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高年級數學

小學高年級數學

發布時間:2020-11-25 02:40:25

1. 如何小學高年級學生數學有效課堂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即老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而學生的創造潛能無法挖掘出來,因此許多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慾望和享受創造後的無比喜悅之情,因此本人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很重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我在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徵已有所了解,所以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程序,不是先安排學生按課本上的數據去計算,而是讓學生找出教室內長方形的物體,並且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與寬及收集數據,然後經小組討論後,再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新知識形成了獨特體驗,真正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三、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一直以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大部分老師也認為數學課堂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認為:主要是數學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缺乏,俗話說:生活是智慧與知識之源泉,數學課堂教學如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顯然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太建全,而在校園中玩玻璃球比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了,所以我教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把玻璃球當做教具,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在口袋中裝有紅、黃兩種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學生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後,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還要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球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記錄表》里,然後分別統計摸到紅、黃球的次數,並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中。這樣,不管尖子生或學困生,他們都興趣十足並帶著一種輕松自如,頗有興趣的心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他們兩人一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這樣也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數學,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學效果。教學法專家不是說過:評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考慮教師怎麼教,而要時時想著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評價也離不開我以上所述的三個觀點。

2. 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方法

你是以成人的眼光來看待孩子的,都認為1+1簡單,可問題是你要教會學生加法的意義,還有方法,不僅僅是結果。
提高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徵,允許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問題,鼓勵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小學數學課程標准所倡導的。這也為優化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指明了方向。
(一)創設生活化情景
有些數學應用題單憑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憑口頭講解很難解釋清楚,而如果創設一些學生熟悉的有利於數學學習的思維情景,則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個好的生活情景,能促發強烈的問題意識,利於引發學生的探究情感,培養創新意識。就要求應用題的素材是學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過的、理解的,與他們的生活世界密切相關。這種呈現方式,對學生來說,具有親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並分析隱含條件實現由已知到未知的過渡,最終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盡可能用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使應用題的教學外顯化,讓學生盡可能地觀察到我們的思維過程,在此基礎上建立抽象的數學模型。例如下面這道題:綠草菌菌好牧場,一牛恰好吃1月(30天),兩牛剛好吃一旬,請問三牛吃幾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長,假定生長速度相同)。這時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學生分析分析題目結構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頭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長的兩部分牧草;兩牛剛好吃一旬,也是指兩頭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長的牧草。但是,題中並沒有告訴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噸,不便計算。因此,我們設一頭牛一天吃的草量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兩牛10天就吃了20份。
(二)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各種解題策略
有些學生的解題困難是由於沒有恰當的解題策略所致,這就要求教師要善於研究、善於歸納針對不同題型的解題策略,並對學生進行恰到好處地引導、點撥。
1、擺脫定勢:有些應用題,學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於思維定勢的影響,這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轉換思考角度,讓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張明期終考試語文、外語、科學的平均成績是76分,數學成績公布以後,他的平均成績提高了3分。張明的數學成績是多少分?按照常規解法,可知張明期終共考了四門功課,要求數學成績,可以用四門功課的總分減去其中三門功課的總分。由於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3分,那麼四門功課的平均分就是76+3=79(分),四門功課的總分為79×4=316(分),語文、外語、科學三門功課的總分為76×3=228(分),所以張明的數學成績為316-228=88(分)。如果我們轉換一個角度來考慮:假設張明數學也考了76分,這樣四門功課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實際四門功課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門功課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績正好分給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這樣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問題也就解決了,我們就能很快地算出張明的數學成績是76+3×4=88(分)。
2、整體思想 :有些題目較為復雜,若按常規方法來思考根本無從下手,往往會不知不覺地陷入「死胡同」。對於這樣的題目,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思維方向轉換一下,從全局出發,從整體上把握,全面觀察數量之間的關系,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這樣解題的效果就特別好。例如,有5個數的平均數是8;如果把其中一個數改為12後,這5個數的平均數則為10。改動的那個數原來是多少?讀了題目之後,大部分同學可能都想知道5個數各是多少,都忙著去試找這5個數,這顯然不可能也是沒有必要的。此題的解答應該從整體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個數,簡單地把這5個數分開來考慮。首先要知道改動後的5個數的總和為10×5=50改動前5個數的總和為8×5=40,改動後比改動前增加了50-40=10,那麼,什麼數「增加10」後變為12呢?這樣問題就簡單化了。
3、移多補少 :解答「求平均數應用題」離不開「總數量÷總份數=平均數」這個數量關系式。不過,如果能緊扣「平均」二字的意義來思考,那麼,解那些靈活性強的題目,往往能想出更簡便的方法。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補少,「均」就是相等。「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說,就是用「移多補少」的辦法,使每份數量都相等。因此,移多補少是我們解答求平均數應用題的重要策略。
4、不拘題型、力求靈活:應用題教學中要防止並糾正審題定題型,解題套方法的定勢模式,在達到基本教學要求或學過相關的新知 之後,應當示範並鼓勵學生拓寬思路,靈活轉移思考角度,優化思維,巧妙解題。
例1.要加工810個零件,單獨做甲要15天完工,乙要10天完工。現由甲乙兩人合做,需幾天完成 任務?
按常規解法,先分別求出甲、乙每天加工的零件數,再求出甲乙合做時每天加工的零件數。根據題意,列 式計算為: 810÷(810÷15+810÷10)=6(天)………甲乙合做完成任務的天數。
在學過工程問題後,可啟發學生用工程問題的解答思路解答:設要加工的零件總數為「1」,則甲、乙的 工作效率分別1/15和1/10,列式計算為: 1÷(1/15+1/10)=6(天)……甲乙合做完成任務的天數。
平時訓練有素的學生還會這樣想:根據題意,這批零件甲用15天做完,乙用10天做完,這就是說,乙 干1天相當於甲干1.5天。因此甲乙合做1天,相當於甲單獨做(1+1.5)天。甲單獨做15天完成的 工作,由甲乙合做時,只要15÷(1+1.5)=6(天)

3. 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數學自學能力

數學因其學科自身的特點,不易自學。如果能結合學生年齡特點及知識儲備,在小學高年級開始比較系統地培養學生數學自學能力,對於今後自學數學是相當有利的。
一、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有助於自學方法的形成。
預習是學好新課的基礎。學生上課前進行預習,就可以對所學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數,聽課時就能從容不迫、精力集中、目標明確,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同時,通過預習先對要學的內容進行自學研究,提前思想,做一番獨立獲取知識的嘗試,然後再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大有好處。
高年級的學生除了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學素養,閱讀能力也隨著年級逐步得到發展,此時加強預習,效果將更加顯著。但是,教師布置學生課前預習時,還是要做必要的指導。
首先,指導學生讀數學課本,初步理解課本的基本內容,就是要學生了解:明天學習的內容是什麼?有沒有與哪一項舊知識有聯系?與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有聯系嗎?開始階段,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引導性思考題以幫助學生預習。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可以布置學生思考:(1)怎樣用割補法推導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2)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割補後拼成的長方形有什麼關系?怎樣說明這種關系?(3)你還能有其他割補的方法嗎?等等,這些問題對於啟發學生的思路很有益處。
其次,要求學生試著看懂例題,並嘗試告訴自己例題講什麼,或通過閱讀知道了什麼,弄不明白的地方註上記號或是做好記錄,以備與同學交流或課堂發問。
第三,例題下面的「做一做」試著做,哪裡有困難要做好記錄。這樣做起碼讓學生「依樣畫葫蘆」,盡可能先對知識「知其然」,經由課堂,再達到「知其所以然」。
第四,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原型。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應該是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因此,預習時必須讓學生試著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如「循環小數」在預習時可以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循環」的現象,以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概念。
預習工作開始階段要向學生反復交代這些步驟,經過了解困難在哪裡,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既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更是大大提高了聽課的效率。長此以往,學生就有了學習新知識的扶手,自學方法就在不知不覺中逐步得以形成。
二、指導學生課後復習,有助於自學習慣的養成。
課堂學習的時間畢竟只是學生學習時間的一小部分,如果課後沒有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學生的學習是不完整的。「溫故而知新」,尤其對數學知識而言,如果沒有及時復習,不但談不上掌握,更別說是應用了。
到小學高年級,許多知識在低、中年級時已經有了「初步認識」,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為學生展示一幅「知識遞進關系圖」,一來可以讓學生明確新知的基礎,為預習提供幫助,二來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數學知識好比一條鏈子,一環扣著一環,如果有一部分知識沒有掌握好就好比鏈子掉了一環,就會散了。當然主要目的是要告訴學生及時復習的重要性。
對學生課後復習,教師應做好指導,以督促其形成習慣。
首先,不動課本不做作業。對當天教的例題,必須進行復習;對當天教授的概念,必須進行復習;對當天學習的計算公式、計算方法,必須復習……沒有復習的話,就不能動筆做作業,更要避免那種一邊做作業,一邊翻課本的不良習慣。
其次,改革作業形式,提高復習的興趣。傳統的作業題目是現成的,學生預習時就有可能完成,如果教師再布置,等於讓學生「吃冷飯」,食之已然無味,更談不上興趣了。為此,結合學生預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可以適時讓學生「自編作業」。在設計習題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閱讀課本,回顧課堂學習的主幹知識、重點難點,思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還可能要進一步搜集本學科甚至跨學科的相關資料,從而找到提出問題的最佳角度和答案。這樣,學生不僅有效地鞏固了舊知識,鍛煉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還增添了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第三,分層設計作業。讓不同的學生學習不同的數學是新課程的目的之一。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我們不能強調學生必須人人完成一模一樣的作業,這樣既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消殆學生主動探索的進取心。對學困生,我們可以要求他們必須完成基礎性的作業,對學優生,可以適當補充一些發展性的題目。同時,還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的、實踐性的作業。比如教學完「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後,我們可以布置學生畫出指定面積的圖形,這比起單純計算圖形的面積,學生的興趣強多了。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在課後的復習中,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尋找數學在生活中應用,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4. 如何上好小學高年級數學

小學數學不會太難抄,只要端正學襲習態度,多和老師交流,勞逸結合,做一本好的課外習題,相信自己的能力。
其實我覺得多和老師交流是最重要的。我剛畢業,平時有空的話就做《廣東省小學畢業升學系統總復習》。不懂就虛心請教同學或者老師,既能增長師生感情,又能增添同學老師對自己的好感。一開始會不好意思,但邁出第一步之認識到這樣做的積極作用後,就會慢慢接受了。但也不要
頻繁打攪別人,那樣很容易使別人反感。

5. 如何給小學數學高年級學生好的學

學生的數學作業是檢查學生平時學習成果的重要依據,是激發學生認知情感,使知識轉化為能力的具體體現,也是教師檢驗教學的一把尺子。所以,為提高小學生數學作業質量,應制訂相應的策略。這不僅能促進教學效益提高,而且能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以順利迎接高一階段的學習。1、通過調查、發現學生作業質量不高的根源;2、巧用激勵手段;除了在布置作業時加強習題的趣味性外,最主要的還是運用適當的激勵手段,提高學生做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勵的方法有很多。一開學,我就從文具店裡買來幾個小印章,印章中有「一級棒」、「好」、「有進步」等刻字。對於作業做得既對又好的就蓋上一個「一級棒」,進步較大的同學則印上「有進步」。一種積極向上的競爭風氣在班級中形成了,同學們都把作業看成了一種比賽,個個都想爭第一,字體越寫越工整,格式越來越漂亮,而且為了每次都能得個「一級棒」,同學們更認真聽課了。3、家校結合,培養學生學習的責任性;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家長習慣於陪讀,回家作業家長讀一題,講一題,學生做一題,給孩子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感。也有的學生在作業時往往提筆就做,完成就了事,檢查這是家長的事。有的家長看到有錯誤時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該怎麼怎麼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業不認真,等待父母檢查的習慣,考試時不能夠自己主動檢查。認真作業習慣的培養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教會學生讀題、審題、分析數量關系,理解運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僅僅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要這樣,做計算題、概念題也同樣如此。4、積極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都知道,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業習慣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過程,教師應根據學生發展的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及時培養這些習慣,從而為提高學生作業質量和發展學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條件。

6. 如何提高小學生高年級數學解決

一、重視審題能力的培養和良好審題習慣的養成
審題能力是綜合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一種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為依託,更需要有良好的讀題習慣、有效的思考方法為保證。應用題的審題過程就是要審清題目的情節內容和數量關系,使題目的條件、問題及其關系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為正確分析數量關系和解答應用題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
培養小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並形成較高的審題能力這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要有相當長的時間來強化訓練,幾乎貫穿我們數學教學的始終。在開始的訓練階段,教師必須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一讀題目,建立表象;二讀題目,明確問題;三讀題目,找出關鍵,並作記號。其難度主要體現在「在關鍵字詞句下劃上重點標記」這一要求。教師還可以利用時常出些「陷阱題」 「刺激」學生,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審好題目的重要性,這一點還是比較容易做到。
二、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並提高學生的模式識別能力
數學是充滿模式的。現代認知學習理論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專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過知覺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因為他具備迅速地把記憶中原有的知識?經驗檢索出來的能力。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學生如能正確地識別問題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斂思考問題的范圍,為正確選擇問題解決思路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目前小學生解決實際題的能力還是相當薄弱的,主要表現為對問題的情境語言缺乏常識性的了解,不善於利用等量關系去解決問題,即找不準問題中各數量間的關系,這方面就屬於模式識別研究范圍內的問題。變式訓練是一良策,學生可以從題目的變更中了解與應用問題密切相關的術語,而且通過背景的變換,達到強化模式的目的。在採用變式訓練的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引導學生實現模式識別關鍵性的一個環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盡的剖析,決不能就題論題,要教方法?教思想,從而達到以不變應萬變的目的。
三、引導學生概括、領悟常見的數學思想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他們有一定歸類和上升為數學思想的能力。
數學思想較之數學基礎知識,有更高的層次和地位.它蘊涵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它是一種數學意識,屬於思維的范疇,用以對數學問題的認識、處理和解決.數學方法是數學思想的具體體現,具有模式化與可操作性的特徵,可以作為解題的具體手段.只有對數學思想與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得心應手;只有領悟了數學思想與方法,書本的、別人的知識技巧才會變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學數學經常會出現的行程問題,學生如果掌握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的時候就會得心應手。
四、重視解題策略的回顧和反思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歸納、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數學解題過程中,解決問題以後,再回過頭來對自己的解題活動加以回顧與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個重要環節(「解後不思等於不收」,「反思是收獲的黃金季節」)。這是數學解決問題過程的最後階段,也是對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最有意義的階段。
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目的並不單純為了求得問題的結果,真正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經驗只有通過概括才能上層次,概括的層次越高,遷移的半徑就越大),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而這一教學目的恰恰主要通過回顧解決問題的教學來實現.所以,在數學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解題的回顧,與學生一起對解題的結果和解法進行細致的分析,對解題的主要思想、關鍵因素和同一類型問題的解法進行概括,可以幫助學生從解題中總結出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並將它們用到新的問題中去,成為以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
五、適當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數學教學中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開放題和新型題的訓練,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必要補充。可利用學校的圖書館、教室等學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創設出一個個豐富的現實的問題情境,學生依據這些材料解決問題,求知慾強,並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還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能知道現實生活中蘊涵著大量的數學信息,能感受到現實世界中有廣泛的應用。也可以通過改變條件或問題,把一道題改編成幾道不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從而形成知識鏈,提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總之,在不斷的探索與實踐中,我們感覺到在解決實際問題教學中能注意到以上幾點,不僅能調動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興趣盎然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還能較好地幫助學生從實際生活中抽取並理解數量關系,掌握解決類似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及能根據需要篩選和處理信息,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能力,特別是這種教學策略的運用促進了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傾聽、學會交流、學會反思等學習品質的養成,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離不開數學,較好地達到了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目的。

7. 如何豐富小學高年級數學課堂評價

一、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因為新課程強調,課程改革絕不僅僅是換一本教材,而是一種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種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實踐。所以我認為教師要打破以往那種陳舊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讓他們感到自己確實是與眾不同。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而言,教師的恰當評價和鼓勵,對他們的影響是相當大的。所以在平時數學課堂教學中,我會讓學生進行開放性提問,在解答問題時,讓學生互相參與,誰來回答他(她)的問題?還有其他的答案嗎?這樣讓學生各抒己見,積極討論,並讓他們在討論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問學困生時,我還為他們留有更多的思考時間,並常使用一些激勵性語言,以此激勵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樹立起學習數學的信心。
二、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體驗創造的樂趣。
在以往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接受知識的被動者,即老師怎麼說,學生就怎麼做,而學生的創造潛能無法挖掘出來,因此許多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每一個人都有創造的慾望和享受創造後的無比喜悅之情,因此本人認為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很重要,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如:我在教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對長方形的特徵已有所了解,所以課堂上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程序,不是先安排學生按課本上的數據去計算,而是讓學生找出教室內長方形的物體,並且讓學生自由組合,動手測量長方形物體的長與寬及收集數據,然後經小組討論後,再計算出結果。這樣的課堂能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對新知識形成了獨特體驗,真正享受到了創造的樂趣,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增強了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感知數學。
一直以來,學生都認為數學知識枯燥無味,大部分老師也認為數學課堂教學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認為:主要是數學的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的缺乏,俗話說:生活是智慧與知識之源泉,數學課堂教學如果完全脫離了生活,學生對學習數學知識顯然感到枯燥無味和厭倦。因此,在平時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創設親切、自然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一些問題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慾望,從而讓學生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因為我們學校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的孩子,而農村學校教學設備不太建全,而在校園中玩玻璃球比賽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游戲了,所以我教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這部分內容時,我就把玻璃球當做教具,告訴學生游戲的規則:在口袋中裝有紅、黃兩種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學生每次摸1個球,摸出以後,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還要把每次摸到的顏色球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在《摸球記錄表》里,然後分別統計摸到紅、黃球的次數,並填入《摸球結果統計表》中。這樣,不管尖子生或學困生,他們都興趣十足並帶著一種輕松自如,頗有興趣的心態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中,他們兩人一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這樣也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學習效果也非常不錯。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把課堂引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數學,這樣不但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學效果。
評課堂教學方法不能只考慮教師怎麼教,而要時時想著是否能引起學生的學習願望,是否有助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主要看教學效果如何。要看教師的教學是否體現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所以我認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要做到有效評價也離不開我以上所述的三個觀點。

8. 小學高年級數學

小明從甲地去乙地,開始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騎車,三分之二的路程乘車;從乙地返回甲地時,五分之三的路程騎車,五分之二的路程乘車。結果回來時比去時多用半小時。已知小明騎車每小時行12千米,乘車每小時行30千米。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設甲、乙兩地相距X千米.
【(1/3)X】/12+【(2/3)X】/30 ……小明去時所用時間
【(3/5)X】/12+【(2/5)X】/30……小明回來所用時間
因為回來時比去時多用0.5小時
所以可得方程
【(1/3)X】/12+【(2/3)X】/30 +0.5=【(3/5)X】/12+【(2/5)X】/30
解方程得,X=37.5

9.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成績

小學高年級必須要熟練的掌握運演算法則。之後要用,要學會。單位之間的進率。還有一些計算公式都需要記住的。

10. 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怎麼教

看孩子情況,如果孩子比較聰明,可以給孩子慢慢貫徹恆等思想,這是小學進初中的一項能力,也是初中能不能學好的一項基礎能力。把握好這個中心,自然不會跑偏。如果孩子能力稍差,那就大面積訓練計算,當計算達到一定的數量,孩子就會萌生恆等思想。也就是說恆等思想是數字計算的高級階段。歡迎追加。。。。。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高年級數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