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課外成語故事

小學語文課外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2021-01-16 22:47:43

小學語文書上出現過的成語故事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慄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葯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闢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樑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㈡ 小學語文中的成語故事

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專,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屬大鍾。鍾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裡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鍾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鍾又大又重,怎麼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鍾敲碎,然後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大錘,拚命朝鍾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種聲不就等於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鍾嗎?他心裡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鍾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鍾聲,可鍾聲又怎麼捂得住呢!鍾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鍾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聽不進鍾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鍾聲了。於是就放手砸起鍾來,一下一下,鍾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㈢ 小學語文三年級成語故事有哪些

一、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二、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三、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里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鑒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四、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五、手不釋卷

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善於領兵作戰,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有一個毛病:不願讀書。吳王孫權對他說:「你掌管軍政大權,應該多讀兵書和史書。」他回答:「抽不出時間。」孫權說:「光武帝領兵打仗時,手都從來不離開書,你比他還忙嗎?」從此,呂蒙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有學問的將領。

[注釋]釋:放開。卷:書本。

[提示]形容勤奮學習或看書入迷。

人教版小學語文一至六年級成語故事

1. 守株待兔 2. 掩耳盜鈴 3. 聞雞起舞 4. 盲人摸象 5. 井底之蛙 6. 指鹿為馬
7. 夜郎自大 8. 對牛彈回琴 9. 畫龍點睛 10. 胸有成竹11. 亡羊補牢答 12. 揠苗助長 13. 買櫝還珠 14. 濫竽充數 15. 邯鄲學步 16. 葉公好龍17. 自相矛盾18. 水滴石穿 19. 愚公移山 20. 狐假虎威
成語故

㈤ 人教版小學語文成語故事的內容及解釋

相煎何急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為卞太後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為嗣, 因其才智高於其兄曹丕。 後曹丕登基(始稱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就找機會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詩來,作不成就受殺。曹植應聲而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說煮豆的時候,釜下燃燒著豆萁,豆子就在釜中哭泣,那豆萁和那豆子本都是同一豆根生出來的,那豆萁要煎害豆子,又何必那麼急呢?曹植的意思是說:兄弟手足,就象那豆和萁,老是同一母親所生,你這做哥哥的為何全無念手足之情,為什麼要煎害我,煎害得這么急?這四句是詠兄弟感情的名句,每被後人拿來諷罵那些不知友愛兄弟的人,「本是同根生」常用來比喻兄弟手足之情。 )躍+動j??

請君入瓮
唐朝女皇武則天,為了鎮壓反對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兩個最為狠毒,一個叫周興,一個叫來俊臣。他們利用誣陷、控告和慘無人道的刑法,殺害了許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則天手裡,內容竟是告發周興與人聯絡謀反。武則天大怒,責令來俊臣嚴查此事。來俊臣心裡直犯嘀咕,他想,周興是個狡猾奸詐之徒,僅憑一封告密信,是無法讓他說實話的;可萬一查不出結果,太後怪罪下來,我來俊臣也擔待不起呀。這可怎麼辦呢?苦苦思索半天,終於想出一條妙計。
他准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把周興請到自己家裡。兩個人你勸我喝,邊喝邊聊。酒過三巡,來俊臣嘆口氣說:「兄弟我平日辦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認罪,不知老兄有何辦法?」周興得意地說:「這還不好辦!」說著端起酒杯抿了一口。來俊臣立刻裝出很懇切的樣子說:「哦,請快快指教。」周興陰笑著說:「你找一個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熱,再讓犯人進到瓮里,你想想,還有什麼犯人不招供呢?」來俊臣連連點頭稱是,隨即命人抬來一口大瓮,按周興說的那樣,在四周點上炭火,然後回頭對周興說:「宮里有人密告你謀反,上邊命我嚴查。對不起,現在就請老兄自己鑽進瓮里吧。」周興一聽,手裡的酒杯啪噠掉在地上,跟著又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磕頭說:「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
故事見於《資治通鑒•唐則天皇後天授二年》。成語「請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人的方法來整治他自己。
打草驚蛇
唐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王魯的人,他在衙門做官的時候,常常接受賄賂、不遵守法規。有一天,有人遞了一張狀紙到衙門,控告王魯的部下違法、接受賄賂。王魯一看,狀紙上所寫的各種罪狀,和他自己平日的違法行為一模一樣。王魯一邊看著狀紙,一邊發著抖:「這...這不是在說我嗎?」
王魯愈看愈害怕,都忘狀紙要怎麼批,居然在狀紙上寫下了八個大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意思就是說你這樣做,目的是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裡面的蛇一樣,可是被大大的嚇了一跳了!
後來,大家就根據王魯所寫的八個字「汝雖打草,吾已蛇驚」,引伸為「打草驚蛇」這句成語,用來形容對付別人的時候,因為一個無心的小動作,卻讓對方覺察到而提防警覺。

聞雞起舞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一字之師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一字之師」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孺子可教
古時候有個人名叫張良,是漢朝的政治家。在年輕的時候,他的國家韓國被秦國滅掉,當時張良曾僱人刺殺秦始皇。但是刺殺失敗了,秦始皇到處搜查他,張良就在下邳這個地方隱蔽了起來。
有一天,張良出門散步,當他走到一座橋頭時,見一位老人坐在那裡。 老人見張良走過來,把一隻鞋子扔到橋下,對張良說:"年輕人,我的鞋子掉在 橋下了,去把它給我揀上來。"
張良先是一愣,他怎麼用命令的口氣呢?又一想,他這么大年齡了, 就沒有和他計較,馬上到橋下,把鞋子給他揀了上來。
老人把腳一伸,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心裡想:這個老人真是得寸進尺 啊。既然已經把鞋子揀上來了,就替他穿上吧,於是張良跪下來給他穿上鞋。
老人穿上鞋子,站了起來,看了一眼張良就走了。張良看見老人的舉動 有一點奇怪,獃獃地看著他的背影。
老人走了一段路,又轉回來,對張良說:"你這個年輕人還算懂事, 是可以培養教育的,過五天後,你在天亮時,到這里來見我。"
張良見老人是有些古怪,但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希望能從老人那裡學到 一些本領。
到第五天張良一大早就來到橋頭,只見老人已經先來了,正坐這等他呢。 老人表現出生氣的樣子說:"你這個年輕人比我這個老頭子來得還晚,過五天再 來找我。"
張良只好回來。過了五天,天還沒有亮,張良就來到橋頭,這次又老人 先到了。老人再次責備他,又讓張良五天後再來。
又過五天,這一次張良沒有到半夜就來到橋頭。這次老人還沒有來。 張良等了一會,老人才提著燈籠來。
老人見張良感到滿意,說:"年輕人就應該是這樣。"之後,將一本 《太公兵法》送給了張良。 此後,張良認真讀它,反復讀它,反復鑽研。終於幫助劉邦打敗秦王朝, 建立了漢朝。張良成為開國功臣。
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孺子可教」這句成語,用於年長人稱贊年輕 人有培養成材的前途。

三顧茅廬
漢末,黃巾事起,天下大亂,曹操坐據朝廷,孫權擁兵東吳,漢宗室豫州牧劉備聽徐庶(三國時?州長社人,為著名謀土)和司馬徽(叄國時?洲陽翟人,也是著名謀士)說諸葛亮很有學識,又有才能,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隆中(現今湖北襄陽縣)卧龍崗去請諸葛亮出來幫助他替國家做事。恰巧諸葛亮這天出去了,劉備只得失望地轉回去。不久,劉備又和關羽、張飛冒看大風雪第二次去請。不料諸葛亮又出外閑游去了。張飛本不願意再來,見諸葛亮不在家,就催著要回去。劉備只得留下一封信,表達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佩和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挽救國家危險局面的意思。 過了一些時候,劉備吃了三天素,准備再去請諸葛亮。關羽說諸葛亮也許是徒有一個虛名,未必有真此才實學,不用去了。張飛卻主張由他一個人去叫,如他不來,就用繩子把他捆來。劉備把張飛責備了一頓,又和他倆第三次訪諸葛亮。到時,諸葛亮正在睡覺。劉備不敢驚動他,一直站到諸葛亮自己醒來,才彼此坐下談話。 諸葛亮見到劉備有志替國家做事,而且誠懇地請他幫助,就出來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後世人見有人為請他所敬仰的人出來幫助自己做事,而一連幾次親自到那人的家裡去的時候,就引用這句話來形容請人的渴望和誠懇的心情。也就是不恥下問,虛心求才的意思。

以訛傳訛
《笑林》里有這么個故事:從前有一天,楚國有一個善打飛禽的獵戶挑著山雞進城去賣。一個過路人看山雞的羽毛十分漂亮,誤以為是鳳凰,出高價二千金買了下來,過路人心想,鳳凰是世界上的珍禽,自古以來表示祥瑞,把它獻給楚王,楚王一定很高興。誰知第二天山雞死了,過路人非常遺憾沒有能把活「鳳凰」獻給楚王。
不久,這件事傳遍京城,都以為賣得貴的山雞真是鳳凰,理應獻給楚王。這件事傳到楚王耳里,為了感謝忠誠的過路人,楚王賞賜給他遠遠超過買山雞的錢。
「以訛傳訛」這個成語,比喻本來就是錯誤的話加以傳播,結果越傳錯得越離奇。

夜郎自大
據漢•班固《漢書•西南夷傳》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回來之後,向漢武帝詳細匯報了西域的地理環境和風俗人情。武帝受到張騫出使西域成功的刺激,激發了雄心壯志,又叫他出使西南,溝通當時的大夏國,即今天的雲、貴一帶。
張騫一行到了昆明、滇國和夜郎。滇王問張騫等人:「漢朝與我們相比,哪個大?」後來漢朝使者在與夜郎國王一起喝酒時,夜郎王也問了同樣的問題:「漢朝與夜郎哪個大?」
張騫心裡明白,夜郎的地盤只及得上漢朝一個郡。可夜郎國王因為山高林密,沒有走出去,還以為夜郎是天下的大國家呢。
「夜郎自大」比喻孤陋寡聞而又妄自尊大。

瓮中捉鱉
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這是揉著我山兒的癢處,管教他瓮中捉鱉,手到拿來。」
從大壇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對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來,輕易而有把握。

㈥ 小學語文100個成語故事,有趣又好記

氣凌霄漢
頭昏腦眩
高鳥盡良弓藏
毫無疑義
陌上桑間
金革之難
欲說還休
安枕而卧
禮先一飯
一面之榮
舍近求遠
觸類而通
風燭殘年
不逢不若
中饋之思
有過不罪無功受賞
韋弦之佩
不瘟不火
裂土分茅
德言容功
一技之微
日月其除
朋黨比周
赤繩綰足
錚錚鐵漢
瓊樓金闕
出於意外
不為戎首
軟刀子
急驚風撞著慢郎中
虛有其表
更長漏永
岩穴之士
賣兒鬻女
麥穗兩岐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久要不忘
夷險一節
三日入廚
衣香鬢影
飛蠅垂珠
安富恤窮
以身試法
淫朋狎友
委國聽令

㈦ 人教版語文小學一至六年級成語故事

坐井觀天 亡羊補牢 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 買櫝還珠 女媧補天 誇父追日 畫龍點睛 揠苗助長專 守株待屬兔 聞雞起舞 程門立雪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入木三分 竭澤而漁 響遏行雲 邯鄲學步 捨本逐末 對牛彈琴 胸有成竹 雪中送炭 自相矛盾 滴水石穿【水滴石穿】
【【望採納……】

中小學語文100個成語故事,值得家長收藏起來講給

1、專心致志
古時候有個圍棋高手,名叫秋,人們稱他弈秋。他有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好學,棋藝提高很快;另一個雖然也天天聽課,但很不專心。他看著老師,心裡卻想著天上有沒有大雁飛來,老師的話一句也沒聽進去,棋藝自然也沒有絲毫提高。
[注釋]致:盡,極。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專一,注意力不分散。
2、鬨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隻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麼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隻腳說:「這只也是九百。」滿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提示]形容屋子裡的人同時都大笑起來。
3、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乾虯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塗,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注釋]管:指筆。
[提示]比喻兩件事情同時進行。
4、栩栩如生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襄王聽了庄辛的話,感到十分振奮,封他為陽陵君,採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注釋]栩栩:活潑生動的樣子。
[提示]形容文學、藝術作品對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現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樣。
5、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著名的畫家叫文與可,特別擅長畫竹子,他畫的竹子栩栩如生。為了畫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後種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細觀察竹子的形態和變化。所以每次要畫竹子時,他的胸中就已經有了十分生動、逼真的竹子形象了。
[注釋]成:現成。
[提示]比喻在做某事之前,已有了充分的准備和把握。也作「成竹在胸」。
6、熟能生巧
宋朝時,有個人叫陳堯咨,他一箭射斷了一根細樹枝。正在自鳴得意時,旁邊一個賣油的老翁把一枚銅幣放在油葫蘆口上,舀了一勺油從高高的地方倒下來,油從銅幣的小孔里穿過,流進油葫蘆里去了。陳堯咨非常驚奇,老翁說:「不過是熟能生巧而已。」
[提示]指做事情熟練了,就會掌握竅門。
7、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廉潔的縣官,他審問一個拿了公家一枚銅錢的倉庫管理人。那人說:「不就是一枚銅錢嗎?」他提筆寫下一行批語:「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意思就是說,一天偷一枚銅錢,一千日就是一千枚;天天用繩鋸木頭,木頭也會斷;水珠天天滴在石頭上,石頭也會被滴穿。
[提示]比喻雖然力量小,只要堅持做下去,就能做出很難辦到的事來。也作「滴水穿石」。
8、百發百中
在楚國的一個練武場上,許多射手在比武射箭,有個射箭能手養由基,連續幾次射中靶心,有好事者說:「射中靶心,還算不了什麼。能射中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那還差不多。」養由基站穩腳步,張弓搭箭,一箭射在了百步之外的柳樹葉子上,大家都拍手叫好。
[注釋]發:射箭。
[提示]形容射箭或射擊技術非常高明。
9、無價之寶
戰國中期,魏國有一個農民在地里耕作時,得到一塊一尺見方的玉。他把玉獻給魏王。魏王叫老玉工鑒定,老玉工說:「恭喜大王得到了一塊罕見的寶玉。」魏王問:「這塊玉值多少錢?」老玉工說:「有錢也買不到,用五座城池的代價,也只能看一下而已。」魏王大喜,重賞了獻玉的人。
[提示]指極其稀有的珍貴物品。
10、畫龍點睛
南北朝有個畫家叫張僧繇。傳說他在一所佛寺的牆壁上畫了四條龍,都沒畫眼睛。大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有了眼睛,龍會飛走的。」人們以為他說大話。他只好為兩條龍畫上眼睛。立時雷電破壁,兩條龍騰空而去,牆上只剩下沒有眼睛的兩條龍。
[提示]比喻作文或講話時,加上一兩句關鍵的話會使內容更精闢有力。
11、畫蛇添足
戰國時,楚國一座寺廟的主人,送給看守廟宇的幾個人一壺酒。人多酒少,不夠喝。有人提議,誰先畫完一條蛇,這壺酒就歸誰。大家贊同,畫了起來。一人先畫好了,看別人還在畫,他又給蛇畫了四隻腳。這時,另一個人也畫好了,那人說:「沒有腳,你畫的不是蛇。」說完就把酒喝了。
[注釋]足:腳。
[提示]比喻多此一舉,做了多餘的事反而把事情弄壞。
12、事半功倍
戰國中期,戰亂頻頻,民不聊生。孟子對學生說:「當年周文王施行仁政,僅以方圓一百里為基礎,步步為營,就打敗了商紂王,拯救了百姓。如果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也能這樣做,只要付出一半的代價,就能結束戰亂統一全國。」
[提示]比喻費力小,收效大。與「事倍功半」意思相反。
13、千載難逢
唐朝時,韓愈因為反對將佛祖釋加牟尼的遺骨供奉在皇宮中,被貶了官職。後來,他向唐憲宗上了奏章,建議在東岳泰山舉行祭天大典,還請求皇上讓他參加這個儀式,說這是千年也遇不到的盛事。憲宗對他的奏章很滿意,讓他擔任了吏部侍郎的重要官職。
[注釋]載:年。
[提示]形容機會難得與可貴。
14、拔苗助長
春秋時,有個急性子農夫,他插下秧苗後,好幾天也不見秧苗長高,心裡著急,就把自己田裡的秧苗挨個都拔高了一些。他累得筋疲力盡,回到家裡,得意地對兒子說:「我幹了一天,總算幫助秧苗長高了一些。」兒子連忙跑到田邊去看,只見秧苗全都被太陽曬得枯死了。
[提示]比喻不顧事物發展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15、得過且過
傳說,五台山上曾經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夏天是它們羽毛豐滿的季節。那時它們總是張開翅膀得意地叫道:「我多麼漂亮!」它們從不築巢壘窩,只知道玩樂。到了冬天,羽毛脫落,就不再美麗了。晚上躲進石縫里被凍得發抖,白天出了太陽,它們又自我安慰地叫道:「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注釋]且:暫且,不作長遠打算。
[提示]形容工作馬虎、敷衍了事,過一天算一天。
16、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遊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於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麼模樣。
[提示]本意為因高興而忘掉一切。現多形容淺薄的人得志,高興得無法控制自己。
17、對牛彈琴
古時候,有一個叫公明儀的人,琴彈得非常出色。有一天,他帶琴出遊,只見遠山如畫,河流清澈,一頭牛正在河邊吃草。這美麗的景色讓他興致大發,就對著牛彈起琴來。盡管琴聲動人,可是那頭牛好像沒有聽見一樣,他很生氣。這時,有個過路人對他說,不是琴彈得不好,是牛聽不懂啊。
[提示]比喻對愚蠢的人講深奧的道理,白費口舌。也用於譏笑人說話不看對象。
18、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隻狐狸,准備吃掉它。狐狸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之王,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狸又說:「你跟著我到森林裡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於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狸。
[注釋]假:借著,利用。
[提示]比喻依仗他人的威勢欺壓人。
19、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後的娘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後知道後,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裡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於國家。」
[提示]形容繁華熱鬧的場景。
20、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後,完成了學業才回到家中。
[注釋]廢:停止。
[提示]比喻做事中途停止,不能堅持到底。
21、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後各顯神通過海。於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裡,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籃渡水: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一般連用。
22、鶴立雞群
草地上有一群雞。其中一隻大公雞,誇耀自己強壯,羽毛金黃亮麗,最為出眾。另一隻蘆花大公雞不以為然,說自己打起鳴來,聲音嘹亮,才是最優秀的。就在他們互不服氣,要打起來的時候,一隻仙鶴突然從天而降,落在雞群中,兩只公雞相形見絀,不再爭鬥了。
[提示]比喻一個人的儀表出眾或學問、品德高於別人。
23、四分五裂
戰國時,七國之中秦國最為強大。其他六國想聯合起來共同與秦國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個擊破,就派張儀去分化六國。張儀對魏王說:「魏國無法與接壤的五國都相處得一樣好,搞不好就會四面受敵,國家四分五裂,不如與秦國修好。」魏王被說服了,與秦國結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團結。
24、一鳴驚人
春秋時,楚莊王當國君的前三年,只知享樂,不管國事。申無畏出了個謎語讓他猜:「有隻大鳥,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麼鳥?」楚莊王笑著說:「這只鳥,要麼不飛不鳴,要飛就直沖雲霄,一叫就讓人震驚。」從此,他勵精圖治,成為霸主。
[提示]比喻一個平時默默無聞的人突然做出驚人的成績。
25、一日千里
北宋年間,洛陽鎮守錢惟演在城裡修了一座驛舍,特請本城文豪謝希深、尹師魯和後起之秀歐陽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練生動。歐陽修暗暗稱贊,當晚便去向他虛心請教。事後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師魯看後,感慨地說:「歐陽修進步真快,簡直像一日前進一千里一樣。」
[提示]原來形容馬跑得很快。現在形容進步快或發展迅速。
26、對症下葯
三國時有個名醫華佗給兩個發燒頭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葯。兩人覺得奇怪,為什麼同樣的症狀,卻用葯不同?華佗對他們說:「你的病是由內部傷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則是外感風寒受了涼而引起的。」服葯後,他倆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釋]症:病症
[提示]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採取有關措施。也作「對症用葯」。
27、風吹草動
春秋時,楚國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殺,他逃到昭關。由於楚軍在關口盤查很嚴,他出不了關。因為著急和憂愁,一夜之間他的須發全都變白了。憑著相貌短時間內的巨大變化,他混出了昭關。逃亡的路上,他經常在蘆葦和草叢里穿行,由於精神高度緊張,稍有風吹草動,他就趕緊躲起來。
[提示]比喻一點點動靜或輕微的動盪。
28、風雨同舟
春秋時,吳、越兩國相鄰,但彼此之間爭端不斷,戰爭頻繁。有一次,兩國的人同乘一條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風突起,大浪滔天,眼看著就要翻船。在這危急時刻,人們忘記了過去的仇恨,齊心協力,共同排除險情,使渡船安全地到達了岸邊。在船上的兩國人就像一家人一樣。
[注釋]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或團體共同渡過危難。
29、負荊請罪
戰國時期,趙國的藺相如智勇雙全,擊敗了秦國的陰謀,維護了祖國的尊嚴,被任命為上卿,老將軍廉頗不服氣,揚言要當眾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盡量躲避。他說:「秦國不敢來犯,就是因為我們文臣武將團結一心,為了國家,不必計較個人恩怨。」廉頗聽說後,很慚愧,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認錯。
[注釋]負:背著。荊:荊條。
[提示]比喻向人認錯賠罪。
30、甘拜下風
春秋時,秦、晉兩國之間發生了戰爭,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也被秦俘獲。秦穆公對晉國的君臣們說:「盡管晉惠公忘恩負義,但我是不會將你們當俘虜押回秦國的。」晉國的大臣們說:「我們是跪在您的下風頭,希望您在上風頭說的話能算數。」
[注釋]甘:心甘情願。下風:風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別人,認為自己不如對方。
31、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許多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名叫宰予的,能說會道,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不錯,但後來漸漸地露出了真相:既無仁德又十分懶惰;大白天不讀書聽講,躺在床上睡大覺。為此,孔子罵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個弟子澹臺滅明,字子羽,是魯國人,比孔子小三十九歲,他的體態和相貌很醜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後來,子羽游歷到長江,跟隨他的弟子有三百人,聲譽很高,各諸侯國都傳誦他的名字。孔子聽說了這件事,感慨地說:「我只憑言辭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只憑相貌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結果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提示]只根據外貌來判斷人品質能力的好壞。
32、自相矛盾
從前,楚國有個人在街上賣兵器。他拿著矛說:「這支矛,是天下第一鋒利的,它能擊穿最堅固的盾牌。」他又拿起盾說:「這個盾牌,是天下第一堅固的,世界上沒有一支長矛能夠刺得穿它。」有人問:「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那人回答不出來了。
[注釋]矛:長矛。盾:盾牌。
[提示]比喻自己的言行前後相互抵觸。
33、掩耳盜鈴
古時候,有個人想偷別人家大門上掛著的門鈴,又怕門鈴響起來。他想出一個辦法來。他把自己的耳朵掩起來,然後去把門鈴偷下來。結果被主人當場捉住了。他驚奇地問主人:「你怎麼聽到了鈴聲?」主人說:「你掩住了自己的耳朵,可是沒有掩住我的耳朵啊!」
[注釋]掩:遮蓋,捂。盜:偷。
[提示]比喻所做的事情不能欺騙別人,只能欺騙自己。
34、天羅地網
春秋時,楚平王聽信大臣費無忌的讒言,要殺害太子的師傅伍奢和他的兒子伍子胥。太子連夜告訴了在樊城做守將的伍子胥。當第二天費無忌的兒子來騙伍子胥回都城時,伍子胥將他痛打一頓,說:「如果不是太子告訴真相,我就被騙入天羅地網了。」
[注釋]羅:捕鳥的網。
[提示]形容包圍嚴密。也比喻對敵人、罪犯等人嚴密防範。
35、守株待兔
春秋時,宋國有個農夫在田裡看見一隻野兔撞在樹樁子上,折斷脖子而亡。他不費吹灰之力便吃到了兔肉。從那以後,他什麼農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樹樁子旁邊,等著撿兔子。可再也沒有野兔來撞這樹樁子,他的行為被人們當作了笑話。
[注釋]株:樹樁子。
[提示]比喻不知道變通或妄想不經過努力而僥幸得到成功。
36、打草驚蛇
南唐時,當塗縣令王魯是個貪官。為了給他敲敲警鍾,人們聯名寫信,狀告他手下的一個主簿。告狀信上列舉的罪行,件件都與王魯這個縣令有牽連。心慌意亂的王魯,神差鬼使地在信上寫下了自己當時的真實思想:「你雖然打草,我已經驚蛇。」
[提示]比喻自己的行為使對方有所察覺和防備。
37、黃粱一夢
從前,有個窮書生碰到一位道士。睡覺時,道士拿出一個枕頭交給他,說道:「你枕著這個枕頭睡一覺,就可以獲得你想要的生活。」這時,店主正在煮黃粱米飯,窮書生睡著後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生活得十分闊綽,官運亨通。最後夢見自己快要病死時,忽然驚醒。醒後,看見道士依然站在他的身邊,而店主的黃粱米飯還沒有煮熟。原來自己享受了幾十年的榮華富貴,不過是短暫的一夢而已。
[注釋]黃粱:黃小米,這里指黃小米飯。
[提示]比喻虛幻,一場空。也作「黃粱美夢」。
38、雞犬不寧
唐朝時,柳宗元勸說一個捕蛇者去種田,那人卻說:「種田,苛捐雜稅繁多,官吏逼債又凶,鬧得雞和狗都不得安寧。我干捕蛇這行當雖然有生命危險;但是也比種田要強。」柳宗元不由得感嘆道:「這樣殘酷地壓榨老百姓的政府,真是比老虎還凶啊!」
[注釋]寧:安寧。
[提示]形容侵擾得很厲害。
39、驕兵必敗
公元前65年,漢宣帝派軍攻打車師國,被匈奴所困。消息傳來,將軍趙充國認為,匈奴勢力微弱,可以此為由向他們發動進攻。御史魏相認為,自恃強大,對外炫耀武力,是驕兵,驕兵輕敵是一定要失敗的。漢宣帝聽從了魏相的勸諫,沒有出兵。
[提示]比喻自以為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定要打敗仗。
40、無能為力
春秋時,秦國和晉國要組成聯軍攻打鄭國,鄭國的國君非常焦急。有人告訴他,有個叫燭之武的官員能夠勸說秦國退軍。國君立即召見了燭之武。燭之武對他說:「我年輕的時候就不如別人,現在年紀大了,就更沒有這個能力了。」
[提示]多指沒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或解決某個問題。
41、錦囊妙計
三國時,為聯合抵抗曹操,孫權將南郡借給了劉備。後來孫權要收回,可劉備不願歸還。周瑜設下美人計,招劉備來東吳與孫權的妹妹結婚,然後扣住劉備,逼他歸還南郡。劉備按諸葛亮給他的藏在三個錦囊中的三條計策行事,結果在他的保護下,安全地回到了荊州。
[注釋]錦囊:封藏機密文件或詩稿的織錦口袋。
[提示]比喻能及時解決緊急問題的辦法。
42、開卷有益
宋太宗趙光義命令宰相李昉組織編寫了一部學術價值頗高的網路全書,叫《太平御覽》,總字數達四百七十八萬個。他規定自己每天要看三卷。大臣們勸他不要太勞累了,宋太宗回答說:「只要打開這部書閱讀,就能從中獲益,也就不感到勞累了。」
[注釋]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
[提示]指讀書有很多好處。
43、開天闢地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是合在一起的,一片混沌,像一隻大雞蛋。而人類的祖先盤古,頂破了「蛋殼」。其中輕而清的物體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下沉,變成了地。盤古頭頂天,腳撐地,天升高一丈,地加厚一丈,盤古也高一丈,用了一萬八千年,盤古完成了開天闢地的任務。
[提示]現在常常比喻前所未有。
44、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楚國有個人坐船過江,不慎將佩劍掉進江里,他立即在劍落水的船身上刻上記號。同船的人問他:「你刻這個記號有什麼用?」楚國人說:「剛才我的劍是從這里掉下去的。一會兒我可以順著這個記號下去找。」等船靠了岸,楚國人就從做上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找劍,結果自然找不到。
[提示]比喻辦事刻板拘泥不知變通。
45、空中樓閣
從前有一個財主,他看見別人的三層樓房,心裡十分羨慕,決定也造一座。他要求找來的工匠只造第三層樓,第一層、第二層統統不要。工匠們聽了哭笑不得,說:「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事,沒有第一層和第二層,怎麼能蓋起第三層呢?」
[提示]比喻脫離實際的謬論或虛構的事物。
46、如釋重負
春秋時,季孫、叔孫和孟孫三個家族掌握了魯國的軍政大權。魯昭公為奪回權利,派兵去攻打季孫氏。叔孫氏和孟孫氏知道後,立刻前來救援。三家聯合起來,把昭公的軍隊打得大敗,昭公只得逃亡齊國。因為他原來已經失去了民心,百姓反而感覺像放下沉重的負擔。
[注釋]釋:放下。負:負擔。
[提示]形容人們解除了負擔後的輕松心情。
47、如魚得水
東漢末年,劉備請到諸葛亮做軍師後,經常得到諸葛亮的指點,對天下形勢的理解和認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他與諸葛亮的關系十分親密。開始時,關羽和張飛很不服氣。劉備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得到了水一樣,你們應該理解。」
[提示]比喻得到與自己很投合的人或很適合自己的環境。
48、千鈞一發
西漢著名的文學家枚乘,擅長寫辭賦。他在吳王劉濞那裡做謀士時,反對吳王反叛朝廷。他勸吳王:「用一縷頭發繫上千鈞之重的東西,下邊是深淵,頭發絲一斷,那東西你就別指望重新得到了。你謀反朝廷,危險的程度就像這頭發絲一樣。」劉濞不聽,其兵反叛,最終被朝廷的大軍消滅。
[注釋]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即十五千克)為一鈞。
[提示]比喻形勢或情況已極其危急。
49、手不釋卷
三國時,吳國大將呂蒙,善於領兵作戰,立下不少戰功。但他有一個毛病:不願讀書。吳王孫權對他說:「你掌管軍政大權,應該多讀兵書和史書。」他回答:「抽不出時間。」孫權說:「光武帝領兵打仗時,手都從來不離開書,你比他還忙嗎?」從此,呂蒙努力學習,成了一個有學問的將領。
[注釋]釋:放開。卷:書本。
[提示]形容勤奮學習或看書入迷。
50、天衣無縫
古時候,有個年輕人名叫郭翰。盛夏的一個晚上,他在大樹底下乘涼。突然間,一個美麗的仙女從天上飄然而來。郭翰發現仙女的漂亮衣裙竟然連一條衣縫也沒有,他驚奇地問道:「你的衣服怎麼沒有衣縫呢?」仙女笑道:「我穿的是天衣,天衣不是用針縫的,怎麼會有衣縫呢?」
[提示]比喻事物非常自然完美,無任何紕漏破綻可尋。
一次只能提交50,抱歉哈

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全部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是我國來歷史的源一部分,成語是歷史的積淀,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是我國幾千年以來人民智慧的結晶。其特點是深刻雋永,言簡意賅。閱讀成語故事,可以了解歷史、通達事理、學習知識、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所以,學習成語是青少年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成語故事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講述一些道理。成語就是有道理的詞語,它奠基著我國的文化之熙。後來被編譯成《成語故事》系列圖書。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外成語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