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題研究方案
一、課題名稱
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
二、課題的提出
1、隨著課程的改革,教學模式也隨之改變,「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在我們的課堂上已經在嘗試。「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我們也努力在實現。那麼在實現這一改革中,作為在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變得更加重要。數學語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工具,是數學思維的最佳載體。它強調准確性、規范性和嚴密性。但對於年齡較小、數學知識較少的小學生,就很難要求他們掌握我們認為比較「標准」的、非常「數學化」的語言,常在數學課堂中出現會做不會說的,隨心所欲、自說自話的現象。所以,必須努力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2、新課程理念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但在我們課堂實施過程中卻時常存在一些不協調現象:在學生認真思考後,學生對問題只能作出答案性的判斷,卻不能思路清晰的書寫出解題過程;學生在與同學、教師交流時,往往只是用一、兩個字、詞或公式,乾巴巴地回答,不但缺乏最起碼的完整性,更談不上應有的條理性和內容的准確性。所以,教師越俎代庖地為學生總結出數學活動的現象依然存在。
3、從現在我校使用的小學數學教材(人教版)的變化情況來看,學生的學習內容不斷以各種各樣的數學活動的形式出現。《數學教師教學用書》中不斷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能夠使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展開交流,形成用數學的意識。鼓勵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探索,並與老師、同學交流,最後形成知識。但長期以來,數學語言的教學在我校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很多老師對數學語言表達的教學地位存在片面性認識,認為語言表達教學應附屬於識字、閱讀、寫作教學
,並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因此在我們廣大數學教師的課堂上,還存在重視學生書面表達,輕視學生口語表達的現象,導致學生因沒過好語言關而學習起來困難重重。數學語言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語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語言之間的轉換不流暢,思維顯得緩慢,從而造成數學知識接受、處理困難。我校大部分班級在合作交流時,只有幾個學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有的乾脆站立不語。這是教學中出現的較為普遍的現象。許多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是講得過多,學生說話的機會少,有的甚至是「滿堂灌」,把課堂教學的「雙邊活動」變成了「單向活動」。教學實踐表明,數學語言水平低的學生數學理解力也差,以至隨著年級的增長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出現了重重障礙,所以,數學思維的發展是離不開數學語言的同步發展的。
4、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內殼」。因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必須同步進行。
5、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社會的數學化」,不具備數學語言能力的社會人已明顯地顯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們不能數學化地闡述某些產品使用說明,不能運用統計圖分析客觀事物等,這些現象都表明,現代及未來社會要求人們具有的語言表達能力已不再只是純語文的語言表達能力,而是一種以語文語言表達能力能力為基礎,包括外語語言表達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科技語言表達能力在內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相對忽視此項教育的當今學校中越發顯示出它的重要性。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
「說」本身就是思維的進一步加工。要培養學生各種數學能力,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離不開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從創新教育理論角度看,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創建一個無權威束縛和民主自由的環境,為學生的創新性學習提供機會,只有培養學生數學語言,才能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創新能力。
2、從人的全面發展觀點看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於促進學生發展,發展的目的,應著眼於主體性的生成和潛能的開發,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體現面向全體學生,全面而具有個性的發展,也能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機會,使他們在參與中得到充分的發展。
3、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布魯納指出:「一旦兒童能使語言內化為認識的工具,就比以前更能有效而靈活的方式將經驗和規律表現出來,並加以系統轉換。」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既可以使知識得到內化,又能促進思維的發展。
4、語言不僅是思維的工具,也是內部智力活動的工具。學生掌握知識必須通過語言。前蘇聯心理學家加里培林的智力形成學說認為,智力的發展要經過活動的定向階段,物質式物質化活動階段,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不出聲的外部言語階段,內部語言階段。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則明確指出,語言是智力發展的促進者。
5、美國語言學家布龍非爾德說過:「數學不過是語言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忽視了數學語言的教學無異於買櫝還珠。
四、課題界定
由於我校實行一校兩部制,本課題研究組在北校區,是高小部,所以課題中的「小學生」指的是中高年級小學生。「數學語言」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區別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一般語言,但又存在於我們的實際生活中。它是一種由數學符號、數學術語和經過改造的自然語言組成的科學語言。它大致可以分成三類: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
「表達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夠把生活語言、書面語言和數學語言相互轉化,能用語言清楚、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是在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能力,使學生能讀懂數學語言,能用數學語言清楚、有條理地表達思考過程,並正確運用數學語言進行數學學習,學會簡單地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想和適當進行數學交流,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信心說,學會說,喜歡說。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研究目標:
1、通過調查和研究,找出影響我校學生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普遍偏弱的主要原因,並作出相應的對策。
2、經過培養和探索,使學生的數學語言說得准確、簡練而有條理。促進語言和思維的完整性、條理性和敏捷性的發展,讓學生數學語言的口頭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發展。
3、通過培養學生數學語言,使課堂教學模式得到優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使教師形成正確的教學觀,從舊的教學思想中解脫出來,強化教改意識,真正體現「新課程標准」的精神,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主要內容:
1、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現狀的研究。
《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強調學習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學生已有的知識、能力乃至情感、態度、價值觀都將影響他們的後繼學習。因此,調查和分析學生原有的情況,是我們研究的基礎。我們可以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定期的調查和座談,分析影響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因素,並作出相應對策。
2、如何訓練小學生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
①通過
數學閱讀使學生感悟准確的數學語言。重視數學閱讀,豐富數學語言系統,對提高數學語言水平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教育意義。小學生能自覺閱讀課外書的很少,閱讀數學有關書籍的更是少之又少,學生僅靠課堂上聽教師的講授是難以豐富和完善自己的數學語言系統的。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養成閱讀的良好習慣。只有通過閱讀,作好與書本標准數學語言的交流,才能規范自己的數學語言,鍛煉數學語言的理解力和表達力,提高數學語言水平。
②在教師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准確的數學語言。數學教師的語言應該是學生的表率。教師的語言力求用詞准確、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前後連貫、邏輯性強。要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語言素養,通過教師語言示範作用,對學生的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響。
③通過動手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指導學生動手操作時,要多讓學生把動手操作、動腦理解、動口表達有機地結合起來,用數學語言有條理地敘述操作過程,表述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達到深化理解知識的目的。
④從生活經驗引導,促進學生由生活語言轉化為數學語言。在數學語言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生活語言與數學語言的互譯。生活語言是學生熟悉的,用它來表達的事物,學生感到親切,也容易理解。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必須以生活語言為解釋系統。數學語言也是如此,通過兩種語言的互譯,就可以使抽象的數學語言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借鑒,從而能透徹理解,運用自如。
⑤採取各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數學語言。通過小組討論、同桌交流、讓學生小結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使每一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同時,學生把思維說出來,會有一種愉悅的感覺,也是自我表現和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一)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在科學方法論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通過運用問卷、訪談、測量等科學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有關教育問題或教育現狀的資料,從而獲得關於教育現象的科學事實,並形成關於教育現象的科學認識的一種研究方法。調查研究的一般步驟:(1)確定調查對象:根據研究課題的性質、目的任務,確定調查對象、調查地點,選擇相應的調查類型和調查方式。(2)擬定調查計劃:在擬定調查計劃時主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確定所採用的調查方法。②確定調查項目。③確定調查進程。(3)實施調查:用編制好的調查工具,根據各種調查方法的具體要求開展調查。制定調查表格、觀察記錄表、問卷、訪談提綱和編制測驗題目。(4)整理調查材料:對收集的調查材料進行統計、整理、分析,得出結論性的意見。(5)撰寫調查報告: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解釋,提出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二)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由社會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社會的或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其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行動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進過程,包括「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幾個步驟。
行動研究法可採取這些步驟:(1) 選擇問題:即對學校在教育、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對問題作出歸納、分類,形成一定時期內要通過研究解決的問題。
(2)理論探討:即從教育理論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最合適的內容,為解決篩選出的問題提供理論指導和操作規范,從而保證行動研究的正確性。(3)實施和反思:即教師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和反思的順序,創造性地運用自己已經選擇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理論,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改善教育教學工作,並對實踐的結果作出總結和反思。行動研究的目標是在實施和反思這一階段實現的,它是行動研究的關鍵階段。這一環節需要教師撰寫開展行動研究、總結實踐經驗的論文,為繼續開展行動研究提供參考。
(三)經驗總結法:經驗總結按水平高低和科研含量的大小可以劃分為一般性經驗總結和科學性經驗總結兩個層次。我們在進行數學教育課題研究時,應採用科學性經驗總結方法。科學性經驗總結是指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積累的教育經驗進行分析概括,深入全面系統地揭示經驗的實質,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並總結歸納出富有規律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東西。採用經驗總結法進行課題研究,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1)確定總結的對象與內容。一般來講,經驗總結應以先進事跡與突出貢獻為前提來確定研究對象,應選擇那些數學教育教學中急需解決的、有研究價值的、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普及和推廣價值的課題。(2)搜集與分析資料。包括對數學教育事實材料的積累、篩選與提煉。在積累材料方面,一是需要總結那些在客觀上已取得良好效果的經驗,二是需要總結反映工作過程的事實,使人們了解事物發展的全貌,了解經驗形成的各種條件、原因和結果之間的內在的聯系。在積累了大量數學教育經驗事實的基礎上,我們要進一步對這些材料進行分類整理、篩選、提煉。經過篩選提煉的材料,一方面必須新穎,能反映數學教育實踐的最新成果,或是人們尚未發現的或鮮為人知的材料;另一方面材料既要少而精,又要充分,能足以說明問題。(3)總結討論並撰寫研究報告。搜集與分析資料工作完成後,就可以寫出初步經驗總結報告了,然後邀請有關方面人士召開經驗總結論證會,聽取大家對經驗總結報告的意見。最後根據大家的意見,對經驗總結報告進行精心的加工潤色,從內容到形式反復推敲,進行理性分析,推演出一定的結論,最後寫出正式的課題研究報告或論文。
(四)對比分析法:對比分析法也稱比較分析法,是把客觀事物加以比較,以達到認識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評價。對比分析法通常是把兩個相互聯系的指標數據進行比較,從數量上展示和說明研究對象規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種關系是否協調。在對比分析中,選擇合適的對比標準是十分關鍵的步驟,選擇的合適,才能做出客觀的評價,選擇不合適,評價可能得出錯誤的結論。本課題採用時間為標准,進行實驗前實驗後對比分析,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對比分析。
七、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一)、准備階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
確定實驗研究對象,調查、了解學生現狀,制定初步的操作方案。主要採用文獻研究法,收集整理有關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理論文獻和實踐經驗材料,設計並修改完善課題標准,通過課題論證。
(二)實施研究階段(2011年4月—2013年4月):
按方案進行研究,由課題組長負責各階段目標的實施,課題組每月做一次階段性總結,整理案例,從中探索規律,反思教學設計程序與實際效果,分析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為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積累實踐資料。學期末,對教學情況進行數據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寫出階段性的研究論文。
1、採用調查研究法、談話法和觀察研究法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進行調查,搜集數學語言表達中出現的常見問題,進行歸納分類,分析原因,撰寫調查報告。
2、主要採用案例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對比研究法結合課堂教學設計實施具體研究,廣泛收集案例,結合典型案例探究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特點,在具體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教學設計等。
3、採用內容分析法和經驗總結法對教師的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堂表現、作業情況、學習成績等方面進行研究,總結經驗,積累具體研究資料和成果,積極探索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三)總結階段(2013年4月—2013年9月):
主要採用經驗總結法等全面整理課題研究資料,分析總結課題研究情況,匯集課題研究成果,撰寫研究報告,編印論文專集、案例集、視頻集,進行課題結題鑒定、匯報活動等。
八、預期成果
1、論文集:
第一階段(2011.2~2011.4):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特點及相關因素的論文。主要闡述小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從年齡、心理發展和語言培養方法方面分析原因。
第二階段(2011.4~2013.4):針對常見問題從學生年齡、心理發展和語言培養方法方面總結出相應的對策及途徑的階段性實踐研究論文
第三階段(2013.4~2013.9): 對小學生數學課中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有效方法和途徑的論文
2、案例集、視頻集:
2011.4~2012.4:收集有關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案例和視頻。通過對個別學生的針對性指導,了解學生個體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狀況,從中不斷探索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對策。
2012.5~2013.3:收集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方法的案例和視頻。
3、《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研究》的研究報告
九、組織機構
顧 問:
課題主持人:郭澗娥
課題組組長:李小紅
課題組成員:吳鳳英、黃朱美、廖熹曦、朱 茜、唐 鵠、
邵映蘭、鄧名威、谷金平
十、經費保障
我校對課題研究工作非常重視,將下撥一定經費給予課題經費保障。我們一定嚴格監督課題經費合理有效的使用,督促課題主持人嚴格按《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經費暫行管理辦法》經費開支,遵守財務制度。我們保證課題經費單獨立戶、專款專用、不擠占和挪用課題經費。
十一、參考文獻
1、新課程、新標准、新評價編寫組:《新課程標准》,商務印書館 第1版
2、陳琦,《教育心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2版
3、張盈盈,《數學教師教學用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佚名,《如何看待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網路文庫)
5、彭石春,《影響小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因素》(磐安教育網)
㈡ 如何把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課題實施方案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1.基於社會發展對教育目標的新要求。即在現代社會要學會「終身學習」,即讓學生學會學習要比學會知識本身重要得多!這一教育的終極目標,也必然引起我們對小學生學習方式的關注!
2.基於對當前課堂教學的反思。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普遍形成了「接受學習」的方式,這種方式一方面削弱了小學生提出疑問與另做解釋的勇氣,另一方面造成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正制約著小學生的發展,應該改善。
3.基於新課程改革的需要。20世紀9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把轉變學習方式作為一大目標,我國進入21世紀也開始啟動新一輪課改,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4.基於「十二五」教育方針中陝西教育實施減負課堂的需要。科學高效的課堂必然是輕松、愉悅的課堂,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應該是毫無壓力,無成績負擔,把學生盡可能從重復、單一、枯燥的作業與書本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二、課題的支撐性理論。
1.新課改關於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表述。《基礎課程改革綱要》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2.現代認知學習理論和心理學理論。主要有布魯納的「發現學習」、奧蘇伯爾的「有意義的接受學習」等。
3.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藉助教師和學習同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情境、協作、對話和意義建構是學習的四大要素。
4.多元智能理論。該理論認為在正常條件下,只要有適當的外界刺激和個體本身的努力,每一個體都能加強自己的任何一種智力。多元智能理論為這策略的運用和學習方式的選擇、革新提供了腦科學依據。
三、課題研究遵循的原則
1.主體性原則
2.活動性原則
3.開放性原則
4.民主性原則
5.發展性原則
四、研究的具體內容與預期目標
(一)研究內容
1.小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狀況及成因的調查研究
2.小學生學習方式體系和優化的研究
3.小學生學習方法的研究
4.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的研究
5.信息技術在小學生學科學習中有效應用的研究
(二)預期目標
1.構建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指導學生學會選擇和優化學習方式,提升學習能力。
2.促進教師教學行為的變化,使教師學會尊重學生的學生個性,會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會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式。
3.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有根本的轉變。①學會主動學習②具有靈活的學習方法③具有探究學習的能力④具有合作學習的習慣
五、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分析法、經驗總結法
六、課題研究的措施和過程
時間:以一年為課題研究時段
(一)確定相關研修人員。
(二)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養。
(三)完善教育設施,加快信息化步伐。
(四)過程
㈢ 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課題研究方案
學齡兒童在進入小學學習後,以往形成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已經不能適應學校學科學習的要求,他們在課堂上想說卻說不清、甚至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思維的過程,這些語言表達的障礙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也常常能夠感覺到一些孩子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是正確的、高效的,但其他聽眾,包括教師在聽完孩子的表達後卻一頭霧水,不知所雲。這些情況說明了孩子的語言表達問題已經影響了孩子學習的質量。數學學科學習困難的學生有很多就是由不敢說、不會說開始的,以至後來不願想、不願參與小組討論、不願承擔大組發言等等。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將會幫助學生掃除說話的障礙,使學生敞開心扉,正確表達自己的思維和想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課題的提出
1、是新課標的體現。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盡快掌握怎樣學,即具備學習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迫切任務,而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重要的方面。我們知道數學語言表達對低段尤其一年級學生來說處於啟蒙階段,這一階段是培養和發展兒童數學語言的最好時期。課程改革以來,小學數學語言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越來越受重視。一年級教材裡面安排了許多「說」的內容,以「說」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這正是新課程改革後的一大特點。但是,對於低段學生來說,他們很難用簡潔、准確、清楚的語言表達。他們習慣以講故事的形式慢節奏地講,語言表達重復、羅嗦、拖沓現象嚴重。所以,在低段的數學教學中就應嘗試著教小朋友學會用准確的數學語言表達,幫助剛起步的學生把想清楚了的問題說清楚。
2、是順利開展好合作交流一大關鍵。
課改的今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在我們的課堂上已經在嘗試。「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增強學生的參與、交流、合作意識。」我們也努力在實現,那麼在實現這一改革中,作為在學生進行參與、交流、合作時的思想載體——語言就變得更加重要。但是,我們發現學生在合作交流時,都是幾個尖子生爭相發言,絕大多數學生卻變成了光聽不說的「機器」,即使被迫發言也是吞吞吐吐,聲音很輕,表述自己意見時,語言羅嗦、詞不達意、條理不清、疙疙瘩瘩,有的乾脆站立不語。特別是農村小學(包括我校)教學中都出現了這種較為普遍的現象。如果一開始不引導好,就這樣繼續下去,我想將會影響到相當一大部分學生的發展。
3、是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語言是思維的外殼,絕大多數學生口頭表述能力的高低與思維能力的強弱呈正相關。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指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語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口頭表述,是教師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重要來源,也是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的主要依據。
4、是現代社會的需求。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相互交往更需要直接的口頭語言交流(如:經商談判、招工面試等)。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新課程的理念來看,從小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將對其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確定研究課題《小學低年級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二、課題的界定及理論依
心理學研究表明: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也是思維的結果。語言是溝通與理解的載體。一方面學生的感覺、知覺是用語言概括的表達出來的;另一方面學生通過語言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調節自己的思維和行為。學前兒童在與成人的交流過程中,已經初步培養了語言表達的能力。但在入學以後,各科的學習都向學生提出了進一步掌握語言表達的要求。數學語言有著簡潔性、條理性、抽象性、精確性等學科特點,與學前生活中的對話語言有著很大的區別。新的發展需要與孩子原有的表達水平產生矛盾,這就使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成為數學學習的必然,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以及初步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通過課題研究,在了解了低年級孩子的語言表達水平的基礎上分階段通過不同的途徑對孩子進行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條理性、簡潔性、抽象性的訓練,逐步改善學生想得出說不出或說不清楚的狀況,並以次促進學生思維水平的發展。
本課題的研究以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主體教育的理論為理論依據。以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水平為基礎,關注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發言時出現的種種問題,從生活經驗引導、從小組學習中挖掘、鼓勵多種形式的表述,積極探索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方法與途徑,努力避免數學語言訓練障礙的產生。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1、低年級學生語言表達的特點
2、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困難原因的分析
3、培養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法
4、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等教學的典型案例。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與方法
課題開展將以平時的教育教學為主陣地,在課堂上通過傾聽、示範、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途徑,了解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現狀,並通過恰當的方法引導啟發學生用最合適的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數學思維過程,探索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方法和途徑,本課題研究可以分以下三個階段:
1、 前期准備階段(2010.9-2010.10)
查找相關理論書籍,利用網路搜集與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有關的資料或案例,了解認識課題的研究價值,明確研究的方向,形成研究方案。
2、 實施研究階段(2010.10-2010.11)
在理論依據的基礎上開展實踐研究,運用調查法和談話法了解低年級學生在課堂上數學語言表達的現有水平,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搜集數學語言表達中出現的各種常見的問題;結合典型案例探究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特點,積極探索培養、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
3、總結、結題階段(2010.11-2010.12)
對研究材料進行收集整理,對研究過程進行梳理和反思,撰寫課題研究論文,完成結題工作。
六、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
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語言表達的能力處於最初級的對話語言階段,對詞彙、語法的認識也是無意識的、不完整的。研究者希望通過對兒童心理的分析,從當今兒童語言發展的現狀入手,探討培養和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策略。以此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使得課堂教學能更好的發揮學生主體的特點。
七、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1、研究論文。
主要闡述小學低年級學生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經常出現的問題,針對問題從兒童心理發展和語言培養方法方面分析原因, 再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和培養方法。
2、研究案例。
通過對個別學生的針對性指導,了解學生個體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的狀況,從中不斷探索提高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不同對策。
㈣ 如何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實踐和研究課題方案
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那麼,作為低年級的數學教師,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呢?我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的:
一、激發學習計算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趣的游計算能力是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培養戲、生動的故事、都會使相對單一、枯燥的計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起來,會讓學生學得興味盎然,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戲激趣。例如:教學數的分與合,可以採用「拍手」的數學游戲,以10的分與合為示範。教師邊拍手邊發問:廖小荷,我問你,我的4拍幾?學生邊拍手邊回答:鄧老師,告訴你,你的4拍6.這一游戲可根據學習內容的變化隨時調整互拍的結果,根據學生的熟練程度隨時調整節奏的舒緩;可隨時改變形式,如集體回答,小組回答,個別學生單獨回答、教師問學生答、學生問學生答等多種形式交叉進行。
故事激趣。以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或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小故事激發興趣。教學中,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比如,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學生的意志,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或者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小故事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中,有意出現「小馬虎」做題時經常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先指出錯誤,再看看自己所犯的錯誤,既引起學生的重視,又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使學生集中精力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二、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是邁向成功的催化劑,使人終身受益。學生計算習慣的優劣直接影響著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書寫習慣、驗算習慣。
審題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是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准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例如,計算18-7+3時,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有好多學生算成18-7+3=18。學生一看到題目就做,沒有認真審題,沒有思考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結果這樣簡單的一道計算題就算錯了,因此,加強良好的審題習慣的培養已迫在眉睫。
㈤ 小學數學閱讀課題方案
1、認真審題
2、找出等量關系
3、計算
4、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