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技能分的論文
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這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眾師普遍關注的難題,因為新課程改革也已經接近十年了,到現在也沒有發現小組合作學習較成功的範例。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雖然主體是學生,但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於新的課改理念已漸漸被廣大課改教師所接受,所以每個教師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形式化的東西較多,仔細分析其原因是教師的組織、指導及參與都存在問題。
近幾年,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證性操作,逐步探索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如下策略,望能給各位同行以啟示。
一.小組組建策略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合作時的分組要考慮如下方面的內容進行組建小組合作學習:
(一)根據學習的內容特徵做出合適的人數分組策略。
當學習計算內容時,計算結果的分析與驗證、算理的表述等相關內容小組人數2人為宜;幾何知識中的公式推導、圖形的切分與拼組,計演算法則的規律總結等知識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時4人為宜;統計知識學習時的數據收集、幾何知識的分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6人為宜。
(二)不同人數小組成員的質的分組策略。
不論小組人數多少都應該保持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靈活組建小組。具體地說,要根據性別、年齡、氣質、愛好、家庭背景、學習內容、學習水平等因素,遵循能力互補的原則,使學生在合作時展開爭議,相互影響帶動。這樣安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做到優勢互補,從多個視角、多種層面擴大信息量,豐富思維,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小組成員的分工策略。
小組活動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及分工後的目標要求。小組中要設組長一人,組長要負責組員的工作分配、協調指揮小組的活動。組長可民主選舉,也可輪流擔任。組員也分別有自己的工作及相應的責任目標。活動結束也有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價的環節。這個環節不要用專門的時間,它是隨著小組活動有機地進行。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身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可定期或針對性地進行角色輪換,讓每個成員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二.小組活動策略
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我們探索出以下內容相對應的活動策略:
(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人民幣的認識、時分秒、利息、常見的數量關系、統計……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布置課前收集相關信息,並進行自主探索。如收集它的用途、相關故事……。課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並整理,大體可分四步進行:
1、在小組中人人交流自己的所得:一人交流,其他人在聽的基礎上想「我」的所得與「他」的不同處在哪兒,輪到「我」說時,只說「不同處」。
2、個人交流完後要整理出自己組的所得:先將不同處進行研究達成小組共識,再把共識累加成小組結論。
3、小組內進行發言訓練:小組選出一人為信息發布員,大家幫助進行發言訓練,主要發布小組的結論及結論形成過程。④進行預演交流。
(二)實踐操作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厘米、米,克、千克的認識,空間與圖形等要靠動手操作,要由感性到理性的路徑來掌握的知識。其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
1、進行合理分工,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操作時人人有責任。若測量,則在使用工具、讀數、記錄,等項目上進行合理分工;若小製作,則在提供材料、拼裝、加工整理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工。
2、教師提出明確的探究意向,讓學生對小組獲得的數據進行感知,對獲得的作品進行觀察研究。
3、組內交流值得自豪的發現或作品,准備全班交流。
4、進行交流預演。
(三)探究規律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計演算法則、公式、定理、數量關系等需進行邏輯推理或使學生經歷探索知識過程等知識的學習。其「小組合作學習」步驟為:
1、教師設計合理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或設計解決方案。如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就可以設計:「給一種易拉罐進行側麵包裝,其最少所用包裝材料的大小」的教學情景。
2、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小組選出最佳方案。就是讓小組每個成員暢談自己的計劃,通過比較選出組中優秀的方案。
3、小組共同使用最佳方案解決問題。
4、進行交流預演。
三.小組活動時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數學課堂中的小組活動的成敗,受如下三大因素決定:一是取決於教師對所學知識的把握;二是教師對自己學生的已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這三個因素我們認為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可以分解到教師課前備課和教師的課中授課策略探索中,最終我們探索出如下相關的三個模式:
(一)教師的備課策略——「三備」模式
模式為:
一備學知識的現實表現和數學體系 。具體是,知識的現實表現就是指所學知識隱含在哪些實際生活中,數學體系是指所學知
2. 怎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
隨著教育的發展,我所在的學校逐漸的被合並到鄉中心小學,這回的班額大了不少。開學初,我對新接班級還不太熟悉,就讓孩子們自由組合,結果發現學習效率差異很大。小組合作開始,你會看到有的小組在熱火朝天的討論著,爭得面紅耳赤;有的小組也很熱鬧,不過聲音很大,個個興高采烈,眉開眼笑的。原因是一般都是學習好的學生喜歡在一起交流學習;那些學習一般的、比較喜歡淘氣的孩子容易結合在一起,小組合作時就是他們良好的商量淘氣的機會,或者是你看我、我看你,無從下手,效率低。後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對全班學生的分組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設計,按照每組成員的組織能力、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均衡調配,進行了合理分組。這下學習效率就跟以前不一樣了,問題解決的時間相差無幾,問題解決的程度也都差不多,小組成員基本上達到人人都參與,人人都進步的目的了。記得那時我班的吳文驍和趙相楠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了,能把一道題分析得透透徹徹,不但能在小組里講,還能到前面像老師一樣講給全班同學聽,語言准確,簡單明了,同學們都很佩服他們,連來聽課的老師都豎起了大拇指呢。
這樣的組合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使很多的學困生有機會發揮自己的作用,提高了學習的自信心。使每個成員都有責任、有事做,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切實提高了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
二、明確任務,讓學生體驗做數學的機會。
開展合作學習的任務選擇非常重要。必須選擇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才能開展合作學習。不是每一課都可以小組合作學習的。
例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一課時,先讓學生拿出老師事先准備好的,統一規格的平行四邊形紙片,要求學生拿出剪刀、刻度尺等學具,利用以前學過的知識想辦法求出手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只見孩子們開始紛紛動手操作了,大約四分鍾過去了,發現有幾個同同學還沒有完成探索任務,便延長了一分鍾。然後此時採用小組合作,將剛才的探索進行整合探究面積公式。匯報時小組1:我們組用直尺量了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乘得來的。
小組2:我們組用直尺量了底和旁邊的一條邊長,相乘得來的。
師:為什麼形狀相同、大小一樣的平行四邊形會出現面積不同的答案呢?
小組3:我們是用剪刀從角的頂點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然後拼成一個長方形,量出長和寬並求出它的面積。
小組4:我們是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得到兩個梯形,再拼成一個長方形。
教師追問:為什麼一定要把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長方形呢?
生:不變成長方形,求不出面積。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驗證一下大家的結論是否正確。
就這樣,孩子們完全是在一種毫無拘束的環境中嘗試解決了問題,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自己都能解決問題了,個個都要成為小數學家了,更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的熱愛。開始的獨立思考是小組合作的前提,沒有獨立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與認識,那麼,在後面的合作學習中只能是觀眾和聽眾。所以,教師必須給一定的獨立學習時間,而且還應該要求學生當自己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結果時,要整理好自己的思維,從心裡上做好與人交流的准備。
三、全班交流
小組合作後要將各組的結果向全班匯報,共同分享。記得教學五年級上冊《鋪地磚》一課時,就第一個問題時我採用的就是小組合作解決的。全班交流時出現了三種解法:小組1使用的是列方程解答;小組2使用的是計算方法,先求出每塊瓷磚的面積和小明卧室的面積,再用卧室的面積除以瓷磚的面積得出需要多少塊地磚;小組3使用的是先估算,再用算術方法。就這樣一道題孩子們有了不同的解法,使得全班同學互相借鑒,互相學習,每個人都有很大的收獲。每次合作學習後我都會用小紅花以示獎勵,最後要比賽的,所以,每次各組的匯報員都會認真的准備,盡量清楚的表達個人或小組的意見,同時還要求學生學會真誠的徵求其他組的意見或評價其他組的見解,以博採眾長,積極總結。在傾聽了學生的交流後,我也要給各組的合作過程給予簡單的評價。
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師並不是無事可做了。 教師作為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在實施這種學習方式時,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做一個成功的引導者、促進者。能對各小組進行調控、組織,及時診斷與處理問題,並對學生進行幫助。
五、評價與獎勵相結合
評價是小組合作的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評價運用的恰當能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產生高質量的合作學習效果。每次我都會引導學生做適當的自評,小組互評,最後老師評價,並且是鼓勵性的語言比較多。因為他們畢竟是孩子,語言難免會不夠嚴密,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發現我班的孩子數學課堂中會盡量多的使用數學術語,大白話少了很多,而且邏輯性也比較強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個認知過程,更是一個交往過程與審美過程。同時,這也是一個培養團體意識的很好的方式,經過訓練發現我班孩子的集體榮譽感比較強,班級同學有困難了都會積極幫助,而且各項活動都會積極參加,真正成為了一個團結向上的學習體。
3.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效率課題
合作學習一個復合型的多層面的概念,合作學習的活動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師師互動和全員互動。目前世界各國所研究的合作學習主要是指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是一個古老的教育觀念與實踐,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曾說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就道出了合作學習的真諦,也闡明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王坦在《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施》中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相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結合數學教學實踐,我認為合作學習的含義是:在教學上,利用小組使學生一起工作,使他們自己和他人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合作學習在當前素質教育的前提下是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它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了學習能力,提高了學習效率以及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下面是我對合作學習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以下策略。
一、合理分組
很多的數學課堂中,分組合作往往是為了顯示課堂熱鬧而採取的教學行為。其實不然。數學合作學習中的分組環節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之間影響學生在這堂課中的學習效果。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
在擔任班級教學後,教師就應該開始對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查,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水平、性格特徵等等。通過認真分析整理後,把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搭配分組。在課堂上,我一般是採用異質分組。也就是這樣分配的:每個小組的人數在2-6人之間,一般4人小組是最佳的組合,4人中,包括一名成績好的學生、一名成績差的學生和兩名成績一般的學生。中差學生結合一組,讓差生先發言,好學生總結,避免差生成了聽客、旁觀者。由教師先進行授課,授課結束後,讓學生在各自的小組中進行再學習,使每個成員都牢固的掌握。這種分組方式比較復雜的類型。例如:在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問題的教學中,雞兔同籠的問題,可以要求學生在小組內獨立思考,然後要求每位學生在小組中交流、並通過進一步的討論深化,找到解決這個問題比較巧妙的策略。這個過程使學生更好地體驗合作交流的價值。
但是長期的異質分組,也會導致學習方式流於形式。因此為了改變呆板的組合形式,有時我會引導學生自由組合小組學習。這種組合一般是學生水平相當。因為學生一般在自己的心目中會有想要競爭的對象,所以會選擇自己的競爭對手組合。這種自由小組合作方式,使得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相互比較,學習效率可明顯提高,但必須注意的是自由組合也並不是讓學生自願組合,對於有些學困生來說,我要求一些學優生與其組合,幫助學困生。這類組合比較適用於綜合性的課型。例如:在教學《數字與編碼》中,我採用自由分組,學生組合後,在課間自由調查生活中的數字與編碼,如電話號碼、郵政編碼、身份證號碼等等。這樣組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的個性。
除此之外,有時我在課堂上採取的分組方式是鄰近組合。這組分組方式比較節省時間,比較適用於簡單的內容。但是這種分組往往最後會流於形式,學生在合作中不能得到收獲。因此,個人比較偏向異質分組和自由分組。
二、明確分工
在課堂上,我們經常看到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老師提出要求後,學生幾人一組就熱熱鬧鬧地討論起來(往往是各說各的),討論結束後就請每組代表發言(這個代表往往也是優生),而代表的發言往往是自己的觀點,而不是小組的意見,這樣的合作並不是有效的合作。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還得進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小組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一個特定的職責,並且得遵守一定的規則。我班一般是每四人一組,對此我作了如下分工:
組長:負責組織合作內容的分工,保證每個成員都有參與機會,組織好紀律並在活動中給予學差生幫助。
記錄者:負責記錄本組合作中發現的問題和討論的結果等,並將檢查者的角色整合其中。
報告者:集合組內研究成果,代表小組在班內交流。
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在小組中,每個職位都是輪流擔任的,這樣可以增進小組合作意識,增強合作的精神,提高合作能力。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很好地參與其中。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這一課時,小組合作,組長分配任務,提出活動的目標及要求並在活動中給予組員指導,有兩個組員負責測量1角、5角、1元硬幣的周長和直徑,一個組員負責記錄並匯報成果。
周長(單位:厘米) 直徑(單位:厘米) 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1角
5角
1元
在活動中教師應進行適當的引導和示範,適時鼓勵學生的方法。調動其合作的積極性。
三、合作探究
每個小組明確了學習任務之後,各組根據任務分工進入合作探究階段,每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
4.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
5. 如何有效開展農村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
一、問題提出
《數學課程標准》中強調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通過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相互啟發、共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增加學習質量和個體素質,形成一種生動活潑、潛力無盡、人人參與、主動積極學習的活動形式。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現階段,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廣泛地進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旨在通過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等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但目前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沒有完全體現出合作學習真正的作用,還有許多課堂教學中的合作學習還不夠完善,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許多誤區。我們就這一內容著手研究,以使我們對合作學習有更深刻的認識,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優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當前,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課堂教學缺乏活力。表現在學生思維不活,語言不活,缺乏獨特的想像力,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學生的學圍繞教師的教轉,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學生聽得多,獨立思考、自我表現機會少,興趣低。
2、仍有教師"牽"著學生走的跡象。學生學得被動,缺乏主動參與意識,缺乏自主、合作學習的實踐活動,教多少,學多少,不教不學;多考多學,少考少學,不考不學。
3、目前各學校都普遍存在著重解題技巧、書面測驗,輕口頭表達、實踐活動;重教學結論與學生的學會,輕學習過程與學生的會學;重個體學習與競爭,輕小組合作與競爭;課堂的討論學習,往往流於形式。這與課程改革目標以及面對未來知識經濟的發展,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發展等要求相去甚遠。
4、小組合作學習 「華而不實」還存在一些問題有待解決
(1)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建立,解決目前課堂學生學習效率不高的問題。
(2)學生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的培養。
(3)合作學習的科學指導和有效規程。
(4)小組合作的資源共享與能力提高。
(5)解決小組成員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的問題。
因此,培養學生團結、協調的群體合作精神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數學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於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可見,合作學習已成為《新課程標准》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大要求。所以我們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研究更是勢在必行。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目前,合作學習的實踐已遍及世界各國。目前國內外以課堂教學為核心的有效教學研究一般集中於以下三個方面:
(1)環境變數,即學習活動的環境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效率是否有一定的影響及特徵。
(2)過程變數,即師生的課堂行為、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效果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
(3)結果變數,即教師的期望以及教師設定教學活動所依據的、可用有效教學的目標和標准加以檢測的教育成果。
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小組合作學習呈現了蓬勃發展的態勢,以合作學習為研究對象的省級課題就有多項,公開發表的實驗報告和學術論文就百餘篇,在國內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合作學習的實驗已逐步深入人心,並成為當代教學觀念現代化的重要標志。我們相信,合作學習的未來前景十分廣闊,它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運用,將成為教學系統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
二、課題相關概念的界定
學習:是指圍繞一個既定的目標進行的探究活動。
小組:是由若幹人員結合成的單位。這里的小組是指由學習成績、能力、性格、興趣、性別等方面有差異的學生組成的異質的群體,組內的學生積極互助,承擔一定的學習任務。
合作:指個人或群體為實現共同目標而採取的協作行為,考慮的是怎樣通過合作以利於問題的解決,合作對個體的智力發展和社會品質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合作學習:關於合作學習的概念有許多不同的闡述,我們所研究的合作學習是以生生互動為特徵的合作學習,是一種旨在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學生的互動合作為動力資源、團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一種具有共同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本課題在教學中側重於學生的協調合作。因此,能大力度地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師生能在輕松自由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實現教學,這樣就贏得了開放的學習環境,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隨著學生對課改實驗的逐步熟悉,使學生能實現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行為。假若能實現課題的研究充分融於課堂,教學模式就會完全改觀,學生就能自覺地支配和學習知識,勇於探索,成為學習活動的參與與探索者,對於發掘學生潛能有重要的意義。
(一)課題研究目標
1、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
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傳統的單向傳授方式轉變為互動式學習。探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和技能。通過長期有效的教學實踐,挖掘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學生的的協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發揮小組群體的主體功能、互動功能,讓優等生的才能得以施展,中等生得以鍛煉,後進生得到幫助,從而激勵學生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
2、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通過在合作學習中鼓勵學生勇於交流、樂於傾聽、敢於質疑、善於發現、願意贊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激發交流慾望,學會與人共處、與人合作,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3、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相互幫助、相互提醒、相互學習的氣氛會逐漸濃厚,學生經常為小組的 成功而自豪,這有助於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
(二)課題研究重點和內容
我們的研究以「學生的合作行為變化」為主線,「教師角色定位」為主導,實現「和諧、有效」目標為主,以其他環節有效策略研究為輔的研究。具體任務有:
①分析教師教法對學生學法的影響,研究在不同的年段學科課堂教學中怎樣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學生,並通過典型課例總結成功經驗。
②學生學習能力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只有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才會有較高的學習效率,才會適應終身學習的需要。
③分析造成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華而不實」的原因,提出具體學科課堂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並通過典型課例研究總結經驗。
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目標是學會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按計劃完成學習活動。正確使用工具書、參考書、校園網路,積累學習資料。
⑤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使學生真正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與內涵。
四、課題研究的思路、方法與過程
1、課題研究思路:
首先,針對現行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研究、調查分析影響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因素,在學習相關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研究的目的與方法。
其次,我課題組就本課題的核心內容,對師生的相關因素不同形式的調查。分析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將實驗數據匯總整理匯編實驗報告,做好前測工作。繼續學習相關理論運用文獻法進行系統學習,並有所創新,構思本課題實驗實施階段研究的目標、內容、過程、步驟及方法。
再次:本課題確立五方面進行研究,研究過程中,對實驗班實驗前後以及與對比班的成績與能力進行調查、對比,質量分析,獲得實驗成效信息。對實驗教師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經驗,進行回顧和總結,對被總結的經驗進行篩選、歸納、提煉,使之系統化、理論化。
最後:主要運用研究法,邊實踐邊總結邊研究,不斷優化小組合作學習,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傳統的單向傳授方式轉變為互動式學習。探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怎樣構建"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模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合作學習的有效策略和技能。
2、研究方法:
該課題圍繞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進行研究,主要採取以下研究方法:
⑴文獻研究法:研究過程的前期工作之一,是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收集國內外有關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⑵調查研究法: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搜集研究對象的現實狀況的有關資料,以此發現問題,探索規律。
⑶行動研究法:在具體的工作情境中認真進行行動過程的研究,並根據研究中遇到的具體情況,邊實踐,邊探索,邊修改,邊完善,使理論與實踐、成果與運用有機地統一起來。
⑷對比研究法:在實驗過程中,對實驗班實驗前後以及與對比班的成績與能力進行調查、對比,質量分析,獲得實驗成效信息。
⑸經驗總結法:對實驗教師典型的或有特色的經驗,進行回顧和總結,對被總結的經驗進行篩選、歸納、提煉,使之系統化、理論化。
⑹個案研究法: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評價對象和案例,對某一小組(或個體)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出來的特殊狀況進行跟蹤評價分析,並概括、提煉出其中對評價其他群體或個體具有指導和啟發意義的信息,用以指導評價研究和評價實踐。
⑺量表評價法:在實踐、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制定出小組合作學習發展性評價的量表,評價主體在聽課、觀察的過程中,對被評對象(含自己)進行打分的評價,根據量表上的所陳述的各項評價指標,並不斷完善和發展評價標准和機制。
五、預期研究成果
1、課題開題報告報告
2、課題結題報告
3、階段性論文
4、課題研究調查報告
6. 如何培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技能分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這是課堂改革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眾師普遍關注的難題,因為新課程改革也已經接近十年了,到現在也沒有發現小組合作學習較成功的範例。我們認為小組合作學習雖然主體是學生,但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由於新的課改理念已漸漸被廣大課改教師所接受,所以每個教師都知道「小組合作學習」是體現課改理念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實施過程中形式化的東西較多,仔細分析其原因是教師的組織、指導及參與都存在問題。
近幾年,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證性操作,逐步探索出小組合作學習的如下策略,望能給各位同行以啟示。
一.小組組建策略
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學生之間能力傾向、個性特徵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故合作時的分組要考慮如下方面的內容進行組建小組合作學習:
(一)根據學習的內容特徵做出合適的人數分組策略。
當學習計算內容時,計算結果的分析與驗證、算理的表述等相關內容小組人數2人為宜;幾何知識中的公式推導、圖形的切分與拼組,計演算法則的規律總結等知識學習,進行小組合作時4人為宜;統計知識學習時的數據收集、幾何知識的分類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以6人為宜。
(二)不同人數小組成員的質的分組策略。
不論小組人數多少都應該保持按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靈活組建小組。具體地說,要根據性別、年齡、氣質、愛好、家庭背景、學習內容、學習水平等因素,遵循能力互補的原則,使學生在合作時展開爭議,相互影響帶動。這樣安排,學生在小組活動中做到優勢互補,從多個視角、多種層面擴大信息量,豐富思維,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小組成員的分工策略。
小組活動時,一定要有明確的分工及分工後的目標要求。小組中要設組長一人,組長要負責組員的工作分配、協調指揮小組的活動。組長可民主選舉,也可輪流擔任。組員也分別有自己的工作及相應的責任目標。活動結束也有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評價的環節。這個環節不要用專門的時間,它是隨著小組活動有機地進行。但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的身份並不是一成不變的,為彌補學生的不同差異,可定期或針對性地進行角色輪換,讓每個成員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二.小組活動策略
教師應該針對不同的數學學習內容設計不同的活動方式,我們探索出以下內容相對應的活動策略:
(一)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等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人民幣的認識、時分秒、利息、常見的數量關系、統計……等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可以布置課前收集相關信息,並進行自主探索。如收集它的用途、相關故事……。課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並整理,大體可分四步進行:
1、在小組中人人交流自己的所得:一人交流,其他人在聽的基礎上想「我」的所得與「他」的不同處在哪兒,輪到「我」說時,只說「不同處」。
2、個人交流完後要整理出自己組的所得:先將不同處進行研究達成小組共識,再把共識累加成小組結論。
3、小組內進行發言訓練:小組選出一人為信息發布員,大家幫助進行發言訓練,主要發布小組的結論及結論形成過程。④進行預演交流。
(二)實踐操作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厘米、米,克、千克的認識,空間與圖形等要靠動手操作,要由感性到理性的路徑來掌握的知識。其小組合作學習的步驟:
1、進行合理分工,要做到人人有事做。操作時人人有責任。若測量,則在使用工具、讀數、記錄,等項目上進行合理分工;若小製作,則在提供材料、拼裝、加工整理等方面進行合理分工。
2、教師提出明確的探究意向,讓學生對小組獲得的數據進行感知,對獲得的作品進行觀察研究。
3、組內交流值得自豪的發現或作品,准備全班交流。
4、進行交流預演。
(三)探究規律類型的數學知識的小組活動策略。
對像計演算法則、公式、定理、數量關系等需進行邏輯推理或使學生經歷探索知識過程等知識的學習。其「小組合作學習」步驟為:
1、教師設計合理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或設計解決方案。如學習圓柱體的表面積時,就可以設計:「給一種易拉罐進行側麵包裝,其最少所用包裝材料的大小」的教學情景。
2、組內交流自己的設計方案,小組選出最佳方案。就是讓小組每個成員暢談自己的計劃,通過比較選出組中優秀的方案。
3、小組共同使用最佳方案解決問題。
4、進行交流預演。
三.小組活動時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數學課堂中的小組活動的成敗,受如下三大因素決定:一是取決於教師對所學知識的把握;二是教師對自己學生的已有水平的了解;三是教師教學活動的設計。針對這三個因素我們認為教師的組織與指導策略可以分解到教師課前備課和教師的課中授課策略探索中,最終我們探索出如下相關的三個模式:
(一)教師的備課策略——「三備」模式
模式為:
一備學知識的現實表現和數學體系 。具體是,知識的現實表現就是指所學知識隱含在哪些實際生活中,數學體系是指所學知識的內容及相關結構(包括題型);
二備學生。具體是,備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有哪些,備學生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與新知識的差距在哪,備學生要自己學會新知識需要做哪些前期准備;
三備就是進行教學設計。
具體是,設計什麼樣的活動可讓學生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現實問題的研究,提煉出數學問題且進入數學解決,目的是進行基本數學經驗的儲備,設計怎樣的活動任務進行數學思維的方法的訓練,設計什麼樣的題型完成雙基任務。
「三備」的關系是:「一備、二備」是「三備」的基礎,沒有「一備、二備」做基礎,教師的課前預習作業會增加學生的課外負擔,引發學生的厭學情緒,那樣的作業是無效的,並且在課堂小組活動中引發不了合作的慾望,產生不了資源共享的效果。
(二)教師的課堂授課策略——課前預習性作業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體的授課模式。
有了教師的「三備」做前提,那課中的小組合作學習就成為必然。在「三備」支撐下的授課模式的具體程序為:小組合作學習(組內檢查作業、作業展示、形成共同作品、設計交流方式、預演交流)-----反饋學習(小組交流、其它組補充、質疑、教師適時點撥小結和因材施教)----教師組織理解鞏固(題組訓練、拓展練習)-----反饋矯正(當堂檢測)----導學(導下一節學習內容,布置預習作業)幾個環節。
(三)支撐小組合作學習角色定位策略——課中「四種人的活動」模式。
我們研究發現課堂小組合作學習,以課前預習性作業為前提、小組合作學習為主體的課堂授課是與四種人的角色定位有很大的關系,四種人中有一種人的的職責不到位就影響到合作學習的質量。為此我們探索出了「四種人的活動」模式,具體為:
第一種「人」是小組中的主交流人。他要負責將小組的共識以表演的形式清楚地表達出來。
第二種「人」是小組中的其他同學。在主交流人的發言時起協助、補充和矯正作用。
第三種「人」是其它組成員。他們要認真傾聽,邊聽邊想,發言人的觀點是什麼、與自己小組的觀點異同處在哪?另一方面對發言人的觀點提出質疑,質疑發言人真的明白了嗎?我們組的觀點你們懂嗎?等等。
第四種「人」是教師。教師對發言人起導引的作用,通過觀察學生表現,把握課堂的發展方向,以學定教。並及時組織學生進行知識鞏固和總結。
在實施角色定位策略過程中要注意:
1、教師利用小組代表充當老師的角色,完成傳統教法中的知識講解。這源於學生的知識分析是零散的,教師一定要啟發其他學生提出問題以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藉助學生的不成熟的解答教師要及時的將知識深化和拓展。
2、小組交流後,教師選代表發言不要求多,一般情況下,一個代表能將問題解決就不要再找別的代表發言,當出現一組代表完不成任務再找另組代表。
3、一節課中小組活動次數不要超過兩次,每次時間也不要過長,10分鍾內。
由於研究時間短、力量單薄、視野狹窄等各種原因的制約,我們的研究雖然取得了一些實效和成果,但仍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還有許多問題需要繼續研究與探討。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理論研究層次尚淺。經過幾年的研究與探索,只構建起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的基本理論框架,其基礎理論需要進一步系統化研究,有很多觀點也有待於進一步理順、提煉和完善。
第二,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策略研究結構失衡。除了在教法方面探索出了一些較為實用、富有創意的模式外,其他的如學生的分組、小組合作中的學生關系的處理研究等步子小、成果少。
第三,教師素質整體偏低。無論在理論素質上還是在實踐技能上,有相當一部分小學教師還遠不能適應組織與指導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的需要,尤其是一些老教師的思想觀念跟不上,導致組織與指導的研究進展緩慢。
第四,評價標准相對模糊。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與指導的評價目前正停留在直觀評價層面,還沒能研製出本土化的、科學實用的研究量表,從而使有些數據的統計不夠精確。
7.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效率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8.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小組為形式,為了共同的學習目標共同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一種教學策略,是與「個體學習」相對應的一種教學策略和學習組織形式,是一種學生在小組中通過明確的責任分工,完成共同任務的互助性學習方式。本人在課堂教學中嘗試開展了「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並對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了探索與反思。
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和實施過程
「小組合作學習」教學以班級授課為基礎,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活動形式。其基
本形式為:設計合作內容和目標→小組活動→反饋評價→歸納點評。
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活動內容
小組活動的主體是學生,所以老師設計小組活動時,要有明確規定的目標。通過什
么樣的小組活動,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目標,老師必須在設計時考慮到,否則學生盲目活動,不能有效地合作學習。另外,對活動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設計,不能設計太難或操縱性不強的活動,最好是根據地學生特點,設計一些容易操作,趣味性強的活動,要照顧到所有學生的水平,才能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才能共同進步。
分組就座,明確分工
本人在課堂上實施合作學習教學時,主要以前後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就是以4
至5人為一組,將同一班級的學生按成績、能力、男女比例、性格各方面的差異組建成若干個合作學習小組,針對組內人員各自的特點進行不同分工,例如:組長、發言人、記錄員、聲控員、檢查員等。
小組活動,交流反饋
課堂上,老師首先提出合作任務,在學生進行合作之前,要讓他們明確合作目標。
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引導,然後留給學生一點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各自去構思設計思路,再進行組內交流,在學生充分交流後,各組再選出一至兩種最佳方案,由發言人向全班匯報各組的方案,其他同學適當補充。在學生合作期間,老師積極關注學生的活動,適時點撥。在學生設計方案中,有的學生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也給予肯定和鼓勵。設計的方案多種多樣。有的設計很精美,有的設計特別有創意……,當然有的也很不盡人意,設計很復雜,盡管如此,我們也給予鼓勵,並讓他們在分析和審美觀中,對方案進行取捨。
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
的教學。對「小組合作學習」評價的一個顯著特點是評價小組的整體情況,當然也有個人評價和小組評價,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小組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指導學生統一認識,得出結論。另一方面,對小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如哪一組最團結協作,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遵守紀律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階段的評價,主要從是否積極參與,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評價。
二、「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反思
1、「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學生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遇到障礙,使合作無法進行,此時需要教師及時發
現並及時點撥,使小組合作能繼續進行。因此,教師課前要對活動過程進行充分的預設和安排,讓小組合作活動過程活而不亂、井然有序。這點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教師應變能力的挑戰。
2、「小組合作學習」前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
障礙,苦思而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才有成效。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忽視了「獨立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的作用。有些課為了追求合作氣氛,往往呈現問題情境後,不留給學生片刻思考的時間,就立刻宣布「下面開始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一來,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更談不上自己的獨立方案,容易造成要麼組內優生一言堂,要麼使討論流於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小組合作學習」前,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
3、教師要幫助學生學會傾聽和思考
傾聽不僅是獲取、提煉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尊重他人的表現。教師適時提醒學生
要帶著問題傾聽,邊傾聽邊思考,特別注意那些與自己不同的觀點、思路與方法,從而在交流中獲取有效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理解問題。
4、表面熱鬧不應是合作學習的追求目標
由於問題的不明確或難易,各小組會出現不同的情景:有些小組特別安靜,各小組
成員都不作聲,既不討論也不進行分析或計算,就等老師宣布討論結束或出示問題結論;有些小組的討論成了個別學生的一家之言,其他同學是人雲亦雲;小組成員或坐或站,你一言我一語,大家都爭著發表自己的見解,根本不去聽其他同學的見解。這種合作與討論看起來很熱鬧,實際效果非常牽強,實質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小組合作學習。
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獎勵依據
不以個人成績為評價依據,而是以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整體成績為評價依據,
就是在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促使小組內部的。
9. 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高效課堂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學習方式。它是一種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各因索之間的互動,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准,共同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組織形式。其實質是提高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品質和學習習慣。由於是集體商議的結果,成功了每個人都有成就感,失敗了大家共同承擔,這樣可以打消很多學生的顧慮,給更多的學生提供機會,擴大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渠道,也給學生主動學習提供了空間。它既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可以滿足他們表現的需要。學生個體由於在小組中的努力會獲得其他成員的認可,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起參與教學的興趣。久而久之,在小組合作學習時,便會以滿腔的熱情投入其中,想更好地展示自己,表現自己。那麼,如何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呢?本人現談一談自己的具體做法。
一、科學組建小組,搭建學習平台
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基本單位進行教學活動的,構建合作學習進行合作學習活動的組織前提。合作學習小組在構成上要根據每組成員的性別、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進行組向平行微調,使同號的組員實力相當,組與組之間的綜合水平基本平衡。這樣構建的合作小組「但內異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開競爭創造條件。合作小組的人數,一般建設4——6人,4人相鄰合作學習,2人同桌,對空間場地的變化要求不是很高,較容易實現。每組成員里包含成績好、中、差的學生。這樣小組間力量相當,小組間學習成為可能,便於學習時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讓中等生的才能得到施民,中等生得到鍛煉,學困生得到幫助,同時還能保證各小組間公平競爭。
二、設計合理內容,體現合作價值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些合作的內容必須具有一定的探究性,真正體現合作的價值所在。不是所有的課堂學習內容都要採用小組合作方式,如果是較簡單的學習任務,學生能自己解決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自己解決,以發展學生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免產生依賴。如果是較復雜的學習內容,依靠學生個體的獨立思考是沒辦法解決的,這時就可採用小組合作學習,鼓勵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有的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顯示課堂形式的多樣和課堂氣氛的熱烈,為了合作而合作,徒有形式,並沒有多大的實效。不論什麼都合作,失去了合作的意義和作用。把一些毫無討論價值或過於簡單的毫無難度的問題交給學生討論,純粹是浪費時間。數學學習中那些具有很強的開放性、探究性和趣味性內容,才是我們運用小組合作的內容。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可以分成小組讓學生在相互協作中完成測量;該活動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對學生的活動提出了分工的要求:幾名學生測量,其他幾個學生對測出的的結果進行記錄、計算。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掌握了測量工具的使用,記錄方法,以及面積公式的應用,以及發言時語言的組織。這樣的內容才是我們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容錯過的。
首先實施小組活動時,教師要善於精心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要根據學習任務和學生能力之間的關系,精心設計討論問題,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合作學習,才會收到相互啟發的功效。小組活動時,教師不能袖手旁觀,而是要深入到小組中去,了解他們合作的效果、討論的焦點、思考的疑難點。同時在討論方式、討論思路方面給與學生恰當的指導。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進行個別輔導。在組際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各組學生積極發表意見,引導學生討論交流。
其次,做好反饋環節的工作。反饋在整個小組學習活動中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反饋環節,教師既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對一些學習重點進行提示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這是完成小組學習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反饋的方式應當是雙向或多向的,反饋過程中教師要善於追問,要鼓勵各組學生進行質疑,促使討論的問題進一步深化,最終達成小組學習目標。
三、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環境
為了確保小組活動能夠真正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小組成員之間要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關系。每個小組成員必須承擔相應的角色與責任,並且在尊重學生意願的前提下採取角色輪換制,為學生提供平等的表現機會,使學生得到不同的鍛煉和提高,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小組的共同的目標。為此教師要加強多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素質訓練。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習的興趣」。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在教學過程中,還應啟發學生善於敏銳地發現和提出問題,主動地探索問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從而真正做到發揮小組合作的目的。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平等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才能放下精神上的包袱,沖破心理上的枷鎖,自由聯想,暢所欲言。在學生中形成一種共識;不怕見解錯,就怕沒見解;不怕問題提得不好,就怕沒問題。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所犯錯誤一定要有高度的容忍精神,要引導學生對所發現問題展開討論。教師要設計好討論的問題;討論的問題要體現知識的連貫性和深刻性。同時,老師還要作好有效的調控,使討論始終處於寬松的氣氛中,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營造有疑問、有驚訝、有爭論、有競爭、和諧的、生氣勃勃的化學課堂氛圍,這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小組合作學習應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要為不同的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討論平台;要用愛心為學生創造一種心靈放鬆,敢於探究求異的快樂的教學氛圍,尊重和保護學生的參與熱情,採用多種形式鼓勵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積極地參與活動,發揮集體合作討論功能。在合作學習之前,還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解決某個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成效。
四、採用鼓勵方式
為了激發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興趣,發揮其合作功能,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活動情況進行積極地評價,小組與小組之間要評一評、比一比、賽一賽,哪一組最有創新,哪一組最守紀律,哪一組最團結,哪一組最快等等。對小組中成員的表現也要進行分階段的評價,主要從參與是否積極,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認真負責等方面進行,尤其要關注那些在學習上有一定困難,對他們的絲毫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對表現好的小組和個人要發給一些小獎品,如五角星、作業本等,定期評比選出「合作小明星」、「協調小助手」等等,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一定要有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當學生進行匯報發言時,要關注學生的傾聽、交流、協作情況,對表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
小組合作學習為課堂注入了活力,越來越受到很多教師的首肯,也越來越被學生所喜歡。這種學習方式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語言,交流了情感,鍛煉了學生學習的能力,融洽了師生關系,使課堂教學更加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產生的輻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這種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將越來越顯示其強盛的生命力,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特點,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研究讓我們的小組合作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