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存在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1-01-23 20:11:39

㈠ 當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有何對策

參考答案:【答案要點】
答: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包括教學效率低;以專講代練,忽視學生屬語文能力培養;學習內容脫離學生現實生活;相當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等。以下是對一些突出問題的分析。
首先,對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的能力重視不夠。 其次,相當數量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 再有,語文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聯系不夠緊密。
作為表情達意和載道的工具,語文是各種語言文字元號與思想內容的結合體。學生學習語文的基本目標也在於學會用各種語言文字元號來總結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同時了解他人的生活經驗,理解他人的思想感情。
根據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語文課程改革要以馬克思主義和科學的教育理論為指導,總結我國語文教育的成敗得失,借鑒各國母語教育改革的經驗,遵循語文教育的規律,努力建設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等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㈡ 小學語文考試中存在哪些問題並提出改進建議

一、存在問題復

從制整張試卷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從按要求寫韻母或音節一題和補充音節、連線等題可以看出,學生基本上都滿分,除了這些,其他的題失分的地方還很多。如第六題讀一讀,畫一畫一題,學生畫的圖與實物差距很大。還有第十題讀兒歌,回答問題這一題,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較差。往往是牛頭不對馬嘴,答案令人啼笑皆非。在一個就是個別學生的字寫的不規范,字跡潦草,卷面不整潔。

二、整改措施

1、雖然拼音學完了,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滲透拼音教學,努力讓學生能靈活運用漢語拼音.

2、書寫方面。平時每次作業都應該嚴格要求,對於不認真書寫的作業應當堅決要求學生重寫。平時要交給學生一些練字的方法。平時作業要少而精,要留充足的時間給學生,避免學生為了求快而降低質量要求的現象發生。

3、讀短文回答問題方面。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的培養。

4、教育學生平時學習中要注重知識的積累,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5、讓孩子多見一些練習題型,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仔細審題、獨立答題、想好了再下筆、完成所有練習後還要認真檢查的習慣.

㈢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㈣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認真回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五個問題》這門課,請結合教學實際
說一說: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至少提出三個。

一、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把握分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
習的特點,
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愛護學生的好奇
心、
求知慾,
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
倡導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於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強調關注學生不同的
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因此,在教學中就出現了教師只注
重讓學生自主發揮,而教



沒有給予評價,也不及時批評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為了尊重學生這一主體,
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
調動
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然而,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
樣的尊重是否讓學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為學生的學習能力發展
也呈不平衡狀態,教學中要充分考慮這一情況,要因人而異,因材施
教,同時教師要及時的指導、糾正,這樣才能讓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誤認為「熱鬧」的課堂就是成功的課堂

如果課堂上只是表面熱鬧,
學生對知識並未掌握,
思維並未得到
鍛煉,能力尚未得到開發,這絕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活」。

只顧
課堂中表面形式的熱鬧,
整堂課下來,
學生忙這忙那,
「自主」
至極。
但學生真正能學到多少有用的知識呢?

就小學語文而言,
教師的精心組織和合理引導,
全體學生的思維
卻總是處於活躍狀態,
並且這種思維在適時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這樣的課堂才是有效的課堂。
有些文章,
語言優美,
內涵深刻,
富有哲理。這時不必將問題加給學生,而是讓其靜靜地反復品讀、美
讀,做「無問題之讀」,在靜讀中置身其境。學生會逐步領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對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頂,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的傾向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往往會出現
「只重視結果的得出而忽視過程」
的傾向。
教師片面的追求學生是否學到了知識或考試的成績,
而不深
入了解過程,
我認為過程的體現應主要看兩個方面,
一是看老師教的
過程,即教師是如何啟發、引導的,二是看學生學的過程,即學生是

如何獲取知識的。
就拿語文朗讀指導來說,
朗讀一般也講求兩個方面,
一是數量,二是質量。朗讀的遍數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讀的過
程,但更應體現出質的訓練過程。在一次次的反復朗讀中,後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進步,有所提高,要能體現出誦讀訓練的層次性來。
要能讓學生在多次的反復不斷



訓練中,
逐步地去體味語言,
體會
情感,提高朗讀的能力,最終達到自



感悟的程度。過程的反饋可
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
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了解
學生是怎樣獲取知識的,
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
便於更及時地調控教
學進程,其意義就在於能將問題及時解決在課堂之中。但很多時候,
這種信息交流僅僅局限在題目的正確與否上面,
而很少能夠感受到學
生的思維和想法,而這才正是學情反饋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對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薄見,
願各位同仁共
勉。
社會在期待,
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增強教育創新的緊迫
感與主動性,領悟素質教育的真正內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讓每個孩子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㈤ 小學語文考試存在哪些問題

(一)教師備課
備課是教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一堂課教學效果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是否充分。但長期以來,有些老師們對備課存有極大的應付心理,問題具體表現在:
1.備課與上課脫節,無實效。有的老師完全局限於教參,沒有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感悟,僅在教參和學生間起一個傳聲筒的作用;有的教師則把備課當成是應付領導檢查的工具,備課時既沒深鑽教材,也沒經過自己細致的構思,形成考慮周全、條理清楚的授課思路。多數備課是在抄教參,簡單化、模式化嚴重,與上課基本是「兩張皮」,沒有實用價值;還有的老師,平時基本不備課,專等檢查前突擊完成,備課的作用完全沒有發揮。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很多學校提倡集體備課,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實現資源共享,但很多老師「發明」出「一人備課,多人使用」或者「分攤備課,集體共用」的輪流備課制,從網路上復制下載的現象十分嚴重。
2.備課只關注局部而忽視整體,只關注教材內容而忽視教學中的「人」。教師通常只注意思考一堂課的教學設計,而忽視對一個單元板塊或整冊教學的研究和規劃;即便是一堂課的教學設計,教師經常也只是注意思考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只注重思考教師的教學思路,卻忽視學生的課堂活動,忽視學生多方面的發展狀態和需求,忽視學生可能做出的反應,只注意思考面向全體學生的劃一目標和統一要求,卻忽視學生之間的差異研究及針對「具體個人」的彈性化設計研究,造成教學設計缺少規劃性、前瞻性和創造性。
3.只重視當堂教學,忽視教學後記。教後記應是教師對一堂課教學情況的及時反思,應是以反思為主的融理論思考、教學實踐的反思型筆記,能有效地推進教師專業化成長,但多數教師未加重視,往往是三言兩語應付而過,沒有真正發揮其作用。
4.教案缺乏完整性、實效性。
(1)教案項目不夠齊全,少數教師沒有寫課前准備、作業布置、教學反思等。
(2)少部分教師的教案過於簡單,只寫大的教學環節,對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成教學目標的優化措施體現少。
(3)存在少部分教師機械抄襲其他教師教案與出版社發行的現成書本教案的現象,教案缺乏獨到見解的教學設計。
原因分析:
一是語文老師課時負擔重,作業批改量大,且大都兼任班主任,日常教學事物繁雜,加之語文備課的時數太多,語文教材又頻繁修訂,老師的備課壓力很大。二是很多教師未能正確認識備課的重要性,未能認識到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因此對備課存在嚴重的應付心理及惰性心理,未能踏踏實實走進文本,未能結合新課程理念和學生實際進行教材處理、環節設計,出現了備課上課脫節的現象。三是學校缺乏完善的規章制度,一般只看結果,對備課中出現的問題沒有採取有效的杜絕措施,導致備課走入「惡性循環」。
(二)課堂教學
1.教學目標不明確、不準確、不全面
審視我市的小學語文課堂,有的老師不明白自己的教學目標,不知道自己的這堂課究竟要解決一個什麼問題;有的老師的課容量太大、節奏太快,加重任務,拔高要求,脫離學生實際;有的老師在課堂上連續不斷地講話,連珠炮式地提問,手忙腳亂地演示,學生慌里慌張地對答,快速掃描式地觀看,整堂課沒有靜心讀書的時間,沒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沒有心與心的交流,沒有情與情的激盪,知識如浮光掠影,訓練似蜻蜓點水,讀書似小和尚念經。
這些問題都可以歸結為教學目標制定缺乏科學性。缺乏科學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的問題:
①教學目標制定不準。「不準」意味著要麼偏高要麼偏低,也就是與學生認知特點,現有水平不符,與教材要求有差距,出現目標「越位」和「不到位」現象。如低年級閱讀教學主要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在讀課文中學習識字,在讀課文中學慣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而不少老師往往拔高要求,引導學生逐句逐段地分析,有一年級教師教學《烏鴉喝水》這課時,讓學生思考:烏鴉為什麼喝不到水?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很明顯,這樣的教學要求就是對年段目標、對教材要求把握不準。類似這種拔高教學目標的現象在「積累」的教學中存在更多,本只要求讓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的名人名言,偏偏要讓學生背下句子的含義;本只要求熟讀、大致了解詩意的兒童詩,偏偏要讓學生逐字逐句去解釋。
還有個別現象是教師低估學生的現有水平,目標定位過低。如,三年級教學認讀生字仍像一年級一樣,由老師帶著學生「聲韻分開拼讀」,目標定位不是「學」而是「教」。
②教學目標制定不全。新課標在教學目標制定方面要求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要求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但從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三維目標不能有機融合,顧此失彼。大多數教師注重知識的講解、灌輸,把考試作為終極目標,忽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忽視對所習得方法運用上的指導,忽視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與培植;或者三個維度的目標完全割裂,平均用力,一節課試圖三方面目標同時實現,導致語文課成了「四不像」;或者過於重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偏離了語文教學的主渠道,把語文課上成了思品課。
③教學目標制定不明。有的老師目標隨意性極強,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目標缺乏系統性、連貫性;有的老師甚至自己都不明確教學目標是什麼,應該怎樣去落實,目標制定極為模糊,教學目標的導向性無從談起。
原因分析:一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定勢及應試思想的影響。由於考試內容偏重知識體系,為追求高分數,教師過於看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導致教師的課堂教學過於重視知識傳授。二是教師對三維目標的認識尚模糊,不明確三者之間的內在關系,因而在處理過程中顧此失彼。三維目標在落實的過程中應該是有層次的,語文知識與能力仍是主體,在這基本目標實現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實行潛移默化的影響,關注學習過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另外,三維目標應是互相滲透、有機融合的,而不是將三個維度簡單疊加。
2.教學策略選擇不明確、不靈活、不恰當。
教學策略是教學的生命,所謂教學策略,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取的解決一系列教學具體問題的行為方式。在當前課堂教學中,教學策略的選擇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策略選擇不明確,隨意性大。教師課前准備不充分,不能「吃」透教材,「析」透學生,策略准備不充分,課堂教學雜亂無章。(2)教學策略單調,缺少靈活性。面對新的課程標准,面對新的教材,很多老師沿用的仍是一兩種陳舊的教學策略,課堂缺乏活力,氣氛沉悶。(3)策略運用不恰當,不深入。存在「虛」(弱化語文的工具性,訓練不扎實,不到位)、「鬧」(為體現學生的主體,刻意追求課堂的熱鬧)、「雜」(過分張揚語文的人文性,非語文的東西越俎代庖)、「碎」(零敲碎打,忽略整體性)、「偏」(強調接受性學習,重視雙基)等問題。
原因分析:一是教材沒有「吃」透。教師課前沒有深鑽教材,對課文缺乏整體感悟,對文字的組合,蘊含的思想、情感、價值觀等沒有有準確的把握,沒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思考。二是學生沒有「析」透。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因素,沒有分析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預設。三是預設沒有「做」透。教師缺乏課前對教學過程的預先設計,對專業和知識的預先准備,以及對課堂動態變數的預先思考。以上原因導致教師上課時隨意性較大,要麼教學策略單調,調動不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麼隨意運用幾種教學策略,走了一個「熱鬧」的過程,卻無實際效果。
教與學的方式方法以師講生聽來傳授新知識,以背誦、抄寫來鞏固已學知識,以多做練習來運用新知識,以考試測驗來檢查學習效果。教師是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內容的制定者,具有絕對的權威,師生間缺少交流、互動。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無視學習的主體,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更談不上發展學生的興趣、特長、愛好,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而學生作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思維受到窒息,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被銷蝕,學習熱情和興趣被消磨,個人發展被嚴重阻礙。具體表現在:(1)教師仍佔主體地位,灌輸式教學佔了主流。課堂上仍然是「我講你聽」、「我教你學」,更有的老師會將所謂的問題答案讓學生抄寫下來去死記硬背。課堂教學的一切環節步驟都是圍繞教師的預先設計進行,學生只是一名聽眾,沒有學習的自主性,沒有可供自己獨立支配的時間和空間,甚至不能表達自己的見解與觀點。(2)教師是為了成績而教,學生是為了成績而學。很多老師的課堂教學中仍存在重知識,重標准答案,重結果,重齊步走的問題,學生的學習缺少方向,缺少方法,缺少動力,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思維僵化,只讀死書。(3)新的教學方式方法淺嘗輒止。在新形式下,有的老師開始嘗試一些新的教學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但由於教師對其研究不透,利用不當,新的教學方式方法雖在一定程度上被採用,但很多時候只是為了追求表面的浮華熱鬧,實效性差。
原因分析:一是受傳統教學觀的影響,教師仍沒打破「教師中心」、「課堂主角」的傳統思想,不能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自主探索;沒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沒有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二是「成績第一」的思想仍沒有得到根本轉變,片面追求教學成績,把分數作為落腳點,只要能讓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點,教師寧可採用「滿堂灌」的形式,影響了對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運用。三是部分教師存在一定的思想惰性,習慣了墨守陳規,不願去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
3. 語文雙基教學不務實、不落實、不扎實
「語文雙基」的時代內涵是什麼?所謂雙基,從傳統意義上來說指語文知識:字、詞、句、篇;語文能力:聽、說、讀、寫。現在,准確、高效的口頭表達能力是雙基,收集、處理、加工大量信息的能力也是雙基。課程標准淡化「雙基訓練」,有的老師認為就不要雙基訓練了,這是對課程標準的一個誤解。中、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打好基礎,必須進行雙基訓練,這是良心。我們需要沉下來思考的是,我們要對「雙基」賦予新的內涵。
以往調研,我們在每堂課結束前十分鍾,都要針對這堂課的教學內容進行一次簡單的小檢測,做與課上講解相關的小練習。檢測中發現相當一部分學生字詞書寫不規范、不工整,還有部分學生不會寫或錯別字多。一個小練筆,學生提筆有千斤重,半天動不了筆,即使動了筆,也寫得語句不通,文不達意。
究其原因,一些教師在課堂上熱熱鬧鬧地走過場,認認真真地搞形式,扎扎實實地「講」與「問」,對「雙基」教學不重視,對語言訓練不落實、不到位。難認的字不多念幾遍,難寫的字不多寫幾次,不辨析字形,該認的字不認,該寫的字不寫;該解釋的詞不解釋,該辨析的詞不辨析,該品味的句子不反復品味,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該積累的不積累,該歸納的段意不歸納,至於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識,標點符號知識更是一溜而過……導致寫字質量滑坡,錯別字增多,詞彙量下降,語言貧乏,用詞不當、詞不達意。《語文課程標准》明確規定,識字寫字「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低年級識字教學出現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語文教師沒有把識字、寫字教學擺在突出位置,缺少時間保證、指導保證、練習保證。小學各個年級都應重視識字、寫字,都應重視詞句教學,這是語文學習的基礎工程、基本任務──認識3000常用字,會寫2500字,會用6000詞,絕不能馬虎。否則就會重點不重,基礎不牢,長期下去將後患無窮。
4. 五大領域教學費時多、負擔重、效率低
(1)識字寫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①識字教學方式強調以課堂為中心,忽視學生自主識字,通常以記、讀、背、寫為主,課後很少引導學生實踐、積累漢字,學生學習漢字回生率高,識字遠離生活。
②「會認」的字和「會寫」的字一視同仁,增加學生學習難度和學習負擔,讓學生感到學習漢字很困難,枯燥無味,缺乏情趣,學生參與教學興趣不高。
「語文課標」適當增加了第一學段的識字量、減少了寫字量,確立了「認識」和「學會」兩種目標,體現了「多識字少寫字、提前進入閱讀」的指導思想。長春版課標教材都很好地體現了「語文課標」的思想,採取「多識少寫、識寫分流、分進合擊」的編排策略,為我們創新識字寫字教學、大面積提高識字寫字教學質量提供了資源、創造了條件。不少教師對這些編排意圖和特點沒有認真分析研究,沒有把握住「認識」和「學會」兩種目標要求。(「認識」的要求是讀准字音,整體認清字形,能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認讀它,對識字處於整體感知水平;「會寫」的要求會讀、會寫、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所以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出現識寫不分,認識的字和要求寫的字一起教,或者把要求寫的字作為要求認的字來講的現象。
③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沒有突出出來
識字教學是要建立音、形、義之間的多向聯系,而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平均用力的情況,這就有待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進行調查,確定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學齡前兒童口頭上會發很多音,了解許多字的意義,但多不能掌握字形。因此對低年段的學生來說,字形教學是識字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㈥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幾點建議具體如下:

一、存在的問題:

1、新教材的學習更注重學習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各個年級之間的知識體系聯系緊密,中間如有一環節掉隊,就很難補上去。而農村師資配備並不完全到位,難免中途有個別教師對新教材的把握不夠,而導致學生的語文學習出現斷層。接任教師再去彌補,效果不像老教材那般顯著,從而導致語文成績下降。

2、新教材的編排中,二、三年級之間跨度太大。二年級對閱讀、作文教學的要求不明顯,但三年級就要求會寫250字左右的文章,且近幾年來作文的題目艱澀,習作要求與五六年級相差不明顯,使學生倍感吃力,也使教師教的幸苦。而且萬一脫節,很難彌補。

3、農村孩子的家長配合難以到位。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但是,農村學生目前有三種狀況讓教師感到頭痛。一種是,想配合而無能為力。許多家長學識有限,對現代教學提出的問題感到很茫然,無法談的上讓家長進行家庭輔導。二種是有能力而不配合,這類家長都比較忙,忙於掙錢,忙於農活,連學校開家長會都沒時間參加。也許,在他們認為孩子交給了學校就是老師的事了。第三種情況是沒有人配合。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託付給爺爺、奶奶等長輩上學,只管孩子的吃穿住行,不過問學習情況,在這種情況下,沒有家長良好「照顧」只有靠孩子的自覺學習,幼小的孩子又有多少能有自覺學習的習慣呢?頂多是為完成作業而已。這是語文教學也是各科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4、新教材內容變廣、變活,雖說題型變化不大,但閱讀量、識字量大增,也導致許多教師無從下手,只能更大范圍的進行題海戰術,更長時間的「折磨」學生,教師教的痛苦,學生學得痛苦。

二、建議:

1、加強師資培訓,尤其對年齡偏大的教師的培訓,現階段對年輕教師的培訓不少,但對中老年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加強教師的對新教材的認識,加強對教師的新教材培訓。使教師對整個教材體系有比較,全面系統的認識。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校本培訓。

2、學校對各年級教師要重點安排,同時學校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指導。

3、積極開辦家長會,加強學校、教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系,努力宣傳現代教育理念,使教育至上的觀念深入人心。

㈦ 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可能是比較多的,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
如何解決語文課的枯燥乏味的問題。

㈧ 如何去解決小學生語文方面存在的問題

小學語文的教學雖然面向的是小學生,但卻比教中學生、高中生語文要難得多,中學生、高中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形成了相對穩定的語文思維模式,而小學生剛剛開始啟蒙,對語文學習完全沒有概念。而現如今教師教學多沿用經驗,但是時代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也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演進,有些教學方式停留在經驗教學層面,因逐漸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形成許多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正視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根據存在的問題尋找解決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語文教學只局限於課本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自身沒有認識到其重要性和對小學生今後學習的影響。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決定了他們無法分辨哪些該學、那些不該學,正是因為這樣,小學生所有的知識來源大多都是依靠教師傳授,而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所教授的內容以課本知識為准,沒有絲毫的知識性拓展,課堂教學單調而缺乏實質性的內涵。並且由於課本的編纂時間與教學時間有差距,實際情況不斷改變,教學內容已經成為定版,因而教學內容多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小學生所處的年代使他們無法理解距離他們年代較久遠的歷史背景,比如小學課本里那些描寫具有悲慘命運小孩子的文章,本意是要讓小學生對課本中的人物產生同情,進而珍惜現在的生活,但如果只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學生就無法理解課本,也就達不到想要的閱讀學習效果了。
(二)教師過於嚴格使小學語文學習成為了學生的負擔
自古以來就有「頭懸梁,錐刺股」等刻苦學習的故事名言,也有「耳提面命」「諄諄教誨」等關於教學方式的成語,這也就使教師們在思維中陷入一個僵局,認為學生如果不刻苦,教師如果不嚴格就無法達到想要的語文學習效果。教師們將嚴格教育奉為金科玉律,在小學生們開始學習語文的時候,嚴格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們嚴肅紀律,規范學習行為,但卻不能長久。也就是說,嚴格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卻極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語文的學習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小學生們學習語文本應當是從中享受語言、陶冶情操,但教師們的嚴格教育卻使語文學習這件美好的事情變成了小學生眼中的負擔。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小學生會逐漸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對於學生來說,很多對學科的感興趣程度都是在小學階段逐漸形成的,一旦小學生對某一門課程產生了抵觸心理,就很難在以後的學習中改變印象,可以說小學時期的語文教學直接影響著小學生以後的語文學習。
(三)教學方法過於單一,師生之間缺乏交流
小學生盡管已經步入學習階段,但他們本質上還是處於童年時期,如果想讓他們對一件事情保持著持續深入探索的狀態,就要讓他們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很多教師在這一方面的不足就是採用單一的教學方法進行傳授,不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將一種教學方法延續到最後一堂課,整個教學過程單調枯燥,小學生在學習中昏昏欲睡,學習成績難以得到提高。許多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正確,他們認為教師的教學活動僅僅限於課堂,認為在課堂上將知識講授給學生就可以了,忽視了學生本身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缺乏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完全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重視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反饋,這樣就成了教師單方面教學。
二、解決措施
(一)聯系實際,高效教學
既然有的課本知識脫離實際,教師在教學中就要對課本知識進行補充,聯系現實生活對課本知識作出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講解。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對課本的語文知識進行拓展,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層面上幫助小學生提高課外知識的學習。在教學中,將課本知識立足於現實,輔之以實際的生活背景,以提高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嚴格寬松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嚴格式教學發揮了一定的作用,但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寬松式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氛圍較輕松,但會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懶散的狀態,不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將嚴格教學和寬松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時也能夠勞逸結合,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加強師生交流
教師的教學方式過於單一會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不高,對此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式,即學的內容是固定的,但不同的教學方式卻能將同樣的教學內容演繹出不一樣的感覺,教師將教學方式多樣化,使學生從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中領會不同層面的語文知識。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課後交流,掌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收集學生對教學方式所提出的建議,根據學生的建議調整教學方式。
小學語文的教學不應只停留在過去的經驗上,而是應該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的改變不斷地對教學方式進行革新。小學語文教學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因而在教學中應重點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根據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不斷調整教學方式,在探索中創新,找到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事半功倍。

㈨ 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能很好地體現這個「基本特點」的語文課並不多見。按理說,語文作為母語教育的載體,應該是學生最感興趣,學得最得心應手的學科,學習的效果也應該是令人滿意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專家們在尋找理想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人指出:理想的語文課堂應顯現著生命的靈動。我覺得要達到這樣的境界,關鍵的是要「把語文課上到孩子的心裡去」,因為只有語文課觸動著學生的心靈,學生才會全身心地沉浸於學習語文的氛圍之中,這樣的課堂才會將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的統一起來。而當前,語文課離這樣的境界似乎還很遙遠。下面先列舉一些語文課堂教學需要亟待解決的現象,並由此談談相應的對策。現象之一:無序剖析,思維零碎散亂。新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不少教師對其精神實質並不瞭然於心,以致在實踐中走上了的歧路。在課堂教學中,這樣的流行語常常掛在語文教師的嘴上:在初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課文,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在所謂的研讀課文時,「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課文。」在解決問題時,「請同學們四人一組展開討論。」……這些流行語之後,課堂常常舉手如林,但學生往往是只顧自己讀,只顧把自己想說的意思說完,至於別人讀的哪一句,至於別人對同一個問題是怎樣理解的,都成了因「事不關己」而「高高掛起」。再加上,學生對課文內容還沒有整體感知,就匆匆進入領悟文章語句的內在含蘊,學生的理解也就註定不可能完全到位。另一方面,學生各自為陣,你讀喜歡的這一句,他讀喜歡的那一句,你談對這一句的理解,他談對那一句的理解,把文章支解得七零八落,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無序狀態,這嚴重地破壞了課文的整體美,長期以往,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層次性、嚴密性。現象之二:浮於表面,認識淺嘗輒止。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㈩ 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麼都要內知道一些,什容么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存在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