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
[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讀完了《愛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愛的教育是什麼?我在書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質教育就是愛的教育,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質的基礎,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愛的教育》里沒有乏味的說教,也沒有豪言壯語,更沒有轟轟烈烈的英雄事跡。它所寫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以及他們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這些看似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讀者帶入一個愛的世界,讓我們在愛中受到教育。這本書里充滿了愛。充滿了讓人羨慕的愛。在我們的教育中,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說來容易,做起來又是何等的困難!首先,在大多數人的腦海里沒有愛的教育這個概念。所以,在我們的生活中,沒有愛的教育。正因為我們缺乏愛的教育,才使我們的生活里少了一些愛。對父母的愛、對老師的愛、對同學的愛,這是我們缺少的,這是我們需要尋找的。有了這些愛,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了愛。在《愛的教育》中,我走入了學生的生活,目睹了他們是怎樣學習、生活,怎樣去愛。他們的愛里有寬容,有謙讓,有親情,有友誼。《愛的教育》在訴說崇高純真的人性之愛就是一種最為真誠的教育,而教育使愛在升華。雖然,每個人的人生閱歷不同,但是你會從《愛的教育》中,體會到曾經經歷過的那些類似的情感,可我們對此的態度行為可能不同。年輕出任教職時,滿腔熱誠的愛,希望能夠全心全力扮演為人師表角色,然而在專業經驗不足、缺乏教學經驗、也沒有好的方法之下,曾經以「教師的權威」,用教鞭管教學生,以致傷了學生的心。也曾為了虛榮,逼迫學生在各項比賽中斤斤計較分數,以爭取許多虛偽的榮譽。甚至以分數來看待孩子,也以外表來衡量孩子,更以聽話與否來評價孩子,每每憶及此事,不禁全身顫抖,慚愧不已。四、不斷的調整心態和做法,也為孩子多付出一份關心與愛心與真心,發現孩子們總會相對的給予回饋。因此有愛的教育,才有美的回憶。 我的體會:一、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二、我們不要過分執著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三、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個中滋味又當從何說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沖,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四、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一、教師的要:(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說「不」,教育則潛移默化。(二)了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贊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系,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咨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二、教師的不要:(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葯,有其極限。(四)教師不要過分執著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啟發:(一)多關心我們的學生,有愛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憶。(二)堅守崗位,默默耕耘、盡一己之力。(三)學習型組織的體會:1、系統思考2、自我增進3、改善心智模式4、團隊學習,讀後感《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四)知識經濟的時代,教師要上進好學、多求取新經驗,落實教學工作。(五)教師專業成長*進德修養,教師專業自主工作理念的實踐,必須落實在教育工作上,表現在各科教學工作上、表現在日常生活教育當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在愛中找到了教育。以上就是我對這本書的一點體會。---------------------------------------一、語文教師的閱讀現狀語文教師,當然要讀書。在所有的中小學教師中,語文教師還是屬於喜歡讀書的一類人。語文教師閱讀的動力來自於拓寬知識面,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教學藝術;而只是為休閑,滿足興趣愛好的不多。這表明,許多教師已經認識到自身的知識面、教育理念和教學藝術方面的欠缺。新課程的實施確實給教師帶來了較大的壓力,壓力變成了動力。因為職業的關系,教師二字,總是與書香二字聯系在一起。但是,環顧周遭,還有不少語文教師的工作、生活中已少有書香氣息。不可否認的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語文教師不讀書。他們已從腦力勞動者蛻化成了體力勞動者,在他們的書架上,除了教科書和教學參考書,恐怕很難找到其他的書。讀書成為了一種奢侈。調查顯示,近一半的教師每周閱讀的時間僅為一小時;也只有一小部分的教師大概能做到每天保持一小時。相當一部分教師的閱讀時間嚴重不足,超過一半的教師選擇利用空課時間閱讀。也就是說,教師們利用晚上、周末時間仔細閱讀的不多。二、語文教師閱讀現狀分析語文教師為何不讀書或者少讀書,一種說法是讀書尤其讀文學書對教學沒有作用。的確,殘酷的競爭法則和功利的評判價值,造成了語文教學==教參+教案、試卷+答案的近乎機械的加工模式。因為忽視了語文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使得不少語文教師只到幾本參考書中討質量。殊不知,語文教學的弊病,病象雖在教學,而病根卻往往在語文。對文本缺乏准確的把握,對教材缺少深入的研究,恐怕再怎麼講究教學,也常常是隔靴搔癢。我們知道,錢穆當過小學教師,朱自清、葉聖陶當過中學教師。那些博覽群書者,他們的課必然浸潤著濃濃的文化氛圍,閃耀著人文光輝。另一種說法是也想讀書,但工作緊張,無暇讀書。其實,稍有常識者都知道,一個人工作再忙,每天也能抽出幾十分鍾讀上幾千字。為何沒有時間讀書?在我國的北方,清朝時就流傳有這樣一首關於讀書的兒歌:春困秋乏夏打盹,守著火爐待明年。無獨有偶,在南方流傳的則是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過了秋天又冬至,收拾書箱過新年。其實,那些古人和今天的有些語文教師還頗有幾分相像。看來,還是因為人文理想的失落,生活情趣的單調,使得不少語文教師遠離了閱讀,遠離了書齋。讀書要培養一份情趣,更要提煉一種自覺。掌握知識,改造社會,應當才是讀書求知的終極關懷。林語堂說過:有價值的學者不知道什麼叫‘磨練’,也不知道什麼叫‘苦學’。他們只是愛好書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讀下去……一個人有讀書的心境時,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讀書。如果他知道讀書的樂趣,他無論在學校內或學校外,都會讀書。無論世界上有沒有學校,也都會讀書。(《人生的盛宴》)三、語文教師的閱讀從今天做起那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呢?筆者以為,重要的是從以下方面入手。1、喚醒教師走進閱讀的主體意識一個人不愛讀書,不愛與書作伴,是真貧窮,是真孤獨,是真墮落,是真偷懶。而且,因不知利用現代文明,也難免成為非現代人。(《楊賢江教育文集》)曾經的語文課程改革的宣傳,過於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學方法,使得一些語文教師把注意力大都用在了對名師講課技巧的仿效上,忽略了自身的讀書學習。看看全國著名教師的教學實錄,最精彩的便是他們眼中所理解的課文,而不僅僅是教學技巧。我們在課堂上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對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語文教師至少要閱讀或重溫古今中外的經典名著。就說那些中國古典名著吧,先民的歌唱詩經、儒家的聖經《論語》、哲學的天籟《莊子》、澤畔的悲歌《楚辭》、儒者的良心《楚辭》,還有那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在中華民族那輝煌燦爛的文化殿堂里,大道名儒,各樹一幟;詩詞曲調,連峰疊起。閱讀經典,讓你從歷代先賢的精神世界中汲取養分,讓你在高貴的心靈對話中得到陶冶,讓你於大氣、高貴、雍容、華彩的樂章中感受美好人生。喚醒教師的閱讀意識,要把讀書看作語文教師最基本的職業底線。2、重視校長帶動閱讀的領導力校長是一所學校師生讀書的倡導者和組織者。校長作為一個學校靈魂的指引者,有義務把教師素質引向健康、持續的發展之路。校長要帶頭讀書,以榜樣的力量感召和領導全校師生親近閱讀。要把建設學習型的教師隊伍作為自己重要的工作職責。校長應該意識到,教師的閱讀狀況不僅關繫到教師個人的成長和發展,而且與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息息相關。校長應當關注與激發教師專業成長的問題,關注教師工作量大,時間緊,很少有時間閱讀的問題;關注教師語文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的要求和素養的問題。學校可以規定每學期的必讀書目;創辦讀書節;設立讀書日。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圖書出版權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5年確立這個節日,目的就是推動閱讀和寫作,希望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因此,營造書香校園的氛圍,校長責無旁貸。3、發揮教研員引領閱讀的指導力教研員應該比基層教師讀得多一點、深一點。教研員可以定期向教師推薦必讀的閱讀書目,或者推薦好的報刊論文。組織指導教師定期開展文本閱讀研討活動;定期組織名著閱讀心得評比活動。確實,新課程實施過程中,無論在閱讀、思考還是教學研究方面,教研員應該走在教師的前面。只有這樣,才能實實在在為廣大教師的教學做好服務、指導工作。在課改的實踐中和教師共同成長。試想,一個連文本都沒有獨到見解的語文教師,教學怎麼能體現新課改精神,一個沒有深厚語文功底的教師,怎麼能把握教學的規律?怎麼能不在萬花筒般的語文教學中迷失自我?從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為主體角度看,課堂教學需要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語文教師。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捫心自問:今天,你讀書了沒有?閱讀,本來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一輩子要做的事情。〔小學教師讀書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B. 《智慧靈性的小學語文教學》讀後感
我反復地閱讀了《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心中感觸頗深,原來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是一種創新,一種智慧,語文課堂就是讓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展示自己成功的舞台。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強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修辭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還應注意學生閱讀時的心理衛生和用眼衛生。
C.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書心得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一)
我從朋友家借來一本名為《做最好的老師》的書,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寫的,當時我真真地閱讀完了,收獲很多,受益非淺。我想讀完一本書一定要留下讀書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澱些東西。於是當時我隨筆記下了自己的感想。
讀這本書中李老師寫的總序,我更進一步了解了李老師,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對教育的滿腔熱愛外,更主要的是因為他曾經的文學夢。用李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不止一次地慶幸我是一個教師,因為與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遠年輕;而且我特別慶幸我是語文老師,因為這使我能用一雙『文學的耳朵』隨時傾聽『花開的聲音』。並把這種世界上最美的聲音用文字表達出來。」
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心靈追求,乃是「讓每一個孩子都感到快樂」;讀這本書我認識到了榜樣力量的偉大,李老師因為一直「追隨蘇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國的蘇霍姆林斯基。
讀這本書,我通過李老師的誠摯的介紹我認識或者說了解了當今教育屆的名師,如,吳非,朱永新,洪鎮濤,蔣自立,程紅兵等等。我知道自己想更多地了解和學習這些名師必須購買他們的書籍,食取他們給同行釀制的最豐富的營養大餐。
讀這本書,我知道了我們應該「用行動追尋教育理想」,我們應該通過「閱讀提升生命的品格」,我們應該多讀一些「觸動心靈的書」。即使不讀書而看電影或電視也應細細地「品味」,認認真真地「揣摩」裡面的「人生百態」。
這本書如一面鏡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於思考。其實一個合格的老師除了必不可少的閱讀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維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師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離不開這兩方面的,一個就是善於閱讀,另一個自然是善於思考。其實李老師的成功的秘訣無非是「實踐、思考並記錄」。
我讀完這本書,記住了李老師的這句話,「對普通的一線中小學老師來說,只要堅持記錄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實踐,三年五年,一定會成為教育專家的!」
我已經開始記錄我和學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為教育專家,而是渴望自己尋到教育的真諦,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教育,更好的培養遇到我的每一個學生!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二)
這個學期,我讀了魏書生主編的《如何做最好的老師》,這本書是編者精心地從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馬卡連柯、陶行知等那些獨具風格的理論和教誨中選擇優中之優、重中之重,並對此生發一些感言後所編寫而成的。這本書讓我更直接地、更快捷地了解了大教育家們那些膾炙人口的妙言箴言、教育佳篇、系列教誨,也讓我對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認識。於是我又另外購買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和法國盧梭的教育專著《愛彌兒》,作為擴展閱讀。
讀了這本書,我對蘇霍姆林斯基關於閱讀的論述印象最為深刻。
「學生的智力生活的一般境界和性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精神修養和興趣,取決於他的知識淵博和眼界廣闊的程度,還取決於:教師到學生這里來的時候帶了多少東西,教給學生多少東西,以及他還剩下多少東西。對一個教師來說,最大的危險就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虛,沒有精神財富的儲備。」
蘇霍姆林斯基說優秀教師教學技巧的提高,皆是因為持之以恆的閱讀,依靠讀書來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之海。蘇霍姆林斯基特別注重閱讀與教學之間的關系。他認為唯有閱讀才能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底蘊,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閱讀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江河」。「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想使備課不成為單調乏味的坐著看教科書,那就請讀科學作品,要使你所教得那門科學原理課的教科書成為你看來是最淺顯的課本。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備課就無須花幾小時了。」記得針對這條名言,有位成功的歷史教師曾說過:「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准備,或者說現場准備,只用了大約15分鍾。」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教師能在課堂上得心應手、游刃有餘,讓人覺得聽課是一種享受,而有的教師上課時盡管精心准備,教學環節可謂設計得天衣無縫,但在課堂上卻往往顯得捉襟見肘,讓人感到語言貧乏,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我們常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沒有不斷的學習就沒有扎實的知識和開闊的思維,在信息飛速發展的今天,孩子們的視野越來越寬闊,知識面越來越豐富,求知慾也越來越強烈,不學習只能是「坐吃山空」,僅僅靠課前准備幾個小時已經不足以自如地駕馭課堂。教材中的內容只是常識,教師還要廣泛涉獵知識,既源於教科書又要高於教科書,將難以消化的理論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只有當教師的知識視野比教材寬廣得多的時候,才有可能深入淺出的應對所教的內容,將死板的教科書變成激發學生興趣與主觀能動性的有效途徑。
蘇霍姆林斯基自己的敘述:「我私人的圖書館里,在幾間房子和走廊里,從地板直到天花板都擺上了書架……有成千上萬冊圖書……我每天不讀上幾頁,有時不讀上幾行,我是無法活下去的……」我們或許做不到如蘇氏般偉大,但是我們至少也可以實踐「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
對於學生,閱讀都同樣重要。「對於學生,尤其是對後進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擴大他們的閱讀范圍。為孩子提供閱讀的書籍,讓孩子讀到能使他感到驚奇與贊嘆的東西。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能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由書籍激發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
「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一個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的學生,比起不掌握這種乍看起來很簡單的迅速閱讀能力的學生來,就顯得能夠更迅速、更順利地應付任何作業。在他的腦力勞動中就沒有死記硬背。他閱讀教科書或別的書籍時,比起那種不會同時閱讀和思考的學生來,情形就完全不同。」
「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上落後,而沒有學業落後的現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於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
「自學有一個必備的條件,這就是個人要積累一些藏書。我們學校的每一個學生,到小學畢業時擁有200-250本個人藏書,個別學生有400-500本書。」要知道這只是鄉村的一所學校呀。
然而我國的閱讀形勢不容樂觀。2006年,中國出版社協會做一項調查:我國有45%的家庭無一本藏書、無一個書櫃;韓國有96、8%的家庭均有500本以上的藏書……我國每年出版圖書不下30萬種,但是每一戶家庭的消費圖書數量不到1.75本,人均閱讀量小得可憐。有專家指出閱讀太重要了,閱讀能力高低直接關繫到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但我們國家的閱讀力長期以來一直走低,導致國民素質降低。而閱讀習慣的培養,最需要的是我們這些老師們的努力。因為教師的讀書風氣能影響和帶動學生的愛好和社會的風尚。「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麼,閱讀就會成為你的學生的精神需要。」
作為一名教師,對於教學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必須不斷學習,不斷讀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發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我們只有自己擁有了廣博的知識,創新的思維,然後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關於教育,至今還未曾讀通一點皮毛,那就讓我再一次次走進,從那裡去尋找靈感,尋找智慧,尋找胸襟,尋找精神吧!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讀後感(三)
手中捧著《如何做最好的教師》一書,我迫不及待地翻開扉頁,淡淡的墨香撲面而來,雋秀的字體,工整地排版,精美的包裝印刷……所有的這些都在第一時間深深地吸引了我。
魏書生老師的書我讀過一些,《班主任工作漫談》是當時我最喜歡的一本,我很慶幸自己在剛畢業的時候就讀到這本書,他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加之,在我畢業那年,對班主任工作的茫然,讓我非常渴望能有一位名師指點我的工作,所以,對魏書生老師的書就更加愛不釋手了,在閱讀中,在學習中,潛移默化之間,對魏書生老師的理念更加深了一些理解。今天拿到的這本書我也是懷著一種崇拜的心情再次去翻閱魏書生老師的書。
如何做最好的教師?這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眼前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所有人都知道,教師好做,優秀的的教師難當,更何況是最好的教師?國家的興衰都寄託在教育上,教育是立國之本,是中國走向富國強民的一天康莊大道,教育不發展好來,國家無未來。
陶行知先生說過「倘若當老師的,自己天天去研究,有所得的,即隨時輸入於學生,如此則學生受益較多,(www.lz13.cn)即當教師者也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所以學生求學,固然要」學而不厭「,就是當教員的,要真正做到」學而不厭「。在老先生看來,」學而不厭「不僅僅是對學生的要求,同時也是對每一位教師的要求。」學而不厭「不僅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哪裡學?如何學?在陶行知先生的著作里都有提到過。學習,學習,我們要虛心地跟一切人學習,跟先生學,跟大眾學,跟小孩學,跟朋友學,跟大自然學,也跟大社會學,要學的專,也要學得博。正如《論語》雲: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而我們的生活經驗也恰如其分地告訴我們能者為師的道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作為老師,首先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到學生來學校的目的並不只是學好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成為一個社會的人,一個合格的人,懂得更多的為人處世的道理和學問。如果每一個老師都把這樣一個理念深深刻在自己的腦海,並付諸實踐的話,我相信每一節課都會讓學生有所收獲。而我們目前的現狀如何呢?大多數的課堂教學目標、學習內容及設計的教學程序等都定位在完成知識性的任務。不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科學素質方面的要求,教學過程中也沒有能夠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好好利用發揮學生自身的優勢資源,學生處於被動角色。另外,在中國現有的教學過程中,許多老師都在不知不覺中維護自己的」師道尊嚴「,上課的時候要求學生要坐端正,雙手平放在桌子上,不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隨意發表自己的觀點等等,這些都在不知不覺之中磨滅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他們與生俱來的那些活力。作為教師,自己學,向可愛的孩子們學,教學才能相長,任何單方面的努力換來的都是遺憾。要做到教學相長,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角色的定位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擺正自己的位置和角色,走出傳統誤區,改進教學方法和學生一起學習,在學中教,在教中學,引導學生的正確發展。
魏書生老師則認為,教師是能夠找出適合學生階梯的人。他給我們的提示是教師要學會用心去」懶「:凡是學生能看會的,我不講;凡是學生查找資料後能學會的,我不講;凡是班幹部能教會的,我不講。咋一看,這三個凡是還真讓人吃驚,這樣一個」懶「教師能夠交出好的學生嗎?能夠讓學校領導和家長們滿意嗎?在此之前,我想沒有一個人會認可。特別是在教學一線工作崗位的老師,恨不得把課堂的一分鍾都掰成2分來用,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再三重復,生怕學生記不住。當然,魏書生老師的」懶「也不是沒有原則的,」懶「字背後還隱藏著很深的學問。
」懶「字背後有學生,把學生真正當成主人,放手讓學生去學習研究,讓他們自己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不懂的向教師尋求幫助),把教師一廂情願的勞動變成學生老師雙方自己的勞動成果。用教師的」懶「換來了學生的」勤「。」懶「字背後有目標。魏書生老師的懶其實是一種教育的指揮,但是他所用的每一步都會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行進,看似無意,實則用心良苦。」懶「字背後是勤奮。教師除了對教材和學生情況瞭然於胸之外還需要教師對學生可能涉及的天文、地理、哲學、文學、時政等等都要有所涉獵,老師在課堂上的」懶「對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書中不僅提到了中國教育名家的很多智慧觀點,同時也把國外許多教育家的實例收入其中,這些中外思想火花的碰撞我想一定會讓每一個閱讀這本書的人得到收獲的!
D. 《一個教師究竟能走多遠》讀書筆記
《一個教師究竟能走多遠》讀書筆記 我的質性敬 時下,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現象,教師每天疲於奔命將自身的教學精力用在大量的作業批改上,用在盡可能多地對教學內容的講解上,而忽視對這種做法是否有效的質疑。大多數教師平均每天至少要用2~3小時批改作業。而且很多教師反映他們所批改的作業對於提高部分學生的成績作用並不大。當他們想與某些學生交流時卻沒有了時間,甚至連思考如何改進教學的時間也被教學常規工作所佔用。事實上,如果教師能夠在教學上巧用智力,他們就會發現很多教學工作都是一種無效的勞動。如不能激發學生學習學習興趣的、整齊劃一的滿堂灌式的教學,沒有針對性的「題海戰術式」的反復練習。這樣不僅使教師飲大量批改作業、完成教學常規而疲憊不堪,學生也因天天承受超負勞動而興趣全無。我們將以上所提到的教師敬業方式稱為教師的「量性」敬業。 教師「量性」敬業實質就是教師只注重自己在教學中投入的時間與精力的數量,而忽略了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的效率,即自己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夠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與成績的提高。教師的「量性」敬業是與當前盛行的粗放型教育相聯系的,所謂粗放型教育是指通過加大教育的外延性投入如延長教學時間、改善辦學硬體等增加效益的教育。這種教育主要依靠經驗運作。比如學生記憶某種知識有困難,教師通常提供的辦法就是反復記誦。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教師常用的辦法就是強迫他學(如強迫無效,則放任自流)。 粗放型教育的基本特徵是教師投入的「體力」大於「腦力」。要改變教師「量性」敬業的現狀,就必須改變當前所盛行的粗放型教育,實行精緻性的教育。什麼是精緻教育呢?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創新,創設自己的教學之路,就是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因此,在這個時候我質疑著自己以前的一些做法,決心要在教育教學上改變自己,不能只做「量性」的奴隸,而是要做「質性」敬業的楷模。 所謂「質性」敬業,是通過增加內涵性投入(主要是情智投入),如開展創造性的教學活動、發展教師的德行與情智等提高教育質量;就是教師在從事任何教學工作時,都要考慮其教學效益,即能否促進自身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及促進師生之間與生生之間的互動。 質性敬業主要依靠教師的巧幹精神。比如,學生記憶某種知識有困難,教師會根據知識的特點(是否具有邏輯性,是否具有內在規律性)引導學生採用一些符合記憶規律又適合自己情況的記憶方法。又如,學生對學習缺乏興趣,教師通常會分析其原因,並激發他們那些與學習似乎無關但有利於其身心發展的興趣,然後鼓勵學生將這些興趣轉移到學習上來。如果以質性敬業為指導思想,教師就會不斷思考自己在教學上應該怎樣做才能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又能夠為教師自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節省出進行反思或思考的時間。 突然想起小學語文界名師竇桂梅,從一名代過音樂、數學、美術、思品課的「替補隊員」,成長為小語界最知名的特級教師之一,寫下了數百萬字的專著,並提出了一系列的的教學主張。 她的成長啟發我:教師僅有專業追求是不夠的,還要在行動上擁有專業探索精神,要站在課程的高度,成為課程的建構者、踐行者、創造者;作為一個教師,要沖破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樊籬,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超越課堂——」以社會當課堂而不是以課堂當社會「,超越教師——」師生共同成長而不是拔苗助長「。引導學生超越教師,實際上是教師的一種自我超越,是教師富有時代魅力的精神境界。 由此,我們將教師的」質性「敬業定義為教師在教學中不是以投入時間與精力的的多少作為是否敬業的標准,而是以是否通過更多的智力投入而使常規教學工作時間縮短、教學效益獲得的提高為標准。倡導教師的」質性「敬業要想從一種口號轉變為教師的一種當下化的行為,就必須為教師提供一種思考問題的視角。
E. 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作為未來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中應具備什麼樣的閱讀教學理念
應該具備以下教學理念:
1、圍繞語言建構與運用展開教學。
根據《新課標》中教學目標的要求,語文課程是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是以漢語拼音、筆畫和藉助工具查閱字詞為主的教學,這些屬於語言的建構。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去感受和體驗這些知識的表層感知,小學語文核心素養體現若干個語文核心素養。
2、圍繞思維發展與提升展開教學。
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語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通過師生互動和情景對話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且教會學生如何去閱讀的程序性知識。在教學中,理解關鍵詞句不但可以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內容和中心。
3、圍繞審美鑒賞與創造展開教學。
審美鑒賞與創造實質就是陶冶學生的情操。語文的審美鑒賞和創造則依靠語文教材,陶冶學生情操,《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緒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與幫助他們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能力的過程融為一體的,不應該作為外在的附加任務。
(5)小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擴展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採取的教學方法:
1、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鍾以上,同時做好讀書筆記,摘抄適量的精彩片段,優美的句子和詞語,並寫出簡短的賞析文字。每天語文課前也可以請一名學生與大家分享讀書筆記。
2、在教學實踐中,可以要求學生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具體做法可以時要求所教授的孩子每天自由選擇背誦一首詩歌,課前請一名孩子上台背誦並和全班同學一起誦讀。
F. 讀書筆記 20篇 100字左右
1.《老人與海》
我讀了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說《老人與海》,十分佩服小說中老漁夫的意志,他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一定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獲得成功。 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漁夫,在一次單身出海打魚時,釣到了一條大魚,卻拉不上來。老漁夫同魚周旋了幾天後,才發現這是一條超過自己漁船數倍的大馬林魚,雖然明知很難取勝,但仍不放棄。後來又因大馬林魚傷口上的魚腥味引來了幾群鯊魚搶食,但老人仍不願就這樣放棄,最終突出重圍,將大魚帶回了漁港,讓其他漁夫佩服不已。
2.《童年》
這本書是作者真實生活的寫照,高爾基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再現了黑暗統治下的孩子從覺醒到長大的苦難歷程。阿廖沙是一個悲慘、可憐的小孩,他的童年是在外祖父家度過的,他的生活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幸福,充滿陽光和愛。他的外祖父性情暴躁,貪婪、自私;兩個舅舅也很自私、粗暴,這些都在年幼的阿 廖沙的心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這本書讓我了解到了當時沙皇統治時期的困苦生活,讓我知道了現在的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熱愛生活,努力學習,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把這個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
3.《海底兩萬里》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海底兩萬里》,這本書非常有意思。其中,我被《海底兩萬里》中的冰山這一節內容深深打動了。 他們在南極地區航行,在回來的路上,不幸被冰山困住,但他們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生命。 多麼驚心動魄的一刻啊!想想他們,在危險的情況下,他們頭腦清醒,用智慧戰勝了困難。那我呢?我從小到大都很膽小,而且在困難來臨的時候沒有勇氣去面對、去戰勝它。而《海底兩萬里》給了我一些勇氣,我應該學習他們的那種不畏艱險的精神!《海底兩萬里》雖然只是一本冒險小說,但它卻給了我許多的勇氣,它讓我勇敢地去面對現實,不能膽小怕事!
4.《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記錄的是海倫.凱勒一生的事。書中感人心腑的故事,總是在我受到困難和挫折是鼓勵我,不要後退。海倫.凱勒從小就失去了聽覺、視覺和甜美的聲音。她也曾因自己的缺陷而放棄過,可她又很快振作起來。在莎莉文老師的幫助下,憑著超人的毅力,不但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五種語言文字!她一生熬過了八十七個無聲、無語、無光的孤獨歲月!一個人只要胸懷大志,並不懈向著目標努力奮斗,就不會被一些客觀條件束縛,你就會擁有無限的力量去實現它!堅貞不屈、不斷進取的精神是海倫.凱勒所擁有的,我們—
G. 我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老師,急需一篇讀書心得,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讀後感
一段時間以來,我認真拜讀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專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為世人敬仰、懷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畢生的精力,批判舊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於教育改革並付諸實踐。他以蘊含豐富的教育思想寶庫,為我們提供了教育的理論和方法,給我們以啟示和教益。其中,最受啟發的是陶行知先生的兩段名言:
(一)我們要活的書,不要死的書;要真的書,不要假的書;要動的書,不要靜的書;要用的書,不要讀的書。總起來說,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
新課程標准下的教科書與以往傳統教科書有很大改變,多以學生生活、活動為主,但是每個學校每個年級的學生認知情況不同,因此在教材的選用上也不同。教材內容是死的,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根據學生情況來創新教材,自主創新「活教材」,以實現創新教育。
(二)「六大解放」:一是解放學生的頭腦,就是要鼓勵學生敢想、善想,敢於動腦,善於動腦;二是解放學生的雙手,就是要鼓勵學生敢幹、善干,敢於動手,善於動手;三是解放學生的眼睛,就是鼓勵學生敢於觀察、善於觀察,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學生的嘴巴,就是鼓勵學生敢說、善說,敢於提問、善於提問;五是解放學生的空間,就是要擴大學生的活動領域,不把他們局限在狹小的課堂里,也不局限在學校中;六是解放學生的時間,就是要保證學生有時間去獨立學習、活動和創造,不要把課程排得滿滿的,也不要讓課外作業多得做不完。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思想,在近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它仍歷久彌新。他的思想與我們今天課程改革所提出的觀點可謂不謀而合。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深切體會到,認真學習並努力實踐陶先生「六大解放」的思想,有助於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造思維,為學生的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一種寬松的環境,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目的。陶先生說:『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盡量及揮出來『。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形勢下,我們只有改變自己的觀念,樹立創造意識,實施創新教育。徹底的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發展創造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上創造之路,也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不會是一句空話。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他的教育理念可謂極富前瞻性,一些教育思想在今天仍有著極大的指導意義。他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等理論,無不閃爍著創造的光芒。相信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教學方法在新課改中的滲透與運用,會讓課程改革更好地發揮出實效,促進新課改的推進。
H.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小學語文教學》盡管是山西省出版的教學雜志,但我對它卻情獨終,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從步入教壇不久,我就開始關注著它,不看它心裡總是發慌,不知道自己的教學該向何處去。我認為這本雜志是我國小語教學改革事業的前沿,雜志的開篇都有小語理事會領導或教學名人用最新的教學理念引航教學改革,裡面刊載的每篇教學論文或教學案例基本上是參加全國小語教學大賽的名師的傑作,裡面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大有開闊眼界之感。教書這么多年,我不敢說我有什麼教學經驗,但《小學語文教學》這本雜志確實幫助了我成長。比如說這本雜志里怎樣培養學生的情感朗讀,就讓我受益匪淺。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通向學習樂園的向導,只有對學習產生了興趣,它才能引到你在知識的樂園里遨遊,使你忘掉疲勞;興趣是學習的老師,在興趣「老師」的吸引和指導下,可以加快獲得豐富知識的進程。 二、聲情並茂的范讀引路 ,范讀是形象化的教學手段,讀後感《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在《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朗讀訓練中,該教師藉助人們對周總理的深情感情,用低沉、悲傷的語氣,配以適當的表情和哀樂背景,把人們等靈車、望靈車、送靈車的場景讀得情真意切,把人們對周總理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生聽了該老師的范讀後,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情感產生共鳴,所以都自覺盡力去模仿教師的語氣、語調、表情去讀。 三、充滿激勵的評價語言,每個學生都特別希望得到老師的贊揚,一句「你的朗讀越來越出色了」、「老師快被你陶醉了」……卻可使學生受益一生。如在教學《五彩池》中,描寫五彩池形狀一段「有像葫蘆的,有像鐮刀的,有像盤子的,有像蓮花的……」時,有同學提出「我認為應該讀得越來越快,因為五彩池太多了,作者都看不過來了,所以要快點讀。」大家都也認為很有道理,對這位同學的答案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讓他試著讀一遍。沒想到老師的贊揚又引來別的同學的不同看法:「這四個有像......的,該讀得越來越慢,因為五彩池真神奇,作者邊看邊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可見,教師的鼓勵、贊許不僅可以激發他們朗讀的興趣,更可點燃他們對小學語文教學朗讀方式處理的獨到的創造火花。 四、靈活多變的方式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可變換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在變式訓練中體會朗讀的快樂,由此激發他們的朗讀興趣。如果我們教師想把語文課上得有滋有味,在教學中做到游刃有餘,那麼請你讀讀《小學語文教學》吧。
〔讀小學語文教學有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I.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竇老師又出新書了,書的名字是《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看名字就很有吸引,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我就開始認真閱讀,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成為優秀的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哪幾件事?我想這是每一個語文教師都希望知道的事情。身為優秀者的竇老師應該最有發言權,她的發言也應該最有說服力。她認為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這些頭銜,都不足以作為優秀的證明。她理解的優秀應當是現在進行時。當下語文教育的沉淪在於它「太忙碌與現實,太騖馳譽外界」。 語文教育必須轉向心靈。許多出了名的優秀教師的成功,帶有很大的偶然性。那並不能代表全部的「優秀」。按照常理,「一筆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而且我們還要看他帶領的學生小學六年畢業後是否也基本具備這三項技能。我非常同意竇老師說的「我們應該允許不同人的眼中,「優秀」有不同的定義。說穿了,優秀,還是要成為你自己。」優秀語文教師,一定要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探索。其專業不斷提升、不斷前進的過程,一定不是狹隘的「應試教育高手」的甬道。 摘抄 竇老師結合自己成長的經歷,加上自己對「優秀」的理解和思考,她向我們呈現了一些關鍵詞。我把它視為竇老師多年在語文教師這個專業領域總結出的經驗之談,這些肺腑之言我把它摘抄如下: 1、永葆激情 這是一種生活姿態,不因年齡的增長、環境的轉換、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最終內化為一種精神氣質,讀後感《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 2、張揚個性 人雲亦雲,老生常談不談。創意教學,形成風格。 3、業精於勤 每一種幸福的背後,都有一個咬緊牙關的靈魂。成長需要機遇,但機遇絕不能依靠等待。於無聲處,與不為人知處,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機會總會對你傾心眷顧。 4、讀書養氣 不僅靜默涵詠、靜思體悟、更要高聲吟頌、激情噴涌。鍥而不舍,孜孜以求,涵養浩然之氣。 5、合作共進 溝通心靈、理解他人;傾聽意見,分享經驗;心有多寬,路有多遠。 6、內省致遠 以澄澈之心求灑脫之態,與繁瑣事外求自由寧靜。 7、海納百川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誰走在前面,誰就是我的老師。 8、公共情懷 拒絕坐井觀天、目光窄仄,關注時事,放眼世界,緊跟時代文明的腳步。 9、筆耕不輟 這既是積累經驗的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於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 10、關注細節 語文課就是一堆細節。 11、善待教材 我們無權選擇課本,但我們必須清楚怎樣使用它。 12、尊重寫字 字,人的第二容顏。漢字是尊嚴,書法是國粹。學好漢語,當從寫好第一個漢字開始。 13、黃金分割 教師要勇敢地拒絕各種「看起來很美」的形式,考慮怎樣實現「講」與「不講」的黃金分割。 14、理性視點 我們應關注的是學生的真實收獲,而非評委們的打分牌。風行的理念,不是唯一的判斷標准。(本人特別同意這一觀點)風起雲涌之時,要用理性的視點坐看潮起潮落。 15、把握自己 永遠把自己定位在教育海洋中一枚微不足道的海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優秀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