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級孩子跟不上,家長該做些什麼
一年級是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因為幼兒園三年來打下的基礎,大部分孩子都能順利地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第一,父母應該和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想知道孩子為什麼趕不上課嗎?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上課坐不住凳子,總喜歡東張西望,手也不停地找東西玩,根本不聽課,這樣的孩子給人的感覺就是愛動。
父母了解孩子的情況後要配合老師積極改正,在家也要像上課一樣,要求孩子做功課前一切准備就緒。做完家庭作業後不能再起來,要一會兒喝水,一會兒削鉛筆,一會兒找橡皮。務必提高集中精神!這段時間父母不能看手機,也不能看電視,要給孩子營造安靜的學習環境。父母可以讀書或者練習寫字。陪伴孩子與孩子一起學習,做孩子的好榜樣。
找到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區別,回憶一下孩子在學期教育階段的表現,那個時候孩子的認知能力如何,如果以前是正常的,那就是幼小銜接有問題,孩子還沒有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生活。或許老師的授課方式孩子們還沒有接受,或者新的學習環境還沒有適應。這就需要家長配合教師慢慢引導,讓孩子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而另外一些孩子是剛到學校,膽怯、內向而不敢和老師說話,也有可能會導致學習一時出現障礙。父母要耐心詢問,了解原因,正確引導,並把孩子的情況告訴老師。教師將採取多鼓勵、多表揚的激勵策略,使其漸漸地敞開心扉,包容於集體之中。隨著你對新環境的適應,一切都會變好。
與孩子多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看看 TA怎麼想怎麼說,是不是聽不懂老師講課。在大一新生中,語言理解能力存在著差異,這也導致了在接受信息時存在差異。如有,就建議教師試著用不同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多聽孩子說,找出孩子的無知之處,再試著去解決。小孩子的心是很奇怪的,有時候一個不經意的撥號,就可以打開 TA的智慧之門。
老師還應多做家訪,做到對全班同學基本情況一目瞭然,性格特徵也要全面掌握,便於因材施教。而且父母要做的就是密切配合老師,對孩子嚴格要求,從思想認識到習慣養成,要告訴孩子你到了上學的年齡,上學是你的任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任務。
一定要認真完成。父母必須先和孩子講清楚,然後再制定規則。以規則來規范孩子們的行為習慣。教師和家長都同意了。學生逐漸可以走上正軌,學習也就不成問題了。
⑵ 如何解決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詳細
擴展閱讀的研究和實踐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展開的,其基本做法就是以語文課本中某一篇課文為依託,從課外搜尋更多的相關材料提供給學生閱讀,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通過閱讀和積累,使學生直接接觸更多的閱讀材料開展閱讀實踐,以期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積極作用,因此受到教師的普遍歡迎,成為新課程改革推進以來語文教學最明顯的變化之一。但在具體的實踐中,我們也發現,由於各種原因,目前的擴展閱讀在開展過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現選擇一些略作分析。 一、存在問題 1、擴展閱讀內容無序,程度失當。 目前,擴展閱讀實踐中還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現象。如,四年級教師教《春天的雨點》一文,提供的擴展閱讀是杜甫詩作《春夜喜雨》,六年級教師教《老師領進門》一課時擴展的依然是《春夜喜雨》,更糟糕的是四年級的閱讀要求和六年級的閱讀要求幾乎一樣,都是背這首古詩,想像古詩描寫的情境,使得教學出現了低水平的重復。另一種無序則表現為課堂上隨時可見的以深解淺的行為,如,學習陳毅的《青松》讓學生擴展閱讀《山谷中的秘密》,而二者除了抒情憑借物都是松樹之外,其寫法、主旨都大相徑庭,表達的情感也完全不同;而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就要求學生通讀《三國演義》原著的做法則使學生望而生畏,因為就他們的閱讀能力,根本無法「消受」這樣厚實的名著;學習《荷花》要求學生去背誦《愛蓮說》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大多數學生只能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可以說無序的擴展閱讀,既消耗了學生寶貴的時間,又銷蝕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是一種得不償失的教學行為。 2、擴展閱讀內容不精,數量失控。 目前的擴展閱讀還存在著一哄而上、擴展無度的現象。有些課堂上,忽視對課文的閱讀理解而過多過早地補充課外閱讀內容,結果導致一堂課下來,學生連課文中的句子都沒有讀熟;有的教師沒有很好地理解與應用文本所承載的文化內容,卻任意擴展延伸。如筆者曾聽到一個教師上《桂林山水》一課,只花20 多分鍾的教學時間,要學生讀課文並總結出桂林山水各有什麼特點,而後就補充了顯然是未經過剪裁的近 2000 字的有關桂林山水的傳說、桂林風景介紹和一些山水圖片等等,對於文質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簡練的文刻畫出如畫美景的,則不再研讀、品味,課文的語言特色幾乎完全被忽略,這顯然是有悖於語文課初衷的。再如有的教師上《荷花》一課,講到「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大」一句時,說這個畫家就是大自然,然後開始擴展問「大自然還畫了哪些美麗的圖畫」……凡此種種,都沒有很好的發揮課文這個「例子」的作用,長此以往,語文教學的基礎功用就會動搖。 3、擴展閱讀類型單一,遷移不足。 擴展閱讀的類型往往分為三種:一是與課文內容相關聯的補充性擴展,如教學《孔子游春》,讓學生閱讀有關孔子的史料;二是與課文表達形式相類似的遷移性擴展,如教學《白鷺》一文,介紹《翠鳥》一課;三是具有比較鑒別意義的比較性擴展。目前學校中更多採用的是內容相關的擴展,如有關課文作者的介紹,課文寫作背景的介紹,文中涉及的某個知識點的補充閱讀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等等,相對來說都比較忽視形式上的遷移擴展,更少有比較閱讀性質的擴展;擴展閱讀的形式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採用的是一篇課文加一篇(組)閱讀材料或是由課文出發推薦閱讀原著的形式。 4、擴展閱讀主體不明,負擔偏重。 當前,擴展閱讀材料的選擇、時間的安排,基本上還是由教師說了算,學生還處於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而且教師在確定擴展閱讀材料時,很少考慮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一些教師片面理解「拓展課程資源」,以致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無限度的資料交流。例如本來要學習《草船借箭》,而交流《三國演義》故事卻佔用了課堂大部分時間;本來是學習《望廬山瀑布》,課堂上卻在無休無止地交流作者李白的歷史資料。另一方面,教師中還普遍存在著「教材崇拜」現象,教學中只有對所使用教材的補充,卻很少見到他們對材料做新陳代謝的處理。一批明顯落伍於時代發展的,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課文以及缺乏童心、童趣、童真的空洞文章,教師根本無力也無心將其去掉。這樣一來,由於擴展閱讀只使用了簡單的「加法」,從而使學生的負擔明顯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學生的反感。 二、幾點思考 1、從學生閱讀能力出發,形成閱讀系列。 我們認為,擴展閱讀材料的選擇應該從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這些實際情況出發,盡可能地選擇與所選用教材程度相當的甚至略比教材淺顯的內容,讓學生基本上能讀懂。如果內容略深,那麼就要考慮其篇幅必須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閱讀指導,如,學了《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補充誦讀毛主席的《七律 長征》,就需要教師作適當的指導,才能使學生讀得懂,記得牢。 為改變擴展閱讀的無序現象,教師還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擴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作出調整,每學期結束時通過教研組內的互相交流梳理,有條件的可以把那些擴展材料整理成為校本教材的一部分,成為一個與教材並行的新的閱讀系列。 2、緊扣教材,有效擴展閱讀內容。 我們認為,教學時間是恆數,一方面的過度,必須導致另一方面的不足。在小學階段,課本依然應該是語文教學的首要憑借。應該說,目前使用的教材選言語大多為文質兼美之作,教師應充分發揮其範例作用,讓學生通過課文品讀,了解掌握基本的閱讀過程、閱讀技能。語文教學的一個成功經驗就是必須把精讀和略讀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語素養。擴展閱讀是必要的,但必須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礎上開展;擴展閱讀固然要重視量的擴張,但更應重視質的提升,要慧目識真,把一些真正的經典性的材料引進語文教學中來。 3、選擇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我們認為,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擴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擴展。教師有必要選擇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習了陸游的《示兒》之後,對比閱讀同樣是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兩相比較後,學生就能很自然地在感受陸游渴望國家統一的高尚情懷;另外,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描寫兒童生活的古詩《所見》,可以讓學生聯系閱讀《小兒垂釣》;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都會使學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語言、投向課文表達方式的學習和積累上。 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擴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聯系的讀物加以對比,使學生由此及彼、組合積累,實現類化、遷移。如,四年級的《船過三峽》《小鎮的早晨》《觀潮》三篇課文都寫到了水,而又各有特色,讓學生把在關段落找出來,比照著閱讀,就可以發現三峽的水、海寧的潮是壯觀的美,而小鎮的河水則是寧靜的美,從而體會到作者的描述顯然抓住了特點,定準了基調,是准確而精到的,這樣,對於課文的理解又有了新的提升。 此外,我們應該看到,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已經是多樣化,歷此擴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擴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擴展、圖片資料的擴展,通過「讀圖」來擴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4、抓住學生興奮點,培養閱讀興趣。 我們認為,擴展閱讀同樣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學生主體原則。教師要面對學生,研究學生,尊重他們的閱讀習慣、喜好,抓住他們的興奮點,和他們一起選擇與實際生活貼近或最受關注的文章來學習,使「要我讀」變為「我要讀」。相比較課文閱讀來說,在擴展閱讀中,教師的角色更應該是一個顧問、一個幫手,要盡可能提供多方面多類型的材料供學生選擇,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圖書互助會、班級圖書角等,定期為學生提供閱讀書目、篇目。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解惑釋疑的工作,定期組織「閱讀成果展示會」「我向同學薦本書」等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閱讀成果的平台。當然,在開展擴展閱讀的同時,教師還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對教材作新陳代謝的處理,大膽舍棄一些落伍的陳舊內容,切實做好「減法」,使學生能騰出時間來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和材料。 此外,與任何教學活動一樣,對於擴展閱讀同樣需要及時的檢查反饋,需要適當的評價。
⑶ 怎樣學好語文
學好語文不是一兩天的事情,需要一段時間的積累,給大家一些學好語文的方法吧:
1、循序漸進。語文學習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
每天,能認真的練幾十個字,每周能熟練的背幾首詩,仔細的讀幾篇文章;一個學期讀幾本名著,做幾本讀書筆記,語文水平就會大有長進。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辨證關系,把記憶和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質疑問難,最終解決問題。
3、自求自得。就是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讀寫結合。
4、博研結合。堅持博研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機結合。
5、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紅樓夢》語雲: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學習,如果只局限於課堂是學不好的。
⑷ 簡述小學教育的任務
1、立德樹人,這是當前教育的根本任務。也是最基本的任務,專其它教育任務都是圍屬繞這一任務來開展的。
2、引導小學生掌握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3、發展小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4、發展小學生體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
5、培養小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基礎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⑸ 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存在哪些問題
(一)准確把握教學目標
教學中既要注意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又要注意階段目標之間的銜接與過渡,使課程標准規定的教學目標得到全面、准確的落實。
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文學習的總目標和小學高年級語文學習的階段性目標,關注學生經過小學階段最後兩年的學習,能否達到課程標准對學生語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明確六年級上學期在第三學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麼程度,學生掌握到什麼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教學每一個專題時,要明確本專題的學習內容、學習重點和學習目標,無論教學進行到哪一部分都要與單元學習重點聯系起來,做到「瞻前顧後」──前面學過的適時總結、復習、應用,後面要用到的適時做好鋪墊。
(二)識字、寫字教學
本冊教材沒有安排識字,要求會寫120個字,安排在精讀課文中,隨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中,老師可以就難寫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點指導。課內要留有一定的寫字時間,指導學生注意筆順,安排好字的各個部件及間架結構,把字寫端正。在強調寫字質量的同時,還可適當要求提高寫字的速度,並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對於要寫的生字、精讀課文中出現的新詞,要注意引導學生隨時抄寫,及時檢測。也可以就「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復習鞏固。
對於書寫練習,除閱讀課上指導寫字外,主要憑借本冊配套的鋼筆字和毛筆字寫字教材,進行指導和書寫訓練,及時糾正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書寫興趣和書法愛好。
(三)閱讀教學
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識字量不斷增加,閱讀理解能力不斷提高,而且漸漸具備了在讀中分析、概括,抽象、歸納的能力。閱讀教學要注意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教給方法,培養學生自主讀書、作文的能力。
1.首先理清專題的脈絡,弄清楚課文在專題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結合專題學習重點來組織教學內容。
教材中安排的讀寫訓練點,都是從課文而來,教學課文時引導學生關注相關問題,經歷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提高教學效率,力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學習《少年閏土》一課。這一課所在專題是「初識魯迅」,本專題要學習的內容包括:了解、認識魯迅;繼續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重點學習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方法。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注意照應到以上內容。學習《少年閏土》,應當在了解、認識魯迅的大背景中進行。要引導學生留意作者寫人的方法,還要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教學中要注意幫助學生總結方法、規律,以方便學生在單元末進行交流。
本冊教材中保留的「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教科書」的一些優秀篇目,被編入了新的專題,體現了新的教學功能,教師要根據本冊教材的編寫意圖,根據它們在專題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新的教學理念重新設計教學方案。
2.教學時注意結合課後思考練習題,防止人為拔高或離題萬里地發揮。
本冊教材大多數課文思想性強、人文內涵豐富。關注人文內涵,體會思想感情,是學習課文要完成的任務之一,但是,人文內涵的開掘要適可而止,不可脫離文本,更不可不顧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
精讀課文後的習題,從課文自身的特點出發,根據專題學習重點精心編寫,應當是教學課文的主要依據。本冊教材課後題主要體現以下學習要求:
(1)指導朗讀、默讀。
朗讀是最經常、最重要的閱讀訓練,也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培養語感的基本途徑。本冊教學仍要重視朗讀訓練。
本冊的朗讀要求,一般安排在課後練習第一題。教師可以根據要求,讓學生在自主的讀書中學習、思考,讀中理解內容,體悟感情,增強語感。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和知識積累,在如何教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上下工夫。
本冊的默讀要求,重點是邊讀邊思考和加快默讀速度的訓練。默讀比朗讀的速度快,更利於訓練思維,要培養學生一邊默讀,一邊思考的習慣。默讀後要有自己的感受,並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教師可以組織相應的討論交流活動。默讀能力的提高要有個訓練的過程,教學中要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循序漸進地提高默讀要求,把訓練落在實處,不能急於求成或流於形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默讀速度,教師還可以選擇課外的文章,進行針對性的訓練,檢測學生的閱讀速度和閱讀質量。
(2)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是閱讀教學的重要方面。教學本冊教材,要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文體特點,利用導語、課後題等,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結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可以在閱讀中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思考,對閱讀的內容加以分析和歸納,進一步理清課文的脈絡;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入情入境地讀課文,把自己的情感納入到課文的人物和情節中去,了解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中,要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親歷閱讀過程,得出結論,並處理好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正確的導向的關系。教師要注意引導、點撥,還要注意引導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閱讀教學要注意提示閱讀思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並領會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本冊教材每個專題都安排了讀寫方法方面的內容,需要重點學習的有三個:一個是「展開聯想和想像進行表達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組和第八組。教師要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內容,體會運用聯想和想像後,課文有哪些不同,體會其表現力。另一個是「讀課文時能聯系實際,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組。教學相關課文時,應當引導學生邊讀邊聯系實際,在實踐中體會這樣讀書會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然後在單元末的「交流平台」中進行總結回顧。還有一個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組。教學中同樣要注意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地學習、總結。
(3)抓住關鍵詞句,深入理解課文,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精讀課文,還要注意抓關鍵詞句。本冊相關練習主要安排在課後第二題或第三題,以不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有的指向體會表達效果。
如,第三組的課文《窮人》課後第二題:
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和同學討論,如: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聾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場,請繼續吧。(老人真的「耳朵聾了」嗎?她為什麼說自己「耳朵聾了」?)
……
又如,第七組的課文《最後一頭戰象》課後第三題:
課文許多地方對嘎羧的行為進行了具體的描寫,如,「它什麼也沒吃,只喝了一點水,繞著寨子走了三圈。」再從課文中找出類似的描寫,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需要指出的是,對課文中重點詞句的理解、把握,課後題有時候僅是一種引導,主動權應更多地掌握在教師和尤其是學生手中。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可以提示學生用圈點、勾畫、批註等方法,讀、思、議課文中需重點體會的部分,還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
(4)積累語言,鼓勵運用。
關於語言積累,本冊教材課後練習採用了靈活安排和指定任務相結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較寬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來,抄寫喜歡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給學生較大的自主權;有的要求比較明確,如,「找出文中描寫閏土外貌和動作的句子,抄下來,再體會體會。」「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加強學習的指導性。
積累在於運用。引導學生積累語言,最好能與運用結合起來。教師可以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教學生歸類整理語言材料,高效、有序地做讀書筆記。可以根據某方面的共同特徵,把詞句歸歸類,在課文里學過的詞句旁邊補充類似詞句。可以把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分成「寫人」「敘事」「繪景」「狀物」等幾大類,再分別抄寫下來;可以歸類整理本單元或前幾個單元復習過的詞語,如,「狂風怒號」「碧空如洗」「波濤起伏」可以歸為一類,「左沖右撞」「行色匆匆」「溜之大吉」可以歸為一類;還可以補充以前課內外學習中積累過的詞語,如,從課文中摘抄了「左沖右撞」一詞,可以補充描寫走路狀態的詞語「猶猶豫豫」「搖搖晃晃」「大步流星」等。這樣歸類整理語言材料,可以幫助學生采擷同類內容豐富語言系統,有助於提取運用。另外,還要注意幫學生在閱讀和習作之間搭橋。課文中的某個詞語用得好,某些語句寫得好,可以隨機設計相關練習,如,用詞語寫幾句話,交流課文中的語句好在哪裡,還可以用在什麼樣的語言環境中;還可以讓學生在習作時,嘗試借用相關語句或學習其寫法。
以上幾個方面,體現了精讀課文的教學重點。這是從整冊教材來講的。具體到每一篇課文,要根據課文特點各有偏重。教師可參照教材的安排,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設計和安排教學過程,使精讀課文的教學既把握住重點,又教出特色。
略讀課文的教學,不同於精讀課文。一是內容上,理解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大體理解內容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重點。二是方法上,教師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略讀課文教學的大體步驟是:先由學生參照連接語中的提示,獨立閱讀、思考、交流,初步體會內容;然後抓住一兩個重點問題,可以是內容的,也可以是寫法的,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在具體的詞句學習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另外,略讀課文的教學也要注意與單元學習重點結合起來。
(四)口語交際教學
注意激發興趣,引導互動交流。本冊教材注意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煉口語交際話題,有的專題中口語交際提供了多個角度,給定一個話題的,注意拓寬話題范圍。教師要結合本地區、本校、本班學生的生活實際,選擇交流主題和話題范圍,使學生的交際能夠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有話可講。還要根據每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為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交際、展開互動交流創造條件。有的需要創設情境,激發想像力,如,聽錄音講故事、談感受;有的需要引導回憶,如,談暑假生活,談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裡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談「身邊的藝術」。第二組召開「祖國在我心中」學習匯報會,則要注意與綜合性學習的安排結合起來。
交際目標要明確。教材安排的交際話題類型不一,每堂口語交際課的交際目標也應各有側重。要注意從傾聽、表達、應對等各個方面考慮,提取需要重點訓練的方面,教學時做到心中有數,適時給予點撥、指導。對於辯論、演講等需要專業技能的口語交際話題,要根據教材安排給予一定指導,但不能拔高要求。有些口語交際與習作合在一起,要注意處理好口語交際和習作指導、講評的關系。總之,在口語交際課上,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以不斷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
(五)習作教學
本冊教材對習作做了兩條線的安排,一是「口語交際?習作」中安排了7次習作,其中有一次與口語交際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結合課文的學習,安排了3次小練筆。
對教材中安排的習作內容,教學中既要注意體現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說過,本冊教材每一組習作,都根據習作內容,相應地提出了要求。教師在習作前的指導和習作後的講評中,注意滲透習作要求,落實教學目標。同時,還要結合學生實際,靈活選擇教學內容,安排教學過程。如,第一組,口語交際和習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個角度,有的先寫後說,有的先說後寫。對此,可以有兩種處理方法,一種是師生共同商量,選定一個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一種是自由組合,分別就共同感興趣的話題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然後再全班匯報、評議。如果採用第二種方法,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材內容,教材中提示先寫後說的,可以改為先說後寫等。
修改能力是習作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認真修改也是一種良好的作文習慣。教材沒有在每一組中對習作修改給予提示,並不意味著某次習作可以忽視修改。講評中要重視修改,幫助學生養成認真修改習作的好習慣。
學生習作時無話可說,常常是因為平時素材積累不夠。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觀察生活、積累素材,樂於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下來。「小練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經常性的練習活動。本冊安排了3次小練筆,老師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及教學時間,隨時安排適於學生的練筆。「小練筆」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練習的時間宜短而快,教師不宜拔高要求。此外,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經常練筆,寫日記或寫讀書筆記,是積累素材的好辦法。
(六)綜合性學習的教學
本冊教材的綜合性學習分別安排在第二組和第六組,與五年級教材相同,有
兩種呈現方式。隨課文安排的綜合性學習在第二組,可與國慶節期間的慶祝活動
結合起來進行。
第六組的綜合性學習,教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與五年級教材相同。關於本組教材,請注意以下幾點:
把握閱讀材料的學習要求。閱讀材料後都有提示語,提示閱讀要求、方法或提供相關信息。如「我能把這首五言律詩背下來」,點明這首詩是五言律詩,並提出背誦要求;「通過想像,我彷彿看到了這首詩描繪的情景」,提示注意運用想像了解詩歌內容。教學中要落實要求,背誦相關詩歌,理解詩歌內容,了解相關知識。有的詩歌後附了注釋、賞析,教學中要把這些內容運用起來,引導自主閱讀、欣賞詩歌,並教給學生了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情感的方法。
閱讀材料輔助活動的開展。第一個板塊「詩海拾貝」主要安排了「搜集詩歌」「整理資料」「欣賞詩歌」三個方面的活動,其中,安排後兩個活動,其用意主要在於引導學生讀一讀自己搜集到的詩歌,大致了解詩歌內容。提供的閱讀材料,注意不同的詩歌種類,有從《詩經》中節選來的,有五言律詩、詞、散曲,還有中國的和外國的兩首現代詩;它們大多寫的是自然景物。從這樣一些角度安排閱讀材料,目的是對學生整理資料、給詩歌分類給予一些啟發。第二個板塊「與詩同行」,安排了朗誦詩、同齡人寫的詩、詩話以及與讀詩的體會相關的文章,也是為動手寫詩、開詩歌朗誦會等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幫助。
本次綜合性學習要求寫一個簡單的活動總結。活動之初最好加強計劃性,把活動計劃的落實與寫活動總結結合起來,把活動計劃的制訂、活動的開展、計劃的落實納入活動總結中,更為科學、合理。當然,活動總結也可以寫其他的內容。
使用教材的過程中,還要善於開掘教材資源。除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資料袋、閱讀鏈接、日積月累、課外書屋、展示台甚至插圖,都是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內容之間的有機聯系,充分、靈活運用教材資源。
⑹ 怎麼讓孩子愛上閱讀
喜歡讀書,熱愛讀書是成功人士必有的習慣。孩子是一個民族的希望,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說明讀書對一個人的進步,對一個民族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熱愛讀書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當然家長也要注意,在孩子讀書的時候不要去打擾,也不要自己看手機或者電視,盡量解答孩子不不懂得的疑問,培養孩子好的讀書環境,才能使孩子安下心來讀書。在可能的條件下帶孩子去圖書館,那裡有更多的圖書可以供孩子選擇。
孩子也會慢慢的喜歡上書,自覺自願地尋找書中的奧秘,在合適的環境下,孩子從書中找到了樂趣,培養了孩子讀書的習慣,為將來孩子進一步的成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⑺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當前存在的問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形象地體現了閱讀與寫作的關系;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從閱讀中學習寫作,是習作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樣,習作教學也會對閱讀教學起到促進作用。現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進行讀寫結合談談自己的看法。
1.以讀悟寫,模仿習作
心理學研究表明,模仿是一種心理現象。因此,我們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以範例的章法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導學生從事寫作練習,通過對範例進行分析、理解和仿寫,從而使學生掌握其中的思想脈絡和寫作方法,循序漸進地掌握寫作技能,提高讀寫能力。當然,仿寫應該是多元的,有彈性的,寬容的,不反對學生個性化表達自然地將兒童天真幼稚的口頭語言與成人規範文雅的書面語言融合起來。這樣,讓學生在表達中得到快樂,在以後的學習中樂干表達,也樂於習作。
2.以寫促讀,創新讀寫
(1)想像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多重對話,閱讀應是學生與文本、教師進行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動態過程。許多課文受表達和篇幅的限制,留下許多想像的空間。不要小看這想像的空間,魯迅先生曾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
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可見把想像和創造的樂趣還給學生,學生的作文就會興趣盎然、生動活潑、色彩鮮明。因此教師可以根據文中描寫簡約的內容,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展開大膽的想像,撥動他們的情感心弦,鼓勵學生大膽創編,從而豐富了學生的語言,使學生更准確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也提高了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如我執教的《田忌賽馬》一課時,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把齊威王「得意洋洋」的言行寫一寫,讓學生在閱讀中學習習作。
(2)評價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崔巒教授在《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中指出:中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由詞彙量、句意整合、推理理解、歸納概括、情感體會、評價賞析、綜合運用等7個構成。因此,閱讀教學還要結合語言的學習,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分析概括和品評積累的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的同時,或理解課文內容和表達特點之後,引領學生進行研討、探究、議論、評價,寫「讀書筆記」或「讀後感」類文章,抒寫學習所得、所思等,既有利於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習慣,更有利於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如我在教學《將相和》一課中,讓學生在書上插圖「負荊請罪」旁寫一寫:你喜歡「將」和「相」中的哪一位,為什麼?讓學生們在課文插圖旁寫上自己對人物全面而辯證的評價。
(3)補白法。
全國著名語文教育家於漪認為:「教語文,須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文化是語言文字的命脈。教語文,站在文化的平台上,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生命力才會閃耀光彩;語言文字才是生動的、鮮活的,給學生以強烈的感染,使學生受到人類優秀文化的哺育。」文章不是無情物,作者的情感常常隱藏於文字深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回歸整篇課文,寫幾句作者未說完的話,通過補白實現角色轉換,引導學生進入作者的心靈深處,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情感,使學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抒發他們的心聲,升華情感,回歸整體。
(4)續寫法。
依據原文,進行創造性的續寫,對於發展孩子的創造性、合理性思維,培養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崔巒教授在《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中指出,在平時對高年級學生鼓勵寫隨筆,隨時記下觀察中的發現,思維中的火花,讀書中的感受,生活中的體驗。如此長期堅持,不僅對作文、對學習語文,而且對學好其他課程,乃至終生學習、一生發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學《一隻小鳥》一文後,小鳥是死是活成了學生關注的焦點,如果小鳥活了,她們還會在這里歌唱嗎?如果小鳥死了,小朋友又會怎麼想,怎麼做的呢?教學後可抓住這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盡情想像,續寫小鳥被打傷後……
3.讀寫結合應遵循的原則
(1)範例的典型性。
範例的典型性,就是指所選的文章必須是一面「鏡子」,能反射出某些寫作方法的基本規則,在選材立意、布局謀篇等方面給學生以啟迪。教師可根據本班學生整體水平來選擇合適的範文,以利讀寫訓練的順利展開。
(2)仿寫的創新性。
仿寫的最終目的是將模仿引向創造,在模仿中培養學生的獨創精神。葉聖陶先生說過:「課文是個例子,憑著它要教會學生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在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將所學的方法通過範例的具體化加以理解吸收,更好地學以致用,使學生打破習慣性思維,以實際生活為依據,充分發揮想像,並運用已掌握的寫作經驗,獨立地、創造性地寫作。
(3)訓練的漸進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時應盡可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做到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以避免產生「恐文症」。如低年段可以以寫話為主,引導學生發現和掌握各種語句的詞語搭配以及句式結構特點,中年級以寫段為主,了解段的構成,掌握句與句連接的技巧和方法,高年級則從篇章加大要求。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只是兒童學習語文的一種方式,不是全部。要正確看待讀寫結合這一傳統語文教學,為改善課堂閱讀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