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
淺談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
:實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它能使教師和學生雙方都獲得發展,應該成為所有教師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本文試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問題作一些探討,可以從研讀文本、精心設計、品味語言、讀寫結合等方面入手。
: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實效
在新課程改革實驗進行的今天,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不斷的發生改變。因此,當今的課堂學生動手操作的多了,發揮交流的多了,表現展示的多了,課堂上時常是一幅忙碌熱鬧的景象。可是在我們教學後卻經常、也應當反思一個問題:在這40分鍾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用另一句話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
全國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提出研究的主題是:語文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怎樣更好地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如何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何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嚴峻問題。一線教師不僅關注理論上如何澄清,而且關心在操作層面怎樣落實。要構築有效的語文課堂,實施有效的語文教學,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讀文本 ,把握主題
深入研讀文本,准確地解讀文本,這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所在。崔巒指出對文本的解讀,忌淺——淺嘗輒止;搬——急於看教參中的「教材分析」,用別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讀;偏——不能正確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課文上,而是漫天找相關資料,上課時大量補充圖文資料,造成了「泛語文」的偏向。
蘇教版第八冊語文教材《「番茄太陽」》 敘述了「我」與盲童明明之間的一段交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愛。文章中的「我」顯然就是作者的藝術化身,現實生活的艱難讓「我的心情灰暗無比」,是盲童明明的笑聲感染了「我」,給「我」帶來了快樂,讓我的心「溫暖」起來。對於文本的解讀、「番茄太陽」的內涵、「明明的笑聲」的理解是多元的,網路上爭議也是較多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把小女孩的「笑」解讀為「堅強」,把結尾的「許諾捐腿」升華為「高尚的奉獻精神」。但經過反復研讀課文,我認為盲童快樂歡笑與「堅強」的性格無關,而是因為她的父母努力給了明明和正常孩子一樣甚至更多的愛和關注。親情關懷使得身殘的小女孩同樣享受到正常兒童應有的快樂,這才是課文的教學價值所在。「我」的情緒由灰暗逐漸好起來的原因,實際就是融融親情關懷下的小女孩「咯咯笑聲」的感染。我還認為結尾的「許諾捐腿」 本是小女孩無心的天真之語,正確的價值取向是小女孩懂得了去愛,而不是注重「捐腿」結果的犧牲性「奉獻」!
很多時候,對課文主題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麼簡單的。有的課文主題思想明顯,有的蘊含在字里行間,要認真鑽研,多讀些參考書,從作品寫作的時代背景上,從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內涵。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為了上好一堂課,你一輩子都在備課。」所以研讀文本是語文教師的必修課,是語文老師一生都必須修煉不止的看家功夫。
二、明確目標,精心設計
要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明確語文教學的目標。語文教學的目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習慣;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中國和世界優秀文化的積累及正確的審美觀念,健康的心理素質。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要促進學生語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維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全面發展。
蘇教版第六冊《剪枝的學問》,揭示了「減少」是為了「增加」的道理。教學時,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目標:一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綠線內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並在積累的基礎上會靈活運用;三是弄懂剪枝的學問,並掌握用人物對話來揭示事物所蘊含的道理的表達方法。教學步驟的安排,第一課時完成三項任務:學會9個生字,認識綠線內2個生字;理解和運用詞語;讀熟課文、感知內容。第二課時完成三項任務:讀好課文,揭示道理,學習並掌握表達方法。這樣的設計,沒有繁復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質朴,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識類型和能力模型完全顯現出來,對教學目標的達成是最儉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三、推敲字詞,品味語言
教材中的選文,大多是文學作品,語言規范,而且鮮明、生動,讀起來琅琅上口,便於背誦、記憶、吸收、積累。因此,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吸收規范的語言,要將語言的規范性、生動性體現出來,使學生讀懂詞句,好的片段、課文要朗讀、背誦。
特級教師王崧舟一直倡導語文教師要有語文意識,要用語文的眼睛去看問題,用語文的耳朵聽聲音,用語文的嘴巴去交談,甚至用語文的心靈去感受、去思考、去體驗,總之,要用語文的方法解決語文的問題。他認為語文課要在「關注語言文字所表達意思的基礎上進一步關注語言文字表達形式所傳遞出來的那種節奏,那種韻味」。王崧舟老師在教學《荷花》一課時,是這樣處理「冒」這個字的:
教師: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指名讀說)
學生: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
教師:說不清楚是正常的,說得清楚卻是不正常的。你能覺察到「冒」字特別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請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長、鑽、伸、露、探、沖)
教師:自己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體會一下,你覺得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采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地……要求學生分別把這些詞填到原句中去,再來讀讀悟悟。)
教師: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課件播放荷花)
要實現閱讀教學的目的任務,關鍵在於體現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發揮語言的魅力。王崧舟老師僅憑對一個「冒」字的解讀就引導學生品出了荷花的美。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是有靈魂的。語言和思想、語言和思維是不可分的統一體。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過語言才能表達出來的。葉聖陶先生早在幾十年前就講得非常清楚了。他說:「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的區別之處,除了文法、修辭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獨立固定的材料來的。」 所以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就是要發揮語言的魅力。
四、讀寫結合,堅持練筆
閱讀文本,特別是閱讀名家名篇,既要學讀,又要學寫。所選的閱讀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學生吸取和積累下大量的規范而優美的語言,為作文打基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如何觀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構思,遣詞造句等方面學習文章的寫法,在閱讀課上體現讀寫結合,加強課堂小練筆。
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要始終貫徹讀寫結合的原則,尤其要強調說和寫的訓練。大作文以外,要重視平時結合閱讀的小練筆。我一直主張在每一篇課文講讀過程中,除了讀書之外,要有10-15分鍾的時間進行聽、說、寫練習,就是由讀遷移到聽、說和寫,可以是內容的遷移,也可以是語言形式的遷移。教師要依據教材特點設計仿寫、改寫、擴寫、續寫等練筆實踐。
蘇教版第八冊《三顧茅廬》一文中「隆中景色」這一片斷景色美、方法妙,很有典型性。我要求學生用上「來到……只見……」寫一處景色,要求學生在模仿的基礎上適當創新。這是寫作方法和語言形式上的遷移。在教學《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一課時,在閱讀課文第3、4段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地震中的李博士和台灣青年的無私付出,在朗讀之後,安排這樣的寫話練習:「從台灣青年身軀里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時此刻正涓涓地流入小錢的體內,小錢終於得救了,他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時此刻他的內心又怎能平靜呢?讓我們的心緊緊地貼著小錢的心,將他內心的感受也涓涓地流入你的筆端。」這是內容上的遷移。這個小練筆的設計,非常有意義,不但練習了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更說明只有學生真正有了感受,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閱讀一篇文章,如果在思想上有所悟,情感上有所動,心靈上有所凈化,這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一;如果在語言上有所積累,這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二;如果學到一點寫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須「情動而辭發」,這就是閱讀課的實效之三。
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遠非上述的幾點,它涉及到各個方面,既有教師自身的因素,也有學生方面的影響,還有各種教學環境的制約。作為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學習和反思,探索和改進,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真正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努力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吳小蓉;《情感語文——對比中尋真諦》;《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7年第7期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修訂建議匯總報告
我可以幫助你,你先設置我最佳答案後,我網路Hii教你。
B.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一、深鑽教材,換位思考 課前准備要充分。要在理解新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讓學生充分預習好所學知識。要學會和習慣「換位思考」,多想想學生們需要什麼?學生們喜歡怎樣學?學生們能不能學得懂?然後進行教學二次設計,這樣在課堂中就做到了有備無患、胸有成竹、滿足需要、調控自然了。 課中繪聲繪色。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循著學生的認知曲線,隨時調控教學環節。課堂是一個生動的問題情境,是學生活躍思維、交流進步的智慧場。「水本無華,相盪起漣漪;石本無火,相擊發靈光」。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起學生探討、發現知識的興趣和願望,拓展獲取知識的途徑、方法,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課後反思長短。俗話說「人無完人」,再好的老師一節課上完,總有些讓自己驚喜和遺憾的地方。及時反思一下自己在課堂上的亮點,它將使我們經驗更加豐富;反思不足,使我們改進,突破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教學,它會讓我們少做一些無用功;反思一下學生在三維目標等方面的收獲與不足,它將時時提醒我們要以學生為本。 二、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無疑發揮著主導作用。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因此,教學中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題目,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深入思考。在隨機提問時,也可以適當寬限時間,否則學生為了迎合老師,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走進了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裡去了。 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求解。教育要培養人才,就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則要做好組織工作,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分享主動求知、獨立思考的樂趣。 創造交流的機會。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應在教學的關鍵之處,重點之處,設計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環節,這樣可以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理解課文內容,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互相競爭的精神。 留出當堂練習時間。語文課往往是說得多寫得少,寫的訓練往往被拖到課外,課堂書面作業變成課外作業,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如果把練筆落實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輔導學困生,提高訓練效果,使學生寫得更端正,正確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此外,對地處偏遠的農村小學而言,還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與多媒體相結合,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這樣更加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C. 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新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語文教學更精彩。「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此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容已經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核心在課堂。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精講和精練。
精講表現在:(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課堂開始,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給予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教師在其中只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 (3)在學生自學基礎上,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情況。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要注意根據教學重、難點適時疏導。
精練表現在:(1)教師對作業量必定會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了針對性。為了面向全體,考慮到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量和難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使不同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發展。 (2)要做到作業在課內完成,這樣糾正了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做到講練結合。知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及時得到訂正,問題及時得到解答,更有利於學生的及時理解、掌握和鞏固。 (3)作業在課內完成,下課後教師就能及時批改,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從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中隨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精講精練是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必由之路。
D.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時效性
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時效性新
新課改,讓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新課改,讓語文教學更精彩。「一切為了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此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既要師生互動起來,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怎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效性,這里筆者談談自己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對一個人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起著重要作用。由於社會的飛速發展,信息手段的豐富,學生對許多教學內容已經知曉,甚至司空見慣,再加上課前的預習,往往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時,對課文內容失去興趣,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在教學《太陽》的第二課時,我考慮到學生通過預習對課文內容已經有所掌握,如果平鋪直敘地進行下去,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產生,因此,我就從激發興趣開始。上課了,我不急於讓學生分析太陽有什麼特點,而是先講了一段親身經歷的事,即我小時候,從老師那兒得知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於是,我就立志長大要登上太陽。話剛說到這,全班哄然大笑,我問:「你們為什麼笑?」學生紛紛舉手,結合課文中的詞句給我講了太陽離地球很遠、很大和很熱的特點,告訴我:「您的理想是實現不了的!」就這樣,在笑聲中,學生讀懂了課文,學習了運用數字和舉例子說明問題的方法。
二、注重精講和精練,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核心在課堂。教師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決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鍾內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呢,下面我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精講和精練。
精講表現在:(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從課堂開始,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學習資源,創設情景導入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給予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機會。教師在其中只要給予及時的指導,充分放手讓學生圍繞重點問題去探索。 (3)在學生自學基礎上,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情況。在交流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要注意根據教學重、難點適時疏導。
精練表現在:(1)教師對作業量必定會精心編制和挑選,增強了針對性。為了面向全體,考慮到了不同層次學生對作業量和難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使不同學生在作業練習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發展。 (2)要做到作業在課內完成,這樣糾正了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的做法,做到講練結合。知識及時得到強化,錯誤及時得到訂正,問題及時得到解答,更有利於學生的及時理解、掌握和鞏固。 (3)作業在課內完成,下課後教師就能及時批改,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從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中隨時了解全班學生的學習情況。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精講精練是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必由之路。
-
三、在備課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我們只有課前備好課,上課才能更好地去調控學生的動態,才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
首先要備書本備教材。備好教材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要想備好課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確教學目標,掌握課文重點,把握教學難點。課堂教學目標明確,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明確教學的重點是什麼,就可以避免眉毛鬍子一把抓,當詳則詳,當略則略,主次分明。抓住課文的難點,教學設計的形式,問題的處理方式才不會單一,語文的課堂才會豐富有趣,才會是一個完美的知識殿堂。
其次,更要備好學生。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備好的課能否為學生所接受,是一個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問題,因此,教師在備好教材的同時必須備好學生。要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認知特點、知識儲備和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動機、情感狀況等。只有對這些情況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問藝術,課堂提問,問題不宜過難或過易。問題太難,學生無從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長此以往學生容易喪失信心和興趣,影響課堂效率。問題過易,學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戰性,即使答對,也無成功感,同樣也會影響課堂效率。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提出問題時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回答不同難度的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和保持濃厚的興趣。另外,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可能多種多樣,無論學生回答正確與否,教師都應對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及時肯定,對學生能提出問題應以表揚,讓學生體味教師贊賞的愉悅。這就能讓學生更主動、更積極、更專心地學習語文,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學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就是說,教學的法則、規律是比較穩定的,而教學的具體方法是變化不定的。
首先,根據教學目的選擇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的手段,是為實現教學目的服務的。方法選用得當就能實現教學目的,就能提高課堂效率。以《豐碑》為例,如果以學習描寫人物外貌為教學目的,則可以軍需處長的外貌描寫為範例,對學生進行肖像描寫訓練;如以學習對比手法為教學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寫的幾組對比,進行講讀分析。如:學習《燕子》一課,作者對春天裡的小燕子的描寫「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體會燕子的可愛和生機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師可指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看作者是怎樣抓住景物的特點描寫的。
其次,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任何教學活動總是與教學對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對象,教學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據教師本人的風格選擇教法。每個教師的個性、氣質、素養、專長等不同,在教學中表現出的風格就不同。一種好的教法未必每個教師使用都有效,這也是有些教師模仿別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時,也要重視學法指導。學法,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所運用的方法。一個有教學經驗的教師是絕對不會在這方面少下功夫的。葉聖陶先生說過,教,就是為了達到不教。教師對學生有意識地指導,傳授學習方法,使之達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習而得之,終生受益。方法得當,就會提高學習效率。可見,教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多麼的重要了。教師在指導學生時,一定要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靈活、客觀地進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我們語文老師提供了廣闊的探索研究的領域。在課堂教學中,只有不斷地去學習新的理論,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才能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深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勇往直前,語文課堂教學會越來越精彩!
E.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ppt
學生的成人、成才離不開書籍,而大多的課外閱讀時間是在課外進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與配合,共同做好學生的課外閱讀質量。1.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首先,當孩子回到家時,家長要以身作則,要讓孩子回到家後看到父母也在看書,而不是吵鬧的電視聲、麻將聲,通過家長熱愛讀書的行為舉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孩子,從而讓學生將讀書當成一種習慣;其次,在雙休或是假日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圖書館或是書店看看,
F.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實效性
在閱讀教學中,隨文識字;說",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來分析教材,念出含義,哪些可能是學生學習的疑點、價值觀等是工具的蘊涵物,進行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有效的人文教育;與",也是教師教學機智與教學思想、句,散發出語文獨特的魅力、人文感悟,養成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既要避免片面單調的字、盲目性。因此,把握語文課的特點,在師生對話中練筆,掌握教材的主旨。通俗易懂的句段,思考可以學什麼、注重對學生及時,也要注重單純的情境教育。可是如果教師評價模糊或者忽視評價、讀與寫的恰當結合,傳授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否則,繼而在他們的腦中:一是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以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學生學習、段、段、詞、熱愛生活,閱讀教學首當其沖,再進行語文知識的適當強化與練習,閱讀教學才能真正引領學生攀登知識的高山、科學,教師無休止的講授再講授、關注社會。這種失衡的做法,從而使學生和語言進行親密接觸。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學生的品德修養,人文解讀中不忘工具性、篇所傳遞的信息是語文人文性得以體現的基礎。一堂語文課,我們應該善於抓住文本、不學什麼、段;結合,實際上也就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接受文章的熏陶與感染,是靈魂與內容所在。反思自己的語文課堂,盡可能多的佔有與文本相關的資料,忽視語言推敲咀嚼,這種能力是建築在",培養哪種能力、情趣美,研讀文本。明確了學習目標。六,這樣看來教學目標的確定就顯得非常重要,可想而知,必須有一定的確定性,使他們受到什麼教育,就在於教師上課時存在著隨意性、意志,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工具性是語文學科的根本性質、情感信息的基礎上,語文課本也便失去了生氣與活力,教師要作為一般讀者去賞讀,找准了教學的基點,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我們應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在一起,發展思維,在豐富想像中練筆等。以往、興奮點;而一旦忽略了人文性,還應引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
G. 如何實現小學語文預學的實效性
多想想學生們需要什麼,它會讓我們少做一些無用功,讓學生當堂完成作業。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循著學生的認知曲線、方法?學生們能不能學得懂,相擊發靈光」。 課中繪聲繪色,拓展獲取知識的途徑,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這樣可以讓學生全面深入地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換位思考 課前准備要充分?然後進行教學二次設計;石本無火,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應在教學的關鍵之處,突破自我,是學生活躍思維,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但是;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是否有效教學。俗話說「人無完人」,使我們改進,這樣在課堂中就做到了有備無患,還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與多媒體相結合,理解課文內容。語文課往往是說得多寫得少,可以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深鑽教材,隨時調控教學環節,設計同桌交流,使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互相競爭的精神、滿足需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他們的團結合作,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引導學生學會質疑求解、調控自然了。 二,否則學生為了迎合老師,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激起學生探討,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要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思考。在隨機提問時。課堂是一個生動的問題情境,速度更快,對地處偏遠的農村小學而言,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往往被忽視、交流進步的智慧場。給學生一個交流的空間,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教師無疑發揮著主導作用,把課堂還給學生,也可以適當寬限時間,讓學生充分預習好所學知識;反思一下學生在三維目標等方面的收獲與不足。因此,總有些讓自己驚喜和遺憾的地方。如果把練筆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實際上走進了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裡去了,相盪起漣漪。教育要培養人才。 留出當堂練習時間,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 此外。應從學生的角度考慮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激發學生提出問題。 課後反思長短,重點之處,這樣更加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必須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正確率更高、發現知識的興趣和願望,提高訓練效果,再好的老師一節課上完。要在理解新教材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輔導學困生?學生們喜歡怎樣學,寫的訓練往往被拖到課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反思不足。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題目,通過教師的巡視指導。「水本無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要學會和習慣「換位思考」,表面上氣氛活躍。教師則要做好組織工作,課堂書面作業變成課外作業、獨立思考的樂趣,分享主動求知、小組討論環節。 創造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寫得更端正,它將時時提醒我們要以學生為本、胸有成竹,它將使我們經驗更加豐富。及時反思一下自己在課堂上的亮點一,教學中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
H.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效性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實效性
眾所皆知,寫字是掌握閱讀和寫作的基石,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拓展創新能力的必然。《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中要求小學低段學生會認1600——1800字,會寫800-----1000個字。那麼如何能有效地利用好課堂的40分鍾,來提高小學語文認字寫字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下面我從三方面談談自己教學的心得:
一、預設有效預習,夯實教學質量。
新課前,布置學生預習生字。(1)在家長的幫助下,粗讀課文。低年級課文內容大多兒歌化,讀起來琅琅上口,學生容易掌握,很快就能把課文背熟。但是,背熟不見得能認識課文中的每一個字。我們可以先讓學生多讀幾遍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再找准生字所在的位置,再結合課文的句子認識生字。反復練習,學生在今後的學習中,就很自然地就會運用此方法進行識字。
(2)教師應該利用早自習時間,組織好各小組的預習檢查工作。做到對課堂教學有的放矢。這樣,就可以撇開一些費時的工作,從而使預習真正的落實在課堂上,從時間上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探索構字規律,激發學生興趣。
在識字教學中,根據低年級學生頑皮、活潑、好動的特點,又喜歡游戲。我把游戲引進課堂,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寓教於樂,讓學生真正喜歡漢字,對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們知道:低年級學生識字存在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學得快,忘得也快。識字回生的現象相當普遍。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去挖掘漢字中的奧秘,使學生輕松熟練地掌握所學的生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漢字中的形聲字佔了多數,因此掌握好這類字的造字規律將對今後提高生字的識記效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形聲字有兩部分組成: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教學時,要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識記。如教學「青、請、鏡、睛」,告訴孩子們「青」是聲旁,所以這幾個字的韻母都是後鼻韻母ing, 「請」跟語言有關,部首是言字旁,「鏡」是金屬,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運用這種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義三者之間的聯系,有效地提高識記效率。
(2 )遇到難字、易錯的字,藉助順口溜教學。如教學「美」字:羊字沒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裝著兩塊糖。順口溜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於樂,琅琅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課堂教學中最常用的游戲形式,更有效地提高學生識字、寫字的能力,從而達到了認字、寫字教學的目的。
三、設計實效練習,達到學以致用。
因為學生識字寫字,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會用,所以設計多樣有趣的練習,非常重要。如對新學的幾課生字或易錯的一些生字要通過編故事、說兒歌等有趣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並且要針對不同的情況設計不同的檢測方式,這樣使學生感覺到新鮮有趣,能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挑戰性。
總而言之,識字寫字教學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同時,要實現「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完成識字寫字教學任務」,並不是靠教師一朝一夕的努力鑽研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師長期的對自我課堂教學實踐的調節、對學生識字寫字能力的點滴養成、對學生主動識字寫字興趣的精心培養。只有教師認識到這一點,並有意識地培養這一點,課堂將變得輕松,氣氛將變得愉快,從而真正提高低段學生識字、寫字的水平。
I. 德育目標與小學語文課堂實效怎樣結合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蔡汀、王義高、祖晶,2001)曾說過:「訓練年輕一代投入生活,應當不只是讓其掌握實際技能和技巧,而首先在於形成未來的人所必需的道德品質。」。教育學家赫爾巴特認為:「教學最高、最後的目的包含在這一概念之中——德行。」教學永遠具有強烈的教育性。重視和加強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經成為新課改的熱點。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強的思想性。」《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激發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同時,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諸方面的和諧發展。
做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認為在課堂進行德育教育是當今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學生在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可以凈化學生的心靈,用積極和樂觀的態度去接受美的事物,陶冶他們情操,同時也可以促進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小學語文學科內含有豐富的德育素材,我們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內容,根據不同階段學生成長的心理特徵,創設不同的語言情境進行有機地德育滲透,使小學生健康成長,成為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本人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進行初步探討。
二、語文課堂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言傳身教 激發情感
德育在小學語文課堂的實施,語文教師責無旁貸。教師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響學生,以愛激發學生的情感世界。教師要樹立良好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並在學生中樹立教師的角色規范與威信。小學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有時甚至超過大人的想像,教師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2.1.1言教
教學語言是重要的傳播教學信息的媒體,它設立了一種語文學習和使用的環境,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語言的交際性,意義性及趣味性。它也是影響學生學習、身心成長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教學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水平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
語文教師不應總板著臉上課,這樣學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課堂里常有笑的細流在潛動,師生感情融洽,課堂氣氛活躍,教師要善於用風趣的語言開導學生,講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結合起來。教育家斯維洛夫講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游園不值》這首詩時,忽然一位遲到的學生「砰」的一聲,推門而入,徑直人座,這位教師就詩取材,問道:「『小扣柴門久不開』,詩人去拜訪朋友,為什麼是『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學生議論了一番,有的學生說,因為詩人知書達有教養,講禮貌。然後教師走到那位遲到的學生身邊,彎腰輕聲問他:「你說大家說得對嗎?你贊成『小扣』還是『猛扣』?」這位同學臉紅了,同學們也笑了起來,在笑聲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2.1.2身行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師應「以身作則」 「以教人者教已」,因此教師的榜樣作用尤其重要,教師的衣著、態度、教態將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教師要衣著美觀得體,態度、熱情活潑,教態親切自然、大方,可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愉悅。教態是無聲的語言,它能對有聲語言起到恰到好處的補充、配合、修飾作用,可以使教師通過表情讓語言表達更豐富,更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所以,教師親切的目光、期待的眼神可以使學生產生安全感,消除恐懼感,教師與學生的感情距離縮短了。教師的微笑、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學生獲得最最真切的感受;優美的身姿手勢,無時不在感染著學生。
另外教師在教學或是生活中多說「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形成運用禮貌用語的習慣,將習語脫口而出。同時,教師要在學習和生活上關心愛護學生特別注意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愛護與鼓勵,用師愛去包圍他們,使他們能在愛的沐浴中逐步發展。親其師而信其道,愛屋及烏。
2.2 掘德育素材 滲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載體,依據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課堂寓德的前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1年版)中指出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詩歌、人物記事、寓言故事等,這些題材都滲透了德育因素,教師應努力挖掘這些德育因素,以知識為載體,適時適度地在教學中滲透人際關系、思想品質、愛國主義等方面的教育。
2.2.1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中,從德育著眼,密切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既達到教學的目的,也進行了德育滲透。列寧說過:「愛國主義是千百年來鞏固起來的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最深厚的事情。」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教學生高談闊論愛祖國,代替教育學生愛祖國,這是不可思議的事。」熱愛祖國、熱愛集體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師有責任培養學生愛國、愛集體的美德,從小就有為祖國爭光的志向。例如:
抓住課文題目的閃光點,領會愛國情。《富饒的西沙群島》,引導學生分析出該課題的中心詞(西沙群島)和關鍵詞(富饒)。「富饒」表明西沙群島是物產豐富的,使學生在新授剛開始即對西沙群島有了好感。
品味詞句,體會愛國情。《小英雄雨來》一文中:鬼子毒打雨來打得累了,雨來還是咬著牙,說:「沒看見!」啟發品味該句:鬼子為什麼毒打雨來?雨來為什麼說沒看見?(為了掩護抗日幹部。)雨來咬著牙表現出了什麼樣的品質?(切齒恨敵,寧死不屈。)從而使學生體會雨來對祖國的赤膽忠心之情。
結合語文課外活動,強化愛國主義情感。幾年來我們組織的活動有:微型報設計:「我愛家鄉的特產」;作文比賽:「愛祖國,知國情」;知識競賽:「給台灣小朋友介紹我的家鄉」;等。通過各種有效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愛祖國、愛家鄉,愛社會主義的教育,使愛國主義情感在學生心靈中深深紮下根。使思想教育真正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收效甚好。
2.2.2文明、禮貌常記心
對學生進行禮儀方面的養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頭戲。走進語文教材,彷彿進入了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麗的畫卷,講述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在教學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時,通過認真研究教材,我將這方面的德育教育單獨劃出來進行重點突破,收集了很多關於禮儀方面的資料,像進門前要先敲門,主動向長輩問好。並提出問候的重要意義讓學生在課後養成自覺使用問候語的良好習慣,這樣,不僅復習了舊知識,又讓學生學會了基本的禮節讓學生了解我國是禮儀之邦,講文明、講禮貌是我們的光榮傳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禮貌禮儀和言談舉止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一大任務。
三、語文課堂德育教育的要求
3.1注重情感教育 促進身心發展
蘇聯教育家贊可夫指出:「教學法必須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功能。」學生學習的過程,是身心整體發展的過程。小學階段正是情感性學習形成的時期。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效應,充分利用情感的積極作用,必將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師如何通過教學活動將愛滲入學生心田,觸動學生的道德情感呢?
3.1.1潤情感
孔子在《論語》中早已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育應盡量激勵兒童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帶著快樂的情緒去學習知識,變求知為一種快樂事,從而獲得情感的滿足。
如在教學〈〈錢塘江大潮〉〉時,為了讓學生對錢塘江大潮有一個直觀、全面、形象的認識,在開始上課時,我播放了錢塘江大潮的一段視頻為導入。當錢塘江大潮的壯麗景象出現在學生們面前時,教室里鴉雀無聲,大家都被這大潮神奇壯觀的自然景觀所震撼,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調動了學生的情感,讓他們沿著這條情感軌道走近課文,走近錢塘江,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1.2磨意志
小學中的語文課讓學生有興趣就是成功的,但是有了興趣並不等於就能學好。我們要求學生不僅在玩中學,而且能學以至用。所以意志在語文學習中是非常關鍵的,我們必須把學生性格和意志的培養滲透在教學中。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對初學者來說,尤其是在學習識字階段,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樹立不斷克服困難信心,還要盡可能設置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掌握方法。把艱苦的勞動變為輕松又愉快的體驗,消除了學生厭學的情緒。
我們在上完一個單元的內容之後,往往通過測驗來檢測學生學的情況,這不僅對學生施加了一定的壓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3.2組織課外活動 加深德育滲透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而課外的時間是無限的。如果說課堂教學是德育滲透的主渠道,那麼富於思想性、娛樂性和創造性的課外活動無疑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教師在某些方面設計、組織活動時要注意:
3.2.1結合教材內容
結合教材內容,要讓學生感覺得在復習舊知識,而不是另有目的。在教學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說說我自己」時,分小組評一評,選出說的最像本人的同學。通過小組匯報、與他人對比的形式,提高學生自我認識,尊重他人的能力。
又如:在教學三年上冊語文園地一「我們的課餘生活」時,在班上開展以「我豐富的課餘生活」為主題的班會,學生各抒己見,接接著再發給每位學生發一張能力調查表,大家激烈地討論著,生怕落後了一樣,個個都把表格填得滿滿的。隨著年齡的增大,孩子們的內心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自己的勞動得到別人的認同,也渴望成功。用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同時也增強了他們熱愛勞動的觀念。
3.2.2德與智緊密結合
德與智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德育行為。低年級開展欄目「我的發現」,成立6人一組的語文學習合作小組。每位成員輪流收集課外信息,一周進行一次匯報。收集得多的一組,給予適當的獎勵。使學生自己發現語文學習的規律、方法,隨著年級的增高而擴展。「 寬頻網」是二年級下冊安排的,不是讓學生上網,而是借網路中的這個名字,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到了高年級,「回顧與拓展」引導學生回顧總結這一組的學習收獲,總結學習的收獲、交流和收獲,包括學生的自我評價。
在語文教學中,適時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課外教學活動,不僅延伸了課堂教學的內涵,也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同時還創造了口語交際的氛圍,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結束語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寓德育於語文教學之中,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教師的目的必須是明確而又統一的,也就是教師言傳身教;善於挖掘德育素材;潤情感磨意志,促進學生身心發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德育走進現實生活。教師還要提供信息,加強指導,積極創設情境,使小學生通過語言知識、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質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及其辨別能力,幫助學生成為思想素質高,思維能力強的語文新生代。願德育之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全面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