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略讀課文必須一課時教完嗎
略讀課文教學一、把握略讀課文地位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18篇;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29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其中略讀課文28篇;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其中略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二、明確略讀課文要求《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三、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葉聖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葉老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或者把它上成精讀課,字詞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讓學生自讀……這是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現。那麼,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筆者就此問題作了一些探討。1.利用提示,自主閱讀。崔巒先生在《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讀課教學更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因此教學時,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這段文字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駱駝》[人教版三(上)第三組]一課的閱讀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這個故事裡的老人,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呢?讀讀課文,想一想: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上課一開始,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思考。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老人根據自己的觀察,幫助商人找到了丟失的駱駝。了解學習的重點: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2.圍繞要點,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寫法上的,通過討論、交流,掌握閱讀方法。一課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如果教師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練,必將是「蜻蜓點水、水過鴨背」,到頭來學生什麼都沒學到。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忽視其枝節。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例如,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標本)第五組的訓練點是:通過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據這一訓練點,《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預設為:①學法引路。即讓學生回憶本組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②品味語言。即引導學生先從文中尋找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情感變化的句子;再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處,運用學法細細品讀體會。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去獲得情感的體驗。如從「藏」「冒」「鋪滿」想到「他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過學過的課文內容,加深體會,升華情感;另一方面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與體驗。如說說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體現出生命的勇氣。尤其是引導學生從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很脆弱,但在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氣」。3.積累語言,拓展實踐。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讓略讀課文發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1)閱讀方法的拓展。如學了人教版(課標本)四(下)第五組課文後,可用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閱讀《生命,為美麗一次》,從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搜集資料,編制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2)表達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第三組教材以秋天為專題,多角度地描寫秋天。教學《聽聽,秋天的聲音》時,可聯系前3篇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響等方面,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風情,並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學習《誇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這些課文後可收集有關的自然知識、科學道理,或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學會學習,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㈡ 如何指導小學語文精讀與略讀課文的預習
閱讀的方法中,精讀與略讀是相對的。精讀,從字句的確認開始。詞義有基本義,也有引申義,但在具體的文章中還有語境義。語境一般指上下文,但也可涉及相關的背景。詞語是句子的組成部分,所以詞義的確認離不開句子的理解。朱熹認為:「凡讀書,須看上下文意是如何,不可泥著一字。」若泥著一字,而不貫通文義,往往難以索解。閱讀的單位是句子,但句子不是孤立的,則應從語句的連貫中來確認含義。且含義豐富的句子不僅有字面的意思,還有深層之義。至於言不盡意,則又有言外之意。文章中語句的關聯,又處於一定的層次之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段,段不離篇,這是一種程序上的由小而大,也可謂逐級擴大。清代的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將文章結構分為界限、段落與節次。段落居中,小於段的節次就是段內的層次,大於段落的則是界限,界限可包括若干個段落。這樣由節次而段落而界限,便是由小到大,把握起來甚有條理。
關於精讀,葉聖陶有「三想」的說法。一「想」詞與詞的關系:「無論怎樣讀,起初該用理論的讀法,把文句中一個一個詞切斷,讀出它們彼此之間的關系。」二「想」段內句與句的關系:「讀過一節停一節,回轉去想一下,這一節說的是什麼。」三「想」段與段的關系:「讀過兩節三節,又把兩節三節連起來回想一下。」很顯然,這里所說的三想,把握起來也是由小而大的。但精讀除了把握意思,還要能夠品味語言。文章中語句的組織蟬聯而下,有其節奏之美。汪曾祺談論語言,經常引用一段書法上的論述。即包世臣《藝舟雙楫》所說:「吳興書筆,專用平順,一點一畫,一字一行,排次頂接而成。古帖字體,大小頗有相徑庭者,如老翁攜幼孫行,長短參差,而情意真摯,痛癢相關。吳興書如士人入隘巷,魚貫徐行,而爭先竟後之色,人人見面,安能使上下左右空白有字哉!」而在《自報家門》中又這樣說:「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包世臣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相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語言像樹,枝幹內部液汁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篇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懂得書法中字的連貫,即可明白語言也有流暢之美。
諸葛亮的讀書方法是觀其大略,不同於徐庶等人的務求精熟。所謂觀其大略,就是略讀的方法。略讀不像精讀那樣不離字句,而是大可略過一些字句。韓愈說過:「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文章寫作無外乎記事記言,而提要鉤玄,才便於領會。魯迅在《讀書的方法》中說到:「我以為並非萬能的我們,也還不如仍是竭力捉住要點,而忘掉了枝葉之點的好。」文中的要點好比錢串子,能夠串起那些枝葉一般的散錢。大致說來,有的文章條理較為分明,往往可分出若干個要點。抓住了這些要點,也就提綱挈領地把握了文意。至於有的文章頭緒紛繁,則可突出一些主要的。主次之分本是相對的,撇開次要的條目,才能抓住主要的內容。
略讀的一個著眼點是抓線索。或時間或空間或物事,都可作為線索。比如魯迅的小說《葯》便以葯即人血饅頭為線索,關聯起各方面的人事來。不過抓線索還是比較表面的,進一步的功夫則是理思路。關於思路,葉聖陶這樣解釋:「思路,是個比喻的說法,把一番話一篇文章比做思想走的一條路。思想從什麼地方出發,怎樣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後達到這條路的終點,都要踏踏實實摸清楚,這就是注意思路的開展。踏踏實實搜下來,發現思想走這條路步步落實,沒有跳過一兩段路,沒有在中途走到歪路上去,最後達到的終點正好是這條路的終點,這就是順暢的話或是流暢的文章。」這里所說的思路,是兼顧了讀與寫的。在閱讀中把握行文的思路,便於貫串起文意來。至於思路的外在體現,就是分段落。略讀,也可從分段落入手。如何分段,由夏丐尊和劉薰宇合編的《文章作法》中是這樣說的:「一篇文章雖有一個中心思想,但仔細分析起來,總是聯合幾個小的中心思想成功的。為了使文章的頭緒清楚,應當把關於各個小的中心思想的文字作成一段;換句話說,就是一個小的中心思想應當作一段,而一段中也只應當有一個小的中心思想。文章的內容若十分復雜,一段裡面還可分成幾小段。」「分段不但使文字易讀,且使文字有序不紊。分段有長有短,原視人而不同,但大體也有一定的標准,就是要每段自成一段落。」分段是為了分出條理,意思上則是相對獨立的。這里的著眼點雖在於寫,但也通於讀,即讀也需要掌握分段的依據或原則。
閱讀中精讀與略讀各有其用,精讀的程序是由小而大,略讀則是以大包小。但不管精讀還是略讀,都要能在整體上加以把握。換言之就是應有主旨的歸納,才算是求得了一個整體的認識。但中心思想之類,不是給予一個主題就能完成的。那種歸納仍就是灌輸或填充,卻不會內化於自己的思考。凡主旨中心之類,都得自己試著加以歸納,一時間也許會覺得犯難,總擔心遺漏了什麼,因而不夠完整。不過這本就是一個訓練的過程,需要長久地堅持下來。
㈢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的有效性
1.分析學情來的「有效性」——明確源目標 教師在拿到一篇語篇材料時,應該首先會對教材、學情做一個詳細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數。在明確這個語篇中的教學目標、分析了學情後,就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精美的設計。 2.指導預習的「有效性」——有備而學 在英....
㈣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略讀課文的教學
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略讀課文教學一.12汶川大地震中;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閱讀《生命,編制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2,有的教師或者把它上成精讀課:「略讀課教學更要整體把握。」課標中對第二學段: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很脆弱,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什麼都想練、把握略讀課文地位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而忽略了略讀,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心頭怦然一震」情感變化的句子,不宜肢解課文,在平時的教學中。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就會有所發現,粗知文章大意: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學習瀏覽、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秋天的聲音》時,精讀是准備,如果教師什麼都想抓,略讀才是應用,但在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運用學法細細品讀體會,想一想,讓學生自讀……這是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現,為美麗一次》,續寫詩文?讀讀課文;再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處、交流,通過討論,通過觀察。 3。如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第三組教材以秋天為專題:「就教學而言,其中略讀課文18篇。 二。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自己體會。學習《誇父追日》,可以是內容上的。 崔巒先生在《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到,也可以是寫法上的,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了解學習的重點;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通過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學會略讀方法,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多角度地描寫秋天、略讀和瀏覽,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其中略讀課文29篇,擴大知識面,《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預設為,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到頭來學生什麼都沒學到,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加深體會,從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如果只注意於精讀?筆者就此問題作了一些探討,其中略讀課文28篇;或者是放羊式的,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利用提示? 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葉老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句中去獲得情感的體驗。例如,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只要我們用心觀察。」因此教學時。如從「藏」「冒」「鋪滿」想到「他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其中略讀課文15篇。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品味語言,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①學法引路。一方面通過學過的課文內容,掌握閱讀方法。③交流感受,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山;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思考,讓略讀課文發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 1。尤其是引導學生從5。這段文字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一課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並仿照詩歌的形式。然而、神話故事。如說說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體現出生命的勇氣,可聯系前3篇課文的內容,略讀只是補充,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可用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必將是「蜻蜓點水。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這個故事裡的老人。 三、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 葉聖陶說過。那麼。上課一開始:「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學習略讀。根據這一訓練點、秋天的色彩。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④加深感悟,功夫便只做得一半。搜集資料,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教學《聽聽.積累語言,認真思考,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氣」,幫助商人找到了丟失的駱駝,升華情感,字詞句篇面面俱到,去感受。 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就效果而言,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遺憾」到「驚奇」,是——勇氣」。 (1)閱讀方法的拓展,《找駱駝》[人教版三(上)第三組]一課的閱讀提示,老人根據自己的觀察。 (2)表達方法上的拓展、秋天的音響等方面,精讀是主體,發現了什麼呢,或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有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忽視其枝節,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科學道理、秋天的雨.圍繞要點,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水過鴨背」。即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相機點撥。 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例如,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即讓學生回憶本組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②品味語言?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體會秋天獨特的風情,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另一方面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與體驗,拓展實踐,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如學了人教版(課標本)四(下)第五組課文後。」 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學會學習。即引導學生先從文中尋找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標本)第五組的訓練點是: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在生活中、《小木偶的故事》這些課文後可收集有關的自然知識。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自主閱讀,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㈤ 小學語文主題教研活動 略讀課該怎麼教
一、單元整合, 自然導入新課
學生「自得」能得到什麼,效果如何,不僅取決於略讀課文的教學設計,更取決於前期精讀課文的學習,尤其是前期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說,略讀課文的教學是對前面精讀教學的一種檢驗和延伸。教學中,可以先從本單元的前幾篇課文入手,通過同一主題的單元目標自然導入新課。
二、自主交流,明確學習方法
導入課文後,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參與的慾望,引起學生參與的興趣,產生良好的教學心態和學習心態,心理准備充分,做到「課伊始,趣亦生」。為學習課文埋下伏筆。接著學生讀閱讀提示,畫出本課的學習目標,明確本課的重點。當然,此時也可以讓學生充分質疑,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導讀提示要非常明確: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不知道什麼?還想知道什麼?同時,回憶前幾篇精讀課文的學習方法,最後確定本課的學習方法。在這里老師不要代替學生,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任務驅動,自主合作交流
學生一旦有了疑問,那就應該主動解決問題。因為我們在講讀課文的學習中,就有學習方法的傳授,主動探究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這些方法的引導下,老師可以適時、適當點撥,充分給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間,發揮他們自己的潛力。真正體現新課程老師主導,學生主體的關系,也充分利用學案為載體,通過略讀課文的主動探究式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教師要善於抓住機會,先精心設問,讓學生「碰壁」、「遇險」;接著組織課中評議,並適時點撥;再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讀中理解,理解再讀,品評課文的語言美、結構美、思想美,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主動積累,運用語言。在全班交流過程中,可以讓學生互相取長補短,對比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完善自己的方法,提升自己的能力。老師要依據課前的既定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回顧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理性加工,自我小結這節課的學習方法,並將結果反饋給老師,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四、展示亮點,走向生活語文
學完課文,還得要善於總結自己的收獲,還能夠跳出課文,舉一反三,順向遷移。老師在得當的時機可以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視野更開闊,得到獲得新知,體驗主動探究學習的的快樂。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安排學生的課堂小練筆,這次寫是在學生自讀自悟,換位體驗的學習後學生情感的升華,這樣的寫水到渠成。學生在寫的過程中,不僅僅是對文本的再認識,更是審美情趣的提升。明白了文本的寫作背景,又體會到作者為什麼寫這篇文章,學生自得的效果更為顯著。
在略讀課文教學中,把導讀確立為教學目標的依據,力求吃透導讀所包含的教學要求,尤其要把握其中閱讀方法和技能的要求,並以此作為重點或主線展開閱讀。所以,在這一模式的略讀課文教學中,我們努力做到:
略逐詞逐段分析,不略重點難點品讀; 略教師精講細析,不略學生語言實踐; 略教師精密預設,不略學生自主學習……
有舍才有得,「略」為「不略」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突出了這一模式的特點,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范圍,為學生將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㈥ 小學略讀課文怎樣教學
略讀課文教學
一、把握略讀課文地位
略讀課文一般文字較淺顯,便於學生閱讀和理解。與精讀課文的教學相比,略讀課文的教學對學生自學的要求有所提高,但理解的深度有所下降。新課標語文(人教版)從三年級開始安排略讀課文:三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18篇;四年級上下冊課文64篇,其中略讀課文29篇;五年級上下冊課文56篇,其中略讀課文28篇;六年級上下冊課文49篇,其中略讀課文15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中所佔的比重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增大,可見略讀課文在閱讀教學中所佔的應有地位。
二、明確略讀課文要求
《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課標中對第二學段、第三學段略讀的具體要求是:「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略讀課文不等同於略讀,略讀只是一種閱讀方式,是為了獲取相關的信息。而略讀教學是一種教學活動,是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獲取信息的同時,學會略讀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
三、精心設計略讀課文教學流程
葉聖陶說過:「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准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於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葉老十分精闢地闡述了精讀與略讀的關系。然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有的教師或者把它上成精讀課,字詞句篇面面俱到;或者是放羊式的,讓學生自讀……這是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把握不到尺度的表現。那麼,如何進行略讀課文的教學呢?筆者就此問題作了一些探討。
1.利用提示,自主閱讀。
崔巒先生在《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一文中提到:「略讀課教學更要整體把握,不宜肢解課文。」因此教學時,務必要求學生先認真讀讀略讀課文前的閱讀提示。這段文字不僅自然地由精讀課文過渡到略讀課文,還有針對性地提出本課的學習要求和方法,使精讀課文和略讀課文形成一個整體,更好地發揮訓練閱讀、遷移能力和陶冶性情的功能。例如,《找駱駝》[人教版三(上)第三組]一課的閱讀提示:在生活中,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這個故事裡的老人,通過觀察,發現了什麼呢?讀讀課文,想一想: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這段話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到本單元的學習主題中,又引出了略讀課文學習的內容和方法。上課一開始,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主閱讀、思考。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意:有一位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老人根據自己的觀察,幫助商人找到了丟失的駱駝。了解學習的重點:商人丟失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2.圍繞要點,品味語言。
引導學生抓住要點或感興趣的問題,可以是內容上的,也可以是寫法上的,通過討論、交流,掌握閱讀方法。一課中可訓練的內容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有很多,如果教師什麼都想抓,什麼都想練,必將是「蜻蜓點水、水過鴨背」,到頭來學生什麼都沒學到。所以教師要抓住要點,忽視其枝節。而這個要點必須聯系本組教材的訓練點(單元專題)來確定。例如,四年級下冊(人教版課標本)第五組的訓練點是:通過體會課文中含義較深的詞句,去感受生命的美好。根據這一訓練點,《花的勇氣》一課的教學程序可以預設為:①學法引路。即讓學生回憶本組精讀課文中學到的體會含義深刻詞句的方法。②品味語言。即引導學生先從文中尋找作者為什麼會從「失望」、「遺憾」到「驚奇」、「心頭怦然一震」情感變化的句子;再從中選出自己喜歡的一處,運用學法細細品讀體會。③交流感受。即在小組討論與交流中相機點撥,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去獲得情感的體驗。如從「藏」「冒」「鋪滿」想到「他們為什麼不是在溫暖的陽光下冒出來,偏偏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呢」,「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麼,是——勇氣」。④加深感悟。一方面通過學過的課文內容,加深體會,升華情感;另一方面聯系生活實際加以理解與體驗。如說說生活中的哪些事物能體現出生命的勇氣。尤其是引導學生從5.12汶川大地震中,去感受:在災難面前人的生命顯得很脆弱,但在災難中人們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意志、不屈精神正是「生命的勇氣」。
3.積累語言,拓展實踐。
略讀課文一般安排在本單元的最後,這樣編排的目的除了遷移精讀課文習得的閱讀方法與人文內涵外,還應該加強課內外的聯系,讓略讀課文發揮向課外延伸的作用。
(1)閱讀方法的拓展。如學了人教版(課標本)四(下)第五組課文後,可用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閱讀《自讀課本》中的《假如只有三天光明》,閱讀《生命,為美麗一次》,從中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搜集資料,編制一期以「熱愛生命」為主題的手抄報。
(2)表達方法上的拓展。如人教版(課標本)三(上)第三組教材以秋天為專題,多角度地描寫秋天。教學《聽聽,秋天的聲音》時,可聯系前3篇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秋天的山、秋天的雨、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音響等方面,想像秋天景象的美好,體會秋天獨特的風情,並仿照詩歌的形式,續寫詩文,由此把學習延伸到課外。
(3)搜集信息方面的拓展。學習《誇父追日》、《小木偶的故事》這些課文後可收集有關的自然知識、科學道理,或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神話故事。
課外拓展學習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當然不同體裁的略讀課文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就是同一體裁的略讀課文教學方法也有差異,但最主要的是要學生自己讀懂,自己體會,學會學習,從而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㈦ 小學略讀課文如何上
略讀課文具有較明顯的獨立閱讀的性質。安排略讀課文,主要是引導學生把從精讀課文中學到的語文基本功,用於閱讀實踐,逐步培養閱讀獨立能力。」「略讀課文的教學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度課文的教學,一般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理解詞句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閱讀提示」獨立閱讀、思考,然後教師根據學生的自學情況,抓住一兩個重點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全班學生討論、交流,還可以用指名朗讀的方式,檢查讀書的效果。」由此可見,編者安排略讀課文的教學,目的之一是要我們訓練學生略讀的能力,不要求咬文嚼字,只要求「粗知課文大意」;目的之二是讓我們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自己把課文讀懂,在實踐中掌握讀書方法。教學略讀課文時,教師就要注意抓整體、抓關鍵,每一步教學都以問題開路,每一步教學都應以讀為基礎,做到讀、思、練相結合。
㈧ 如何把握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
1、要圍繞單元目標,做到略中有精,對核心的內容、難點的內容專可以精讀,然後拓展閱屬讀相關的材料或遷移練筆。
2、逐步把從精讀學習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獨立的閱讀之中,鍛煉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必得放開手,大膽取捨,領活運用。
㈨ 小學語文的略讀課文該怎麼教
可以趁這個機會鍛煉學生自學能力,讓學生在家裡預習,上課時分享自學成果,老師適當補充或者注意不讓學生帶離主題。如果自學能力不強,老師點一下重點。
如果沒有足夠時間這樣教,那就簡單地講一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