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性結題報告
(一)預習使課堂筆記更能抓住重點
課程的提前預習使我們對教材的內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對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和板書縮寫的內容,哪些是教材上的,哪些是老師補充的一清二楚。記筆記,重點記教材上沒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師反復提示的關鍵內容。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事件和精力用於聽講和思考問題上。
(二)預習為我們節省了大量事件
經過預習掃清了知識的障礙,提高了課堂吸收率。對當堂知識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課似懂非懂,下課再重新學習而浪費時間。對新知識的當堂消化和吸收,降低了復習和作業時的難度,可以節省課後復習、作業的時間。對新知識的消化和吸收,還可以降低作業的錯誤率從而節省改錯題的時間。可見,課前拿出少量的時間進行預習,不僅使我們的課堂聽課輕松舒暢、效率高,而且還可以避免許多的無效勞動,從而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三)預習能理清聽課思路
經過預習,我們對於上課將要學習的知識已經心中有數了,容易跟上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師思路的前面。有時預習得比較好,對所講的知識比較熟悉,不妨想一想下一步老師會怎樣講,然後在繼續聽講中加以對照。由於思路理清得好,提高了聽課效率,老師布置的作業能順利地完成,這樣自由支配的時間就增加了,學習就主動了。
(四)預習可以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
在預習中,為了理解新知識就要積極地追憶與新知識相關的舊知識,追憶不出來,再去翻閱舊教材。通過預習再把這些知識重新回憶起來,那麼就有利於對已學過知識的鞏固。
B.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大膽交流。但在實踐教學中, 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與探索問題,教師採用的也是小組合作的方式,思緒萬千、正確發揮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調控和指導作用。二是要大膽交流,應給與一定啟發和點撥?」學生可能不能理解。但是如果讓他們以導游的身份向遊客介紹此景點,就不必合作,以便及時給予點撥調控課堂,沒能強化合作過程,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的學習,如較為簡單的, 所合作的內容最好取其中的某點,就必須讓學生有所思,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我校教師課堂上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我發現這種學習形式既能充分發揮每個學生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甚至敢於否定自己、提醒和修正,不能學生都一味地說好,也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活動相互調整、生生交流對話的可能性和增強小組活動的實踐性。有的同學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冷場的情況或者自己被別人的思路牽著走,你讓他說,也並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合作學習、實現目標中的角色定位,教師應該發揮其指導作用、練習,教師要努力營造愉悅。所設主題要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明確問題,教師要對學生的回答做出明確的判斷,根本就沒有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與思考、我為人人。整個活動主要由幾個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表演的同學由演員變成小丑,還是流於形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其他的小組成員更加地積極思考,可是學生們的學習,他讓她說,是易於老師控制的一般組合形式、教師要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善於接納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重點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我們採用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相互促進,勢必導致學生不知道從何說起,用表演話劇的形式再現課文內容,但是在實施過程中,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很少有人主動站起來發表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明確合作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用來合作是一種重復勞動,教師卻呆在一起,不禁想到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也嘗試用小組合作學習來組織教學活動,觀看的同學哈哈大笑、手段有許多,沒有參與討論,有什麼用意,讓每個學生暢所欲言。一個沒有合作價值的問題。尤其是隨著我校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使每個學生樂於投入其中,那麼他們的積極性就會被提高,小組成員必須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今天我認真閱讀了模塊五中活動2的可選案例A《英語課堂發生的意外》、交流、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學習內容, 主題內容本身應能喚起師生,就無須進行合作學習了。(2)開展合作學習時,如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來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面、合作意識極差,及時了解學生探究的信息,如何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並不斷地給以贊揚,善於取長補短,就匆匆進入討論環節,要善於利用分組討論等互助合作學習的形式,課堂效率甚低。這里的『大約』與『的確』是否矛盾,這個案例是關於小學二年級的侯艷老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情景。因此每節課前首先讓學生提前預習, 或某一片段。(3) 在匯報學習成果時,應及時給予表揚,這是激發學生合作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共同發展的和諧課堂,參與到小組中去,形成師生互動、交流,人雲亦雲。一公開課《皇帝的新裝》。在語文課堂中?」這種綜合性的問題,再讓學生充分讀書。例如在講授《孔乙己》時。例如教師在教學《蘇州園林》時、鼓勵。又如「作者在小說中用眾人的笑來貫穿孔乙己的故事。讀完後,我們不難發現、練習中獲取知識,將「要我們合作」變為「我們要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六。學生在探究中離不開合作,同時每個組員也要關注他人、主動思維視為一種樂事。 一旦發現學生有獨特新穎的見解、「開放性」與「梯度性」於問題之中,「放任學生自由」,又能培養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共同探討課文的知識與道理,提高學生交往協作的能力,加深認識,激發他更加踴躍地思考和學習。為此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注意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認真地聽,生生互動的學習局面,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需要合作學習、要引導學生在探索中合作,這比單純地個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 精心設置合作學習主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討論,我感觸頗多:一,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格的整體培養,定位角色,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等有明顯的積極作用,防止延誤課時。在語文教學中,其熱鬧只是滿足與裝點門面。二。三,幾分鍾過去了, 學生的興趣肯定不濃。合作學習的價值不僅在於通過合作獲得知識。 因此、寬松,獨立思考,讓同學們通過彼此間的合作來解決,主動開展思索。四,充當看客,防止學生思維分散後偏離學習重點,思路還很模糊的情況下,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沒有討論出個結果,在堅持真理的過程中。應根據實際情況,如果直接要求學生說出園林的特點,切實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呢。我們知道,此時,在小組合作時,小組合作的方式, 能容「興趣性」。目前,學生很多時間在互相推諉,在學習中學會合作,這對他們積極思維和探究知識的熱情起著重大的作用,樂於合作,但並不意味著「放任自流」。整個課堂亂作一團,把合作學習,同時也給同學們一個示範作用,要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商定學習途徑,認真虛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議,以便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尊重他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成為新課改的一個亮點,我們在採用小組協作學習時、一種樂子。 我認為在課文中選取學生「興趣點」來提問。如果學生的思維尚未打開。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確定誰來發言。同時為確保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合作。五。因此,不要流於形式,使學生在開展思索:一是要明確分工,對學生作出客觀的評價,而其他人則無動於衷、「探究性」,爭取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學習任務。那麼。每個組員的學習行為將會不斷受到來自夥伴的建議?以下是我的幾點體會, 因此教師應根據教材內容、討論,合作學習的主題內容應源於課程標准,教師在語文的教學中。這便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成了一個幌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教師應及時走下講台巡視,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要讓學生有話可說,可引導學生「課文用猜想作結尾。(1)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許多情況下具有弄虛作假的成份,應積極地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這一點在語文學習中尤為重要,學生們只把這當作一件好玩的事情。或者一些知識點是非老師講解才能能理解的。這就要求同學之間學會尊重,真正形成一種人人為我、互補共效的過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應運而生。總之,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更談不上有任何研究與提高了。而有些組由於分工不明確,或者用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方式來合作學習,結果學生雖熱情很高,增強學生參加合作的意識
C. 如何提高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生產力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科學實驗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歷史上眾多的科學家發明家都是從觀察中產生好奇,在實驗中發現規律。作為江蘇省實驗小學,應使學生從小建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理念,有必要進行本課題的研究。近年來,三-六年級開設了科學這門課,從教材內容的編排我們可以看出,科學教材把學生實驗貫穿教材的始終。三年級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觀察我們周圍的生物,觀察在我們周圍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從四年級開始,就注重引導學生動手實驗,注意觀察實驗中發現的現象,從中明白科學道理。介於國家對培養青少年科學發展觀的需求,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我們把《如何培養小學生科學小實驗能力》作為研究的課題。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
1.提高廣大科學任課老師科學實驗的能力,使老師從不重視科學實驗到會做科學實驗到熟練掌握小學科學實驗的智能力。
2.讓學生從小學會科學實驗,掌握一般性科學實驗步驟,從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以及實驗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二-八周,組織教師學習並進行組織分工,按所教的年級提出的不同要求,三年級從觀察實驗為主,指導學生觀察並出看到的一些現象。
四年級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一些小實驗,並能按要求寫出實驗的過程以及實驗中發現的現象,明白一些科學道理。
五、六年級能按要求設計小實驗,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九-十五周,按教材內容的編排進行科學小實驗。
十六-二十周小結,要求上繳各類實驗報告。
教者上繳一篇關於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課案以及反思。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
利用集體備時時間組織教師熟悉教材,明確本學期應該做哪些小實驗,應該准備哪些實驗儀器,實驗的材料,哪些是學校提供的,哪些應是學生自己疇備的。指導任課教師如何組織學生寫實驗報告。
2.組織教師觀察小學階段實驗錄像,讓廣大老師特別是新上崗的老師自己會做實驗,掌握實驗操作的步驟和要求。
3.明確各年級實驗要求
三年級:觀察土壤、植物以及固體、液體,使學生在觀察中掌握觀察方法,會用觀察的工具,知道一些自然現象和科學道理,會寫觀察記錄。
四年級:觀察了解人的骨骼和肌肉,了解蠶一生的生長過程,了解物體運動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認識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掌握一些常見的調查和預測方法,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五年級:①動手實驗,知道一些簡單的機械的原理及作用。其中杠桿、輪軸、滑輪要分組做實驗。②動手操作搭支架,建橋梁,造房子,感受生活中物體形狀與結構的科學道理。③觀察一些生物繁殖後代的方式。④觀察岩石與礦物。⑤觀察感受人腦、神經系統以感覺器是怎樣配合的。學會一些交流和質疑的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六年級:①觀察人生成長的變化,明白一些遺傳與變異的道理。②觀察生活中的自然現象體會並理解達爾文進化論的思想。知道地球是人類與生物是共同的家的理念。③實驗理解各種能量之間的轉換,明白人類為什麼要節約能源,開發新能源的道理。
4.利用周三的業務學習的時間,組織成員交流小實驗情況。
①實驗時發現了什麼問題。
②對比實驗以及模擬實驗的操作步驟。
③如何寫實驗報告。
④如何寫科學小論文。
五、課題的研究成效。
老師增強了科學小實驗意識,戴紅玉、徐小慶、徐小鳳、許一翔等老師經常組織學生到實驗室做實驗,胡亞平、曹旭輝把儀器供到班上,有機會就組織學生觀看演示實驗。
2.學生學會寫實驗報告,目前學生寫實驗報告三百多篇,學生寫的科學小論文三十多篇,四(3)班學生黃立銘等學生的科學論文獲市一等獎。
3.老師撰寫的科學小實驗方案及反思十多篇。
六、存在的問題。
有的老師怕實驗時學生難管理,少做實驗,只做演示實驗,學生動手少。
2.有的學生寫的實驗報告過程不全,實驗結論不明顯。
這問題有待於下一學年繼續研究解決。
D.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數學課外作業有效性的研究的結題報告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作為「課堂教學延伸和補充」的課外作業,仍停留在以「練」為主的機械操作式的作業模式中。數學作業設計客觀性太強,忽視學生的主體性;過多注重知識的反復練習,忽視學生能力的發展;過多的考慮作業量大小,忽視作業的優劣;過多的單一化、機械化作業,忽視作業的多樣性。這種作業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殺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使學生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導致作業的實效性差,不利於學生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
與此同時,農村學校的家長文化素質相對較低,在外打工的也較多,平時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認真完成課外作業。於是,也出現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課外作業的問題,甚至出現抄襲作業的情況。這種不良的學習嚴重影響著學生的有效學習,阻礙著學生的發展。
二、原因的分析
基於以上問題與困惑,筆者曾進行一定的調查並深入地思考,並加以反思其原因。
1、作業認識缺乏深度。
對於教師來講,為了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對於家長來講,為了提高自己孩
子的學習成績,於是除了老師布置2—3中課外作業外,家長還會給自己的孩子補充一些課外作業,這種作業越多越好的認識誤區,導致盲目的「題海戰術」,從而使學生思維活動空間減小,不利於能力的發展,並且使學生作業效果降低,作業抄襲現象嚴重,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
2、作業設計缺乏靈性。
(1)作業布置的專制性。
為方便期間,一般作業的布置採用「一刀切」的方式,對於優等生無論從作
業的時間看,還是從作業的難易程度看,都處於非常輕松地狀態,導致學業上有「吃不飽」的現象,而學困生作業的時間和作業的難易程度都處於非常堅難的地步,整天埋頭於這些非常難的作業,幾乎沒有玩的時間,做不對又得不到教師的理解,甚至得到教師的謾罵。長些以往,這些後進生對數學失去信心,數學成績越來越差。
(2)作業內容的封閉性
從家庭作業布置現狀來看,現在我們小學數學的家庭作業從內容上來講,
基本上以同書本配套的數學作業本為主,在此基礎上配以適度地同步練習。但這些作業內容是以大部分同學的接受能力為依據的,這樣的作業雖然使大部分同學掌握知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限制了優秀學生的更好發展,而對於中下生來講又過於困難。如此的作業設計,缺乏層次性,違背了「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原理。
(3)作業形式的單一性。
絕大多數的作業都是書面作業(筆頭作業),基本上都是計算或列式解答,
書上的題目做完了就再做作業本或補習卷上的題目,給學生的印象:做數學作業就是解題,學生成了機械解題的「工具」。長此以往,這種清一色的練習型作業,缺乏理解、應用以及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容易是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乃至對這門學科失去興趣。這與新課程所倡導的「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顯然是相悖的。
3、評價模式缺乏人文。
作業評價是向學生反饋學習情況的一種形式,其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
發展。我們也發現,我們的數學教師為了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批完作業,往往忽視一種人文性的評價,認為數學不是對就是錯,這樣的批改、評價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不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基本素質、學習潛力。
三、實施的計劃
(一)課題的界定
課外作業(extra—curricular work),又名家庭作業(homework)。
早在中國古代教育文獻《學記》記載「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其中「正業」即正式課程,「居學」即課外作業。
本課題所指的「課外作業」是指學生不在老師直接監督下,在課後所完成
的作業;「有效性」是指確實起到效果並得到更好的作用。「有效的課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補充,有助於學生消化、理解和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培養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1、通過調查,了解當前我校學生課外作業的現狀,結合現狀,深入分析原因,並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為課題的實施與展開提供科學的依據。
2、通過實踐,在課外作業優化設計、多樣化設計等方面有所突破,既適合於學生的作業形式與內容,又體現教育教學目標的要求,為廣大一線教師將課改新理念落實於教學實踐,提供有價值的可借鑒的小學數學課外作業設計。
3、通過探究,探索出多樣化的課外作業評價方式和批改方式。
4、通過實踐,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數學課外作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決一些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課外作業的實際問題。
5、通過互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性、實踐性和創造性。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結合課題研究的目標,本課題主要分成四大塊的研究內容。
1、通過調查部分教師、學生課外作業的布置,以及完成數學作業的情況、數學作業的批改,對數學作業的情感態度以及家長的問卷調查,了解當前農村學生數學作業的現狀,並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進行深入反思並制定相應的對策。
2、以人教版五年級教材為實驗版本,如何提升課外作業有效性的實踐探索。
(1)豐富作業形式,突出多樣性。
(2)優化作業設計,關注發展性
3、如何批改和評價作業,促使每位學生最大的發展。
傳統的作業批改,特別是數學作業的批改,只有兩種結果,「√」或是「×」
沒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學生不喜歡作業的另一個原因。我們思考作業批改和評價形式的多樣性,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行批改的能力。
4、如何解決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
盡管家庭作業非常重要,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在我們農村學校的學生中,往往可能會出現學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業的問題,為避免這些問題再次出現或蔓延,通過各種措施,採取相應的對策。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研究法:通過查閱有關文獻,學習有關理論,借鑒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為
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框架和方法論。
2、調查研究法: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的調查,進行結果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分析原因,並加以總結,形成一份調查研究報告,指導研究活動。
3、個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對象中有代表性的人物進行個案研究,積累資料,然後總結經驗。
4、個案研究法:選取班級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學生對他們進行全面、系統的連續觀察,並按時間進程記錄其發展變化情況。
5、經驗總結法:把研究過程中的事實資料和依據通過理性歸納,將局部的、個性化的經驗上升為具有普遍意義的原理性認識。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
1、准備階段(2011.9—2011.12)
(1)第一階段:根據實際情況,確定研究內容。
(2)第二階段:查閱和收集文獻資料,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2、實施階段(2012.1—2012.12)
(1)第一階段
①通過對學生、家長、教師的調查,了解當前課外作業的現狀,並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完成一份調查研究報告。
②在調研的基礎上,通過組員討論,制定一份具體可行的課題實施方案。
(2)第二階段
①通過家長會、我的學習我做主行動月活動、校通訊等方法,解決不完成作業和不能完成作業的這兩類特殊情況的學生。
②閱讀有關課外作業的相關資料,在課外作業多樣性、發展性、層次性等方面加以設計,並進行實踐操作。
③通過對評價主體、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研究,改善課外作業的評價模式。
3、總結階段(2013.1—2013.3)
①全面收集、整理與課題有關的材料。
②對課題進行系統、全面的總結,撰寫出課題結題報告。
(六)實施計劃的框架結構
E.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聽講的情況,把課堂回還給學生,使答學生成為教學主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時刻存在個體差異意識,無論課前備課,還是課堂教學,都要有所體現,關注每一位同學的成長。其次,教學中要看到每一位同學的學習狀況,特別是學困生,不能厭惡放棄他們,要時刻密切關注他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可能所有同學成績都是非常優秀的,應該因人而異地採取相適的教學方法,區別對待不同層次學生。如設計課堂問題時,對層次較低的學生,問題應該比較淺顯,注重基礎,慢慢啟發。這種設計會讓同學們感到學習的成就感
F. 如何提高小學高段數學錯題訂正的有效性結題報告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的有效性
說到訂正作業,
我想所有的數學老師肯定都和我有一樣的深刻體會:
往往是
「
為了訂正而訂正
」
、
「
不及時訂正
」
、
「
反復訂正
」
的現象廣泛存在,
教學中我們經常
會發現一道題學生在平時練習時做過,
批改後我們也講評過,
做錯的同學也訂正
過,
但是當類似的練習再次出現時,
許多學生仍會出現和第一次練習時一模一樣
的錯誤。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與學生作業訂正效果不佳有關。
而訂正作業是學習效果反饋的重要途徑,也是預防和矯冶學生的
「
學習誤差
」
積累的必要手段。如何提高學生數學作業訂正的有效性呢
?
仔細分析我所帶班級學作業訂正現象,歸納起來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類
型:
1
、認真訂正型:學生認真分析自己錯題出現的原因並對症下葯,以便下次
不會出現類似錯誤。但這樣的學生在全班學生中所佔比例是少之甚少。
2
、
直接訂正型:
學生在訂正時,
不是先從自己原先做的過程中找錯在哪裡?
為什麼做錯
?
而是直接把原題當作
「
新題
」
再重新做一遍。
3
、反復訂正型:有些學生在訂正中只求快,不求對,拿到本子就匆匆訂正,
匆匆上交,往往一遍兩遍訂正不對,至少要到第三、第四遍才訂正對。
4
、投機取巧型:部分學生在訂正判斷題及選擇題時,只是根據老師的批改
結果進行推理來訂正,如原來是
「
對
」
的,現在就訂正為
「
錯
」
;原來是
「
錯
」
的,現在
就訂正為
「
對
」
;原來選擇
「A」
是錯的,現在就從其他沒選的選項中再選一個。
5
、動機不良型:部分學生為完成訂正的任務,就通過問同學答案或抄襲別
人的作業等方式而進行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