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數學嘗試教學設計

小學數學嘗試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1-01-14 02:09:07

①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教學設計是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

(一) 分析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

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及其關於學習條件的思想,為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提供了理論基礎診斷的基本思路。加涅將學習的結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及態度五類。根據智慧技能學習的不同復雜程度,他又在該范疇中分出若干個亞類,即辨別、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解決問題)。辨別是概念學習的基礎,概念是規則學習的基礎,運用若干個簡單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獲得高級規則的基礎。如「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個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高」「乘」「除」七個概念,如果這七個概念中的任何一個概念沒有掌握,規則學習都將無法進行。同時,學生必須掌握「剪」「拼」「轉化」等策略,否則將不能自主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准確地診斷學習者的起始能力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2.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總要與背景知識發生聯系,以有關知識──包括正規和非正規學習獲得的知識來理解知識,重構新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不僅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包括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背景知識的分析。

一位教師根據學生背景知識的不同,對「質數與合數」一課做了三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學的學號數──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設計三:在「省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匯報會」上,根據班級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已經知道了質數、合數的概念(盡管學生知道概念,但並沒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理解質數、合數的概念,在師生的共同辨析爭論下,使全體學生真正理解質數、合數的內涵與外延。

通過對「質數與合數」一課三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3.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為了解了他們。」的確如此,很多時候我們以為了解學生,其實不然。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關注的是怎樣進行教學,而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學生是如何思維的。一位教師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是這樣設計的:首先復習體積單位並出示相應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塊,然後讓學生估計一個比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接下來讓學生用正方體的小木塊擺大小不同的各種長方體,並記錄得到的數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概括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實際進行教學時,學生並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估計這個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而是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大約是30厘米、25厘米、50厘米,寬大約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約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同樣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記錄長方體的長、寬、高及體積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記錄了小木塊的個數。造成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設計者缺乏對學生是如何進行思維的基本判斷。因此,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對學習者起始能力進行診斷,對學習者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還應關注學生是如何思維的。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對達成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要,也是進行教學設計時不能忽視的內容。

(二)組織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問題。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次應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通過合適的內容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位教師是這樣組織「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教學內容的:

上課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組(男生每組5人,女生每組4人)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每組的記錄員記錄比賽的成績。根據每組夾球的總個數評出男女生的冠軍組。再從男女生的冠軍組中選出最後的贏家。由於男女生冠軍組的人數不等,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問題──求平均數。教師出示兩組夾球情況統計圖,在師生共同根據統計圖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並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之後,讓學生解決三個實際問題──求平均氣溫,求五名同學的平均身高,求同學們平均每周的飲水量。

之所以如此組織教學內容,是因為教師首先認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和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圖和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索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認識平均數的特徵,教材結合「比一比」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根據統計圖討論哪個組學生的整體實力強,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並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為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教師沒有讓學生比較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而是現場組織學生分組進行夾玻璃球比賽,以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男女生組各自的冠軍時,問題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在是否可以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時,則能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從而引出問題──求平均數。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為學生准備了男女生冠軍組夾球個數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最後又安排了三個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不但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人特點、學生年齡特徵選擇教學方法,還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通過豐富的實例,以統計為背景,使學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了解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滲透對應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於是學生自己親自參加比賽,他們非常積極主動,通過實際操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讓學生決定男女生最後的冠軍組激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組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男女生組夾球的平均數決定最後的冠軍是公平的,從而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接下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根據現場比賽結果製作的統計圖,思考當參賽人數不同時,怎樣確定冠軍組才是公平的。教師選擇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平均數」 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了解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設計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運用知識,還體會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三、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問題一: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感覺怎麼樣?

請全體同學合作進行現場調查,看一看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有多少名同學很快樂、比較快樂,又有多少名同學不開心,把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回答問題。另外,請采訪不開心的同學,了解他們為什麼不開心,幫助不開心的同學,爭取讓他們也能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但能讓全體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全過程,嘗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製作統計圖表,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學會看統計圖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基本的依據。

問題二:給統計圖命名。
下面是一個畫好的統計圖,請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你認為這幅統計圖可能用來表示什麼?
(2)請按照自己的想法給這幅統計圖起名。
(3)請寫出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解答時需要一定的創造性。評價教學效果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考查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統計的意識,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對現實問題的了解情況。

教學效果評價的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課堂上的應用練習,也應結合課堂觀察、對學生的訪談、作業分析等綜合加以設計。通過比較全面的教學效果評價,了解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提供比較科學的依據。

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諸要素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系統的整體觀認為,只有各組成部分和諧地統一、協調於系統的整體之中,才能達到整體的優化。所以,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掌握每個子系統的特點、功能以及各子系統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還要對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有深刻的認識,洞察每一子系統與整體教學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綜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進行整體優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②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要注意哪些問題

總得來說第一 內容充實 二 設計科學 三 形式多樣 四 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五 符合小學生認知特點。
可以下載科學的教學設計。

舉例來說。

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找規律》。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發現、推理等活動,使學生發現簡單圖形的排列規律。
2、能運用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3、培養學生的觀察、推理、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發現、欣賞、創造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發現規律,創造規律。
教具、學具准備:課件;每生一張入場券和白紙、一盒彩筆;每組一個圍裙、不同顏色的小花和平面圖形。
教學過程:
課前播放音樂《生日快樂》。
師:今天是誰過生日?想知道嗎?呆會上課我們就知道了。
【設計意圖:播放生日快樂歌,營造氛圍,使數學課堂充滿濃濃的生活味。】
一、創設情境,引入規律
(課件出示生日畫面)
師:大頭兒子過生日,小頭爸爸和圍裙媽媽為他開生日party,正在擺放水果。(課件演示兩組西瓜和菠蘿。)
師:猜一猜,接著擺是什麼?(西瓜和菠蘿)為什麼?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演示西瓜和菠蘿是一組。)
師小結:像西瓜、菠蘿,西瓜、菠蘿這樣重復排列的事物我們就說它是有規律的。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找規律。(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可愛的大頭兒子過生日的情境,讓學生在擺水果的過程中,感知規律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慾望。】
二、觀察交流,發現規律
(課件出示生日party會場圖)
師:瞧,生日party的會場布置好了,漂亮嗎?

仔細觀察,在這幅圖中,哪些事物的排列有規律?有怎樣的規律?
先獨立思考,再把你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
師:誰來說說你的發現。(點擊課件。)
(燈籠的排列有規律。)
師:有怎樣的規律?完整地說說。(紫色紅色、紫色紅色)
師:接著排是什麼顏色?
師:誰還有新的發現?
(小花的排列有規律,一朵綠色一朵紫色------)
師:你觀察的很仔細,接著排是什麼顏色?(綠)
師:誰有與眾不同的發現?
(彩旗的排列有規律,一面紅色一面黃色-----)
師:接著排是什麼顏色?(紅色)
師:誰還有更多的發現?
(小朋友的隊伍也有規律)
師:說說你的看法。(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師:你是從男孩開頭的,還有不同意見嗎?(一個女孩,一個男孩)
師:對,這是一個圓形的隊伍,我們既可以從男孩開頭,也可以從女孩開頭。 如果這樣站(課件出示)接著是男孩還是女孩?(女孩)
師小結:我們在會場找到了彩旗、小花、燈籠、小朋友隊伍的排列規律。(課件演示)像彩旗的一紅一黃、小花的一綠一紫、燈籠的一紫一紅和小朋友隊伍的一男一女都叫做一組,如果這一組重復排列,我們只要根據其中的一組,就能發現它的規律。
【設計意圖:利用有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己概括,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三、激趣練習,應用規律
1、塗一塗
師:生日party要開始了,讓我們抓緊准備好入場券。 (課件出示入場券)師:這是一張顏色變化有規律的入場券,我們只要塗對顏色就可以入場了。
請小朋友拿出入場券和彩筆,仔細觀察,找准規律,再動手塗一塗。(學生塗入場券)
師:第一行圖形顏色排列有什麼規律?(生交流,匯報)
第二行呢?第三行有怎樣的規律?(根據生回答,課件揭示答案)
師:你們塗對了嗎?請每個孩子都來當小小檢票員,同桌交換入場券,塗對了宣布他通過,塗錯了請他立即改正。(生相互檢票)
師:老師祝賀你們都取得了入場券,現在我們可以進入會場了,高興嗎?
2、做一做
師:小壽星來了,讓我們祝他生日快樂,你們唱歌,老師做動作,如果看明白動作的規律,就跟著老師一起做。(課件播放《生日快樂》,老師隨著旋律做動作,學生跟著做。)
師:真聰明,這么快就學會了老師的動作!你們也能學著老師的樣子,編出一些有規律的動作嗎?小組內商量商量,試著編一編。(小組合作,創編動作。)
師:哪個小組願意來展示一下?(全班展示)
師:有規律的動作真美!
3、猜一猜
師:大頭兒子看大家這么聰明,他也想出題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課件出示第87頁做一做,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感興趣的塗一塗、做一做、猜一猜的活動中,進一步感受規律,應用規律,為創造規律提供思維方法。】
四、動手操作,創造規律
1、擺一擺
師:大頭兒子還想比比誰的小手巧。請拿出白紙,組長拿出學具,在白紙上擺一擺,設計出你喜歡的規律。(學生動手擺。)
師:讓我們欣賞幾個孩子的作品。(實物展台匯報)
師:你擺的是什麼規律?接著擺是什麼?(展示3個作品)
師:下面的孩子擺的都很美,請把你的作品舉起來,讓聽課的老師看看,再轉回來讓老師也欣賞欣賞。
師:真是一幅幅精彩的畫!
2、貼一貼
師:大頭兒子可喜歡你們啦,瞧,他來了。(課件播放:小朋友們,謝謝你們來參加我的生日party,晚會的最後,我想送個禮物給媽媽,你們能幫幫我嗎?)
師:大頭兒子真懂事,能體諒媽媽。其實我們小朋友的媽媽和圍裙媽媽一樣,每天為我們做許多事情,吃了很多苦,作為孩子,我們一定要愛自己的媽媽,能做到嗎?
師:大頭兒子送給媽媽的禮物是一條圍裙,請小朋友用小花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或花邊。小組內先商量商量,准備怎樣設計。(小組內商量設計方案)
師:請各小組按照設計好的方案,分工協作,完成任務。(小組合作,設計圍裙)
(師邊巡視邊把設計好的圍裙粘在黑板上)
師:多美的圍裙,誰來介紹一下你們小組是怎麼設計的?(指名介紹)
師:圍裙媽媽可高興啦,她誇你們最聰明,最懂事!
【設計意圖:我國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感情,沒有愛,就象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適時的讓學生把圍裙設計出有規律的圖案或花邊,以情入境,既鞏固新知,提高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激發學生的情感,滲透感恩教育。】
五、聯系生活,欣賞規律
師:小朋友,生日party結束了,該和大頭兒子再見了。
說一說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獲?(指名回答)
師:其實規律隨處可見,你能找一找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事物是有規律的呢?(指名回答)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有規律的圖片,請欣賞。(課件演示春夏秋冬、、霓虹燈、紅綠燈,日出日落等有規律交替的畫面)
師總結:規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美的享受,只要大家用心觀察,多動腦筋,一定能創造出更多的規律,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設計意圖:找生活中的規律,欣賞規律,密切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給學生提供一個鮮活生動,富有生命力的課堂。】

③ 怎樣撰寫小學數學片段教學設計

一、模擬片段教學與說課的區別
1.說課:說教材、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 說教學程序。案例:《分數的初步認識》、 《用字母表示數》模擬片段教學:說教學程序。
2.說課的「說教學程序」:復習鋪墊、新授、 鞏固、綜合運用、拓展延伸、小結等; 模擬片段教學的「說教學程序」:一般說「新授」部分。
3.說課主要說「為什麼這樣教」,模擬片段教 學重在「怎樣教」。
二、模擬課堂片段教學應注意的幾方面
1.要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情境;教師的語言表達:要注意教學語言的轉 化; 教師的教學語言;學生的匯報交流:直敘、轉述
2.要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如:動手操作、小組合作、 同桌互相說一說、自學課本等。
3.要體現課堂評價的多元;教師評價、學生評價 適時、恰當。
4.要展示板書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與課堂教學同步(及時); 有所選擇; 字體規范; 布局合理。
5.不能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如:《平行與垂直》 《認識幾分之一》 《連續退位減 法》。
6.要注意培養學生數學信息收集、整理和交流的能力;
7.要體現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8.要關注學生方法多樣化,體現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生不同的解法、不同的理 解、不同的表述等要能及時板書。
三、不同領域的教學內容應有所側重
1.計算 具體情境提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注重算理的引導與表述(如:9加幾,湊 十法); 板書的巧妙設計:色筆、橫線、位置
2.空間與圖形 教師的演示; 學生的動手操作;
案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3.統計與概率 學生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板書不可少;案 例:《復式條形統計圖》
4.解決問題 學生發現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學生解題方法的多樣化。
四、其它一些問題
1.如何開頭?
2.教學目標要說嗎?
3.復習多長時間比較合適? 《商的變化規律》
4.如何小結?
5.要充分利用資源-----沒有三角板

④ 小學數學經典教案格式

第一單元 小數的認識和加減法
主備人:
參備人:
第1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系,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過程]:
一、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布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說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二、 小數的意義
1. 自學小數的意義
2. 小組交流
匯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的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3.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4.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5.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⑴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復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說一說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⑵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⑶寫一寫、讀一讀、說一說。
對照計數器寫出小數,並讀一讀,說出各數位上的數表示什麼。讓學生先獨立完成,再小組交流。
6.數學游戲:通過數和形的對應,加深對各數位間關系的理解。
7.作業:第 頁

⑤ 怎樣做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設計基本流程:

1、教學目標

擬定教學目標,一般是在第二小題。要從三維教學目標進行擬定。

2、教學重難點

設計教學重點、難點,一般也是在第二小題。語文教學重難點基本上就是識字和閱讀理解課文。例如可以這樣設計:重點:掌握生字詞,掌握課文的寫作手法,體會作者語言特色。難點:能夠運用……的修辭或寫作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設計教學過程

設計教學過程就是寫教案了,一般是在第三題,分值為20分。這個就要根據你設定的教學目標及活動重難點來設計相應的活動過程了。下面是活動過程的各個部分:

(一)導入新課

導入新課的方式類型很多,有故事導入、直接導入、游戲導入、情境導入、圖片導入、視頻導入等。具體要怎麼導入,就需要考生簡單地敘述一下。根據自身擅長的方式進行導入,選擇有趣能吸引學生的方式最佳。導入,不僅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夠引導學生思考,教師再引出新課題,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講授新課

教師在講授新課時,為了能突出本節課的三維目標,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對基本的概念和知識初步感知。自主學習完成後,學生能對重要的生字詞進行認讀,大致講解其意思。新課我們要以學生為主體,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學生可自主進行探究學習,也可以小組合作探究,增進學生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三)鞏固練習

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可以讓學生寫一段學習感悟或者生字詞聽寫鞏固等。

(四)小結

課堂小節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教師自己總結,也可以請學生扮演小老師進行總結,回顧學習的內容。

(五)作業布置

布置課後作業,根據課堂內容,做練習冊相應頁數的題,學習這篇課文之後寫一篇讀後感,記背生字詞下次課聽寫等。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是對所學內容的一個呈現,主要是課題,課文中重點生字詞,教學內容,課文結構等。形式多樣。分為文字板書、圖畫板書和綜合板書,考試時為了吸引閱卷老師眼球,可採取圖畫板書。板書是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輔助教師進行教學的有效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學習工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呈現本節課的學習主旨。

(5)小學數學嘗試教學設計擴展閱讀

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第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

第三,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

第四,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⑥ 小學數學閱讀指導課教學設計

教師的教學設計既包括對一節課的設計,也包括綜合性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師的教學設計在關注教學目標的同時,要關注有利於引發學生的觀察、思考、探究,有利於啟迪學生的智慧。因此我認為在設計教學設計時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學設計的目標: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提高學生素質的最基本的途徑,有效地設計教學是教學成功的基礎條件。「直覺不是有效課堂表現的關鍵,實際上,收放自如的優秀表現是經過周密計劃的」。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課堂教學已經取得了很多明顯的成績,教師普遍認為學生思維更活躍了。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在關注教學目標、關注學生參與、關注課堂效益和質量上,做了許多創造性的勞動。但仍然還存在一些問題。

二、教學設計的內容:

教學設計是指教育實踐工作者以各種學習和教學理論為基礎,依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理念、風格、運用系統的觀點和方法,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的系統規劃、安排與決策小學數學都研究什麼,小學生六年中要學數學的哪些內容?從數學內容層面而言,小學數學研究對象是數與形。研究數與形的表示、意義、關系和度量四個方面。

三、教學設計要環環相扣

1 .追尋本質,將數學學得通透些——要有高度

2 .放慢腳步,把教學過程拉長——拉大半徑,拉大密度

教學內容分析要關注數學本質,整體把握數學內容——將數學學通透些,數學才會更簡單。

教學活動的設計——給學生多一些空間,學生才會施展數學能力。

⑦ 你所理解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是怎樣的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liudong456 的工作室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Instructional Design,簡稱ID),亦稱教學系統設計,是面向教學系統、解決教學問題的

一種特殊的設計活動,是運用現代學習與教學心理學、傳播學、教學媒體論等相關的理論與技術,分析教

學中的問題和需要,設計解決方法,試行解決方法,評價試行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改進設計的一個系統過

程。教學設計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作為一門科學,它必須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作為

一門藝術,它需要融入設計者諸多的個人經驗,並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進行再創造,同時靈活、巧妙地

運用教學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那麼,如何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才能使其不但具備設計的一般性質,同

時還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讓其更加充分地體現教學設計者的教育智慧呢?

美國著名的教學設計研究專家馬傑(R.Mager)指出:教學設計依次由三個基本問題組成。首先是「我去

哪裡」,即教學目標的制訂;接著是「我如何去那裡」,包括學習者起始狀態的分析、教學內容的分析與

組織、教學方法與教學媒介的選擇;最後是「我怎麼判斷我已到達了那裡」,即教學的評價。教學設計是

由目標設計、達成目標的諸要素的分析與設計、教學效果的評價所構成的有機整體。所以,要進行有效的

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必須圍繞以上三個基本問題展開。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

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

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

師確定了不同的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

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

,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

是怎樣找到位置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

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

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

另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

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

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在該目標的指導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

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特點──都是用「第3組

、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

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

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

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

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數對

」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

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

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

通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

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

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

六級分類──知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學目標分類

,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

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

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

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

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

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

(一) 分析學生情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

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

加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及其關於學習條件的思想,為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診斷的基本

思路。加涅將學習的結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息、動作技能及態度五類。根據智慧技能學

習的不同復雜程度,他又在該范疇中分出若干個亞類,即辨別、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解決問題)。辨

別是概念學習的基礎,概念是規則學習的基礎,運用若干個簡單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獲得高級規則的基礎。

如「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解決

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三

角形的面積=底×高÷2,這個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高」「乘」「除」七個

概念,如果這七個概念中的任何一個概念沒有掌握,規則學習都將無法進行。同時,學生必須掌握「剪」

「拼」「轉化」等策略,否則將不能自主地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因此,准確地診斷學習者的起

始能力是進行有效教學設計的基本前提。

2.學習者背景知識的分析

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總要與背景知識發生聯系,以有關知識──包括正規和非正規學習獲得的知識來

理解知識,重構新知識。小學數學教師對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不僅包括對學生已具備的有利於新知識獲

得的舊知識的分析,還包括對不利於新知識獲得的背景知識的分析。

一位教師根據學生背景知識的不同,對「質數與合數」一課做了三種不同的教學設計。

設計一:在「送教下鄉」活動中,根據農村中心校學生已經掌握了自然數、分類、奇數、偶數、約數等背

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1~16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2~16各數的

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數分成兩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概括這兩類數的特徵,進

而在教師的不斷追問下,師生共同概括出什麼叫質數,什麼叫合數。

設計二:在校際交流活動中,根據縣實驗小學學生已經掌握的背景知識,首先讓學生把班級同學的學號數

──1~59根據奇數與偶數進行分類。接著讓學生找出1~59各數的所有約數,並根據約數個數的特徵把這些

數進行分類(應該分成三類)。在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獨立嘗試概括、討論交流、匯報辯論,揭示

出質數、合數的概念,明確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設計三:在「省優秀教師教學成果匯報會」上,根據班級學生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通過不同的渠道已

經知道了質數、合數的概念(盡管學生知道概念,但並沒有真正理解概念),教師讓學生閱讀教材,理解

質數、合數的概念,在師生的共同辨析爭論下,使全體學生真正理解質數、合數的內涵與外延。

通過對「質數與合數」一課三種不同教學設計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正確地分析學習者的背景知識,是進

行有效教學設計的重要基礎。

3.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

埃德·拉賓諾威克茲在《思維·學習·教學》一書中說:「作為教師,我們教兒童。既然我們教兒童,

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也許,我們只是自以為了解了他們。」的確如此,很多

時候我們以為了解學生,其實不然。許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更多關注的是怎樣進行教學,

而很少考慮學生是怎樣學習的,學生是如何思維的。一位教師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一課是這樣設

計的:首先復習體積單位並出示相應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方體木塊,然後讓學生估計

一個比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接下來讓學生用正方體的小木塊擺大小不同的各種長方體,並記

錄得到的數據。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主概括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實際進行教學時,學生並沒有按照

設計者的思路估計這個較大的長方體的體積大約是多少,而是說這個長方體的長大約是30厘米、25厘米、

50厘米,寬大約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高大約是40厘米、50厘米、55厘米等。在記錄數據的過程中

,同樣沒有按照設計者的思路記錄長方體的長、寬、高及體積各是多少,而是直接記錄了小木塊的個數。

造成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設計者缺乏對學生是如何進行思維的基本判斷。因此,小學

數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但要對學習者起始能力進行診斷,對學習者背景知識進行分析,還應關注

學生是如何思維的。另外,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的分析對達成教學目標也十分重要,也是進行教學

設計時不能忽視的內容。

(二)組織教學內容

組織教學內容是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學內容是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解決「教什麼、學什麼」的

問題。所以,首先要分析教材的編寫特點,領會編者的意圖;其次要把握教學內容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

位和作用;再次應分析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並通過合適的內容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一位教師是

這樣組織「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的教學內容的:

上課伊始,把男女生各分成3組(男生每組5人,女生每組4人)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每組的記錄員記錄

比賽的成績。根據每組夾球的總個數評出男女生的冠軍組。再從男女生的冠軍組中選出最後的贏家。由於

男女生冠軍組的人數不等,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是不公平的,由此引出問題──求平均數。

教師出示兩組夾球情況統計圖,在師生共同根據統計圖合作探究出求平均數的方法並理解了平均數的意義

之後,讓學生解決三個實際問題──求平均氣溫,求五名同學的平均身高,求同學們平均每周的飲水量。

之所以如此組織教學內容,是因為教師首先認真地分析了教材。在前幾冊教材中,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和

整理數據的方法,會用統計圖和統計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本單

元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利用統計圖中的信息,理解平均數的含義,探索求平均數

的方法。為了讓學生認識平均數的特徵,教材結合「比一比」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根據統計圖討論哪個

組學生的整體實力強,引出平均數的概念,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並理解平均數的意義。為

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學習平均數的必要性,教師沒有讓學生比較兩個組投籃球的情況,而是現場組織學

生分組進行夾玻璃球比賽,以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男女生組各自的冠軍時,問

題是很容易解決的,但在是否可以根據夾球的總個數確定最後的贏家時,則能引起學生的思維沖突,從而

引出問題──求平均數。為了讓學生自主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教師為學生准備了男女生冠軍組夾球個數

的統計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探究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更好地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師最後又安排了三個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

(三)選擇教學方法

教學目標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學方法的選擇。不但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師個人特點

、學生年齡特徵選擇教學方法,還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以

「比一比──求平均數」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1.通過豐富的實例,以統計為背景

,使學生初步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

識,合理、靈活地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3.了解平均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

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滲透對應思想,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為了實現以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進

行教學設計時,首先組織學生進行夾玻璃球比賽,由於是學生自己親自參加比賽,他們非常積極主動,通

過實際操作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讓學生決定男女生最後的冠軍組激起學生的思維矛盾,激

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進而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在每組人數不等的情況下,用男女生組夾球的平均數

決定最後的冠軍是公平的,從而了解求平均數的必要性。接下來讓學生通過觀察教師根據現場比賽結果制

作的統計圖,思考當參賽人數不同時,怎樣確定冠軍組才是公平的。教師選擇了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

式理解「平均數」 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方法。為了了解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

力,教師設計了三個實際問題讓學生獨立解決。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但學會了運用知識,還體會

到了數學的實際價值,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展開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

地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盡情的發揮。

三、教學效果的正確評價

教學設計中所提出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需要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了解學生的數

學學習歷程,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

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一位教師在「統計」一課的設計中,做了如下的教學效果評

價設計。

問題一:你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感覺怎麼樣?

請全體同學合作進行現場調查,看一看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有多少名同學很快樂、比較快樂,又有多少名

同學不開心,把調查所得到的數據製成統計表和統計圖,根據統計表和統計圖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並回答

問題。另外,請采訪不開心的同學,了解他們為什麼不開心,並幫助不開心的同學,爭取讓他們也能快樂

地學習和生活。

這樣的問題設計,不但能讓全體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全過程,嘗試根據收集到的數據製作統計圖

表,根據統計圖表提出並回答數學問題,學會看統計圖表,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體驗,

可以為改進教學提供基本的依據。

問題二:給統計圖命名。

下面是一個畫好的統計圖,請觀察統計圖並回答問題。

(1)你認為這幅統計圖可能用來表示什麼?

(2)請按照自己的想法給這幅統計圖起名。

(3)請寫出根據這幅統計圖你所能想到的事情。

這樣的問題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解答時需要一定的創造性。評價教學效果時設計這樣的問題,不僅能考查

學生對統計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考查學生是否具有統計的意識,是否具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及對

現實問題的了解情況。

教學效果評價的方式應是多種多樣的,既有課堂上的應用練習,也應結合課堂觀察、對學生的訪談、

作業分析等綜合加以設計。通過比較全面的教學效果評價,了解學生在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為進一步完善教學設計提供比較科學的依據。

教學設計是由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諸要素的分析與組織、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組成的一個系統工程。

系統的整體觀認為,只有各組成部分和諧地統一、協調於系統的整體之中,才能達到整體的優化。所以,

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不僅要掌握每個子系統的特點、功能以及各子系統設計的方法與策略,還要

對各子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與相互制約有深刻的認識,洞察每一子系統與整體教學目標的關系。只有這樣

才能綜觀全局,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進行整體優化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⑧ 談如何小學數學教學設計

一、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
學目標既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預先設定的可能達到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也包括數學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學生對數學的
情感與態度等方面的要求。對目標的不同理解會形成不同的教學設計,從而形成不同水平的課堂教學。例如,同樣的「確定位置」一課,由於兩位教師確定了不同的
教學目標,因而形成了兩種不同水平的教學設計。一
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掌握用『數對』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確定物體的位置。」基於這一目標,教師給每
個學生發了一張寫有第幾列、第幾行的卡片,讓學生手拿卡片到前邊站好,然後按照卡片上的要求找到相應的位置。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學生匯報是怎樣找到位置
的,最後達成了教學目標。從這節課的目標確定與教學過程設計來看,認知性教學目標是主體,盡管教學設計質朴,也考慮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但卻
造成了學生的單一認知發展,而缺少良好的情感體驗及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另
一位教師對「確定位置」一課的教學目標是這樣確定的:「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說出某一物體的位置;使學生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
確定物體的位置;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自主發現和解決數學問題,並從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在該目標的指導
下,教師首先讓學生嘗試用最簡捷的數學方法描述班級中一名同學的位置,然後把同學們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加以分類比較,在此基礎上得出不同的表示方法的共同
特點──都是用「第3組、第2個」描述這位同學在班級中的位置的。此時教師指出,其實這名同學的位置還可以用(3,2)來表示,這種方法在數學中就叫「數對」。在師生共同研究了「數對」的讀寫方法之後,教師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教師用手指一個學生,請這個學生用「數對」說出自己的位置,其他學生判斷正誤;教師說「數對」,請坐在相應位置的學生起立,其
他學生用手勢判斷對錯。最後教師還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砸蛋游戲,把代表每個學生位置的「數對」輸入電腦,同學們隨機叫停,這位幸運的同學就到前邊,在正確用
「數對」說出想砸的金蛋或銀蛋在方格紙上的位置後就可以砸蛋了,砸中後,電腦上會出現一句祝福的話。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但使學生感受到用「數對」確定
物體位置的簡捷性、唯一性,同時還體會到數學與生活是密切聯系的。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既掌握了知識,又享受了成功,體驗了快樂。通
過對以上兩個教學設計的對比,我們真切地感受到,要確定恰當的教學目標就必須正確地處理好課程標准、教材和學生水平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關注認知、情感與
動作技能等目標的不同層次。布盧姆以學習者的外顯行為作為目標分類的基點,以行為的復雜程度作為劃分目標的依據,提出了認知領域教育目標的六級分類──知
識、領會、運用、分析、綜合、評價。克拉斯沃爾等人於1964年提出了情感
教學目標分類,並根據價值內化的程度將其分為五級:接受、注意,反應,價值化,價值觀的組織,價值或價值系統的性格化。辛普森將動作技能依次分為知覺、定
向、在指導下做出反應、機械化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作。三位教育家的目標分類為我們確定教學目標提供了基本依據,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時,要
對這三個目標領域統籌加以考慮,並把較高水平的目標當做影響內容的主題和根本目的來看待,只有這樣才能確定出恰當的教學目標。二、合理分析與組織教學要素(一) 分析學生情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想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必須進行學情分析,應著重分析學習者的起始能力、已經形成的背景知識和技能及學習者是怎樣進行思維的。1.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加
涅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及其關於學習條件的思想,為學習者起始能力的診斷提供了理論基礎及診斷的基本思路。加涅將學習的結果分成了智慧技能、認知策略、言語信
息、動作技能及態度五類。根據智慧技能學習的不同復雜程度,他又在該范疇中分出若干個亞類,即辨別、概念、規則和高級規則(解決問題)。辨別是概念學習的
基礎,概念是規則學習的基礎,運用若干個簡單的規則是解決問題獲得高級規則的基礎。如「三角形的面積」一課,學生需要通過實驗,自己總結與概括三角形的面
積計算公式,並運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這一內容屬於規則學習的范疇,而規則學習的前提條件是獲得運用有關概念的能力。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這個公式中包括了「三角形」「面積」「等於」「底」「高」「乘」「除」七個概念,如果這七

⑨ 小學數學《什麼是面積》的教學設計思路

【教學目標】
1. 參與認知過程活動,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
2. 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3. 在活動中提高動手操作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以及與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結合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探索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線過渡到面,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過渡,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學習好本節內容,不僅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為後續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加強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有效提高知識攝取的效果。
1.課上我採取與學生合作互動的方式完成導入,這樣既拉近了師生的距離、營造了和諧
的課堂氛圍,又自然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體會物體表面有大有小,對於封閉圖形的理解,我通過在課件演示封閉圖形並讓孩子指出面積,感知封閉圖形的面積,並利用種草種不完來解釋不封閉圖形沒有面積等活動,讓學生親歷了面積形成的過程。
2.在探索比較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大小時,是先讓學生體會觀察法和重疊法之後,再通過小組合作,探索不同的方法,優化畫格子法。這一環節既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3.本節課練習的設計,力求緊扣重點,面向全班學生,因材施教。最後的創意大比拼,詣在讓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基礎上了解面積相同,形狀可以不同。
【教具】
多媒體課件、兩片樹葉。
【學具】
硬幣(一角和一元)、一平方厘米的塑料片、10×10透明膠片、直徑為2厘米的塑料圓片、彩筆、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附頁2中6)。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
師:(出示數學書和信息書)同學們熟悉這兩本書嗎?它們什麼是一樣的?學生會說到是大小一樣,追問:什麼大小?指的是哪裡?學生會嘗試說出是面一樣大,或是會用手摸書的封面來解釋。然後,師對全體生:我們大家都來摸一摸,再來說一說,數學書和信息書的封面一樣大。
生:主動去摸一摸,然後其他學生也來摸。
【設計意圖: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面」上來】
師:那這兩枚硬幣呢?有什麼不一樣嗎?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師:這是老師的手掌面,你們的手掌面在哪?誰想和老師比比手掌面的大小?哈哈,我的手掌面大。這兩片樹葉有面嗎?(在展台展示一名學生摸的過程)誰的面大,誰的面小呢?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中引出對面的初步認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為探究新知做鋪墊】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感知面積概念
(1)初步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我們剛才摸到的都是物體什麼?(表面) 比的又是什麼?(物體表面的大小)
【設計意圖:雖然本課沒有要求對物體表面的概念進行探究,但仍然在引導學生認識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中,從物體的一個面開始,讓學生認識到物體一個面的大小就是這個面的面積,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意識到物體的表面有時是由多個面組成的。為學生的後繼學習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小結:通過觀察、操作與比較我們知道了物體表面有大有小。
師:我們就說物體表面 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地摸物體的表面,比較物體表面的大小,滲透了面積大小相對性的數學思想,為學生學習「面積」建立了感性認識,同時體現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2)結合具體實例理解面積的含義。
師慢說: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積),誰能把這句話完整地說說。
師:課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幾個人說)
誰能像老師這樣說說其它面的面積?並用學生舉出的例子比面的大小
(3)看一看、說一說。
屏幕展示書上四幅圖抽象成平面圖形的過程。
師:這些圖形能通過摸來感受它們的大小嗎?這些圖形有大小之分嗎?那也就是說這些封閉平面形也有面積,誰能說說它們的面積是指哪裡呢?有什麼辦法能夠把面積呈現出來?
生:指出面積,課件演示(用單一顏色塗色)
師:為什麼是封閉圖形呢?(課件演示將一幅圖擦拭一些。)若這里種草,能種完嗎?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封閉」一詞】
師:誰能說一說什麼是面積?(指出幾名學生描述)
完成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學生齊讀,師板書課題)
(4)聯系生活拓展。
誰還能舉例說說生活中、學習中還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封閉的平面圖形面積嗎?
先小組說,再集體交流。(幫助學生完整表述)
小結:看來面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還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看老師——自己嘗試——創新舉例」一系列實踐,認識面積的概念,從直觀形象到抽象,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深刻的建立起面積的表象】

2.動手操作、比較大小,正確理解面積的意義
(1)直接觀察比較
出示兩個大小懸殊的三角形比較面積大小(觀察法和重疊法)
再出示41頁練一練第一題。
【設計意圖: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培養了直觀估測的能力,發展了空間觀念。】
(2)藉助工具比較
師:有些圖形我們直接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的大小,現在請同學們看這兩個圖形(附頁2中圖6)誰的面積大?
①提問:猜一猜,哪個圖形面積大些?
②找驗證策略:
A.到底哪個結論是正確的?能不能結合學具袋裡的學具想辦法來驗證?
B.個人嘗試
C.小組同學交流,相互說一說。歸納小組的辦法。
D.小組代表展示驗證,並說明理由或想法。
至少可以呈現這樣四種方法:折疊、用圓形圖片擺、用小方塊擺、用透明膠片的格子比較 。 引導學生學會欣賞、反思和評價。(在匯報多樣比較方法時,按由繁到簡的順序,如:先是剪後重疊比的;然後是用圓片擺的;最後是數格子的;……這個在學生活動時由教師巡視發現確定匯報順序。)
(3)師小結: 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時。可以採用不同的方法,但驗證過程必須科學、認真。大家覺得哪種方法更好些呢?
【設計意圖:通過親自操作,學生獲得了自己去探索數學的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以小組為單位利用多種比較方法(「觀察法」「剪拼法」「擺圖形」「數格子」 「統一標准」),讓學生參與了合作與交流的活動,在交流中學生認識到比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要「統一標准」,從而順利驗證猜一猜的答案,體驗了比較策略的多樣性。學生上台交流展示自己的辦法,不僅鍛煉了口頭表達能力,而且教師和同學的肯定,使自身獲得了成功的體驗,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三)實踐應用
1.直觀感受圖形面積的大小
練習41頁的2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並滲透數格子比大小是比較圖形面積大小的基本方法。】
2.創意大比拼
練習40頁畫一畫。
讓學生先說一說要求中要注意什麼,什麼一樣?什麼不一樣?學生自己嘗試畫,先完成的同學的可以相互看一看,分享不同的畫法。然後再全班展示交流中,體會形狀不同的圖形,面積可能相等。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面積的認識,讓學生自由想像,畫出各種圖形,然後組織交流,並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同的圖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狀。】
(四)總結收獲
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使學生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達到充分吸收掌握的目的。】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嘗試教學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