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個人教研總結

小學語文個人教研總結

發布時間:2021-01-18 17:32:23

⑴ 怎樣給小學語文教研活動小結起個好聽題目

幾個語文老師一起討論討論,語文老師一般都很會說,想,逐個思考,一定行的!(*^__^*) 嘻嘻……

⑵ 高效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教研主題有哪些

主題式校本教研的五大環節:

確立主題,集體學習,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後研討。

一、確立主題。

主題,按要求,應該是從實踐中來,實際工作當中,我們發現了什麼問題,哪個問題是我們近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把它確立為本輪教研活動的主題。

二、集體學習

現實中的「集體學習」,很成問題,有的沒學,有的流於形式。要找個時間,集中人員,真正學一學。組長念一念,組員記一記、議一議。切忌把學習材料復印後發給老師們自由謄抄,那樣很難有什麼收獲。

三、集體備課

可能是工作任務繁重的原因,也許是其他原因,很多集體備課變成了獨角戲。這樣做,就降低了活動的參與性和實踐性,而且,不利於同伴互助時的發言。要人人參與,發揮集體智慧。

四、課堂教學

是教育教學中普遍使用的一種手段,它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全過程,它主要包括教師講解,學生問答,教學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也稱「班級上課制」。

五、課後主題研討

這個環節,問題最嚴重,主要表現在主題形同虛設,大多數發言沒有圍繞主題進行。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朱慕菊指出,以校為本的教研,是將教學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學校,以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所面對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教師為研究的主體,理論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強調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既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又注重經驗的總結、理論的提升、規律的探索和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保證新課程改革實驗向縱深發展的新的推進策略。

(2)小學語文個人教研總結擴展閱讀

考察教學研究的直接目的是否指向改善學校實踐、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是否植根於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是否與學校日常教學行為的改善聯結起來。而且,評判的最終主體應該是學校的校長、教師和學生,不應該是學校之外的其他主體。

這一點,需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是說,當學校認為教學研究沒有直接指向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時,他們應該在制度上能夠很順暢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要求。這並不是否定校外評價的重要性,而是要在制度上確認校內評價的應有地位和作用。

校本教研的成果,包括它的目的指向,應該由學校師生自己確認,這一點在制度上應該獲得更多的鼓勵和肯定。教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為研究而研究、為「裝門面」而研究的現象,是與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背道而馳的。

⑶ 如何讓學生學會閱讀小學語文教研心得

方法:一、重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語文教師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在倡導學生自主閱讀的同時,更應教給他們閱讀方法,使其真正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首先依照學生學段的不同推薦書籍。據有關方面調查,因學生年齡、學段、性別、性格、心理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其閱讀興趣也隨之不同,一般來講:小學低中年級以童話、神話、寓言、民間故事為主,而高年級學生除故事外還對傳記、傳奇、驚險小說等感興趣,可以說進入了文學期。女生一般喜歡看有故事情節的書,而男孩則對史地、體育、科學等方面感興趣。所以教師可以對學生的愛好進行了解,到介紹時就有的放矢了。比如,指導學生閱讀《坐井觀天》一文時,我利用學生們好奇的年齡特點,准備了一幅相關故事情節的圖畫,首先出示圖畫讓學生們猜猜「小鳥和青蛙究竟說些什麼呢?」學生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從而調動了學生們閱讀的興趣,急於想閱讀小鳥和青蛙的故事。
其次,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激發閱讀興趣。低年級學生思維以直觀思維為主,對抽象思維的理解,需要以直觀形象來加以輔助,而語文教材中插圖豐富,畫面形象、鮮明,在閱讀教學中,根據學生形象思維特點,巧用這些插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春天》一文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插圖,並按順序說出春天的特徵,接著鼓勵學生質疑,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對學生們提出的問題,我又將其拋給學生們討論,並及時結合插圖,給予引導,再讀課文。讓學生在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與同學之間進行對話練習,整個課堂充滿了活躍的氣氛,這樣的質疑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激發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讀書方法的指導
在學生對閱讀已有所愛好的基礎上,要加強朗讀的指導和訓練。朗讀的形式應多樣化,如范讀、領讀、個別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對於一篇文章也應採取多種形式朗讀,不應拘泥於一種方法,如果採用的形式過於單一,往往會抑制孩子們的創造力、表現力,但是,也不是每篇文章朗讀的形式越多越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善於選擇學生感興趣、易接受的形式進行朗讀教學,以提高學生在閱讀中的朗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技巧,學生掌握了技巧,讀起文章才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才能讀出感情,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達到朗讀訓練的目的。比如在指導朗讀《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七自然段時,首先讓學生明確這一段主要寫了誰?他們都說了什麼?怎麼說的?然後讓學生根據這段內容和提示語採用適當的語調去讀。教師可指導學生想:媽媽為什麼笑著說?因為它聽了小壁虎講借尾巴的經過,感到孩子不懂得自己尾巴有再生的能力,不用借,同時別人的尾巴都各有用處是不能借給他的,心裡疼愛小壁虎所以笑著說,讀時語速要放慢,充滿感情地讀出關心疼愛。「小壁虎轉身一看,高興地叫起來。」他為什麼「高興地叫起來」?因為他歷盡艱辛都沒借到尾巴,這時候一轉身發現自己又有尾巴了,該多麼驚喜啊!小壁虎由不知道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到了解這一功能而喜出望外,讀的時候聲音要響亮,語速稍快,「新尾巴」要讀重音,讀出為自己尾巴有再生能力而興奮的語氣。再如《松鼠的尾巴》中「那條又輕又軟的大尾巴就像一頂降落傘」,要求在朗讀中,能表現出大尾巴的特點。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哪些東西是又輕又軟的,喚起對「又輕又軟的大尾巴」的感受,於是學生不約而同地用細聲柔情的語調來讀這句話。
三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
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也就是說在採用形式多樣的朗讀時,還需要注意要求學生們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而不能有口無心地讀,這就需要培養學生養成邊讀邊想的習慣。要培養學生邊讀邊想的習慣,教師就要善於質疑,鼓勵學生探究,如果學生在學習中有疑問,就會引起學生的求知慾。設置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思維,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和言語活動吸引到問題情境中,使學生集中精神,思考問題。開始訓練時,可由老師提問,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有意識地讀,學生明白了讀課文時思考什麼,思維就有了明確的目的性,老師所提的問題要難易適度,要有層次性,對接受能力不同的學生要讓他們回答不同的問題。比如教學《我要的是葫蘆》一課時,要解決「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這個問題,就應該分層設問,先讓學生討論:「小葫蘆開始時為什麼長得好?後來為什麼會變黃並落下來?」繼而引導學生討論:「葉子和果實是什麼關系呢?」再進一步的提問:「葫蘆的葉子已經長蟲了,種葫蘆的人為什麼認為沒有必要除蟲呢?」最後解決問題:「種葫蘆的人錯在哪裡?」這樣,一問扣一問,使學生在邊讀邊想的過程中理解感悟了課文的內容。再如教學《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時,課文最後只講到青蛙取笑小鳥,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並沒講青蛙到底有沒有跳出井口,於是我針對這個問題,引導學生想像青蛙怎樣跳出井口,它跳出井口看到了什麼,它還會回到井底嗎?學生通過想像,既練習了說話,又懂得了課文蘊含的道理。
四注重積累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正確、靈敏、豐富的感受,是積累把握語言文字的一種能力。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不可能有真正的閱讀能力,當然就談不上學好語文。所以,學好語文,積累是一個關鍵環節。落實這一環節,要讓學生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擴展閱讀面、擴大閱讀范圍、拓寬閱讀渠道,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格言、優美詞句、精彩句段等語言材料。這些語言材料的積累,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激活,學生的閱讀能力將會大幅度上升。在學生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中,還要培養他們良好的語感。而培養語感,不外乎就是要指導學生好好讀書,讓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去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離開了讀書就談不上培養語感,猶如離開了游泳池,就談不上學習游泳。比如《桂林山水》一文景美文美,它以優美的筆調,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絢麗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配樂朗讀課文,讓學生觀看桂林山水的圖片資料,還讓親身游覽過桂林山水的學生談談自己的真實感受,從而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熱愛嚮往之情。在此基礎上配樂讀、表演讀,反復誦讀,在讀中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在讀中想像桂林的美景,在讀中欣賞美麗壯觀的圖畫,學生心通其意,必有身臨其境之感,將自己融入優美文字之中,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品味,促進了語言的積累,從語感培養的角度來看,也訓練了學生豐富和擴展語言的能力,增加了對語言的感悟。

⑷ 小學語文教研組記錄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7
教研內容: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
活動過程:
一、由戴蓓主任做《在反思中進步 在評課中成長》的專題講座
(一)反思重點——課堂教學
關鍵詞:教學觀念 教學行為 學生的表現
(二)課前准備和課余練習——反思的基點
關鍵詞:教學目標 達成高度 准確的定位
(三)學習觀摩——反思的生長點
(四)開展對話——反思的要點
(五)勇於否定——反思的難點
反思的內容:
1. 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
2. 教學活動是否「溝通」和「合作」。
3. 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4. 教學過程是否存在著「內存」。
5. 教學過程是否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6. 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
7. 是否存在著「偽探究」
反思的方法:
1. 思教學效果
2. 思自己的行為
3. 思成功之處
4. 思教學不足
5. 思改進措施
6. 思再教設計
(三)進行教學反思的注意事項
1.不要與說客混淆
2.注意反思的「落腳點」
3.注意反思的「系統化」
4.注意反思的「實踐性」
5.注意反思的發展性。
(四)關於評課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8
活動主題: 《放飛蜻蜓》集體備課
活動過程:
1、解讀教材:這是一篇充滿情趣的故事。描寫了一群小朋友在陶行知先生的幫助下了解到蜻蜓的相關知識,認識到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在陶先生的勸導下把捕捉到的蜻蜓放飛掉的故事,告訴我們必須愛護益蟲的道理,是富有啟迪意義的好教材。
2、設計理念:
(1)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在此基礎上漸次深入探究。
(2)引導學生熟悉故事情節,根據標題「放飛蜻蜓」的特殊性,啟發學生由此出發,提出自己的猜想,相機亮出故事結構「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進而兼顧首尾,聚集「放飛」,導向深入探究,使教學不致平板化。
(3)本文突出的人物是陶行知先生,教學中盡量注意陶先生關愛兒童、循循善誘、民主作風等等閃光點,讓學生對其自然產生敬佩情緒,在心中樹起崇高形象。
(4)作者描寫了一群兒童,充滿了童趣,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在創設的意境中去感受情、體味趣,於不知不覺中提高思想認識。
三、探討教法:
覃寧:這篇文章短小且非常容易理解,故事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極易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覺得在這課的教學中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以趣激學,以情系說。
張永青:運用多媒體課件,通過蜻蜓飛舞的畫面導入課題,不僅激起學生對美麗蜻蜓的喜歡,而且由此讓學生帶著美好的感情進入下面的學習,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將對後面的教學產生了鋪路搭橋的效用。
潘萍: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一方面表演的學生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爭取表演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台下的學生會津津有味的聽,全神貫注地辯,又興致勃勃地說,能培養學生專心聽、仔細辯、大膽說的習慣和能力。
諶雪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中的重點詞句,談自己的看法:如果你就是這群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之後,你會自覺自願地把捉到的蜻蜓放飛嗎?為什麼?
盧衛:在學完整篇課文以後,我覺得可以安排了一組圖片欣賞,目的是引導學生想像:重回藍天的小蜻蜓會說什麼呢?並自由表達:你們有什麼想對小蜻蜓說的嗎?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5
活動主題: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遨遊漢字王國」
具體內容:
圍繞「遨遊漢字王國」開展綜合性教學,這也是孩子們第一次進行為期兩周的綜合性實踐。根據 「有趣的漢字」和「我愛你,漢字」等主題,我們教研組的老師們進行了一次次的集體研究,最後決定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及課外的相關資源,自主開展一系列的漢字綜合學習行動。活動如下:
1、學習課本上的閱讀材料,然後組成學習小組,並確立組長後明確分工;
2、小小展示台——漢字歷史大揭秘
(1)字謎大擂台。
(2)諧音俱樂部
(3)小小故事會。(如「一字之差」的教訓等)
(4)小主人在行動——我為用字規范出點力
(5)小小書法展——感受書法藝術美
3、製作展板。
4、小結:
陶行知先生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會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去觀察自然、觀察社會;解放孩子的嘴,讓他們會說……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主題,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編寫材料,自己主持活動,他們就會興趣盎然。的確,在綜合性活動課上,孩子們的思維特別活躍,他們的「工作成果」也給老師們一個又一個驚喜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1
活動主題:語文課更應返樸歸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課堂,怎樣上出「語文味」,特別是在過分強調「人文性」的今天,如何讓學生走進文本,常常是我們忽視的――沒有真正走進去,品讀課文語言,理解文字背後的廣大空間。一味的去追求所謂的精彩,什麼課都想感動天感動地。刻意地去挖掘教材,找甚至去造內涵。到頭來只是一派虛假繁榮。與其那樣,不如做些實在的,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打牢基礎,讀好、寫好。
二、問題的解決:
1、課堂上的教學手段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切莫「同一首歌」。
要處理好形式與內容的關系,切莫「為表演而表演」。
2、讓學生從文本內容中去「入其境,悟其情」。
三、總結:
語文不是筐,啥東西都能裝」,我們不能被「語文的外延」之類似是而非的口號所迷惑,而應回歸語文的本色——言語能力是奠基性的,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質」的規定性得以存在、顯現的基礎,也是語文課程、語文學科得以發展的依託,舍此不稱其為學科。如果,我們在教學中以我們深厚的語文功底引領學生落實語文的「本體」:外里顯現靈活扎實的語言運用能力,內里表現為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提升認識價值觀,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2
活動主題:享受朗讀 培養語感
學習的具體內容:
一、教研概要:
語感是語言的一種直覺能力,但訓練語感卻是一貫非直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反反復復地對各式各樣地言語材料進行感受和領悟,反復地進行感性的和理性的認識。這樣,學生對言語的感受就會逐漸從膚淺、狹窄、遲鈍走向深刻、全面、靈敏和迅速,而培養學生這種對語言的靈敏、全面、深刻的直覺能力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語感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呂叔湘先生指出「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感情。」要真正地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小之以理,動之以情。語文教學必須重視對學生語感的培養。
二、具體措施:
1、語感的培養不是講出來的,是學生自讀自悟的結果。在上課時適時地指導、點撥、啟發,可能這樣講得少了,但學生的語感卻能夠在反復對比的讀書過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留出充分的時間讓學生享受朗讀。「講解只能讓人知道,朗讀卻可以讓人感悟」,語感也自然會流露於學生惟妙惟肖的誦讀聲中。如:《趕海》時引導學生從「我在海里摸呀摸呀」「不甘束手就擒」「東逃西竄」想像螃蟹逃生時有趣的樣子;從「小夥伴只努努嘴兒,不做聲……突然,小夥伴『哎喲』一聲叫起來,原來……」體會小夥伴抓螃蟹時的專注努力以及被螃蟹的大螯夾住時疼得齜牙咧嘴的有趣樣子等,讓學生讀出小作者趕海時喜悅、驚訝、歡快的心情。在充分交流、朗讀的基礎上,我還引導學生把有趣的情景演演,在饒有情趣的表演中,讓學生入境悟情,加深情感體驗。這些構成畫面的語言更適宜培養形象感。
2、閱讀教學中朗讀的形式很多,有齊讀、輪流讀、指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無論哪種都不僅是閱讀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幫助學生培養語感,理解課文內涵,從而達到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有效的朗讀訓練,必須同思維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特別是與想像緊密地結合起來,才能誘發學生的語感。「閱讀時,你到處感覺到他的存在,但卻看不見他本人;你讀到他的語言,卻聽不到他的聲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補足這個缺點。」沒有想像,就無從對語言進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幫助學生憑借想像走進作品所描述的那個看得見、摸得著,能聞其味、聽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體形象的世界。同時,運用形象思維去感受語言文字的意蘊和情感。如《黃河的主人》,文中有這樣一段話「黃河滾滾。那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氣勢,令人膽戰心驚。」「那是什麼,正在洶涌的激流里鼓浪前進?」「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緊貼著腳的就是波浪滔滔的黃水,如果沒有足夠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等句子如不運用形象思維,便不會讓人感受到黃河浪濤的雄偉、壯觀更有一種令人望而生畏之勢。使學生置身其中,感受波濤的洶涌澎湃、壯觀,從而為學習艄公鎮定、機智的品質打下深厚的情感鋪墊。
三、總結:
語感培養有豐富的內容和方法,而朗讀則是提高學生語言感悟能力的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所謂「文選爛,秀才半」「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言雖簡單,卻道出了閱讀教學的真諦。只有經過反復朗讀,感受讀的樂趣,方能讀出其中的味道,讀出其中的深層含義,而在這個整體的把握過程中,對於文中所涉及的語音、文字、詞語、句子等的品位與琢磨,更是一種不知不覺的語感訓練。朗讀不但應該是在所有的言語活動中起關鍵作用而不可缺少的,也是聽、說、讀、寫等言語活動的質量和效率的杠桿,而且是語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據學生的語言基礎,把握教材所傳遞的感情信息,重視通過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和培養,去廣化、深化、美化、敏化學生的語感。從而創造性地拓展文本的寬度、厚度以及溫度,使文本在想像與體驗中成為學生頭腦中栩栩如生的形象,真正「存活」於學生的心靈。真正地讓學生有感而發,以我口「讀」我心。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3
活動主題:主題: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今天教研活動的主題是: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有效教學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2、解讀文本 把握目標——分年級組現場集體備課活動(主持人 諶雪嬌)
(1)大屏幕出示文本內容(吳瓊瑛負責課件)
主持人:好,讓我來接過這個接力棒。我記得在青賽課期間,時常會聽到評委與參賽選手交流一個問題,我記得戴主任就問過:你覺得自己對文本的解讀到位了嗎?文本就是我們閱讀教學中一個物的資源,是教學的基礎和憑借。「回首來時語文路,潛心會文最是真。」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率先走進文本,潛心會義。下面,讓我們跟隨本部三年級組青春靚麗的黃春英、繆玲、黃梅芳、黃翠玲老師一起走進《放飛蜻蜓》。
(2)教師個性化分角色朗讀。
(3)按年級組討論這一課的目標定位及簡要提出突破本課難點的建議(有效突破難點的金點子)。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紀要14
——中年級有效閱讀教學教研活動
活動過程
主持人:一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如何是評價教學成敗的的重要因素。解讀文本,明確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所以我們教師要學會准確把握教學目標,這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謝謝幾位老師的朗讀,對文本的解讀目的是為了制訂、明確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的靈魂,是規定教與學的全過程的綱領。下面請以年級組為單位分組討論本課的教學目標和突破本課難點的教學策略。
(討論交流5-7分鍾,然後全體交流,主持人即興串講)
(下發討論表格,以組為單位記錄討論結果,並確定一位中心發言人,由各教研組長負責組織討論)
討論的問題有:
A、通過閱讀文本,你們組認為《放飛蜻蜓》這篇課文的教學目標定位是:
B、(有效教學金點子)體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代的關懷愛護是本課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你們組有哪些建議?
(4)請3-4個組代表講解。
(5)提出我們組通過研讀教材,確定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
主持人:我們進行有效教學的研討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不能停下的是實踐的腳步。下面,讓我們走進吳柳清老師的課堂,看看吳老師對文本的解讀,目標的達成情況。下面請老師們往後座,稍作休息後一起來欣賞吳老師的教學魅力。
3、課例示範,踐行目標(吳柳青負責)
要求:通過觀摩課例,關注和檢測目標達成的效果及策略。
4、有效教學在反思評議中提升。(反思評課環節由余宗翰主持,吳柳青負責反思,潘萍、覃寧、黃春英、龍懿敏圍繞目標的達成及實施的策略進行評課,組外教師補充。)
5、活動小結(盧衛)
今天我們三年級組圍繞「有效教學」這一課題,以「解讀文本 ,明確目標 」為切入點,進行了現場集體備課,對話交流,課例展示,評課反思等活動,重點探討了如何通過准確定位教學目標來保障有效教學的實踐。雖然我們來不及對教學過程中如何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但只要老師們通過這次活動認識到「潛心會文」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條件,「目標導航」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游離保障,能引起我們的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對目標及文本的關注,我們這次教研活動就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達成了一種共識,追求語文教學的扎扎實實、簡簡單單、回歸本位才是真,做到心中有目標,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學生,我們就能實現有效教學。讓我們沿著有效教學的道路,去深入探討。感謝學校領導的指導和老師們的積極參與。
6、集體誦讀陶行知教育語錄
(讓我們向陶行知先生學習,成為一個有愛心和智慧的教師)
● 愛滿天下,樂育英才。
●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 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這叫「因材施教」。
7、黃校長提出希望。
三年級語文組教研活動記錄16
主題:課題與教研同行 理論與實踐碰撞-中年級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探究
1、熟悉《課標》要求,正確認識識字教學。
2、正確認識識字與閱讀的關系,重新定位中年段的識字教學。
3、做好識字過渡,多方位引導。
4、把握閱讀教學中有效識字的基本策略。
5、黃勤老師執教的《特殊的葬禮》。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個人教研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