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小學學的魯迅的文章
魯迅的名字是家喻戶曉的,他原名周樹人,是我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文章犀利深刻而又靈活詼諧,被譽為直指各種反動勢力心臟的「匕首和投槍。」他被譽為「中國現代小說之父。」他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的記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的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小說《狂人日記》是《吶喊》中的一篇代表之作。這篇小說是以狂人的十三則日記的片段連綴而成。小說里的狂人是一個患有:迫害狂「症的人,患者對外界的事物格外敏感,並且不由自主的產生錯覺與幻覺,感到自己時時處於被迫害的境況下,於是不斷產生疑慮與恐懼,心神不寧。魯迅小說里的狂人正是這樣的。他時時刻刻全神貫注於「吃人,」覺得別人要吃他,於是便惶惶然,不可終日。讓我明白如果讀書,有知識,就不會被封建思想俘虜,縱容醜陋的慾望,不會使人生充滿不和諧。
雜文《世故三昧》里的《爬和撞》,是篇有趣的文章。它議了爬,又議了比爬更高一級的撞。就像英語中的比較級。它告訴我們:在生活中,用一種方法去做某件事失敗了,但不要灰心喪氣,可以再試著用別的辦法去做,兩次不行再來一次,直到成功為止!到那時,再回過頭去看看你走過的路是否值得?我想那時,你一定會笑著說:「功夫不負有心人!」
散文《野草》感人至深。文章大意是一棵無人注意的小草,它卻以頑強的生命力,掀翻了壓在身上巨大的石塊,頑強的鑽出地面。表現了不畏困難,任人踐踏、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代表著強盛的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藉此來啟發和鼓舞人們的鬥志。雪萊的一句話:詩人是這個社會沒有被承認的立法者。魯迅的那些詼諧幽默的語言,雖然揭露的社會是黑暗,但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內心酸苦與無奈。
所以,和諧人生,讀書起步。
小學學過的魯迅文章有《風箏》、《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五猖會》、《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的文章好比一面鏡子,既照亮了歷史,也照亮了人們的心靈。它讓人多了一份歷史的厚重和沉甸甸的責任感。魯迅曾給自己作過最准確的評價:「橫眉冷多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如今要做的就是多讀魯迅,多讀他的文章,多讀中國。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②用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這祭祀,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回,所以很鄭重;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只有一個忙月(我們這里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年;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只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彷彿年紀,閏月生的,五行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裡,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許下願心,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麼,只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在棒上的繩子只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麼都有:稻雞,角雞,鵓鴣,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里來。我們日里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四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麼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沒有知道——只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胯下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歷,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裡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里,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只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只腳……」
啊!閏土的心裡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回家裡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裡,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面。
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於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我現在在那裡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並且嫌惡他,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見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胡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秘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抓斷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游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開,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胡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吧。
「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著說,就像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之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並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棗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我家的後面有一個很大的園,相傳叫作百草園。現在是早已並屋子一起賣給朱文公的子孫了,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油蛉在這里低唱,蟋蟀們在這里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還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樑,便會啪的一聲,從後竅噴出一陣煙霧。何首烏藤和木蓮藤纏絡著,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何首烏有臃腫的根。有人說,何首烏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於是常常拔它起來,牽連不斷地拔起來,也曾因此弄壞了泥牆,卻從來沒有見過有一塊根像人樣。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遠。
長的草里是不去的,因為相傳這園里有一條很大的赤練蛇。
長媽媽曾經講給我一個故事聽:先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晚間,在院子里納涼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在叫他。答應著,四面看時,卻見一個美女的臉露在牆頭上,向他一笑,隱去了。他很高興;但竟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說他臉上有些妖氣,一定遇見「美女蛇」了;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喚人名,倘一答應,夜間便要來吃這人的肉的。他自然嚇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卻道無妨,給他一個小盒子,說只要放在枕邊,便可高枕而卧。他雖然照樣辦,卻總是睡不著,當然睡不著的。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門外像是風雨聲,他正抖作一團時,卻聽得豁的一聲,一道金光從枕邊飛出,外面便什麼聲音也沒有了,那金光也就飛回來,斂在盒子里。後來呢?後來,老和尚說,這是飛蜈蚣,它能吸蛇的腦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結末的教訓是: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故事很使我覺得做人之險,夏夜乘涼,往往有些擔心,不敢去看牆上,而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走到百草園的草叢旁邊時,也常常這樣想。但直到現在,總還沒有得到,但也沒有遇見過赤練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聲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園比較的無味;雪一下,可就兩樣了。拍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羅漢。需要人們鑒賞,這是荒園,人跡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薄薄的雪,是不行的;總須積雪蓋了地面一兩天,鳥雀們久已無處覓食的時候才好。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頰的「張飛鳥」,性子很躁,養不過夜的。
這是閏土的父親所傳授的方法,我卻不大能用。明明見它們進去了,拉了繩,跑去一看,卻什麼都沒有,費了半天力,捉住的不過三四隻。閏土的父親是小半天便能捕獲幾十隻,裝在*袋裡叫著撞著的。我曾經問他得失的緣由,他只靜靜地笑道:你太性急,來不及等它走到中間去。
我不知道為什麼家裡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書塾〕就是私塾,舊時家庭、宗族或教師自己設立的教學處所。里去了,而且還是全城中稱為最嚴厲的書塾。也許是因為拔何首烏毀了泥牆吧,也許是因為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許是因為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吧……都無從知道。總而言之:我將不能常到百草園了。A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出門向東,不上半里,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匾下面是一幅畫,畫著一隻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我們便對著那匾和鹿行禮。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禮時,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他是一個高而瘦的老人,須發都花白了,還戴著大眼鏡。我對他很恭敬,因為我早聽到,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朴,博學的人。
不知從那裡聽來的,東方朔也很淵博,他認識一種蟲,名曰「怪哉」,冤氣所化,用酒一澆,就消釋了。我很想詳細地知道這故事,但阿長是不知道的,因為她畢竟不淵博。現在得到機會了,可以問先生。
「先生,『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我上了生書,將要退下來的時候,趕忙問。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興,臉上還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學生是不應該問這些事的,只要讀書,因為他是淵博的宿儒,決不至於不知道,所謂不知道者,乃是不願意說。年紀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見過好幾回了。
我就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先生最初這幾天對我很嚴厲,後來卻好起來了,不過給我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五言,終於到七言。
三味書屋後面也有一個園,雖然小,但在那裡也可以爬上花壇去折蠟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樹上尋蟬蛻。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蒼蠅喂螞蟻,靜悄悄地沒有聲音。然而同窗們到園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書房裡便大叫起來:
「人都到那裡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
「讀書!」
於是大家放開喉嚨讀一陣書,真是人聲鼎沸。有念「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齒缺曰狗竇大開」的,有念「上九潛龍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錯厥貢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書。後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
「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坐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後拗過去,拗過去。
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於我們是很相宜的。有幾個便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戲。我是畫畫兒,用一種叫作「荊川紙」的,蒙在小說的綉像上一個個描下來,像習字時候的影寫一樣。讀的書多起來,畫的畫也多起來;書沒有讀成,畫的成績卻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盪寇志》和《西遊記》的綉像,都有一大本。後來,為要錢用,賣給一個有錢的同窗了。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說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吧。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少年閏土》㈡ 小學五年級我喜歡的一位作家魯迅400左右作文
我喜歡魯迅,喜歡朝花夕拾這樣的散文。他是有血有肉的人。
1935年,郁達夫曾以「小說」名義給上海《申報》副刊轉薦一篇短文,註明作者是魯迅。不知何故,《申報》在已排版情況下,出於魯迅本人反對,將稿子撤了下來。那時的魯迅,乃《申報》副刊《自由談》支柱撰稿人,因此撤稿內情頗讓人費解費猜。其後,這篇東西也從未收錄進魯迅任何文集里。郁達夫的推廣行動流產後,這篇精短犀利的「小說」實際上少有人知。
魯迅口述的這個故事,大意是這樣的:
某日,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病危,因其一生自潔不近女色,臨終前心有不甘,牛牛勃起不退,使之無法圓寂。一眾弟子眼見師父痛苦不堪,兩害相權取其輕,決定花錢雇個青樓女子讓師父開開眼過過癮。妓女來到後,脫光衣褲,供高僧研究考察。高僧將此女裸體上下里外悉數看透,大失所望,嘆曰:「我靠,這女人的玩意兒怎麼跟尼姑的一模一樣啊?!」話畢,高僧溘然死去。
據郁達夫說,這個故事是他和唐弢與魯迅聊天時,魯迅現場口述的。(楊傑註:唐弢,著名作家;《魯迅全集》編輯之一,《中國現代文學史》主編;中國藏書最豐的文史學者,巴金曾評說,有了唐弢捐贈的數萬本藏書,文學館就有了一半家底矣)。事後他倆查閱很多書籍,都找不著出處。由此認定這其實是魯迅自己虛構杜撰的故事。郁達夫深感魯迅厲害,一篇黃色段子抵得上幾筐大部頭,遂實錄為文,作為「小說」言傳。此事在唐弢《生命冊上》也有記載。唐弢還講了魯迅另一件軼事。說,有次聚會時魯迅聽聞有個地方官僚命令男女必須分校,同時禁止男女一同游泳,不由出言譏諷道,乾脆規定男女老少一律不準見面接觸,再規定大家上街都要戴上防毒面具,既可以禁止有害空氣流通,又可以防止女人拋頭露面。說罷,魯迅起身表演,模仿面具人的怪樣子走路,笑翻一片聽客。
這種狀態和性情中的魯迅,讓我每次想起,心裡都會產生小小的感慨。我們讀書時被告知的魯迅,帶有強制性「官學定義」,那些教材希望孩子們視魯迅為聖潔的匕首或砍刀,是天字第一號文學打手,以及新文化救世主和國民精神病專家。這種神化魯迅的舉動十分奏效,熏陶蠱惑了幾代人,使魯迅的形象臉譜化,生硬得像一塊沒有笑容和情趣的石雕。這種造神運動在客觀上越來越脫離文學甚至文化定律。事實上,越是從各種不同角度觀察了解魯迅,越發現他的「大雅」來自於他的「大俗」。他出身理科,之所以棄醫從文,最早的由頭純粹因為他喜歡作文,喜歡以文抒懷,與這個那個偉大理想沒有多大關系。雖然他寫的字在他那個時代並不是最精巧最華美的,他的思想也沒有領先同時代學人或文人多少,而且寫起來往往只圖一吐為快,罵人議事好像醫生或屠夫一樣擁有看上去合法的殺戮性和暴力傾向,但是有兩個重要原因造就了他,一是,「一股進步的革命力量」需要一個憤世嫉俗的文化紅纓槍和言論拳擊手;二是,天生異秉的魯迅在不寫雜文時,有一種出人意料的編排故事能力,他的不少葷腥段子雖然難登大雅,意蘊和含義卻非常深刻雋永。很多研究過魯迅的人都知道,魯迅高產雜文的理由之一,與賺錢有關,「文以載道,文亦糊口」,當時的雜文稿酬遠高於小說。這一點無可厚非。現實生活里的魯迅,還是一個很會圓場,很有風花雪月文藝情調,「很想寫幾篇男歡女愛小說」的人。總之,真實的魯迅並非一幀單面死板的定格圖片,並非那種只知道在道義上裝神弄鬼,說些「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之類大話的牛鼻子老道。他同樣是一個很幽默、很討巧的世俗作家,除了在工作時間和師道場合大喊口號,他的兒女情長和稻梁之心,沒有比其他人更少。
說實話,這么多年來,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魯迅作品,不是那些眾所周知頂禮膜拜,火葯味十足,高尚情懷無比庄嚴雄偉的戰斗檄文,反倒是上面這個發表未遂的「高僧尋妓」一類的葷段子寓言故事。它或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由知名作家創作(或編錄)的篇幅最短的(口述)小說,擱在今天仍然具有炙熱的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和意義。更重要的是,它很文學,很審美,比硬梆梆的雜文板磚更攝人心魄,也更經得起時間的無情刷洗和甄遴。
文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正在於此。
反之,由於文學以外的某些原因得以鋪天蓋地、綱舉目張、招搖過市、洛陽紙貴、萬人空巷或者飛黃騰達的那類文人和文字,本質上很像用手術豐乳的大胸女人,為了使別人和主子看著發情用著舒服,恨不能讓乳房長出碩大的南瓜來。問題是,當青春不再,人老珠黃,胸前跟李元霸似的兀自掛著倆大錘,其外不金玉,其中有敗絮,滿大街逛悠起來不是很累贅?
舉凡這種事,難不難受,屆時自個知道。難不難看,現時別人也未必都不知道。
㈢ 魯迅的作文250字小學四年級的作文
周樹人——魯迅爺爺
哪裡有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這內一句你怎麼理解呢?容讀到這里你先問一下自己再看下文吧!
這是我第一次喝咖啡的時候想起的,那一星期,課文總是背不上,總要下點決心背吧,我便買了咖啡,決定熬夜苦讀,喝了喝,好苦啊,我突然想,我用了那麼長時間喝咖啡,還不如趁這個時間背書呢,何必要自己那麼晚睡覺呢,魯迅先生是不是想:別人表面要熬夜苦讀,在那兒喝咖啡,他卻在學習,把喝咖啡的時間省了下來,多睡一點覺,第二天有精神。
魯迅爺爺是否這樣想過呢?
㈣ 400字作文(走近魯迅)
魯迅先生古文古詩寫得極好,可他並不尊唐崇漢,他給中國文學的大版河開辟了一權個新的支流。他不會因為舊物的羈絆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文藝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他都站在最前面。他獨自在黑暗中摸索著,常常「碰壁」,碰扁了鼻子。他無時無刻不在探求著、實踐著。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簡單的文字、感情、思想,容納在一兩千字里,像一塊玲壠的瘦石,但永遠新鮮,永遠清晰,永遠軟中透硬,永遠厲害而不粗鄙,有著一顆手榴彈的力量。
魯迅先生是相信進化論的。他有一顆純潔的心,關愛著青年們,有時甚至是溺愛。他相信新一代的青年必定是新中國的棟梁,必定有出息,就用自己的手把他們一個個托起來,唯恐自己的光芒遮住了他們。
中國人民虔誠地崇拜著魯迅。因為他是在國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時候挺身而出,頂天立地地站在華夏大地上的。魯迅先生的精神,至少讓三代中國人靈魂受到洗禮。魯迅先生的精神,滲透了中國的每一寸士地。他偉大,他堅強。
魯迅精神並沒有隨著時問的推移被人們淡忘,它已經播散到每個中華兒女的心裡,激勵著我們直血現實,勇於反省自我,不斷前行。
㈤ 關於我心中的魯迅作文400字左右
第一次接觸先生的文章,應該是在上小學的時候,那是一篇喚作《少年閏土》的短文,後來知道那是選自《故鄉》的節選,那是少不更事,懵懵懂懂,不懂語法,更不知情感,只是覺得雪地里抓鳥應該很有趣。而真正系統接觸先生文章已經是高二的時候,偶在海坤君處得先生全集,如獲至寶,借而觀之,當時魯迅熱的余溫尚未散去,難免有隨大流之嫌了。那時已經積累一定的文學常識,有一些自己的觀點,覺得《狂人日記》的社會很邪惡人情很冷淡,《阿Q正傳》中的阿Q很猥瑣,《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很迂腐,《祝福》中的祥林嫂很可憐,等等此類。
再看先生已經到現在了,一直沒有中斷,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東西,覺得孔乙己不在那麼猥瑣,其實他也很善良,也很可憐。當看客們嘲笑他的時候,他未必不知道,只是他無能為力,他只能把他的尊嚴藏在褲襠里,卑微的活著。不要忘了其實他也是個讀書人,在那個封建時代,文人重名勝於命,而我們的上大人孔乙己挺過來了,雖然他最後還是死了,不過他如小強般的堅強是不是值得我們膜拜呢?
最近又喜歡了一篇,《傷逝》也是我唯一看到的先生對愛情描寫的文章,很深刻,很凄涼,寒如冰而熱如火,讓我們知道了愛情除了唯美之外,其實還很現實、、、先生就像一部古書,在歲月里閃爍著智慧之光,值得我們去洗禮,去紀念。
最後於先生的一段話來勉勵我們,先生曾經說過,「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是怎樣的哀痛者與幸福者」我們知道他在吶喊,為那些為革命獻身的烈士吶喊,因為他除了是一個文人,還是這場新文化戰場上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戰士,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而我所了解的他只是你的萬萬分之一,他是那麼高深莫測,有時我想啊!他就如那一匹受傷的狼,在深夜的曠野了豪叫, 慘上中夾雜著悲哀與憤怒! 我們總是企圖能看透他的內心,總是希望能追尋他的足跡!可是淺薄的我們無法理解真實的他! 可是依舊希望!正如他所說的,「希望本所謂有,本所謂無的 正如這世間的路, 這世上本沒有路,人走多了,也就成了路! 」
——紀念永不倒下的先生
㈥ 談起魯迅想到自己 小學生作文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毛澤東這句話,我還是相信的。一個人,即使完整地看完《魯迅全集》,也未必能夠給魯迅先生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僅僅讀了魯迅的部分作品,或者竟沒有看,就滔滔不絕地評說人家短長,誠然不是一個嚴肅的學者應該有的態度。我不是什麼學者,似乎可以寬容一些,可是我覺得還是慎重一點比較好。這既是對讀者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尊重。因此,我必須在此聲明,這篇文章要表達的,不過是筆者的一些印象罷了。
我可以肯定地說,在中國,除了我不了解的少數民族地區,只要他(她)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就會知道魯迅。魯迅和老舍朱自清等現代作家的作品,成了學校教學和考試的重點。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魯迅等作家尤其是魯迅,成為「迫害」數以億計的學生的打手。某些對應試教育深惡痛疾的學生,也不喜歡魯迅,估計與此不無關系。而我自己卻沒有這么極端。我認為他的文章晦澀難懂,而且老是拐彎抹角、指桑罵槐,同時相信他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
上高中後,對社會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魯迅的形象,也彷彿更加清晰起來。魯迅以筆作投槍匕首,批判了中國人的劣根性,更揭露了舊中國的黑暗現實,而且,他贊同共產黨領導下的無產階級革命。但是,現下共產黨的腐敗和過去在「文革」中犯下的過錯,是絕無可能出現在魯迅的文章裡面的。魯迅繼續在課本中咒罵黑暗的國民政府,似乎有掩飾現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現象的嫌疑。在這種情況下,我開始對魯迅感到反感。
後來,出於一種重新認識魯迅的渴望,我主動找來了魯迅的文集,讀了他的一些文章。事實表明,我的做法改變了我的某些看法。譬如說,我已不覺得他的文章艱深、難以理解——當然,不可否認,這跟我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很大關系。還有,我明白了一個事實,魯迅生活的年代跟現在不一樣,那時的現實不等於現在的現實,我們不能簡單地用他的觀點來說事。至於他勇於針砭時弊、揭露社會黑暗的精神,卻是任何時代都適用的。這也是我最重要的一個發現。
㈦ 小學生三年級魯迅名人事跡的作文
魯迅的名人故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是偉大的內無產階級文學家、思容想家和革命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魯迅從小就愛讀書,他曾進過全城最有名的三味書屋學習。他也很愛國,他少年立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報國之心。
魯迅1904年就去了日本留學,有一次上課,老師給他們放影片。影片一開始,出現在銀幕上的是日軍殺害中國人的場面。整個教室里,只有魯迅一個人是中國人,其餘的學生都是日本人。看到這里,教室里除了魯迅,其他人都在狂歡。他們是在羞辱中國人。魯迅握緊拳頭,憤然走出了教室。
魯迅為了喚醒中國人,回國後,他便毅然決定棄醫從文,用手中的筆鏟除中國人精神上的毒瘤,為喚醒麻木的中國人而大聲「吶喊」!魯迅為國為民,用盡了一生的腔血,譜寫了他壯麗的人生。
讀完魯迅的故事後,我覺得,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他比我們堅強,比我們更有思想,也比我們更勇敢的面對現實。所以,我還覺得魯迅也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