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的作文如何怎麼教
如何教小學生寫作文
教小學生寫作文的前提仍是激發他們的興趣,這是一條寫作教學公認的真理了。因為在新課標已明確指出「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與人交流」,寫作是一次模擬嘗試與人交流溝通的活動;而且在認知教學理論中,「學習的基礎是學習者內部的心理結構」,所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也恰好體現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寫作的興趣呢?其中最主要的一點是鼓勵他們寫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像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尤其是對有創意的表達應予以肯定,調動他們寫作文的積極性。根據他們想表達的渴望,克服了怕寫作文的心理。而寫作教學中提倡「先放後收」的建議,就是給小學生提供一個學會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平台,激發興趣,然後再慢慢地向審題方面靠攏,這樣就解決了寫作中「無話可說」的尷尬局面。
有了興趣只是寫作的心理需求,但從想到寫還需一大步的跨越。對於小學生寫作文的基礎,第一要緊的是注重基本功訓練:組詞、造句、成篇。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練習過程。
組詞,體現了字與字之間的結合魅力,如動賓搭配是動作的表達,偏正結構是潤色的作用。造句,特別是擴句,培養了小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訓練想像能力。成篇,要求有條理地表述,清楚地展現邏輯順序。而這些訓練都是基於他們留心周圍事物,關注日常生活和豐富自己的見聞,學會積累寫作素材。因此作為教師,必須從生活的聯系中給予恰當的指導,擴大寫作文的內容。
產生的興趣和基本功的訓練並不能代表寫好了一篇習作,而只是說明了習作的完成。要寫好一篇習作,少不了寫作技巧的運用。
寫作技巧又因內容的表達不同而有所不同。如寫人,必須抓住人的性格特徵和思想感情,可從外貌、動作、語言、心理活動;寫事,注意事件的完整性表述,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交代清楚,要抓住重點;寫景,注重的是形狀、色彩、聲音、靜態、動態的特徵和空間順序的合理安排。但是這些都是理論上的指導,如果只是做到這一步而不往下走,那麼就會使學生感到空洞與抽象。那麼下一步應該是什麼呢?我主張從摹仿入手——這是訓練他們寫作技巧的一個很好方法。分模版來摹仿,先給範文,再講規則,最後進入實踐操作,遠離了理論的抽象性,同時也無形中讓他們掌握了寫作規律。當他們都對各個版塊的技能熟練了,作為教師的作用又凸顯了——引導他們靈活地選擇技巧構思屬於自己風格懂得寫作,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寫作教學是一個永遠都說不盡的話題,而教小學生寫作的方法同樣是見仁見智的悖論。不過,這個環節的關鍵是老師的適當指導——老師是最好的啟蒙者。
Ⅱ 小學作文課怎麼上
你好
1、必要的道具准備。
這一點很重要的。很多學生都怕老師只顧著自回己講,並且一答點新意都沒有。這是很可怕的。尤其是對於小學生來說,是很難讓他們集中注意力的。既然如此,那麼在上作文課之前,老師就要准備一些道具,這些道具是要和講的作文課相關的。
突出重點。
2、 在開始上作文課之前,老師一定要明確這一節作文課的中心是什麼。畢竟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既然如此,一定要學會把握重點。將重點抓好了,自然效果就出來了。
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
3、小學生的好奇心理都很強。因此在給小學生上作文課的時候,一定要記得設置懸念,懸念不要太多,能吊住學生的吸引力,那就是有幫助的。所有,不妨在你的作文課上也試一試吧!
設置一些小小的獎勵。
4記住了,要讓這門課程上好。必要的禮物時需要的。但要注意了,禮物不可以亂發,要實事求是和與眾不同。也許很多人只是為了禮物才認真聽講的吧!但是只要是能達到目的,為什麼不去試一試呢?
要記得提問。
5、學生最怕老師一直講一直講,被動地接受知識。在上作文課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發問,讓學生和自己互動起來,這樣效果就會很好了!
Ⅲ 小學作文怎麼教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指導
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筆者認為,小學生作文有必要從一年級時就開始訓練。課程標准不就要求「激發學生寫的熱情」嗎?如何「激情引趣」呢?
1、玩中覓趣。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盡情地玩,再讓學生自由地寫,會使學生平添許多寫作趣味。比如:在作文課上,可以組織學生分組游戲,教師對每組游戲都宣布好游戲規則和程序要求,並要他們記住他們各自的表現和當時的心理,最後問他們贏得冠軍有什麼「訣竅」,他們有的答:「要有毅力。」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記下游戲的全過程,甚至想法體會,在文章結尾部分談談自己發現的訣竅,只要寫得完整、有序就行。這樣,學生寫作文時不僅不會感到無素材,而且思路暢達,中心明確。
2、畫中導趣。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並且也願意信筆塗鴉,創設機會讓學生描一描,畫一畫,也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記錄畫畫的過程及體會、心得,也不失為一篇好的作文題目。
3、濃情引趣。能牽動感情的事,往往容易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因此,創設機會讓學生描一描,畫一畫,也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記錄畫畫的過程及體會、心得,也不失為一篇好的作文題目。創設動人情境,容易讓學生在情境中產生寫作興趣。比如:某個學生生病了,大家一齊來關心他、照顧他、幫助他,有的給他補課,有的喂他服葯……這樣的場景,記錄下來,有話可說,也容易成文。
二、充分准備素材
不管是什麼樣的作文,總是脫離不了現實生活。作文的材料來源於生活,要引導學生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的各種情況,這就是所謂的寫作素材。沒有材料怎麼能寫出作文呢?從生活中找到材料後,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成文。寫作材料猶如建造平房的沙石、鋼筋、水泥,材料足了,對這些材料進行加工處理,而建造成房屋。
寫作文沒有材料,學生大腦里將會是一片空白,沒有什麼可寫。老師要相導他們尋找材料,指導學生加工整理材料,將材料有序組織,皆可成章,這是寫作中的一大轉折。他們心理將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寫作從怕到不怕,從不願寫到願寫。從不愛寫到愛寫,從不會寫到會寫,到寫得很好,經歷這樣的一個循序漸進的組織材料過程。而達到教學作文的目的。
三、創設情境,吸引學生樂於寫
學生只有處於自然、自由、自覺的狀態之中,才能寫好作文,而這種狀態的獲得與他們的生活積累相關聯,也與他們的熱情與自信緊密相連,要想引導學生進入這一狀態,樂於寫作,教師必須為他們創設一定的情境,充分發揮師生對話的作用,用自己的機智激發學生渴求寫作的慾望。然後,與學生一起確定習作的題目和要求,讓他們充滿激情,信心十足地自覺進行構思和寫作。在創設情境中,我有時通過一個游戲,一個活動,讓他們興致勃勃地參與,或者利用辦小報、圖畫作文、介紹照片等形式引導他們講述。然後興趣盎然地完成習作,有時還引導學生找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習作訓練。
如在指導學生習作《拔河比賽》時,我先組織學生進行一場比賽,讓他們親身經歷,體驗了拔河場上的氣氛獲得了豐富的感性材料,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非常生動。如:一位學生在作文中描寫道:我隊同學咬緊牙關,憋著氣,臉漲得通紅,雙手緊握繩子,身子往後傾……漸漸地,對方的陣腳亂了,力量削弱了,繩子一下子被我隊拉了過來。當裁判員揮下小旗時,我情不自禁地跳了起來,大聲喊道:「我們贏了!我們贏了!」這樣拔河比賽時真情實景就自然而然地從學生的筆下流露出來了。由此可見,通過講講、演演、玩玩、說說等輕松活潑的愉悅形式,能有效地引導學生樂於寫作。
四、自由撰寫,融化訓練
目前的作文訓練渠道主要在課堂,訓練內容大都是教材中規定的作文題,作文訓練量稍顯不足。因此,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准備「隨筆本」或「日記本」,隨時練寫。在渠道開辟上還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挖掘課文中可供作文訓練的素材,指導學生縮寫、擴寫、仿寫或續寫。
2、在學校和班級的板報、牆報上開辟欄目,讓學生自己動手設計、創作、書寫。
3、認真開展班隊會活動,積極參加大隊會等大型集體活動,為學生作文提供機會。
4、結合日常生活,加強應用文訓練。
5、結合課外閱讀,看電視、電影等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或觀後感。
6、結合日常生活的重大事情,及時記錄、發表感想。
五、鼓勵學生寫想像中的事物
作文教學心理研究表明,在指導學生觀察時,要引導他們想像,這樣會使意境更加廣闊,認識和感受更加豐富。為了使學生認識想像對深入觀察、豐富作文內容的作用,筆者一方面選擇一些觀察與想像緊密結合的文章介紹給學生,另一方面特別注意發揮學生中的閃光點。
我們走進蘭花鳳梨及食蟲植物室,一株茂盛的紅寶石蝴蝶蘭映入了我的眼簾。一朵朵紅寶石一般的花朵,嵌在綠色的枝葉上,它們好像在沖我們招手,向我們表示歡迎。一棵棵豬籠草也不甘示弱,它搖動著巨大的花朵,似乎在自我介紹:「我叫豬籠草,是食蟲類植物,我會散發出一股誘人的香氣來吸引蟲子,蟲子只要爬進我的大桶里,我的桶就會上蓋子,然後流出一種液體可以把蟲子融化、吸收。你可千萬別小看我喲!我是你們人類消滅害蟲的好幫手呢。」還有,「21世紀的城市」、「20年後的我」……讓靜止的畫面活動起來,讓將來的景象浮現於我們的眼前,啟發想像可以使學生的眼界更開闊,思想更活躍,作文內容更豐富,更富有兒童的情趣。
Ⅳ 小學語文作文怎麼講有什麼技巧嗎
作文的基礎還是在於積累,多讀書。活學活用
Ⅳ 小學作文課怎麼講教案
首先寫教學目標,現抄在是課改階段上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
Ⅵ 第一次給小學生講作文課,怎麼備課,怎麼講呢
一定要記住他們的年齡段,不要講高深了,也不要講得太格式化了,那樣他們就沒有興趣了,試著越生動越好,越活躍越好。
Ⅶ 如何教小學生寫作文入門
當閱讀有趣的文章時,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笑出來?我不敢說一篇讓你發笑的文章是一篇好文章,但它必須是一篇有趣的文章.對於小學生來說,能將文字寫的有趣就很棒了;如果你能寫出讓人們大笑的文章,那就了不得了.今天小學5年級作文輔導帶你了解如何寫作文.
(閱讀廣泛)
除了以上這些個例子外,我們還要學會讓人物被讀起來時候栩栩如生,作文時我們掌握了如何選擇寫作的方法,會使文字更加的活靈活現,這就是小學5年級作文輔導的最基本要求,分數在這里也會得到提高.
Ⅷ 小學語文作文怎麼講解
第一次作文課給同學們講作文的基本內容,要做到「五到」「運用想像」之類的。然後以後作文課不要講作文,講的話就放在講課文的時候幫肋同學們分析課文的寫法和好處,這樣效果蠻不錯的。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學了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寫作方法。作文課一般有兩節吧。第一節就讓學生自己寫。一節課的時間夠寫完一篇作文了。第二節課就讓同學們在小組內互相評改,要批語,要分數。讓同學們感受一下,沒有經過優秀老師和專家指導的同學們寫出來的作文,這樣,同學們不僅能在課文中學到好的寫作方法,也可以在批改中找到同學的優點和不足。然後,大家的作文水平都會有一些提高吧。改作文大概可以用一半的時間,剩下的時間讓每小組找出一篇優秀作文,由優秀小作家自己來念作文,老師來念後面的評語,並請全班的同學來點評。不公鍛煉了同學的自信,勇敢,還鍛煉了同學的口才,提高了同學的作文水平。最後,老師可以說一下他的看法,進行總結。
Ⅸ 怎麼教小學生寫作文
小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但很多學生卻怕寫作文。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不留心生活、不善於觀察、不會構思、不善表達所致。
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只有通過觀察生活,學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內容才能充實。在實踐中筆者認為,最好的訓練方法就是用"問題"導向目標,即:根據作文訓練的過程,確定觀察的范圍、對象,再按照一定的順序和重點,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有意識地在觀察中尋根溯源,邊觀察邊思考,邊記錄,直到逐個弄清問題為止。有了這些問題作引導,學生會不知不覺地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掌握觀察要領,從而積累大量作文素材。這樣,寫起文章來就會下筆自有言,寫出來的文章就自然言之有物了。這就是教學的第一步觀察。
構思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是學習謀篇布局的重要一步。有了觀察得來的資料,還不等於能寫出好文章,還必須通過巧妙的構思,精心的裁剪,才能寫出好文章。但是,這對小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因為這不僅是個"言之有序"的問題,而且還是個"言之有理"的問題,而古今中外,雖"文有規循"卻"文無定法"。不過,若根據小學生模仿性強的心理特徵,借用寫人、寫事和寫物的典型文章,將抽象難懂的作文知識化難為易,還是有辦法把學生引上構思之"路"的。比如,在訓練寫景時,可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作為範文,這篇文章結構總分總,先總寫小興安嶺,再分別敘述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文章結構分明,便於學生掌握。若訓練寫人,則引《愛迪生》一文先簡介典型事例塑造人,外表內心是性格,最後贊美品質點中心。
有了上述典型文章引路,待學生入門後,再適當進行靈活布局的巧妙構思訓練。這一步訓練的指導思想是"先規矩而後巧妙",具體步驟是寫提綱或打腹稿。經過反復的訓練,使學生逐步把握構思的一般規律,從而完成作文的構思。
同時,還要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年齡特徵確定各年段不同的習作訓練形式。具體地說,教師可在低年級學生中以創造型的現象作文和童話體作文,來培養學生想像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
中年級學生以觀察作文為主。教師可著重安排對動物、自然景物、建築物以及人物的動作、對話、外貌等方面的素描訓練,讓學生獲得豐富而鮮明的感性表象,幫助他們從五光十色的感性表象中"篩選"出典型的表象,藉此培養觀察的目的性、條理性、精確性。從高年級開始,要以學生的抽象思維為培養重點。其習作訓練應該從觀察作文轉向有名確表達需要的實用型作文。教師可根據社會、家庭中人際交往的需要確定各種有趣的主題,讓學生寫目的明確的記敘文和說明文、各種應用文和讀書筆記,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的技能和發散思維能力,培養思維的針對性、邏輯性、靈活性和獨創性。
對小學生來說,教師還要重視口頭和文字表達的訓練。它也是作文訓練的重點。要把話說明白,意思表達清楚,就要鼓勵學生,話該怎麼說就怎麼寫;要指導學生把話說通,把意思寫清楚。訓練的步驟是:先說再寫,寫後就讀,邊讀邊改。通過反復訓練,學生定能把話說通,把意思表達清楚,把對象寫准。總之,在表達訓練中,將說寫結合,讀改結合,採用"說、寫、讀、改"的模式,訓練學生表達由通順明白到准確形象到生動,在反復的錘煉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能使學生初步達到"言之有文"。至此,通過作文教學的觀察、構思和表達的訓練,學生寫出的作文也就有"序"、有"物"、有"理"、有"文"了。
Ⅹ 小學作文到底該怎麼教
過去,我們總一味地研究小學作文寫什麼,怎麼寫的問題,卻忽視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那就是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教學」一詞,顧名思義,首先是在強調教師怎麼教,然後才是學生怎麼學.可見,「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就目前小學生大部分覺得作文難的現象看,單純是學生不會寫這么簡單嗎?我認為其主要責任不在學生,而在於老師.能會寫嗎?一些有寫作經驗的人在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經歷時說,自己的寫作能力不是老師教出來的,主要是靠自己從大量閱讀中體會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但從深層含義上看,更說明了教師的「教」出了問題——任何一位有良知的語文教師都堅信作文是需要教的.可是,作文到底應該怎麼教呢?一、教積累 眾所周知,「寫」是一個釋放語言的過程.它是需要儲備的,豐富的語言儲備從哪你來?來原於閱讀.書又那麼多,讓學生漫無邊際地去讀,這也實在是事倍功半了.因此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必須有目的地加以指導.如我在教鄂教版語文(四上)習作《落葉》,就提前兩周組織學生搜集有關寫「落葉」類似的文章來閱讀,並要求學生摘錄其中的好詞好句,對於特別好的片斷還要求學生記一記,背一背.如此,學生的閱讀不僅有了明確的目標,而且還會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針對性的語言儲備是不夠的,還得有生活經驗的儲備.這就需要教師在指導作文前組織學生去 觀察,體驗.感受秋風掃落葉的場面,看一看葉子的形狀,顏色等.幫助學生建立起生活和語言的結合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所積累的語言有了歸宿.三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學生無論學什麼都離不開模仿.作文教學也不例外,對小學生而言,他們少不 了「照葫蘆畫瓢」式的作文起步;對於老師而言,我們必須要用心選好合適的「葫蘆」,想方設法讓學生畫好理想中的「瓢」,言下之意,「仿寫」也是需要老師教的,怎樣來教呢?首先要選好範文;盡可能的提供多個文本,最好是有老師的下水文.因為學生更需要榜樣支起心中的崇拜,崇拜會讓學生的心理產生一種興趣;急於去閱讀您的範文,急於去模仿您的寫法等.其次是讓學生說一說「範文」寫了什麼內容?是按什麼順序想寫的?對某種事物又是怎樣描寫的?讓「範文」在學生的頭腦里建立一個「范型」:如《落葉》先寫了秋天到來時的情景,再寫了樹葉是怎樣落下來的,「我」看到了什麼樣的葉子,然後寫了落葉讓「我」聯想到了什麼.這樣一個「范型」自然就為他們的作文構思提供了模式的准備.最後讓學生按照頭腦中形成的「范型」和「內部輪廓」去寫自己觀察過的落葉,去釋放自己在課前積累的那些關於落葉的語言,這樣的作文還有何難?一節課下來,盡管依然會出現幾篇或上十篇「千篇一律」的作文,但總比以往他們一字不動強多了.細品這「千篇一律」的深層價值,最起碼說明了這幾個或上十個學生是藉助範文模仿完成了「由不會寫到會寫」的這樣一個學習過程,如果沒有範文的引導,這幾個或上十個學生恐怕會永遠停留在「不會寫」的原地.中國有句老話,「熟能生巧」,我認為其中的「巧」不就是指的得心應手和個性發揮嗎?但是有個前提,它是建立在「熟」的基礎上的.小學生的習作只有在反復的「仿寫」中才能日趨走向成熟,最終達成我們共同期待的那一天——跳出「範文」,形成孩子們「自由、個性、創新」的作文.二、 教評改 有人說,文章三分寫、七分改.可見好文章是改出來的.成人的文章如此,何況孩子的作文呢?顯然,習作評改是小學生完善作文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過去在作文評改的問題上,我們曾走過兩條極端的道路:一條是由教師滿堂改;另一條是由學生自主改.前者包辦代替,剝奪了學生的主動權,後者又缺乏教師的指導,學生的修改留於形式.可見作文評改也是需要教師教的,教給形式評改的方法,培養形式評改的習慣.小學生的作文評改本身就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首先需要教師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認真地審閱學生的習作,作出客觀的評價,即用賞識之心去找出亮點,用包容只心去對待缺點,用鼓勵的目光去期待學生的參與.其次,教師要善用布白藝術去激發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和二次習作的靈感.如,可不加批改,只用符號(事先告訴學生)標出文中的錯誤和不妥之處,再將作文發給學生自己修改.讓學生自己修改後再交還給教師修改.第三,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講評和出小報,編文選等形式為學生營造展示作文的機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這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是有一定好處的.總之,我們正在從事的作文教學真的再也經受不住不停翻新的思潮的折騰了.廣大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直面我們的孩子,直面他們學習習作的基本規律.只有腳踏實地的從「邁步」教起,總有一天他們會跑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