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運用討論法
討論過程可以使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評價、發現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從而體現學生為學習主體,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團體精神。同時討論法也是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法。它要求教師精心設計討論內容,科學地組織與實施討論過程和反饋方式,以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讓數學課堂充滿生機。
比如,在教學 「小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示,小組合作總結出了小數的基本性質。我看到很多同學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微笑。為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小數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不變,那麼整數呢?同學們齊答:變。我又問:整數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會變,小數為什麼不變呢?」同學的笑容不見了,一個個陷入了沉思之中,還沒等老師下達開始的命令,孩子們就迫不及待地討論開了。我覺得在小組討論時,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要討論的問題,「導」要點到為止不能導的太過透徹,否則就變成「灌」。同時教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討論,對每個組解決問題到什麼程度、全班有幾種不同的意見或有什麼獨特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又如上例,在討論中,我發現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每個小組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見。有的組運用舉例的方法從數位的角度加以證明:如5和0.5,5的末尾添上0,5所在的數位由個位變成十位,所以大小變了;0.5末尾添上0,5仍在十分位,所以大小不變。有的小組用小數的意義,把小數轉化為分數來解釋;有的小組用小數的組成來解釋:0.5和0.50都是由5個0.1組成的,所以大小是一樣的。教師了解到以上情況,下一步如何引導就心中有數了 。
全班交流後,學生的頭腦中已經大體形成一種或幾種意見,或者說,他們已經成功地分享了彼此的成果。教師這時要幫助學生進一步凝煉提高,總結方法。再如上例,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釋了小數的基本性質,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到,幾個不同的角度的解釋是有密切聯系的,可以統一到小數的意義上來。再從方法角度看,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用了哪些方法——舉例、畫圖、聯系以前所學的知識等。有意識地把這些方法提取出來,更有於學生今後自覺地運用。
討論是訓練他們語言表達能力,充分發揮自己的見解,共同解決問題。當前的農村學生在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較差,有時候學生有才使不出——郁悶的感覺,自己的意見得不到證實他們實在是心不甘。討論法就是打開了學生互相發表意見,互相交流,互相評價的窗戶,是培養學生多種能力的重要教學方法,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要多採用討論法,使課堂氣氛活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㈡ 《如何有效開展小學數學教研活動的探討
扎實有效的數學教研活動,是高效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關鍵,教師只有加強學習,投身科研,多形式、多角度的開展數學教研活動,才能更好的促進自身專業成長,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有效地開展數學教研活動,是提升數學教師專業水平,促進學校數學課程教學順利實施的有效手段。小學數學教研活動應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引,以全新的思維,豐富多彩的形式,積極開展特色教研活動。筆者認為「數學教研活動的有效開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加強理論學習,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基礎
開展好數學教研活動的前提條件就是教師應該具備一定水平的數學理論知識,學習和研究有關數學方面的理論思想,儲備好教研活動所必備的「數學養分」,提升教師自身數學素養,才能更好的開展好數學教研活動。教師要想儲備一定的「數學養分」來供給數學教研活動,那就只有一點是必須做到的,就是學習。所以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要多看書,多看有關數學教學方面的書,潛心閱讀數學相關的教育理論專著,以讀書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內涵,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自己,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不斷地更新教學思想、方法,實現知識的創造、傳播和運用。學習可以採用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的「三定」形式。比如:學校每個教研組的學習由教研組長來組織安排,期初寫出學習計劃,可以定在每周的周二下午學生放學時間進行學習培訓,每次學習的培訓人員可以輪流進行,可以學習一些名師優秀案例,觀看優秀課例光碟等,還可以學習自己在平時閱讀資料上得來的優秀文章,學習之後每位老師都要寫出心得體會,下次學習時進行體會交流。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制定出自己的個人自學計劃,按照計劃在一學期中要閱讀多少文章,撰寫多少案例,交流多少心得等等。
二、創建數學學科科研團隊,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保障
有效數學教研活動不單單的指舉行幾次評優課,示範課、觀摩課或研討課,重要的是通過教研活動的開展,使數學教師在各個方面迅速成長起來,使教師的課堂教學高效。要想使數學教研活動更為有效,除了搞校本教研外,還要進行一些與數學相關的理論與實踐探討研究,即課題研究。這就要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意發現和積累問題,有問題就要解決,面對問題就要不斷探索研究,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課題研究是教研活動的重要部分。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和出現的問題,努力使教育教學活動效益最大化。學校各年級數學教研組要結合本校本年級實際確定自己教研組的研究課題,根據課題確定研討主題組織開展教研活動,進行教學實踐。例如,本校近年來確定的課題有:「低年級計算教學方法的探索與研究」「中年級圖形教學方法探索」「高年級數學高效課堂思路的探索與研究」等等,這些課題都安排在數學教研組中進行。課題研究形式採用立項課題研究的方式進行。在實驗研究過程中定期提交階段研究報告到教務處,教務處組織或邀請數學專業人士進行討論評價。這樣,不僅提高了全體數學教師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自身得到了發展,更重要的是學生成為課題研究的最大受益者,真正凸顯了教育教學活動效益最大化。
三、形式多變的教研活動,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載體
教研必須放到教研活動中去研究,去探討,去驗證,形式多變的教研活動,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載體。經過這幾年的研究實踐,覺得如下活動有助於數學教研活動的增效。
1.集體備課
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中無現成的經驗可循,剛干獲取的比較有價值的經驗,轉眼就要過時,還有,僅憑個人經驗,單兵作戰,磨時間,耗體力,不能解決實質問題。新課改在積極倡導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求教師合作探究,形成研討氛圍,發揮「集團效應」的優勢。集體備課作為教師合作研討的一種有效形式,對於發揮教師團隊合作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加強集體備課,發揮集體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進步,課堂教學的實效和效益才會提高。
2.同課異構
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思想、經歷、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決定著對同一內容的課的理解的不同,每個教師對同一內容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法。教師之間存在著的這種差異,就是很好的教研資源。故可以舉行一些同課異構的活動,來研究探討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方法。這樣,大家可以在比較中互相學習,在比較中共同提高。採用的程序如下:①學校各個數學教研組根據本年級段確定一個教學題目;②由教研組內的部分教師分別備課;③教師上課;④教研組集體聽課、評課;教師在教學中借鑒他人的經驗和做法,在開放、多元的教學研究活動中學習,有利於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3.課題研討
課例研討是上課之後課題組教師就所研課題進行的一種集體研究形式。目前採用縣教研室提出的十步課題研討活動形式。即教學會診查問題,梳理問題定主題 ,理論學習明方向 ,集體備課找方法 ,大家觀看驗實效 ,個人反思談得失 ,同伴互助共分享,專業引領再提高,共識提煉為常規,問題引出新課題。
4.案例片段集中剖析
案例片段剖析,對教師提高教學水平非常關鍵,這是課堂教學情景再現,是集大家智慧幫助其課堂教學提升的一個方法,在剖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即做到了運用理論,又產生了新的教學方面的經驗。這個方面是每一個月舉行一次,要求教師把平時在課堂教學中的困惑問題或案例帶上來,集中剖析,找到解決的方法和最佳途徑。
四、拓寬教研活動范圍,是有效數學教研活動的發展提升
多年來小學教研活動存在模式化的問題,活動的開展效果大打折扣。鑒於此,本校探究出了幾種可行的活動形式。
1.聯片教研(學校手拉手)
有效數學教研活動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校本教研的開展是需要一定條件的,如專家引領,需要專家或學科帶頭人、同伴互助,需要有一定數量的高水平的師資隊伍。而農村學校往往規模小、條件差,很難開展校本教研。為了克服這個難題,經過研究和實踐,實行了校際合作,聯片互動教研,這種方式很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在實踐中形成「區域推進與片區互動;集中指導與分片服務」相結合的方式,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2.經驗交流
重視發揮學區中心組的作用,開展參與式交流,互動式交流,課題式交流,形成立體互動、注重實效的教研形式。這樣教師參與面廣,既增加了校際交流合作力度,又驗證了學校校本教研的成效。達到了優勢互補,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研活動,其目的是解決數學課堂教學存在問題,探求新的數學教學方法,提高數學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為教學實踐服務。故學校每位教師都擔負著一種使命,那就是以提升自己來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只有學理論,懂理論,用理論,才能做到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
㈢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哪些值得討論的問題
新課程的實施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在課改實驗的課堂上呈現出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煥發了教學生命的活力。
2005年9月以來,通過學習《課程的反思與重建》,本著「以問題為出發點,以解決問題為歸宿」的「自修—反思—實踐」的宗旨,由於一些老師對課程標准中教育理念的認識還存有一些模糊和偏差,出現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絕對化的做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以及對平時聽的課改觀摩研討課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進行反思。反思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現提出與各位同行探討。
案例一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好課都離不開多媒體課件嗎?
在一次教學能手競賽活動中,我曾聽過兩位老師執教同一內容的數學課—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位老師設計多媒體課件,整堂課自始至終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而另一位教師則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驗材料,然後,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探究,推理與交流,使學生不斷經歷艱辛的自主探索學習過程,使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再發現」、「再創造」過程,最終學生發現了「三角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的一半」。課後,經了解,發現前一班只有1/5的學生掌握此知識,而後一節課,只有極少數的學生還有些模糊。很明顯,同一內容的兩節課,沒有設計多媒體課件的這節課,教學效果更好。實踐證明,並不是所有的課都非要多媒體課件不可,也不是有了多媒體課件的課就一定是好課。
我還聽過這樣一節競賽課,多媒體課件的演示,把教學內容表現得豐富多彩、形象生動。突然,教師的操作出現失誤,多媒體課件無法正常運行了,頓時,學生鴉雀無聲,教師拋出求救的目光,專職計算機教師趕緊上前,幫忙擺弄,不一會兒,一切又恢復了正常,課仍然熱熱鬧鬧進行下去。
二、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基於這一理念,以計算機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越來越得到教師和學生的接受和重視。在數學教學中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多媒體課件,將多媒體技術與數學課堂教學有機整合,確實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益,這是不容置疑的。當前,有一些人把評價一堂教學課的優劣,以有無使用多媒體課件作為主要依據,那隻能是對現代教育技術含義的片面、膚淺的理解。好像離開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似乎成立一堂品味低的課。在時尚的背後,教師只是把自己的「滿堂灌」交給了電腦,而自己則是退到幕後,看似學生學得相當主動,其實一切都離不開教師的操縱。
三、設計策略
我們知道,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如果運用不當,不但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的發展。事實上,有一些數學課,整堂課,思路清晰,設計新穎,不浮不躁,沒有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或者利用投影儀演示圖片,或者直接把實物帶進課堂演示,或者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做實驗,使傳統的教學手段、現代的教學思想、開放的教學設計相得益彰,其效果遠遠勝於「多媒體顯示」的做法。
實踐證明,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代替教師,他只能在「輔助」的意義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多媒體課件科學合理地運用,才能真正使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發揮應有的作用。
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但千萬不能為之所困,更不能成為它們的奴隸,我們要增進課件的交互性,使課件能根據教學得需要隨意調度,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駕馭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先進教學手段的優勢才能充分發揮,進而更好地為我們的教學服務。
案例二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知識都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嗎?
我聽過一堂參賽課,課堂上,教師剛剛提出一個問題,便立即宣布小組討論。前排的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一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在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觀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學習困難得學生把此當作玩耍的最好時機……,幾分鍾後,組長發言,「我怎麼怎麼看」,「我覺得應該如何如何」,「我的意見是……」。而教師則是若無其事,站在一旁,任憑學生如此熱熱鬧鬧「討論」下去。
二、反思
作為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之一,小組合作學習在形式上成為有別於傳統教學的一個最明顯的特徵,上述片斷種,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明上熱熱鬧鬧,但在熱熱鬧鬧的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仔細觀察,就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的討論僅僅停留在形式上。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麼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麼樣」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應該建立在學生個體需要的基礎上,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力交流的需要後,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的、由成效的。其次,「交流」應含有兩個層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傾聽別人的意見。
而上述片斷種的交流過程,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缺少傾聽的過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設計策略
在教學中合作很重要,但我們不能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強調小組合作,學生將會喪失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學習能力,缺少對求知事物的猜想,試探與驗證等心理發展過程。為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可做以下的嘗試。
1、確立合作目標,創設合作氛圍。
教師備課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確所要體現的新理念。將容易產生認知沖突,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個體探究無法完成的可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不是要將所有的數學課都設計為小組合作學習課。而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對教師而言,不僅僅是一種教學形式上的監督轉換,而是一種教育觀念上的深刻轉變。在某種程度上講,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方式,而是一種學習理念的更新,它是將學生視為學習主體的體現。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大力營造小組合作學習的氣氛,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得到體驗,從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2、優化組合小組,讓學生學會交往。
優化組合學習小組,使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更具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及班機時機情況等進行綜合了解,然後搭配成若干學習小組,二並不是按前後排學生的簡單合作。小組成員要做好合理分工,確定組長,組長輪流擔任,每個小組成員編有號數,每一個成員都要有自己的任務,每一個成員都要有參與的機會,同時,注意關照配合小組內其他成員的活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間互動互啟,充分體現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
3、強化指導,讓學生養成學習習慣。
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被動聽、被動吸收向主動探索、合作互動方式轉變。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情景創設,激勵學生學習興趣。活動中,教師要走進雪山,參與其中,掌握情況,適時點撥,保證小組活動有效進行,同時要指導學生收集資料,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在互相信任中合作學習,學會傾聽他人的發言,以友好的方式對待爭議,分工合作。在合作中提高,從人養成良好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為小組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證。
案例三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知識都需學生探究得出嗎?
我有一次聽課,一位教師在教學「年、月、日」時,當學生認識了平年、閏年之後,教師問:「既然1990年不是閏年,那麼,你能探究一下這是為什麼嗎?」學生瞪大眼睛看著老師,不知所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不難看出,這個問題不切合學生實際,完全超出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探究能力。下課後,我與這位教師交流,告訴他:就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學生是無法探究得出「年份是整百數時,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閏年」這一結論的。這個知識點需要學生探究得出嗎?
二、反思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新課程提出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學習方式,並沒有否定接受性的學習方式。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機械的接受性學習和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有意義的接受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較多的知識。然而,本人在聽課中發現,一些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甚至極端地對任何學習都讓學生「探究」,而接受性學習卻在無意中被摒棄了。
三、設計策略
事實上,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都要講授一定的東西,比如知識、方法、習慣等。關鍵在於,這些東西的給以是強制性的「塞」,還是藝術性的「導」。
將這些知識點直接告訴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課外查閱相關資料,來印證教師的結論。本人認為這樣處理是正確的。從這里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凡是學生難以理解的、無法探究的問題,就由教師直接傳授給學生。也就是說,該探究的就探究,該告訴的就告訴,不是一切數學知識都須由學生探究得出。
案例四
一、問題提出
一切數學教學都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嗎?
一次聽課,問一位學生:「今天這一節課數學課,上什麼內容?」他說:「上節可老師布置每一個學生都要向爸爸或媽媽拿5元錢去商店購買幾件同樣的東西,這節課要在班上匯報,我爸爸說,我的學慣用品都有了,沒有必要花錢再買了,也就沒給我錢。」聽著他的話,我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傷心和失望。詢問該教師如此做的用意何在,他說,這是因為課本上一道兩步計算應用題,離學生生活實際太遠,太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想用此方法便於創造出不同的而又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另一道兩步計算的題。
二、反思
數學新課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歸,強調數學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謀求科學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和諧統一,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我們不能因此而作表層的理解。一些教師為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而忽略了學生對未知數學的探究,這是與新課程理念相違背的。強調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不等於學生要親歷、體驗、實踐一切。事實上,事事都要親歷、體驗、實踐,即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在我看來是間接經驗的東西,在別人、前人卻可能是直接經驗的東西。因此,數學教學應在充分尊重合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的同時,還要使學生超越自身環境和經驗的局限,利用已知對未知數學進行探究和學習。
三、設計策略
我們知道,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課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讓孩子在生活場景中理解數學、應用數學,但生活化的情景應該是有選擇性的、應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和富有挑戰性的。在這節課里一方面,這位教師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精神使我感到欽佩;另一方面,也使我想到,他為了改編教材內容,強求學生購買學慣用品進行實踐、體驗,不僅增加了不必要的開支,還給一些學生帶來一些煩惱。我認為,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進行數學教學固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數學教學都必須始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
案例五
一、問題提出
廉價表揚、物質刺激就是激勵性評價嗎?
我在一些觀摩課中看到,一位學生回答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後,教師說:「講得真好,表揚他!」其餘學生馬上「啪、啪、啪啪啪」。另一個學生回答了同樣的問題,也得到了同樣的殊榮。一節課下來,「你真棒」、「你真聰明」「真不錯」「你真行」等等,表揚聲不斷,多達二十餘次。還有的教師認為,對學生笑一笑、點一點頭的鼓勵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似乎只有一定的物質刺激,學生學習興趣才會變濃,於是,小花、小旗、筆、糖果、五角星……,只要學生回答,無論答得如何,總有物質回報。當然,還有為了保護學生的積極性,有的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回答少評價甚至不評價,學生對此答是「一臉的霧水」。更有甚者,嚴重干擾課堂教學,教師既不敢批評學生,也不維持紀律。
二、反思
關注人的發展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課程提倡激勵性評價。課堂學習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展的手段,而不是教學的主要目的。
其實,過多外在的獎勵並不利於培養學生內在的事就的學習興趣。上述的片段中,教師用的贊賞實在是太多太濫,這樣的鼓勵已失去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的喜悅會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漸漸退去,長期下去,也只能帶給他們更多的「迷失」。
三、設計策略
我並不反對表揚學生,也不反對給以學生適當的物質獎勵,更不提倡教師經常批評學生。只是認為過多的廉價的表揚會導致學生的淺嘗輒止和隨意應付,過分的模糊評價會導致學生的知識的缺陷和是非不分,大搞物質的刺激則會導致學生的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緒。因此,學生的創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鼓勵,學生錯誤的回答,即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處給以鼓勵,不可損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觀的基礎上,堅持鼓勵為主的原則,才是富有魅力的有價值的評價。
以上幾個突出問題,值得大家思考,預防在教學中認識上和做法上極端化和片面性,以便促進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健康發展。
㈣ 小學數學課堂討論中存在哪些問題及改進策略
問題: "形式主義"、"走過場"「趕進度」是課堂討論中最突出的問題之一,討論問題時同學們不能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討論問題不夠深入。討論時,很多學生在揣摩老師的思路,思考的是什麼答案比較符合老師的心意。甚至有時,有的學生因為對問題的看法或提出的問題不合教師的心意,怕遭到教師的指責或嘲弄,不敢提出不同的問題,不敢發表不同的看法。這恰恰扼殺了自己學習的主動性,使自己缺乏自主的思想,更嚴重的是束縛了同學們創造力的發展。
改進:
一、要設計合適的問題
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內容,設計難易程度適合討論的問題,以保證討論時,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最大效用。
一般來說,較簡單的學習內容,只需要學生獨立學習或者教師進行全班教學就可以解決,不需要進行小組討論。而一些較復雜、綜合的內容,比如在新知探求過程中,在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生學習的疑難處,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探究性、發散性問題,啟發學生的探究精神,進行小組討論。
要注意的一種傾向,就是為了討論而討論,也就是說不應該為了迎合時尚、追求形式去組織討論,每一次的討論都應該是有必要的才進行。一節課中小組討論次數不宜太多,以免隨意性與形式化。
二、要選擇恰當的時機 實際教學活動中,可以從以下四方面進行把握:
1. 在學生有疑問的時候 在學生有疑問的地方,意見不統一的地方進行小組討論,促進學生的思維。 教師把有爭論價值的問題適時下放到小組,讓小組討論、爭辯,在交流中明晰正誤,最後通過自己探究,獲得正確的答案。這樣的討論,在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的同時,還進行了思維的訓練,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在答案多元的時候 教學中,有很多問題是開放性的。「開放性」的問題其解題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學生由於年齡等方面的原因,思維能力畢竟有限,很難多角度的去思考,通過小組討論,能夠相互啟發,交流,才能展示各種思考與結論。
3.在教學重難點的時候 在教學中,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處組織小組討論,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發現問題的能力。當學生自己探索無法完成時,就必然尋求同伴的幫助,此時的合作最有效。
4.在獨立思考後的時候 小組討論是建立在個體需求的基礎上的,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組討論才能有堅實的基礎,這樣的合作學習才會有成效。否則,在學生對問題還沒有形成獨立見解之前就急於討論,由於學生的思維沒有完全打開,就容易被別人的觀點同化,造成人雲亦雲現象。所以,在合作學習前,特別重要的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以便獨立思考。
三、要合理構建討論小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功能,分好小組是前提。合理的構建討論小組,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智力狀況、性別、心理素質、興趣愛好等各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然後進行分組。
(2)明確分工 建立了合作學習小組後,要明確小組中每一個成員的責任,要突出每個個體的作用,使每一個人不僅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明確每個人都有幫助他人進步的義務,而且要為所在小組中其他同學的學習負責。一般有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等。
(3)學會傾聽 首先,全部都在小組討論時,提醒學生要小聲說話,一個組只能有一個人發言,組與組之間不要相互影響。有些實驗表明,課堂中最好的狀態是教師難以從各組的討論中聽出某個人的聲音。 其次,培養學生善於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在交流時,每個人都要認真聽別人的發言。讓學生逐步明確認真聽取別人意見,既是對別人的尊重,又能從別人的意見中受到啟發、提高認識。
五、要做好教師角色定位
(1) 重視培養 學生的合作學習需要教師的培養。要實現高質量的小組討論,還需要老師長期的訓練,老師不但要提供學習討論的空間,更要教給討論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合作。提出討論的要求後,還要重視培養的過程,進行必要的訓練,以便形成能力。
(2)恰當指導 教師應該讓學生有序地進行討論,防止小組討論走過場。要指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討論中巧妙點撥會讓引發學生探討的興趣,從而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要指導學生學會尊重,學會傾聽。要指導學生如何回報討論結果,並學會對其他組的匯報成果給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鑒,互相啟迪,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發展的目標。
(3)隨時調控 在開展小組討論時,教師切不可認為沒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觀,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不同小組的討論中去,除了指導學生怎樣進行討論,還要監控學生的討論是否是有效的。 小組在開展討論時,當學生思維的閘門打開後,有時可能會偏離討論的主題。教師應注意觀察,進行引導,把學生的討論引到討論的主題上來。及時糾正偏頗。在學生遇到學習
㈤ 很好朋友一起討論小學數學題目得故事
真是個好的故事,很感人
㈥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有效運用分組討論
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進行分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旨在對現行的以知識為主要教學目標,教師傳授為主要特徵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的基礎上,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的個性探索與小組合作探索有機結合,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體性、創造精神、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交往品質多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學生主要以靜聽、靜觀、靜思的方式進行學習,處於被動地位,其活動形式主要是大腦機械記憶的活動。在這種方式下造成學生以個體學習為主,相互競爭,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缺乏群體的合作性,學習無興趣,無動力,不會學習,不會關心,不會交往,自我封閉等等,影響了學生全面、健康、主動地發展。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其模式的構建和實施直接影響著本門學科的教學效果。
教育者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各式各樣的教學模式層出不窮。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是千姿百態。合作是人類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動力。新時代的學生不但要有競爭的意識,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發展的意識。
現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分組合作學習成為一種最時髦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確小學數學合作學習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氣息,也給數學課堂帶來了新的激情與活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下,數學思維活躍了、開拓了,演算法多樣化的意識加強了。
但這種小學數學分組合作學習不能流於形式。因為有時雖然看起來課堂上的學習氣氛非常的熱烈,其實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的參與到討論的話題中!在欣喜之餘,有時不得不對課堂上小組合作討論進行反思。課堂上只要是小組討論,學生個個嘴巴都在動,看似場面非常熱鬧,好像在合作討論,但仔細觀察,有的學生趁機還做其它的事,根本沒有耐心傾聽別人的發言,那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討論之中?
組建學習小組,是分組合作學習的前提,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在學生自願的基礎上進行。根據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心理素質進行綜合評定,然後搭配若干異質學習小組,通常以4-6人為宜。小組成員要有具體明確的分工,在每一個階段每個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職責,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的組織人、記錄員、匯報員,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使每個成員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有時這種學習方式存在弊端,在數學學習中尤其突出。這種弊端就是學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弱,特別是哪些能力稍差的學生,在遇到獨立完成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題意,不知道怎樣去思維。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呢?因為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學習的時候,大多數是那些思維敏捷,反應快的學生主導著交流的過程,能力稍差的學生只有啟發式的思維,這樣的狀況如果長期保持下去,那麼那些能力稍差的學生就養成了一種惰性,等著別人給他提示和啟發,或者乾脆等著別人說答案的過程,因此當他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就不能獨立完成,往往是在別人或老師的提示或啟發下完成問題的解決,甚至有的家長說只要我把題再讀一遍,孩子就說我會了,難道他自己不會讀題嗎?其實這個讀的過程就是對學生的一種提示,這也說明了學生獨立思維的能力在下降!
作為一位老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在現實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靈活的採用恰當的分組教學模式,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合理分組,增強凝聚力。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性別等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
其次,在開展教學之前在班裡制定學生合作守則。交流是在合作學習中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交流可以展現自我。合作守則應由全班參與制定,教師適當進行指導,這樣既便於規則的執行,又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
還有,要將實踐反饋回來的信息,及時運用於分組教學的調整。與此同時,還要有公平的考核制度。每周或沒兩周進行考試,內容就是一周所學內容,主要考察基礎知識。考察後評出優秀小組,給予鼓勵。
最後就是課後交流要充分,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後的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學習不單純是課堂的表現形式,更是一種互助學習。充分的課後交流討論可以彌補部分組員由於課堂時間有限而對知識理解不透徹的缺陷。
分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的重要學習形式,也是促進學生會學習,學會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努力研究,使這種學習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新課標的頒布與實施,使得強調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精神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為小學數學課堂中一個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在教學活動中佔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而小學教學中的分組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只要加以高效的利用,一定會改變以往那種忽視學生個性發展和認知規律以教師灌輸知識、講解知識的舊的課堂形式,為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提供更好的條件。
㈦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有效組織小組討論
一、認真組織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課堂教學中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打破了傳統那種全體學生面向黑板,教師講學習聽的教學方式的束縛。而是由幾個學生圍坐在一起,面對面地合作學習交流、實踐、操作。通過長期教學實踐,我體會到這種學習方式不但符合小學生心理特點,而且對每位學習小組合作成員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學生願意接受,參與的積極性很高。但是,由於小學生年齡小,好動,自製能力較差,所以組織不好,課堂就會出現混亂,盲目隨從,對小組內的不同見解、觀點,根本無法提出真正意義上的贊同與反對,也無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觀點,這樣的小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形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的真諦。因此,做好「組織」工作是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內的學生按性別、性格和學習情況以及課堂上的表現按每4—6個人分成一組,每組中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組長輪流當,每周一換,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合作意識。小組長對小組成員活動進行組織和分工,發言時要有順序,盡量讓不愛講話的學生先說、多說,當一人發言時,要求其他成員必須認真傾聽,別人講完後,再發表自己的觀點,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班的小組合作學習基本上能夠順利進行了。
二、明確要求
在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要明確提出本次活動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等,讓學生知道小組合作要求任務之後,小組長進行合理分工,組織組員有序地開展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究活動。這樣做避免了學生亂說話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也使那些膽小怯弱,被動的學困生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體驗自身的價值。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15頁的第10題,要求根據出遊價格,怎樣合理購買旅遊票,去XX風景區一日游。我首先讓學生自己讀題目要求讀,在學生理解題意後,提出小組合作要求:每組選出一名學生做記錄,其他同學按要求,分別為旅行社人員設計最佳買票方案,並填寫好買票方案,然後在組內評價,看看每個人的設計是否符合題目要求,讓學生有目的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
三、優選內容
如何使小組合作學習不流於形式,真正起到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呢?我認為選擇合作活動的內容和確定討論的題目至關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一定要認真鑽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並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人教版課標教材四年級下冊,教學「四則運算」時,通過對幾個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後,在有了一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小組內討論:「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法應注意什麼?」這時小組每個成員都會有不同的角度進行探討交流,可以相互補充,讓學生自己總結歸納出四則運算的計演算法則。這是學生自覺獲得的知識,因此會記憶深刻。對於那些開放性的練習,在經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之後,再進行小組交流。再中學習面積單位後,測量學校籃球場面積時,我充分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小組自主確定要測量的面積大小,小組中有的同學記錄、測量、監督測量和匯報測量的長度。小組成員合作完成,讓學生感受到與人合作學習地樂趣。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捕捉學生思維的撞擊點開展討論。如在人教版課標教材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學習「圓柱的表面積」時,在實際生活中,求圓柱形水桶所需鐵皮多少?要求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在小組討論:「應該算幾個面?為什麼?」通過討論使學生真正理解在實際生活應用中有些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靈活的求出圓柱的表面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四、總結評價
每次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後,教師要及時進行總結評價。一方面是對小組的活動情況進行評價,主要從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等方面進行。另一方面,是對小組學習的情況進行總結,讓學生把小組討論的結果進行匯報,觀點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組的,把小組討論拓展為全班交流,允許學生互相質疑,讓學生在思考討探中,使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目的是讓每個學生了解自己在小組活動中的表現。同時在組與組之間進行評比,看一看哪個小組的活動開展的最好,哪個小組的同學最積極主動,和諧,尤其更要多關注學困生是否積極地參與活動,讓組長多些機會給他們發言表現等。對表現好的小組與個人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動有趣的獎勵,如頒發「小紅花、金蘋果、智慧星等」。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㈧ 小學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幾種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