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知識點總結(全部)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⑵ 如何加強小學數學教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學起來自然感到親切、真實,這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態度和意識。
一、利用學生生活實際問題引入新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近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神秘。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學生通過藉助這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引入新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三、挖掘現實生活素材,鞏固新知。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並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培養。
四、深入學生現實生活,應用新知。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於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就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通過這些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和應用的廣泛性。而且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成有意識地用數學的觀點觀察和認識事物的習慣,並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把社會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角度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和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數學中有生活,生活中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數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用於生活實踐之中,加強數學教學的實踐性,充分體現數學價值,從而激勵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貼近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資源,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和解決生活問題的數學辦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生活本身是一個廣闊的數學課堂,讓課堂教學生活化,使課堂教學充滿對智慧的挑戰和對好奇心的滿足,讓學生走出課本「圍城」,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數學教學生活化,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感受數學、學好數學、用好數學。
⑶ 如何結合生活實際學好小學數學
《數學課程標准》明確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強調從學生版已有的生權活經驗出 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緊密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講數學,並適時地引導學生將零星的 生活經驗進行適當的整合,逐步形成有序地數學化思考。與此同時,又要引導學生將形成的數學模型與相關的生活背景建立聯系,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 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體驗到數學的魅力。
⑷ 如何把小學數學只是與實際生活相
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已有生活經驗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讓他們感受到生活處處是數學,數學與生活同在,這將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於更好地認識數學、學好數學、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那麼,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呢?下面談談本人的幾點見解: 一、 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導入。 有些教師在課堂的引入中墨守成規,忽視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特點,問題的引入機械、枯燥,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如果能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從生活事例中自然過渡到數學課堂中來,將會極大地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對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同在,並不那麼神秘、難懂。 比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生活中,你們見過的哪些物體是圓的?」學生舉了很多例子:圓桌的桌面是圓的,一元錢硬幣的面是圓的,光碟是圓的,自行車、汽車的輪胎是圓的……,我又問:「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而不做成正方形或其它形狀的呢?」學生眾說紛紛,知道了做成圓的車輪滾動起來才會平穩。這時,我又追問:「為什麼做成圓形的車輪滾動起來才會平穩呢?」這時學生已難以用學過的知識做出科學、准確的回答。我就此引入新課:「今天我們研究圓的特徵,同學們就會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學生帶著尋求實際問題答案的急切心情進入了新的學習。 這樣的導入形式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只要教師在教學中能把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轉化為學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背景出發,使學生感受到所學的數學知識就是發生在自己周圍的事情,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從而更好地激起學生愛數學、學數學的興趣。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直觀為主,在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的生活實踐進入數學課堂學習,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學習數學知識,逐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概括、比較、分析等的綜合能力。 比如,在教學「10的分成」時,我創設一個分蘋果的情境:媽媽買來10個蘋果,要你分給自己和弟弟吃,你准備怎麼分呢?為什麼?這樣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每個學生都在積極思考,既讓學生對10的組成有了清晰的認識,又在課堂中滲透了「人文」精神,讓學生懂得人與人之間的尊重和友愛。又如,在學習實際測量時,我帶著學生拿測量工具到操場測量操場的長、寬,跑道的長;又量出10米的長度,然後讓學生實踐一下10米的距離自己正常走幾步,再算出各人的步長多少,提高學生對長度單位的感性認識和應用能力。通過以上這些實踐活動,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數學知識。經事實證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習數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深入學生的現實生活,應用數學。 多年以來,我們的數學教學忽視了數學的實際應用,不注意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偏重於脫離實際的機械訓練和題型教學。長期的這樣訓練導致了學生思維僵化,不利於學生思維發展。教學的改革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技能。因此,在教學中,每學到一個新的知識,我都要鼓勵和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實際,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真正由「讀書蟲」向社會實用型人才發展。 如:在教學百分數應用題之後,我讓學生到學校各科任老師中調查某班學生某次測評的成績,讓學生分別算出測評的及格率、優秀率、不及格率;又在當天,讓學生到各班級調查算出各班學生的出勤率。通過這些活動,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又如,在教學了有關的面積應用題之後,我讓學生量一量指定的窗戶的長和寬,讓他們算出窗戶的面積,討論做這個窗戶的窗簾要用多少布。這就應讓學生考慮到生活的實際問題了,他們各有看法,最後得出窗簾要比窗戶長一些,寬一些,要活用知識。再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和實際測量之後,我告訴學生:你們身上都隱藏著幾把尺子,就是可以知道了自己的一拃之長、兩手臂之間的距離,然後用來測量別的物體的長度,我讓學生用自身的尺子量量教室里黑板的長,課桌,講台的長、寬大約是多少,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運用這些較為抽象的長度單位,認識到學習數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及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陶行知早就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為教育。」因此,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應用意識是加強數學實踐能力、培養創新意識的最好辦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
⑸ 小學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舉例)
1、生活中的分工問題
創設情境:要求每個學生拿出9個桃子放在盤子里,每盤放的個數一樣多,有幾種放法,可以放幾盤。由此可知有以下五種:
(1)每盤放3個,9÷3=3(盤);(2)每盤放9個,9÷9=1(盤);(3)每盤放2個,9÷2=4(盤)多1個;(4)每盤放4個,9÷4=2(盤)多1個;(5)每盤放5個,9÷5=1(盤)多4個。
2、交水電費的計算
李大媽交水電費帶回一張發票,換衣服時忘了取出,不慎搓洗掉一角,能看到的數據如下:電160度,水25噸,每噸1.70元,總共交了138.5元。
由此可計算出所交的水電費數額。根據等量關系:總費用-水費=電費,列式算出(138.5-1.70×25)÷160=0.60元。
3、計算商品價格
在超市或商場購物時,利用買一贈一、打折等活動可以進行計算,根據價格x折扣可以計算出商品的實際價格。
4、比較商品價格高低
到不同的超市或商店摘錄、調查打聽同一種商品的價錢,再自由比較各種商品的價格高低,用「>」「<」或「=」連接,最後把所有商品的價格從高到低依次排列,可以得出最便宜的店鋪進行購買。
5、了解運動比賽名次
在運動會等比賽開展時,可以根據短跑時間、跳遠距離、跳高高度等進行比較,通過大小數進行比較得出排名和比賽名次。
⑹ 淺談如何讓小學數學教學聯系生活實際
新課程標准強調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1]為生活教育。他認為,教育起源於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那麼,在他們的眼裡,數學將是一門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學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數字游戲。這樣,學生才會對數學產生興趣,我們的教學才是有效的。如何使數學教學生活化?我想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生活實際創設教學情境,引入新知。使學生有興趣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充分利用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或熟悉的故事引入新知,會使學生對數學有一種親切感,感到數學與生活同在,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更重要的是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願望。比如,在教學假分數和帶分數的互化時,我抓住學生喜歡看《西遊記》,喜歡其中的人物形象這一特點,安排了這樣一段導入:同學們,你們看過《西遊記》嗎?知道裡面的主要人物都有誰嗎?學生的興趣馬上高漲起來,一個個面帶笑容,眼睛睜得圓圓的,爭先恐後地脫口而出: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牛魔王、白骨精……學生如數家珍地報出許多人物的名字。我微笑著點點頭說:有一天,唐僧師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感到十分睏乏,師傅唐僧說:''八戒,你去前面化些齋飯來。''豬八戒答到:''遵命。''就去找吃的,不一會兒,豬八戒回來了,只見他手裡拿著三個一樣大的餅,嘴裡還不停的嘟囔著:''三個餅,我們四個人吃,這可怎麼分啊?''同學們,你們能幫豬八戒解決這個難題嗎?能同學們齊聲回答。請拿出事先做好的三個同樣大的圓形紙片代替三個餅,動手分一分,說一說,他們師徒四人各得幾塊餅?如果是9個餅呢?學生紛紛動起手來,……這樣的導入就是利用學生喜聞樂見、感興趣的故事,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的參與新知識的探究。一節課中,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的、主動參與的學習狀態中,我自己也感覺到從未有的輕松。再如,在一年級新學期開學的第一節數學課,我們可以這樣設計:我們的校園非常美麗,道路兩旁擺放著許多盆花,你知道每邊有多少盆花嗎?今天大家都高高興興的坐在教室里,你知道我們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嗎?全校共有多少人嗎?我想同學們對這些問題都想知道答案,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數學知識。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大家有信心學好它嗎?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數學的學習之中。
由此可見,學生通過這些喜聞樂見的故事和有實際生活背景的問題進入新知識的學習,學習的一開始就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學習效果可想而知。
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新知,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而小學生的思維是以形象性為主,因此為了使他們能比較輕松的掌握數學規律,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景。把學生引入生活實際中來,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通過觀察和實踐來理解數學概念,掌握數學方法,逐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比較、分析和綜合的能力。
對於一些教材中實踐性較強的數學知識,我盡力為學生提供大自然的舞台,把課堂教學的主陣地轉移到室外,讓學生處於實際環境中學習新知。比如,學習小數的乘法應用題時,我帶著學生到商店去了解各類商品的價格,觀察商品的標簽,學生在實際的觀察了解中,體會到日常生活離不開小數,小數就在我們身邊,而且,我們時時刻刻運用小數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藉助這些觀察,我就讓他們算一算:一包方便麵1.80元,2包多少元?5包呢?……結果,這節課教學效果出奇的好,就連平時最不愛學習的學習困難生王瑞也對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很輕松的接受了新知。試分析,這樣身臨其境的教學與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出示:一包方便麵1.80元,2包多少元?5包呢?讓學生憑空想像的計算有很大的區別:首先,前者學生感興趣,他們經常買東西,在平時買東西時有意無意的已經在用小數的乘法來解決生活問題了,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學習,容易接受新知。而後者學生就沒有那麼大的興趣,他們總覺得這是書本上的題目,枯燥、乏味、抽象難以理解。其次,前者是在動態的、需要的情況下主動地接受新知,而後者是靜止的、被動地灌輸知識,學起來很不情願。
實踐證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學習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挖掘現實生活素材,鞏固新知。以提高學生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數學知識需要得以鞏固,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並熟練應用。在教學中,如果能結合具體的生活實際問題進行練習或實踐,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在將數學應用於實踐的過程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後,我就引導學生算一算:如果給一個圓柱形水池表面貼磁磚,算一算
⑺ 小學數學教學如何聯系生活實際的幾點思考
近年來農村小學課堂教學,由於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教學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越走越遠,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我們的課堂教學死氣沉沉,知識的學習過程,缺少生活的氣息,很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用「活」教材,讓數學走進我們的生活,已經成為我們廣大農村教師的共識。那麼,如何用「活」教材,讓生活走進我們的數學課堂呢?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
雖為一名身處山區的小學數學教師,但在近年的教學中,我緊密結合農村生活實際,讓學生學習他們自己身邊的數學,做貼近自己生活的數學,增強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讓他們在課堂上「樂中學,學中樂」,用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去學習抽象的數學概念、方法等,然後把所學數學知識再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充分感知、領悟。從而讓學生不再感覺到數學課原來的枯燥、乏味、簡單和抽象,巧妙的將「學數學 、做數學、用數學」三者 有機結合在一起。在國外,從生活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這一點上,美國的「木匠教學法」很成功。「木匠教學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識來源於生活,讓學生 在實踐 中獲取知識,讓學生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解決問題,充分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二、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生活中的經歷形象來描繪
對於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由於他們的認識水平很有限,思維正處於形象思維的階段,他們認知一個事物,理解一個概念,主要憑借事物的具體形象來想像概括的。教育學家皮亞傑說過:「知識來源於動作,而非來源於物體。」這就說明在數學教學中,把抽象的數學概念,用生活中的經歷來描繪是多麼重要。學生從家到學校每天都要走兩次,他們早以習慣了,所以,我們在講「成反比例的量」時,曾作過這樣的設計:今天早上,我們班的牟維峰同學(我班的班長)和弟弟一同從家到學校,XX用了8分鍾,弟弟用了16分鍾,啟發學生回答他們倆在路程一定的情況下,所用的時間為何會不同,學生回答說:牟維峰的速度比弟弟的快,緊接著,我又引導學生:在路程一定時,所用的時間越短,速度越快;時間越長速度越慢,即速度隨時間的變化而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像這樣速度和時間就是成反比例的量。又如:在三年級教學時,當學習時、分、秒及相鄰兩個單位間進率時,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他們說出起床時間,到校時間,每堂課的學習時間,試著說出鍾面上的數字,並體會一下一分鍾有多長,闡述數學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建設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數學方法與生活中的經歷相聯系
法國教育家羅素說過:「數學不但擁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數學美主要表現為結構美、對稱美、邏輯美、形象美。因此,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就要善於運用數學符號、線段、圖形、色彩等因素,展示出數學知識的高度的系統性,材料間聯系的巧妙性。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去發現這些美,挖掘這些美,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使他們熱愛數學,願意學習數學。如:我在講解軸對稱圖形時,我就引導學生們看:教室、課桌、窗戶、鋼筆,我們穿的衣褲以及正常人的面龐等。他們會驚訝的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呀!學好數學與將來的生產、生活都有著實際意義,真有用呀!從而使他們產生學好數學的內動力。
四、數學教學運用生活化
數學運用於實際,才會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才能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和意義,確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信心。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書本到書本,變數學練習的「機械演練」為「生活應用」。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通過在生活中用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價值的體驗,強化應用數學的意識。
1、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生活是數學的寶庫,生活中隨處都可以找到數學的原型。經常讓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問題,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探索的意識。
2、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包含著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運用數學方法研究問題,不僅使學生感受成功和自身價值的存在,而且可綻放絢麗的創造之花,讓學生真正由「讀書蟲」向社會實用型人才發展。
總之,教學中我們應結合農村生活實際,深入觀察,挖掘出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創設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抓住典型事例,教給學生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實用性,讓數學走進生活,真正讓我們農村小學數學課堂「農村生活化」。
⑻ 如何結合生活實際學習小學數學
對於那些成績較差的小學生來說,學習小學數學都有很大的難度,其實小學數學屬於基礎類的知識比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還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小學,是一個需要養成良好習慣的時期,注重培養孩子的習慣和學習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學數學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見小學數學的技巧就是多做練習題,掌握基本知識.另外就是心態,不能見考試就膽怯,調整心態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這些技巧,來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進入到數學的海洋中去.
⑼ 小學數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意義
長期以來,數學在小學生心目中是枯燥無味的,也導致有的小學生為了考出好成績,學習數學竟機械記憶的方法,這其中有各種原因,作為小學教師其教法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
將小學數學生活化可以讓人耳目一新,增強了學生的親和感。在實踐中, 生活化 這一理念衍生出許多令教師們困惑的問題,比如數學學習一定得經歷由生活而抽象的過程嗎?生活情境成為分散學生注意力、干擾學生數學學習願望的因素怎麼辦?如何才能使數學生活化成為促進學生學習質量提高。
⑽ 小學數學教學怎樣理論聯系實際
一、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必要條件。奧蘇伯爾認為:學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和經驗有很大關系。數學學科有其嚴密的系統性和邏輯性,大多數數學知識點都有其前期的基礎,後期的深化和發展。給學生必要的知識和技能的准備是學生積極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必要條件,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所學的知識作適當的"降格處理"。要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比較中找出共同點與區別點,順利的完成正遷移,通過類似的探索解決新的問題。啟發學生思考:①能不能把與 直接相加?②可以怎麼計算?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通過這樣的處理,教師積極的引導學生參與演算法的探究過程,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和通分的知識學會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二、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重要手段。課堂教學是師生多邊的活動過程。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優化課堂教學的關鍵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讓學生動手操作、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動口表達。因此,教師必須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主動為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創設條件、創設情境,如教學"長方體的特徵"這一課,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教師出示若干個物體的包裝盒,讓學生先對他們進行分類,並敘述自己的分類理由。
通過學生的總結、教師的引到總結出長、正方體的所有特徵。
3、讓學生用橡皮泥做頂點、長短不同的細木棒做棱,四人一個小組合作製作一個長方體、一個正方體。 通過這樣的設計,將操作、觀察、思維與語言表達結合在一起,不僅使學生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而且還啟迪了思維發展,達到了數學教學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技能的目的。
三、設置認知沖突是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參與慾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學生的認知沖突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源泉,也是學生積極參與思維學習的原因。
四、因材施教,是提高課堂參與度的前提條件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整個學習活動中去。同時,又要注意學生個性的發展,這是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個性差異畢竟存在,所以在課堂上必須做到"上不封頂,下要保底"。
5、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問題情景和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的教學的整個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