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9 00:06:35

① 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教學設計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情況的具體措內施來完善常規教容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 如何根據特定的學習者設計自主學習的主題、教學目標、教學活動、學習評價工具

單元教學設計:就是設計者從一章或是一個單元的角度出發,根據章節或單元中不同的知識點的需要,綜合利用各種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通過一個階段的學習讓學習者完成對嚴格相對完整的知識單元的學習。

主題式教學設計:是指形式圍繞一個或多個經過結構化的主題進行學習的一種學習方式。

簡答:

1.請說明單元教學設計的結構和設計原則

答:一個單元的教學設計中可以包括多個「一節課教學設計」和 「主題式教學設計」。需要注意的是,不僅在一個單元內部可以進行主題式教學,還可以綜合兩個或多個知識內容開展主題式教學

原則:一單元或章為單位,體現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體現單元學習的完整性;體現單元學習的層次性;多種教學形式相結合,教師主導、學生探究相結合;注重單元內容的綜合運用;提供評價方法及模板。

2.請簡述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特點和一般設計過程。

答: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特點:有一個相對集中,獨立的主題、學習內容是經過結構化處理的、教師是主題內容的組織者 (特定情境下學生也可以成為組織者)、學生是主題的主動學習者 、以自主探究學習和協作探究學習為主 ,是一種過程性的學習。

一般設計過程: :(1)決定組織中心,確定主題;(2)教學內容分析,發展概念網路;(3)教學目標與學習者特徵分析;(4)建立引導性的問題與任務;(5)設計教學活動:時間進度、子活動設計、實施建議、資源設計、支持工具設計活動模板、學生作品樣例等)(6)評價設計、選題設計、教學目標、任務設計、資源設計、活動模板及支持工具的提供評價設計

3.請比較主題式教學設計和一節課教學設計的異同點。

比較項目

一節課的教學設計

主題式教學設計

理論基礎

傳統的標准模式,強調基礎理論和教學理論

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在以前的基礎上引入、吸收了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例如多元智能理論、活動理論等。

教學設計的核心

讓學習者掌握某些學科知識點,教學設計的中心是圍繞著某個學科的「知識點」開展教學活動。

是圍繞著主題來組織學習內容,以一些綜合性的學習任務來驅動學習,偏重於對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主要是根據課程標准和教材內蓉來制定的,教學目標側重於對知識的獲取。

是圍繞著主題制定相關的知識、情感和能力目標,它更強調學習者在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高級思維能力和科學的探究態度,『關注學習者多元智能的發展。

學習內容

教學的內容一般是單一、孤立的學科知識一點

是在選擇並提煉與主題相關的課本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拓展增加與主題相關的課外教學內容,經整合後形成高度結構化的學習內容。

學習資源

學習資源主要是以教材為依託組織的資源

學習者可以自由探究與主題相關的任何學習材料,學習資源的內容夏為廣泛。

學習活 動

以教師的「傳遞一接受」式為文

以問題探究、任務驅動式的學習活動為主

學習評價

學習評價的核心是評價學習者對某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它偏重於對學習者學習結果的評價,評價形式採用最多的是測驗

是對學習者對主題的理解的評價,以及對學習者參與主題活動的過程性的評價,是一種面向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

教學組織形式

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課堂集體教學

不局限於課堂集體教學,而是價更資沙靈活多樣

教學周期

以課時為單位

周期比較長,是以一個主題單元為單位

學生角色

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可以聯系自己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興趣愛好參與到主題的設計過程中

教師角色

只是知識的傳遞者

成為學習環境的創建者、學習資源的提供者以及學習者學習活動的合作者和促進者

4.請說明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驟極其意義?

答:單元教學設計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驟:分析教學內容、確定學時;分析教學目標與學習者特徵;初步確定各教學難題的教學形式;對復雜教學內容的教學形式進行研討; 意義:有助於設計者整體把握一章或是一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有助於設計者對一個單元的知識內容進行梳理,形成邏輯關系明晰的知識體系;便於設計者在整個單元內確定主題式教學的選題極其活動設計;有利於確定各知識內容的教學形式和教學策略;便於設計者預先確定教學環境和教學工具;有利用學習者形成對整章或是整個單元較為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避免知識點之間的孤立。

③ 基於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評價,評價方法多採用哪三種形式

參考答案 心裡有一些牽掛,有些愛卻不得不各安天涯。

④ 教學目的:初步掌握實操課教學設計的方法 要求:設計實操課教學方案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首先需要的是進行教學設計,傳統的教學設計僅是設計一個合理的教學方案,然後帶上教科書走進課堂,以粉筆加黑板的方式進行教學。而我們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對學生進行多方位的信息傳遞,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與綜合實踐能力。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把信息技術作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利用信息技術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等學習環境,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在整合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這正是創新人才培養所需要的。
我們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就是有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在基於一生一機的環境下進行教學。那麼,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會有所側重。在我們普通教室里上課的時候,主要採用的是遠程教學資源和班班通網路環境,我們一般採用多媒體教學設計方案來對課程進行教學設計。而在計算教室裡面一生一機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各種網路資源來實現教學目標,那麼我們就可以用到網路教學設計方案。這兩種設計方案都是屬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設計方案,只是因為我們的教學環境或者說是學生的學習環境的不同而採用的不同教學設計方法。
現在,我就從多媒體教學設計和網路教學設計兩個方面來和大家探討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教學設計
在學校課堂教學中,由於教學媒體的應用形式和教學功能的不同,可以分為多媒體組合教學、基於區域網的教學和基於Internet的教學等。由於對教學系統設計理論的重視程度和應用水平的影響,普遍存在如下幾方面的問題:
(1)教學方案沒有明確的設計思想,反映不出理論的指導(特別是現代教育理論),仍然是經驗型的思路。
(2)教學目標不明確,不具體。
(3)教學結構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學模式的四個轉變(教師角色、學生地位、媒體作用、教學過程等四方面的轉變),也反映不出學科教學的規律。
(4)沒有充分發揮多媒體的教學作用。
多媒體所能展示的內容十分寬泛,從實體展示到抽象模擬,從歷史重現到未來猜想,都可以通過多媒體予以實現,這關鍵在於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方案設計時是否收集了充足的資源。
這些都是我們在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那麼我們要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合理的多媒體教學方案呢?我們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多媒體教學設計。
(一)、根據教學內容來確定教學目標
每門課程都是由若干個章節組成,每一章節有若干個知識點,每個知識點的內容的屬性是確定的(每個知識點的意義所在就是它的屬性)。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考慮到以下三個方面的因素:
1、 社會的需要
社會的需要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如社會的責任,國家的需要等等。比如我們在愛國主義教育當中講到的,什麼是愛國主義?就可以用到列寧的一句話:愛國主義是人們千百年來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感情。(這句話可通過幻燈的形式投到屏幕讓學生直觀的閱讀,增強對這句話的理解)這可以體現出社會責任和國家需要,而且能夠讓學生明白愛國主義的真正含義。
2、 學生的特徵
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必須先分析學生的特徵,明確學生的求學目的和基礎水平。我們的教學目標就是在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和原有的認知能力上進行拓展和更新。正確分析學生的特徵,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我們一位高三學生回憶自己的學習經歷時說,初中時,外語不用努力成績就不錯,上了高中發現別的同學英語水平比自己好,他開始找差距,過去他沒背書的習慣,後來他發現背書並不困難,只要多讀一兩遍自然就會背了,而且背下來的東西理解得更深刻。他的學習體會是上課注意聽講,事半功倍,很多知識在課上就記住了,上課把老師講的重點詞在書上作記號,平時讀書時注意就可以記住這些詞。現在他的英語成績在班裡處於中上等水平。他說:「如果初中多學一點,就不會這么被動了,要想趕上成績優秀的同學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自從上了高中後才意識到即使再聰明如果不努力的話在高中要想獲得好的成績同樣是不可能的,所以聰明已經不是優勢了。」這就給我們提示了,如果了解學生的特徵,那麼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教學,肯定是會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 學科的特點
每門學科都有自己的學科特色。
有這樣一個案例:有一節《思想品德》課,這位老師完全以語文課的教學教法,關注的不是導行、明理、勵志、做人,而是字、詞、句和段落篇章的分析。這樣把《品德與生活》課上成了語文課,完全失去了這一學科課程教學的意義。
那麼怎樣在學科整合中凸顯出學科課程特點呢?就語文學科而言,提倡語文與藝術的結合,讓表演、繪畫、拼圖等走進課堂,讓學生愉快地學習語文,不是追求形式的演一演、貼一貼、畫一畫。就《思想品德》學科看,這門學科的教學核心是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習做人;教學的特點是激情、明理、導行;學習方式應該通過典型的活動設計,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情,把課堂構建成一個虛擬的科技園、演講台、智慧宮和挑戰平台。這樣的《思想品德》課才能播種認識,收獲品格,放飛希望。
我們只要把知識點把握清楚了,那麼,我們在設計教學方案的時候就會有一個明晰的思路,在教學媒體的選擇上才會有足夠的空間。
(二)、教學媒體的選擇和教學情境的創設
媒體的選擇,就是軟體和硬體的選擇。軟體是記錄和儲存教學信息的載體;硬體是傳遞和再現教學信息的教學設備,如實體模型、計算機、幻燈、投影、電視、課件等等。
1、媒體的選擇
媒體選擇的基本思想是盡可能選擇低代價、高功能的教學媒體。我們根據需要選擇要使用的媒體。
下面我們看看常用的教學媒體和它們的特點
媒體種類 主要教學特點
實體模型 進行立體模擬
錄音(CD) 語言聲音的重現
投影 進行平面模擬
幻燈 靜態實景的重現
電視(VCD) 呈現動態過程
多媒體課件 進行交互作用
2、創設教學情境(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
創設教學情境,在我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多媒體教學設計還是網路教學設計,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創設情境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效果。
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素,創設教學情境也是教師的一項常規教學工作,創設有價值的教學情境則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追求。有價值的教學情境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徵:
1.基於生活。強調情境創設的生活性,其實質是要解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的關系,新課程呼喚科學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創設教學情境,第一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學生的經驗。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可用一句話來概括:影響學習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他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的教學理念。
2.注重形象性。首先,應該是感性的、可見的、摸得著的,它能有效地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促進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和升化;其次,應該是形象的、具體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展。
3.體現學科特點。情境創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內容,凸現學習重點,科學性是教學情境的本質屬性。例如,在教學「平均分」時(平均分配,除法),我們可以創設一個「春遊」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准備各種食品和水果並進行分發,但教學重點應該盡快地落到「總數是多少」、「怎麼分的」、「分成幾份,每份是多少」、「還有沒有多餘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麼共同的特點」等等這些數學問題上來,而不是把大量的時間花在討論「春遊應該准備什麼食物和水果」、「春遊應該注意什麼」等與數學內容無關的生活問題上。
4.內含問題。有價值的教學情境一定是內含問題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發學生的思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善於穿插問題,特別是點明知識點的問題設計要准確,我們可通過設計一些多媒體展示的問題情境來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5.融入情感。比如課文的朗讀要聲情並茂、引入故事要生動形象、展示收集的媒體圖片貼近生活等等就是一種融入情感的好方法。
6.傳遞感性信息。比如: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化學教學中,可以通過化學實驗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我們舉一個教學實例:在學習鈉的化學性質時,利用乙酸和金屬鈉設計一個滴水生火的實驗,由於實驗結果與水能滅火的日常觀念相矛盾,那麼這個「一反常態」的實驗現象就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他們的思維就會特別活躍。在這樣的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自然就會收到不同凡響的教學效果。
(三)、指導自主學習,組織協作活動
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探討。協作學習就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討論、協商,進一步完善和深化對主題的認識理解。通過對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的設計,可以營造出一種更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分發揮出學習主體的作用。
1、自主學習的設計
自主學習分為個體自主學習和集體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一個外在的組織者和指導者。
「自主學習」是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自主學習」並沒有現成的經驗,更沒有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斷探索中慢慢滲透逐漸形成。
在多媒體教學設計中,我們要通過展示一些創設問題情境的聲像資料讓學生去尋找答案,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自主的與同學進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
2、協作學習的設計
協作學習就是多個個體組成一個群體,互相幫助,共同學習。協作學習通常有兩種不同情況,一是學習的主題已知;二是學習的主題未知。主題已知的協作學習設計可通過提問來引導討論,而教師則要對學生的討論適時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主題未知的協作學習設計是因為事先並不知道學習主題,所以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師可依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
在整個協作學習過程中由教師組織引導,學生們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辯論組織協商,最終解決對問題的分歧,達成共識。由此可見,教師提出問題的可爭論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學習過程必須可控,如果出現離題詭辯等現象,應及時制止,引導學生回到主題上來。
(四)、教學結構流程的設計
課堂教學結構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即各要素的時間關系和空間關系。時間關系主要是指教師與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先後順序;空間關系是指教學內容的層次關系、課堂教學的邏輯關系等。
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我們必須考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參與、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媒體的運用等。形成練習在課堂教學中有著特殊作用,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也要加以考慮。
(五)、設計測量工具,進行學習評價(也就是評價體系)
學習評價,就是根據明確的目標,採用科學的方法,對測量數據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量化,並對量化的結果作出有價值性的判斷。

⑤ 建構主義的學習環境設計和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的區別

建構主義學習環境概括為一種支持學習者意義建構的各種資源、關系、工具和版情景性任務的組合權。 建構主義的核心是強調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有人認為基於建構主義的、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主要是學習環境的設計。 顯然,這忽視了學習者的「自主學習」,這是一種本末倒置。建構知識的意義--這是建構主義的基本出發點,也是建構主義追求的最終目標。但是"意義的建構"是要由學習者自己完成--學習者在適當的學習環境下通過"自主學習"才能完成。學習者是學習過程的主體,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才是對所學知識實現意義建構的"內因",學習環境只是促進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外部條件,是一種"外因"。外因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設計理想的學習環境是必要的,因為這有利於促進學習者的意義建構;但是更應重視學習者自主學習的設計,因為缺少這種自主學習,就是有再理想的學習環境,意義建構也無從說起。
O(∩_∩)O~希望幫到你!

⑥ 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和課堂教學中如何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答:在教學設計過程中一定要吃透教材;備好學生,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內基礎上以舊引新,提出問題,讓容學生合作學習與獨立思考相結合,老師做好引路人,這樣的活動最有效果,也就是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就會自主學習,在合作中愉快的進行學習,這樣掌握的知識最牢固。

⑦ 如何考慮教學資源和教學設計的關系

教學設計與案例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所謂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就是在《數學課程標准》的指導下,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和教師的經驗,基於對學生需求的理解、對課程性質的分析,而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式、教學活動等進行規劃和安排的一種可操作的過程。

合作學習的實質是學生間建立起積極的相互依存關系,每個組員不僅要自己主動學習,還有責任幫助其他同學學習,以全組每個同學都學好為目標,教師根據小組的總體表現進行小組獎勵。

3、數學課程目標分為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四個維度。

4、教學目標對整個教學活動具有導向、(激勵 )、(評價 )的功能。

5、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有 席地式、雙翼式:半圓式、秧田式、小組合作式 等。

6、教學案例的一般結構是主題與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

7、教學模式指的是 .是廣大教學工作者經過長期教學實踐逐漸認識並總結出來的規范的實踐方式 。

8、「最近發展區」是指 兒童的智力第二發展水平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潛在發展水平 。

9、情感與態度方面的目標涉及數學學習的好奇心、求知慾、自信心、自我負責精神、意志力、對數學的價值意識、實事求是的態度等諸多方面。

10、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的概念。它倡導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 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引導學生 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 自主的發展 。

11、教學設計的書寫格式有多種,概括起來分為 文字式 、表格式、程序式 三大類。

教學方法是 指教學的途徑和手段,是教學過程中教師教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結合是完成教學 任務的方法的總稱學 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方法的總稱。

13、練習法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鞏固知識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種教學方法 。

14、 「以問題探究為特徵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 是指: 不呈現學習結論,而是讓學生通過對一定材料的實驗、嘗試、推測、思考,去發現和探索某些事物間的關系、規律。

15、學習者對從事特定的學科內容或任務的學習,已經具備的有關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以及對有關學習的認識水平、態度等,就稱為起點行為或起點能力。

18、談話法是指 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教材內容組織成若干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開展討論、得出結論,從而獲得知識、發展智力的一種方法 。

21、編寫教學設計要體現哪些特性?P15

(1)科學性;

(2)針對性;

(3)實用性;

(4)主體性;

(5)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

22、舉例說明「嘗試教學法」的步驟。P24

第一步:出示嘗試題,進一步是提出問題。出示的嘗試題一般要同課本中的例題相仿,這樣便於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去解決嘗試題。

例如,課本例題:一個商店運進 4 箱熱水瓶,每箱是 12 個。每個熱水器 6 元,一共可以賣給多少元?

嘗試題:文具店有 20 盒乒乓球,每盒 6 個。每個乒乓球賣 2 角,一共可以賣多少元?

新課伊始,教師宣布課題時,一定要明確指出:這堂課學什麼內容,要求是什麼,然後再出示嘗試題。嘗試題出示後,必須提出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興趣。如「老師還沒有教,誰會做這道題目?」「看誰能動腦筋,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當大部分學生搖頭時,轉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學課本。閱讀課本前,教師可提一些引導性的思考題。

例如,學習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可提: ① 分母不同怎麼辦? ② 為什麼要通分?

當大部分學生自學了課本找到了解決嘗試題的辦法時,轉入第三步。

第三步:嘗試練習。

第四步:學生討論。即討論解題策略。

第五步:教師講解歸納 。

23、簡述教學案例形成的幾個步驟。P49

(1)確定教學任務的思考力水平與要求;

(2)課堂觀察並實錄教學過程;

(3)教師、學生的課後調查;

(4)分析教學的基本特點及與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較;

(5)撰寫教學案例。

24、難點的形成一般有幾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應採取怎樣的策略?P29

25、舉一個例子說明嘗試教學法的步驟。(同第22題)

26、強調數學教學回歸生活原因有哪些?P49(新課程教學設計)紅色封面

27、與新課程的要求相適應的數學教學模式,需要體現哪些特徵?P27(同上)

一是學習主體的主動參與和有效互動。

二是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與活動構建。

三是學習主體的合作探究與個性發展。

四是加強學習者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和激勵他們大膽創新。

28、簡述自主活動教學模式的結構要素。P28—29

自主發展,構建動場

角色確認,自主探究

活動構建,自主評價

自主反思,活動延伸

29、簡述練習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步驟。P29

① 基本訓練 。以訓練學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記憶、數量關系的理解等為主。

② 宣布練習的內容和要求 。明確地宣布本課練習的內容和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和要求。

③ 檢查復習新授課的知識。一般採用板演練習,能及時發現問題,信息得到反饋,有利於教學的開展和調控。

④ 課堂練習。這是練習課的主要部分,一般設計專項練習、針對練習、綜合練習、發展練習等幾個層次的練習。

⑤ 作業評價。 包括練習評價,貫穿在每個層次的練習中。

30、探究學習與接受學習相比,它更強調的方面有哪些?

探究學習的基本思想是讓學生在「重新發現」和「重新組合」知識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它是一種強調學生自主、積極投身其中的學習方式。與接受學習相比,它更強調的是:①參與和過程;②平等與合作;③鼓勵創新 。

31、目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P41

1 、組織形式不到位

2 、合作程度不到位

3 、評價機制不到位

32、復習課設計的注意事項有哪些?P31

① 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現,用不同例子講解,以使學生產生新異感,並有利於學生從各個不同的方面去仔細研究某一現象,便於全面理解。

② 復習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練習應練在重難點之處,練在學生掌握薄弱、疑惑之處。

③ 復習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環,而應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識形成網路,使學生產生新的認識與理解。

④ 練習要體現「廣度」、「坡度」、「深度」,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思維訓練中;要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使學生逐步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練習應引申,深化綜合貫通,重點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與遷移能力。

33、簡述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要素。P35(紅色)

問題生成

主動探究

成果交流、反饋延伸

34、簡述活動建構教學策略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 1 )師生角色的再定位

( 2 )要注意開放、民主、實效的體現

( 3 )問題要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生活性

35、情境體驗具有哪些特徵?P92(紅)

一是強調以「情境」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情境功能最突出的一點即引導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生命體驗。

二是強調以「情感」作為起點。情感因素是情境體驗的首要因素。

三是強調對師生生命性的關照。「在體驗世界中,一切客體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滿著生命的意蘊和情調」,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要強調師生生命性的關照。

四是強調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與構建。

五是強調教與學的交互影響和交互活動。

四、論述題

1、學生自主學習要不要教師?如果要請說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師應做些什麼?

學生自主學習當然要教師引導和參與了。

所謂「自主學習」是就學習的品質而言的,相對的是「被動學習」「機械學習」和「他主學習」。新課程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概念,它提倡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自主學習最大的特徵就是主動性。這種主動性體現在學生主體上有以下幾方面的特徵:一是在參與意向方面,學習者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目標,規劃自己的學習進度;二是在學習策略方面,學習者擁有積極的心態和符合自身特點的個性化的思考策略,樂於在解決問題中學習;三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學習者的學習驅動力來源於自身,並能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四是在自我調節方面,學習者有較強的自我調控能力,在認知活動中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適應新的變化。

目前 ,有些教師有個錯誤的認識,即只要把學習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學習,就是以自主學習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應該認識到,讓學生能夠探索、學會探索,才是自主學習的本意。

首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自主活動的核心因素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而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則應從四個方面來實施,即:一是興趣的引領;二是目標的導向;三是評價的激勵;四是競爭的促動。

其次,要注意給予學生學習的自主權。

2、教師為什麼要寫教學反思?P50

一什麼是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的意義是什麼?

3、如何做到小組合作追求實效,防止流於形式?P42

什麼是小組合作.

現流行小組合作的現狀

策略

4、論述「探究」與「講授」。

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准中對探究的定義是:「探究是多層面的活動,包括觀察;提出問題;通過瀏覽書籍和其他信息資源發現什麼是已經知道的結論,制定調查研究計劃;根據實驗證據對已有的結論作出評價;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釋數據;提出解答,解釋和預測;以及交流結果。探究要求確定假設,進行批判的和邏輯的思考,並且考慮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釋。」

什麼是講授?學生在學習中有了困惑,想要明白而弄不明白,想說又說不清楚的時候,教師以自己的見解、體驗、積累去開導、啟發、點撥,這就是講授。

我們的課堂既需要學生的探究活動,也需要教師的講授,我們要針對教學的對象(學生的水平、學習材料的情況)來決定是設計探究活動,還是講授活動。當然,很多時候探究和講授的相互滲透的,在探究活動中需要教師的講授,要有效探究活動也需要教師的講授;同樣,教師的講授就是為了培養學生能獨立探究的能力。

5、教師應如何看待教材?P9

教材是課程實施的一種文本性資源,是師生對話的「話題」,是一個引子,或者是一個案例,而不是課程的全部。

教師應把教材作為樣板

教師應把數學思想作為主線

教師從學生生活實際中選取內容重組教材

教師應立足於學生的已有經驗重組教材

6、新課改要不要教學模式?為什麼?P25—28(紅)

從本質上來講,教學模式應看做是實施教學的一整套方法論體系。而作為一整套「方法論體系」,在教學模式的構成要素中,就應當包含著理念基礎、教學目標和原則、教學程序、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技能、教學手段和教學評價等若干內容。這些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從而才構成為一定的教學模式。它既是相對穩定的,但同時又呈現著動態開放的特徵。

與新課程的要求相適應的數學教學模式,需要體現以下幾個基本特徵:

一是學習主體的主動參與和有效互動。

二是學習主體的情感體驗與活動構建。

三是學習主體的合作探究與個性發展。

四是加強學習者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和激勵他們大膽創新。

變革中的幾種新的教學模式

(一)以自主活動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

(二)以問題探究為基本特徵的教學模式

7、新課程為什麼要提倡合作學習?P38—39

(1)合作學習是指促進學生在異質小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並以小組總體表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

(2)開展合作學習的優勢:

有利於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有利於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有利魚形成正確的評價,培養良好的品質;

有利於課程目標的實現。

8、什麼樣的「問題」才是好問題?P81(紅)

一是應當明確、具體可感;

二是應當具有思考價值;

三是要關注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是問題要具有情境功能。

9、你認為寫教學反思時可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1)P50所謂教學反思就是對教學過程的再認識、再思考、再探索、再創造。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他人)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展的有效途徑。

(2)反思什麼P51

(3)如何反思P53

10、你認為問題設計要注意哪些問題?P88—89(紅)

要為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質疑能力的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

向學生提供成功體驗,正確對待學生的每一個問題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兩位教師上《圓的認識》一課。

教師A在教學「半徑和直徑關系」時,組織學生動手測量、製表,然後引導學生發現「在同一圓中,圓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教師B在教學這一知識點時是這樣設計的:

師:通過自學,你知道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嗎?

生1:在同一圓里,所有的半徑是直徑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圓里,所有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則是d=2r。r=d/2。

師:這是同學們通過自學獲得的,你們能用什麼方法證明這一結論是正確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測量一下直徑和半徑的長度,然後考查它們之間的關系。

師:那我們一起用這一方法檢測一下。

……

師:還有其他方法嗎?

生2:通過折紙,我能看出它們的關系。

……

思考題:

(1)兩案例的主要共同點是什麼?

(2)是否真正了解學生的起點?

(3)從線性與非線性的觀點分析兩教法。預測兩教法的教學效果。

案例分析:P25

兩個案例都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通過動手操作來理解直徑和半徑的特徵及聯系

B教師設計,是學生不斷激活「內存」的過程。建構主義是非常強調個體的經驗的,個體的一切學習活動都是以經驗為基礎展開的,讓學生充分調集和展示經驗,是師生高效對話的前提。我們不僅要充分承認學生不是一張白紙,還要盡可能了解學生已經有了哪些顏色。

很明顯,第二位老師已經為學生創設了一次成功的數學活動,我們可以預測這樣的活動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無窮魅力。這種魅力,一方面是因為它承接了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學生感受到數學很簡單、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興趣去學習。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多感官的活動,探究這些親切有趣的現象背後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數學模型,培養一定的數學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發展空間和持續動力。

2、案例描述:

教學「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時,原題的內容是一個糧店三月份售出麵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麵粉多少千克?這樣一道例題讓學生感覺與自己生活太遠,和白己的關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果照著原例題講,學生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於是,我們聯系學生的生活來進行延伸。上課伊始,就讓學生猜測一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學生們一聽是生活中經常能遇到的事情,興趣盎然,有的猜測5千克,有的猜測10千克,還有的猜測20千克,有個別學生看到了課後的內容說出來是12千克。教師接著問,照這樣計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學生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閏年是4392千克。隨著計算結果的出現,學生覺得非常吃驚:「哇!這么多呀!」看著學生吃驚的樣子,教師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樓房一共有多少戶?如果按一家一個水龍頭計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題:原題與改動後的題目比較有什麼異同(包括與學生生活的聯系、目標的維度、教學效果)?

案例分析P51

「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是一個比較抽象化的數學知識練習,但是它同樣包含了豐富的過程性學習目標,教師在教學時應提供具體有趣的素材,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思考,使學生獲得「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的學習體驗,並掌握「乘數是三位數的乘法」算理。

從上面的兩個情景中,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個情景,由於學生缺乏真實的體驗,缺少吸引學生的素材,學生很難對這教材產生學習積極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參與學習的過程了。

不少專家指出,「教科書,只是教與學的工具,決不是唯一的資源」。「大膽而創造性處理教材,甚至重組或改編教材,那時教師的業務權利」。因此,在第二個教學情景中,老師進行了大膽的替換改造,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學生實際的生活素材來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們可以深刻體會到學生已初步學會了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周圍世界,並且在這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探究活動中,學生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真正體會到了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諦與價值。

3、案例描述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派車」的教學片斷:

(1)出示問題:假期里,我們班將組織25名優秀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夏令營,學校安排麵包車、小轎車兩種車接送。其中麵包車每輛限乘8人,小轎車每輛限乘3人。假如你是老師,你將如何派車?

(2)學生獨立思考後並在小組內交流。

(3)學生匯報:

生1:派2輛麵包車和3輛小轎車,算式:2×8=16(人) 3×3=9(人)。

師:掌聲鼓勵!

生2:派4輛麵包車,留7個坐位放行李。算式:8×4-7=25(人)

生3:派5輛麵包車。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3:每輛麵包車坐5人,留3個坐位放行李,算式:5×5=25(人)

師:也可以!

生4:派6輛麵包車,其中5輛麵包車每輛坐4人,一輛坐5人,空位放行李。

……

學生海闊天空的答,而教師不管學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學的民主,體現「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待過了20分鍾,學生說出了11種派車方案(其中有8種方案空位超過一輛車的坐位)時,教師小結並布置了練習:同學們真能幹,想出了這么多的方案,每種方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增加4位教師,共有29人,你又會怎樣派車呢?

……

案例分析(從解題策略多樣化要注意的有關問題的角度分析):

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對幾十個人去解決同一個問題而言的,並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求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因此,對於學生個體來說,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學習能力低的學生只要求能用一種方法解決問題,學習能力高的學生要求用不同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過於追求演算法多樣化,往往會造成學生對每種演算法的理解不夠深入,思維僅僅停留在橫向的比較層面上。而現在一般強調的演算法要優化,實質是為了使學生的思維能夠縱向地、深入地發展,同時演算法的優化也有利於更好完成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如本課「尋求租車的多種方案」的目標。因為優化的方法往往是已經公認的、適合大多數學生掌握的、有推廣和使用價值的方法,學生只有在掌握優化方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完成熟練的技能。

4、案例描述 :

師:(呈現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這兩個圖形分別是什麼?

生:左邊的是長方形,右邊的是正方形。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長方形與正方形。

師:(邊比劃邊說)通過折一折量一量,你能發現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四個角,你能發現什麼?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根據教師提供的材料與指定的方法探索)

生1:我們組發現了長方形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通過什麼方法發現的?

生1(邊比劃邊說):用尺子量、用折紙的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角,發現四個角都是直角。

師:還有不同的嗎?

生2:我們組是用繩子量的方法發現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相等的。

案例分析(從問題的品質的角度分析):參考:論述題中什麼樣的問題是好問題?

一是應當明確、具體可感;

二是應當具有思考價值;

三是要關注多維教學目標的達成;

四是問題要具有情境功能。

5、[案例描述] 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教學片斷:

⒈教師布置學生獨立思考的內容:我們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已經知道面積公式的平面圖形來研究它的面積公式呢?

[案例分析](主要從問題的目的性與開放性的角度分析):

我們廣大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首先考慮到的是問題的開放性,在數學探究過程中,設計出了大量的開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維空間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同樣存在了目的性不強,答案不著邊際的弊端,學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出現了這樣那樣的答案,老師對他們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評價,但是,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評價使得我們的數學課堂離我們心目中的理想的數學課堂卻越來越遠。所以我們老師在設計問題題不僅要充分考試問題的開放性,更要考慮設計問題的目的性,你設計的問題應當明確,具體可測,大部分學生能尋求到比較正確的答案。(可參考案場景2
某校四年級六班有56名同學,老師在教學實踐活動課「秋遊計劃」一課時,在讓學生合作制訂購買秋遊所需物品及所需錢數之後,又設計了一個活動——乘車與買門票。「一輛大客車可坐50人,每輛300元;一輛中型客車可坐30人,每輛200元。個人票每人10元,團體票每人8元(10人為一組)。」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這些數據,討論交流應該怎樣租車、怎樣購買門票比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計算器)。
場景3 .
一位教師在教學二年級數學課「克和千克」一課時,讓小組合作稱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在小組匯報時,有一個學生說:「我稱的是豎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師問道: 「是8克嗎?」坐在旁邊的學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這名學生終於說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題:場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麼?場景2在第二次合作學習時,有的學生在繼續計算買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計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場景3中為什麼會出現第一次說是8克而第二次說是85克的情況呢?案例分析 :P63(紅)
案例分析:
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識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體現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的意義。學習的過程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向外的生長,而不是由外向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

奧蘇伯爾有句名言:「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僅僅歸結為一條原理的話,那麼,我將一言以蔽之:影響學生學習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習者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這位老師的教學,沒有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水平,使的課堂得探究活動顯得乏味。我們必須認真體會新課程提倡的「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這條理念。

⑧ 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正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一、注重對學生情況的研究與分析,是有效引導學生學習的前提。
分析學生是進行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是完成教學任務的基本前提。分析學生的一般特徵,如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年齡特徵;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生學習可能遇到的困難,學生學習的興趣、習慣和方式等;分析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諸如個性差別、知識水平差異、不同的學習態度等;分析學生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研究學生的發展需要:學業、人際交往(交往障礙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影響),職業傾向(自我設計,自我態度是學習態度的核心)。
二、科學准確地制定教學目標
第一,全面設計教學目標,不能只注重某一領域的目標,而忽視其他領域的目標。教學目標是依據課程目標來設計的,課程目標應貫穿和體現於教學目標之中,因此,教學目標的內容範圍與課程目標應該是一致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領域。確定教學目標的內容範圍時,一定要全面考慮三個領域,不可有所偏廢,而在具體的每節課中,教學目標又要有不同的側重點。
第二,不能以課程的具體內容標准代替教學目標,不能以課程目標、單元目標替代課時教學目標。課程的具體內容標準是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但它不是詳細、具體的教學目標,因此,不能以具體內容標准來直接代替相應的教學目標,而應依據課程目標、課程具體內容標准和教學實際來設計教學目標。
第三,教學目標的制定要有層次性。一節完整的課是綜合的,但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需要注意層次性和針對性,這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教學過程,實現較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也才有針對性。因此,在確定目標時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年齡特點、知識基礎等,同時還要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本身,要站在單元或主題更高的角度分析,這樣才能准確、合理、有效。
第四,要關注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目標的確定是一方面,但教學目標是否能真正通過課堂的40分鍾有效實現,老師還需要注意兩點:一是注意課堂教學不同活動或環節的目標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二是要看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
三、教學資源的選擇與運用要注重針對性和典型性
信息時代,資源極其豐富。但海量的資源和信息怎樣真正成為教學和課堂中的資源,能夠真正為教學、學習服務?尤其是對於品德與社會這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言,內容更加豐富龐雜,如何選擇有效的資源進行教學,就成為很多新任教師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在課前教學資源的選擇上,教師需要做大量的准備工作。有些資源來源於書本,有的來源於廣播、網路;在種類上,包括圖片、錄音、新聞、文字等;在范圍上,有的可能就來源於學生本身;有的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資源;有的則離學生生活相對較遠。這說明教師在備課時,需要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方面出發選擇適合課堂的教學資源。二是選擇有助於突出教學重點的資源。教師在課堂中,則是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對資源進行整合利用,要有針對性和典型性,有利於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意幾點:第一是要注意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資源。第二是要因地制宜,貼近生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用教學資源。第三是教學資源要反映時代的特徵和發展(社會需要)。
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意識。
《標准(2011年版)》強調教師要通過創設任務情境或問題情境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一般而言,老師們可以藉助實物或圖片、照片創設情境、可以藉助語言描述創設情境、可以藉助新舊知識的關系創設情境、可以藉助有創意的活動創設情境、可以藉助熱點、焦點或有挑戰性的問題創設情境。無論你採用什麼方式,都應該使教學情境具有直觀性、真實性、開放性等特點,盡可能使情境具有感染力和現實感。再有,就是在創設教學情境時必須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要努力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提升和豐富他們的經驗,並使每個學生都參與進去。
五、由問題引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活動中,我們有時候會看到學生似乎也積極參與活動,但卻似乎只是游離於表層,究其原因是學生只是行為參與,思維和意識並沒有真正的參與。應該說,好問題,比說明一個好道理更重要。它有幾個基本要求:一是老師精心設計問題情境,二是教學中給學生足
六、營造民主的課堂環境,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條件
一是民主的課堂氛圍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課堂氛圍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課堂文化對課堂教學行為產生作用,將課堂價值觀、意義符號和規范統攝在這種氛圍中,作為一個整體對課堂教學行為施加影響。有研究表明,在民主、放任、控制三種不同課堂氛圍下,學生自主性得到最好發揮的就是民主的課堂氛圍。民主、合作的課堂管理方式能夠逐步養成學生在課堂上的行為自律,有助於激勵學生潛能的釋放,引導學生從事積極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更多地依靠自己來管理自己的學習。
二是根據需要恰當地變換教學組織形式,有利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和主動交往。比如,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包括改變教室環境,創設便於活動和交流的空間,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每個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而且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接納,培養具有對於社會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判斷力。

⑨ 自主學習的一般教學模式都包括哪些環節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其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是主要依據教學理論、學習理論和傳播理論,運用系統科學的方法,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評價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進行分析、計劃並做出具體安排的過程.
主要環節包括:學習需要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者分析、學習環境分析、確定學習目標、設計教學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或資源和學習效果評價.
教學設計方案,內容包括學習內容特徵分析、學習者特徵分析、任務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思路或意圖、教學過程、課堂小結(含板書設計)、自主性教學評價(教學反思)、教學資源鏈接等.
1、評估需求確定教學目的:測量學習差距、確定完成教學後能夠做什麼?
2、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學習之前的知識技能分析?
3、學習者分析:學習者個性特徵和學習環境分析?
4、編寫教學目標:具體陳述學習後能夠做什麼?
5、開發評價方案:你准備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
6、開發和選擇教學材料:你設計各種教學資源和材料為教學做准備?
7、實施與評價:實施你的設計並進行多方面的評價?
8、修改:整理反饋資料和數據,進行修改教學設計
9、總結性評價:對學習者使用效果進行最終評價
教學設計的本質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之上的一門應用性的教學技術,最早起源於美國.美國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應發展一門連接學習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橋梁科學」,橋梁科學即為教學設計的原意.80年代初,由鄔美娜、劉茂森等人引入我國教育技術領域,但那時的教學設計只是原封不動的將教學設計從國外「拿來」,介紹給大家的觀點和理論也是零星的、支離破碎的,根本談不上體系,實踐幾乎沒有.經過這些專家20年的努力,現在教學設計在我國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個別成功的實踐應用.
但是縱觀我國教學設計的理論,我們看到的多數還是國外教學設計的印跡,由此導致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我國的教學實踐不適應,表現為:理論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教學模式發展的軌跡和成果,提倡學生創造性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實踐是我國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觀念、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以應試教育為主,強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這樣必然造成教學設計在我國形成了所謂「兩張皮」的尷尬局面.在教學設計理論的普及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教學設計的理論比較抽象、宏觀,缺乏可操作性的實際環節.既使教學專家都很難把握其實質,更別說新手了.我們可以看教學設計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過程都只是宏觀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師只能根據已有的教學經驗來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樣,優秀的教學設計就成為個別教員的專利,遠遠沒有發揮教學設計的教學應用性,實現規模效益.認為教學目標是高於一切的,它既是教學過程的出發點,又是教學過程的歸宿.通過教學目標分析可以確定所需的教學內容;通過教學評價檢查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教學過程的一切圍繞教學目標的實現.
探究型學習的基本過程.
雖然因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學習活動有多種不同的表現方式,但是總的來說,探究的過程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動要素.
確定問題 探究過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確定問題,分析問題的屬性,根據問題的屬性,進而可以確定採用哪一種程度的探究活動,有沒有必要展開深入的研究,是進行完全的探究還是不完全的探究,還是以調查及資料的收集、整理和評價為主.在解決問題之前,不僅要將問題界定清楚,還需要確定問題所處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問題空間.
形成探究思路 確定問題以後,需要在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有些時候,可以考慮與學生一起討論決定問題,這樣,問題對學生來說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夠將學生自己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分析問題,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決的思路和策略.另外,問題的屬性不同,所採取的解決策略也有很大差別,不同的解決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實施探究 開展探究是整個活動的核心過程,探究的過程是學生根據所確定的探究思路,進行調查、實驗、資料收集、訪問、考察等各種探究活動,最終將問題予以解決,並得出探究結果的過程.所開展的活動類型可以是豐富多樣的,在進行學習活動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問題的性質來探究的程度選擇相適應的活動類型.
結果展示/交流 經過一系列探究活動以後,將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結果,可以是實驗報告、訪談結果、調查報告、作品等.探究結果的展示和交流,實際上也是探究過程的一種活動方式,可以將其看作是探究過程的結束活動.

⑩ 學生自主學習報告單 學習支架設計怎麼填

教學設計要體現以學抄習者為中心,就必須根據學習者的認知需求設計相應的活動。學生需要知識方面的儲備,需要背景圖式的激活,需求策略技能方面的基礎,否則學習難以開展。也就是說,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需求,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搭建支架。那麼,什麼是支架,教學設計中又該如何搭建支架?本文以一個寫作設計原型為案例,介紹如何在教學設計中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搭建支架。一、什麼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有效教學的保障,雖然不同的學者對教學設計的詮釋不盡相同。有的認為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