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語文老師怎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有益於育德、有益於勵志、有益於啟智、有益於明史。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對於正在成長的小學生非常重要。現在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談些看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激發興趣開始。
一是故事激趣法。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老師可選擇益智、有趣、充滿幻想等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看。
二是課文引趣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去更多地了解有關知識。在上《赤壁之戰》課時,通過向學生介紹三國形成、對峙、衰敗過程以及曹操、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性格特點,引導他們去探究原著。
三是榜樣激勵法。榜樣能使學生產生向上心理。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講述名人閱讀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如向學生介紹名人們熱愛閱讀的一些故事。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班裡喜愛閱讀、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獲,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非常迅速,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一些帶圖畫的形象生動的圖畫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中年級比較喜歡讀一些短小的科普類圖書,如歷史故事、科幻小說、人物傳記及《十萬個為什麼》等。高年級學生則喜歡思辯性較強的文章,像名人成長錄、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級所選的書也應有所不同。
小學生有著模仿的共性。他們往往對課文中出現的文章類型或老師介紹過的文章表現出異常的熱情,並且就老師曾經指導過的閱讀方式實施於相似文章,會顯得輕車熟路。為此,適當關注文體類型,以配合課內教學也顯得非常重要。一本好書,會帶領學生遨遊瑰麗多姿的知識海洋;一本好書,會引導學生探索古今中外的無數奧秘;一本好書,會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分清美醜。給學生圖書、給學生時間、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與好書交上朋友。
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部分。在小學階段,主要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訓練:首先要革除唇讀、喉誦和心誦等不良習慣。其次要精讀、略讀、快讀相結合。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巧分別反映了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是現代閱讀必須諳熟兼備的綜合技巧。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
老師還要善於指導學生養成閱讀後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學生練筆、寫讀後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價,能長則長,不長也不要勉強,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
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成,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恆心也是沒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師還要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對其後期學習、閱讀習慣的養成具有比較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教師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興趣特點出發,採取一切可能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為語文教學目標達成起到很好的作用。以下主要從教師課前、課中和課後的幾個方面入手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一、課前的興趣激發策略
在學習之前,良好的興趣激發策略能夠使得學生的注意力及時的轉移到所要學習的內容上來,從而為正式的教學過程提供鋪墊。 導入是一堂課的開端;具有良好的導入語言和導入方式的教學,能夠為培養和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很好的作用,正所謂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通過比較成功的導入,能在前期就為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起到良好的作用。在設計導入方式和技巧的時候,教師要立感,從而形成一種:比、趕、超氛圍的閱讀風氣。 3.適當的講解故事來激發閱讀興趣 許多低年級學生都很喜歡故事性的教學,很多的小孩都是在爸爸 媽媽、爺爺奶奶的故事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一旦教師開始以講故事 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一般都會喜笑顏開,在愉快的情緒下進行的 學習會有比較好的效果。但是在這里,講故事要適當的採取一些策 略才能夠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講故事的時候,教師要盡 量的講的抑揚頓挫,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教師要懂得戛然而止, 吊起學生的胃口。 「故事的後續內容更加的精彩,同學們如果想知 道結果怎樣,自己去閱讀吧。老師沒有時間講了。 」通過這樣的方 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課後的興趣激發策略 在課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時間比較充裕,因此充分的調動學生 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課外時間利用起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 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講道理,培養興趣 教師可利用班會、黑板報等陣地,向學生宣傳「多讀書,讀好書」 的理念,講明讀書好的道理。可以講一些名人讀書的故事:如周恩 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 無不是從小酷愛讀書,從書中吸取豐富的營養,使自己的腦子變得 日益聰明起來的。或講一些關於讀書的名言: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 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 沒有翅膀。 」使學生明白多讀書,讀好書的重要性,從而自覺地培 養閱讀的興趣。 2.開展介紹一本好書的活動激發興趣 通過開展為你介紹一本好書的活動來幫助學生激發學習的興趣。 在同年級學生參與的情況下,讓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同學推薦一本 自己覺得比較好的書籍,並且在介紹的時候要說明自己喜愛的原 因,在學生愛表現的特點的驅動下就能夠全面的激發學生的閱讀的 趣。 3.開展閱讀方法的指導活動 在不斷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為學生的閱讀方式和技巧 的學習提供一定的知識,關於方法的知識才是可以受用終生的知 識,這樣可以反過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總之,興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各種社會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讀書的興趣也必然在讀書的實踐中形成。只有真正產生一種想閱讀 的內驅力, 學生才會樂此不疲地主動去閱讀、探究,並在此過程中, 逐漸掌握閱讀方法,養成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
㈢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的語文閱讀習慣
其實我覺得農抄村的孩子絕大多數襲在語文方面能力都比較薄弱,我認為理由是農村孩子不重視閱讀,可能在理化方面有很強的鑽勁,但是在文科方面興趣很淡。俗話說,一個好的閱讀習慣讓人受益終生,首先應該從小抓起,我認為從小學生抓起是非常必要的。我認為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一是獎勵制度,我覺得應了一句話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果讓他們看到學習語文的甜頭,可能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再慢慢把他們牽引到學習的方向上來。其次,我認為是多閱讀。如果只是灌輸一些語文只是可能會讓課堂枯燥許多,不如換一種方式,讓他們開始讀書。我指的書,不僅僅局限教科書,可以是漫畫,可以是故事,反正是一切能讓他們產生濃厚興趣的東西,讓他們把閱讀當成一種習慣,慢慢的,當他們進入書的世界時,他們會產生由衷的熱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然後你就可以慢慢引導了。這只是我的一點建議,我也是師范生,今年大一。在南京師范大學。很願意和你一起交流,我的QQ是2572188493
㈣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和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要求學生「在閱讀和鑒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和認識。」因此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那麼怎樣才能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呢?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建議:
一、選好讀物,激發興趣
現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學習活動的最直接、最活躍、最現實的因素。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才會將教師的「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
因此培養小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是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關鍵。要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和願望,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認知水平,首先就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幫學生選好讀物,引導學生讀好優秀的課外作品。
一般地,低年級的學生的思維主要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應選取圖文並茂的課外讀物;中部和高部的學生的思維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邏輯性、說理性較強的讀物給學生閱讀。我們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選擇的內容應較廣泛,可涉及兒童生活、歷史故事、科學常識等;體裁應多樣,可以是詩歌、散文,也可以是小說、童話、寓言,不拘一格,只要是思想內容健康,有教育性,對兒童的思想、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影響的文學作品,都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才能博覽群書
二、明確目的,計劃讀書;
美國著名學者諾.波特指出:「談到讀書,首先應該明確目的。對讀書的目的認識得越清楚,讀書的信心就越堅定持久。」所以讓孩子明確讀書的目的實在是閱讀的第一要事。許多孩子讀書時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讀這樣的書?讀了這本書對自己會有哪些幫助?這樣無目的,漫無邊際地胡亂閱讀,終其一生也很難有建樹。恩格斯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無計劃地讀書簡直就是荒唐。」因此在指導學生閱讀時要讓孩子明白:我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我應該怎樣來閱讀?我要用多少時間來閱讀?這樣目的明確了,不僅給閱讀增強了動力,也給計劃的制定、讀物的選擇、方法的選定等一系列問題找到了根據,找到了出發點。這個習慣一旦養成,必將大大有利於閱讀效率的提高。
三、學會方法,提高效率
我們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讓學生自主地學習,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才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同樣,閱讀也應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
1.讀寫結合。古人雲:「不動筆墨不讀書。」課外閱讀要「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有 「概括主要內容」,有「寫讀後感」,還有「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註」等多種形式。讀書也是一種創作,讀書筆記應成為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讀什麼書,在筆記上記下篇名、出處及閱讀日期,這是日後考核閱讀量的依據。讀到好文章,摘錄下好詞好句,記下自己的心得體會。這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增加了詞彙量,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讀累了,在本子上描描畫畫,或一朵小花,或一課小草,或高山流水,或鳥獸蟲魚,這樣,給閱讀增添了無限的情趣。
2.讀思結合。閱讀的核心是思維,在閱讀教學中,學生想像豐富,不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寓情於景,留給學生充足的想像時間;創設安靜的環境,留給學生開闊的空間,讓學生在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去馳騁想像,拓寬思維空間。如果閱讀時走馬觀花,不動腦子,你就是讀完所有的書,你也不會有所得。因此要讓孩子養成讀思結合的習慣,通過與文本的對話,與作者的對話,與文中人物的對話,達到心靈的溝通,精神的共鳴。在閱讀中放飛想像的翅膀,大膽想像,多方質疑。閱讀完後,還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體會。
四、內外結合,拓展空間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課本內數量有限的文章只能舉其一,只有課外閱讀拓寬知識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應用中化方法為能力,使閱讀能力越來越強。因此,學生每學一篇課文,只要有相關的資料,我都會向學生介紹與這篇課文有相關內容的課外書,讓學生去閱讀,並指導學生怎樣讀。 另外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可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通過開展「講故事」、「讀書匯報會」、「展評優秀的讀書筆記」、「剪貼冊」、「手抄報」、「知識競賽」、「比賽查閱資料」、「詩歌朗誦比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樂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熱情,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
閱讀是一項長期的、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的精神活動。它影響著孩子們個人素質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價值觀、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他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在此,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培養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快樂的閱讀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閱讀。
㈤ 如何提高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成績
1、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要盡早培養,如果孩子不喜歡閱讀版,那權么會給他的閱讀能力造成影響。可以幫孩子購買一些他喜歡的書籍,從興趣入手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大人需要跟孩子多多交流,談談書籍中的內容,引導孩子思考、分析,培養他的閱讀能力,同時也能增進大人和孩子的親密感。
2、閱讀小活動。
試著讓孩子畫畫思維導圖,當他能用思維導圖把自己看到的文章或書籍畫出來時,他的閱讀能力已經非常不錯。
還可以讓孩子講故事,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誇張的動作把故事情節表演出來,孩子的領悟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指導孩子寫讀書筆記。一開始在數量、內容和字數上都不作要求,孩子喜歡寫多少就寫多少,喜歡寫哪方面都行,主要是讓孩子習慣於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一旦他養成這個習慣,以後會寫得越來越好。能寫好讀書筆記的孩子,閱讀能力都非常不錯。
3、題型訓練不可少。
當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後,定期讓他做一些閱讀題的練習,目的在於熟悉閱讀題的解題思路和規范。如果孩子寫的答案和參考答案相差太遠,大人可以讓孩子自己說說區別在哪裡,下回應該如何思考,培養孩子的分析總結能力。
㈥ 小學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閱讀有益於育德、有益於勵志、有益於啟智、有益於明史。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對於正在成長的小學生非常重要。現在就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閱讀習慣談些看法。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激發興趣開始。一是故事激趣法。學生最愛聽有趣的故事,老師可選擇益智、有趣、充滿幻想等符合少兒年齡、心理等的故事作生動形象的講述,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時,引導他們自己去看看。二是課文引趣法。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名作家及其代表作、有關的奇聞逸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他們去更多地了解有關知識。在上《赤壁之戰》課時,通過向學生介紹三國形成、對峙、衰敗過程以及曹操、諸葛亮、周瑜等歷史人物性格特點,引導他們去探究原著。三是榜樣激勵法。榜樣能使學生產生向上心理。平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講述名人閱讀成才的故事,進行對比、教育。如向學生介紹名人們熱愛閱讀的一些故事。在習作訓練中,及時表揚班裡喜愛閱讀、寫作進步較大的同學,請他們談課外閱讀的收獲,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非常迅速,是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低年級學生喜歡閱讀一些帶圖畫的形象生動的圖畫故事、寓言故事、成語故事。中年級比較喜歡讀一些短小的科普類圖書,如歷史故事、科幻小說、人物傳記及《十萬個為什麼》等。高年級學生則喜歡思辯性較強的文章,像名人成長錄、名人名言等,因此,不同年級所選的書也應有所不同。小學生有著模仿的共性。他們往往對課文中出現的文章類型或老師介紹過的文章表現出異常的熱情,並且就老師曾經指導過的閱讀方式實施於相似文章,會顯得輕車熟路。為此,適當關注文體類型,以配合課內教學也顯得非常重要。一本好書,會帶領學生遨遊瑰麗多姿的知識海洋;一本好書,會引導學生探索古今中外的無數奧秘;一本好書,會幫助學生明辨是非、分清美醜。給學生圖書、給學生時間、給學生方法,讓學生與好書交上朋友。科學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也是良好閱讀習慣的重要部分。在小學階段,主要採用以下方法進行訓練:首先要革除唇讀、喉誦和心誦等不良習慣。其次要精讀、略讀、快讀相結合。精讀、略讀、快讀三大技巧分別反映了閱讀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是現代閱讀必須諳熟兼備的綜合技巧。閱讀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和速度,才能真正提高閱讀的效率。老師還要善於指導學生養成閱讀後做小練筆,寫讀書筆記的習慣。學生練筆、寫讀後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價,能長則長,不長也不要勉強,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的反復練習中養成,光說不練是不行的,沒有耐心和恆心也是沒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學生,良好的習慣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知道一點做一點,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斷積累,良好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教師還要以身作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㈦ 怎樣培養小學低年級語文的閱讀習慣
葉聖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年級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作為一年級的老師,不可忽視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對一個人今後學習或生活的重要影響。一旦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好的學習方法就形成於其中了。 閱讀習慣的培養 在《語文課程標准》中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情感的熏陶,《語文課程標准》准確地指出了朗讀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對於一年級新生來說,他們已有一定的拼讀能力,一開始就養成認真讀書的習慣至關重要。在藉助拼音讀物朗讀時注意強調一個「准」字,要求學生發音準,不念錯,不任意添字、丟字。每一個字的發音要響亮、清楚,要注意不可唱讀,還要讓學生養成邊讀邊看標點的習慣。朗讀還得根據課文的思想感情,讀准課文的語調。
具體做法: ①養成「多讀法」習慣。可以給學生多提供獨立閱讀的機會,這樣便於教師發現問題,進行個別輔導。對於農村裡的孩子,字的音準不夠,這就要多創設講普通話的氛圍,多運用、多鍛煉,形成用普通話交流的習慣。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闡明了「多讀」的道理。 ②養成「互讀法」習慣。通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你讀我聽,我讀你聽的讀書活動,使讀、聽有機結合,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③養成「比讀法」習慣。在閱讀之後,有意識的讓孩子們以講故事的方式與大家交流,而不是看過之後就忘了,如:演講、朗誦、故事會等形式,在同學之間開展讀書競賽。 ④養成「評讀法」習慣。即學生讀、同學評、老師評的讀後評活動,這是有利於及時總結經驗,糾正不足,肯定成績,找出差距的督促激勵法。 同時由於低年級兒童最初的閱讀是從一些拼音讀物開始的,教師應該有選擇的介紹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漢語拼音讀物。老師在推薦讀物時還要注意讀物的廣泛性,童話、科普讀物都應接觸,為學生以後在閱讀的廣度上和深度上作準備。
㈧ 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銜接
語文教學銜接初中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
那麼,如何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呢?
1
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教育學、心理學的規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要實現教學目的,就要激發學生正確的學習觀,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解決好這些問題,對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能力及語文成績至關重要。而目前,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影響了學生進一步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以及學習習慣,進而影響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探討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的途徑和方法,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特別是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素質和語文能力非常必要。
通過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發現,進行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是可行的,其原因在於中小學教學、學生學習語文的空白點是可以找到並予以加強的,關鍵是小學與中學的相互延展、靠攏、銜接和磨合。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的基礎,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延續性,哪個環節出了偏差或問題,都將影響學生的語文能力,而現今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是結合的依據,也是進行教學銜接的依據。
2 做好中小學語文的銜接教學的策略2.1 轉變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小學初中齊抓共管是前提。小學和初中的教師、學校領導要有九年一貫制的思想,以素質教育為總體目標,轉變各自為政的教育觀念,樹立銜接意識,為中小學銜接問題的解決提供根本性保障。
小學尤其高段教師要有銜接意識,以培養學生語文的學習習慣為重點,為初中語文教學打基礎,促使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持續提高;初中尤其是初一的教師更要有強烈的銜接意識,經常想到與小學教學的銜接問題,關注學生的原有基礎,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在鞏固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得到更大的發展。2.2
加強學習習慣上的銜接,克服不良傾向。在教學實踐中,習慣對學生搞好學習來說是舉足輕重的前提,學好語文必須注意培養學生以下良好的習慣:課前有主動預習,課後有自覺復習的習慣;課堂上有思路活躍、勤記筆記的習慣;課堂里有大聲答問、大膽質疑的習慣;課堂上有與同學合作學習共同探究尋求解決途徑的習慣;閱讀時有隨手查閱字典釋疑的習慣;有眉批圈點、邊讀邊思考的習慣;作文時有先構思、再寫提綱、寫正文以及加後記的習慣;文章寫成以後有讀兩三遍並進行自我修改的習慣;課外閱讀時有隨手摘錄、隨時積累並運用的習慣;有勤於動筆、寫心得體會、記日記的習慣。
3
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與自學能力的培養,加強學法指導中學語文教材的內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與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如怎樣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單元小結五個環節;怎樣掌握好基礎知識;怎樣進行文段閱讀;怎樣做好知識整理與歸納;怎樣運用科學記憶法來提高學習效率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自學,充分動腦、動口、動手,鼓勵學生勇於質疑問難,教師則抓住契機,巧為點撥,為學生釋疑解難。總之,教師要盡力使學生消除依賴心理,培養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
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教師要延續小學老師常用的情景教學模式,根據初中新生在語文學習上的掌握程度,實行分層次地教學,選擇一些活潑有趣、學生樂於接受的語言材料,靈活調整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習進度,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堂交流互動。教師還可以在學生互動過程中進行鼓勵,緩解他們在課堂上的緊張情緒,讓他們慢慢融入到初中課堂的教學氛圍中來,以行之有效的教學銜接策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5
溫故知新,適當復習小學語文重點內容,做好記憶、思維的銜接初一學生面對增多的課程和加難的課文,難易有諸多不適應,適當復習一下舊知識十分必要。一是把握住機械記憶,讓學生大量背誦古典詩歌、名言警句。這是記憶詩歌的黃金時期。二是根據思維特點,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適當重視形象思維。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的視聽效果進行直觀教學,使抽象語言形象化。用游戲、表演、比賽等方法向新生展示語文豐富多彩的廣闊天地。
㈨ 小升初的語文學習很關鍵,需要把握哪些細節,才能讓語文學習不再難呢
小學六年級,有些學生會隨著學習的深入,成績出現明顯的波動,特別是語文學科上體現得非常明顯。有些學生總體學習成績還可以,但語文成績卻拖了後腿。有些學生我很怕寫作文,一個簡單的題目,就是頭腦空白,不知道應該怎麼學。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會從學習的深入,慢慢進入一個新的學習時段和領域,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認知上的差異,最終體現在學習成績上。學習語文需要有意識培養自學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和歸納知識的好習慣。
一、明白加強閱讀是學好語文前提
小學六年級的學生,知識掌握就還不豐富、人生和生活閱歷也比較少,想要寫好作文,需要下一定的苦功。堅持天天寫日記,將一天中最有心得感悟的,哪怕是一句話記下來。關注社會熱點,日常生活中點滴小事,當天的天氣,一場風、一場雨都是我們寫作的素材,這樣就可以學會把作文寫出自己的心得。
寫作開始可以有意識地模仿一些名家風范,然後再形成自己的風格。先練習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練習別人的轉述事情。多修改自己的文章,使其越改越精,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閱讀理解能力。
語文的學習就是需要多思多想,就是要善於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
㈩ 小學語文是課本知識和閱讀哪個重要
小學是基礎教育時期,在打好孩子基本功的同時,培養他們三個核心習慣是關鍵。這三大核心習慣是:閱讀習慣、問題意識和合理安排時間,其中閱讀習慣甚為重要。
在新頒發的新課程標准中對各科教學目標作了詳細講述:
一.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總體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應用技能;
2.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3.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具體闡述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為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2.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3.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數學思考
1.經歷運用數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實世界的過程,建立初步的數感和符號感,發展抽象思維。
2.豐富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
3.經歷運用數據描述信息、作出推斷的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4.經歷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數學活動過程,發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繹推理能力,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
解決問題
1.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發展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
3.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4.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感與態度
1.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慾。
2.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對人類歷史發展的作用,體驗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嚴謹性以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4.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是一個密切聯系的有機整體,對人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們是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的。其中,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同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必須以有利於其他目標的實現為前提。
三.小學科學教學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四.小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體發展的基礎上。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文化意識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證。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這五個方面共同促進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課程目標結構如圖2所示。
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目標的各個級別均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五個方面的綜合行為表現為基礎進行總體描述。以下是本課程一級至九級應達到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目標,如下表所示。
組別 目標總體描述
一級
對英語有好奇心,喜歡聽他人說英語。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游戲、做動作、做事情(如塗顏色、連線)。能做簡單的角色扮演。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說簡單的英語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交流簡單的個人信息,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書寫字母和單詞。對英語學習中接觸的外國文化習俗感興趣。
二級
(1-9'ELA'2.2) 對英語學習有持續的興趣和愛好。能用簡單的英語互致問候、交換有關個人、家庭和朋友的簡單信息。能根據所學內容表演小對話或歌謠。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讀懂並講述簡單的故事。能根據圖片或提示寫簡單的句子。在學習中樂於參與、積極合作、主動請教。樂於了解異國文化、習俗。
三級 對英語學習表現出積極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語段和簡短的故事。能與教師或同學就熟悉的話題(如學校、家庭生活)交換信息。能讀懂小故事及其他文體的簡單書面材料。能參照範例或藉助圖片寫出簡單的句子。能參與簡單的角色扮演等活動。能嘗試使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能意識到語言交際中存在文化差異。
四級 明確自己的學習需要和目標,對英語學習表現出較強的自信心。能在所設日常交際情景中聽懂對話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話題交流信息和簡單的意見。能讀懂短篇故事。能寫便條和簡單的書信。能嘗試使用不同的教育資源,從口頭和書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擴展知識,解決簡單的問題並描述結果。能在學習中相互學習幫助,克服困難。能合理計劃和安排學習任務,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能注意到中外文化的差異。
五級 有較明確的英語學習動機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能聽懂教師有關熟悉話題的陳述並參與討論。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種話題與他人交換信息並陳述自己的意見。能讀懂供7~9年級學習閱讀的簡單讀物和報刊、雜志,克服生詞障礙,理解大意。能根據閱讀目的運用適當的閱讀策略。能根據提示起草和修改小作文。能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並報告結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能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評價,總結學習方法。能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進一步增強 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認識。
六級 進一步增強英語學習動機,有較強的自主學習意識。能理解口頭或書面材料中表達的觀點並發表自己的見解。能有效地使用口頭或書面語言描述個人經歷。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計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英語學習活動。能主動擴展和利用學習資源,從多渠道獲取信息。能根據自我評價結果調整學習目標和策略。能體會交際中語言的文化內涵的背景。
七級 有明確和持續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意識。能就較廣泛的話題交流信息,提出問題並陳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能讀懂供高中學習閱讀的英言語原著改寫本及英語報刊。具有初步的實用寫作能力,如通知、邀請活動。有主動利用多種教育資源進行學習。具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初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理解交際中的文化差異,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際意識。
八級 有較強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就熟悉的話題與講英語的人士進行比較自然的交流。能就口頭或書面材料的內容發表評價性見解。能寫出連貫且結構完整的短文。自自主策劃、組織和實施各種語言實踐活動,如商討和制訂計劃、報告實驗和調查結果。能有效利用網路等多種教育資源獲取和處理信息。能自覺評價學習效果,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了解交際中的文化內涵和背景,對異國文化採取尊重和包容的態度。
九級 有自主學習能力。能聽懂有關熟悉話題的演講、討論、辯論和報告的主要內容。能就國內普遍關心的問題如環保、人口、 和平與發展等用英語進行交談,表明自己的態度和觀點。能做到日常生活的口頭翻譯。能利用各種機會用英語進行真實交際。能藉助字典閱讀題材較為廣泛的科普文章和文學作品。能用常見應用文體完成一般的寫作任務,並具有初步使用文獻的能力。能自主開拓學習渠道,豐富學習資源。具有較強的世界意識。
五.體育與健康課程課程教學目標
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學生將:
(1)增強體能,掌握和應用基本的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
(2)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堅持鍛煉的習慣;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表現出人際交往的能力與合作精神;
(4)提高對個人健康和群體健康的責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發揚體育精神,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六.品德與社會教學總目標: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其分目標是:
(一)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 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 自信、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 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 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 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 初步了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 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 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活動。
七.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
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為依據。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音樂感受與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文化素養,豐富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上述課程目標內含在以下三個層面的表述中。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願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身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本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音樂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裡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二)過程與方法
1.體驗
倡導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像;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
2.模仿
根據中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通過模仿,積累感性經驗,為音樂表現和創造能力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3.探究
通過提供開放式和趣味性的音樂學習情景,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願望,引導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與創造活動,重視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探究過程。
4.合作
充分利用音樂藝術的集體表演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在群體中的協調能力。
5.綜合
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
(三)知識與技能
1.音樂基礎知識
學習和了解音樂基本表現要素(如力度、速度、音色、節奏、旋律、和聲等)和音樂常見結構(曲式)以及音樂體裁形式等基礎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2.音樂基本技能
培養學生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歌唱;學習演唱、演奏的初步技能;在音樂聽覺感知基礎上識讀樂譜,在音樂表現活動中運用樂譜。
3.音樂創作與歷史背景
以自由、即興的創作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習淺顯的音樂創作常識和技能。通過認知作曲家生平及作品的題材、體裁、風格等,了解中外音樂發展的簡要歷史,初步識別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音樂,加深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認識和理解。
4.音樂與相關文化
認識音樂與姊妹藝術的聯系,感知不同藝術門類的主要表現手段和藝術形式特徵,了解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聯系。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學過的知識,認識音樂的社會功能,理解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八.小學美術教學總目標
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材料和製作過程,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的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了解基本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和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環境與生活。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其階段目標如下:
本《標准》的階段目標具體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加以描述
造型·表現 設計·應用 欣賞·評述 綜合·探索
第一學段
(1~2年級)
(1-2'FA'2.2.1) (1-2'FA'2.2.1.1)
▲嘗試不同工具,用紙以及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1-2'FA'2.2.1.2)
▲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媒材,通過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製作活動的樂趣。 (1-2'FA'2.2.1.3)
▲觀賞自然和各類美術作品的形與色,能用簡短的話語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 (1-2'FA'2.2.1.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進行無主題或有主題的想像、創作、表演和展示。
第二學段
(3~4年級)
(3-4'FA'2.2.2) (3-4'FA'2.2.2.1)
▲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願望。 (3-4'FA'2.2.2.2)
▲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4'FA'2.2.2.3)
▲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說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3-4'FA'2.2.2.4)
▲採用造型游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第三學段
(5~6年級)
(5-6'FA'2.2.3) (5-6'FA'2.2.3.1)
▲運用形、色、肌理和空間等美術語言,以描繪和立體造型的方法,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工具、材料,記錄與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發展美術構思與創作的能力,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5-6'FA'2.2.3.2)
▲運用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節奏與韻律等組合原理,了解一些簡單的創意、設計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進行設計和裝飾,美化身邊的環境。 (5-6'FA'2.2.3.3)
▲欣賞、認識自然美和美術作品的材料、形式與內容等特徵,通過描述、分析與討論等方式,了解美術表現的多樣性,能用一些簡單的美術術語,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5-6'FA'2.2.3.4)
▲結合學校和社區的活動,以美術與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知識、技能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策劃、製作、表演與展示,體會美術與環境及傳統文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