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何作用
隨著社會、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多媒體計算機和網路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日益成為拓展人類能力的創造性工具,在小學教育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越來越深刻地影響和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同時也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豐富的信息化資源。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得到了較為普遍的應用,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了新的支持,發揮的作用也日漸重要。
一、 上課前的准備資源豐富、生動
1. 為教師的課前備課提供參考
由於計算機和網路的資源共享和信息搜集處理功能,使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藉助教材和教參外,還可以通過網路資源擷取更多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信息和資料,開闊教師的眼界,拓展教師上課的思路,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通過自己對信息的整合,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設計的質量和藝術性。
2. 為學生准備學習素材提供途徑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擴展了信息傳遞的途徑,豐富了信息資源的門類,提高了信息處理的手段,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同時增強了人們的信息意識,這使信息技術不僅可以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而且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學生獲取學習資源的工具。利用各個網站,可以獲得網路環境下珍貴的數字化的學習資源;利用本地區和學校的教育資源庫,學生可以從中查找所需的學習素材。
二、 上課中多維度展示,教學氛圍融洽
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心理學規律和小學生學習特點,有意注意持續的時間很短,加之課堂思維活動比較緊張,時間一長,學生極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下降等,這時適當地選用合適的多媒體方式來刺激學生,吸引學生,創設新的興奮點,激發學生思維動力,使學生繼續保持最佳學習狀態。學生學習有了興趣,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根據情境教育的原理,創設充滿美感和智慧的學習氛圍,可使學生對客觀情境獲得具體的感受,激起相應的情緒,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使他們潛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發展。多媒體教學可以很好地展示知識間的聯系,引起興趣,利於很好地理解知識。
2. 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整合具有常規電教媒體的特有功能,並且能綜合它們的優點。計算機輔助教學帶來了教學手段的一次現代化的大變革。計算機能事先存儲大量的信息,它操作方便快捷,可以避免教師在課堂上某些環節上時間的浪費,能為學生練習、思考贏得更多的時間,從而增加了教學容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帶來了課堂效益的提高。
3. 解決教學難點
多媒體技術,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畫面,靈活多變的動畫及音樂效果來優化教學過程,是一種新型教學輔助手段。運用多媒體課件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易如反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自己很難示範清楚的教學環節,用課件中的動畫或影像表現出來給學生看,這樣就能幫助學生看清每個細節,更快、更全地建立起表象,加深理解,這對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提高教師教學效果非常明顯。
4. 啟發學生思維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內容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學內容,極大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在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藉助於觀察和比較,啟發思維,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5. 彌補教材不足
課本中有些要求實踐的教學內容,由於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不可能讓學生親臨其境,從而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利用信息技術與數學進行整合教學,可以給學生呈現出一個真實的或虛擬現實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其中體驗,學會在信息學習環境中學數學、在生活中學數學,主動構築自己的學習經驗,以彌補教材的不足。
如「元、角、分的認識」和「千克、克的認識」,是小學數學教材中二年級學生比較難掌握的學習內容。在教學中,運用模擬教學課件,創設一個「虛擬現實」超市情境。學生主動參與互動,每個學生自然地把所學的知識與生活實際,通過信息技術緊密地整合在一起,縮短了教材內容和生活經驗之間的距離,既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 上課後不斷延伸,豐滿知識體系
1. 利用信息技術可延伸課堂教學
目前我們學校的教學形式主要是班級授課制,即學生在校集中授課,受教學時間的統一限制。21世紀人類社會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時代,信息化整合數學學科教學應該增加新的教學形式。基於這一思考,我們有意識讓學生自己去查閱資料或進行社會調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並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如教學「十進制計數法」「數的產生」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找信息)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
2. 為學生繼續學習數學提供渠道
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是在其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信息主動進行選擇和加工,從而建構起自己的理解。
在課後,我們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實際,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工具將學習內容以多媒體、超文本、動畫等形式和友好互動的界面,以網路為載體,為學生提供數字化資源,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提供渠道。例如網路課堂就是學生繼續學習數學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② 如何進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的整合
一、激發興趣,提高參與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是有個性的,他們的活動受需要和興趣的支配。一切有效的活動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 。由此可見「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 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課標》中強調指出:我們在教學中必須「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經驗」 。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面對如此眾多的信息呈現形式,小學生一定會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種好奇心一旦發展為認知興趣,將會表現出旺盛的求知慾,極大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二、化靜為動,揭示內在規律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
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
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極大
地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
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
知識的生成過程, 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 藉助於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 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三、聯系生活,體驗知識生成建構主義學習觀強調:學習不是老師向學生傳遞知識、信息,學習者被動接受的過程,而是學習者自己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每個學習者都是在其現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新信息主動進行選擇和加工,從而建構起自己的理解。
在以往的教學中受教學手段的限制和學生年齡特點的制約,學生掌握起來總是有一定困難。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多媒體動態演示,為學生創設視聽情境,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效果,讓學生體會知識的「動態生成」過程,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③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何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等產生深刻的影響,在數學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將圖、文、聲、像融為一體,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技能,又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將復雜抽象的數學概念變得形象生動,對於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要善於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有效教學,要善於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就象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使教和學都能高效進行。一、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一)、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之所以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怕學,其原因之一是由於數學知識本身的抽象性和嚴謹性所決定的,再者就是受傳統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局限,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的推動力,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慾的基礎。處於學齡初期的低年級學生,學習的動力往往被學習興趣所左右。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無論在人的發展還是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巨大的作用。它引導著人們進入五彩繽紛的世界,種種事物的特點觸發了人們的好奇心並對此引起關注,促使人們去探索、去認識,從而增長知識,開發智力,熱愛生活。就數學教學而言,只有學生對學習內容和作業產生興趣,教學效果才會更好。.因此,在課堂的導入環節精心創設情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努力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可以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獲取知識。多媒體這種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正好適應孩子們的心理特點,它能使形、聲、色、動、靜發生變化,向學生展現具體、形象、直觀、聲畫並茂的視聽材料,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在信息技術的教學環境下,教學信息的呈現方式是立體的、豐富的、生動有趣的!不僅有數式的變換,更重要的是一些「形」的變換。利用多媒體技術,flash軟體,展示幾何模型,進行圖象的平移、翻轉、伸縮變換,把復雜的數學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同時把數學中的對稱美、和諧美和曲線美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領略到數學學習中的無限風光,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情趣。例如教學新世紀小學數學五年級「平移與旋轉」內容時,我先組織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利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圖案,然後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圖案是如何平移、對稱和旋轉的,它們的特點又是什麼?在此基礎上,我又安排學生利用計算機進行圖案設計。這是學生利用現代化手段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好機會!如果讓學生在方格紙上設計,有些圖形做起來不容易,而且會影響圖案的美觀。但是若把它放到計算機上進行設計,就可以從一個簡單的圖形出發,將圖形進行若干次的對稱、平移和旋轉,得到一系列新的圖形,形成一個圖案。開放的題目,給學生極大的想像和發揮的空間,它們可以任意馳騁在自由、輕松的世界裡。最後通過學生機聯網,集體欣賞學生的作品,從中感受圖案的美、體會幾何形體的變幻無窮,享受數學帶來的樂趣!(二)、信息技術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拓展學生視野教學中應體現知識的來龍去脈,適當介紹數學內容與其他學科日常生活的聯系,通過數學實習、實驗、研究性學習等活動引導學生親自利用數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拓寬學生的視野,增長知識。而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人們在搜集、整理、描述、探索和創造中建立問題的模型,通過研究模型而解決相關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為人們解決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種非常有效、簡捷、廉價的手段,息技術網路資源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無論是在時間還是在空間上都為我們留下了廣闊的發展餘地。善加利用,一定會使傳統的課堂教學產生質的飛躍。例如學習了圓周長後,上網搜索祖沖之及圓周率有關知識,同學們興趣盎然,方知世界之大、之絢麗多彩,受到了美的熏陶的同時,這更加激發了他們奮發學習,立志成才的信心和決心,信息技術教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網路化的學習環境,使學生的學習觀念發生了重大變化,學生可以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網站上儲存的大量的學習信息、習題講解、疑難解答等內容,每一位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興趣,有目的的選擇學習。這極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三)、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提高合作學習能力。數學學習活動需要藉助一定的方法和工具。每一種新技術的運用,都會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規律的形成過程,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索」。正是由於這個轉變,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的受益者,變成了學習的真正主人。新課程標准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學習過程充滿著觀察、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之中。在學生的探索和交流中,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展示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個別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使所有學生能共享學習成果,進行平等的交流。在交流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恰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抽象化為具體、將枯燥變為生動,可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例如:在學習「直線、射線和角」這部分知識時,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和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利用視頻向所有學生展示自己和學習小組的探索過程和學習結果。在展示的過程中,學生體現了學習個體的價值,學會了傾聽別人的意見,並把別人的研究成果作為自己學習的一部分。在獨立思考、自我展示與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轉變觀念,轉變方式,在這樣的轉變過程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課堂教學效率將會不斷提高,也為教育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契機。(四)、藉助信息技術發展學生思維,使思維「可視」。數學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性,而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如果在教學中,教師只是一味地通過講解來使學生理解知識,一來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二來學生也很難理解,就是記住了,也只是死記硬背,根本不理解知識。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提供生動形象的感性材料,為學生搭橋鋪路,讓學生參與其中,幫助學生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使學生更好地認識、理解數學概念、規律和法則。恰當地運用計算機課件輔助教學,把抽象變形象,不僅學生愛看,而且容易理解,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由此藉助多媒體,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感性知識,同時,揭示數學知識的本質規律,化繁為簡,化難為易,達到啟迪學生思維的目的。二、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運用中的實踐思考計算機技術讓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枯燥無味,給學生創設了大量的富有情趣的情景,讓學生接觸了的數學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滿足了他們的強烈的求知慾望,讓他們看到了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從而不再局限於教師所講,不再拘泥於課堂。但一切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傳統教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各有利弊,要合理取捨,不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我認為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於數學課堂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運用現代教學媒體要保留傳統,傳承「做」的直觀教學有了現代教育技術,不能丟棄傳統教學手段。小學生數學學習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經驗性學習,經驗的獲得大都靠親自實踐操作實現,沒有大量的直接經驗的積累,感知成為蜻蜓點水,表象無法在大腦中建立。例如,《千克的認識》教學就需要學生大量感知1千克物體的重量,要讓學生通過實物的稱一稱、掂一掂、比一比、看一看、算一算等多種操作活動來學習。(二)、信息技術的應用要為教學服務。計算機也是與黑板一樣是一種教學工具,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是只一種教學手段,而不是用來炫耀的新事物,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的的是一些形象思維的東西,使學生的視、聽感官受到刺激,但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或不能科學地利用多媒體,會使學生產生思維的懶惰心理,不利於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華而不實的課件不但不能優化課堂教學,還會令學生分散注意力,如有教師在一年級「100以內的加減法」的課件上設置了很多口算題,每題都有精美的圖案背景,點擊它還會出現聲音及以動畫形式展示答案,這樣的訓練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產生視覺干擾,引發視覺疲勞,達不到訓練目的。因此,在利用信息技術之前,教師要清楚信息技術的優勢和不足、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以及學科教學的需求,設法找出信息、技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學習效果,使學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信息技術作為一種現代化輔助教學手段是用來支持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的,主要用來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解決傳統教學中不易解決的問題。而不是教學的唯一方式,漂亮課件不是好的課件,而要看這個課件是否有助於拓展學生的思維,是否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和有助於學生突破重點難點問題。(三)、運用信息技術應注重實用性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只是一種手段,目的是為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我們在利用信息技術時,應從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內容確定形式,首先考慮教學的實用性,在實用的基礎上再考慮切近生活的實際性和課件的美觀性,而不宜把課件做得太花哨,否則會喧賓奪主,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教師與小學生之間言語的及時交流,組織探討問題的活躍氛圍等傳統教學的優勢,是任何現代化工具都不可替代的。傳統教學中,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重點內容時,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始終保留。一味地利用信息技術,不給學生留足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學生活躍、師生配合協調,做到了以學生為主,其實,課後,學生腦海里多是課堂中熱鬧的場景,完不成接收知識的要求。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總之,恰當地選准信息技術應用於數學課堂教學的最佳結合點,適時適量的運用多媒體,發揮其最大功效,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的重負,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素質教育實施,有效地培養創造性人才,符合現代化教育的需要。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結合,無疑是給傳統的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因滑鼠而輕松,生活因網路而精彩。信息技術給數學教學注入旺盛的活力,隨著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提高,必將提高教師使用現代教育技術的意識和現代教育觀念,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必將改變,必將推動小學教育改革的進程。
④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其一、備課,老師不再是機械地抄教案,而是制課件與寫教案相結合,可以從網上下載自己所需的圖片和資料,也可以從全國教育資源庫里調自己最喜歡的課件資源,然後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取其精華,添枝加葉為教學服務。
其二、課堂教學,從導入到進入新課學生接受新知,再到鞏固練習,無一不用到多媒體。適時恰當地選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以逼真、生動的畫面,動聽悅耳的音效來創造教學的豐富情景,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數學知識由靜態的灌輸變為圖文聲像並茂的動態傳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培養他們積極思考,發展思維、形成能力。
其三、鞏固練習題,以前只能是讓學生照著書上的練習題做,對一些典型的解題方法獨特的課外練習題只能由老師寫在黑板上才能讓學生做,自從多媒體進入課堂,只要用手一按,各種靈活多樣的練習題就躍然而出,這樣教學既省時又省力,節約了有效課堂時間,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識。
其四、對學生作業的評判。課堂上以前對學生所做的練習題,老師是走下講台一行一行的檢查,遇到學生做的正確率高且書寫特殊工整的也只能是傳閱的看,而今,只要把樣板往交互一體機上一放,所有的學生都能很清晰的看到了,這也使得教師解答分析試卷以及講解一些全班共性的問題輕松容易多了!
其五、近幾年微課的興起,家長微信群的建立,更使得課堂教學延伸至家庭及社會,老師可以把學生需要著重掌握的某一個知識點或者是一些特殊的解題方法製成微課上傳到微信群,這樣學生在家也可以接受到老師的教育。
⑤ 談談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應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本出發點。當小學生對某件事情感興趣時,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在數學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可以創設學生樂學、愛學的學習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教學的內容上去,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教師利用課件播放了一段「豬八戒吃西瓜」的動畫故事,先把一西瓜平均分成4份,讓豬八戒取1份,但豬八戒不要,他覺得拿1份太少了;又把西瓜平均分成8份,豬八戒還是不要;最後,把西瓜平均分成12份,這一次豬八戒開心的拿了3份。啊……學生大笑了。老師問:豬八戒現在為什麼這樣開心?……像這樣,播放一段精彩的故事,引入課題,就會使整個課堂頓時活躍,不僅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醒學生注意力,而且使學生的心一直被教師吸引著,輕松愉快,過渡自然,使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又如:教學《比的意義》一課,教學課件的屏幕上出現一面鮮艷的紅旗,長3米,寬2米。通過兩種量的比較,同學們都學會什麼叫做「比」了,並掌握了比的各部分名稱,也很快就學會求比值,如果進行反復的練習,學生好象有點厭倦了。這時,教師打開「天安門的國旗」的網頁,一面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飄揚。這是一面特種型號的國旗,誰能找出它的長和寬是多少米?同學們一聽,興趣來了,爭著上網查閱……。最後讓學生查出長5米,寬3.33米。這時,學生好奇極了,有的學生在說這面國旗的長和寬的比,有的求出長和寬的比的比值,有的在議論和比較我們學校的國旗……。下課了,還在議論。
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二、應用信息技術,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
多媒體與網路技術的應用充分體現了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所以恰當地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協同參與,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如:在講解《圓的面積》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這一重難點,我從網上下載了有關「圓的面積」的課件,利用課件形象生動的剪、拼動畫,把圓分割成相等的兩部分共16份,然後通過動畫把這兩部分交錯拼好,這樣就可以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學生從視覺上體會到把一個圓轉化成一個長方形的過程,再讓學生自己親手剪拼,最後體會到這個近似的長方形面積與原來的圓的面積是完全相等的。引導學生觀察,怎樣才能使這個圓轉化成最近似的長方形?然後再以剪拼動畫32份、64份……形像生動的活動過程展現眼前。再問學生還發現了什麼?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什麼有關?從而導出求圓的面積公式,使得這課的重難點輕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
又如:教學《長方形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時,先讓學生猜測,自己動手擺學具,教師再藉助教學媒體充分展示知識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突出公式推導的要點。先出示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擺,看一共可擺幾個,面積就是幾平方厘米。重點是一共擺幾個,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一個、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依次沒長邊擺滿,共擺5個,與長的厘米數一致;再沿寬邊擺了3行。通過動態演示讓學生發現:長方形的面積=長×寬。在這課的教學中,教學媒體以它得天獨厚的動態演示畫面使學生生動、形象地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公式。並使學生利用己有的知識、能力和方法去探索獲取新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造能力。既有效地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突破了難點,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充分的發展,提高了教育質量。
信息技術進入數學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術的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情並茂的特點,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術的這些特點可以解決傳統課堂難以處理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鮮明、充分、形象的視覺直觀印象,為教師解決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⑥ 信息技術的應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何作用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涵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就是教師以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以語文課本為憑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指導學生開展語文閱讀實踐活動。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是學生學習語言、理解語言、掌握閱讀方法,吸取知識,提高認識,發展思維,豐富思想感情,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使用信息技術的意義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教學過程中要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呈現方式、學生學習的方式、教師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改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中提出: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運用現代技術更好地養成收集、處理信息的習慣,提高語文能力。教師應充分、有效地運用媒體、網路等現代技術搜集、處理和運用信息,並在學習過程中合作交流,使現代技術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 信息技術有著其獨有的作用,合理使用將在學科教學中起到較好的輔助和促進作用。成為學生獲取信息、合作學習、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構建知識的認知工具和途徑。尤其可以改變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式,讓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發展閱讀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克服學習困難。 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現狀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所體現的先進性,得以廣泛應用於小學教學的各個學科之中,特別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更突出了它的優勢。但是實踐證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中還存在盲目性、形式主義的現象,甚至將語文閱讀教學課變成了教師課件製作水平的展示台。沒有真正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輔助、促進作用。 四、合理運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和產生的相應效果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體現的優勢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它畢竟只是輔助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應把握好信息技術使用的量和度,要讓課堂錦上添花,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因此,只有根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點,深入研究使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方式方法,才能發揮這種教學工具的巨大作用,產生相應的效果。 (一)啟其所感,導其所難 語文課堂閱讀教學中合使用信息技術手段,可幫助教學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困難,達到「啟其所感,導其所難」的目的。 1.篩選具體形象信息資源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幫助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皮亞傑(J.iaget)的構建之一:理論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幫助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構建。 【案例1】人教(實驗)版小學第四冊中《北京亮起來了》這篇課描繪了我國首都北京那燈光燦爛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這座文化古城改革開放以來發生的巨大變化,表達了作者對首都北京的熱愛、贊美之情。本課教學重點是識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難點在於詞語句子的理解。 全文六個自然段都是圍繞燈光夜景寫的。北京是燈的海洋,光的世界......為了表達北京城的迷人景色,文章運用了很多四字成語。如:夜幕降臨、金碧輝煌、光彩奪目、絢麗多彩、川流不息等。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已具有可逆性和守恆性,但這種思維運演還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和發散性思維還很弱。對於抽象的事物,還無法較好的理解和掌握。特別是對課文中比較抽象的字、詞的理解能力還很薄弱。我國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可見具體形象的直觀作用不容質疑。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字、詞的意識,為理解句子和課文內容打好基礎,只有將抽象的事物轉換為具體形象的事物。而信息技術它不僅能將大量的知識信息快速地反映給學生,而且還能將抽象的事物通過具體的畫面變得通俗易懂。教學中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圖片的展示,使學生真正能感受到課文所描繪的北京夜晚的輝煌、亮麗。
⑦ 數學教育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教學有哪些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信息技術也日益走進了我們平常的課堂教學,它如一縷春風,給我們的日常教學帶來了清新的氣息,讓我們原本沉悶的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和活力——讓我們貪玩兒的孩子找到了學習的興趣點;讓我們老師把費盡心機也很難講清楚的問題變的直觀明了。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欣喜的感受到信息技術給我的課堂教學帶來的巨大變化,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具體的感受:
一、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趣化學習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對色彩鮮艷、圖文並茂的動畫有著極大的興趣,所以我經常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用他們喜聞樂見的動畫片引入新課,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比如教學《面積單位》一課時,我設計了《螞蟻搬家》的動畫情境,讓學生算算螞蟻的新家面積有多大?孩子們果然樂於助「蟻」,馬上投入到思考中,紛紛提出測量螞蟻新家大小的辦法;在教學《體積單位》一課時,我又設計了《烏鴉喝水》的動畫情境,這一次孩子們卻是在靜靜的觀察和思考中體會到了「物體佔有空間」的道理;
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轉換時空」,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准(2011版)》中強調要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做出判斷,體會數據中蘊涵著信息;收集數據有很多時候是要走出教室的,比如:收集十字路口五分鍾內的各種車輛通過的數量。收集這種數據如果不是在真實的場景中學生很難體會各種車輛出現的隨機性、很難找到收集數據的有效方法、更體會不到不同時段車輛通過的數量有很大的差別。但是,真正把學生帶到十字路口,以我們現有的條件還是有諸多的困難的:首先是安全問題,一個班幾十名學生,一名老師帶隊安全問題不敢保證,學校是絕對不會允許的。其次,在喧囂的公共場所老師也沒辦法對孩子們的合作學習進行有效指導。特別是這種人流車流熙熙攘攘的地方很容易分散孩子們的注意力,要他們集中精力完成收集數據的任務對小學生來講還是非常困難的,更談不上還要積累和總結經驗了。所以,我想到了另一個辦法,那就是由我自己選擇一個合適的角度分三次(早、午、晚三個時間段)分別對十字路口的車輛進行錄像,然後在課堂播放, 把「十字路口的時空」搬到課堂,讓學生觀看錄像進行數據收集。這一舉措果然收到了預期的目的:孩子們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興趣盎然,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主動分工合作,兩個人一組,一個人負責數通過車輛的數目,一個人負責記錄。很快各組收集的數據就報了上來,一次成功,各組的數據完全吻合。經過這次體驗後,我感覺到孩子們的合作意識和經驗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搬來實物」,有效地喚起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
學生的新知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基礎之上的。但是已有的經驗有時可能是在無意識中建立起來的,到用的時候已經模糊了,需要重新喚醒。受到課堂有限的條件制約,有很多東西我們是無法統統搬到教室里,讓孩子們重新回顧的,這時信息技術就起到了得天獨厚的作用了。比如我在教學《克和千克》一課時,需要孩子們回憶生活中在哪兒見過「克和千克」這兩個質量單位,可是二年級的孩子平時生活中並不是十分關注這些事情的,如果不給點啟發,他們一時還真想不起來,這時我就適時播放了超市裡的各種食品的圖片,幫助他們「想起」了:一袋薯片80克、一袋果凍108克、一袋大米25千克……。接下來要讓孩子們認識各種秤就容易些了,但是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把頭腦中的「秤」和實物建立起聯系,還需利用課件來演示。就這樣藉助電腦屏幕很快把孩子已有的經驗調了出來,為他們下面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⑧ 如何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
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
抓住「關鍵人群」,實行分類指導,適應技術發展,提出到2022年,構建以校為本、基於課堂、應用驅動、注重創新、精準測評的教師信息素養發展新機制,通過示範項目帶動各地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基本實現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團隊信息化指導能力「三提升」。
圍繞整校推進,包括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培訓、圍繞學校信息化教學創新推動教師研訓等2項措施,幫助學校管理團隊制訂學校信息化教育教學發展規劃和相應的教師培訓計劃,支持教師有針對性地參訓,學科聯動,整校開展,實現「所學為所用」。
(8)信息技術對小學數學的作用擴展閱讀:
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的相關要求規定:
1、強組織領導。各地要結合實際制定本省份能力提升工程2.0規劃方案,統籌教師培訓、資源建設及監測評價等相關工作,明確省、市、縣、校職責分工,並落實工程實施經費保障。
2、做好項目引領。國家示範先行,開展學校管理團隊信息化領導力、學科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示範培訓,實施創新培訓平台「三區三州」對口幫扶項目。
3、推動監測、督導。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作為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推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監測評價體系構建,通過常態化監測促進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應用水平。
⑨ 談談信息技術用於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好處有哪些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教師遵循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在所規定的教學時間內,能夠合理運用教材,採取恰當的教學方法策略,創造和諧的學習氣氛.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學生成為了主體.信息化課堂教學強調的是學生的「學」,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師作為導學者,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各種個性化的學習情境, 有效幫助學生學習, 激發學生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協作互助,讓學生在獲取信息技術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創新性地使用信息技術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教學.
信息技術給小學數學課堂帶來的好處
數學課堂上使用一些相關的電子信息,比如課件、投影燈等手段可以使我們的數學課堂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呆板變得生動,讓學生更能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對當堂課堂內容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也讓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感到更加輕松。
一、設置良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中如何引導學生對數學的嚮往,具有良好的興趣和動機,並獲得快樂和享受,歷來是我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孜孜以求的。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於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小學生尤其如此。課堂教學中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學信息的載體和傳輸信息的工具和手段,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教學內容,而且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調節了課堂氣氛,有利於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就可以用鮮艷的色彩,優秀的圖案,直觀形象地向學生展示游樂場的動態圖,貼近生活實際,引發學生興趣,伴隨教師的提問:有幾架小飛機?每架飛機上有幾個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通過學生列出連加算式,引導學生加數太多時寫加法算式不方便,提出加數相同的加法可以改寫成乘法。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他們積極主動地進入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感知知識形成過程,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小學生的記憶能力很強,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只滿足於讓學生「記」一些知識點,而不關注他們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內涵,學生們就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對那些比較抽象的學習內容。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在原有的認識結構基礎上,形成新的認識結構」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我們在使用常規教學手段教學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動態圖像演示技術,利用媒體信息傳播的豐富性,形象性和生動性,將比較抽象的知識加以直觀地顯示,以其較強的刺激作用。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促使我們的學生了解掌握相對完整的知識形成過程。如在《認識時間》一課當中,很多學生對時間的描述不夠准確,比如:8時5分,在鍾面上顯示時針走過8,分針指向1,所以是8時5分。學生們在時針走過8的描述當中不能准確了解走過的含義,通過多媒體視頻的播放可以讓學生清晰的感受到時針走過的過程,便於學生理解。
三、利用信息技術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重點,協助學生釋疑解難
如在教「軸對稱圖形」時,可以先用幾何畫板製作一隻會「飛」的蝴蝶。當這只蝴蝶「飛」上屏幕時,立刻就吸引了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結合蝴蝶的兩只翅膀在運動中不斷重合的情形,很快理解了「軸對稱」的定義,學生們學起來一點都不覺得枯燥,他們在教師的指導和啟發下,始終興趣盎然地認真觀察、積極思考,從而實現了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四、提供合作探究機會,培養合作意識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的合作探究教學,有助於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拼出美麗的圖畫」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合作探究小組,讓每個組里的同學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地拼擺活動,然後由代表到視頻展示儀上交流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思維空前活躍,互相啟發,創新意識得以增強,竟然有30種拼法,有的像機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車、有的像路標……。
五、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整個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利用電腦軟體,親臨其境,如見其人,如做其事,學生由直觀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事物,選擇自己所要的學習內容,積極性很高。另外課余大量的時間老師可指導學生在國際互聯網上查找各種資料,更好地為學好數學這一基礎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不只是教學方法的某種改進,更是教學觀念的一次革命,因為它始終調動著學習主體的積極性,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因而最終實現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
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課堂教學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數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如不滿意,歡迎隨時追問。望君採納,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