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體育文化節圖片

小學體育文化節圖片

發布時間:2021-01-15 21:34:46

小學生體育項目有哪些

小學生體育活動有很多,如:40米、50米、60米、100米、400米、800米跑,跳高、跳遠、鉛球、立定跳遠、仰卧起坐、羽毛球、跳繩等等。

1、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項室內、室外都可以進行的體育運動。依據參與的人數,可以分為單打與雙打,及新興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桿、拍柄及拍框與拍桿的接頭構成。

一支球拍的長度不超過680毫米,其中球拍柄與球拍桿長度不超過41厘米,拍框長度為28厘米,寬為23厘米,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球拍的發展向著重量更輕、拍框更硬、拍桿彈性更好的方向發展。

3、跆拳道:讓孩子練習跆拳道,可以有效鍛煉他的肢體靈活度。還能起到危險時刻自我保護的作用。

跆拳道是一種利用拳和腳的藝術方法。它是以腳法為主的功夫,其腳法佔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還有兵器、擒拿、摔鎖、對拆自衛術及10餘種基本功夫等。 跆拳道是經過東亞文化發展的一項朝鮮武術,以東方心靈為土壤,承繼長久傳統, 以"始於禮,終禮"的武道精神為基礎。

4、仰卧起坐,一種鍛煉身體的方式。仰卧,兩腿並攏,兩手上舉,利用腹肌收縮,兩臂向前擺動,迅速成坐姿,上體繼續前屈,兩手觸腳面,低頭;然後還原成坐姿, 如此連續進行。同時,做仰卧起坐時應配合以合理的呼吸,在做仰卧起坐時,身體前屈時應呼氣,仰卧時應吸氣。

但如果機械地在仰卧時完成整個吸氣過程,會不利於動作的完成,因此,為了提高動作的質量,還必須注重技巧,即向後仰卧的過程開始吸氣,肩背部觸墊的瞬間屏氣收腹、上體逐漸抬起,當上體抬起至腹部有脹感時,快速呼氣,向前引體低頭完成動作。

5、跳繩,是一人或眾人在一根環擺的繩中做各種跳躍動作的運動游戲。這種游戲唐朝稱「透索」,宋稱「跳索」,明稱「跳百索」、「跳白索」、「跳馬索」,清稱「繩飛」,清末以後稱作「跳繩」。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娛樂活動,南宋以來,每逢佳節都跳繩,家家戶戶都要比賽。

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有哪些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材小學體育教師用書
(水平三)內容介紹(供小學五~六年級使用)

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

本書是由課程教材研究所體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通過。自2003年9月進入全國各實驗區進行實驗以來,許多實驗學校獲得不少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有一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為了使正在進行的教學實驗工作更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精神,我們綜合了各實驗區學校對新教材試行中的經驗和建議,對新教材作進一步的介紹和分析。希望能幫助五、六年級教師在一個更廣泛的空間中對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創意。

水平(三)《教師用書》全書共有十一章,根據內容性質可分為四個方面: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第二方面,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常識學習內容;

第三方面,學生的學習評價建議;

第四方面,教師的教學工作指導建議。

現將四方面內容作一簡要介紹。

第一方面,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

學生的運動實踐學習內容,在水平(三)《教師用書》的十二章中佔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構成。這一部分內容,是水平(三)《教師用書》的主體部分。請見下表:

以上七章學習內容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強調教學內容的游戲性、活動性、選擇性和範例性。為了體現這些特點,這部分內容較多地採用了生動、形象、活潑的練習動作、組織形式和學習方法,教師用書提供的許多圖例(包括活動場景圖、動作過程示意圖、技術原理圖),也都帶有學習和生活的趣味。選編的教材內容都是示例性的,這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留下自主選擇的餘地和發展的空間。同時,在各章節教材內容中,還提供了相關教材內容的「教學案例」,這又為教師創造性地選擇與組合教材內容拓寬了思路。這套新教材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仍然以「田徑」、「體操」、「球類」冠名教材,體現出水平(三)《教師用書》在全新的課程理念中,對體育文化屬性的一種繼承。

下面我們把這七章內容分別加以介紹。

第二章 基本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Ⅲ 小學體育藝術2+1的內容是什麼

一年級 跳小繩 活動方法 單人跳 一帶一跳 跑跳接力
二年級 呼啦圈 活動方法 原地晃呼啦圈 晃呼啦圈跑接力
三年級 抖空竹 活動方法 原地抖空竹
四年級 踢毽子 活動方法 單腳踢 雙腳踢 多人踢
五年級 跳大繩 活動方法 多人跳繩 一人跳一次
六年級 跳大繩 活動方法 多人跳繩 一人跳一次
2、體育技能學校整體項目:籃球操
3、藝術項目
一、二年級硬筆書法
三---六年軟筆書法
(二)內容:
1、開齊並上好體藝類課,充分發揮「主渠道」作用。要把實施「2+1項目」融入新課改之中,要以保證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有效教學為核心,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嚴格執行國家頒發的教學計劃,開齊開足體育、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課程並盡可能安排專職教師,嚴禁擠占音體美勞、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的時間給學生補習文化課。
2、安排好「體育藝術2+1項目」活動,做到「定項目、定內容、定地點、定學生和定輔導老師」,實實在在的開展活動。
3、開展主題活動。每學期定期開展豐富多彩、小型多樣的藝體活動。運動類:球類、棋類、跳繩、踢毽、田徑、趣味運動會、廣播操;藝術類:「六一」文娛演出、藝術節、聯歡會、書法繪畫作品展、板報牆報展、手工製作大賽等。鼓勵參加省市各類體藝競賽活動,班隊活動展示、徵文活動等,確立主體和目標,造成聲勢,擴大影響,形成氛圍,增強效益,營造校園體藝文化,提高學生參加體藝活動的積極性。

Ⅳ 小學體育教學的特點是什麼

1.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基本體操教材由三部分組成:隊列和隊形、徒手操和輕器械操。

基本體操對培養學生身體的正確姿勢,矯正不良體態,促進機能發展,增進健康,以及提高學生合作交往與協同動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組織紀律、集體意識和心理品質,都具有重要意義。

水平(三)基本體操的教學目標,可以歸納成以下4項:

(1)學會簡單的基本體操動作方法,培養身體的正確姿態;

(2)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體驗活動的興趣;

(3)促進身體協調、勻稱發展,增進健康水平;

(4)提高學生集體活動的意識與行為,體驗個人與群體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體操的特點

水平(三)的基本體操教學內容,在水平(二)的基礎上增加了新的內容和難度,其特點是:隊列隊形練習中的向左、右、後轉走動作,自然、流暢、活潑,不要求按《隊列條令》的轉法和節奏操練。行進中裂、並、分、合隊走的練習,是一組縱隊行進間由多變少或由少變多的隊形變換的練習。預令(口令詞)較長,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注意力以及集體動作協調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學生廣播操》第二套,是國家專為全國小學生創編的。這套操具有與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點,如,操節多(共12節),各節操的節拍多(每節操4個8拍至8個8拍);變化多(每一節拍要做一個以上動作,而且左右肢體動作不絕對對稱,只在前後4拍或8拍的反復中動作相同)。整套操節奏鮮明,富有韻律感和表現力。可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全套操的動作,還應啟發學生理解和表現該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潑歡快、朝氣蓬勃等豐富內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礎上發展的,是輕器械操的一種。它藉助變換握棍的位置和動作,增大動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強肌肉的伸展性和關節、肩帶的靈活、堅韌性,以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等;同時對於糾正身體不良姿態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結構簡單、節奏鮮明,易學易練。學生可以識圖自練。

3.基本體操的教學內容

(1)隊列和隊形——① 向右(左)轉走;② 向後轉走;③ 行進間列隊、並隊走;④行進間分隊、合隊走。

(2)徒手操和輕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學生廣播體操;② 輕器械操:棍棒操(共八節)。

4.基本體操的教與學法

(1)基本體操內容豐富,練習的形式和動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與學應針對教材的特色、目標的要求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和他們的實際能力而定。

(2)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大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多採用探究法,自學自練法、合作交流法、結伴練習法等教與學方法組織學生進行練習。

(3)基本體操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和加強指導,適時進行示範與點評。必要時,教師可改變動作的結構、內容的組合、運動量的大小、組織形式的變化或採用游戲方法來提高學習效果。

(4)隊列和隊形練習,重點應放在培養學生的動作節奏感和整體協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隊列和隊形的動作方法,又要提高與改善學生的精神狀態。

(5)教材中的徒手操選用了原第二套小學生廣播體操,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選用2002年教育部頒發的新的小學生廣播體操進行教學。還可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廣播操進行創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6)進行棍棒操教學時,教師應建立收發器械的常規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徑教學內容介紹

1.田徑教學內容的教學目標

五、六年級田徑教學內容是一項發展學生基本活動能力的基礎性教材,雖然冠名為「田徑」,與田徑運動項目名稱一致,但它的教材內容仍是一些較為簡單的跑、跳、投動作,沒有過細的技術和規定過嚴的方法。教材的內容與形式突出了多樣性、游戲性、趣味性和實用性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目標的全面達成。通過田徑教學,要達到以下五條目標:

(1)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田徑運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田徑的興趣。

(2)掌握跑、跳、投的動作方法,培養學生身體正確姿勢,學會田徑運動的簡單技術和技能。

(3)發展靈敏、協調、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質,促進身體機能正常發育。

(4)營造生動、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增強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勇氣和信心。

(5)培養群體意識,增強責任感,提高合作與競爭能力,體驗田徑運動的樂趣。

2.田徑教學內容的特點

(1)小學五、六年級的田徑教學內容是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發展的,主要是通過形式多樣的跑、跳躍、投擲練習和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題性的游戲活動,讓學生逐步掌握田徑運動的正確方法和合理動作。

(2)選編的田徑教學內容,無論是分解動作還是連貫動作,個人練習還是集體協作練習,都力爭體現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教學思想,如「小小設計師」、「搶占奔跑空間」,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輕松、自然的教學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認知、學會生活。

(3)教學內容淡化了競技性,增加了游戲性、趣味性、娛樂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內涵,如「青蛙過河」「學習解放軍,爭當神投手」「歡慶申奧成功」。這些教學內容豐富、生動活潑、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既能使學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躍、投擲的知識和技能,又能將課堂延伸至社會,使田徑教學內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徑教材的教學內容

(1)跑

① 發展快速跑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快速起動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壘」游戲;障礙賽跑;不等距離的追逐跑)

② 發展耐力跑能力的練習(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時跑;定距跑)

(2)跳躍

① 發展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各種方式跳繩;跳竹竿:「協同跳」游戲;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練習;助跑起跳,直腿擺動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遠(包括:立定跳遠;「青蛙跳荷葉」游戲;助跑幾步,一腳跳起雙腳著地;急行跳遠)

(3)投擲

① 發展投擲能力的練習(包括:滾;拋;擲;投;推;撇等)

② 發展擲遠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肩上投擲;原地及自然跑幾步背後過肩投擲;推擲實心球等)

③ 發展投准能力的練習(包括:固定目標投准;活動目標投准)

4.田徑的教與學法

(1)重視學生的體驗。在一些比較簡單動作的教學時,教師只要提示動作要領、方法與要求,對於動作細節不要提出過高、過細的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引導他們自主選擇練習內容,自己參與動作演練,自我感受活動過程,主動探索練習方法和比賽戰術,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積極的運動體驗。

(2)精心設計練習的形式。教師要運用多樣化、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激勵學生參與學習活動,以充分體現田徑教學的多種功能,達到全面鍛煉、愉悅身心的目的。如,在學習「搶占奔跑空間」游戲時,可採用多種方法完成;進行「消滅老鼠」游戲,可採用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等場地完成。

(3)不斷變化練習的方式。在教學組織時,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改變練習的方式與方法,如調整練習的距離、高度、速度、重量,對前進的路線,器械的擺放,分組的形式,合作的組合等等都可以進行變化,以不斷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

(4)創設個性發展和群體合作學習的良好環境。教材中有許多發展學生個性和群體合作學習的練習,如「個人搶占空間」、「集體搶占空間」、「障礙賽跑」、「三人追拍」、「四人協作跳」和「提速火車」等等。這些活動是完成課程目標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練習方法的傳授,更要注重對學生的個性和群體意識、群體行為的培養,如自我展示、頑強意志、互相幫助和集體精神等。

(5)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貫徹因人而異的原則,尤其是高年級女生中許多同學已進入青春發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適合她們生理、心理特點的教學內容。練習中的各種生理指標、心理狀態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都要體現「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學生在身體、心理、社會適應方面都獲得全面和諧地發展。

(6)注意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思維力。教學中教師要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他們的想像力,注意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小小設計師」是將單一的往返跑與創造性活動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設計跑步圖形;又如「青蛙跳荷葉」,是把雙腳連續向前跳的動作與蛙跳的動作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想像,形象生動地模仿青蛙輕巧落地的動作,從而幫助他們掌握跳遠落地的緩沖動作。

(7)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與空間。教材中多數教學案例都給學生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探究、發現、實踐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在這一段時間內學生是真正的課堂學習的主角,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主決定難易程度,自己掌握學習進程。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辦代替。

第四章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介紹

1.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

水平(三)《教師用書》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材內容分為四項:技巧、支撐跳躍、低單杠、實用性攀爬。這些教材內容形式多樣,實用性強,項目較多,器械的高低、寬窄變化較大。有些動作要使身體倒置、跳起、騰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難度的練習,甚至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在這樣的條件下引導學生鍛煉,首先能激發他們的參與意識,促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其次,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和群體的幫助,克服種種不適、緊張等心理障礙,不僅掌握了技術動作,而且提高了學習情緒,增強了意志品質,並得到了合作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嚴格遵守練習程序和群體活動規范,也為學生遵守社會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練。再次,當學習獲得成功和進步以後,學生在體驗到自我價值的時候,會產生自我展示的願望,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目標有以下五條:

(1)初步掌握技巧與器械體操的內容,在單個動作基礎上,學會做組合動作。

(2)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靈敏、協調和平衡能力,增強肢體肌肉力量,改善身體機能水平。

(3)培養學生學習的參與意識和積極性,鼓勵學生展示自我,體驗在運動時的心理感受,克服膽怯、畏難等心理障礙。

(4)增強保護與幫助和合作學習的意識,體驗群體學習生活的樂趣。

(5)培養勇敢、頑強、果斷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幫助學生樹立安全意識,促進身體、心理的和諧發展。

2.技巧與器械體操的特點

(1)五、六年級既是小學最高的年級段,又要為即將升入初中作好各種准備,具有承上啟下的特點。五、六年級教學內容在三、四年級的基礎上,內容有所增加,難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級教學內容的發展、變化和重新組合。同時,五、六年級與初中一年級教學內容在某些具體的名稱上更趨於接近,體現了小學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與初中體操教學內容相銜接的特點。

(2)隨著文化知識學習和社會經驗的逐漸增加,五、六年級學生對動作的掌握不再滿足於表面上粗略的學習,而是開始追求動作內在關系的把握,表現出教學內容的技術因素有所增加。盡管這些技術要求還是很簡單的,但反映了該階段學生學習的一種傾向。教學中教師要善於把握傳授技術的「度」,既不能過多地追求技術細節,偏離小學教學的實際,又不能否定技術動作的規范,使學習缺乏深度。

(3)教學內容的針對性。五、六年級學生隨著年齡的增加,教學內容各個項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現了以靜力性練習為主的倒立動作,單個動作和組合動作的難度和強度都比三、四年級有所加大;同時,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別。開始進入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間的生理、心理差異逐步明顯,在一些難度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學習內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剛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學習內容更適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點。

(4)教學內容的選取更貼近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五、六年級的技巧與器械體操教學內容有許多動作接近學生的生活,如從高處跳下,從低處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種障礙,出現意外或失去重心時的應急措施等。這些貼近生活的模擬性練習,體現了教學內容的實用價值。

3.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

(1)技巧

① 各種滾動與滾翻動作(包括:發展滾動能力的練習——握踝前後滾動、抱球前後滾動、夾物前後滾動、抱頭直體左右滾動、抱球直體左右滾動、抱頭屈體左右滾動、抱球跪撐屈體左右滾動、屈肘跪撐左右滾動、抱腳團身左右滾動等;發展前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前滾翻、雙腳夾球前滾翻、雙手抱球滾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撐前滾翻、雙手抱球肩側前滾翻、跳箱蓋上前滾翻、滾翻時低頭,以單肩支撐由高處向下前滾翻、連續前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前滾翻、模擬被絆倒接前滾翻、前滾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滾翻、越過障礙前滾翻、雙人「車輪」前滾翻等;發展後滾翻能力的練習——雙手握踝後滾翻、雙腿夾物後滾翻、連續後滾翻成直線、「波浪」式後滾翻、高處跳下後接後滾翻、後滾翻接球等)

② 各種簡單的倒立動作(包括:肩肘倒立——雙人配合練習、腳蹬牆成手倒立、腳蹬牆手倒立後作前滾翻等)

③ 保護與幫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牆手倒立、靠高墊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撐跳躍

① 發展支撐跳躍能力的練習(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練習;分腿立撐練習;分腿立撐,推手挺身跳起練習;上步助跑,起跳練習;「撐駱駝」練習;助跑,起跳,支撐,分腿練習;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練習等)

② 山羊分腿騰越(包括:在保護與幫助下練習;在安全條件下練習;完整動作練習)

(3)低單杠

① 發展懸垂能力的練習(包括:仰卧懸垂臂屈伸;屈臂蹲懸垂擺動;屈腿懸垂擺動;穿臂前後翻;蹲懸垂,穿杠成倒懸垂;高杠屈臂懸垂)

② 發展支撐能力的練習(包括:雙杠支撐移動;低單杠支撐左右移動;跳上成正撐,前翻下;跳上成正撐,上體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實用性攀爬

① 各種攀爬練習(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滾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礙物;攀爬輪胎架)

② 手腳並用爬竿(繩)(包括:爬垂直竿(繩);爬斜竿(繩)等)

4.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與學法

(1)關注每一位學生,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包括體育能力較強的、較差的和一般的學生。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體育能力較強的學生往往因為成績好,並經常作為教師的助手而受到重視;體育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教師傳統關注的對象。而作為班級人數佔大多數的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因為人數多,又沒有更多的特殊情況需要教師「操心」,會有意無意地被教師所忽視,這個現象應該引起注意並加以改進。雖然從表面上看,對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的忽視不會影響教學質量,這些學生大多數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但從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要求分析,這種忽視是不能允許的。因為,每一位學生都需要教師的注意、關懷和幫助。所以,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不僅要關注那些體育能力較強和較差的學生,也不能忽視體育能力一般的學生。例如,有的教師在體育課中建立了體育委員「輪崗值日」制度,讓每一位學生在一學期都當一回體育委員。這就改變了以往體育委員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值日委員」崗位上,學習服務、學會溝通、鍛煉自己、展現自我。

(2)注重講解、示範的啟發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什麼、怎麼講、講到哪兒為止,都是講解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例如,技巧教學時提問學生「什麼時候交叉腿」,「轉體方向怎麼判斷」,「後滾翻推手時間和方法」。這些帶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提問,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開動腦筋,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意識。講解時,還要講清動作的重點,指出難點。要防止主觀臆斷講解。還必須鑽研在課的哪一環節,用多少時間、什麼方式、怎麼精講,要隨時反饋講解的效果。還要善於運用術語,例如,教學初,可結合掛圖講解動作的術語,使學生初步了解動作術語的形象概念;演示時,可結合動作,重點提示術語,使學生看見動作後,知道「是什麼名稱,在身體什麼部位,該怎麼做」;練習中,可讓學生根據術語做出動作,使他們建立從術語到動作的聯系。

示範方法的運用也要講究啟發性。示範時,應力求穩、輕、美,使學生在動態的示範中得到健與美的享受。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採用不同的示範方法,例如,練習初的完整示範或邊示範、邊講解;改進動作時的重點示範;小結時的演示性示範等。

(3)重視練習的幫助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練習活動,往往都是在教師或同伴的幫助下進行的。由於技巧與器械體操的教學內容大多數與學生平時生活和學習的正常身體姿勢和位置不同,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不習慣的感覺;有些動作有一定的危險性,學生在練習時會產生猶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練習的幫助性是學生在學習動作和鍛煉身體過程中,增強信心、增添勇氣的必要手段。同時,在互相幫助的練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與教師或同伴的互相協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體之中,體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對集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4)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

技巧與器械體操教材內容對柔韌性和協調性要求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備活動之外,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做好專門性准備活動,特別應加強頭、頸、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動。

第五章 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教學內容介紹

1.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目標

球類活動是小學生特別喜歡的項目。孩子們都喜歡玩球、打球和賽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們羨慕和崇拜的偶像。球類活動不僅具有對抗性、趣味性等特點,而且強調集體合作,靈活多變地運用各項技戰術,對鍛煉人的體力,發展社會適應能力,充分發揮個人和集體的聰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條件的限制,難以運用成人規范的場地、器材和嚴格的規則進行球類活動。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縮小了場地與用球、簡化了規則,稱之為「小球類和球類游戲」。本章選用了小籃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項作為水平(三)的教學內容。

本章的教學目標有如下五條:

(1)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參與球類活動的意識與行為,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興趣性。

(2)學習簡單的球類活動基礎知識,初步掌握簡單的球類活動基本技術和技能。

(3)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與協調素質,提高與改善學生的身體機能水平。

(4)通過球類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與自信心。

(5)增強同伴間的合作與交流,形成關心集體、尊重對手、遵守紀律的良好體育風尚。

2.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特點

(1)在水平(二)的基礎上,提高了小球類的基本技術、集體配合和簡單規則的要求,並逐步建立戰術概念。

(2)加強了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對抗性活動和游戲,逐步向小球類的簡易教學比賽過渡。

(3)球類教學內容突出了學生在教與學中的地位與作用,注重學生的運動參與、自主學習、集體意識、合作交往、情緒調控的能力培養。

(4)競技運動項目的改造,保留了球類活動的特徵,降低了技術難度要求,體現對體育文化的傳承。

3.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內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礎知識(包括:小足球場地及設備規格、足球基本規則——擲界外球、踢球門球、踢角球、罰點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顛球與游戲;運球與游戲;踢球與游戲)

(2)小籃球

① 籃球基礎知識(包括:籃球場地及設備規格;籃球基本規則——推人犯規、拉人犯規、阻擋犯規、腳踢球違例、拳擊球違例)

② 籃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耍球游戲;傳球游戲;運球游戲;投籃游戲)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礎知識(包括:羽毛球場地;羽毛球基本規則;發球違例的幾種情況)

② 羽毛球基本技術與游戲(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戲;低手擊球游戲;高手擊球游戲)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礎知識(包括:檯面的區域;擊球時間劃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術與游戲(顛球游戲;擋球游戲;發球游戲;攻球游戲)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與學法

(1)五、六年級的小球類教學,教師要有目的地提高體育文化的內涵,結合教學內容介紹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在游戲和競賽活動中學習規則,掌握安全活動的方法,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懂得安全地參加球類活動。

(2)五、六年級學生對球類運動的學習正處於啟蒙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多接觸球,讓學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對場地器材條件較困難的地區和學校,可因地制宜地開發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製麻繩球、藤球、棕球等用於小籃球、小足球活動。

(3)充分發揮球類游戲的功能,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要講究教學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採用主題教學、情境教學等方法,使學生在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中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

(4)小球類和球類游戲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合作的互動過程。教師在引導學生互相觀察、互相模仿、互相幫助的同時,應提倡師生之間共同參與,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品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例如,針對小球類活動對抗性較強,運動量較大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體驗身體疲勞時的心理感受;針對小球類活動對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較高的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樹立自信、自強,培養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針對小球類活動的群體性特點,教師可在活動中加強學生同伴和群體之間的協作配合,以增強他們對人際和社會交往的適應能力。

Ⅳ 小學體育藝術節服裝設計

小學生的學生裝,可以參考一些學校裡面訂制的,主要風格是以年輕朝氣為主!

Ⅵ 體育藝術2+1活動記錄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在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
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通知
教體藝廳[2011]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為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關於「堅持全面發展,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組織廣大中小學生參加科學健康、生動活潑的體育和藝術活動,提高運動能力和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我部在總結近幾年來試驗區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決定在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施「體育、藝術2 + 1項目」,即通過學校組織的課內外體育、藝術教育的教學和活動,讓每個學生至少學習掌握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一項藝術特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長效工作機制

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是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的重要舉措。實踐證明,「體育、藝術2+1項目」是培養學生運動技能和藝術特長的有效載體,是一項學生歡迎、家長支持、社會贊同、惠及億萬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工程,對於提高中小學生的體育素質、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育人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要切實加強領導,制訂項目實施計劃,建立長效管理工作機制。要開展創造性工作,積極探索「體育、藝術2+1項目」的活動內容和組織形式,提高學生文體活動水平。教育行政部門要把項目實施情況納入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專項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實行檢查、督促,促進「體育、藝術2+1項目」健康發展。各中小學校長是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的第一負責人,學校各部門和全體教師要關心、支持、參與項目實施工作。

二、明確目標,科學考核,提高項目實施水平

各地各校要開齊開足音樂、體育、美術課程,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把「體育、藝術2+1項目」的相關內容納入教學計劃,創新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水平。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中小學校精選體育、藝術項目,研究制訂認定標准和實施辦法。各中小學校要根據本校音體美師資條件、教學設備條件以及體育傳統、藝術特色,確定符合學校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體育、藝術項目,供學生學習和選擇,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

「體育、藝術2+1項目」的認定標准和評定辦法,要簡易可行,有利於鼓勵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要做好考核登記、檔案管理工作,將學生參加項目活動的情況和取得的成績記錄到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三、認真組織,搭建平台,營造良好活動環境

各中小學校要充分利用大課間和課外活動時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體活動,營造校園文體活動的良好環境,確保學生參加活動、展示才藝的時間。要圍繞「體育、藝術2+1項目」組織開展對抗賽、挑戰賽、才藝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種形式的群體性校園文體活動,充分發揮體育競賽和藝術展演的激勵作用。廣泛組織各種文體興趣活動小組,定期組織校園體育節、藝術節等活動,為學生參加文體活動搭建平台,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體育、藝術2+1項目」的受益者。

各地要積極組織體育、藝術活動走出校園,向社區和家庭延伸,共同營造重視體育和藝術教育的良好社會環境。

四、優化資源,提供保障,確保項目持續推進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按照國家教學計劃要求配齊體育、藝術教師,要加大專業培訓工作力度,提高體育、藝術教師業務水平和輔導「體育、藝術2+1項目」的能力。對全體教師進行體育和藝術教育的輔導,鼓勵其他學科教師通過自修和培訓,提高體育、藝術素養,成為「體育、藝術2+1項目」的參與者和指導者。

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體育、藝術教育資源配置,配足體育、藝術教育設備器材,充分發揮體育、藝術教育設施設備的使用效果,為實施「體育、藝術2+1項目」提供服務。

各中小學要發揮本地社會人才資源的優勢,聘請有體育、藝術專長的人才進校園,對學生學習體育、藝術技藝進行輔導。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聯系有關部門,利用當地體育場(館)、藝術館以及校外教育機構等社會體育、藝術活動資源,拓展學生文體活動空間。

各地要認真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及時總結反饋項目實施情況,做好輿論宣傳工作,使 「體育、藝術2+1項目」成為推進體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

教育部辦公廳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Ⅶ 關於小學二年級體育的手抄報的素材

看看這個

陽光體育之歌

金色的陽光召喚我,它也召喚你我們奔向操場去,專一起練身體,歡樂伴著我,歡屬樂伴著你陽光體育使我們幸福又歡喜每天鍛煉一小時,增強體魄充滿朝氣,

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練出好身體,為我中華更強盛,大家齊努力,金色的陽光贊美我,它也贊美你,我們同在陽光下一起練身體,健康屬於我,健康屬於你陽光體育使我們健康又美麗每天鍛煉一小時,增強體魄充滿朝氣,快快樂樂歡歡喜喜練出好身體,為我中華更強盛,大家齊努力為我中華更強盛,大家齊努力

陽光體育口號

1、健康第一

2、達標爭優、強健體魄

3、全民健身

4、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

5、我陽光、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

6、每天鍛煉1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Ⅷ 如何開展小學體育活動

小學階段是快樂的,文化的學習相對初、高中來說是輕松的。這個階段是長身體和「玩」的時候,他們對什麼運動都感興趣,但對什麼運動的興趣可能也不長久,如何讓學生在「玩「中培養自己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鍛煉了身體,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就顯得尤為重要。
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每天有1小時體育活動的保證,認真落實就會產生積極的效果,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健身習慣的好途徑。在這個前提下探索小學階段有效課外體育活動非常有意義。筆者以為,課外體育活動開展的有效程度,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
一、領導重視,建立科學管理體系
實驗小學為例,文件規定,生均體育活動的面積≥8m2,但有很多城裡的學校達不到這個標准,就出現場地受限、器材不足的矛盾,因此,科學的組織管理就顯得非常重要,要在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條件下組織高質量的課外體育活動,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建立分級管理的模式。
分管校長或者值班校長做好合理規劃,統籌安排,建立周、月匯報制度,召開會議,專門研究課外體育活動落實情況和提高質量的辦法。教導處、年級組進行督導和檢查;班主任組織、檢查積極參與的學生人數、請假學生的具體情況;體育教師進行技術指導,解決技能等問題;體育骨幹帶頭運動,並帶動同學一起參與運動,營造良好的氛圍。這樣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有檢查、有評比、有過程、有評價,對參加的情況進行公示,有表揚、有批評,形成良性機制。
二、建立一支有敬業精神、業務強的隊伍
課外體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不論怎麼說,體育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重要性和組織管理是關鍵因素,對學生或者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的技術和技能指導更是體育教師的專長。所以,這就需要有一支有奉獻精神的體育教師隊伍、業務能力強的教研組以及有個人魅力的體育教師。葉聖陶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習慣」,習慣成自然。體育教師就是不斷培養學生鍛煉身體的習慣和能力,使學生有能力去表現自己,在這其中感受快樂和滿足。體育教師就是要做個有效教師,有效教師不僅有很高的學歷,像運動員一樣的技能和水平,敬業程度是工作是否有效的關鍵所在。無論你是教育家或者是一名普通體育教師,敬業是首要任務和根本,有了敬業精神,業務水平差些也無妨,業務可以通過後天進行彌補,可以進行業務培訓和自學等不停地學習提高,相信敬業精神強的人,業務也不會太差。學生在這樣一個團隊的帶領下,掌握2~3項適合自己運動的體育項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這樣學生在課外活動時就有目標和興趣進行練習了,取得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組織豐富多彩、貼近學生實際的小型比賽
在課外活動中,以各式各樣的小型比賽為主導,吸引學生來參與和觀看,鍛煉身體、愉悅身心,加強同學、師生之間的交流。小型比賽要讓大多數學生感到可以參加和感興趣。以我們學校為例:冬季進行跳繩、拔河、踢毽子等比賽,參加人數多、簡單,學生、班主任齊上陣,氣氛活躍,增進同學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增強團隊合作的精神,收到良好的效果。春秋季開展小籃球、乒乓球、小足球、俯卧撐(男)、仰卧起坐(女)、太極拳等比賽,有個人表演、有團隊合作,這些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他們是樂意並積極參與的,在比賽中提高的自己技術和技能水平,通過比賽,學生鍛煉效果和運動技能就能充分體現和暴露,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自己的不足,就會在以後的學習中加以重視,學習的目的性就增強,提高就會明顯。
四、與《國標》測試相結合,加強班級鍛煉的實效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既是他們的權利,也是他們的義務。以班級為單位,便於管理和組織,班主任能知道本班學生的出勤率,對本班學生體育運動參與情況有所了解;領導也便於督查,也起到班級之間的相互學習、互相促進的作用,組織紀律得以加強,放任自流和形式主義可以杜絕。同時,此期間也是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豐富課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期間班主任、體育教師和體育骨幹相互配合,有計劃地安排《國標》項目的練習和測試,彌補了課堂時間不足的缺憾。
五、積極獲得家長、社區的理解和支持
在學校有體育課和課外體育活動,運動的時間有保證,休息日和寒暑假,學生離開學校,離開教師的監督和管理,而主動、積極鍛煉身體的不多,這就需要家長的監督和管理,不能使他們在學校養成的鍛煉習慣和成果在假期而中斷或斷送,家長每天要督促孩子在社區每天用30~60分鍾進行體育鍛煉,如果有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既鍛煉了身體又進行交流,加深了與子女的關系,一舉多得,使課外體育活動不因為假期而流產,鍛煉的效果也很明顯。
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習慣非常重要,他們(她們)在運動中得到樂趣;在鍛煉中放鬆緊張的大腦;在不斷、反復的練習中提高了運動能力和水平;在運動中嘗到成功和失敗,豐富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成長。願課外體育活動伴隨一生。

Ⅸ 小學體育藝術2十1中的書法活動

書法不是每天花一兩個小時就能搞定的!基本上就是寫多久也就那麼樣!練書法,你就要用心,從筆畫開始,看別人是怎麼寫的,自己在平時寫字的時候那個筆畫就要寫成那樣,每次寫到那個筆畫都那樣寫.....這樣,慢慢記住所有筆畫的寫法,然後組合成字!這樣就算修煉成功了!這種方法升級比較快,而且是滿級後這種書法帶有自己的風格,和別人的相比,不失大雅又別具一格!祝你成功!

閱讀全文

與小學體育文化節圖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