建築特色,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立體的故宮藝術知識體系,而且為我國古代建築大師的傑作驚嘆不已,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進而產生了了解中國古代文化的巨大熱情。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最後通過網路教室展示幻燈片,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學生也都相當投入。
2. 設計 ? 應用 ---- 強大的軟體供你用,輕輕鬆鬆搞設計。
對另一學習領域 「 設計 ? 應用 」 ,《課程標准》建議 「 用計算機或其他手段進行書籍封面、文體活動海報的設計 」 。美術課程中還有許多內容,如郵票設計、賀卡設計、板報設計等,都可以採用計算機設計的手段。像用畫圖、 Word 、金山畫王等軟體進行較為簡單的圖案設計,用比較專業的 Photoshop 軟體進行封面設計、廣告設計,並利用計算機光碟中大量的圖像、照片以及材質資料,利用計算機字型檔中豐富多彩的字型、字體等,設計出更加精彩的作品來。
例如美術第九冊《平面構成設計》的教學。按照傳統的教學設計,每個學生起碼要准備大小一樣的圓形、方形、三角形紙片各三張,通過排列組合將這些紙片構成幾個不同的圖形,然後選擇其中一二個繪制出來。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由於學具的限制,只能獲得一些常見的圖形;繪制艱難,許多學生因為製作過程過分繁復而失去耐心,畫不出精緻的作品來。與信息技術整合的教學設計卻能夠克服上述缺點。方法是:首先在 Word 中插入自選圖形 「 圓形 」 、 「 方形 」 和 「 三角形 」 ,並設置成 「 無填充顏色 」 ,再通過 「 復制 」 、 「 粘貼 」 獲得數個基本圖形,然後隨意移動這些基本圖形,把他們組織成新的圖形。學生可在計算機上反復嘗試,直到滿意為止。最後把構成的圖形 「 組合 」 在一起,復制到畫圖軟體中,並填上自己喜愛的顏色。(由於在畫圖軟體中不能任意移動圖形,在 Word 中又無法完成區域填色,因此需先在 Word 中構圖,再在畫圖軟體中填色。)
由於手工繪制的設計方式受設計者自身技術水平的影響比較大,也比較費時間,所以學生往往難以實現預想的構思,設計會以失敗告終。基於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設計顯得輕松和得心應手,學生容易實現預想的效果,避免由於眼高手低帶來的不快,從而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3. 突破難點, CAI 很管用。
CAI (計算機輔助教學)主要是利用計算機的快速運算、圖形動畫和模擬等功能,輔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某些重點、難點。 CAI 課件大多以演示為主,是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中最為常見的形式。教師可運用 PowerPoint 等多媒體製作工具,綜合利用各種教學素材,編寫自己的多媒體課件,用圖表、動畫等展示動態的變化過程,形象地演示某些難以理解的內容,用於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小學美術與信息技術學科整合教學中 CAI 主要應用於以下幾種情形:
( 1 )分析解釋。
CAI 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啟發他們發現美術規律。比如:《千變萬化的線》一課,製作一個可供教師演示和學生學習的課件。課件首先展示自然界中各種各樣的線,並用閃爍的效果將這些線條突出出來,然後概括出線的種類,接著通過說說、畫畫讓學生體會線條的千變萬化,最後再讓他們欣賞美術作品中的線條的美。在整個教學活動中, CAI 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直觀地解釋了線條作為重要的美術語言產生的過程,展現了線條的魅力。
( 2 )提供素材。
美術課程中某些內容可能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比較遠,比如《歡樂的元宵節》,我們當地的風俗不太重視元宵節,學生對這一節日知之甚少。教學時,如果不提供足夠的學習素材,學生將難以開展學習。因此,充分發揮 CAI 課件的優勢,給學生展示大量的圖片、錄像等直觀信息,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困難,提高學習的質量。
( 3 )對比實驗。
美術是視覺藝術,所以通過直觀的對比實驗能夠很好地說明道理和規律。比如認識冷色和暖色,可通過觀看大量的對比圖片讓學生感受色彩的冷暖差異,這比光憑教師的講解來得直觀、簡單得多。
( 4 )激發興趣。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解讀》中要求教師 「 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范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游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 信息技術具有集聲音、文字、圖形、圖像於一體立體地表現信息的功能,使學習情景的創設變得得心應手。比如《茶壺造型》一課,可通過欣賞精美的宜興紫沙壺來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
三、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改變了學習方式,引起了一系列變化。
1. 整合改變了學習的方式,同時引起了教學結構的改變。
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使個別化學習成為可能。由於基礎教育中普遍存在個別教育與班額偏大的矛盾,所以個別化教育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而基於信息技術平台的學習可以滿足學生個別學習的要求,學生可按照各自的學習速度開展學習,主動利用網路資源和計算機軟體搜集、處理信息,主動構建知識體系。
「 學會合作 」 是未來教育的 「 四大支柱 」 之一。美術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為合作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傳統教學中的合作學習往往流於形式,經常是一個優秀的學生講,其他同學聽,或者一個同學畫,其他同學伺候,甚至剝奪了美術基礎較差的學生參與繪畫的權利。而且小組成員的學習成果又不容易整合。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合作學習,能夠真正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力量和智慧,便於整合學習成果。比如《中國古代建築欣賞》中關於故宮的欣賞教學,讓學習小組的每個成員分頭搜集某一方面的資料,如故宮的歷史、故宮的建築特色、故宮的珍貴藏品 …… 然後綜合資源,討論幻燈片的製作方案,製成幻燈片後再與其他小組交流學習成果。合作學習是一種先進的教育理念,而不僅僅是一種學習組織形式,在中國傳統教育中,學生似乎更善於競爭而不善於合作,所以創設合作學習的環境對於開展合作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教學系統中由於 「 信息技術 」 要素的介入,使 「 教師 」 、 「 學生 」 、 「 教材 」 這三個要素改變了原來的地位。信息技術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與情感激勵工具,教師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而成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協作者;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學習者;教材不再是物質化的文本,而是全息性的資源總和。整合教學引起了教學結構的改變。
2. 整合改變了學生的思維方式。
傳統教學偏重於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學生強於演繹推理,弱於概括判斷。而網路資源浩如煙海,學生在網上可以搜集到許多資源,要合理處理這些信息,就需要學生對信息進行綜合歸納,這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我國長期以 「 知識為中心 」 的課程思想導致了學生對文字的敬畏和輕信,所以學生接觸到網路信息時,往往也會輕信搜索到的任何信息。而學生在搜集到的信息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或者與原有的知識相沖突時,就不得不去思考判斷這些信息的可靠性。比如網上對《蒙娜麗莎》的微笑的解釋就眾說紛紜,對《蒙娜麗莎》中的模特是誰也有很多種說法。學生通過長期的訓練,會把這種思維方法逐漸遷移到其他領域,對解決今後學習、工作、生活的問題提供有力的幫助。
3. 整合可能會導致傳統美術技法的弱化。
由於美術中的某些課程的作業可以通過計算機應用軟體來完成,如 「 封面設計 」 ,學生可通過 Word 或畫圖等軟體製作出漂亮的作品,不需要使用傳統的顏料、畫筆等工具,也不需要進行傳統意義上的調色,那麼他對顏料的屬性可能就不太了解,對顏料調配的方法和技術可能就不熟練。過多地依賴信息技術,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於傳統美術媒介的不熟悉,弱化傳統美術技法,像中國畫、書法等傳統文化有可能被年輕一代所拋棄。因此,並非所有的美術課程都可以和信息技術整合,勉強整合反而會弄巧成拙,如 「 中國畫 」 的學習,應該沿用毛筆、宣紙這樣的工具,以讓學生體驗中國畫的藝術魅力。
4. 網路管理的不完善和信息的良莠不齊可能會帶來某些負面影響。
網路是一個開放的世界,信息來源廣泛,這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可供學習的資源,但其中也充斥著許多錯誤的、消極的和不健康的信息,比如在搜索有關維納斯的圖片時,可能會搜索到不健康的網頁,學生出於好奇就會瀏覽其中的內容。這會給判斷能力還不強的兒童帶來負面影響,不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因此,在教學中除了堅持正面教育、採取安裝網路過濾軟體等措施之外,還要加強管理。
『陸』 如何優化美術課堂結構
美術與其他學科整合的資源
新一輪課程改革在指導如何處理「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的相互關系時提出:「各學科都應力求與相關學科相互融合,使學科內容跨越學科之間的鴻溝,最大限度地體現知識的整體面貌。」如何將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整合,利用其他學科資源為美術教學服務,或利用美術教學協同其他學科達成目標,實踐教學的整體優化,在當前美術教學改革中,越來越引起眾多美術教師和學者的關注。
(1)與信息技術的整合
在傳統教學中,工藝美術設計課的教學目標一般是通過「教師講解,學生練習」等環節實現。其中主要教學環節是教師講解,給出圖例。課堂上讓學生自己領會和做練習的機會很少,很難完成教學目標。這種自主、交互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通過信息技術和美術設計的整合教學,達到了使用信息技術來學習其他課程的目的;同時,又強化了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使學生對軟體運用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我設計的美術課「電腦美術——圖形的聯想」一課就說明了網路化課堂教學的優勢。為課程的實施提供非線性的、動態的、開放的、豐富的教學資源。
(2)與語文學科的整合
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能夠既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觀察力和思維能力,又要促使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將美術教學和語文學科整合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如,在「古詩插畫」中,我設計了幾個步驟:第一先了解詩句的意境,然後抓住詩句中最精彩的句子,了解作者寫詩的背景再進行繪畫創作。學生們既學到了美術知識,又加深了對相關的語文知識的理解,並且還成功地打破了學科界限,將美術與語文知識融合生成新知識。這樣,學生們經歷了「看」「做」「賞」「創」的過程,悄然地跨越了學科知識之間的學習鴻溝,達到美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教學目的,學生們的實踐能力、想像能力、審美能力、創造能力等都得到了發展。
(3)與科學學科的整合
美術學科與科學學科在教學上存在一些共通的途徑——從生活體驗到課堂學習。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由於人們未能認真、細心地觀察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也無形中限制了學生的想像力。在傳授美術「樹葉圖案」這一內容時。我先從科學學科的角度出發,教學前讓學生觀察花、草、樹、木,進而觀察葉子的形狀、顏色、大小,然後在課堂上我又製作了一些花、草、樹、木的課件,讓學生了解葉子的結構:葉柄、葉脈、葉絡等,並有「把觀察大樹畫下來」「畫一張觀察過的樹葉」等與美術課要求相似的作業練習,學生通過眼看、手摸、比較分析,對植物的花、葉子了解比較深刻,學生自然就會把對花葉的感性認識整合到美術課上,學生再進行葉、花圖案製作設計時,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也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4)與音樂學科的整合
小學美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寓教於樂、生動形象、感人的優勢。美術與音樂學科的整合在日常的教學中同樣不可忽視。我在教學感受聲音時是通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兩個簡單感嘆的感受,感受聲音的色彩感,然後通過聆聽具有感情色彩截然不同的音樂來感受樂音強烈的色彩感,使學生感受到音樂與繪畫的相通之處。此外,其他學科也都可以進行整合。
總之,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獲得多方面的發展,美術教學中要廣泛利用一切可用資源。
『柒』 如何更好地進行信息技術教學
通過學習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
。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展;從教學系統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現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於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律。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新的美術課程標准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於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於人。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音頻、動畫、視頻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互動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台,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發展的構想得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製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製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築介紹》、《中國優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網上教學資源,通過網路,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於培養學生的互助品格,
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學習心得》(http://www.unjs.com)。 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路中延伸、拓展。在講授《面具》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索,小組討論交流,知道了面具的歷史、種類、製作方法,欣賞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面具,網路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面具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系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系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展。如結合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製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嘗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製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採納用於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製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面設計軟體製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愉快的多途徑的學習,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學化難為易,化復雜抽象為直觀形象。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包括視覺、聽覺、觸角等多樣化的外部剌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里,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投影屏幕,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加強了記憶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散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想像。但是在信息技術運用於美術教學的同時,仍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師生在網路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展,對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具有運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現代信息環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師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1.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2. 辯證的信息技術教育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系統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據課程標准確定綜合教學目標的能力;分析把握學習者特徵及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以及各內容之間相互關聯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發展需求,論證信息技術的潛能和不足,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並確定信息技術應用方式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合理處理和應用教學資源的能力。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術管理學生在信息技術環境中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學習最優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評價能力。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發展能力:教師應能利用結合校本的「整合」實踐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和反思以及系統科學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並利用信息技術及有關資源促進持續的專業能力發展和終身學習。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並與其他學科整合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它亦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想有機結合並且深入發展下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多種必要的條件。我們教育者必須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讓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揮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