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微課題研究

小學數學微課題研究

發布時間:2021-01-20 20:39:08

小學數學微課題研究課題有哪些內容

《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流於形式、低效的甚至無效的課堂巡視還普遍存在著.在這種課堂上,當老師安排學生自學或者作業後,他們或者毫無目的地在學生之間轉悠,只是為巡視這個環節走過場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維持學習秩序為主,不給學生以任何指導;或者只是裝模作樣地側身看看、聽聽,「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學生,「請同學們做快一點!」或者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很不耐煩,「你怎麼還不會!」 在他們看來,課堂巡視就是為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而進行的.
針對以上現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並將以下問題作為研究過程中需要分析與解決的問題:學生對課堂巡視的態度如何?如何讓學生歡迎並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好每次課堂巡視?如何在巡視中培優輔弱,提升優秀學生解決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視時指導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同的課型,不同階段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預設不同的課堂巡視?如何根據巡視時的課堂生成來調整教學預設方案?又怎樣通過巡視來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溝通師生感情,從而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二、問題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領研究過程
在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時候,我正在品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全書貫穿了這一嶄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堅決地從師本教育轉向生本教育,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作為當前解決教育問題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導我對課題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視與師本巡視的對比
在問題的提出中筆者所例舉出的課堂巡視中的現象,便是典型的師本教育下的課堂巡視.很顯然,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師本巡視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從根本上違背了「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教育觀點.生本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巡視,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在巡視時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細心地發現學生的錯因,處理好課堂生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通過有效的課堂巡視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
(三).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課上老師進行課堂巡視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在課堂巡視中為學生服務,我對所在學校中高年級全體學生採用無記名答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並對比較豐富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1.在獨立解答題目時,老師來到自己身邊,有意露出作業本並希望老師指點的佔47.5%,這些同學能從心理上能積極配合老師巡視;5%的學生根本不配合老師巡視,他們會立即蓋住作業,怕老師看見;心理有點緊張,總感覺有點不自然的學生佔46.3%;沒什麼感覺,自己照常解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的學生佔38.8% .
分析:學生是否配合老師的巡視,這與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習成績有一定的聯系,更與老師平時巡視時的態度或說明確點其實就是親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關系.
2.在老師巡視時,如果自己遇到了難解答的題目,你會怎樣?舉起手,請老師來指點的佔63.8%;不敢舉手,怕老師批評的佔12.5%;不敢舉手,怕同學笑話的佔8.8%;空在那,先做其它題目的佔67.5%.
分析:在獨立解題時,遇到難題是常見的事,多數的同學能舉手請老師指點,然而更多的學生選擇空在那,積極主動的態度還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學生心理需要疏導,需要培養好問的精神.
3.在小組合作討論時,希望老師到自己小組來只是聽小組討論的佔31.3%;希望老師指導,並成為小組一員,參與討論的佔46.3%;要求老師到其他小組去,別影響自已小組的佔5%.
分析:多數同學希望老師參與或指導自己小組進行討論,說明學生很歡迎在小組合作時的老師巡視,同時也說明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要進一步培養.
4.在課堂上自己進行相關操作時,希望老師到我身邊來,看我操作的佔26.3%;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佔77.5%;怕老師發現自己操作中的錯誤,最好別來到自己身邊的佔15.0%.
分析: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在巡視時來指導自己進行操作,怕發現自己錯誤而不希望老師來巡視的也有少數同學,他們需要老師從正面多多引導.
在調查問卷給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有些學生這樣寫到:老師應該一邊巡視一邊把
發現的問題及時告訴全班同學,一邊巡視一邊講課,這樣全班同學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在巡視到學習差的學生身邊時,如果發現他們有許多題目不會,請稍微指導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時間,這樣會浪費別人的時間,應該讓更多同學都得到指導,不要讓有些同學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夠重視;老師,您在巡視時有時發現我的新穎解法,請向全班同學介紹;請老師課堂巡視時,應該到處都看看,不要單獨站在哪個學生的身後,讓這個同學感覺不安,好像自己的題目做錯了一樣,有時不知老師在身後,猛一回頭,就被嚇了一跳;老師在課堂巡視的次數不宜過多,如果過多會影響我們,會令我們過度緊張;我希望老師在巡視時發現我們的錯誤不要說出來,用手指點指點就行,這樣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滿足.這些都是學生原始的話語,透視這些真實的表白,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巡視了.

❷ 求一篇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我給你發了要不要

❸ 小學數學微型課題

微型課題研究——

數學微型課題研究目錄
一、教材內容分析研究
1.教材中內容設計與傳統內容對比研究
2.教材中課堂活動、習題設計特色與分析研究
3. 教材的主題圖的設計與功能研究
4.小學數學中的數學文化研究
二、與新數學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1.關於教師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
2.自主、合作、探索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的研究
3.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
4.改善課堂活動與作業的研究
5.數與計算內容設計特點與教學方法的研究
6.空間與圖形內容設計特點與教學方法研究
7.實踐活動設計特點與教學方法研究
8.統計與概率內容設計特點與教學方法研究
9.小學數學的教具和學具的研究
10.與新教材配套的小學數學教學的課件研究
11.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的研究
12、讓數學從課堂走向生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13、三步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
三、與教材相適應的評價方法研究
1.培養學生自評和自我反思能力的研究
2.在小學數學學科中評價學生創新思維的研究
3.關於評價數學學習中的興趣、方法和習慣的研究
4.評價手段多元化的研究
5.使用"學生成長記錄袋"實驗研究
6.數學測評內容與成績記載方法的研究

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研究》微型課題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的小學數學課堂中流於形式、低效的甚至無效的課堂巡視還普遍存在著。在這種課堂上,當老師安排學生自學或者作業後,他們或者毫無目的地在學生之間轉悠,只是為巡視這個環節走過場而已;或者只是以了解大多數學生的學習進度,維持學習秩序為主,不給學生以任何指導;或者只是裝模作樣地側身看看、聽聽,「身入」而不能「深入」;或者只是催促學生,「請同學們做快一點!」或者發現了學生的錯誤很不耐煩,「你怎麼還不會!」 在他們看來,課堂巡視就是為順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學而進行的。
針對以上現象,本人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巡視的有效性方面作了一定的思考,並將以下問題作為研究過程中需要分析與解決的問題:學生對課堂巡視的態度如何?如何讓學生歡迎並主動配合教師共同完成好每次課堂巡視?如何在巡視中培優輔弱,提升優秀學生解決問題的深度與廣度,培養後進生的自信心?如何在巡視時指導學生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的養成?不同的課型,不同階段的學生,我們應該如何預設不同的課堂巡視?如何根據巡視時的課堂生成來調整教學預設方案?又怎樣通過巡視來促進師生的互動交流,更好地溝通師生感情,從而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二、問題的研究
(一).以生本教育理念引領研究過程
在開始進行課題研究的時候,我正在品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我知道了生本教育就是「一切為了兒童,高度尊重兒童,全面依靠兒童」以兒童為本位的教育,全書貫穿了這一嶄新理念;知道了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理想是:找出一種教育方法,使教師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學生可以多學,使學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囂、厭惡和無益的勞苦,獨具閑暇、快樂及堅實的進步;「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生本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知道了生本教育的價值取向就是「堅決地從師本教育轉向生本教育,把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作為當前解決教育問題的最有效和最重要的策略。」我想,以上這些生本教育理念不正可以指導我對課題作深入地研究么。
(二).生本巡視與師本巡視的對比
在問題的提出中筆者所例舉出的課堂巡視中的現象,便是典型的師本教育下的課堂巡視。很顯然,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師本巡視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從根本上違背了「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教育觀點。生本教育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巡視,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在巡視時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細心地發現學生的錯因,處理好課堂生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通過有效的課堂巡視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為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服務。
(三).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調查與分析
為了了解學生對數學課上老師進行課堂巡視的一些想法,以把握課堂巡視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狀態,更好地在課堂巡視中為學生服務,我對所在學校中高年級全體學生採用無記名答卷的形式進行了一次調查,並對比較豐富的原始數據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
1.在獨立解答題目時,老師來到自己身邊,有意露出作業本並希望老師指點的佔47.5%,這些同學能從心理上能積極配合老師巡視;5%的學生根本不配合老師巡視,他們會立即蓋住作業,怕老師看見;心理有點緊張,總感覺有點不自然的學生佔46.3%;沒什麼感覺,自己照常解題,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的學生佔38.8% 。
分析:學生是否配合老師的巡視,這與學生的心理素質及學習成績有一定的聯系,更與老師平時巡視時的態度或說明確點其實就是親和程度及耐心有很大關系。
2.在老師巡視時,如果自己遇到了難解答的題目,你會怎樣?舉起手,請老師來指點的佔63.8%;不敢舉手,怕老師批評的佔12.5%;不敢舉手,怕同學笑話的佔8.8%;空在那,先做其它題目的佔67.5%。
分析:在獨立解題時,遇到難題是常見的事,多數的同學能舉手請老師指點,然而更多的學生選擇空在那,積極主動的態度還欠缺。近十分之二的學生心理需要疏導,需要培養好問的精神。
3.在小組合作討論時,希望老師到自己小組來只是聽小組討論的佔31.3%;希望老師指導,並成為小組一員,參與討論的佔46.3%;要求老師到其他小組去,別影響自已小組的佔5%。
分析:多數同學希望老師參與或指導自己小組進行討論,說明學生很歡迎在小組合作時的老師巡視,同時也說明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要進一步培養。
4.在課堂上自己進行相關操作時,希望老師到我身邊來,看我操作的佔26.3%;希望得到老師指導的佔77.5%;怕老師發現自己操作中的錯誤,最好別來到自己身邊的佔15.0%。
分析:絕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在巡視時來指導自己進行操作,怕發現自己錯誤而不希望老師來巡視的也有少數同學,他們需要老師從正面多多引導。
在調查問卷給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有些學生這樣寫到:老師應該一邊巡視一邊把
發現的問題及時告訴全班同學,一邊巡視一邊講課,這樣全班同學的正確率就會提高;在巡視到學習差的學生身邊時,如果發現他們有許多題目不會,請稍微指導一下就好,不要停留太多的時間,這樣會浪費別人的時間,應該讓更多同學都得到指導,不要讓有些同學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夠重視;老師,您在巡視時有時發現我的新穎解法,請向全班同學介紹;請老師課堂巡視時,應該到處都看看,不要單獨站在哪個學生的身後,讓這個同學感覺不安,好像自己的題目做錯了一樣,有時不知老師在身後,猛一回頭,就被嚇了一跳;老師在課堂巡視的次數不宜過多,如果過多會影響我們,會令我們過度緊張;我希望老師在巡視時發現我們的錯誤不要說出來,用手指點指點就行,這樣我的自尊心就能得到很大滿足。這些都是學生原始的話語,透視這些真實的表白,我們不難發現學生需要怎樣的課堂巡視了。
(四).教學實踐與課堂巡視的策略研究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如何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採取相應的課堂巡視策略呢?筆者就自己具體的教學實例,作了以下研究:
1.推崇「走馬賞花」
每堂課的時間十分有限,每次課堂巡視也只能以秒來計時。在這短暫的幾十秒時間內,教師要捕捉到反饋信息,了解掌握學情,並迅速作出相關的教學舉措,也就是說要有類似於「走馬賞花」巡視效率。「走馬觀花」只注重速度,僅注視表面現象,忽略了問題的本質,「走馬賞花」則需要教者敏銳的觀察力,有效的分析與判斷力,既能觀察到所有的花情,又能欣賞到幾朵別具一格、特艷的花,最終能快捷合理地調控好教學。
【案例】學習了百分數應用的第一個例題後,學生開始練習教材上的題目:六年級一班有48人,其中30人會游泳。會游泳的佔全班人數的百分之幾?
我在巡視中發現,全班學生列式全部正確,可在計算30÷48時,全班多數學生都在草稿上列上了豎式 30÷48 進行計算,只有肖祝均、花明露兩個同學是這樣計算的:30÷48=5÷8=62.5%,他們兩人沒有用草稿,並且很快計算出來。
我知道,學生雖然已經學習了百分數與分數之間的互化,並且記熟了常見幾個分數與小數、百分數的值,如1/2=0.5=50%,3/4=0.75=75%,3/5=0.6=60%, 1/8=0.125=12.5%等,然而在平時的計算中卻很少有同學主動運用這些結果讓計算簡便,尤其是在應用題的解答過程中,看來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真是勢在必行。於是,我馬上讓這兩朵「花」向全班介紹他們的演算法,他倆的介紹得到其他同學熱烈的掌聲。
2.善於「容錯借錯」
生本教育所倡導的一種新錯誤觀是:值得做的事,做得差一點也沒有關系,這並不是說不應當做得完美,而是說允許有一段相當笨拙的學習過程,允許錯誤的出現。
也有人說「差錯對於學習就像沙粒之於河蚌,起初是沒法排斥,後來改變策略,分泌汁液來包容沙粒,反而培育出了珍珠。」我想,這對於我們的課堂教學正是一種很好的啟示。面對課堂巡視時所發現學生無法避免的錯誤,我們首先也只能是包容,然後依靠學生之錯,稍作點撥,順水推舟,「容錯借錯」或許能柳暗花明,水到渠成。
【案例】一堂教學「用9的口訣求商」的研究課,學生在小組內編除法算式。
生1:8÷2;生2:9÷11;生3:54÷9;生4:3÷9
生4剛說完,其他三個學生都喊起來:「編錯了!編錯了!」生4難過地低下了頭。
這時,旁聽的老師輕輕地撫摸著生4 的頭說:「同學們,其實他很了不起,只是這道題要等到我們上六年級的時候才會做呢!」(同學們都很詫異,生4也慢慢抬起了頭)
「誰能把3÷9這個算式的3重新換成一個數,使它成為一道我們目前能解決的除法算式?」
生1:把3換成27;生2:把3換成72
「如果3不動,怎樣添上一個數,使它成為一道除法算式呢?」
生1:把3的前面添6,就是63÷9 = 7
生4:(趕緊舉起了手)還可以在3的後面添6,就是36÷9 = 4
……
「容錯」,讓老師變得更加寬容,讓教學變得富有彈性,這將會使學生不會產生挫折感;「借錯」,讓教學走出教材的框框,使課堂成為學生暢所欲言、放飛思維的場所,而在興趣盎然的兒童面前,錯誤也就會減少或者得到克服。「容錯借錯」,定能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走向《易經》表達的「無咎」境界。
3.倡導「大禹治水」
相傳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導」,終於成功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困難是在所難免的,課堂巡視過程中面對學生的困難,我們唯有合理地疏導,適度的點撥指引,方能讓學生豁然開朗。正如孔子所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案例】師生共同探索出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後,學生開始求下面圖形的側面積:

在巡視時,我發現馮凱麗同學是這樣做的:4X3=12平方厘米。怎麼會這樣列式?我低下頭,開始了我和她輕聲的短暫的交流:
「圓柱的側面積應怎麼計算?」
「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
「圓柱的底面是什麼圖形?」
「圓形呀。」
「圓的周長又應該怎麼算呢?」
「直徑乘圓周率呀。」a
「那你又是怎麼算的呀?」
「我是用圓柱的底面周長乘高算的呀?」
我總算明白了,原來她把底面直徑看作了底面周長。我直接在她的補充習題上畫出了這個圓柱的底面透視圖,並用虛線作出了底面直徑,如下圖:

「箭頭表示的是兩點之間線段的距離,不是表示中間所有的線的長度,因此在這兒只能表示圓柱的底面直徑的長度。」我邊說邊用筆比劃著兩點之間的線段。
「吳老師,我知道了,用箭頭表示的應該是線段的長,而不是曲線的長。」
4.堅信「無為而治」
「無為而治」是老子思想學說精華所在,其本意是順應自然,遵循民意,要以民心為心,並不是無所作為,而是能解決的讓他們自己解決。這與生本教育所遵循的盡可能少干預的原則是一致的。
在小學數學課堂巡視中,不給學生過多的干預,而給他們學習盡可能多的自主,就會出現「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美妙境界,他們的學習天性就會噴發出來,就會獲得我們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學生小組合作,探討長方形有幾條對稱軸。
生1:(演示)可以豎著對折,還可以橫著對折,一共有兩條。
生2:對,只有兩條,我也是這樣想的。
生3:不對,應該有四條,沿兩條對角線對折,摺痕兩邊是一樣的。所以,兩條對角線也是它的對稱軸。
生4:(一臉茫然。)
生1、2:這……..
小組四人不約而同地抬頭看著旁聽的我。我知道他們把軸對稱概念中「重合」一詞與「一樣」混淆了。我剛想指明,但欲言又止。「你們再仔細想一下,一定會得出正確結論」。我給他們四人送去了期待的笑容。
(十幾秒的沉默後,)
生1:(興奮地對生3)你錯了,對角線兩邊是一樣,但折後兩邊不重合,所有長方形只有兩條對稱軸。
……
我想,在課堂巡視中,堅信「無為而治」,定能引領我們的數學課堂達到「善教者少教甚至不教」的理想境界。
三、研究成效與反思
在一年多的研究過程中,我較深刻地感悟到數學課堂巡視作為數學課的重要環節,必須「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我在進行課堂巡視時深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細心地發現學生的錯因,處理好課堂生成,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從而通過有效的課堂巡視努力構建高效的精彩紛呈的數學課堂。
由於多種因素,該課題的研究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研究過程重視巡視中的生成研究減少了巡視的預設研究。如何根據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巡視預設?巡視過程中教者的心理如何?等等,均值得作進一步的研究。

❹ 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

一、選題的目的與意義

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撐。無論從何種角度講,我們都呼喚並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隨著新課程的縱深推進,我們開始了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學策略的研究,我們經歷了艱難的摸索,在各種形式、各個層面的推敲和論證下,最終將研究的目標鎖定在數學「小課題」研究

二組織形式的封閉性呼喚「小課題」研究來打破。我們的組織形式採用的是「班級授課制」

三數學學習的價值需要「小課題」研究來體現。學生學習數學最為重要的價值莫過於「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和「思考」。

二、課題的研究內容

小課題研究生成問題的途徑有:途徑一:教師開發教材資源而設定的。在我們的教材中就蘊藏著大量的小課題研究內容。因此,在小課題研究開展的初期階段,為了保證所選課題有可研究的價值,實施時切實可行,由老師結合教材內容開發資源、設定選題是一個較為便捷的途徑。途徑二:學生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由學生提煉的前提必須是學生在進行了一段小課題的研究後,漸漸地養成了「學數學看生活,生活中想數學」思維習慣才能進行的。學生觀察生活的角度與成人不盡相同,來自他們的靈感更鮮活,他們在生活中引發的思考都有可能成為他們小課題研究的目標。小課題學習是一種研究性學習,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專題性。

⑵開放性。

⑶主體性

⑷實踐性。

三、課題的價值

一培養信息收集和處理的能力。從認知心理的角度看,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小課題研究」是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結束,在整個過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尤其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處理加工信息是個關鍵。

二提高應用知識的能力。「小課題研究」中學生圍繞某個感興趣的主題展開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去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知識,每個主題所包含的知識並不是唯一的、確定的,而是一種動態性的知識,所以學生盡可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從多種角度進行發散性、批判性思考,從而增強學生自身的創造性,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積極體驗。「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一般來說,學生在課題學習中的成果往往是個人或同伴知識基礎上的創新,達不到原始創新。因此,重要的是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家探索的活動來獲得體驗,逐步形成一種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四學會溝通與合作。「小課題研究」的過程是一個人際溝通與作用的過程,要完成一個課題,不僅需要自身的積極探索,更需要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相互幫助,培養學生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和交往能力至關重要。

四、研究基礎

課題組成員曾經參與小學生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教材的編寫工作,對數學活動課程有著較深的研究。數學實踐活動雖不同於「小課題」研究,但長期的研究積累,為研究小學數學中高年級學生「小課題」研究提供了許多可以值得參考的理論基礎和依據。

課題組成員多年來一直從事小學數學中高年級教學工作,積極指導學生參加數學興趣小組活動,對數學「小課題」進行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所輔導的學生曾經連續五年在省數學「探索」與「應用」技能大賽中榮獲團體獎桂冠,輔導的學生有多篇數學小論文在省級報刊發表,這些教學實踐都為「小課題」研究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基礎。

❺ 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

合作共識的原則.

在制定活動方案時,要將研究組成員分工安排.比如在「美
化校園」活動中,負責研究場地的學生,絕不是說他只要找
到可以研究的場地後其他的事就什麼也不用做了,而是要負
責到底.另外,對在研究時提出的觀點同意嗎?為什麼?自
己的觀點又是什麼?都要有參與的意見.也就是說,分工是
為了明確各自要完成的任務,而合作應當貫穿研究過程的始
終.

小課題研究不能只是為研究而研究,它應當具有深遠的研究
價值.在「隨時監控」
「合作共識」的原則下,要使實踐達
到以下目的:

第一,認識社會的目的.

每一個人都在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下實現著我們個人的生活
目標和理想.因此,通過每一件小事、每一個活動點點滴滴
地去認識社會,就是使學生逐漸成熟、真正成長起來的累積
過程.

第二,認識數學的目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
「數學和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就在於發揮
每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使他在腦力勞動中取得成功的喜
悅.
」學生在進行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把靜態的知
識轉化為動態的生活,從而體會到學習的知識是有價值的.
先產生興趣,由興趣再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因此,參與了數
學小課題研究的學生不僅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強,對數學學
習的主動性高,而且創新意識也明顯增強.

第三,認識自我的目的.

在進行小課題研究之後,我們發現學生對自己的成長目標明
確了.學生們在研究的過程中知道了自己擅長做什麼,哪方
面知識是自己急需掌握的,他們開始要求自己主動學習.在
這個變化的過程中達到了認識自我的目的.

(五)匯報與交流

在匯報和交流階段,第一,要做到有選擇的匯報.因為學生
在課題研究階段,通過調查、訪問、網路等多種渠道獲得的
資料數目一定是相當可觀的.匯報時要以小組的形式,向全
班交流研究成果,
並且有側重的介紹,
不能面面俱到.
第二,
要重視匯報和交流實驗研究的過程.首先學生的小課題研究
內容可能已經是前人研究過的,也可能是具有相當科技含量
的而學生暫時還無法達到此高度的.既然是這樣,那麼此類
課題是不是就不要研究了呢?不是的.因為學生的小課題研
究是為達到體驗科研過程,了解科研方法,學會研究問題和
解決問題的目的而開展的.即便學生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典型
性,甚至根本未果都不是重要的.因此,交流時的重點是學
生採取什麼方法展開研究的,在研究中感悟到了什麼,遇到
怎樣的困惑,
目前還有哪些解決不了的問題.
還要說明的是,
所有的小課題研究並不是在課上交流後就可以告一段落的.
有些課題也許還有其他未被發現的研究價值,學生在課下仍
可以繼續研究.比如,學生在進行「走進網路看變化」這一
研究時,學生查閱到的資料中有這樣一條:世界羊絨每年的
產量大約在
1.4
萬噸到
1.5
萬噸,而我國的羊絨年產量約為
1
萬噸,佔世界總產量的
70%
左右.可是學生在調查到這一
數據後,引發了新的思考:羊絨產量與環境保護存在怎樣的
關系?這一數據中還有什麼值得研究的地方?從而又引發
了新的有價值的問題留待繼續研究.因此只有將研究的行為
始終貫穿在學生課上、課下的每一個時段,才能使小課題研
究深入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使研究氛圍在學生中
間彌漫.

三、可喜的變化

在小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感受到了學生的變化.首先,
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增強了,尤其是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
的能力.在進行的作業改革中,從學生一篇篇數學日記,從
精彩紛呈的數學小報,我們欣喜地看到學生在自覺地運用數
學知識.更為可貴的是,學生能夠有意識地對生活中的發現
加以記錄和反思.其次,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
能力得以提升.
我們曾在區內進行了能力測評,
從數學思考、
數學方法、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等幾方面進行了全面考核,
參與小課題研究學習的孩子們在解決問題時思維靈活,解決
問題策略多樣,思考問題的角度合理,在區內處在領先的位
臵.

四、新的問題與思考

在欣喜的背後我們也看到了新的問題,這不得不讓我們靜下
心來,認真思考.

第一,問題的局限性.在我們研究的課題中,大多數是教材
知識的延伸問題和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問題,而對不經常涉及
的也對生活有價值的個別問題(如各行業的應用數學)研究
較少.

第二,研究的表面化.在小課題研究中,由於學生現有知識
經驗的限制,指導教師的專業技能粗淺,研究方法的單一,
造成了部分課題的研究沒有繼續深入下去.

❻ 小學數學方面的微型課題。

三角函數 採納採納吧 大家日子都過得不容易

❼ 求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報告一篇

一、理論研究背景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學會合作是面向21世紀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同時,合作學習也是我國新一輪課程改革所要倡導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如何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是目前中小學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1、合作學習的國際研究現狀
在西方,對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都有相當久遠的歷史淵源。早在公元1世紀,古羅馬昆體良學派就指出,學生們可以從互教中受益。1806年合作學習小組的觀念從英國傳入美國,受到美國教育家帕克、杜威等人的推崇並被廣為應用,最終於20世紀70年代初在美國興起了現代的合作學習研究熱潮。由此開始,為了突出合作學習的集體化、過程性特點,實現有意義的而非形式化的合作學習,西方的研究者與教師進行了長期的探索,開發了小組成績分享法、小組—游戲—競賽法、切塊拼接法、共學式、小組調查法、合作辯論等多樣化的實施策略,以及對於學術表現的雙重評價、學習與合作技巧合計評分等評價方法。這些實施策略與評價方法隨著合作學習在美國、英國、以色列等國的廣泛開展而不斷豐富、完善。
2、合作學習的國內研究現狀
我國自90年代初期起,開始探討合作學習。從浙江蘇杭州大學教育系的合作學習小組教學實驗,到90年代中期山東教育科學研究所開展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以及近年來主體性教育實驗對小組合作的探討,這一系列的教育科學研究和教學實踐活動推動了合作學習在我國的發展。《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教育部於2001年7月頒布了《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以下簡稱《課程標准》)。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便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數學的重要方式。在《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和課程實施建議中,小組合作學習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概念。
二、我校前期研究概況
近幾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深化教育改革,更新教育觀念,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學校、教師地追求。我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別是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探索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進行了初步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表現在: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育理念。
列寧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教學實驗是一項實踐性、科學性、創造性、復雜性和主體性很強的教學實踐活動,若沒有正確理論的指導是不會成功的。因此,實驗一經確定,我們便組織全體數學教師學習教育雜志、報刊等有關合作學習及其相關的理論刊物,提高教師對這個研究課題的認識。然後再從中挑送幾位精乾的老師組成實驗組。實驗組的成員每兩周參加一次理論學習、研討活動。大家都形成了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形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信心;等等。
2、將學生的個別差異作為一種積極的教育資源加以利用,在校內展開實驗班、對照班的實驗教學,實驗班實施動態分組教學。
我校實驗班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每個小組4-6人,每組成員在性別、興趣、能力、學習水平、家庭背景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證組內各成員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小組之間合理競爭的公平性。
3、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嘗試「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
目前,課堂上以小組合作學習為板塊的教學組織形式已在全校推開,教師們普遍認為小組學習活動促進了生與生之間的交往,有利於創設學生合作與交往的氛圍,有利於增強學生合作與交往的意識,有利於教與學的目標達成。如:兩位實驗老師上同一課例,進行對比實驗。課後共同切磋、研究、取長補短,提高實驗質量,開展說課,評課活動。每次聽課後組織評課時,先讓上課的老師說課,然後實驗組老師根據聽課中發現的問題開展評課活動,解決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直到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為止,並把自己的心得及時寫下來,撰寫成論文。
三、研究的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合作學習理論
1、杜威哲學理論。(1)學生應該是主動地學,在做中學習;(2)學習應該建立在內發動機的基礎上;(3)知識是變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4)學習應該與學生的需要和興趣相聯系;(5)教育應該包括學會和別人一起工作,學會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這種民主程序必不可少;(6)學習應該和課堂以外的現實世界相聯系,學習應該有助於改造世界。
2、行為主義心理學理論。(1)小組相倚性:一個或者更多的小組成員的優異表現為整個小組贏得獎賞。(2)替代性強化:學生們不僅因為自己在學習上受到獎賞或者懲罰而提高學習動機,也因看到別人受到獎賞或懲罰而提高動機;共同學習,尤其是當學生們根據學習動機和過去的成績而混合編組時,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多向那些因努力而受到獎賞的優秀同學學習的機會。
3、社會心理學與共同學習理論。約翰遜兄弟在其導師多伊奇的「互相依賴」理論基礎上,提出共同學習的五個要素:(1)正相互依賴;(2)個人責任感;(3)面對面交互活動;(4)教授合作技巧;(5)檢查小組交互活動。
(二)、建構主義教學論
建構主義教學論認為,可能的、可持續的和能負責任的教學可以提供激勵學習和使學習變得輕松的環境,這種環境將使一種作為知識建構和再構以及獲得認識和理解的(始終還須主動進行的)學習活動變得容易一些。學習是每一個個體的,但是在社會關系中發生的、由內部世界來實現的建構和再構,這僅有很小部分能受「外部」推動而進行,完全不能在過程和結果上被控制。因此,對學習負有責任的是學習者本人。
體現於認知上的建構主義學習觀:(1)主動地對已獲得知識進行建構和再構;(2)在許多的機會中和在依據新舊知識聯系的不同過程中發生;(3)通過與他人和環境的互動進行;(4)包括深入內部的變化。
(三)、信息交流理論
傳統課堂教學中,信息交流形式通常是師生單向或雙向交往,目前改進教學方法手段後的「秧田式」座次編排班級的課堂教學中的信息交流則呈師生多向交往形式,而理想的課堂教學中的交流應是立體多層次多向交往,在這種師生交往中,教師成為群體中的普通一員,師生之間可以進行平等、廣泛的信息交流。
(四)、自控理論。 人的行為內驅力來自人的固有需要。兒童有他基本心理需要、情感需要,如愛的需要、歸屬需要、關心他人的需要、影響別人的需要、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合作的需要等等。正如波蘭教育家雅•柯爾恰克所說:"兒童是感情的王子",他們的感情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小組學習同傳統教學相比更有利於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情感發展,從而產生學習的內驅力,使學生自覺地從事學習活動。
(五)、集體動力理論 在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必畏懼教師的權威,也不需擔心個人學習的失敗和緊張,同學問互勉、互助、互愛.合作的環境有利於學生產生自尊自重的情感,這種情感和學生的學業成績成正相關,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合作學習中,成員間是互相依賴的,教師又是以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從而使小組成員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這對那些動機、毅力、責任心相對較弱的學生會產生積極的群體壓力,從而產生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的效果。
(六)、課堂教學理論 課堂數學理論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在傳統的班集體教學中,教師處於權威地位,學生為各自目標奮斗,同學間是競爭的、缺少互助、教師獎勵也只是針對個別學生。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得到很好發揮。但是在合作學習中,只有小組中每個學生都盡到自己責任,小組獲得成功,小組成員才能達到目標。師生的單向交流發展成多向交流,獎勵由過去主要對學生個人獎勵發展為面向小組的合作性獎勵,教師與學生間的權威關系,改變為學生自控為主,教師協助為輔,所以小組學習更好地體現了課堂上學生積極主動的地位,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在合作學習中也培養了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解放了教師.教師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對學生個別輔導。
四、研究目標及意義
1、小組合作學習中的生生互動有利於學生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長,有利於學生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有得於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又增進了同學友情。根據皮亞傑的理論。兒童是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學習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人與人的相互交往。並且,在合作而非競爭中,學生的交往還會增進其理解別人的能力。學會用他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和角色扮演,在兒童發展過程中呈負相關,即增強角色扮演的社會交往,將降低兒童的自我中心程度。從而清除了學生懼怕交往心理,培養了社交能力,促進了合群性、利他性的發展。合作學習的代表人物約翰遜曾對此發表過精闢的論述,他指出:「實際上,教師的一切課堂行為,都是發生在學生一同伴群體關系的環境之中的。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對學生學習的成績、社會化和發展的影響都更強有力。但課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視。學生之間的關系是兒童健康的認知發展和社會化所必須具備的條件。事實上,與同伴的社會相互作用是兒童身心發展和社會化賴以實現的基本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認為,生生互動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作學習把生生互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並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一種十分重要的互動方式來加以科學利用,充分開發和利用了教學中的人力資源,為現代教學系統注入了新的活力,把教學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這對於我們正確地認識教學的本質,減輕師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度,增進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更有利於學習者的認知、情感和技能目標的均衡達成
學習是認知的過程,也是滿足學習者心理需求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伴隨著濃厚的情意色彩。學習行為又是一種社會化行為,唯有同他人溝通、互動,才能取得較大的成效。小學生學習具有多元目標,包括激發創造精神、增強主體意識、陶冶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學會收集與處理信息、學會人際交往養成合作精神、提高思維與表達能力等。小組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於學生的認知發展,並且還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認知的發展以及非認知品質(如人際交往等)的提高,同時也滿足了每個學生「影響力」和「歸屬」方面的情感需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將不僅使學生「學會」、「會學」,而且使學生「樂學」、「好學」,所以,小組合作學習理所當然地成為課堂學習的比較合適的教學組織形式。
3、有利於全體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程標准》認為:「為所有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機會」 、「 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需求」。小組合作學習避免了班級集體教學中往往出現的相當一部分學生由於得不到充分的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不得不處於「旁觀」、「旁聽」地位的被動學習狀況,賦予全體學生遠比傳統課堂教學中多得多的參與學習的機會和權利。每個學生都能選擇符合自己興趣內容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隨著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自身的潛能得到發揮,獲得了新知識,提高了合作、創新能力。所以,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高效率的組織形式。
4.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社會合作精神與人際交往能力
為了達到共同的學習目標,小組成員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經常進行交流,互相幫助和支持,還需要妥善地解決可能出現的各種矛盾,同學之間建設起一種融洽、友愛的親密夥伴關系。學生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讓同組的幾個優生幫助後進生,無論「教者」,還是「學者」的學習能力都有所提高。其中教者會表現出自尊的提高和對其能力信心的增強,而學者表現學習興趣的提高和學習動力的增強。因此它對學習成績必然帶來正面影響。特別是幫學對子的建立,可把後進生的轉化工作、伸展到課外,彌補教師精力不足,時間不夠的缺憾。可以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對於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
五、研究內容
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交的報告《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指出, 21世紀的教育「四大支柱」是:學知、學做、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發展。報告強調了「從技能到能力」的轉變,這種能力不僅是實際的動手能力,而且還包括「處理人際關系能力、社會行為、集體合作態度、主觀能動性、管理和解決矛盾的能力,以及敢於承擔風險的精神等綜合而成的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課題的研究內容就是要培養學生熱愛學習,教學過程中讓學生人人參與,成為教學主體,教師做到充分相信每一個學生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通過活動,讓學生感到自己個性受到尊重,自己是數學學習中的主人,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同時培養他們敢想、敢說、敢做的精神。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就是要在課堂上堅持兩條基本原則——誠心誠意讓學生做主人,集體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和個別輔導有機結合;在課堂上圍繞三個發展重點——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實現四種能力的培養目標——參與表現、合作競爭、自我調控、實踐創新。最終我們將構建「問題情境——出示嘗試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解釋應用——拓展提高」的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力爭使課堂教學達到最優化 。
六、研究方法
1、文獻信息法:根據課題研究的方向和內容,通過圖書館、報刊檢索、網路檢索等方面途徑,搜集整理中外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成果和成功經驗的文獻資料,為課題的實驗和研究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和借鑒,保證課題實驗研究的科學性和先導性。
2、教育調查法:通過實地調研、訪問調查、問卷調查和數據測量等方式,獲得學生在實驗前、中、後的各種差異數據,通過分析整理,對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研究分析;
3、觀察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需要在自然狀態的條件下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
4、行動研究法。
5、實驗總結法:通過對課題的實驗研究,並對整個實驗過程加以主觀回顧、反省、總結,通過分析和思考,將對課題的實驗措施、產生的實驗現實和實驗成果之間的關系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微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