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的論文
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生評價必須遵循學生的身心特點、貫徹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因為現在的小學生實踐能力較弱,知識儲備少,興趣點容易轉移,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等特點,所以就決定了在對小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評價時,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則。
一、鼓勵式評價
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重在發現學生身上所蘊藏的潛能以及所表現出的閃光點,鼓勵學生的每一步想像、創造和實踐,激勵和維持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通過評價,使學生找到自己或別人身上積極的一面,從而提高探究積極性和動手能力。
案例一:在「報紙船」製作活動中對一個動手能力較弱的研究小組作出了如下評價:能積極參與報紙船製作,這是勇敢的表現,值得肯定;雖然製作的船不夠美觀、細致,但是大家能夠同心協力,完成這次任務,並且在動手能力方面大有進步,值得祝賀!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實踐活動中能再接再厲,取得更大的進步!
這樣有針對性的評價,個性鮮明,能夠充分肯定每一位學生在每一次實踐活動中每一點微小的進步。
二、關注過程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評價的作用不在於對學生的活動結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重在對活動過程的評價,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以及在活動中取得的點滴進步等。
案例二:在「守護生命」的活動評價中,要求每一組員、組長、導師對活動的整個過程進行自評、互評、師評,根據學生的出勤情況、紀律情況以及參與程度、合作精神、代表小組交流、探究意識這幾個方面進行了量表式評價。這樣的評價過程可以揭示每個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三、重視應用
綜合實踐活動評價重視的是學生能否把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中去,聯系生活實際,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
案例三:我們曾經要求學生圍繞「我是去漬小能手」這一問題,運用已學的科學知識和科學實驗的一般方法、設計實驗方案深入探究,解決問題並在過程中獲取知識。在這個活動中同樣採取了量表式評價,強調了活動中學生對已學知識的運用和對新知識的獲取,也體現了活動中的參與性、協作性和創造性,這種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也體現了教師的指導性。
四、重視差異性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沒有嚴密的系統性,活動步驟是開放式的,它更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因此在評價中應充分照顧到學生不同的學習水平、學習速度、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成功的體驗。
B. 怎樣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
我課來題組員集精力投入項研源究工作經努力習、努力實踐、反復研究、匯集集體智慧撰寫初語文綜合性習實踐課堂效教系統理論全縣推廣指導更教師進行實踐效提高習語文素質
2014.3-2014.6
1、發擴展語文綜合性習內容研究
主要包括: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課堂教資源課外習資源)研究加強語文科與其科整合研究加強語文科與社結合研究
2、效實施語文綜合性習課研究
主要包括:教師組織實施及控制能力研究提高參與綜合實踐興趣研究提高綜合實踐能力研究等
(1)准備 (2014.3.15—2014.3.25)
立課題組制定研究案習初語文課本內容及《語文課程標准》研究完設計案
(2)實施(2014.3.26—2014.6.26)
(3)總結階段依據實施案,展課題研究做資料採集、建檔工作及做階段總結總結經驗教訓教師注重實踐斷反思集體討論研究總結
C.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語文學科教學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一種新形式,是新課改的一個亮點。它是以語文教材為依託,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活動能夠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走出課堂,走向社會,拓展視野。自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這個新生命悄然來到我們身邊之後,使課程發生了質的變化,使教師有了創造的新空間,讓孩子們走出了封閉的課堂,在廣闊的天地里實踐、探索、體驗、創造……學生們渴望的是豐富多彩的課堂。大量的信息、豐富的活動、美麗的大自然,對孩子們充滿著無窮的吸引力。如何將課堂所學的語文知識有創意地與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學生輕松地由厭學變為樂學,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一、按照學段、年級合理安排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1、掌握教材中綜合性學習的編排體系。
縱觀我們所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不難發現,教材都十分重視綜合性學習,但是在不同的學段出現的次數、呈現的方式和內容都不同。如第一學段:「每組都有但不標明,跟語文實踐活動不作明確區分」,呈現方式為課文後有建議,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有「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想法。」第二學段:每學期出現兩次。在精讀課文後面布置,在語文園地中的「展示台」交流。內容既有學科內的,如「讀童話、講童話、編童話、演童話」,也有跨學科的,如「生活中的傳統文化」、「保護綠色家園」、「走進大自然」。第三學段:每學期兩次,一「大」一「小,有一組集中安排,以活動建議為主,閱讀材料為輔。進入第三學段,每冊除安排了一次以課外為主的綜合性學習外,出現了整組集中的、課內外一體的綜合性學習。如五年級上冊的《遨遊漢字王國》,五年級下冊的《走進信息世界》,六年級上冊的《輕叩詩歌大門》,六年級下冊的《難忘小學生活》。
2、針對不同的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要針對不同年級安排不同的活動。低年級首先應該注重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有效地擴大識字量,改變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在游戲活動中識字,學生會感到輕松愉快,而且記憶深刻。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活動方式也應當不斷變化,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為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活動都可以獲得一舉多得的作用。中年級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到了中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教師應當有意發展學生的這種自我做主的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獨立的選擇,讓學生想看什麼就看什麼,看到什麼就說什麼,聽到什麼就說什麼。那麼,「看說寫」、「聽說寫」這兩種語文實踐活動是非常必要的。而這些活動的中心是動手、動嘴、動筆。能夠主動去說去寫便是我們希望學生達到的學習的最高境界。而高年級就應當注重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的鍛煉了。讓學生走出班級和校園,在交流與訪問中加深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引導學生針對當前的熱點問題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談出自己的認識。讓學生在針鋒相對的思維交鋒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途徑
(一)以教材為依託,把生活中豐富的資源與教材相結合。
1、充分挖掘教材資源,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語文的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學生在校學習,主要就是進行課堂學習,教材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以教材為依託,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媒介,把生活中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與教材相結合,建立開放的語文課堂教學體系。
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唯語文」的教育模式,要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加強與其它學科的整合,為綜合性學習找准「結合點」,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各科知識解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如小學語文第七冊有一組課文安排了一個專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可愛的小動物」,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小調查,收集有關動物種類、分布、生活習性等資料。再趁此機會開展動物過冬知識競賽、動物趣聞交流會、編人和動物童話故事等關於動物的系列綜合性學習活動。對這些有趣的學習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會很高,他們通過看課外書籍、上網、調查等多種形式查找資料,以個人、小組等多種方式交流匯報。在學習活動中,學生津津有味地講述趣聞,頭頭是道地編寫故事,畫說唱跳,熱烈地交流,學生的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知識在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中確確實實地得到了綜合運用。
又如語文第三冊「語文園地一」是關於秋天的綜合實踐活動。有秋遊、送給教師節的禮物、詩歌積累等。恰好《品德與生活》中也有《美麗的秋天》這一課,綜合實踐活動又有《秋天的樂趣》這一內容,何不將它們融合在一起呢?於是,我讓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濃濃的秋的氣息。採集各種樹葉、種子並將採集來的物品進行歸類;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將自己的發現說給大家聽,並用美麗的樹葉貼畫作為教師節的禮物。美術課上,同學們和秋天一起玩,用樹葉、花朵、種子貼畫,畫自己喜歡的樹葉,和同伴一起用秋天的物品裝飾黑板報……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說話能力、識字能力、審美、繪畫、想像、創造、探究等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且加強了語文學科與藝術學科的整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可能地「放」,鼓勵、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相融合,發揮特長。
2、通過多種渠道,拓展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內容。
如今,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通過圖書館、網路技術等,可以使各種語文資源與現行語文教材緊密結合,拓展語文學習的內容,使語文課程更加多元化、立體化。我們在教學時,要以語文教材為中心,抓住某一知識點,引導學生開展查閱文本、網上搜索等拓展性實踐活動。例如在學習語文第五冊《我們的民族小學》這篇課文時,我們結合《品德與社會》學科、《美術》學科一起組織了「誇誇我的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們用畫筆、相機,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記下了學校每一個美的景緻,還通過查閱資料和采訪老師等形式發現了學校一個又一個曾經的輝煌。語文課上同學們將自己的發現和優美的課文融為一體,與民族小學的學生們一起誇自己心愛的小學,表達對學校生活的熱愛。品德與生活課上,學生製作了《校史報》,為學校光榮的歷史感到驕傲,美術課上學生們用畫筆畫下了「美麗的校園」,還發揮想像畫下了「未來的校園」,並配上了精美的設計說明,用繪畫的形式表達了對學校深深的愛。這樣的活動加強了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整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3、修改延伸課本,開闊學生語文綜合實踐學習的視野。
課程改革實驗教材中的課文,不是以傳統的一篇一篇「課文」的形式而是以一組一組課文的形式出現的。一組課文一個主題,根據這樣的編排特點,語文綜合性活動的內容可以緊扣一組課文的主題進行延伸,拓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
例如語文第六冊教材的第五組安排了以「愛」為主題的一組課文,我們在學習這一組課文的過程中進行了「爸爸媽媽我愛你」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活動中我們安排了以下幾個內容:向親人鄰居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仿照課文內容寫一份「爸爸媽媽的賬單」;為爸爸媽媽做一張感恩卡;請近期過生日的爸爸媽媽到學校匯報綜合性活動的成果,共慶生日。這些活動內容,有的是這一單元教材原來就安排的綜合性活動內容,有的是結合教材拓展延伸的內容。這兩方面的內容都緊扣教材,並體現活動的層次性,學生通過「學」課文能夠初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愛,,然後通過「向親人鄰居了解」、「仿寫爸爸媽媽的賬單」等活動,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最後用具體的實踐活動「為父母做一張感恩卡」、「為父母慶生日」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愛。這樣,父母對子女的愛、子女對父母的愛都得到了融合和提升,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洗禮,實現了教師「教」學課文、闡述文本、培養能力與學生「學」習課文、理解文本、體會真情、提高能力的有機整合。
(二)密切關注生活,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
1、課堂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提供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
陶老先生認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書,「我們的教育不限於學校的形式」,「整個社會是我們的學校,全部生活是我們的課程」。的確,生活是語文的「源頭活水」,選擇貼近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必然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教學中,老師設計的活動應該密切聯系「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和「生活中感興趣的話題」。如針對蘭州的快速發展,我引導學生開展了《美麗的蘭州我的家》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調查家鄉的歷史人物、名勝古跡、旅遊風景、名優特產等,寫出調查報告,並在全班交流,交流中可以採用畫畫、製作電子小報、當導游、當記者、舉辦交流會等多種形式來展示學習的成果。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完全打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與能力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上一展風采,既培養了學生搜集、篩選、整理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語文綜合素養在「小課堂」中生根,在「大課堂」中發芽、開花、結果。
如我在教學《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時,首先布置學生觀察大自然,讓學生可以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也可以搜集描畫大自然美景的圖片、描寫大自然的詩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大自然中的美景,有的朗誦贊美大自然的兒歌。這些活動,使語文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學生學習情緒高漲,培養了學生對事物的好奇心,培養了他們觀察大自然的興趣。事實證明,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就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讓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
「生活即學校,社會即課堂」,我校開展了「話說金城蘭州」的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家鄉蘭州的變化,從而認識家鄉、感悟家鄉、熱愛家鄉,弘揚「河匯百流、九曲不回、創新創業、和諧共進」的蘭州精神。同時體會生活中的語文底蘊,培養敏銳的認知力、獨特的領悟力、豐富的情感力。讓學生分組去調查,家鄉的人民是怎樣勤勞致富的,收集有關的小故事,同時也走進學校周邊的工廠、商廈進行調查訪問,最後整理成語言文字,在全班進行交流。在這些活動中,通過讓學生大膽地走出課堂,走進社區,讓學生對家鄉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學生領悟到:我為蘭州而驕傲,我應為蘭州而努力!我們力求讓學生的學習活動能回到真實的情境中,回到本身就是綜合的生活中,打破書本與生活的牆剁,豐富心靈體驗,讓語言重煥生命的光彩,讓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回到人類的語言賴以存在與發展的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
(三)實施多元評價,體驗成功喜悅,體現激勵性。
1、採用「自我參照」標准,引導學生自我評價。
針對學生情感、態度、興趣等內隱性因素,可以設制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我評價表,強化評價的感性認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教師或家長根據觀察學生活動中的表現,檔案袋中的活動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學生能夠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並能與其他人一起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分享進步的喜悅。
2、注意增強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
新的評價理念強調評價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實現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家長、師生互評的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活動的喜悅,有利於提高綜合性學習的實效性。評價應側重學生學習的過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綜合素質,而不能側重於看學習結果。既要注重學生的量化成績指標,又要把著眼點放在過程中,看學生學習過程中主動性如何,參與的積極性如何,探究的能動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學性如何等,從上述幾個層面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整體素質。
如對書面材料的評價與學生的口頭報告、活動、展示的評價相結合;教師的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小組的評價與組內個人的評價相結合等。既有教師的評價,又有家長評價、社會評價。評價方案也要呈多樣化,如我在開展《走進大自然》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時候,就採用了多種的評價方案:A、最佳作品評價方案:學生把自己在實踐活動課中認為最好的作品交給老師,由教師針對其製作或設計的態度、效果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可以與教師協商,暫不記錄成績,學生在經過更充分的准備之後,可再次參加評價。B、演講評價方案:採取演講的形式是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參加這一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體會,重點圍繞「我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我在哪些方面希望得到教師的幫助」、「我最喜歡參加哪方面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口頭陳述,教師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參與的深度與廣度做合理的評價。C、評議表:在活動結束後,對學生進行一次綜合評價,以表格的形式出現,評價學生的水平。只有採取多渠道的評價,才能全面評價學生,最大限度地發現學生的優點,進而採取鼓勵方式對學生優點加以肯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從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作為教師,應該不斷拓展思維空間,探索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使綜合實踐活動真正多元化,使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語文綜合素養才會春風化雨般悄悄潛入學生的心田。
D.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不要開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學以致用,迸發創新的火花,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悟,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那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首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先根據學生各階段的身心發展、智能結構等方面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低年級孩子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持久性不夠;對明顯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認識水平還比較稚嫩,但他們對周圍事物又都充滿了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前,教師應激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好習慣,課堂後積極參加校園、社區活動,並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用口頭或圖文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見聞和想法。第二,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出發,選擇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活動的選擇尤為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教師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著手,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順利解決烏鴉怎樣喝到水的這一教學難點,教師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瓶子、石子,做實驗,觀察水上升的過程。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項實踐活動重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感受直觀刺激,從而產生快樂情趣,於無形中解決教學的難點,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將相和》、《草船借箭》等課文時,由於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或理解文章時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進而在表演活動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深層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對於《徐悲鴻勵志學畫》之類的文章,我們還要善於利用課文的情節空白點,讓學生用想像豐富人物形象,用角色體驗來升華情感。
第三,「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時,還要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注意學科整合,注重跨學科領域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如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布置學生先觀察大自然,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搜集描畫四季的圖片,描寫四季的兒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季節特點,有的朗誦描寫四季的兒歌。這些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燕子》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最後一段的描寫,創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五線譜」:電桿為分節符,電線為五線,燕子做音符。學生進行這項活動,就是要求學生把課文的文字元號變成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過程。因此恰當地利用繪畫方式能夠提高理解語言的效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第四,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中應立足於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做評價時,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要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動中是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通過以往的用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設計和實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從中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還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學會了合作、學會分享,而且在這樣的活動中激活各科學習的興趣,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將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語文學習。
E.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
體現大語文觀,實現生活處處皆語文,指導孩子用語文,從生活中學語文.
F. 淺談怎樣有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方式,構建學生的認識結構,將學生置於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以綜合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各方面素質協調發展。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將所學知識與社會生活相聯系,學以致用,迸發創新的火花,獲得新的經歷、體驗、感悟,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加速語言文字的綜合能力的形成。那麼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呢?
首先,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師應先根據學生各階段的身心發展、智能結構等方面特點,開展適宜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比如,低年級孩子好奇心強,興趣廣泛,但持久性不夠;對明顯的事物現象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認識水平還比較稚嫩,但他們對周圍事物又都充滿了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因此在教學前,教師應激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好習慣,課堂後積極參加校園、社區活動,並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用口頭或圖文等形式表達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見聞和想法。第二,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出發,選擇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②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是學生,如何真正發揮和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綜合活動的選擇尤為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越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興趣、社會現實,學生越能夠較好地操作,越有積極性。教師要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感興趣的問題著手,善於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如在教學《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時,為了讓學生順利解決烏鴉怎樣喝到水的這一教學難點,教師設計如下活動:首先讓學生用自己帶來的瓶子、石子,做實驗,觀察水上升的過程。然後再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烏鴉是怎樣喝到水的。這項實踐活動重在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感受直觀刺激,從而產生快樂情趣,於無形中解決教學的難點,並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又如在教學《兩小兒辯日》、《將相和》、《草船借箭》等課文時,由於課文中的故事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在教學中,我們就可以讓學生在初步讀懂課文或理解文章時進行角色表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表演的慾望,進而在表演活動的親身體驗中進行深層次感悟人物的魅力。對於《徐悲鴻勵志學畫》之類的文章,我們還要善於利用課文的情節空白點,讓學生用想像豐富人物形象,用角色體驗來升華情感。
第三,「語文課程應植根於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實踐活動時,還要實現語文與生活的溝通,注意學科整合,注重跨學科領域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如在教學《四季的腳步》時,布置學生先觀察大自然,讓學生把看到的景色拍攝下來,搜集描畫四季的圖片,描寫四季的兒歌等。在課堂上,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拍攝的或收集來的圖片,向大家介紹圖片描繪的季節特點,有的朗誦描寫四季的兒歌。這些活動,就是將語文課堂教學與自然生活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語文實踐機會,拓寬了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渠道,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燕子》一文後,教師可讓學生根據課文最後一段的描寫,創作一段反映春天生機勃勃的「五線譜」:電桿為分節符,電線為五線,燕子做音符。學生進行這項活動,就是要求學生把課文的文字元號變成畫面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過程。因此恰當地利用繪畫方式能夠提高理解語言的效率,極大的調動學生的能動性,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
第四,為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行之有效,教師在開展活動中應立足於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確保所有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在給學生的活動做評價時,應把重心放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上,要看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探究方法是否科學,在活動過程中是否有合作態度和合作能力,以及在活動中是否主動發現問題和探索問題,而不是通過以往的用書面考試來評價一個學生的所得所失。另外,教師可採用多種形式的綜合評定來評價學生綜合實踐學習的效果,既讓學生分享成果的喜悅,又讓他們找到自己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設計和實施小學語文實踐活動,學生不僅能從中獲得親身參與探究的體驗,還提高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學會了合作、學會分享,而且在這樣的活動中激活各科學習的興趣,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組織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學習活動,將更好地幫助學生構建自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語文學習。
G.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階段綜合實踐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包括研究性學習活動、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方面。
在實施過程中,要聯系學生生活背景和社會發展實際,突出問題中心,保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的整體性、綜合性。
研究性學習:
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標是,引導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初步學習分析與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過程中,學會交流與合作,發展合作能力,並初步養成科學態度與科學道德。
研究性學習是綜合實踐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根據學生年齡特徵、知識和技能基礎,引導學生經歷提出問題、確定主題、制定方案等過程,學習調查研究、實驗研究、觀察研究、文獻研究等科學方法的基本規范和操作要領,養成探究習慣,形成科學態度,初步創新精神。
2.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
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參與社區和社會的體驗性、服務性或公益性的實踐活動。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的目標是:走進社區,理解社會,獲得直接經驗,形成對社會的正確認識;參與社區活動,踐行社會服務,適應社會生活,提高社會實踐能力;培養社會服務意識,增強公民社會責任感,形成積極進取的生活態度。
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實施,應適應和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體驗和實踐的機會;應圍繞主題,在綜合應用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主動實踐。
3.勞動與技術教育:
是以學生獲得積極勞動體驗、形成良好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以操作學習、設計學習為主要特徵的學習活動。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技術實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材料,懂得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常識,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技術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會生產的基本技能;豐富勞動體驗,具有親近技術的情感和正確的勞動觀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能夠安全而有責任心地參加技術活動,初步具有技術意識、職業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安全意識和審美意識。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
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H. 如何開展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課件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農村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能否開展?怎樣有效開展?實踐活動姓「語」還是姓「綜」?筆者認為:農村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照樣可以有聲有色地有效開展,活動應該以「語文綜合」為前提,以「語文學習」為核心,以「語文體悟」為情感教育方式,以「實踐活動」為有效載體,以小學生已有語文知識實際為出發點,開展綜合性語文學習實踐。與此同時,有機適時地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鄉土資源,豐富農村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內容。下面重點就「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談談思考與實踐。
一、以「語文綜合」為前提,選擇活動主題與活動形式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必須以「語文綜合」為前提,學習資源立足於語文「維度」進行整合,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主題,然後選擇符合小學生特點的活動方式來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
下面是我校開展的以「蘭文化」研究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系列設計方案。
1、「蘭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背景
(1)歷史文化背景:紹興漓渚的「蘭渚山」傳說是春秋戰國時期越王句踐種蘭之地,我們的家鄉不愧為中國蘭花的故鄉,蘭文化的發祥地,「蘭渚山」也不愧為蘭花的祖地。
(2)地域經濟文化背景:漓渚是紹興縣西南部古老而繁華的歷史名鎮。又是「中國花木之鄉」和「浙江省十強花木鄉鎮」。鎮內有「中國春蘭樣品園」。全鎮花卉大戶有400家,花木面積在10畝以上的有345戶,面積在100畝以上的大戶也達43戶,最大的一戶面積已經超過1200畝。
2、「蘭文化」為主題的語文綜合實踐系列活動設計
設計一:探尋家鄉「蘭文化」的歷史
有「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變節。」的詩句,寓以蘭自勉。也有陸游詩句寫到「漓渚滿目綠無涯,棠棣無處不逢花。」又有「君不見城南賣花翁,朝賣一枝紅,暮賣一串紫……賣得花錢進酒家,取酒盡時還賣花」,這是當時紹興花市鬧猛的生動寫照。
設計二:搜索歷來「蘭文化」的故事
有越王勾踐來蘭渚山養蘭植花的故事;有孔子頌蘭,屈原佩蘭,朱德愛蘭,魯迅采蘭等名人與蘭花的不解之緣的小故事。
設計三:尋找富有「蘭文化」的作品
有蘭的繪畫,蘭的照片,蘭的書法,蘭的文學作品等。紹興四名人組成了「句踐種蘭」、「書聖寫蘭」、「文豪詠蘭」、「總理愛蘭」。 「紹興蓮花戲」電視劇《三朵蘭花》等。
以上設計體現知識的整合,實現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特色。新課程強調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以及與鄉土文化和學生生活的聯系,拓寬語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對各學科、各領域收集的資源材料進行篩選與整合,學會合理地選擇與吸納,進行有效地語文實踐。有些材料是非語文領域中獲得,已經跨越了語文學科本身,正真體現了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彌補了語文課程的不足,使課程之間加強了應有的溝通與交融。當然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需要一定的活動形式來實現,以體現實踐活動的活力,活動需要載體,可以選擇小學生喜歡的講故事、詩文朗誦、戲曲欣賞、自由畫畫、考察采編、文藝表演等多種有效的活動形式,讓語文充滿語文味,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語文學習的視野,通過語言的學習、積累、運用,提高語文能力,讓農村學生學習語文的潛能得到有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