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

發布時間:2021-01-26 20:02:41

⑴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效率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 ,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⑵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課題階段性小結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性課題階段性小結
一、課題研究目標
本學期,我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課題結合學期的工作計劃,根據實驗方案擬出的實驗階段的時間表,以及目前教學改革中發現的問題,制定本學期的課題工作目標,圍繞課題研究重點,扎實、深入開展研究,通過教學組織策略、教學有效性的診斷方法的研究,著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構建和諧、高效的課堂,以「學生和諧發展」為核心的目標,促進學校、教師、學生共同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工作
1、確定並圍繞課題研究的側重點進行研究。圍繞「如何有效的提高解題分析能力」及「運算能力的快速提升」開展研究,各人根據子課題課題實驗方案,結合總課題研究的側重點,確定下階段子課題的研究重點,切實有效地開展實驗。在注重課題研究的課堂實踐外,注重進行進一步的理論提升,疏理、總結出較為成熟的理論觀點。
2、以「扎實、成效」為核心價值觀,拓展課題組成員發展的空間,發現和培養優秀實驗教師,發揮帶動輻射作用,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3、以校本教研製度為依託,實現課題研究與校本教研的有效對接。實現校本培訓、校內教研、集體備課與課題研究緊密結合的研究體系。
4、進一步發揮課題指導組的指導作用。課題指導組成員、負責人要加強對子課題研究的指導,幫助子課題進行理論引導和理論提升,克服研究的不平衡現象,提高子課題研究水平。
5、加強「教學研究博客」的建設。目前博客的管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博客日誌上傳數量少,參加評論少,活動報道少,圖像資料少,互動研討少。下階段除了繼續發揮博客的信息傳遞、資源共享、課題展示的功能外,還要進一步發揮它的互動性。活動結束後及時將教學設計、教學反思、活動相片、活動總結及時上傳。各人在輪值時間要注意博客的維護和管理。
6、加強教學交流。每次活動做到有主題,根據事先確定的主題組織活動,其他教師根據這個主題進行思考,提前以書面形式上交、上傳到博客中,有時間可以在會上交流,會議有紀錄,有互動,有提升,有總結,有報道、有材料匯編。
7、加強課題研究資料的匯編、建檔。各課題研究教師應認真負責,進行建檔。本學期要匯編的資料有:課題方案,學期計劃、階段小結、論文設計案例。每次活動的資料應包括簽到表、活動通知、活動安排、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研討紀錄、一學期一次以上活動總結報道、錄象光碟、活動剪影。資料一式2份,並將相關材料上傳博客。課題研究著力於對現實的課堂教學考察,發現、反思並及時調控老師教學觀念的有效性和教學行為的有效性,調動教師教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的積極性,合理配置教學活動中的教育資源,提高教學的整體效益。為了做好第一階段的研究,擬定本計劃。

⑶ 如何改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

計算能力是一項基本的數學能力,培養小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在數學考試中不難發現學生由於計算出錯而丟分的現象越來越嚴重。作為一位數學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一、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計算教學的內容和要求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計算教學的順序要適合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教學方法也要適應學生的年齡特點。如:一年級的絕大多數學生掌握了20以內的進位加法 和退位減法,能做100以內比較容易的加、減法 .2.依靠實物計算有所減少。 3.有些兒童能夠部分地或完全擺脫實物計算,進入抽象數的加、減計算。他們的推想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二年級學生在做乘法應用題時,有的能用連加法計算,有些採取另外一種加法是把人數作為相同數相加。
二、嚴格教學要求是前提
教學大綱在計算教學上要求達到三個層次,具體地說,就是根據每一部分所佔的地位、作用區別對待,對 一位數的加減法、表內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達到熟練;對於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萬以內的加減法和用 一兩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要求達到比較熟練;對於三位數乘、除多位數的筆算只要求會算。在小學階段 ,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
要過好計算關,首要的是保證計算的正確,這是核心。如果計算錯了,其它就沒有意義了。但如果只講正 確,不要求合理、靈活,同樣影響到計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內的加減法,有的學生用湊十法和用看加算減 計算,有的則靠擺學具或掰手指、腳趾、逐一數數做加減法,計算結果都正確,但後者顯然達不到要求。又如 :在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中,有各種計算方法,可以從低位算起,也可以從高位算起,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 具體分析,靈活運用。在三四個數的連加中,關鍵是會湊整,如果不會湊整,也影響到計算的正確度,要做到 比較熟練也是困難的。學了運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後,如果不會運用,即使計算正確,也達不到教學要求。因此 ,嚴格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教學,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前提。
三,重視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
在小學階段,學生面臨各種各樣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麼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是學生能夠正確計算的前提。有些學生在考試中計算題做錯,並不是真正的不會算,而是由於運算定律或是運演算法則沒有弄清,導致計算出錯。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
如學生在計算250×24時,很多學生是這樣算的:250×24=250×(20+4)=250×20+250=5000+250=5250這部分學生知道這道題能夠用簡便方法計算。但在計算時由於乘法分配律用錯而導致最後的計算結果錯誤。試想,我們的老師在教乘法分配律時,如果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定律的本質,知道該定律是把兩個數的和與第三個數相乘變為這兩個數分別與第三個數相乘的和,學生在計算時就不會出現上述錯誤。
特別是學生到了高年級,所學的數學基礎知識已經非常豐富了,因此在教學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學會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做題時能靈活運用。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並做到先復習後練習,練習中刻苦鑽研,細心推敲,不要輕易的問別人或急於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在計算的時候要讓學生養成一看、二想、三算、四演的習慣。所謂一看、二想、三算、四演是指:第一先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第二再想一想用什麼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等;第三步進行計算;第四步進行演算,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教師還要加強書寫格式的指導,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一些數字和運算符號。教師還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解題教學,審題在前,分析在後。思路清晰,層次分明;板書簡明,重點突出。

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計算教學,以學生的眼光看待計算,讓學生在體驗快樂,感受趣味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考,在思考中引導學生去品味數學內在的魅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

⑷ 小學數學如何做好數的運算教學

計算是我國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內容,它貫穿小學數學教學的始終,無論是數學概念的形成、數學結論的獲得、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等都依賴於計算活動的參與。新的《數學課程標准》對計算教學在目標定位上提出了新要求,更注重讓學生體驗計算在生活中的意義,並能運用數學計算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真正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而今,學生計算能力不盡人意,究其原因,需要先從影響學生計算的心理因素談起。
l 影響學生計算的心理因素
影響學生計算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感知粗略、注意失調、記憶還原、表象模糊、情感脆弱、強信息干擾、思維定勢副作用等方面。
以口算為例加以說明——
1、感知粗略
要進行口算,首先必須通過學生的感覺器官來感知數據和符號組成的算式。小學生感知事物的特點是比較籠統、粗糙、不具體,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看不出事物的聯系及特徵,因而頭腦中留下的印象缺乏整體性。而口算題本身無情節,外顯形式單調,不易引發興趣。因此,學生口算時,往往只感知數據、符號的本身而較少考慮其意義,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容易產生感知失真,造成差錯。如一些學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是「+」,把「56」寫成「65」,把「109」當成「169」等等。
2、 注意失調。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注意的不穩定和較差的分配能力是產生口算差錯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學生注意不穩定,不持久,不容易分配,注意的范圍不廣,易被無關因素吸引而出現「分心」現象。在口算過程中,需要經常注意或把注意同時分配在不同的對象上。由於小學生注意力所顧及的面不廣,要求他們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分配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時,往往顧此失彼,丟三落四。例如單獨口算6×8和48+7等口算題,大部分學生能算準確,而把兩題合起來時,算6×8+7,學生往往得45,忘記進位而造成差錯。
3、記憶還原。
記憶的目的不僅是信息的貯存,更重要的是能准確地提取。學生貯存信息的過程中,由於生理、時間、復習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貯存的信息消失或暫時中斷,從而丟頭忘尾,造成「遺忘性差錯」。特別是連加、連減、進位加、退位減、連乘、連除等口算題,瞬時記憶量較大,如口算28×3時,要求學生能暫時記住每一步口算的結果,即20×3=60,8×3=24,並在腦中口算出60+24=84。而這類口算題出錯的原因,主要是中間得數的貯存與提取不完整或遺忘所致。
4、表象模糊
表象是感知向思維過渡的橋梁。從運算形式看,小學生的口算是從直觀感知過渡到表象運算,再到抽象運算。從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看,其思維帶有很大的具體形象性,表象常成為其思維的憑借物。特別是低年級兒童,常因口算方法的表象不清晰而產生差錯。如一些一年級學生口算7+6、8+5等進位加法時,頭腦中對「分解」→「湊十」→「合並」的表象模糊,想像不出「湊十法」的具體過程,因而出現差錯。
5、情感脆弱
口算時,學生都希望很快算出結果。有些學生在做口算題時候,由於存在急於求成的心理,當數目小、算式簡單時,易生「輕敵」思想;而當數目大、計算復雜時,又表現出不耐心,產生厭煩情緒。口算時,一些學生常不能全面精細地看題,認真耐心地分析,更不能正確合理地選擇口算方法,進而養成題目未看清就匆匆動筆、做完不檢查等陋習。
6、強信息干擾
小學生的視、聽知覺是有選擇性的,所接受信息的強弱程度影響他們的思考。強化了的信息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數想減得0,0和1在計算中的特性,25×4=100,125×8=1000等等。這種強信息首先映入眼簾,容易掩蓋其它信息。如口算18-18÷3,學生並非不懂得「先乘除後加減」的順序,而是被「同數相減等於0」這一強信息所干擾,一些學生首先想到18-18=0,而忽視了運算順序,錯誤地口算成18-18÷3=0。
7、思維定勢負作用
定勢是思維的一種「慣性」,是一定心理活動所形成的准備狀態。這種准備狀態可以決定同類後繼活動的某種趨勢。在540÷60、450÷90、360÷40等題之後夾一道300-50,很多學生往往錯算成300-50=6。
l 正確處理計算教學中的四種關系
當前計算教學中,要想上好一節計算課,就必須處理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關系:創設情境與復習鋪墊的關系、演算法多樣化與演算法優化的關系、算理直觀與演算法抽象的關系、形成技能與解決問題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創設情境與復習鋪墊的關系
現在的計算教學幾乎不見了傳統教學中的復習鋪墊,取而代之的是——情境創設。因此,很多計算課都創設生活情景,常常是創設「買東西」 或者是「逛商場」的情境,硬要從生活中得到一些數據用來計算或者一定要聯系生活,難道這就是新課標的理念嗎?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

⑸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對這個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小學數學基礎就會很差。 一是:各種運演算法則掌握不牢固,計算的速度慢、准確性差.; 二是:數學思維定勢嚴重,缺乏變通,解答問題的方法單一,更是缺乏發散、求異的創新思維; 三是:解題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數學語言,邏輯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練的運用公式、定律、定理; 四是:數學應用能力差,主要表現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

⑹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課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這對進一步學習和今後參加生產勞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計算教學的現狀令人深思,學生的計算能力令人擔憂!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如何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值得研討。先將本人的看法淺談如下:
1、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清楚明白算式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實際,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還數學計算題的本來面目,也更好的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索要留足時間、留足空間。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經過課改,老師們都具有這樣的教學理念: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想得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在新授課時,通過環環緊扣的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理解計算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如:先算什麼?怎麼算?再算什麼?使學生明確怎麼算,怎樣書寫,為什麼這樣算。正所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與演算法融為一體,真正達到理解算理促進演算法,最終形成計算技能。
3、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相結合。演算法多樣化是學生不同個性和不同思維結果的展現,重視多樣化可以說是讓學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提升,而演算法優化是使學生計算技能提高的過程,必不可少!在數學課堂中,常見到口算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樣的口算方法,教師不要一味地給予肯定:真棒!有創造力!教師應對學生的口算方法進行有價值的引領,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進行選擇和自我調整,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師在針對學生計算方法的選擇時說: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老師喜歡的是這種這樣教師在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較好的引領學生對多樣化進行優化。
4、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訣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練的背誦乘法口訣,卻不能很好的運用,往往一個簡單的表內乘法計算題,可他們卻要從第一個開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訣為止,才知道結果是什麼。真的很悲哀!是什麼讓學生的口算變得如此糟糕?
在我看來,與我們平時的口算訓練很有關系。我們常常看到,教師在訓練口算得時候,是將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現,這樣是很難達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為在別的同學算上一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在算下一題了,這樣就失去了口算的意義,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題要逐一的出現。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設計時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結果,操作起來快捷有效。
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還要與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結合起來。訓練時可採用競賽、開火車、搶答、對口令等計算形式,去調動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訓練的頻率和強度,不僅要做到節節有訓練,還要做到課課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5、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近計算能力的保證。在進行計算時,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是:又對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對。即要求在對的基礎上提高速度。要求學生看題仔細,計算認真,還要養成驗算的習慣。
6、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任務之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善於抓住各種教育時機,把思想教育滲透於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參透思想教育,既教書又育人。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技藝。計算課教學,要使計算教學在算理、演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計算課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這對進一步學習和今後參加生產勞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計算教學的現狀令人深思,學生的計算能力令人擔憂!計算正確率下降、口算速度減慢。如何切實提高計算教學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值得研討。先將本人的看法淺談如下:
1、創設的情境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並且能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清楚明白算式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實際,不是天外之物,很好的還數學計算題的本來面目,也更好的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索要留足時間、留足空間。玻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律、性質和聯系。經過課改,老師們都具有這樣的教學理念:把學的權利還給學生;把想得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機會留給學生。教師在新授課時,通過環環緊扣的問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發現,理解計算算理,掌握計算方法。如:先算什麼?怎麼算?再算什麼?使學生明確怎麼算,怎樣書寫,為什麼這樣算。正所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算理與演算法融為一體,真正達到理解算理促進演算法,最終形成計算技能。
3、提倡演算法多樣化與優化相結合。演算法多樣化是學生不同個性和不同思維結果的展現,重視多樣化可以說是讓學生在交流各自的思維的過程中,使學生思維能力得到培養、提升,而演算法優化是使學生計算技能提高的過程,必不可少!在數學課堂中,常見到口算方法的多樣化,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七嘴八舌的道出了各式各樣的口算方法,教師不要一味地給予肯定:真棒!有創造力!教師應對學生的口算方法進行有價值的引領,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點,領悟不同方法的優劣,作出合理的判斷和價值評價,進行選擇和自我調整,尋求簡潔、容易、快速的方法。教師在針對學生計算方法的選擇時說: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但老師喜歡的是這種這樣教師在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較好的引領學生對多樣化進行優化。
4、加強口算能力的培養。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筆算、估算和簡便計算的基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生的口算能力下降了,有的是乘法口訣不熟,有的是可以熟練的背誦乘法口訣,卻不能很好的運用,往往一個簡單的表內乘法計算題,可他們卻要從第一個開始背,一直背到需要的口訣為止,才知道結果是什麼。真的很悲哀!是什麼讓學生的口算變得如此糟糕?
在我看來,與我們平時的口算訓練很有關系。我們常常看到,教師在訓練口算得時候,是將所有的算式都一起出現,這樣是很難達到提高口算速度的。因為在別的同學算上一題的時候,有的學生已經在算下一題了,這樣就失去了口算的意義,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口算題要逐一的出現。如:用卡片出示就是一個簡單可行的方法。設計時卡片的正面是算式,背面是結果,操作起來快捷有效。
有趣才有效。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還要與提高學生的口算興趣結合起來。訓練時可採用競賽、開火車、搶答、對口令等計算形式,去調動學生參與口算的興趣。再就是要提高口算訓練的頻率和強度,不僅要做到節節有訓練,還要做到課課有提高。使口算能力得到有序、有效的提高。
5、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近計算能力的保證。在進行計算時,對學生的要求應該是:又對又快,而不是又快又對。即要求在對的基礎上提高速度。要求學生看題仔細,計算認真,還要養成驗算的習慣。
6、注意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學數學課程標准》中明確規定,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任務之一。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智育的目標不僅在於發展和充實智能,而且也在於形成高尚的道德和優美的品質。可見在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教師應善於抓住各種教育時機,把思想教育滲透於教學全過程,使學生受到優良的思想品德教育。參透思想教育,既教書又育人。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種文化,又是一種技藝。計算課教學,要使計算教學在算理、演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發展和提高,才能真正提高計算課的有效性,使計算教學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⑺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的專題教研活動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據平時檢測和期末考試的質量分析情況看,學生的計算能力普遍較低,無疑給學生的學習發展造成了巨大障礙。要迅速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更好地發展學生的思維,大面積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就必須以加強計算教學作為突破口。
2、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努力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培養學生的口算、心算和筆算能力,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中慢慢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學生今後的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研究的目標
1.尋找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2.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1)以口算能力訓練為突破口,加強學生口算訓練。(2)控制一定的訓練量,培養學生一定的數感。(3)在重視學生思維能力訓練的同時,對學生數學計算訓練重視訓練把握基礎性,突出針對性,尋找規律性,適當綜合性。
三、研究措施
1.堅持口算練習,常抓不懈。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重視基本的口算訓練,要堅持經常練習,逐步達到熟練。」這是數學課標的要求。在教學中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組織教學與訓練,如聽算、看卡片口算、看題默算,反復強調先正確而後快。
2. 強化基礎知識,提高筆算能力。
在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筆算是重點。筆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來科技如何發達,筆算能力始終是小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
(1)使學生理解數學基礎知識,掌握技巧是形成計算能力的首要條件。
每種計算,都依據相應的概念、法則、性質、公式等基礎知識而進行。學生對這些基礎知識理解不正確,掌握不透徹,就無法進行計算。只有讓學生理解、掌握有關的運算性質、定律、技巧之後,才能在具體計算中應用這些知識來尋求簡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計算的准確性與加快計算速度。
(2)加強練習和技能訓練是學生形成計算能力的關鍵。
比如分數四則計算中,常常碰到有一些學生計演算法則正確但計算結果錯誤的情況,出錯的原因在約分、通分或互化等基本技能上;又如小數除法,特別是除數是小數的除法,錯在在除數變成整數時,被除數沒有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因而造成商錯了。所以在計算練習中要加強基本計算技能的訓練。
(3)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
在四則運算中,如果學生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不僅有助於學生達到「正確、迅速」的要求,還有助於較好地掌握計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積為整百、整千的特殊數據(如:75+25=100 25×4=100 125×8=1000 );圓周率近似值3.14與一位數的積及與12、15、16、25、36幾個常見數的積;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簡分數的小數值,也就是這些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以上這些數的結果不管是平時作業,還是現實生活,使用的頻率很高,熟練掌握、牢記後,就能轉化為能力,在計算時產生高的效率。
3.開展計算競賽活動。
對於枯燥無味的計算,學生在掌握計算方法之後,往往會隨便應付,造成更多的計算錯誤。這時,適當開展一些計算競賽活動,往往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計算的興趣,達到提高計算準確率的目的。本學期,我准備在班內開展了兩次計算競賽,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切實提高學生的計算準確率。在競賽後,注意把學生易出現的錯誤整理起來,分析歸類,然後再有針對性的進行補救,為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掃清障礙。
4.熱情鼓勵學生,加強愉快學習的體驗。
對於學生由於粗心出錯,教師要熱情鼓勵。平時的作業批改中,要肯定其長處,增強自信,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點。
五、預期效果
1.培養學生口算能力,切實打好基礎。
2.培養學生參與法則、公式的推導,真正明確算理。
3.幫助學生熟記常用數據,提高計算速度。
4.重視錯例分析,做到對症下葯。
5.培養學生自覺檢查驗算、獨立糾正錯誤的習慣。
6.培養學生養成總結反思的習慣。

⑻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活動方案

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計算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計算能力方 面達到「熟練、比較熟練、會」三個層次,在計算的范圍上做了「四個為主和三個不超過」的明 確規定。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計算教學」成為一線數學教師探討的問題,下面是粗 淺認識。 1.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教學與情境創設 數學教學中創設情境一定要符合學生年齡特徵、 貼近學生生活。 要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緊密 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激起對數學的興趣。如:教學 《兩位數加二位數的口算》時,創設情景:①二(1)班和二(2)班能合乘一條船嗎?② 二(3)班和二(4)班能嗎?此計算內容,從乘船這個現實生活中提取學習材料,藉助生 活情景激發探究熱情。在設計情景時,通過一條船能坐 68 人和四個班各個班的人數這些相 關數學信息引出計算內容。提出問題後重點解決 31+23 和 32+39 是怎麼計算的?生 1: 1+3=4,30+20=50,50+4=54;生 2: 32+30=62,62+9=71。師:如果把此情景放在解決 問題的課上,主要解決為什麼要這樣列式 31+23,是因為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數合 起來就可以知道能否合乘一條船,所以要用加法做。評析:從具體情景中引導學生分析提供 信息與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來引導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使計算教學與情境創設有機 結合。 2.小學數學教學利用游戲活動進行計算教學 低年級學生比較喜歡有一定主題和角色的社會化游戲, 可安排一些饒有趣味的動手、 動口的 游戲,培養學習興趣。如,①練習口算時,採取開火車的形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既獲得 了玩的樂趣,又使知識得到鞏固,大大提升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更加喜愛數學。②在 學習整數四則計算後,組織一次計算比賽。在比賽時,學生積極參與並仔細檢查,成績出來 以後,生 1 春風得意;生 2 懊惱萬分,只恨自己當時沒有再認真一點檢查。評析:這樣在 游戲活動中進行了計算教學。 3.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動手操作使演算法抽象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算理不清, 無法適應計算中千變萬化的各種具體情況, 在計算教學中重 視算理和演算法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如:王老師上示範課《分數與除法》時,開始從一個 同學的生日引出分蛋糕這一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生活的 需要。在教學中為了能讓學生充分理解 3÷ 4 的算理,讓每個學生都動手操作把 3 塊餅平均 分給 4 個小朋友可以有幾種分法,引導動手操作,得出兩種不同的分法,引出兩種含義。 評析:此學習活動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感悟 新知識。 課件的生動演示更能讓學生明白分餅的過程。 另外有的計算題會讓學生對算理和算 法了解不夠深入。如:75+25×3 往往很多同學做成(75+25)×3,以為是利用了乘法分配 律。 原因是對乘法分配律的算理理解得不透徹。 因此在算理直觀與演算法抽象之間應該架設一 條橋梁,讓學生在剪拼圖形的過程中逐步完成「動作思維——形象思維——抽象思維」的發展 過程。 4.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演算法多樣與演算法優化的組合 《課標》指出:因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 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在計算教學中,從某一教學內容 來說,也許沒有哪一種演算法是最好的,最優的,從演算法教學的整個系統來看,必然有一種方 法是最好的,最優的,是學生後繼學習的需要。因此這兩者是辯證統一的,既要重視演算法的 「多樣化」,也要重視演算法的「優化」。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如何統一?關鍵在於演算法的交流和計算方法的體驗上。 演算法多樣化是由學生的知識儲備、 生 活經驗、 看事物的著眼點、 思考方式等不同所必然會產生的, 而演算法交流和演算法體驗是理解、 優化演算法的重要基礎,學生在交流和體驗中逐步學會「多中選優、擇優而用」的思想,學生才 會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教學質量才會提高。如:教學 3/4-1/2 時,通過獨立思考, 得出兩種計算現象, 在兩種計算現象的辨析中想到可通過折紙塗色, 化小數這兩種方法得出 正確的得數,在思辨中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體現學生的個性。評析:在各種方法交 流之後教師並沒有馬上指出通分是比較優化的計算方法, 而是把優化的權力交給學生, 在充 分體驗與感悟下自覺地進行優化。 接著師: 有用化小數計算的嗎?為什麼?及時引導學生對 多種演算法進行梳理, 使學生深刻體會運用通分的方法是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最優的, 同時 讓他們逐步學會「多中擇優,優中擇簡」的數學思想方法。 5.小學數學教學中讓學生把握計演算法則要害 小學數學大綱強調,筆算教學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把握法則,再以法則 指導計算。學生把握計演算法則要害在於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為什麼要這 樣算。如:教學《用兩位數乘》時,讓其理解兩點:①24×13 通過直觀圖使學生看到是求 13 個 24 連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 33 個 24 是多少,再求 10 個 24 是多少,然後把兩 個積加起來,生明白:計算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要分兩步乘,第三步再相加,這樣使學生看 得見,摸得著,通過例題教學,使計算的每一步都成為有意義的操作,在操作中理解算理, 把握演算法。 ②計算過程中還要強調數的位置, 用另一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一個因數個位上 的數所得積對齊寫在個位上,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一個因數十位上的數所得積對齊寫在十位 上,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數位對齊的道理。評析:通過反復練習,能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把 握法則。 6.小學數學教學中強調估算和驗算,保證准確率 小學數學教學中估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 工作和生產中, 對一些無法或沒有必要進行精確測 量和計算的數量,進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計的一種方法。如:估計一定空間的人數,一段距離 的長度、一個房間的面積、一定款項可購的貨物數等。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估算的作用越來越 突出,在估算教學中,要認真引導學生觀察,分析、進行准確判斷,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 如:693 擴大 8 倍大約得多少?993×8 應等於 7944。要學生用估算的方法檢查積的最高位 有沒有錯誤,先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判斷,993 接近 1000,用 1000×8 等於 8000,993 小於 1000,積小於 8000 是正確的。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養成了估算和驗算的習慣, 是計算正確的保證。 7.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評價,明晰算理 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評價,明晰算理。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師出示:計算 3+4= ;0.3+0.4= ;3/10+4/10= ;師引導:3 個 1 加 4 個 1 等於 7 個 l;3 個 0.1 加 4 個 0.1 等於 7 個 0.1;3 個 1/10 加 4 個 1/10 等於 7 個 1/10。師又出示:計算:1/4+1/5 生生互 動討論得出。生 1:1/4+1/5=0.25 +0.2=0.45 師點評: 將異分母分數加法轉化成小數加法, 將未知轉化成已知, 能夠解決問題。 生 2:將異分母分數加法轉化成同分母分數加法,從而解決問題。師引導學生比較兩位同學 的思路, 將異分母分數加法轉化成小數或同分母分數加法, 實質上將不同的計數單位轉化成 相同的計數單位, 再進行計算, 運用了轉化策略, 將未知轉化成已知完成計算。 但深入思考, 學生對異分母分數加法的算理真的清晰嗎?師綜合學生的回答,通過評價點撥出算理,使學 生知其然,還知其所以然。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思考,同時明晰算理。 總之,在計算教學中,應從教材的特點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出發, 聯系現實生活,聯系游戲活動,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為學生創設一個充滿童趣、富有活力, 讓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環境,使枯燥的計算教學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讓計算的課堂變得讓 學生有所期待。

⑼ 小學數學教師平時在計算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及對策
新課程倡導學生的學習方式應以主動參與、探究發現、交流合作為主。新課程改革很關注對學生探索能力的培養,注重培養學生探索性學習;認為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親自參與、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要讓學生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可見,新課程改革把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作為改革重點之一。因此不斷創造機會,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學會探究。在實際教學中進行的數學探究和合作活動卻存在著一些盲目與困惑,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暴露了對新理念解讀有偏差,甚至走進了誤區,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1、在探究學習中沒有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探究學習成了強加給學生的行為過程。
2、過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弱化教師的指導作用
在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的新課程理念下,教學活動應當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然而,由於一些教師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理解存在偏差,在實際教學中把主體回歸的課堂變成了主體放任自流的課堂,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主要表現在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而不進行監控,有的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數學探究活動時不敢指導,怕戴上「牽著學生鼻子走」的帽子;有的教師即使指導了,但也把握不好介入的時機和程度
3、注重探究學習的行為過程,忽視思維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有時會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有結構的材料,然後提出問題、描述探究的步驟,最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材料探究。一節課下來,孩子們的確動手做了,結論也順利得出了。但是這樣的動手操作是不是就是數學探究呢?有些學生從頭到尾都很開心,參與熱情很高,可學生所獲得的只是表面上的東西,數學課不是讓學生開開心心就算了。

通過思考,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探究學習的教學內容時要注意下面幾點:
1、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探究學習氛圍。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不斷克服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記得在2005年3月,我接到原教研室主任唐瑞祥老師給我布置的一個任務,在全區上一節公開課。活動主題是:「老教材,體現新理念」,課題是《圓錐的體積》。接到任務時,我非常高興,同時也感到有壓力。高興的是,又有一次挑戰自我的機會;有壓力、是怎樣才能上好這節公開課呢?既要有新意,又能體現新課程理念。在這之前我聽了好幾節《圓錐的體積》的公開課。教學設計都很常規化,那就是先認識圓錐,再通過出示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的模型,讓學生觀察得出是一組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最後通過做實驗,從圓錐里裝沙向圓柱里倒,三次剛好倒滿,從而得出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中:圓錐的體積是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這樣思路的教學設計都大同小異。我在研讀教材時,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一般在教學這節課時,都能順利地通過實驗得出結論,但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什麼突然要去比較圓柱、圓錐體積的大小?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不得而知,做這個實驗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一個數學活動,根本沒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是由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在我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想起曾經看過的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圓錐的體積》的教學。這篇文章作者所設計的教學環節就解決了我思考的這個問題,這是我先前無意中在《中小學數學教師》雜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非常驚奇,驚奇的是怎麼會有這么聰明的教師,雖然我不記得他的姓名,但我真的佩服那位教師的獨特創意。想到這里,我心裡又一沉,如果我按照那位教師設計的環節去上這節公開課,感覺好象有抄襲之嫌。但又想,把優秀教師的成果運用到我的教學中,也正是向那位教師學習的表現。所以最後借用了那位教師所設計的環節,在教學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圓錐的體積》教學是這樣設計的:學生在「猜想」中學習新知。首先通過課件,讓學生回顧圓柱和圓錐分別是由長方形和直角三角形旋轉形成的立體圖形。出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相等, 長方形的短邊和直角三角形的底相等。教師問:那麼長方形的面積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有什麼關系?(學生回答說:直角三角形的面積是長方形的面積的二分之一),接著分別以長方形的長邊和直角三角形的高為軸旋轉得到了一個圓柱和圓錐,請學生觀察圓柱和圓錐,進行比較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
學生觀察後說出兩者是等底等高,教師接著設疑:請你猜想,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體積有怎樣的關系呢? 圖如下:
由於前面的比較面積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是1/2的關系,也有的學生通過空間的想像猜想是1/3的關系,還有的學生猜想是1/4的關系,到底是1/2的關系,1/3的關系,還是1/4的關系呢?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給的材料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這個環節的設計真正讓學生體會到了做實驗來驗證的必要性。在這個教學環節中通過趣味性設置懸念,揭示矛盾,引起學生認知沖突,學生就會生疑,就會產生求知慾。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只要數學的學習過程稍能反映出數學的發明過程的話,就應該讓合理的猜測佔有適當的位置。在教學中讓學生大膽猜測、假設,提出一些預感性的想法,實現對事物的瞬間頓悟,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剛才我說的《圓錐體的體積》這節課的設計就是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經歷了猜想——驗證——歸納這一過程。通過這個案例讓我思考了很多,特別是探究學習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在探究學習中,不要盲目的讓學生去探究,看上去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不明白怎麼回事,心甘情願的跟教師的思路走。這讓我想起春節聯歡晚會上趙本山的小品「賣拐」,教師是賣拐人,學生充當了買拐人的角色。
2、教師的合理的「導」、讓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
良好的認知結構是學生探究的前提條件,學生的探究都是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的知識的拓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不斷溝通知識間的聯系,構建成知識網路。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滲透一些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感悟領會靈活運用,引導學生不斷總結思維方法,從而豐富學生的思維經驗,使學生明確探究的方向。因此教師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合理的「導」是學生探究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
前不久,校區研討課中,我校黃輝老師上了一節《三角形內角和》,這節探究三角形內角和的教學設計我覺得很成功,很好的體現了教師「導」的關鍵性作用。首先教師課件出示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創設三者爭論誰的內角和大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再讓學生猜測三角形誰的內角和大?到底誰的猜測對呢?先用實際測量來驗證一下。由於測量工具有誤差或測量過程中產生的誤差,得到的結果是三角形內角和大約是180度。老師再問:除了測量,你還有別的辦法來驗證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嗎?學生想到了撕拼、折疊的方法。教師肯定了學生的想法。接著教師追問一句:同學們,你們看到了180度,聯想到了什麼呢?同學回答說:看到180度,我們想到了180度組成的是一條直線。就是教師的這一追問,讓學生把新知和舊知產生了聯系,從而在撕拼和折疊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想到如何想辦法把三角形的三個角撕拼或者折疊成為一條直線,從而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如果沒有教師的這一追問,我想學生根本就沒有探究的方向,而是在那兒冥思苦想,即使想到了通過撕拼或折疊,但是學生仍然無法有意識的去撕拼或折疊成一條直線,來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
還記得我曾經在武漢市優質課比賽中聽過的三節數學課,課題都是《圓的周長》,三節課都是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的什麼有關系?通過直觀,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那麼,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有兩節課是讓學生通過測量實物的周長和直徑,再讓學生計算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從而得出,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但是,從邏輯思維的角度,我要問:為什麼就一定要去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值呢?為什麼一定要去研究圓的周長和直徑的倍數關系呢?作為教師,我有這樣的疑惑。那麼我們的學生肯定也有這樣的疑問,只是沒有膽量提出質疑而已。而在另外一節課中,教師合理的「導」,正解決了這樣一個疑問。教師也是先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它什麼有關系?學生通過直觀,猜想到圓的周長與直徑有關系。教師再讓學生通過測量實物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入表格。教師問:那麼圓的周長和直徑到底有怎麼的關系呢?教師說明,在研究兩者之間的關系時,一般是研究它們的「和的關系、差的關系、乘積的關系和相除的倍數關系」這四種。然後讓學生通過計算器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相加、相減、相乘,不存在一定的規律。而在計算用圓的周長除以直徑時,得出了一定的規律:即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從而,研究得出圓的周長和直徑存在著倍數關系。通過以上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在探究學習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要用學生的眼光看數學,教師要合理地「導」,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提高探究學習的成效。
3、給學生提供開放的學習空間和充分的探究時間。
探究學習要求學生通過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所以在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開放的探究學習材料,讓學生進入一個自由選擇、自主發現的學習活動平台。其次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生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究的過程中需要認真地觀察,反復地比較、猜測、歸納、分析和整理,這個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作保證。有時,我們看到有很多探究學習的課堂中,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雖然給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機會,但是由於要完成教學任務,往往草草收場,這樣就必然會降低探究學習的學習效果。因此為了提高探究學習的成效,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充分探究的時間,讓學生真正弄清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體驗探究學習的快樂。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科學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搜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因此,教學中如果要開展探究活動,教師應該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使用,理智選擇。只有正確地理解探究性教學,才能更好地發揮探究性學習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的作用。
以上我簡單談了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思考。我們要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數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給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巧妙創設問題情境,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在不斷克服思維障礙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並且提供給學生充足的學習空間和時間,讓學生在學習中張開想像的翅膀,去發現、去探索,讓數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探究和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中運用小組,使學生共同開展學習活動,以最大限度地促進他們自己以及他人的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很多優越性。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間的互動交流能夠實現優勢互補,從而促進知識的建構。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任務由過去的個體化轉向個體化與合作化相結合,學生之間由過去的競爭關系轉向合作與競爭相結合的關系。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輕了壓力、增強了自信心,增加了動手實踐的機會,因此能夠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促進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
但是,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怎樣的問題適宜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的關系應該是怎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一言堂」怎樣處理,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如何起到調控作用?下面我就談談這幾個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
1、合作過程的隨意性。組內成員的合作實質是貌合神離,學生各抒己見,卻聽不到同伴的聲音。因此,很難達成一致的見解。最後,組內代表發言,也只能代表部分同學的想法。這樣的合作,從形式上看熱鬧非凡,但是,從實際效果考慮,卻很難讓人贊同。由此看來合作學習,應該有合作的計劃和步驟、有明確的分工、有一定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合作學習也應該有一定的合作規則。
2、選擇問題的隨意性,忽視選擇適宜合作學習的問題。
什麼問題該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一個現實問題。只有當個體遇到沒有辦法獨立解決的問題或者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存在分歧時,才會有強烈的與人合作的願望,才會認真的傾聽他人的見解。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我們的數學課堂上真正具有現實意義的、很有必要討論的問題卻少之又少。大多數討論的問題,是教師為了迎合合作的需要而設置的。只是讓學生有一個可以說、可以聊的話題而已。如,有些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後,班級中舉手的學生有很多,但是,老師完全無視一雙雙高舉的小手,堅持要求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像這樣的合作交流,除了浪費時間,還能收到什麼成效呢?課程實施以來,不少教師評價一節課的好與壞,是用「新」與「舊」的方法來評價,即一節課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性學習是否貫穿於整節課中。由於受到這種思想的誤導,結果有的教師就把不需要合作學習的問題也非要學生合作不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對於小組合作學習的「度」一定要把握好,既不能什麼問題都合作學習,也不能需要合作解決的問題讓教師簡單傳授了。
3、小組合作學習沒有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
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沒有經過個體精思而匆忙展開的討論如無源之水,表達的見解既不成熟,也不具備深度,更談不上個性和創見。在教師提出問題後,馬上組織 「 小組討論 」 往往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與此相對照,更為恰當的作法是首先讓學生獨立解題,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而只是在對各種方法進行比較時才依據觀點的不同進行分組,並以此為單位進行全班交流和辯論,這樣的合作學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沒有處理小組合作與學生個體發展之間的關系
在聽課的過程中,有的小組合作學習成了個別學生「一言堂」,其他學生只是當聽眾。另一種情況是你說我說、大家搶著說,誰也不聽誰的,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造成課堂秩序極為混亂。合作學習只有形式上的小組活動,沒有實質的合作;好學生參與的機會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種幫助的角色,困難學生成了聽眾,只聽或看一位好學生的操作或發言,沒有學生間的互動;學生間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等。教師怎樣才能處理好小組合作與個體發展之間的關系呢?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優點,把大家的智慧發揮出來讓大家共享所產生的效益遠比一個所謂的好學生 「 一言堂 」 高得多。
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一是要求學生學會傾聽。傾聽就是傾聽別人的見解,要聽懂別人說的重點、難點以及解題的方法與思路,聽的時候還要分析他的方法和思路與自己的是否一致,從而改進、吸收。二是學會分享。當別人的見解和我不一樣的時候,我就反思他的方法是否正確,當他的方法比我還要好的時候,我就吸收過來為我所用,這就分享了別人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成果。這正如肖伯納說:「如果兩個人一人一個蘋果,互相交換仍然是一人一個蘋果,如果兩個人一人一種思想,互相交換則變成了一人兩種思想。」同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如果四人小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方法,則每個人都學習到四種方法,還可以選擇最好的方法。三是加強激勵機制。對於後進生,我們要打開他的話盒子,給他們更多的機會,用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再用積極、肯定、鼓勵的語言激勵他們,使他們樹立信心,大膽發言。
5、教師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沒有進行及時調控
在學生合作學習期間教師要在組間巡視,針對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並注意觀察學生學習和人際關系等各方面的表現,做到心中有數。要讓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多思考、發言,保證他們達到基本要求;同時,也要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在小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每個小組進行及時調控,尤其關注困難學生在活動中的表現,讓他們多一些發言的機會。
但是當前合作學習教師調控不當的幾種表現:
1 、低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以自己的理解作為標准,代替學生的理解。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小組合作學習幾分鍾後提問學生,見沒人回答,老師就認為沒有學生理解了,結果就用自己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理解。
2 、過早提示問題的重點、難點和矛盾,使學生對矛盾的認識仍停留在感性的低層面上。如「長方形面積計算」這一節教學中,老師經過拿出長 5 厘米 寬 3 厘米 的紙板推導出它的面積是 5 ×3=15 平方厘米,接著老師提出問題:長方形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何關系?老師不是採用讓學生討論、合作交流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而是採取自問自答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使學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只是停留在低層面上。
當然,探究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中還存在其他的誤區,我們要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對策,對這些誤區亮起紅燈。使探究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小組合作探討,相互啟發,實現優勢互補,解決個體無法解決的疑難問題;使每個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挖掘個體學習的潛能,使學生在互補促進。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策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