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學習答疑

小學數學學習答疑

發布時間:2021-01-20 15:16:42

⑴ 淺談如何做好小學數學自主學習

一、激發興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 意願。」 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的動力,也是發展 智力潛能的契機。產生興趣的兩個基本因素是求知慾和對客體的肯定的情緒態度。因此,只有那些對數學學習 有濃厚興趣,把學習看成自己的願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個認識活動活躍起來。
我認為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讓他們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有良好的開端。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我在導入新知時精心創設情境,引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催生出強烈的探究願望,使他們的思維處於異常活躍的狀態。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學生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他們自己明白數學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並最終為生活服務,學習數學知識的目的是為了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為了用數學去解決實際問題。
為此,我在教學時盡量把題目改成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學習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百分數一課時,我布置學生去觀察一下儲蓄所的儲蓄利率表。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創設一種模擬儲蓄的場景。讓他們填寫存單,計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討論最合算、最經濟的儲蓄方法,同時還加入有關利息稅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社會實踐能力。
二、讓學生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教師應允許和鼓勵學生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對疑問有與眾不同的解釋。布魯巴克曾說過:「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准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 提出問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活動,而並非對於知識的被動接受。因此,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應處於主體地位。但是,我們在數學教學中比較重視「講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識要點,培養解題技巧,解答學生疑問」,強調以教師為主導作用的教育,造成學生長於求同思維而短於求異思維,使學生只會做「學答」而不會做「學問」。
為了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首先,讓學生明白提出問題的重要性,創造一種人人都參與提出問題的氛圍,促使學生增強問題意識。然而學生主動提問的很少,為此我在教學中(特別是板書時)有意的出錯,讓學生抓住出錯的地方來質疑,來提出問題。
例如:在教學「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時,我先講解了簡單的題目,然後邊出示(12.5×5+2×12.5+12.5)邊說:「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做這一題。」然後板書:(學生在下面練習)
12.5×5+2×12.5+12.5
=12.5×(5+2)
=12.5×7
=87.5
當我看學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時候說:「同學們,看看我做的和你們做的是不是一樣?」接著我把我這么做的理由說了,這時,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是你錯了!正確答案是100。」這時大部分同學都說是我錯了,正確答案是100。「那誰能告訴我,我錯在什麼地方?你們可以一起討論一下。」就這樣,學生經過討論,很快把原因找出來了。這樣,類似這種錯誤在學生的作業中就少出現了。
只要老師這樣幾次下來,學生就會非常仔細地注意教師的言論和板書,會非常用心的找教師的差錯,也會很習慣地對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問,這樣教學效果就會非常不錯。當然也不能亂出差錯,過多的差錯。會減弱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教師故意出錯的地方一般都是重點、難點,是學生容易發生錯誤的地方。
其次,有了問題意識後,進一步應不斷地從不同的方面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鑽研課本,針對課本提出問題。課本是學生最直接的資料,而現在的課本內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須不斷地提出問題。可以問這一章節、這一節的重點、難點是什麼;可以問這一概念、定理的涵義是什麼,其中隱含著什麼條件;可以問該定理用於何處,應注意什麼條件;可以問公式該如何運用(正用、逆用、變形應用)等等。以上的提問在目前的教學中都是屬於教師發問的問題,通過訓練,重心逐步轉向學生能自己提出問題之上。還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課本中發現更深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辨析錯解,在辨析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動手操作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途徑
教學的任務就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布魯納認為,教學目標在於:我們應當盡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科學內容,我們還應當盡可能使學生成為自主且自動的思想家;這樣的學生當他在正規學校的教育結束之後,將會獨立地向前邁進。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自己

⑵ 小學數學該怎樣學

小學階段,數學沒什麼難度,孩子數學不好,一般也不是智力因素,有很多是沒適應學習,有的是沒掌握正踴的方法,那你知道小學數學要怎麼學成績才會高嗎?今天小編為大家推薦小學數學最佳學習方法。

1、主動預習

主動預習,不僅能提前了解上課內容,在聽課的時候有的放矢,還能鍛煉孩子的自學能力。

具體做法:認真閱讀敦材,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

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敷是怎樣的。

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遠大小狀元APP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預習能力

2、學習思考問題的方法

"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厘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他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一些學生對公式、性質、法則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卻又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答問題,比如上題。

同學們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於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同學理不出解題思路,這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題時的思考方法。

這道題從單位上講,涉及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從圖形上講,涉及到長方形、正方形、 長方體、正方體;從圖形變化關系講:長方形→正方形;

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棱長)→正方體的體積。

經老師啟發,學生分析後,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

有的學生很快解答出來: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 ,則2Xx4=48得:X=6(即正方體的棱長),這樣得出正方體的體積為:6x6x6=216(立方厘米)。

遠大小狀元包含了人教版和北師大版的題材,適應大多數地區的學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刷題量

3、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

解答數學問題總的講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後,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

(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

(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

(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

⑷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5)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那裡?

(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麼異同?

(7)本題你能發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哪種解法是特殊技巧?

你能總結在什麼情況下採用嗎?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於解題各環節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恆,學生解題的心理穩定性和應變能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遠大小狀元APP,分為家長版和學生版,數據同步,家長可以及時發現孩子學習

4、拓寬解題思路

在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給學生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多想,這時學生要積極思考,拓競思路,以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較好的發展。

如:修一條長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 ,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還需幾天修完?根據工作總畺、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三者的關系,學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

(1)2400÷(2400x20%÷5)-5=20(天)

(2)2400x(1-20%)+(2400x20%÷5)=20(天)。

教師啟發學生,提問:"修完它的20%用5天,還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學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

(3)5x(1-20%)+20%=20(天)。

如果從"已知—m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

(4)5+20%-5=20(天)。

再啟發學生,能否用比例知識解答?學生又會想出:

(5)20% : (1-20%)=5 : X(設剩下的用X天修完)。

這樣啟發學生多思,溝通了知識間的縱橫關系,變換解題方法,拓競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炅活性。

5、善於質疑問難

學啟於思,思源於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有疑開始的,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是學會創新的關鍵。著名教育家顧明遠說:"不會問的學生不是一個好學生。"現代教育的學生觀要求:"學生能獨立思考,有提出問題的力。"培養創新意識、學會學習,應從學會堤出疑問開始。

如學習"角的度量",認識量角器時,認真觀察量角器,問自己:"我發現了什麼?我有什麼問題可提?"通過觀察、思考,你可能會說:"為什麼有兩個半圓的刻度呢?""內外兩個刻度有什麼用處?", 「只 有 一 個 刻 度 會 不 會 比 兩 個 刻 度 更 方 便 量呢 ? 為 什 么 要有中心的一點呢?"等等,不同的學生會提出各種不同的看法。

在度量形狀如"V"時,你可能會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條邊與量角器零刻度線重合的辦法。學習中要善於發現問題,敢於提出問題,即增加主體意識,敢於發表自己的看法、見解,激發創造慾望,始終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

⑶ 小學數學學習方法

一、 數學學習的基本環節與原則
在校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的,課堂學習一般由四個環節組成:首先要聽老師的課,這就是聽課的一環;為了消化和掌握課堂上所傳授的知識,需要做練習,這就是作業的一環,為了進一步把所學的知識鞏固起來,並了解其內在聯系,需要記憶和歸納整理,這就是復習的一環;為了使下一節課學得更主動,事先需要閱讀新課,這就是預習的一環。這四個環節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獨立意義和獨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間又相互銜接,相互影響,相互制約。這四個環節組成一個小循環,也就是一個學習周期。學習的周期就是學習的車輪運轉一周的軌跡,善於學習的人應該從車輪運轉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點和中間環節,把四個環節組成定型的學習周期,組成一個學習系統,使每個環節都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這樣就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

數學學習的基本過程

學生學習獨立新知時,一般要經歷以下五個基本步驟。
第一步,對所學知識事物或數的變化發展過程進
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變的條件與過程;參與對所學知識的演示、操作與實物及再現事物的存在、變化和發展過程,進而獲得對所學知識的初步感受。
按觸和初步認識新知--建立感性認識

開展聯想 ---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質特徵---向理性知識轉化

記憶新知--- 鞏 固
應用新知 ---將知識轉化為能力
重視學生學數學的基本過程的研究,對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數學課業學習的原則與基本方法
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數學的特點,分析數學學習應遵遁以下原則:動力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獨立思考原則,及時反饋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並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數學學習方法:
1.求教與自學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既要爭取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但是又不能處處依靠教師,必須自己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獲取,應該在自己認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去尋求教師和同學的幫助。
2.學習與思考相結合
在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的內容要認真研究,提出疑問,追本窮源。對每一個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內在聯系,以及蘊含於推導過程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解決問題時,要盡量採用不同的途徑和方法,要克服那種死守書本、機械呆板、不知變通的學習方法。
3.學用結合,勤於實踐
在學習過程中,要准確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質含義,了解從實際模型中抽象為理論的演變過程;對所學理論知識,要在更大范圍內尋求它的具體實例,使之具體化,盡量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思維方法應用於實踐。
4。博觀約取,由博返約
課本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但不是唯一的來源。在學習過程中,除了認真研究課本外,還要閱讀有關的課外資料,來擴大知識領域。同時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認真研究。掌握其知識結構。
5.既有模仿,又有創新
模仿是數學學習中不可缺少的學習方法,但是決不能機械地模仿,應該在消化理解的基礎上,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而不拘泥於已有的框框,不囿於現成的模式。
6.及時復習,增強記憶
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必須當天消化,要先復習,後做練習。復習工作 必須經常進行,每一單元結束後,應將所學知識進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統化、深刻化。
7.總結學習經驗,評價學習效果
學習中的總結和評價,是學習的繼續和提高,它有利於知識體系的建立、解題規律的掌握、學習方法和態度的調整和評判能力的提高。在學習過程中,應注意總結聽課、閱讀和解題中的收獲和體會。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體內容的學習方法,如:怎樣學習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法則、數學定理、數學語言;怎樣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像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怎樣解數學題;怎樣克服學習中的差錯;怎樣獲取學習的反饋信息;怎樣進行解題過程的評價與總結;怎樣准備考試。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將更有利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
歷史上許多優秀的教育家、科學家,他們都有一套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比如,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學習方法概括起來是四個字:搜煉古今。搜就是搜索,博採前人的成就,廣泛地研究;煉是提煉,把各種主張拿來比較研究,再經過自己的消化和提煉。著名的特理學家愛因斯坦的學習經驗是:依靠自學;注意自主,窮根究底,大膽想像,力求理解,重視實驗,弄通數學,研究哲學等八個方面。如果我們能將這些教育家、科學家的更多的學習經驗挖掘整理出來,將是一批非常寶貴的財富。這也是學習方法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學習方法這一問題雖已為廣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並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學習方法。但是由於長期來「以教代學」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良好還沒有引起注意。許多學生還沒有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因此,作為一個自覺的學生就必須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⑷ 小學數學應該如何學習最有效

(一)現實告訴我們,大膽改進學習方法,這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
通過方法指導,積極組織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師可以通過有目的的教學促使學生有意識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維方式、學習技能和學習策略,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心理過程的效率來促進學習。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雙邊統一的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與學的矛盾決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學才有路,學才有效,否則學生只會效仿例題,只會一招一式,不能舉一反三。在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知識,還要教學生如何「學」。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更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而是要盡可能地使教學內容的設計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數學基礎知識和數學思想方法是中學數學教材內容的兩個有機組成部分。教材的每一章、節乃至每一道習題的解答,都是知識、思想、方法的和諧組合。它們是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協同發展的統一體。
我們每天在學校里都在聽老師講課,閱讀課本或者資料,但我們聽和讀對不對呢?讓我們從聽(聽講、課堂學習)和讀(閱讀課本和相關資料)兩方面來談談吧。
學生學習的知識,往往是間接的知識,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識,這些知識是在前人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提煉出來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維的過程。因此必須聽好老師講課,集中注意力,積極思考問題。弄清講得內容是什麼?怎麼分析?理由是什麼?採用什麼方法?還
有什麼疑問?只有這樣,才可能對教學內容有所理解。
聽講的過程不是一個被動參與的過程,在聽講的前提下,還要展開來分析:這里用了什麼思想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老師就能想到最簡捷的方法?這個題有沒有更直接的方法?
閱讀數學教材也是掌握數學知識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閱讀和數學教材,才能較好地掌握數學語言,提高自學能力。一定要改變只做題不看書,把課本當成查公式的辭典的不良傾向。閱讀課本,也要爭取老師的指導。閱讀當天的內容或一個單元一章的內容,都要通盤考慮,要有目標。

⑸ 小學小學數學學習如何有效規劃

小學數學怎麼樣學?隨著小學數學教材的不斷更新,內容不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算數題,而是將許多的生活中運算加到小學的知識中,這樣一來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學數學的成績加大了難度.那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怎樣掌握方法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以上九點是有關小學數學怎麼樣學才有效,提出相關的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借鑒和參考的價值,重要的是讓孩子通過正確的方法提高成績.

⑹ 怎樣才能學好小學數學

學好數學的方法,其實跟讀其他科目沒太大差別,需注意以下幾點:
1. 課前預習。2. 專心聽講。3. 課後練習。4. 善於思考。5. 查漏補缺。
一、學會主動預習
新知識在未講解之前,認真閱讀教材,養成主動預習的習慣,是獲得數學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培養自學能力,在老師的引導下學會看書,帶著老師精心設計的思考題去預習。
如自學例題時,要弄清例題講的什麼內容,告訴了哪些條件,求什麼,書上怎麼解答的,為什麼要這樣解答,還有沒有新的解法,解題步驟是怎樣的。抓住這些重要問題,動腦思考,步步深入,學會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獨立探究新的知識。
有些家長頭疼孩子上課效率很差;這其中很關鍵的原因是沒有做好預習;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二、聽課不要僅僅是聽,重要的是要思考
一些學生對公式、性質、法則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卻又無從下手,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的知識去解答問題。如有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解「把一個長方體的高去掉2_厘米後成為一個正方體,他的表面積減少了48平方厘米,這個正方體的體積是多少?」
同學們對求體積的公式雖記得很熟,但由於該題涉及知識面廣,許多同學理不出解題思路,這需要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逐漸掌握解題時的思考方法。這道題從單位上講,涉及到長度單位、面積單位;從圖形上講,涉及到長方形、正方形、長方體、正方體;
從圖形變化關系講:長方形→正方形;從思維推理上講:長方體→減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減少部分四個面面積相等→求一個面的面積→求出長方形的長(即正方形的一個棱長)→正方體的體積;
經老師啟發,學生分析後,學生根據其思路(可畫出圖形)進行解答。有的學生很快解答出來:設原長方體的底面長為X,則2X×4=48得:X=6(即正方體的棱長),這樣得出正方體的體積為:6×6×6=216(立方厘米)。
所以說,在課堂上,老師最大的作用是:啟發;孩子在課堂上要緊跟老師的思路,靠著老師的引導,去思考解題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三、及時總結解題規律
解答數學問題總的講是有規律可循的。在解題時,要注意總結解題規律,在解決每一道練習題後,要注意回顧以下問題:
(1)本題最重要的特點是什麼?
(2)解本題用了哪些基本知識與基本圖形?
(3)本題你是怎樣觀察、聯想、變換來實現轉化的?
(4)解本題用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
(5)解本題最關鍵的一步在那裡?
(6)你做過與本題類似的題目嗎?在解法、思路上有什麼異同?
(7)本題你能發現幾種解法?其中哪一種最優?那種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總結在什麼情況下採用嗎?
把這一連串的問題貫穿於解題各環節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恆,孩子解題的心理穩定性和應變能力就可以不斷提高,思維能力就會得到鍛煉和發展
四、拓寬解題思路
在教學中老師會經常給學生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啟發學生多思多想,這時學生要積極思考,拓寬思路,以使思維的廣闊性得到較好的發展。
如:修一條長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這樣計算剩下的還需幾天修完?根據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三者的關系,學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
教師啟發學生,提問:「修完它的20%用5天,還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學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
如果從「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啟發學生,能否用比例知識解答?
學生又會想出:(6)20%∶(1-20%)=5∶X(設剩下的用X天修完)。這樣啟發學生多思,溝通了知識間的縱橫關系,變換解題方法,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哪些問題

小學數學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學生對這個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小學數學基礎就會很回差.
一是:各種運答演算法則掌握不牢固,計算的速度慢、准確性差.;
二是:數學思維定勢嚴重,缺乏變通,解答問題的方法單一,更是缺乏發散、求異的創新思維;
三是:解題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數學語言,邏輯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練的運用公式、定律、定理;
四是:數學應用能力差,主要表現在解應用題的過程中.

⑻ 誰知道小學數學的學習方式包括那幾方面

新課程下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的研究
漆橋中心小學 諸金芳

內容摘要:新《數學課程標准》提倡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是較 「個體學習」與「競爭學習」更優化的學習方式。如何才能積極開展合作學習,這需要教師改進教學策略,把握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給予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努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數學 合作學習

未來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應具有系統、專業的知識;聰慧、靈敏的大腦;勤奮、專注的品質;合作、競爭的意識等。合作意識是時代對人的素質的根本要求。
然而基礎教育長期形成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於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下造成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缺乏群體的合作性,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不會學習,不會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實施新課程計劃的重要目標。

新《數學課程標准》提倡有意義的學習方式,即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

小組合作學習(又稱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組織形式,於70年代率先興起於美國。它強調人際交往對於認知發展的促進功能。它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的互動;對於各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對共同活動的成效進行評估,尋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徑。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環境,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相互作用、協作互助,形成了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合作學習又是一種以學生發展為目標的教學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幫助,重新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師只充當了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

合作學習因為學習者的積極參與、相互作用,使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還是一個交往和審美的過程。它將班組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的關系,將傳統教學與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對學習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促進了學生心理品質發展和社會技能的進步。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提高教學效率的新策略,已成為學生學習的新方式。怎樣使合作學習更有效呢?這需要教師改進教學策略,給予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立足於研究學生的「學」,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合理組建學習小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組建學習小組,應先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家庭情況、性別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每組2-6人)。創設一種只有小組成員共同合作才能達到個人目標的情境,即小組成員不僅要努力爭取個人目標的實現,更要幫助小組同伴實現目標,通過相互合作,小組成員共同達到學習的預期目標。組內成員要有明確的分工,在一個階段里每人都應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者,記錄員、資料員、發言代表等,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由於小組成員之間的個別差異,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發展和收獲,這也正體現了新課程標准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

二、選擇合作學習的恰當時機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證。

1、個人操作無法完成時。此時,教師可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自發的合作,培養同學間團結協作的精神。如:在教學《統計》一課中,當學生學會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後,我放了一段路口來往車輛的錄像,要求同學們統計機動車流量情況,一分鍾後,我問:完成任務的舉手。沒人響應。學生說:老師,太快了,記不下來。我說:可以想想辦法呀!沒有老師的要求,同學們開始自發的結成小組,有的當記錄員,有的數小汽車,有的數大客車,有的數貨車,有的數摩托車,再放錄像,一分鍾後,順利完成任務。由此可見,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徵,有意設置一定的障礙,可激發學生合作的熱情,提高合作的效率。

2、個人探索有困難,需要幫助時。多用在出現了新知識,需要新能力處。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教師出示12-9的例題後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演算法,幾分鍾後,有的學生眉頭緊鎖,面露難色,教師趁勢說:小組的同學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辦法。同學們一聽,立刻又活躍起來,藉助學具一言我一語的交流著各自的看法,最後得出了很多富有創造性的演算法。如:12-2-7=3;10-9+2=3;9+(3)=12;……可見,教學中處理好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的關系,選擇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組織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定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3、意見不一,有必要爭論時。可以讓持相同意見的學生一起合作,與對方爭辯,在辯論中明晰正誤。如:在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後,教師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出了這樣一道判斷題:把12個蘋果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一定得4個。有的打「√」,有的打「×」,老師沒有裁決,而是讓持不同意見的雙方進行了一場小小的辯論,最終反方以強有力的事實說服了正方。可見,意見不一時,組織小組合作,即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強競爭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內化知識時;當學生舉手如林,為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時;當學生獲得成功的樂趣,需要與人分享時,也是合作學習的最佳時機。

三、教師的組織引導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徑。

1、強調小組合作精神,融洽個體與群體的關系。《數學課程標准》的總體目標中明確指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會與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集體智慧是個人創新的源泉,「基礎知識+人格特徵+思維風格=創造力」,在合作學習中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了協同發展,尤其培養了「團結合作」這一未來人才所必須具有的良好品質。

另外,針對小學生自我表現欲強烈、浮躁而不踏實的弱點,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我「反省」。在充分表達自己意見和觀點的基礎上,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首先要訓練和教會學生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把別人的意見歸納起來,怎樣在別人意見的啟發下完善和發展自己的觀點,怎樣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怎樣大膽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鼓勵學生開展爭論和辯論,並以一種什麼樣的態度接受別人的正確意見等。對於少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的思維障礙,教師要及時調控,不能讓成績好的學生看不起成績差的學生,也不要讓暫時後進生產生自卑心理,應提倡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2、教師應重視「引」、大膽「放」。首先要求教師要把握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系,進行及時引導;其次教師要發揚民主、大膽放手。例如在新知探求的過程中;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在運用概念、性質或定律等數學知識去判斷、辨析正誤時。第三,教師要通過觀察、參與、巡視、指導等方式積極參與調控,從而不斷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探索過程,形成自主自強、合作探究的風氣和習慣。

例如,在教學《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時,須突出一個重點即個位不夠減時怎麼辦?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操作、交流顯得尤為重要。(1)、學生已經有了不退位減豎式計算的經驗,因此,讓學生在獨立嘗試豎式計算的過程中發現新問題:個位不夠減怎麼辦?(2)、引導小組合作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是一個單純的旁觀者,而是學生合作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可以給學生的交流提供這樣幾個問題:想一想,可以藉助什麼工具來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單根小棒不夠拿怎麼辦?為學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根拐杖。(3)、將擺小棒的過程在豎式上表示出來,並得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這一高度概括的法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這樣的合作,不僅使學生知其然(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一),更知其所以然。

3、教給小組合作的方法,積累合作經驗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在合作學習活動之前,教師必須講清合作學習的具體要求,每一個步驟該怎樣做,目的是什麼。還應該通過適當的示範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好學生積極採取討論、舉例、引證、實驗、診斷、歸納、演繹等探究形式,有效地開展小組的合作性學習。合作學習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給學生一些嘗試合作的時間。如:在學習《可能性》一課時,我安排了摸球的小組游戲,讓小組成員在不斷的嘗試、實驗中歸納總結出本課的學習重點。

另外,適當的完成一些小課題也是積累合作經驗、培養合作意識的有效方法。一般說來,合作學習的課題有一定難度,需要搜集資料、選擇途徑、合理分工等,小組里的每一位成員都要為課題承擔一定的責任。還以《統計》一課為例,在學生學會搜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方法之後,我安排了一次小課題活動:調查本校紅領巾電視台各欄目在二年級同學中的喜愛程度,並向電視台台長寫一封信。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四、注意避免「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誤區。

小組學習對當今課堂教學改革而言,其意義是很大的,但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仍存在一些有待進一步研究和改進的問題。

1、小組活動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課堂上遇到過這樣的情形,教師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但學生還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組間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沒有真正的討論和合作,沒有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其學習結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組的水平。

2、學生的參與度不均衡。小組合作學習確實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很多時候卻成了少數尖子學生表演的舞台,使得個別學生成為教師的代言人,許多學生採取旁觀的態度,缺少積極參與的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質疑能力等得不到鍛煉,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養。

3、學生間的合作不夠主動。小組合作學習要求每個組員都必須是主人翁,都要主動地參加。而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的參與意識不強,活動欠主動,往往是坐在旁邊聽別人說、看別人做,最後做個無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這樣的學生在整個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參與度不高,聽、說、思維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時也影響了整個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認為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首先應注意

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教育學生學會尊重別人,要認真聆聽別人的發言,要對自己的表現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動參與學習。其次,合作學習的內容要精心設計,避免造成「擺樣子」、「走過場」的現象。教具也要認真准備,盡量減少教具學具的缺點,使它們能真正幫助學生學習。第三,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避免合作交流時「人雲亦雲」的現象和討論不能深入的缺點。最後,要留給學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時間,力戒合作學習的「假」與「浮」等等。

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長期堅持,不斷實踐。要經常提供合作學習的機會,指導合作學習的技巧,從而逐步培養自覺合作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的數學學習方式產生實實在在的影響。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學習答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