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困惑

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困惑

發布時間:2021-01-21 05:54:08

㈠ 小學中年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感到最主要的困難和問題是什麼

最主要的困難:教學內容和生活的關系不大,很多文章比較做作,比如魯迅和余秋雨的文章,從小就傳輸給人怨天尤人的思想。選這些文檔,時代因素更多,從小教人抱怨自然不會有什麼好結果。古代有甚多好文章,道理和知識並重,博學一身。儒家自古都是明理,修身,醫學,術數一個不少,所謂一事不知,儒家之恥。現在語文呢?你能叫一個文學教授給人看病嗎?文學教授講的易經基本上不會有什麼人感興趣。所以除了識字意外,語文就沒什麼大用了,要知道自己思想和哪些編制答案的老師一樣也成不了什麼大出息,應付考試一套,自己做事一套,這顯然不是論語的:「吾道一以貫之」的思想,所以說,當今中華古文化凋零,語文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文學教授只是讓中華古文化被束之高閣,你去問一個文學教授內經,他會告訴你字都認識,但是什麼都看不懂。易經就更加不在話下了。
說的東西沒人信是教學的最大困難。如傷寒論的序寫得極精彩,而語文選擇的卻是諸如出師表這類的文章,不是貶低諸葛亮,而是出師表這種文章無法激起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緣分。傷寒論的序,張仲景談了醫術和名利,世人的態度,講理至真至切。可以激起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緣分。蘇軾之流都是懂醫的,知道一些五行八卦的道理。而選擇的文章都是些矯情的文章,如何讓人正確理解歷史人物?

教學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學遇到了困難。最大的問題是如果語文教學沒有改觀,將來也可能只是和英語一樣,是一種識字課,僅此而已,而取而代之的是:國學。

為什麼呢?因為現在的語文,傳道,授業,解惑,一個都不沾邊。

一個好的老師,可以告訴學生他的未來,而不是由專人制定的答案。

小學語文老師不博學,顯然無法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最大的諷刺是老師自己不懂的道理,故意貶低某些東西。不懂就是不懂,要學會了才能教授學生。而不能用自己的想當然的態度告訴學生:這個不對!

如此,有志向的學生會和這樣一個語文老師充分交流,教學自然是不問題。10歲的小朋友在知識上,就可以讓很多老師力不從心了。

㈡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擾有哪些

一、關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困惑

現在的學生學習主動性差,讓老師牽著鼻子走,學生累,老師更累。老師想方設法的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創設情景似乎是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可是久而久之,學生的興趣就沒有剛開始那麼濃了,有時候就是流於形式了。如何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參加學習,真正提高學習效果,感受數學的美?

二 作文教學的困惑。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最難以操作的一項教學工作。就目前來說,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作文指導,包括訓練體系的確定和作前的指導,現在多數作文訓練非常盲目,沒有找到一個合適有效的作文訓練體系,每次上作文課之前,急急忙忙隨便想個題目就讓學生寫,甚至有些作文題目離學生的生活距離很遙遠,這樣造成的結果可想二知,學生抓耳撓腮,老師看著學生習作愁眉哭臉;其次,每次寫作之前需不需要指導,如何指導才有好的效果,也是另很多語文同仁傷透腦筋的問題。二是作文批改,因為每寫一次作文,每個老師要批改60篇左右的學生作文,耗時耗力,發到學生手中,學生看後,一笑了之,甚至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就塞到抽洞里去了,老師的心血沒有換來絲毫的效果。三是作文講評,到底怎樣的作文講評模式才能使學生有真正的收獲,起到較好的效果。由此,就出現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三:作文教學到底如何指導、批改以及講評?
三、課內閱讀教學的困惑
我認為語文教學應該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能力培養主要包括閱讀欣賞和寫作兩大能力;而語文素養,我的理解就是學生文字素材在大腦中的積淀,以及據此而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水平及層次。當然,也不可否認,由於近幾年社會、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主要體現在教學成績上,所以絕大多數的我校語文老師的教學出發點就是如何提高學生的成績,這一出發點一點錯誤也沒有,但是我認為,我們不能因為這一目的而忽略了語文本身作為文學的魅力,我們應該找到這兩點的最佳結合點。據我了解,現在有些老師,包括我在以前也是這樣做的,即為了應付考試,惟恐哪篇課文漏掉知識點,所以把每篇課文分解成許許多多的知識點,逐一講解,讓學生一字不差的記下,這樣就使的語文課成了學生的負擔,時間一長,不但學生不喜歡聽,就是老師也越上越沒意思。所以就產生了我們語文教學的困惑之一:語文教學的出發點是把學生的能力培養和語文素養的提高放在第一位,還是把應試教育放在第一位。

四、關於「應用多媒體」的困惑

現在的課堂教學,似乎沒有現代化手段就是一節不成功的課。所有的優質課比賽中,沒有不使用多媒體課件的。大多數老師都會認為課件用的越花哨,課就是成功的。

在這里,我很困惑:課堂教學中老師能代替的、生活中有實例的,有時候只需要一塊小黑板就可以達到目的,需要用多媒體嗎?是否應該把「應用多媒體」作為評價一節課好壞的一項標准?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對待多媒體?多媒體在哪些情況下適合為教學服務呢?

以上是我利用一天的時間發自內心地總結了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以來的幾點困惑,當然,困惑不止這些,由於認識非常膚淺,談的也很不充分,很不深入,懇切希望我們學校的全體語文同仁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

㈢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小學語文教抄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襲惑是:怎樣讓孩子愛上語文課堂,並且能讓這種對語文課的興趣持久地延續? 詳析: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心理學認為,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的最大困惑是什麼

㈣ 語文教學中有哪些困惑

初中語文教學中有過一些盲從,有過一些困惑、思考和體會,今天把它寫下來,與大家商討。
一、如何引導學生「感悟」
新的課程標准,強調了感悟在閱讀中的地位,無疑是尊重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尤其是漢語的習得規律。但是,感悟應通過什麼樣的方式來實現?感悟是否能解決語文教學的一切問題?強調感悟,還要不要「訓練」?
有一段時間,閱讀教學中我套用別人的經驗,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點幾個語文基礎強一點的學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內容和感情傾向,再讓學生個人讀、齊讀一下課文或段落,找一些與課文有關的錄像片斷一放,最後提一兩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幾分鍾,我來做一個無非是這個說得有道理,那個說得也正確的總結,一課就上完了。課後找學生談心,學生說毫無收獲。
這樣上課不是曲解了「感悟」應有的內涵嗎?那麼,「感悟」的內涵是什麼呢?
感悟是有層次的。不同的學生閱讀同一篇文章,感悟的深度不同;同一個學生採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感悟的效果也不同。讀《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那些家境貧寒常被人看不起的學生可能會對魯達重義輕財、懲惡揚善的行為肅然起敬,而那些少數喜歡恃強凌弱的學生可能會從鎮關西的慘死中吸取教訓。這其中有自身的生活經驗、感悟的直覺能力、閱讀的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思考、探究、質疑,將感悟引向縱深。不僅要知道魯達具有嫉惡如仇的傳統美德,還要知道魯達為何要用拳頭而不是法律來懲治惡人,更要知道今天的我們面對紛爭,還需不需要再用拳頭去解決問題。
感悟的方式是多樣的。讀,尤其是誦讀,固然是感悟的最主要方式,但除了讀,還有聽、說等多種方式。聽別人朗讀,和別人交流閱讀心得,必然會加深感悟的深度。感悟更不排斥適當的語言訓練分析,適當的語言訓練分析,有益於對文本感悟的深入。機械程式化的訓練是必須徹底廢止的,但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語言訓練是不應當廢止的。有效的感悟,離不開語言訓練。
感悟只是閱讀的初級階段。閱讀大多數不以滿足於感悟為目的。高質量的閱讀,尤其是創造性閱讀,僅僅只有感悟是難以實現的。感悟是以形象性的理解為主的閱讀活動,是閱讀的開始,而不是閱讀的終止,鑒賞、質疑才是閱讀的高級階段。僅有形象性的感受,沒有理性的思考,對文本的理解是不可能深入的。如果說,目前高考中考閱讀命題的基本方向是正確的,那麼就可以說明一般意義上的感悟只是閱讀任務的一部分。僅僅依靠感悟,高考中考閱讀題大多數是不能完成的。
二、怎樣確定文本的地位
文本即通常所說的「課文」。推翻文本在閱讀教學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已形成共識。但怎樣確定文本的合適地位呢?是否文本由至高無上的地位一下子就成了可有可無的點綴,成了閱讀教學引入話題的引子了呢?
縣市教研員下來聽課,我們通常是這樣來上課的: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有關文本的閱讀教學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拓展閱讀上;三分之一的時間花在模仿寫作發散思維訓練上。至於語文優質課競賽,那就更熱鬧了。又是多媒體,又是學生上台表演課本劇,甚至花七八分鍾讓學生討論與課文並無必然聯系的材料。四十五分鍾看錄像聽歌跳舞畫畫似乎什麼都有,惟獨語文沒有了。這樣上課,這樣的手段對文本的解讀、對語文素養的提高究竟有多大作用呢?一位優質課獲獎老師在上唐朝詩人王維的《使至塞上》時,花去近十分鍾讓學生繪畫以表現「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意境。為什麼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詩句的意境呢?難道語文課不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文本解讀雖然不是閱讀教學的唯一任務,但閱讀教學總是以一定的文本作為載體展開教學的。把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放到一個可有可無的次要位置,隨心所欲地安排教學內容和過程,是不是走入了語文教學的另一個誤區?
我認為傳統的閱讀教學有一條經驗是應該繼承和發揚的,即領著學生讀進去,走出來。通過閱讀走進文章的內部世界,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但又不是被動地接受作者的思想,不是單純地傾聽作者的言說,而是在接受中激活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文本作者對話。在這樣的進去和出來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這樣的傳統經驗和新的課程理念是一致的。過去,只進去,不出來,是我們所否定的一種閱讀行為,可現在極端淡化文本閱讀的教學,則是根本不進去,不進入課文的內部世界,也就談不上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閱讀時間不足,解讀不夠深入,缺少內在體驗,浮光掠影,不作深入探究,這樣的課堂雖然好看又有什麼用呢?
閱讀教學不是不可以進行拓展,不是不可以進行開放性思維訓練,讓學生看錄像繪畫等手段不是不好。然而,既然是閱讀教學,閱讀的時間就要有保證,感悟解讀的時間就要有保證,其他內容的引入都必須和閱讀教學的內容有著必然的內在聯系,其他的一切形式都必須為這個主要的根本的任務服務。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實現的有效途徑是豐富的語言實踐。閱讀課自然是在閱讀教學活動中學習語言運用,這種語言活動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技巧課,而是在血肉豐滿的閱讀教學中進行的,語言活動是在一種「場」、一種情景中進行的,正是文本的存在,才使得這個情景、這個「場」得以呈現。架空文本,淡化文本,能實現語文課的教學任務嗎?
三、教師在課堂上應起何種作用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的主體,已形成共識。那麼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是什麼角色,應該發揮什麼作用呢?現在似乎很時興教師做學生的尾巴,做課堂的主持人,起串聯過渡的作用。這種做法是否符合課改的精神?
很多教師對學生不管是否獨到、是否有道理的見解,所做的只是一味叫好或廉價的贊頌。這對過去教師一言堂大搞話語霸權的做法是一種反動,但似乎又走到了問題的另一面。據說,這樣的做法,是為了尊重學生理解和思考的權利,是為了鼓勵學生敢於發表自己不同於別人的獨特的見解,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如果是幼兒園,這樣做還說得過去。先讓學生敢說敢想,不要給學生思維套上一個個框子,本意是好的。但作為一個中學生,如果還只是滿足於讓學生敢想敢說而不追求說的質量和思維的質量,要求恐怕太低了吧。如此下去,我們培養出來的將是一批敢說話,卻不會說話,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卻只是說一堆廢話或者胡攪蠻纏的「人才」。不錯,答案是豐富多彩的,但並非所有的答案都對;所有答案都可以,也並非所有答案的質量都一樣好。一個中學語文教師,如果不盡力培養學生思維的質量,發揮教師的作用,盡教師的責任,那實在是一種罪過。培養出唯唯諾諾的學生是罪過,培養出信口開河、滿嘴胡說的學生何嘗不是罪過呢。廉價的歌頌對於有一定認知水平的學生,尤其是有點思想的學生,即使不以為你是在調侃,是在惡意嘲諷,也是沒有一點益處的。
語文課堂上,許多教師面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能或不敢及時做出應有的反應,對學生的各種意見,無法做出恰當的評價,更不用說什麼點拔引導了。這一方面是教學機智問題,一方面也是自身內功的問題。而後者是更重要的問題。對話,已成為大家都接受的一個閱讀教學理念。但作為一種閱讀策略和閱讀教學的理念的對話,不應理解為師生之間的一種問答,而應該是雙方閱讀體驗、閱讀聯想、閱讀評價的交流,是情感的互動和思想的碰撞。對話總是在具有相同、相似或相近的見識的前提下進行的。真要和作者對話,和文本對話不是簡單的事情。連對方的思想都沒有弄明白,怎麼對話?教師除了參考書上的幾句話,自己對文本沒有一點見解,能和誰對話?用對話的理念指導閱讀教學,這要求教師自己必須有自己的個性閱讀,要有自己的個性理解,要有自己的見識。如果教師備課時還只是從教學參考書上販賣一點現成的東西,是無法和學生進行對話的。教師課堂上不能對學生的個性理解進行恰當的評價,只曉得一味肯定,實際上是由於教師沒有自己的個性解讀作為基礎。於是只能廉價歌頌,只能不著邊際地說幾句可有可無的話,只能王顧左右而言它。閱讀教學的發展,閱讀教學新理念的提出,閱讀教學的改革,對語文教師提出了比應試教育高得多的要求。如果不能苦練內功,就會暴露出更多更嚴重的問題。
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主體的狀態,是教師的作用和責任之一。但有些教師,雖然有迫切地調動學生的願望,但卻缺少行之有效的具體辦法。課堂上盡管對學生百般鼓勵,大獻殷勤,學生卻不領情,不想主動,不願成為主體。這里固然有學生閱讀習慣、學習習慣方面的問題,但從教師的角度反思,還是缺少有效的操作辦法,根本的原因還是自身功力不夠。

㈤ 小學語文教師國培培訓初期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

小學語文培訓初期您提交的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現在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㈥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運用游戲教學中有哪些困惑

教課文 明顯是局限於某一篇文章,著眼於一篇文章的話,可能忽視教育本身。

教語文 思維范疇更大,廣度更高。選定的篇目本身就是一些優秀的文章,而由點及面,由一篇文章的教學引發學生對此類文章的思考,進而舉一反三,逐步形成自己處理文章的能力,這才是語文教學的初衷。

㈦ 有感於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幾點困惑

我個人認為,語文教師不應該只做一個教書匠,而應該作為一個雜家。什專么都要知道一些,什麼屬都要懂一些,什麼都要關注一些。
只有這樣,才能在語文教學中,隨時給學生補充各種知識、隨時引導學生對事件的看法、隨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我當年上語文課的時候,學生都喜歡聽,原因之一就在於不止局限於課文的內容,教師的心態和語言才是引導學生興趣的利器。

㈧ 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困惑及對策

一、課堂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備課時按照教案進行抄襲,不仔細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度挖掘與理解,結果一節課下來,如果問他本節課的重點是什麼,經常是說不出來。
2、在教學指導方面存在不足。在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找到了語言訓練點,但是語言訓練不落實、不到位,花花動作多。教師不范讀,不板書,淡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且還表現在課堂上不摳詞摳句,不糾正學生錯誤的語言,不辨析詞意,不辨析字形。脫離文本的議論紛紛太多,自由誦讀的琅琅書聲太少。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在教給學生認識生字的時候,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達到獨立學習的目的。
3、「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部分教師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4、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5、課前備課不認真。教師在備課前不認真鑽研教材不深入研讀文本,照抄教案沒有自己的思考。結果造成教案設計雷同,沒有特性色彩。對於教案中出現的錯誤問題也一起教給學生。

㈨ 目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哪些問題

教師像『實話實說』的主持人了」,「 學生學得主動了,變得大膽了」,「 學生的學習方式開始轉變了」,「 學生『動』起來了,語文課堂活起來了」 ……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好評如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課改實施以來,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堂成了舞台而不是平台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正在改變過去那種封閉、死板的狀況,日益走向開放,日益充滿活力。但也應當看到,許多語文課堂不再是書聲朗朗,課後學生對生字詞依然陌生,課文主題一知半解。課堂上,說學逗唱、琴棋書畫群英薈萃,就像是文藝匯演的舞台,並不再是師生學習交流的平台。
1、雙基倍受冷落。在新課程教學中,因為課標提出了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教材在課前的「預習提示」和課後的「研討與練習」均將知識性內容作了弱化處理,有些教師便在教學中便不大重視文本的解讀和基本知識的理解、掌握,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遷移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於「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將「知識與能力」束之高閣。
2、課堂無限開放。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語文課程標准》提出的「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片面追求跨學科的學習,片面追求愉快教學,片面追求活躍的教學氣氛,從而導致初中語文教學中出現了非語文活動過多的現象。例如,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游戲、表演,有的教師在語文課堂上熱衷於實驗、操作,有的教師熱衷於讓學生疊紙、繪畫、唱歌,等等。這些活動使小學語文教學表面上看起來熱熱鬧鬧,但由於有很多活動游離於理解和運用語文之外,加之耗時多,實際上使小學語文教學陷入了一種新的少、慢、差、費的境地,語文學科基本特點喪失,語文課程根本目標迷失,語文課成了大雜燴。
(二)教師成了主席而不是首席
根據新課程理念理解,教師應該是教學中的首席,但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由於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理解的偏差,踐行的機械,導致了一些課堂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看似平等,實質上卻流淌著不和諧的音符。教師儼然以主席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
1、啟發無處不在。由於課堂中問題設計太多太碎,一個套一個,學生馬不停蹄跟隨;表面看,教師尊重學生,學生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在不停地思考,但這種缺乏系統性和彈性的發問,極易將學生引向單向思維的死胡同,長期以往,學生學會的是迎合教師的意圖,而缺失自我富有個性的解讀。
2、學生不由自主。如今的課堂流行一些這樣的語言:「你喜歡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你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你想和誰交流就和誰交流!」……由於不得精髓,不分場合機械追「新」,加之引導功力不夠,不和諧的現象接踵而至:不少學生讀最簡單的一段,唱讀、亂讀,胡亂交流……此時,教師要不要收回成命,實施干預?退一步,學生奉命而動,但因能力所困,選擇沒有深度,游離於文本重點之外,又該怎麼辦?課堂上看到的更多的是——真主意,假商量!表面「自主」之後依然是「專制」,是「注入式」!
(三)學生成了上帝而不是主體
教師是「主席」是課堂的一個極端,而「學生是上帝」使得課堂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堂課,教師按照自己的設計,讓學生做上帝,就若干問題去讀讀念念,說說講講,紛紛攘攘,暢所欲言;而教師則只作為點名者、贊賞者,於是,在「把學生失去的課堂交還給學生」的絕妙好辭中,把課堂於「一言堂」一下子變為「大放羊」。主要表現在:
1、個性至上。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比不上教師廣大,生活體驗比不上教師豐富,人生感悟比不上教師深刻……文本解讀的多元化,對學生來說是「言者無罪」。但不少教師曲解了「個性化」和「獨特感受」,對學生非理性的解讀,不置可否,不及時糾偏,更有甚者視之為創新!對脫離文本主旨,對游離文本語境天馬行空式的「獨特體驗」置之不理。
2、賞識「泛濫」。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學習和滲透,為了保護學生自尊心,喚發他們的心理自信,賞識評價在課堂上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同。然而在「賞識」評價的幌子下,奉命式表揚不絕於耳,絕對化高帽隨便派發,賞識評價一統天下。教師否定了學生間的差異,漠視了學生表現的智慧成分,忽視了學生回答的個性化內涵,不同的答案貼上了相同的評價標簽。教師好像既怕得罪了這個神仙又怕得罪了那個菩薩,本應是引導者、組織者、首席的教師完全成了一位陪客。
(四)合作成了說法而不是做法
部分教師片面把「小組合作學習」視為 「金字招牌」,彷彿課堂上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就不是新課堂了!不管什麼教學內容,不問哪個年級,都要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目的、時機和過程缺乏應有的整體把握。有的學生還沒有進入合作狀態,就被要求交流成果。其結果只能是學習合而不作,各自為戰,用個人意見替代小組觀念。有的沒有明確的分工,各自為政,不知道如何合作,只能隨性亂說一氣。有的小權威一言九鼎,學困生只能依賴盲從。還有的爭執吵鬧不休,溝通合作無從談起……
(五)課件成了主角而不是配角
課件可以生動、形象的描述各種教學問題,增加課堂教學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但它畢竟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近年來,它卻因為部分教師的不當適用由配角的身份搖身變成了課堂中的主角,主要表現為:信息超量,學生只能在五彩繽紛的信息包圍之中「如痴如醉」;整個課件都是已有的問題和「標准答案」,學生只能在課件的框架內戴著鐐銬跳舞;大量的動畫和音響,學生「樂不思課」,沖淡了對學習重點、難點的關注。
(六)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固然要以知識的掌握為基礎,但知識的掌握並不能代替對學生全面發展的關注。一些教師在學生掌握知識方面雖然取得了偶然的成功,而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上取得的成效是很低的,主要原因是:
現在的課堂教學忽視了語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兩重性,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學中重工具而輕人文。如:著重講字的筆畫、結構和詞義,段意等,而忽視其運用。考試中出現了字的筆順,而且要學生不能寫錯順序,而且常考的字中有些筆順本身也有爭議。這主要表現在對分數的追求上,只要學生能取得高分,不管這種教法是否符合教學規律,是否符合學生身心發展,都是好教法,都是值得推廣的。比如單調刻板的條文背誦這一方法得到了多少人的推崇,有多少學生正在重點背誦「標准答案」,原因就是考試考條文,學生背是背會了,但卻不能真正掌握它,一考完,就差不多都「還給老師了」。
(七)教學方法落後僵化
一是教案為主宰教學:課堂教學是按計劃進行的,每節課無一例外地必須按照教案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課時任務),本無可厚非,但如果決不能越教案一步,不管學生是否知道了、掌握了、提高了,趕著學生往指定的步驟走,把教案完成了,教學目的也就算達到,那就大錯特錯了。這一點在青年教師中表現得比較突出奇制勝。這實際上是一種封閉性的教學,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缺乏生氣和樂趣。
二是以統一為標準的一致性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習慣於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強調以中間狀態的學生作為授課的標准,這就導致超過一般水平的學生感到太簡單,缺乏挑戰性而出現心理抑制,分散注意力;而發展狀況低於一般水平的學生,因跟不上節奏而十分吃力,產生失敗和無助感。這種狀況的存在,難以實現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的目標。而在現在有不少課堂教學出現這樣的現象:教師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恰恰是接受能力較快,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比較新鮮的見解和主張,教師卻誤以為自己引導得法,就跟著這些「主體作用」發揮得好的學生「走」,而中等生和相對比較差的學生則喪失了「發揮」的機會。這種現象在公開課中比較常見,違背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從而限制了大多數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針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讓平等交往成為師生關系的主線
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教學任務主要在課堂完成。在這個師生交往的平台上,學生不僅僅需要教師的微笑和賞識,需要教師有的放矢的評價,更需要教師營造一個相對平等的競爭氛圍,讓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精神層面深層次的平等。要做到這一點,就要處理好以下關系:
1、處理好學生自主與教師主導的關系。我們反對過去教師在教學中帶強迫性地要求學生接受結論的做法,也反對現在過分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弱化教師主導性的現象。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說教師在教學中按照設計的問題和步驟讓學生去完成,是履行了組織者角色的職責的話,那麼,教師在教學中憑借自己深厚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的獨特體驗、感悟、把握和可能高於學生的深刻見解而對學生正確導向,開啟思維,適時示範,精要點評,高效對話,就是履行了引導者角色的職責。試想,如果把課堂交給學生,課堂就任由學生決定一切,一盤散沙、放任自流也不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話,那還要教師干什麼?學校也許都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2、處理好張揚個性與價值引導的關系。追求「個性化」閱讀,讓學生有「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是對的。問題是語文教師要有靈心慧眼在獨特體驗和價值取向之間找到支點!必須清楚,新課標中要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是建立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基礎上的。否則,我們的教育將在失重與倒錯中製造隱患。語文教育的根砥就在於提契生命的韻味,陶熔人文情懷,蘊涵精神意韻……文與心一體,書與人俱化。
3、處理好賞識評價與是非分辨的關系。賞識評價的方向是對的,但教育不能沒有批評和懲罰。在課堂中我們要根據思維的層次,分層賞識,同時也要正視問題,藝術地實事求是地指出不足。給學生明確的「是非准則」,讓他們的思維都集中到課堂教學中來。因而,在課堂上科學的做法是,弄清學生的思維軌跡,當學生的觀點正確獨到時,就理直氣壯地給予表揚、肯定,放大「亮點」;當學生的見解不夠完整時,就應該不厭其煩地進行點擊,培植「生成點」;當學生的認識出現偏頗時,就該直言不諱地加以引導,糾正「錯誤點」,從而讓學生在平等課堂上有個性地發展。
(二)讓自主合作成為學習方式的主流
目前我們所遇到的問題並不是教師沒有給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與時間,而是教師在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時缺乏相應的方法指導,使得合作學習流於形式。因此,教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成為當務之急。教師要倡導的是在自學、自悟基礎上的各種形式的合作學習,通過學生互相啟發、共同探究,不僅有所發現、學有所得,而且可以培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只有在學生充分的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才能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變得知識更加豐富,能力更加全面。教師要精心組織學習活動。一是要組織好自學,核心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二是要組織好合作學習,既做到在互動中把學習引向深入,又做到因材施教,加強個別輔導;三是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調控,以全面實現教學目標。總之,教師要通過有效的學習活動,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使學生不斷進行自我組織、自我建構,在這種組織、建構中,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讓文本解讀成為語文教學的主題
新課程標准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體驗品味。要做到這些,必須解決好以下問題:
1、解決好人文精神與落實雙基的問題。新課程語文教學注重人文性,但也不能忽視其工具性的一面,應當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水乳交融,而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教學目的上看,如果一個學生連字音都要讀錯,又經常出現錯別字、病句連篇,那麼即使他文學感悟力再強,也是難以表達出來的。我們不能以犧牲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為代價,來換取語文課堂的熱熱鬧鬧。要使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形成語文基本能力的過程中,學會學習,並獲得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價值觀。
2、解決好拓展創新與解讀課文的問題。課程標准要求強化學生閱讀,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如果學生對文本沒有充分研讀,那麼拓展和創新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要倡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不同文化的對話。尤其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要重視朗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品味、揣摩語言,從而有所感悟,這是拓展和創新的基礎。要讓學生在充分研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和積累語言,逐步學會欣賞,防止把理解與欣賞變成支離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學知識傳授,也要防止脫離文本的架空分析與拓展,提倡學生在讀書思考的基礎上,發表獨立見解,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學會思考,學會讀書。
3、解決好媒體運用與以課為本的問題。課件是課堂「要」件。但這個「要」並不是指的主要、必要,而是重要。我們不能否認課件在課堂的某些環節與知識點上的重要作用,但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需要它,課堂的所有環節都離不開它。我們始終要明白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這一點,如果它起不到服務的作用,就是畫蛇添足,就是喧賓奪主,我們的運用就是失敗的。因此,課件製作者製作前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思想,以課為本;製作時,要著眼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超越傳統媒體的局限,變抽象為形象,化繁為簡,更好地幫助學生突破重點難點,而不是將精力放在流光溢彩的圖片、活潑生動的動畫上。這樣製作後才沒有或少有遺憾,課件才能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繁華過盡見真淳。

㈩ 小學語文教師最困惑的問題是什麼

小學生問老師你結婚沒有,我喜歡你。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困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