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創設朗讀情境

小學語文創設朗讀情境

發布時間:2021-01-15 18:54:31

A. 小學生怎樣改進閱讀理解能力差的毛病

提高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建議每天至少練習一篇閱讀理解。

語文閱讀以及作答的時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較為方便的辦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說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脈絡主旨,有的文章標題就說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點明;有的則通過主要事件來表達,只要根據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確定......閱讀理解答題裡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對固定的回答方式,總之平時要多留意,梳理總結。

閱讀作答之後,可以與參考答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回答得不夠准確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答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提高語文閱讀能力,也需要堅持課內外閱讀。

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大多得益於課外閱讀。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據課內閱讀進行延伸,因為文章,包括閱讀理解都會有來源說明。人選書不好選,但書選書就容易多了,你讀的書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選。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學生可以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閱讀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讀,要多注意收集摘錄,平時一有時間就可以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B. 求小學語文原創說課稿一份!

《北京的春節》說課稿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六課《北京的春節》,本篇文章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結構全文。作者先介紹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人們熬臘八粥、泡臘八蒜、購買年貨、過小年……做好過春節的充分准備。緊接著,詳細描述過春節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吃團圓飯、守歲;初一男人們外出拜年,女人們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廟會;十五觀花燈、放鞭炮、吃元宵。最後寫正月十九春節結束。

文中列舉了大量的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朴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

學生並沒有聽說過老北京人怎樣過春節,所以對本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在本課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引領學生隨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隆重和熱鬧,領悟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本課的教學難點:作者為突出北京春節的民俗特點所採用的表達方法。

【說學生】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和搜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查找有關老北京的各種習俗的資料。課上,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要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學習本篇文章。課後,學生可以將家鄉的春節與老北京的春節習俗進行對比或了解更多有關春節習俗的信息,感受中華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精讀感悟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說過程】

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 創設情境,回憶春節

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了一首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學生對歌謠一定很感興趣,以此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繼續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 回顧寫作順序,分清詳略

接著,我讓學生回憶: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主要寫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學生快速地瀏覽課文,看看在這些節日中哪些部分寫得詳細,哪些部分寫得簡略?並讓學生把詳寫的部分做上記號。然後教師做板書。

三、 深入詳寫片段,感受民俗,體會表達方法。

為了讓學生學習的更加有效,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我讓學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選擇你最喜歡一天深入地讀文,讀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並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寫完後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整個交流過程要注意讀悟結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習俗的同時,感受過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語言的魅力。

四、 回顧全文,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生學習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心願,對於高年級學生來說,寫法的指導是非常重要的,於是我問學生:中國的春節是個非常隆重的節日,從臘八到正月十九將近有一個月的時間,詳細說起來恐怕一天一夜也說不完,為什麼老舍先生讓「臘八、除夕、正月處一、正月十五」給我們留下了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處讓學生感受老舍先生寫作的詳略得當,語言的簡練。

五、 課後小練筆

學習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幫助自己提高習作水平,所以,在本課的結尾我安排了一個小練筆: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願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說板書設計】

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板書應該簡潔明了,具有概括性、指導性、藝術性。本課板書如下:

臘八: 熬臘八粥泡臘八蒜

除夕: 真熱鬧 1、從人們活動的角度

2、從味、色、音的角度

正月初一: 人們的活動

元宵節: 觀燈(總—分—總)

詳略得當 印象深刻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

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組__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_____》的第__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這篇課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______,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篇課文按_____順序,圍繞____,向我們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情景),贊揚了_____的精神。表達了_____的感情。(歌頌了_____)。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______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於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門。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情導入,課件導入,圖片導入,分析題眼,質疑課題,實物觀察等方式,課前搜集資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准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____」 時,用多媒體展示____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____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______。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的圖片,如……等,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_____。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復習強化。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____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贈給你吧,祝你成功}

C. 老師們都是怎麼備課的

教師備課可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寫講稿。不過,去除了要背講稿的負擔,盡可以放開思路地去寫,不用擔心寫多了背不下來。講稿的內容可以按照教材的脈絡和框架,但絕不能抄書。教課書的內容往往教條多,都是抽象的東西誰願意聽呀!講稿應該寫的具體、鮮活,有盡可能多的信息量,為了達此標准,打破些條條框框也在所不惜。
第二步,廣泛涉獵相關內容。一般來說,開一門新課都會給一個學期,也就是半年的備課時間,可用三個月的時間寫完講稿。之後便放到一邊,用一個多月的時間廣泛涉獵與這門課有關的內容。你可到圖書館去查資料,你可到網上瀏覽最新的觀點,要了解大量的事例,還要思考前沿性的問題。這種廣泛閱讀和查找的涉獵,當然可以進一步充實講稿,但更重要的,是在營造一種「熏陶」,實現一種「潛移默化」,新課的內容會因此而在頭腦中積淀成一種「知性」系統:既基於理性的根基,又可以自如地感性表達。
第三步,規整教案。認真走完前兩步,你已經成了所講課程的知識富有者,你的頭腦很豐富,但有些龐雜,有些零亂,這時就需要教案來規整。教案就不能啥都寫了,要強調的是結構框架和邏輯脈絡,要符合的要求是清晰、明確。哪個觀點在什麼地方表述,哪個事例在多大程度上展開,都清清楚楚的,無論哪一級的教學督察都找不出毛病。上課的時間到了。你把備課的講稿、教案和相關的資料都擺在講台上,便會覺得分外有底氣。
經過上述三個步驟,未曾開言,頭腦中就已經有了一幅要講內容的清晰圖畫,而一旦開言,就會有一種奇妙的感覺:要說的每一句話,都會有好幾句話在你等著,你可以選擇最精彩的;要舉個事例,也立刻會有典故浮現,你可以信手拈來;甚至你話都說一半兒了,還未啟動大腦呢,但是沒事,句句都靠譜。

D.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朗讀指導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充分發揮朗讀對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樣,在閱讀教學時,恰當地充分運用朗讀手段,適時進行朗讀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而且可以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學生與文本通話,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領悟更深層的東西,受到良好的熏陶。畢竟,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想懂得有些社會化知識和從成人的眼中看世界,這是很難的。因此,只有通過讀來慢慢體會,設置情境朗讀,結合實際教學,指導他們用恰當的朗讀方法,使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讀可以增強記憶,發展思維,讓小學生多讀多練,自然而然,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會的東西也就有所增多。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教師需要更新朗讀的理念,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自己的朗讀教學實踐,談點做法和體會。
一、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許多文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學生多讀誦,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學生「凡讀書需要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強牽暗記,只是要多誦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朗讀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一直傳至今天。
朗讀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精湛的語言文字,對於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比如教學北宋詩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理解,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其實詩無須過多講解,用「讀」來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朗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想,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了小學兒童發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後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
二、重視教師范讀,激發學生共鳴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讓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老師的感情引起學生共鳴時,就會激發他們朗讀的激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通過形象的范讀,把對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讀中,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喚起美的共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想像,教師在范讀時,就必須達到聲情並茂。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保證朗讀時間,教給朗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出現重寫輕讀的現象,造成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鑒於此,教師必須依據不同年級、教材特點設計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朗讀。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後,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准、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
四、創設朗讀情境,提高朗讀水平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音像法、看圖法等等。在新視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圖像、音樂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我們可以在朗讀教學時恰當地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如在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通過創設情境的朗讀訓練,准確地表達了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水平自能較快得到提高
五、朗讀與評價並存與學習中
把朗讀指導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邊讀邊評,以評促讀,在讀與評中培養語提高能力,發展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與領悟。朗讀指導與評價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師讀,學生評,旨在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聽讀的習慣;二是學生讀,教師評,旨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朗讀指導;三是學生互讀互評,旨在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受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評價也就成了學生發展的資源。抓住朗讀環節中,「評價」這激勵機制,讓學生想讀書,愛讀書。在評價中,要做到不露痕跡的點撥,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體會,做到教學無痕。一節生動、有意義的語文課,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理解領悟知識,學生無形中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學生的朗讀,以讀入文,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感情的舞台,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賞力、創造力,還語文閱讀課以美麗、動人的容顏。

E.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

一、深入情境,熏陶語感

小學生有很強的模仿力,精彩的范讀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可選擇精彩的范讀,要求學生聽清楚、聽完整、抓要害,從語音、語調、節奏、重音、停頓等方面讓學生充分感受、反復琢磨,並跟隨練習,這樣自然會使他們的語言變得流暢、正規,語言感受力得以提高。教師精彩的范讀,也能讓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加強語感能力。如學生在學習《四季之美》一文時,我通過一組表現四季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到了四季之美,學生在敘述過程中,已經初步體驗到了四季的美與美在哪裡。另外通過一段帶視頻的誦讀播放,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祖國大地春之明媚、夏之熱烈、秋之沉靜、冬之妖嬈,受到了語感的熏陶。

二、插上想像的翅膀,豐富學生的語感

培養語感,必須把朗讀和想像結合起來,即訓練學生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進行朗讀。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燕子》一課時,就讓學生展開想像,精讀、體會,為培養學生的語感下功夫。《燕子》是現代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佳作,長期以來就是小學語文教材的必選篇目,文質兼美。這篇散文描繪了春天裡燕子活潑機靈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飛掠和憩息的畫面,著力寫出了它「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機」,充分表現了小燕子的可愛。

其中有這樣一段特別優美:在微風中,在陽光下,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那邊的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深入理解,充分體會飛行中燕子的各種姿態,用敘述性的語氣讀,節奏輕快。「斜著身子」,強調燕子的飛行姿勢的輕快靈活;「一轉眼」,「掠過」,強調燕子飛行的快速;「唧唧叫著」,強調燕子飛行時的歡快心情;「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放慢速度,用活潑有趣的語氣讀,「有的……有的……」呼應性重音,一幅眾多的燕子鬧春圖頓時凸現。

這一系列的指導,讓學生體會到了燕子的活潑、機靈,和春天裡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機。應該說這段文字處理飽含了作者的想像和聯想,是具體的、生動的。但是高超的言語總是「意則期多,字唯期少」,言有盡而意無窮,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紙背」,這就為讀者留下了再創造、再想像的餘地,否則「掠過」、「波紋一圈一圈地盪漾開去」便會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人們之所以能夠理解這段文字的意義,並產生豐富多彩的感受,正是想像和聯想在語感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想像和聯想可以使人對言語的感受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三、朗讀品味,領悟語感

語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語言刺激和內在知識能力迅速交融的產物,它的獲得是建立在對語言現象條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礎上的,它是有直覺的特徵。語感蘊含在朗讀之中,朗讀是培養學生語感最有效的方法。培養語感,必須引導學生緊扣課文中某些語感因素很強的地方,反復咀嚼、深入品味,達到「文章讀之極熟,即與我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的境界。

如《荔枝》一文中:母親撲哧一聲笑了,筋脈突兀的手不停地撫摸著荔枝,然後用小拇指甲蓋劃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剝開皮又不讓皮掉下,手心托著荔枝,像是托著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那樣愛憐地望著捨不得吞下,嘴裡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畢竟是第一次吃,畢竟是好吃!
母親竟像孩子一樣高興。學生在學習時,通過反復朗讀,體會出這段話寫出了母親第一次吃荔枝時的美好感受和為兒子的孝心而欣慰。「一隻剛剛啄破蛋殼的小雞」,在媽媽的眼中那分明是一個鮮活的生命,她怎麼忍心把它吃掉;而一個「托」字,把媽媽對這種世間尤物的愛憐,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來。嘴裡不住地對我說:「你說它是怎麼長的?怎麼紅皮里就長著這么白的肉?」孩子似的那種激動和喜悅同時也讓讀者體會到了作者心中隱隱的酸楚。

四、注重實踐,增強語感

語感是學習規范語言長期積淀的結晶,只有強化聽說讀寫的實踐,持之以恆,養成習慣,才能形成對文章的感受能力。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的實踐活動:聽,就是教師創設一定的語言環境,諸如上課聽講、聽別人講話、聽電視廣播等。在這一過程中,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及時捕捉語言信息,了解內容,抓住中心和要點等。

這有助於學生對語言的感受,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說,就是在一定的場合中,讓學生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這一過程就是言語的口頭運用,在說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積極地活動,組織語言極快,要求說話的語言准確、連貫、得體。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安排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如開故事會、舉行朗誦比賽、表演話劇等,在語言運用中增強語感能力。

F. 小學語文教學中哪些朗讀激發了學

《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朗讀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情趣。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地,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其蘊含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這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吧。
閱讀教學中,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充分發揮朗讀對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操的作用,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這樣,在閱讀教學時,恰當地充分運用朗讀手段,適時進行朗讀指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弄清生字詞,讀通讀懂課文,而且可以發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自學能力。讓學生與文本通話,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思想,而且能領悟更深層的東西,受到良好的熏陶。畢竟,小學生年齡小,知識面窄,想懂得有些社會化知識和從成人的眼中看世界,這是很難的。因此,只有通過讀來慢慢體會,設置情境朗讀,結合實際教學,指導他們用恰當的朗讀方法,使學生讀出意、讀出形、讀出情、讀出味、讀出神,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另外,讀可以增強記憶,發展思維,讓小學生多讀多練,自然而然,學生的思維活躍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了,學會的東西也就有所增多。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實施,教師需要更新朗讀的理念,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給予高度的重視。下面結合自己的朗讀教學實踐,談點做法和體會。
一、朗讀在閱讀教學中所處的重要位置
朗讀是我國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古代許多文人,戰國時期的思想家荀子就要求他的學生多讀誦,多思考;宋代教育家朱熹要求他的學生「凡讀書需要讀的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強牽暗記,只是要多誦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可見,朗讀這種傳統的讀書方法一直傳至今天。
朗讀有助於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朗讀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精湛的語言文字,對於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比如教學北宋詩人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中「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理解,如何讓學生理解呢?其實詩無須過多講解,用「讀」來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去感受春天的美景。
朗讀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思想,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視朗讀,體現了小學兒童發展的特點。小學階段的兒童由於內部語言還未得到充分發展,其思想形式帶有很大的情景性。國外心理學家認為,兒童最初「是在高聲的思維」,以後才「有外觀的語言過渡至耳語,再過渡到內部語言」。小學兒童可以通過朗讀,用「聽」來進行思維,從而促進智力的不斷發展;用讀來調動學生學習,從讀中理解。正如一位外國詩人說的那樣:「從讀的情況可以看出讀的人是否真正理解所閱讀的作品。」
二、重視教師范讀,激發學生共鳴
要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因為課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讀代講,有些地方不讀好就不能理解好課文內容,這就需要教師本身研究朗讀,朗讀好課文,讓師生情不自禁地共同進入角色。當老師的感情引起學生共鳴時,就會激發他們朗讀的激情,增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當然,教師范讀時要讓學生邊聽邊想,邊看邊畫,正確聽出節奏、停頓和速度,讓學生進入意境。教師通過形象的范讀,把對作品的理解融入范讀中,讓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喚起美的共鳴。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想像,教師在范讀時,就必須達到聲情並茂。只有這樣,才能感染學生,從而為了解課文奠定基礎。
三、保證朗讀時間,教給朗讀方法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出現重寫輕讀的現象,造成很多學生的朗讀能力差。鑒於此,教師必須依據不同年級、教材特點設計每節課的朗讀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朗讀。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後,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准、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
朗讀作為一項閱讀基本功,必須依據教材,根據不同文體的課文進行朗讀指導。而朗讀指導也要講究方法,要指導學生用恰當的情感去朗讀課文,訓練語感。葉聖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讀叫做「美讀」,「設身處地的、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然而真正能讀出感情來並不容易,需在朗讀技巧上作必要的適當的指導,如停頓、輕重、緩急,語氣等等。
四、創設朗讀情境,提高朗讀水平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感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和發展的,兒童自然也不會例外。因此,在朗讀教學中,我們應順應這一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手段把學生引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之中,也就是要引導學生「入境」。引導學生「入境」的方法有很多,如音像法、看圖法等等。在新視聽時代成長起來的一代,對圖像、音樂有一種格外的親切感。我們可以在朗讀教學時恰當地應用多媒體創設情境,營造氛圍,快速喚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願讀、樂讀、爭著讀,如在學生朗讀時放些相應的背景音樂,有時請學生配配畫外音,也可把學生的朗讀現場錄音進行比賽等等。入情入境地讀,就能喚起美的共鳴。通過創設情境的朗讀訓練,准確地表達了課文的思想感情,這樣朗讀水平自能較快得到提高
五、朗讀與評價並存與學習中
把朗讀指導與教學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邊讀邊評,以評促讀,在讀與評中培養語提高能力,發展學生,加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與領悟。朗讀指導與評價的主要形式有:一是教師讀,學生評,旨在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聽讀的習慣;二是學生讀,教師評,旨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加強朗讀指導;三是學生互讀互評,旨在引導學生互相學習,互受啟發。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評價過程就是有效的學習過程。評價也就成了學生發展的資源。抓住朗讀環節中,「評價」這激勵機制,讓學生想讀書,愛讀書。在評價中,要做到不露痕跡的點撥,讓學生自己感悟,自己體會,做到教學無痕。一節生動、有意義的語文課,是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只有教者和學生感到其樂融融,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理解領悟知識,學生無形中獲得發展。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指導在閱讀教學中非常重要,要抓好學生的朗讀,以讀入文,使學生從朗讀中加深對課文的記憶和理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讓朗讀課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抒發感情的舞台,從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欣賞力、創造力,還語文閱讀課以美麗、動人的容顏。

G. 求一篇原創小學語文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淺顯的知識性課文,作者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文章以流暢自然語言為基調,沒有華麗的詞藻,不見雕琢的痕跡,但是給人親切熱情的感覺。我們透過作者對海底世界的描繪,可以感受到作者對整個自然、對生命的熱愛。

教學中若只讓學生知道課本上的點滴動物、植物,在學生腦海中要形成廣而深,並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海底世界是有難度的,因此必須給學生設計了一個「研究」的機會,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廣博的海底世界。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探究課文第2~6自然段,通過感受作者生動形象的語言,了解海底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地方。

2、通過多樣化的表達,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激發學生熱愛自然,探索自然界奧秘的興趣。

二、設計理念

1、過程開放,體現探究性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探究性的閱讀教學中,倡導的是學生學習過程的開放。它突破傳統的限制,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創設探究的背景,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⑴情境的創設

在課堂中,創設一定的情境,能啟發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考解決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豐富學生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滿足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在廣闊的海洋里生活繁衍著無數的生物,神秘而又美麗的海底世界令無數人為之傾倒,為之贊嘆。學生樂於親近海底世界,因此創設「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本產生撞擊,使兒童既有經驗與文本產生沖突,尋找到孩子心跳與文本心跳的合拍點,產生移情效應。他們置身情境,強烈地感受著無形之「力」的作用,情不自禁地關注、嚮往、投入。

⑵角色的轉換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也就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形成的。在《海底世界》的教學中,課始情境的創設,教師是一個能激發學生思維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探究內容進行探究;當學生就「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生意見的傾聽者、能積極參加小組探究的參與者;當學生呈現探究成果時,教師又是能判斷學生認識正誤的辨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生成過程。

⑶資源的拓展

兒童的內心是最無拘無束的,他們渴望走向原野,親近自然,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間放飛夢想。這就要求閱讀教學要徹底走出「課堂中心、書本中心、教師中心」的封閉性,充分拓展空間,增強活力。一方面,我們要鼓勵學生在真實世界的際遇中學習,與現實對話,為學生創造社會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到社會上去觀察、調查、訪問。例如要求學生課外查詢有關海底世界的知識,引導學生通過如課外書籍、圖書館、網路等途徑獲得信息。另一方面,我們要把大世界引入課堂,在教學中充分挖掘各種各樣的教育資源,根據教育目標對資源進行重新組合與調整,溝通學生生活世界和書本世界的橋梁,為學科課程提供廣泛的感性背景,為課本知識的運用提供實踐的平台。例如在教學中播放海底世界的錄像、出示海底世界的圖片等。

二、挖掘內涵,注重人文性

語文學科具有積淀豐厚的人文魅力,尊重學生生命價值、尊重學生文化及其多樣性,是小學語文課程的應有之義。語文教學必須實現學科順

應學生,必須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生命的本性,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保持和加強生命的力度,使有限的生命具有無限的生命力。

⑴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性

通過放錄像,把藍色的海水、兇猛怪誕的大魚、美麗的珊瑚……這些奇妙的東西盡情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再加上配有優美音樂的解說詞,學生們彷彿置身於美麗神奇、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畫出一幅幅美麗的海底世界。另外如文中「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等的重點研讀。

⑵體現課堂交流中的人文性

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的歷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價值,讓學生在體味語言、交流表達過程中,陶冶、塑造學生心靈。

⑶滲透課堂作業中的人文性

現代閱讀教學觀需要我們以生活的理念構建起語文教學大課堂。在教學中,我們要將課堂的語言訓練和課外的生活實踐活動進行有機結合,從而使學生從單一的語文課堂步入廣泛的社會語文空間。如:

「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我們用水中聽音器一聽,就能聽見各種聲音,發揮你的想像,請你寫一寫。」

「關於海底的奇異景色,你還想知道些什麼?課外查尋、搜集相關的資料,你自己來寫寫《海底世界》。」

這種實踐性的作業形式,讓學生親近自然,很好得淡化了訓練意識,消除了學生學習與生活的界限,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實踐的熱情。

三、感悟運用,突出個性化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1、個性化地體味語言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的自主體驗,讓學生逐步學會以語言文字為依託,分析語言現象,在字、詞、句、篇的聯系中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體會文章內在的思想感情。例如學生對海底世界「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理解;又如對海底小動物「竊竊私語」這個詞的理解等,可以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個性化研讀,強化個性體驗。

2、多樣化地語言表達

語文課是師生個性自由馳騁的舞台,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多樣化地表達,展示學生的個性。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學生多樣化的表達,開闊學生的視野。

例如學生對「大海深處是什麼樣」的匯報時,有的直接摘錄了書上描寫的原句來表達,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幾個關鍵詞語,有的用圖片等,學生在表達中思辨,在傾聽中評判,不僅提高了語言運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等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小學語文組__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_____》的第__課時,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說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體裁),主要寫了______(主要內容),表達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語言簡煉、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詩情」是本文最大的寫作特色。/這篇課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______,課文層次清晰,描寫生動、細致,充滿感情,給人很深的啟迪。/這篇課文按_____順序,圍繞____,向我們展現了_____、_____、_____等幾個場面(情景),贊揚了_____的精神。表達了_____的感情。(歌頌了_____)。
根據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和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正確讀寫本課要求掌握的生字詞;
能夠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把握文章主要內容,抓住重點語句,品味重要詞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標:通過研讀課文第______段,培養學生敢於質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3、情感目標:通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培養……,喜愛……。引導學生從現實的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著重體會
由於(本課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因為(學生的一些實際),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二、說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准要求: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讓學生充分理解本節課( )教學內容,結合()年級學生閱讀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式的教學模式,採取朗讀法、討論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樂於學,勤於思考。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啟學生想像的閘門。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圖畫、語言、音樂來再現、描繪、渲染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課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設計以下五個教學環節:/(我緊緊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依據教材本身的特點,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讓學生邊學、邊悟、邊總結、邊創造,達到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從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出發,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設計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激情導入,課件導入,圖片導入,分析題眼,質疑課題,實物觀察等方式,課前搜集資料)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的情感極易受環境氣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產生共鳴。
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播放)展播……,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境,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進而可以拉近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時空距離。隨後揭開課題,簡要闡述課文的主要內容,順勢進入第二環節。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
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先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把自己最喜愛的語句多讀幾遍,並適時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個別指導。同時可以提出問題:「你讀懂了什麼?告訴老師你怎樣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這樣做,目的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對於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為接下來的研讀賞析,體驗情感做好鋪墊。
第三環節:研讀賞析,體驗情感。
葉聖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
鑒於此,在本環節中,我首先抽選幾個學生分段朗讀課文,此時其他學生邊聽邊勾畫關鍵詞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朗讀完後,讓學生分組討論交流,歸納出本節課的生字、詞和重點詞句,並讓學生議一議:「這篇文章應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分別講了什麼?給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事情發生的經過、結果清楚地說出來,既理清文章脈絡又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概括能力。)力圖使學生在反復朗讀和討論交流中對課文有所思有所悟。
緊接著,讓全體學生品讀重點詞句,並藉助多媒體展示課前准備好的圖片,適時加以引導和闡述,讓學生圖文結合地品味和理解本節課重點詞句。如讀到「____」 時,用多媒體展示____畫面。這一幅幅畫面,不僅講學生們帶入____之中,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詞語,從而體味文章的意境美,領會作者表達的特點。
最後,藉助多媒體向學生再次展現一組配樂的畫面,引讀課文,使學生與文本、作者再次產生共鳴,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當時的感受,激起他們對……(如:草原的無限熱愛)。
總之,這一系列的「讀、悟、議、賞、再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最終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
第四環節:總結評價,拓展延伸。
新課標指出:學生帶著疑問走出課堂是學生可持續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必需。
因此在對課文做出總結和評價後,我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知識延伸,讓學生想一想:______。這個問題,能又一次激發學生的思惟,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
以「情」延伸課堂內容,使學生感到課雖然結束了,但學習是無窮盡的。在學完課文後,我設置了讓孩子看生活中……的圖片,如……等,再啟發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_____。引導孩子在生活中學語文,在生活中用語文,享受語文。
第五環節:安排作業,復習強化。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本節課計劃安排兩道課後作業:
作業1:請大家將本節課中自己喜歡的優美詞句摘抄到專用小筆記本上;
作業2:根據課文內容,畫一幅____畫(或編排一個課本劇)。
這是我教學過程的安排,下面說說本節課的板書設計。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課文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板書:

該板書力求讓學生抓住課文的內容主線,表現作者的寫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簡單明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以及多媒體展示等課堂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絕大部分的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生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獲,同時力求讓學生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贈給你吧,祝你成功}

H.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學語文教學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課改經驗交流
新課標在總目標中明確規定:「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通過上面的闡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新的「口語交際」區別於「聽說訓練」的根本不同點在於它的交際性、實踐性。
新課標又分學段具體指出:1——2年級、「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精彩情節。能較完整的講述小故事,能簡要地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3__4年級、「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5——6年級、「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做准備,做簡單的發言。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之所以把這些規定和要求一一引用,是我覺得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將這些要求認識、理解並熟記於心,才能更好地在教學中貫徹落實和把握口語交際教學的尺度。新課標中提出的這些要求,是使小學生能順利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並為他們融入未來社會打好基礎、做好准備。它的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的技能,養成與口語交往相關的良好習慣及待人處事的交往能力等。基於上述認識理念,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特定形式,在各個環節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式的熏陶。
1、識字教學:在識字教學中訓練口語交際,最掌用的方法就是擴詞、造句。此外,讓學生自己說說你如何記住這個字或說說某類字的構字規律,也可以訓練學生的說話。
2、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訓練學生口語交際,主要是教師通過描述課文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課本,課文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這三者的交際。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留意,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另外要充分藉助插圖,一定要讓學生一部分一部分觀察之後,連起來說一說圖意,訓練學生的觀察說話能力。利用課文的精美插圖,指導學生把話說具體。
3、朗讀教學:藉助課文的朗讀教學,訓練學生說有感情。加強朗讀訓練,也是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方法。學生如果受到良好的朗讀訓練,平時說話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一些朗讀技巧,注意語音的強弱,節奏的快慢,語調語氣的變化,並帶有豐富的感情色彩。朗讀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採取個別讀、領讀、齊讀、自由讀、表演讀、分角色讀等形式,充分調動學生的朗讀興趣,培養學生感情朗讀能力,以達到訓練學生有感情的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要求學生讀准字音,發音清楚、響亮,連詞讀,不唱讀,然後逐步做到讀流利,注意停頓,讀出一定的語氣.
二、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
1、利用實物創設情境:
為了能使課堂生動有趣,調動學生愛講敢講會講,教師就應創設口語交際情境,比如可用實物創設情境,藉助學生表演創設情境,藉助學生熱門的話題創設情境,這樣十分直觀、形象。一年級語文教材中,每單元都有口語交際,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重視,每單元的練習都要在人人練說的基礎上,再指名說,還要適當引導全班同學評一評,議一議,適合交際的訓練內容,更要體現雙向互動的特點。
2、利用電教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分散,採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我校熊老師在教學《看圖寫話——美麗的秋天》這課時,將一幅幅秋天的美景製作成多媒體課件,上課時恰到好處地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學生帶入到「美麗的秋天」這個特定的環境中,激發起學生想要描述、贊美、交流、議論的願望,老師適時地提出口語交際的要求,讓同學之間互相練習。學生暢所欲言——「高大的松樹、火紅的楓葉、清澈的小溪、快樂的小朋友……」
3、藉助具體內容創設特定的情境: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特定的情景中發生的,一種交際只有具體的情景中才能完成。不同的場合、對象,交際的內容、語調不同,交際的方式也不一樣。創設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使學生產生想說、要說,不說不快之感,這是口語交際的必要條件。如學習《家》一文時,抓住文中詩句,設計這樣幾個練習:1、讓同學談談自己的家;哪兒是我們共同的家?生活在這樣的家裡,你們幸福嗎?2、用「什麼是誰的家」的句式作一句詩。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詩性大發,暢所欲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利用課文為學生創設表演的情境:
學生對內容有趣,情節生動的課文猶為感興趣,教師應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利用課文,讓學生充當不同角色的人物,置身其中演一演,學生會其樂無窮。在指導完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後,就把分角色朗讀和表演的權利放給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為主持人和策劃者,帶領小組成員分角色朗讀課文,並商量故事中的每個角色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心裡是怎樣想的,共同討論用什麼樣的動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適,最後小組每人擔任角色一次,進行表演,互相評議、取長補短。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所感所想,體驗到了說話的成功與喜悅。
三、充分利用課外資源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語文課的教學資源是豐富多彩的,學生身邊充滿著可以利用的說話教學資源,只要教師稍作留心,就會發現生活中的說話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資源,採取豐富多變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班會課:利用班會課適時給學生講生動有趣的故事,中午時分觀看精彩優美的錄像,之後讓學生復述故事的大意,描述錄像中的精彩情節,這時學生樂意把自己最感興趣的故事情節講出來。
2、利用影視:要盡力拓寬小學生習得規范口語的環境。比如,多聽廣播、收看電視、多聽發音標準的錄音磁帶等;學校廣播站也是學生口語交際練習的舞台。
3、利用各種活動:要盡力開辟、創設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舞台,盡可能多的為他們提供能夠進行口語交際實踐的機會。比如,請小學生主持有關的活動,組織他們參加朗讀、演講、講故事活動,充當小導游員等。總之,凡是能夠讓小學生「說話」的機會,教師、家長決不要包辦代替;
口語交際中的注意點
在各個活動中一定要積極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進行口語交際的氛圍(這里包括著學校、家庭,乃至整個的社會),讓小學生勇於、樂於與別人進行交際,而且要在交際的過程中,反復提醒他們:要注意「講究文明禮貌」。日常生活中口語的主要方式是談話,即興講話,講故事等。在日常教學中應留心各種說話情境,經常鼓勵學生利用各種機會,力爭多說話,尤其是當眾說話。利用各種資源,激發學生的說話興趣
另外,在口語交際中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傾聽。現在的語文教學很注重對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運用,口語交際是一種很好的運用所積累的語言進行會話的語言學習方式,但前提是要讓學生學會「傾聽」。我覺得口語交際中「傾聽」的要素是,1、要注意儀態:眼睛要看著對方,這是尊重說話人的表現,不然說話人會認為你心不在焉;不要一聽到不同的意見就沉不住氣,隨意打斷對方的陳述;也不要因為自認為已經領會了對方的意圖而顯出不耐煩的樣子等等。2、要注意理解:要分析對方的話,正確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並把它們記住,以便作出相應的回答.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和學校教學管理者、組織者,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繼續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創造性地組織教師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的研究實踐活動,增強落實新課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努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I. 語文教學中如何讓小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美

一、創設情境,感受文本美
未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語文課,是枯燥無味的。課堂上,如果能創設情境,通過情節起推波助瀾的作用,課堂效果就會大為不同。一篇精彩的文章,總要設置一個引人入勝的情景。在教《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課前,我請學生在美妙的音樂聲中背誦優美的詩歌---《聽聽,秋的聲音》,在學生富有感情的背誦中,他們漸漸進入秋天,一起聆聽了秋的聲音。課文的美讀,把學生進一步帶入到飛舞著絲絲秋雨的情境中去,就這樣,整個課堂彌漫著濃濃的秋意。然後我們一起走入文中,從語言文字中,去進一步體會秋天的美。這些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了五彩斑斕的秋的世界。情境就是一把開啟學生心靈的鑰匙,讓學生不知不覺地走入文本,融入其中,自主的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二、大膽想像,體會表達美
語文課堂不僅要求我們引導學生感受美、品位美、鑒賞美,同時還要訓練學生去表達美、創造美,以達到發展語言的目的。學習《火燒雲》一課時,學生通過品詞析句和感情朗讀,了解了火燒雲顏色美,樣子多,變化快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閉上眼睛想像: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顏色、什麼樣子的火燒雲?它是怎麼變化的?學生們紛紛舉手,創造性地說出火燒雲的各種顏色。有的受到啟發:「天邊出現一頭巨象,四肢粗壯,身體高大,象鼻子高高捲起,象牙閃閃發光,象耳朵好像還在呼扇呢。可是轉眼間,象牙不見了,象鼻子也變小了,一會功夫,大象消失了……」學生們想像豐富,結合自己生活中所了解的事物從模仿到創造,不但豐富了課文的內容,還讓他們心中美的情感得到自然地流露和表達。
三、注重引導,培養語感美
語文知識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用來學習語言,體會語感。語言是用來表情達意的,文字的背後具有豐富的意象、情感。《荷花》中有這樣一句: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中冒出來。要求學生用「長」換「冒」,進行比較。為激發學生主體參與的積極性,教學中把學生分成正反兩方,以合作學習的方式探究、討論。學生從文中找出根據,各抒已見。因為荷葉多,挨挨擠擠,所以荷花只能從水中冒出來。冒不僅寫出荷葉數量多,還寫出荷花生命力旺盛。討論交流讓學生從冒中感悟到一種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種生機勃勃的韻味。這樣,抓關鍵詞句比較、咀嚼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
四、感情朗讀,發展語言美
葉聖陶先生說:「美文需美讀。」「美讀」,就是有感情地朗讀吟誦課文,在入情的朗讀中達到與作者心靈相通的境界,感受審美對象的美。因此,感情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益處。如《草原》一文,老舍先生用親身經歷向讀者介紹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以及草原上生活的人們。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反復的朗讀,從草原藍藍的天、綠綠的草,藍天上的朵朵白雲,草地上白色的羊群,這些明麗的色彩深刻體會「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體會「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同時也認識了「那麼……那麼……」、「既……又……,既……又……」的句式。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准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五、學以致用,感受寫作美
葉聖陶先生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借優美生動的教材,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精美,學習如何運用語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在表達上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仿寫,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方法。學習《花鍾》這篇課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寫「牽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薔薇綻開笑臉,睡蓮醒來,萬壽菊欣然開放-----」等等讓學生感受同樣是「花開了」作者卻用了不同的表達,還讓我們從中讀出各種花的不同姿態、不同性情,可見作者用詞的准確、精妙,告訴學生這正是我們寫作中所缺乏的。同時強調學生平時要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抓住它們的特點運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學完這段後我要求學生回憶平時看見過的花,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來仿寫一段話。學生寫得形象逼真,如「太陽花在中午十二點向陽開放;傍晚五點左右,茉莉花舒展著自己白色的花瓣;芍葯花早上七點綻開了笑臉」等等。學生在模仿課文表情達意的同時也在實踐中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之處,掌握相應的表達方式。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有豐富的藝術形象,引人入勝的深邃意境,凝練生動的優美詞句,強烈感人的抒情色彩。而這些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描述,讓學生體會到了語言文字的美,就等於給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秘訣。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創設朗讀情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