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讓小學語文充滿音樂氛圍
如何讓小學音樂課充滿活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也一步步深入我們的日常教學。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應圍繞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因此,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音樂教學中選擇「快樂教學」作為突破口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一、教師首先要具備良好的人格魅力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首先,教師要努力加強自身人格修養,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塑造強大的人格魅力,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召、帶動和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創新人格在潛移默化中逐漸形成,即為「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學中,對課堂上個別學生可能出現的「搗蛋」行為,要冷靜對待,保持情緒穩定,努力營造上課期間融洽而和諧的教學氛圍.同時在課後要及時有針對性地主動找到學生談心、交心,理性批評並糾正個別學生的不良行為,充分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其次,教師應主動將自己的為人處事和言談舉止置於學生的監督之下,做到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二、小學音樂課中的意境教學
在大量的隨堂聽課和觀摩聽課活動中,經常能聽到老師們這樣的評論:「這堂課比較有意境」。「這堂課把我們帶到美的意境中去了」。「聽了學生的歌唱,使我們身臨其境」。「這堂課如果在歌曲的藝術處理上再細些,則意境可能會更深些。」……。可見,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正在受到廣大音樂教師的關注,從許多報刊雜志上發表的有關小學音樂課意境教學的心得體會文章中,也可以看到,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正在成為廣大音樂教育工作者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我國音樂理論家修海林認為:音樂意境「既產生於音樂家對對象的審美感覺中,又存在於音樂的表現中。自然,音樂的審美也勢必要求體驗到這一意境,這時意境即是客體的主體化,也是主體的對象化,意境是審美意象性活動的產物」。小學音樂課堂內的音樂意境,存在於音樂教師的音樂表現和學生音樂審美體驗的自始至終。沒有教師主動的音樂表現,就沒有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就沒有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
小學音樂課的意境教學大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挖掘教材的意境因素
教師應當認真分析教材內歌曲的歌詞、旋律、節奏、速度、力度、音樂表現記號、情感標記等,以充分發掘教材的音樂意境因素,並運用它來為意境教學服務。
2、用語言來描述意境
教師在用音樂語言構築音樂意境後,還必須及時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用口頭語言來描述音樂意境。如:在上音樂欣賞課《彼得與狼》時,先讓學生聽這個交響童話的音樂,在學生隨著音樂旋律的發展漸入佳境後,又及時啟發學生想像,用自己的話來描述它,在此基礎上,簡要概括出在這個交響童話故事中貓的饞嘴與狡猾,小鳥的機靈活潑,鴨子的愚蠢笨拙,狼的陰險、毒辣,彼得的機智勇敢,老爺爺的善良、可親等音樂形象,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交響童話音樂的藝術魅力。
值得注意的是:學生在進入音樂意境後,必然會對音樂的旋律織體、和聲節奏贊嘆不絕,激動萬分,並有一種急於表述的激情。這時,教師就應當因勢利導,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盡管他們往往辭不達意,但教師還是應當給予鼓勵,並在此基礎上作出總結性的畫龍點睛式的意境表述,這將有助於意境教學的深化。
3、用形體來表現意境
首先,教師應當運用自己富有表情的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在為學生演奏《碼頭工人歌》的時候,教師可以用沉穩的演奏姿勢,痛苦而憤怒的臉部表情,來表現受盡煎熬的碼頭工人掙扎反抗的情景。
其次,教師應當組織學生用形體動作來表現音樂意境。如在教學《走啊走》這首歌時,積極啟發學生創編了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形體動作,在教師富於表情的鋼琴伴奏下,學生興致勃勃地表演了各具個性的老大爺、小朋友、解放軍走路的情景。
音樂意境的形體表現,應以教師為主導,在組織學生的積極參與中,促使意境教學的直觀形象化。
三、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
激發學習興趣學生在學校學爿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時問內讓學生學到盡町能多的知識,教師就耍多想辦法、多出點子。例如,我在引導學生欣賞「鍾表占」時,他們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為他們對鍾表的表象認識比較清楚:但是在欣賞歌曲「金孔雀輕輕跳」時,對「孔雀開屏河邊走.傣家竹樓彩虹繞」的認識就不容易了,因為有的學生町能頭腦中沒有傣家村寨風光的景象,不知道傣家竹樓的模樣,也沒有看見孔雀開屏怎麼美,也就很難通過聯想體會音樂之美。在實際生活中,學生不能事事都親身經歷,所以在教學時,我經常運用各種手段(圖畫、幺J燈、錄音、多媒體等)豐富學生的感性材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改善評價方式
讓學生得到成功的體驗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每一次所提出的問題或同答問題,都足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時機。因此,教師耍在評價中精心呵護他們的自尊心.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常用「送星星」等方式對孩子進行評價與鼓勵,讓他們在「數星星」所帶來的快樂而自豪的心理體驗巾產生對學習的信心。在唱歌表演課「小青蛙找家」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學會了歌曲後,我讓他們分小組自創編動作並戴上頭飾表演,同時引導學生對自己和同伴進行評價。在評價中不免會仃學生說某某小朋友動作編得不好,歌唱得不好聽或足跳舞不好看,這時我就會讓他們互相幫助.並對願意幫助別人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如獎勵一朵小紅花、一個表示愛心的節果等,讓這個學生看到他自身的價伉,也培養了其他學生學會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然後也有一些會誇自己表現如何如何好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我一面贊揚他們大H開表演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引導他們向別的同學心學習.幫助其形成席心好學的學習習慣。總之,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時刻都感受到教師在關注著他、期望著他.使學生能體驗到愉快、滿足的情緒,促使其養成良好的性格。
㈡ 如何在小學語文導入中創設情境 王麗梅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們課堂教學也是這樣,一堂課,
從上課鈴一響,師生進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開端。新課導入,能溝通
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知識遷移,對教學效果有直接影響。藝術性
的導入,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確學習目的,產生直
接的學習動機,使學生的情感迅速轉入教學目標所需要的情境。優秀教師總
是讓開場的講話像磁鐵般地吸引學生,使他們獲得首次深刻的感知。
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證明了重視課前導入教學設計,就能把課上得精
彩,學生也喜歡上,能積極參與,專心聽講,積極發言,在愉快的課堂教學
中學好知識。相反如果上無准備之課,隨意走進課堂,一味地呆板地直接教
課,學生會厭倦,會覺得枯燥無味,教學效果當然會不盡人意。因此怎樣導
入新課成為我備課時特別注意的一點,盡量在這個環節上抓住學生的注意
力,讓本次課順利進行下去,把「教」的目標最終轉化為「學」的目標。
一、抓住領題法
語文教材中的一些課題常設有領題,是為了突出文章敘述的重點、難點。
在講授這類課文時,教師如果能從領題入手,設計導語,就能更好地幫助學
生掌握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拎出理解全文的「綱」。這
種導入利於學生質疑破題,直奔課文重點,著眼於提高學生認識能力的思維
訓練,讓他們對所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並能全面深入地了解課文內容。
二、進入角色法
小學生可塑性強,他們不光喜歡新異直觀的畫面。更喜歡參與一切娛樂
活動。在教學中可根據課文內容,充分利用錄音、掛圖或多媒體創設情境,
使學生進入角色,猶如身臨其境,耳聞其聲,目睹其事,從而被陶醉在這情
境之中,使學生興趣達到最佳狀態。這樣的導入方式,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角色,有的同學課前已經對課文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時邊聽、邊想,竟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這自然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三、音樂導入法
一位教育家說過:「音樂不以文字語言、不以具體的形態為媒介就可以
打動人心,培養美的情操,這種力量是其它學科所不能替代的。」優秀的藝
術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豐富人的情感。如果在課的開始就把與本課教材同
主題或題材的音樂作品送入學生的感官,這不僅能喚起學生無限的想像和聯
想,展現美好的意境,還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教材的內涵。
運用音樂導入新課,能創設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學生乘著音樂的
翅膀自由翱翔在課堂上。比如在教學《草原》,導入新課時,我在課堂上播
放一曲悠揚的帶草原風味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頓時,音樂旋律在
是教師教學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們應不斷地對新課的導入形式進行深入探
討.。
㈢ 如何實現音樂媒體與小學語文教學深度融合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與音樂的結合必須考慮到兩者之間的契合度,須知兩者不是機械性的搭配,而是兩種因素的結合,教師要深入把控教材,掌握教材內容中蘊含的情感價值、人文內涵,深入提取、捕捉、挖掘情感寓意,從而能夠較好的掌握文章和相關音樂之間的關聯性,讓學生獲得 視聽上的雙重心理沖擊。例如, 在講解《找春天》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依照文章主旨選擇《春天在哪裡》這首歌,兩者之間的契合顯然是很明顯的,能夠較好的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愉悅的音樂聲讓學生情緒上產生歡快感,受到渲染後極好的活躍了課堂上的學習熱情教師在適時恰當的引入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感受文章中的主旨,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鑒於小學生生理和心理上都處於較為幼稚的狀態,他們的人生閱歷較淺,情感沉澱少,無法較好的理解具備豐富情感的文學作品,這時候可以很好的利用音樂作為媒介向兒童傳遞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情感,實現情感體驗的升華。教師應當在客觀理解文章主旨後選擇那些契合主體的音樂來構建較為合理恰當的情境,誘導學生體會文學作品中的情感,提升學生從中獲得的情感體驗,從作品中的思想性獲得與作者的共鳴。例如,在古詩詞《憶江南》的教學活動時,選擇歌曲進行播放,再結合學生自主性的閱覽詞的效果,顯然要好於單純性的閱讀文字,語文教學活動的效率得到了升華。
總之,教師需要不斷革新自身知識儲備體系,革新自身教學理念,探討更加符合時代趨勢的教學活動策略,選擇符合客觀需要的音樂,通過音樂讓學生將思緒帶入到文字中,學生獲得了與作者的情感上的共鳴,自然也就可以更好的理解文章所表達的內涵,從而感受到語文的樂趣,實現深層次挖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標。
㈣ 適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煽情的音樂有哪些
友情地久天長,long long ago,都不錯,希望對你有用
㈤ 小學語文月光曲如何導入
月光曲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讀後,我們也彷彿進入了樂曲描述的如夢似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了無限嚮往,同時對貝多芬產生了深深的敬仰和愛戴之情。
對於《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及表達的情感,作者以生動的文字,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天高雲淡、月朗星稀,平靜的海面上「灑滿了銀光」,這時月下的一切是那麼幽靜。月亮「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我們在體味作者用詞精妙的同時,更為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和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所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裡「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溫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於凄楚中飽含了對哥哥的體貼。正是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感動了貝多芬,使得他即興創作《月光曲》,並為之演奏。
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豐富的想像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像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文章熔傳說、美景、深情於一爐,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想像、優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二是體會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感情更深刻。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難點是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繫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這一點課文沒有具體的答案,需要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才能突破難點。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
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盲姑娘一直以來的願望,而盲姑娘把這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說明了她對哥哥的體諒和理解,她十分理解哥哥說的「音樂會入場券太貴,咱們又太窮」話中含有的不安和痛楚之意,她對自己說的那句話感到不安和後悔。這「隨便說說」,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讓我們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澀,更讓我們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種被生活所迫,而強壓住內心對音樂熱愛的無奈。是啊,生活本來就已經很艱難了,聽貝多芬的音樂會是多麼奢侈而又無望的事啊!學習本句,要側重語意的領會。可通過聯繫上文中兄妹倆的對話,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會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②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多純熟」,是說彈奏的技能熟練;「多深」,是說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現出來了。句子中的兩個「您」讀起來不一樣,第一個是表示猜想,語調稍延長一些。後來她做出了判斷,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這樣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個「您」就很肯定。夢寐以求的願望變成現實,盲姑娘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盲姑娘的這幾句話使貝多芬十分激動,一個雙目失明的姑娘,這么愛音樂,又這樣懂音樂,這是知音啊!正因為遇到了知音,貝多芬才產生要為她彈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創作的激情頓時而生。
③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裡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瞭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鍵。
「清幽」,秀麗、幽靜。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是那麼朦朧,那麼美,就連破舊的茅屋也顯得詩情畫意。這樣的美,蓋過了茅屋裡的窮困和凄涼。此情此景,深深打動了貝多芬,他「望瞭望」窮兄妹倆,同情之心油然而生。是啊,美好的音樂應當給予窮苦而又愛好音樂的人們,這樣想著,使他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鍵來。
④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水天相接」,水和天連接在一起。「微波粼粼」,微小的波浪閃閃發光,形容水清澈的樣子。「霎時間」,極短的時間。
皮鞋匠聽著貝多芬的琴聲,聯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麗畫面。第一幅:月亮剛從「水天相接」處升起,海面上「灑遍銀光」。此刻,貝多芬輕輕地按著琴鍵,音樂輕幽、舒緩。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現了「一縷縷輕紗似的微雲」。隨著景象的變化,音樂氣勢逐漸增強,曲調出現了波折。第三幅:「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強音樂驟然響起。浪花「涌過來」,氣勢兇猛,音樂高昂激越,節奏越來越快。多麼美麗的畫面,多麼豐富的聯想!時而舒緩,時而明快,時而悠揚,時而激烈。清新、夢幻的境界,優美、和諧的曲調,讓我們不得不嘆服貝多芬高超的技藝。
⑤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靜的臉上,照著她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了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
「恬靜」,形容姑娘被音樂喚起了想像後,臉上表現出來的專注、平靜的神色。臉上是「恬靜」的,心裡是舒適、安逸的。「彷彿」,指哥哥看陶醉在琴聲中的妹妹,從妹妹專注而平靜的神情中產生的感覺,感覺妹妹也和自己一樣,被琴聲帶到了月光下的大海。「波濤洶涌」,波浪猛烈地向上涌。「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是多麼寬闊自由的天地,又是多麼光明、美好的景象,這正是兄妹倆所嚮往的情景。貝多芬的琴聲帶給了兄妹倆無窮無盡的想像。音樂,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對詞語的理解。
斷斷續續:時斷時續,本文指琴聲不連貫。
陶醉:很滿意地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課文中指優美的琴聲讓兄妹倆聽得入迷,似乎忘掉了周圍的一切。
蘇醒:昏迷後醒過來。課文中指窮兄妹倆從美妙的音樂中回過神來。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蘇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三、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在知識、思想情感、意境等方面同當前六年級學生都有一定的距離,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教學時,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討論。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去說、去想像。在自讀自悟中理解語言文字,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2.課文意境雋永、文質兼美,蘊涵著豐富的美育因素。無論是樂曲、語言、情感,都能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學時,可從以下三方面體會:
①從鮮明的形象中領略人格美。
《月光曲》一文塑造了貝多芬、窮兄妹倆兩種人物形象。教學時,可以抓住人物的外在形象,揭示人物的心靈美,使學生受到人格力量的陶冶。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鋼琴家,理解這一人物形象時,教師著重向學生介紹他的生平事跡,以及他的名言「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麼幸福」。從貝多芬為窮兄妹倆彈奏樂曲這一故事中,讓學生感受到貝多芬不辭勞苦,一心為民作曲彈琴的精神。作為勞苦大眾的代表窮兄妹倆,他們生活很困苦,但十分愛音樂,對生活充滿了樂觀的態度。窮兄妹倆能相互關心、相互體貼、相依為命,這種善良的品性正是審美教育的「源流」。
②從生動的語句中感受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更值得反復誦讀體會,以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美。如,在朗讀第九自然段時,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時間」「一縷一縷」「波濤洶涌」等詞句,讓學生想像並練說:「通過這些詞句,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體會到海面由平靜——波濤洶涌,體會到樂曲由舒緩流暢——高亢激昂。此時,即使學生沒親耳聆聽《月光曲》,也能通過充溢著優美意境的語言文字,想像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
③從優美的樂曲中品味藝術美。
《月光曲》是貝多芬創作的經典樂曲之一,其優美的旋律傾倒了無數音樂愛好者。課文中,美妙的琴聲讓兄妹倆深深「陶醉」,「等他們蘇醒過來,貝多芬早已離開了茅屋」,這些都體現了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教學時,教師可以播放《月光曲》的音樂,讓學生配樂誦讀。
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使用歌曲導入法
首先一定要結合課文,然後從各種渠道廣泛地找盡量與教學有關的音樂。輕音樂是個不錯的選擇!
㈦ 小學語文書上的歌曲
《長江之歌》已被收入小學冀教版語文六年級第一學期第一課(2009年修訂本),北師大版第11冊第三單元第一課,現在小學冀教版第11冊的第一課也有了這篇課文——即將畢業的小學生們,都會學習這一篇課文,領略長江的迷人風采。江蘇教育出版社對《長江之歌》進行了修改,使文體更簡潔。下面是修改後的歌詞:
你從雪山走來,
春潮是你的風采。
你向東海奔去,
驚濤是你的氣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兒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你從遠古走來,
巨浪盪滌著塵埃。
你向未來奔去,
濤聲回盪在天外。
你用純潔的清泉,
灌溉花的國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
推動新的時代。
我們贊美長江,
你是無窮的源泉;
我們依戀長江,
你有母親的情懷。
作者寫文章時豪情滿懷;詩詞中的「你」指長江,把「長江」比喻成母親,富有詩意。
第一段主要從地理特點的角度描寫長江,歌頌她一瀉千里、滋潤兩岸的氣概。
第二段主要從時空的角度描寫長江,賦予長江一種象徵意義:永遠充滿青春活力,永遠向前發展。
《長江之歌》贊美長江的雄偉壯觀,表達作者對長江的熱愛與依戀。
㈧ 如何讓音樂的魅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展現得更加完美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素質內教育要容求教師把學生從傳統的被動的受教育地位轉變到主動的求知地位上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引導學生養成自覺地尋求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為此,我們必須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地位。
㈨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