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應用題。快點、謝謝!!! 買4張課桌和9把椅子一共用去756元。
4張桌子相當於12把椅子:3×4=12把
相當於一共買了椅子:12+9=21把
每把椅子價格是:756÷21=36元
每張桌子價格是:36×4=144元
⑵ 一道小學數學應用題(簡單、有分)
甲乙合作時,不管6天,他們完成1/3。則甲乙各1/6。
乙丙專合作時,不管2天,剩下(屬2/3)*(1/4)*(1/2)=1/12.則乙丙各完成總工程的1/12。
甲乙丙三人合作,剩下的工程量是(2/3)*(3/4)=1/2
則甲乙丙各為(1/2)÷3=1/6
則甲完成總工程的(1/6)+(1/6)=1/3
..乙............(1/6)+(1/12)+(1/6)=5/12
..丙.............(1/12)+(1/6)=1/4
甲應得錢:540*(1/3)=180
乙......:540*(5/12)=225
丙......:540*(1/4)=135
檢驗:180+225+135=540
給追加分啊。嘻嘻。算的不累,打字累
⑶ 小學數學應用題(有答案)題比較段
小明參加QQ游戲「釣魚比賽」,每關有50條魚,評分方法以:釣上一條3個Q幣(註:釣魚有一定版時權間限制,過了時間魚就變成了石頭),沒釣上勞動報酬1個Q幣,釣石頭上來倒扣1個Q幣。小明最後得到的Q幣數是奇數還是偶數?
當50條全釣上時, 50(偶數)×3 = 偶數
當50條全未釣上時, 50(偶數)×1=偶數
當全釣的石頭時 50(偶數)×(-1)=偶數
又50(偶數)拆分成三個數時有兩種情況:
偶數(50)=奇+奇+偶 = 偶+偶+偶
當偶數(50)=奇+奇+偶時
奇×3+奇×1-偶×1 =奇+奇-偶=偶
當偶數(50)=偶+偶+偶時
偶×任何數=偶
所以偶+偶-偶=偶
所以不管什麼情況下,最後結果都是偶數
⑷ 小學數學應用題
1.三月份生產了650-150=500台機床,所以四月份增產了150÷500=30%
2.一噸等於版1000千克,6噸等於6000千克,所以6噸煤可以生產權6000÷3×0.15=300度。
3.後18天總共修了18×252.3=4541.4米,三月份總共修了4541.4+2400=6941.4米,所以三月份平均每天修6941.4÷30=231.38米。
4.第一天看了300*1/5=60頁,第二天看了1/4(300-60)=60頁,前兩天總共看了60+60=120,所以第三天應該從121頁開始看。
⑸ 小學數學應用題解答技巧
常用的數學應用題解法
常用應用題解題方法
掌握解題步驟是解答應用題的第一步,要想掌握解答應用題的技能技巧,還需要掌握解答應用題的基本方法。一般可以分為綜合法、分析法、圖解法、演示法、消元法、假定法、逆推法、列舉法等。在這里介紹這些方法,主要是幫助同學掌握在遇到應用題時,如何去思考,怎樣打開自己的智慧之門。這些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在實際解題中,往往是兩種或三種方法同時用到,而且有許多問題,可以用這種方法分析,也可以用那種方法分析。問題在於掌握了各種方法後,可以隨著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靈活運用,切不可死記硬背,機械地套用解題方法。 1.綜合法
從已知條件出發,根據數量關系先選擇兩個已知數量,提出可以解答的問題,然後把所求出的數量作為新的已知條件, 與其它的已知條件搭配,再提出可以解答的問題,這樣逐步推導,直到求出所要求的結果為止。這就是綜合法。在運用綜合法的過程中,把應用題的已知條件分解成可以依次解答的幾個簡單應用題。小學數學網
例1.一個養雞場一月份運出肉雞13600隻,二月份運出的肉雞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運出的比前兩個月的總數少800隻,三月份運出多少只?
綜合法的思路是:
算式:(13600+13600×2)-800
= (13600+27200)-800
=40800-800
=40000(只)
答:三月份運出40000隻。
另解:13600×(2+1)-800
=13600×3-800
=40800-800
=40000(只)
例2.工廠有一堆煤,原計劃每天燒3噸,可以燒96天。由於改進燒煤方法,每天可節煤0.6噸,這樣可以比原計劃多燒幾天?
解答這道題,綜合法的思路是:
算式:3×96÷(3-0.6)-96
=288÷2.4-96
=120-96
=24(天)
答:可比原計劃多燒24天
用心解救行了,不要考慮太多
小學的題都不難..
⑹ 小學數學應用題
1.一項復工程,甲隊5天完成制,乙隊7天完成,甲和乙每天完成這項工程的量的比是多少? 兩隊合做2天後,這項工程還剩幾分之幾?
1/5:1/7=7:5 1-(1/5+1/7)*2=11/35
2.一個電視機廠去年彩色電視機的產量與電視機總產量的比是9/20,去年共生產電視機25000台,其中彩色電視機有多少台?
25000*9/20=11250
3.鞋廠生產的皮鞋,十月份生產雙數與9月份生產雙數的比是5:4,十月生產了2000雙,9月份生產了多少雙?
2000/5*4=1600
4.某班學生人數在40到50人之間,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的比是5:6,這個班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5+6=11 11的倍數是11,22,33,44,55
只有44符合題意
5.某工廠工人佔全廠職工總數的2/3,技術人員佔全廠職工總數的2/9,其餘的是幹部,寫出這個廠的工人,技術人員和幹部人數的比.
1-2/3-2/9=1/9 2/3:2/9:1/9=6:2:1
⑺ 小學數學應用題
解(1)買1支鉛筆多少錢?
0.6÷5=0.12(元)
(2)買16支鉛筆需要多少錢?
0.12×專16=1.92(元)
列成屬綜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⑻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應用題怎樣講解最好
小學一年級應用題,最好培養孩子用畫圖的方法去思考。對於低年級同學,教會孩子是不容易的,那麼就需要我們家長和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運用多種手段和方法去講解。
1、小朋友到花園里去澆花,澆好了18棵,還剩10棵沒有澆。問:小朋友一共要澆多少棵花?答案:28
2、王叔叔去參加同學聚會,他和每個人都握了1次手,王叔叔一共握了20次手 問:參加同學聚會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21
3、小朋和小月每人都有8支鉛筆。小朋給了小月3支後,小月比小朋多多少支?答案:6
4、媽媽買回來一籃子蘋果,吃了6個後,籃子里還剩下4個蘋果,問:籃子原來有多少個蘋果?答案:10
5、李老師給王芳布置20道數學題,王芳第一天做了幾道,第二天又做了幾道,她把剩下的數一數還有11道。問:王芳兩天一共做了多少道?答案:9
6、小紅參加游泳比賽,與參賽的選手每人合照一張照片,一共照了8張。問:一共有多少名選手參加游泳比賽? 答案:9
7、小葉參加羽毛球比賽。比賽共有12人參加,小葉與每個選手都握了1次手。 問:小葉共要握多少次手?答案:11
8、哥哥和弟弟每人都有10塊糖,哥哥給了弟弟2塊。問:現在哥哥比弟弟少幾塊? 答案:4
9、芳芳和軍軍都在看同一本書,芳芳看了40頁,軍軍看了41頁,問:誰剩下的多?多幾頁?答案:芳芳,1頁。
⑼ 小學數學應用題
首先第一點應該抓住「游戲進行到某一名小朋友收到上一名小朋友傳來的糖果但無法按規定給出糖果時」這句話,該小朋友為什麼無法按規定給出糖果?答案當然是因為他手中的糖果數量不滿2顆而無法給出糖果,而且我們可以斷定這名小朋友一定是最後一位小朋友,也就是原先手中糖果最少的一位。因為每一次每一名小朋友手中的糖果實際減少數量是2顆,按次序輪流進行,自然應該是原先手中糖果數量最少的那位先不滿2顆。那我們不妨假設他是第n名小朋友,那小朋友自然應該有n人。
再則,從「有兩名相鄰小朋友的糖果數的比例是13:1」這句話,應該可以判斷出這「兩名相鄰的小朋友」只可能有兩種情況。情況一:最後一名小朋友和他前面那位;情況二:最後一名小朋友和第一名小朋友(首尾是相連的)。因為每一名小朋友總是將前面傳來的糖果再加上自己的2顆傳給下一名小朋友,每個人都減去2顆,結果是前面一位還是比後一位多兩顆糖果,對任意的x:(x+2)/x=13,則 x=1/6,這說明前其它任意兩名相鄰的小朋友如果要滿足他們手中糖果數比例是13:1這個條件的話,必須是其中的一名小朋友得擁有1/6顆糖果,這顯然不符合實際。用這樣的反推法我們可以推出上面的兩種情形。
假設游戲是進行了k圈才在最後一名小朋友那裡終止的,那此時這名小朋友應該拿到來自前面一名小朋友糖果數量應該是2n(k-1)+2(n-1)=2nk-2。這里我們又要分兩種情況討論:
1.設最後一圈這名小朋友手中只有一顆糖。當最後一圈游戲進行到他這里時候,他的糖果總數應該是2nk-2+1=2nk-1。他前面的小朋友在最後一圈剛開始時候應有3顆糖,在游戲進行到他這里時,他給出來自前面人的糖和自己的2顆後應該也只有1顆糖。再按照前面每一名比後一名多兩顆糖,我們可以得到第一名小朋友有1+2(n-1-1)=2n-3。
(1)如果是前面分析的「情況一 」,則(2nk-1)/1=13,得n=7/k,要使n為最大自然數,滿足該條件的自然數k應該取1,即n=7。
(2)如果是前面分析的「情況二」,則(2nk-1)/(2n-3)=13,的n=19/(13-k),使n為最大自然數的正整數k應該取12,此時n=19。
2.最後一圈這名小朋友手中沒有糖。當最後一圈游戲進行到他這里時候,他的糖果總數應該是2nk-2。他前面的小朋友手中在給出自己最後的2顆後應該也沒有糖。而第一名小朋友手中應該是2(n-1-1)=2n-4顆糖。則這樣的話只可能存在上述分析的「情況二」,則(2nk-2)/(2n-4)=13,得n=25/(13-k),滿足n為最大自然數這個條件的自然數k應該取12,此時n=25。
綜上所述,最多應該有25位小朋友。上述推理過程我本人認為應該已經十分詳細和嚴密了,但不知道答案是否正確,如果有不懂之處可以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