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轉化學困生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學習體驗,得到相應的發展。其中的每個學生也包括學困生,他們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由於生理、心理、教育行為、環境等諸多原因出現知識的斷層,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弱,其學習成績明顯低於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隨著年級的增高,這類學生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轉化學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有教育者說過:轉化一名學困生,不亞於培養一名優生。陶行知也曾告誡:「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因此,關注學困生,帶領他們走出困境,是每一位教師應盡的職責。
一:了解學困生,溝通心靈,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轉化的基礎。
每個學困生的『困』都有著各不相同的因素,了解學困生,正如醫生診斷病人病情前所作的調查一樣,只有搞清楚原因才能「對症下葯,做到葯到病除。」
1、對學困生進行全面調查,了解他們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交往情況,道德品質,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並對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做好記錄。
2、個別交流,進行心靈的碰撞與溝通。打開與學困生交流的大門,了解其數學學習差的真正誘因並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消除對數學的恐懼,使他們能「親其師,信其道」與教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轉變學習的態度,變厭學為樂學。
3、做到家校聯系,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有時轉化一個學困生就是挽救了一個家庭。因此容易取得家長的支持。但在教育方法上有的家長欠妥,所以根據個體的不同情況與家長共同制定妥當的教育方法、激勵機制是轉化學困生的有利保障。
二:愛心激發動機,賞識增強自信。
1、加倍關愛,排解壓力,喚醒學困生的求知慾與學習動機。
學困生由於學習成績差,在學校和家庭同伴中常抬不起頭來,經常受到批評和歧視,有較強的自卑感,壓力也都挺大的。作為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該加倍關愛,包括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家庭、興趣愛好等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提高他們在同伴中的形象,以愛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慾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
2、提倡賞識教育,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歌德曾說:「人類最大的災難就是瞧不起自己。」自信是成功的起點,是前進的力量。「賞識教育法的創造者周弘曾說:「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壞。」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有教育者說過,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願望希望自己是第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學困生何嘗又不希望有這樣的機會而受到賞識呢?作為教師,要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認真審視他們的優勢,及時給予肯定和激勵,幫助其在實踐中建立自信。有可能就是無意中的一句話就會改變孩子一生的命運。那就讓我們用賞識教育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帶他們走出心理的困境吧!
三:從學困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使其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教學不能無視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而應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困生從原有知識經驗出發,生長出新的知識經驗。
學困生在學習中出現的知識斷層各不相同,已有知識經驗也不一樣。如我在教學五年級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以長方形的面積這個已有知識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通過課前了解,班上的學困生幾乎都不知道長方形的面積怎樣計算,更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算,有的甚至面積、周長混為一談。於是我便利用課前為他們補上這一課,在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他們顯然也能跟上。又如五年級學生在練習x-5/8=1/4時,學困生在解答這個方程時顯得相當吃力,通過了解他們解方程的知識經驗不是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而是根據加減乘除各部分的關系。於是,我給他們補上了基本關系式,他們記得也好,但在第二次練習時同樣出錯,我最終發現原來他們在認識加減乘除各部分的名稱時出現了知識的斷層,這是我未曾預設到的,於是我又趕快為他們補上,並通過簡單的算式與生活中的聯系讓他們理解到各部分的名稱和關系式,在以後的練習中,我又特別強調他們說算理。通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他們解答方程的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因此,教學中一定要關注學困生的已有知識經驗,通過課前對學生的了解,幫助他們將各斷層補起來,獲得基本的知識技能。
② 如何轉化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實踐研究
一、研究報告標題
《小學數學高年級」「學困生」」轉化的個案研究》結題報告
二、內容提要
素質教育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核心思想是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學生的差異必然存在,教師必須承認並尊重這種差異,低年級的學生興高采烈的學習數學,而高年級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逐漸發展為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的態度,若任其發展下去,這部分學生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關注這些「學困生」,讓他們樂於學習數學。如果這些「學困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能與其他同學享有同等的待遇,將嚴重挫傷他們的身心健康,影響他們將來的學業和事業。學生的發展是數學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學困生」的發展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攔路石,一直困擾著數學教育工作者,小學數學教育是整個數學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實現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因此,探索有效地「學困生」轉化策略勢在必行。
三、課題界定
「學困生」即學習困難的學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於學習習慣不好,或由方法不當,或由於社會,家庭環境的影響, 使得其在學習上有困難,難以達到基本要求的學生,這些學生與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隨著年級的不斷升高,這些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越來越低,逐漸發展為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的態度,導致數學成績下降,變成了數學「學困生」。根據「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自卑型 2、貪玩懶惰型 3、思維不強型
本課題著重根據」學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選取3個典型個案進行跟蹤觀察,尋求積極有效的教育對策,最終為有效的進行」「學困生」」的轉化提供實踐依據。
四、課題的理論(政策)依據
1、教育學理論:教育活動是有目的的活動,這種活動的最高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社會所需要的成員,使人得到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從個性養成開始,要為學生提供充分實踐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入一個自主的、積極的、充滿創造性的學習過程。充分調動包括「學困生」在內的每一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讓他們都得到健康的發展。
2、多元智能理論:多元智理論認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某一智能的高度發展,是對人的才智的一種發現和提升,而對於自身不太發達的某一智能,可以通過後天的開發使其得到發展。
3、心理學觀點:認識過程是指人們獲得知識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在「需要、誘因與動機」的關系中,需要是人對某種客觀要求的反映,這種要求可以來自有機體的內部(內環境),也可以來自個體周圍的環境;動機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誘因是與需要相聯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機體的活動,並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滿足。這表明教師在課堂上調動「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得到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是可行的。
五、課題論證
(一)相關研究的文獻綜述
在關於「學困生」轉化,國內外有很多相關研究,比較典型的有:
1、德國教育家福祿倍爾曾說過:「只有對人和人的本性徹底的、充足的、透徹的認識,根據這種認識,加以勤懇的探索,自然地得出有關愛護和教育所必須的其他一切知識以後,才能使真正的教育開花結果,欣欣向榮。」這段話深刻地告訴我們:要調動「學困生」奮發向上的積極性,必須優化「學困生」的心理,使他們消除厭學的思想,才能取得成功。
2、美國的瓦恩布雷納所著的《學習困難學生的教學策略》([美] Susan Winebrenner 著,劉頌、劉巧雲譯,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1),在闡述理論的基礎上提供了眾多操作性極強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從備課、上課到評價,從語言教學到各科教學,從學生的認知發展到情感、個性的發展,從教師的日常教學到與家長的聯系等等,貫穿了整個教學過程,關心「學困生」的教師都能從中根據各自的工作性質找到適宜的工作方法。
(二)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學困生」問題是每一個實施義務教育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認為這類學生大約佔全部學齡兒童的8%—10%,如此龐大的一個群體,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學者的目光,因此,對「學困生」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如何採取有效的措施轉化「學困生」,使得新課標中「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得到具體落實,因此探索有效地「學困生」轉化策略勢在必行。
(三)研究的目標
1、通過對「學困生」的個案研究,從非智力因素維度開發學習潛能,誘發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趣,磨礪學習意志,培養學習熱情等,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困生」的有效學習。
2、在實踐中把對「學困生」的成因分析以及轉化與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結合起來,及時加以驗證和補充,總結出能促進「學困生」有效學習的策略。
3、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與轉化「學困生」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六、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要過程
(一)、選擇研究對象
對研究對象的學習情況進行認真細致地分析,是實施轉化的必要前提條件,通過問卷調查和師生的座談,可以掌握到第一手的資料,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出符合學情的轉化教學方案。
從所教班級學生數學學習的情況入手,我選擇了三個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主要是因為他們在數學學習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需要得到更多地關心和指導。為了能更為准確地掌握每個教學對象的信息,我首先對他們進行了問卷調查,問卷調查的目的主要是想了解以下四個方面的信息:(1)想了解研究對象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喜好程度,因此第一個問題是:你喜歡數學嗎?(2)想了解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困難,第二個問題是:你在數學學習上存在著哪些困難呢?(3)想了解研究對象對待作業中困難的方式方法,第三個問題是:在作業中遇到了困難,你怎麼辦呢?(4)想了解家長在孩子學習中所起的作用,第四個問題是:家長關心你的學習嗎?他們在學習上是怎樣幫助你的呢?從這三個問卷中可以看出:他們對數學學習沒有懼怕的心理,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態度不是太積極,不能自己獨立克服,總是要求助於外力,家長對孩子學習上的幫助各不相同,一個學生家長做的具體實在,另一個學生家長則是停留在口頭的關心,最後一位學生家長則是不聞不問。在此基礎上我又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就這三個教學對象的情況進行了訪談,訪談的內容是:他們的學習態度怎麼樣?他們的家長怎麼樣?綜合以上的調查和訪談,初步撰寫出了教學對象的診斷報告和個別教學的方案。
(二)、研究對象具體分析及轉化措施
呂XX:在數學學習上沒有自信,比較自卑。數學底子比較薄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難,但自身很認真,因此計算的正確率較高。
轉化措施:教師利用各種場合對其進行鼓勵,培養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同時利用課外的時間,幫助她弄清楚數學書上的概念,對於她的作業要做到面批,及時把握她的學習動態;幫她找一個學習的小夥伴,以便於她隨時請教。
王X:家長工作很忙,對他沒有要求,因此學習習慣較差。作業書寫潦草,錯誤率高,做作業的習慣不好,經常是看不清題意,但孩子智力條件尚可,具有一定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
轉化措施:與學生談心,幫其認識自身的問題,提出希望,同時在校內對其學習加強監督與督促;與家長溝通,加強校外的督促,逐步改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態度。
韓X:是一個很文靜的小女孩,長的很是秀氣,與同齡人相比,她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數學基礎很差,學習非常吃力。
轉化措施:在課堂上多關注其學習過程,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她理解掌握新的知識點,同時與家長溝通,制定出幫扶的計劃;家長每天都要認真地看孩子的作業,確保對於每天的知識點都能夠掌握。
(三)、對研究對象進行跟蹤分析
為了能更好地實施學困生的轉化,我們需要隨時地掌握學生的學習信息,以利於我們及時地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的實效。
(1)建立錯題檔案。建立錯題檔案就是指對這些研究對象的錯題進行真實地記錄,然後分析其錯誤的原因,在此基礎上提出矯正的方案。
③ 如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課題研究目標
對於小學生數學預習習慣的培養,現在的觀點並不統一,一種觀點認為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組織學生預習,有利於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有利於學生主體性的發展;另一種觀點認為預習使學生提前知道了教學內容的結果,學生就不會「慢慢地與教師經歷困惑、操作、比較、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品嘗探索成功的滿足和愉悅」,不利於教師組織課堂教學,還會影響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創造性的培養。甚至出現少數課前預習的學生在新課開始就報出答案,讓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情景遭遇尷尬的現象。對此,我想談談我的一些體會。一、預習,必不可少教學實踐表明,有效的預習,能提高學習新知識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可以提高孩子課上聽講的效率,改變被動學習局面;同時也是培養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最有效途徑。數學學科的學習,要十分重視課前預習習慣的培養。(一)預習,將教材變成「學材」學生是能動的人,教材也並非擺設。學生完全有可能預先翻閱教材。預習後,對簡單的問題,學生能從容而順利解決,增加了表現的機會;對復雜的問題,學生有前面節省下來的充裕時間來重點攻關,增加了成功的機會。如果只有一些學生有預習行為,那麼他們的超前回答有時的確會「搞砸」課堂。其「糟糕」的原因在於其他學生沒有預習教材,學生的學習起點和學習狀態不同。教師難以兼顧和調控學生這種「有所知」與「未所知」並存的局面,可能導致預設的教學方案減效甚至失效。解決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禁止全體學生預習,教材就是「教材」;另一種是倡導全體學生預習,教材變成「學材」。這里,我傾向後者,譜寫好預習後的課堂教學篇章。這樣,師生「步調一致」,教學秩序還會亂嗎?!至此,預習就不再成為學生的負擔,轉而成為學生「致富」門路和「追求」對象。(二)預習更有利於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從長遠看,信息化社會知識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果都由教師教給學生或者都由學生探究得到,這不現實,也沒必要。終身教育更需要一個人具備良好的自學能力。限於小學生的認知水平,他們預習後未必就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預習過程或許是「囫圇吞棗」的不細致,或許是「蜻蜓點水」的不深入,所以他們更想在課堂中「反芻」,在教師和同學的幫助下「細嚼」和「消化」那些預習時「吃不了兜著走」的知識。此時,學生的探究和創新將更具深層性,他們不再「徘徊」於知識的直白處和局限於教材的坦露處,而會「纏綿」於知識的曲折處和創造於教材的潛隱處。例如:學生預習後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的探究點可在「為什麼要沿著高剪」,創新點可在「還有其他剪拼方法嗎」。(三)將學困生「補在課前」學困生對預習的教學方式會感到困難。對此,我們把傳統的「補在課後」改為「補在課前」,幫助學困生復習舊知並預習新知,縮短他們與其他學生之間的差距,便於他們適應預習後的課堂教學。二、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往往見到這樣的現象,教師對學生說:「回家把明天要學的內容預習一下。」但學生知道如何預習嗎?許多學生把預習簡單理解成看數學書,學習時走馬觀花,一目十行,難以深入教材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索新知,也有些學生把書後的習題做一遍便認為是大功告成了。學生的預習指導不到位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會造成學生依賴模仿的習慣,會縮小探究的空間,導致思路閉塞,難以實現創新,限制了學生個性化思維的出現,甚至造成學生對學習數學興趣的減退。(一)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確實,預習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根據具體內容具體處理,教師要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指導預習。對於課堂上將要學習的內容,有時候需要預習,預習使課堂教學變得充實、豐滿起來,使課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來;有時候則不需要預習,不預習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一種新鮮感,有一種探究的慾望和熱情,有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提高學習的效率。具體到教材中的某一個章節或某一篇課文,要不要預習,教師就要根據學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決策了。我個人認為,數學課預習的重點應放在數學概念、數學原理的掌握上。比如,《確定位置》一課,教室里的第6組第2個同學,就可以用數對(6,2)表示。也就是用數對的形式來表示位置。這么一課的內容如過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就不可能出現在課堂上創造數學符號的靈性。即使學生在預習後對「數對」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書上已有的模型會扼殺他的創造慾望。(二)開展豐富多彩的預習活動學生可以去閱讀教材,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去進行一些實踐活動,如查閱資料、進行調查、製作學具等等,都可以看作預習。進行預習時,可以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也可以是群體行為,如小組合作、請教家長和教師等等。預習不等於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才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經常讓學生提出數學問題。在課前先與同學自行交流、自行解決,把不明確的問題或是有價值的問題簡單地記錄在黑板上。在課堂上,能更有針對性的開展探究活動。如「年、月、日」一課是課前預習的。因此,一開課我說:「通過課前預習,你對年、月、日有了哪些了解?有哪些問題還沒有解決?」學生紛紛匯報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的信息,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三)在學生預習後,教師要恰當改變教學策略預習很重要,但要能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發展,促進學生的創造性。同時,給我們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駕馭課堂能力的要求。教師根據學生預習的情況,靈活的選用教法,設計合理的科學的教學過程。在教材處理上做到以教材為依據但不拘泥於教材。1、學生:「說得清」的,教師:就作「點焊」。學生預習《分數的基本性質》一課後的教學片段:師(板書「1/2」):看到1/2,你們想到了什麼?生1:1/2表示把單位「1」平均分成2份,有這樣的1份。生2:1/2=1÷2=0.5。生3:1/2就是「一半」的意思。生4:1/2=2/4=3/6=……。師:你是怎麼知道它們相等的呢?生4:它們都表示「一半」呀。畫圖可以說明。(該生畫圖解釋,又有學生受啟發採用其他圖例補充)師:對。還有其他觀點嗎?生5:它們都等於0.5。生6:它們符合分數的基本性質。師:哦,那你會用分數的基本性質來講解嗎?該生發言,其他學生補充。從以上教學片段可見,有些教材內容比較「簡單」,是指新知識比較單一或與學生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教學內容,學生有能力自學會大部分新知識。教學這種教材的課堂上,教師可提供一個比較好的素材或情景,讓學生盡情「揮灑」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教師相機「點焊」學生參差不齊(先後順序雜亂、深度廣度不同、正解誤解並存)的匯報,整理成「章」,溝通成「網」,從而把學生預習時比較零散和孤立的、按水平方式排列的知識點「焊接」成頗具條理和邏輯的、按層次有序排列的知識鏈。2、學生:「道不明」的,教師:就作「點撥」。學生預習《最小公倍數》一課後的教學片段:師:同學們,昨天大家預習了《最小公倍數》一課,你現在想求哪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呢?生1:16和18。生2:12和30。……師:我們就選12和30這兩個數,請同學們用預習後的方法求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數。教師巡視,學生匯報。方法一:12的倍數有12、24、36、48、60、72……30的倍數有30、60、90、120、150……12和30的最小公倍數是60。方法二:師:你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生:我不明白,為什麼把2、3、2、5乘起來的積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師:誰會解釋?學生陷入沉思,教師出示思考題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生憑籍舊知的學習和新知的預習,對一些淺顯的知識學生能自學並理解,對一些深奧的知識學生能臨摹但不解。教師就應在學生匯報中充分「暴露」他們的「已知」與「未知」,對學生已「漂白」的知識教師僅需「淡妝」與梳理,對學生尚「疑無路」的知識教師就需「濃抹」與點撥。3、學生:「看不到」的,教師:就作「點補」。學生預習《圓柱的認識》一課後的教學片段:師:圓柱的側面後是一個什麼圖形呢?生:通過預習,我知道圓柱的側面圖是長方形。(學生示範,邊剪邊說剪的方法)師:你們還有其他想法嗎?(學生搖頭)師:圓柱的側面圖只是長方形嗎?學生面面相噓,隨即有的討論,有的操作。生1:我發現,如果斜著剪,圓柱側面圖是平行四邊形。生2:我隨便剪,圓柱側面圖是不規則圖形。師:對啊。我們應不局限於書上說的剪法,還可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不過,嚴老師再有一個問題,圓柱的這些圖形能不能歸納成長方形?學生又說的說,做的做。生1: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生2:不規則圖形也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學生畢竟「視力」有限,難以「鑽」進教材,看不到其中所蘊涵的「敏感地帶」,也難以「跳」出教材,看不到其中可發展的「動感地帶」。教師就可於此「點補」,啟發引導學生透過書本看到它的「根須」與「枝葉」,讓學生有「又一村」的新發現、新思路,從而加深認識、擴大視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知識。總之,預習後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將更呈非線性、不定性、「隨意」性和開放性。教學設計只能粗線條,不再是「精雕細刻」、「一帆風順」,詳細方案將地遵循學生的意願、意想、意會、意志而在教學過程中動態生成。教師的組織將更具挑戰性,必須煉就更強的「理」(梳理學生的已知)、「抓」(抓取學生的未知)、「挖」(挖掘學生的潛能)、「擴」(擴充學生的儲備)等本領,來調控整個課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在「隨心」中學會訴說、傾聽、質疑、辯論、鑽研、抒情,使課堂教學不因學生的「所欲」而混亂和失重。
④ 如何轉化小學高年級數學學困生的實踐研究
一、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在我們的教學中往往會存在一定比例學習困難的學生,並且隨著年級的增高,知識難度的增加,這些學生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那麼這部分學習困難的學生是怎樣形成的呢?我分析如下:
1、 學生自身原因
俗話說:「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都不一樣齊」更何況人呢,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就註定有不同的差異,因此這些差異,就註定使使部分學生在學習中明顯表現出思維障礙,不靈活,理解語句、題意的能力差。
數學學困生存在普遍的問題就是,理解能力與同齡人相比存在差異,思考具有表面性,過分依賴感性認識,思維定勢,學習方法不當等等。首先理解能力方面,從低年級開始,課堂中有部分學生聽不懂老師所說的話,出現了學生與老師的溝通障礙,這種常常被忽視的溝通障礙往往是孩子成為學困生的罪魁禍首。其次在思考、思維、學習方法方面,數學知識的掌握,過程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學生對過程缺乏深刻的理解,不能脫離具體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導致思維單一、想像力低下,其思維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同時這些學生的思維活動限於某一個知識點,遷移能力低下,概括水平低,不會多方面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形不成數學的應用能力,而且他們還輕信於固定的思路,形成思維定勢,不能根據新問題的特點作出靈活的反應。還有一些高年級學生採取死記硬背的方式學習數學,對數學對象理解不準確,只知記題型,背公式,因而事倍功半,知識極易遺忘,且經常與其他數學概念相混淆。
2、家庭教育和社會環境的原因.
社會對學生的影響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時代進步的同時游戲廳、網吧、大量的不良影視作品也在不斷滋生,它們在無形的吞噬著學生純凈的心靈,繼而造成學生過分迷戀而厭學、棄學等。同時父母離異、生病、去世等突發事件,致使學生心靈可能遭受重創出現心理偏差,造成學生的突然學習困難,若不及時從思想上解決會導致這部分學生喪失學習信心,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還有部分父母態度太粗暴教育方法欠缺,使學生難以忍受高壓,導致厭學;或沒人在家管教,長期放任自流對學習毫無興趣。
3、教師的原因
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疏於感情投入,使學生個人情感方面出現障礙,並有強烈的挫折感,所以不願學習數學,在心理上對數學產生懼怕。同時面對老師強加的學習壓力使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感覺數學枯燥無味,因此造成學生只關心作業完成與否,而不關心學習效果如何。還有個別教師思想上的疏忽大意,教學方法的不得當,責任心、事業心的缺乏,與學生之間缺乏交流,因此有部分學生把對老師的好惡遷移到數學的學習上,一上數學課就從心理上抵觸,討厭數學,導致數學嚴重偏科。
二、學困生轉化策略
(一)、糾正不良學習習慣,樹立學習數學信心
1、改變評價方式,與學生拉近距離
在教學中教師面對學困生學習成績差,往往感到很反感,因此會經常批評,批評的時間久了會給學困生造成較強的自卑感,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對這部分學生加倍關愛,各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以愛心喚醒他們內心深處的求知慾。
例如我在課堂教學中會專門有意的多提問學困生,但是他們對我提問的問題往往是不知所措,或亂說一氣,這時我不是狠狠的批評他們:「你為什麼不好好聽課?為什麼不會回答?」,而是扭轉話題先表揚他們敢於發言,然後說:「老師相信你剛才是故意說錯,專門給其他同學留下發言的機會,考考其他同學的。」。等等,這樣讓學困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與學困生進行心靈的碰撞和溝通,使更多的學生脫離學困生的隊伍。
2、激發學困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困生樹立自信
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學習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尤其是學困生,他們普遍存在壓抑感,深感前途渺茫,具有厭學情緒。因此教師更應該多站在他們的立場考慮問題,多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遠離學困。
在實際教學中我經常會發現, 「平均分食物」的操作應用題遠比「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的死板應用題更受學困生歡迎。因此,我在教平均分的時,(能直介面答的就口答),而學困生則發了很多水果的學具,讓他們去動手平均分,然後根據分的結果將算式寫出來,這樣對於這些平時對學習厭惡的學生,積極性非常的高,一會像老師請教,一會讓其他學生幫助檢驗結果,通過結果的檢驗,他們驚喜的發現,只要自己用心努力去做,也能做對,使他們今後的學習更有信心了。
3、逐步糾正不良學習習慣
很多學困生都不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在指導學困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警惕其不良習慣的形成,逐步培養其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困生不好的學習習慣通常表現在:不會聽課,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習沒有毅力,書寫潦草,不檢查作業等等,那麼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及時關注他們,是他們逐步的克服不良習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在聽課方面,上課時我們要一直關注他的狀態,不斷激發其學習興趣,使其一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認真聽課,同時學習也有了毅力,作業方面也一樣及時檢查,及時糾正他的不良習慣,使他沒有偷懶的機會,時間久了就會有成效。
(二)、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督促學生進步
1、深入了解學生家庭情況,與家長溝通聯系
很多學困生家庭情況比較復雜,因此教師與學困生家長的聯系應經常化,一方面及時把「學困生」的進步轉達給家長;另一方面,教師還要及時掌握學生在家中的學習、生活情況,把學生在校期間的不良表現及時反饋給家長,及時發現問題,合理解決。教師與家長經常交流,不斷調整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斷促進學生進步。
2、與家長達成共識,共同制定輔導計劃
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交流不僅只是互相傳遞學生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制定相應的輔導計劃並實施,當然計劃的制定應根據學困生的不同情況,以及家庭的不同情況而定,總之計劃要合理,目的要明確,共同促進學困生進步。
3、對輔導情況定期檢測評價
學困生輔導成效如何還需檢驗才能得出結論,教師和家長可共同商定檢驗方法,而評價必須是激勵、鼓勵為主,讓學困生一直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樣才能逐漸摘掉「學困」的帽子。
(三)、教學中加大關注力度,適當改變教學策略
1、課前安排認真預習
課前預習在應用在數學教學中,有較好的效果。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具體事物比較熟悉。因此小學生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首先必須依賴於生活實踐活動。而課前預習,便是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良好機會。課堂上沒有條件,沒有時間做的,課前可以先做。但課前預習的布置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對於「學困生」怎麼預習數學知識,我採用這樣的方法:一開始先給出預習計劃,(計劃中做了必要提示、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讀、想想,時間久了這樣的預習感覺只是老師牽著鼻子走,因此我又逐步過渡到只布置預習內容,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理解能力自由預習。這樣,通過預習,學困生對新授的知識有了初步的了解,新授時可以直奔主題,效率大大提高了。
2、課中加強關注
課堂中學困生最關鍵的問題是不舉手(不提問也不回答問題),好像課堂內容與他無關,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教學中,我經常強調不懂就問,有問題的人會思考,最聰明,問者最光榮。不管問題有多麼簡單,只要自己不懂就可問,沒人有資格嘲笑,這樣就消除了學困生的膽怯,心理,為他們提問掃清了路障。
班級中有這樣幾位學困生,數學考試經常不及格,每次宣布成績的時候還會被別的同學嘲笑,在我的教育與鼓勵下,同學們不再取笑他們,而且他們遇到不懂的就問,如:怎樣分析應用題,怎樣畫銳角、鈍角等等,只要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都會主動的提問並求得解決,而且對於別人提出的問題,他們也會積極主動的思考、回答。通過這樣的努力,他們的成績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久而久之,「多提問,多思考」是課堂成了學困生掌握知識的重要法寶。
3、課後及時查漏補缺
對於學困生,課堂上完全接受新知有一定的困難,那麼課後就應該及時的查漏補缺,針對學困生作業當中存在的錯誤及時給予輔導,重點放在在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上的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後我專門讓他們准備一個整理本,將當天課堂知識在本上歸納整理出來,並將課堂上做錯的盒不會的再在本上重做一遍,同時教導其學會整理知識,當天的問題當天解決。我還在班級中開展「一幫一」的活動,讓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帶動學困生,在各方面幫助他們,已達到共同進步。
學困生的存在現象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現象,古人雲:「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河無以成大江」。 只要我們關注這一現象,並引導他們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學習學。那麼我們的付出總會得到回報的。
⑤ 如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之淺談
新課程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緒、學習情感。由於各種原因,在小學中普遍存在數學學習「學困生」,這些學生智力正常,但學習不夠努力,厭學情緒明顯,難以達到義務教育規定的基本要求,與同齡的大部分學生相比,這些學生在學習上有明顯的困難,需要教師給予特別的關注。教師要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支持和幫助,讓他們有克服數學學習上任何困難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以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為原則,講究策略,對「學困生」進行轉化的措施研究。下面僅就本人的教學實踐談一點小學數學「學困生」 轉化的看法。
一、尊重和「賞識」學困生,是「學困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的首要條件
學生猶如一個巨大的寶庫,蘊含著巨大的能量。教師猶如一把鑰匙,如果鑰匙能把寶庫打開,就是一把好鑰匙,而「學困生」要想獲得成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當他們獲得成功時,教師朵及時給予鼓勵。有了鼓勵,學生才能樹立起自信和自尊。
一般來說「學困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經受不住刺激,渴望老師對自己「以誠相待」,不歧視,不諷刺,不打擊,不揭短。學困生有一個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只有對「學困生」抱有誠摯的愛,平等的尊重,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熱愛學生,融洽的師生感情是轉化學困生的思想基礎和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愛生的情感投射到學生心裡。比如:在數學課堂上,老師提出問題時,隨之對後進生投去一個充滿信任的、親切的目光,一張和藹可親的笑臉等都會在他們心中掀起波濤。老師心中有「學困生」,「學困生」心中才會有老師,師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會引起雙方信息的共振,此時學生的接受能力最強,教學效果最佳。
二、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學困生學習興趣提高的關鍵
「學困生」認識前提差、思維能力差,因此根據教材的不同特徵,教法上要不拘一格,靈活多變。講課時要注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盡量降低學習坡度,分散難點,首先,給予模仿性練習的機會。還要加強變式訓練,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情況及時得到反饋。講授速度要適合學困生的接受情況,必要時應該放慢鏡頭。講課語言應盡量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另外特別應加強直觀教學,凡能利用直觀教具的應盡量利用。比如:在講圓的面積推導過程中,可讓學生自己動手把圓等分成16份、32份……將它們一正、一倒拼成近似平行四邊形,隨著份數的增多,平份四邊形越來越接近長方形,然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的面積公式。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學困生要優先提問,優先輔導,優先檢查評價。評價時,特別應注意學困生的進步處和閃光點,及時予以鼓勵,有了鼓勵學生才能樹立起自信。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善於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具體事物去說明數學知識,用數學知識去解答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如:講確定位置這一章時,來源於實際生活中,給學生示範了用數學表示書刊亭的位置後,讓學生用數學表示其他景點的位置,這既能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發展空間觀念、又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空間。
三、正確的思想教育會培養、激發學困生的學習動力
一般說來,「學困生」的學習動力不足,他們往往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經常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也缺乏刻苦鑽研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更缺乏學習的信心,認為「努力也學不會」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因此,對於學困生學習動力的培養和激發有著特殊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應結合所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理想教育,介紹名人的先進事跡等等;幫助學困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加強學法指導,幫助學困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
雖然有些「學困生」有興趣,也肯下功夫,但是他們的數學成績卻總是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缺乏數學學習方法,不會對信息進行加工儲備,不會反思調控自己的數學認知過程與方法。教師要逐漸讓他們掌握數學的基本學習方法和學習技能,培養他們善於靈活應用各種方法去學習數學的能力,從而使他們慢慢地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驅使他們主動地調整自己的思維,不斷地展示自己,優化自己、發展自己、提高自己。能較大幅度的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轉化數學「學困生」。
⑥ 如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課題研究條件
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1、教師要轉變人才觀念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 八種智能在版任何人身上都以獨特方式權組合 而存在著。 每個人都有一種或多種相對於別人或自身其他智能的優勢 智能。只要發展自己的優勢智能,任何人都有可能成才。 2、對學困生多加關心、愛護 人人都喜歡學優生,但只有像喜歡學優生那樣喜歡學困生的老師 才是一位好老師。我們一般老師雖然對學困生達不到喜歡的程度,但 我們可以做到不歧視他們,對他們多加關心。學困生本來就因為成績 差而自卑,如果老師、同學都嫌棄他們,他們會更加沒有自信心。對 學困生我們要從思想上、生活上、學習上加以關心。讓其他學生看到 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願意和他們交朋友。 3、提高數學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皮亞傑說: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動都要依賴於興趣。大部分學困生 對數學沒有興趣,上課無精打采,懶於動腦,下課不做作業。可見要 想提高學困生的數學成績,首先要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⑦ 簡析如何轉變小學數學學困生
不同的學生智力發展快慢有所不同,正如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其在三歲之前連話都不會說,表現出弱智兒的症狀,但其母親並沒有放棄,令人驚喜的是,愛因斯坦在九歲的時候不僅智力恢復,還表現出超出同齡人的水平,在同齡人尚且在解析幾何的淺海中撲騰時,愛因斯坦已經在微積分的大海里暢遊了。因此,對於小學階段的學困生,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對學生的智力狀況過早的下定論。面對學困生,應該理解他們的苦衷,主動走進他們。
一、教師面對學困生的態度
多關懷,少指責,多鼓勵,少批評,讓學困生對自己充滿自信,他們才有可能努力走出學困的陰霾。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正所謂教學相長,正因為這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態度決定了學生學習的態度。想讓學生端正態度,投入學習的激情,教師首先就要表現出相信學生,鼓勵學生,熱愛教學的態度。小學數學雖然只是數學的啟蒙教學,但是對於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科仍然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此,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本身就會出現各種問題。當然,小學數學學困生問題的出現,也會對課堂效率造成一定影響。但是老師面臨學困生,首先不能心急,不能用言辭激烈的語言指責他們,刺激他們,而是要用愛去溫暖和關懷他們,要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不能加強他們自卑的感覺。
二、有效激發學困生學習興趣
在學習當中,有一種特殊的情況。那就是學得越好的孩子,學習勁頭越足,而學習遇到困難的孩子,往往不能堅持努力。筆者曾經在教學過程當中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個小女孩兒,數學成績不好,原以為小女孩會因為自己成績稍欠而更加努力,但在一次又一次收發作業的時候發現作業完成情況最糟糕的學生之中就有小女孩兒。這說明什麼問題呢?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其根本原因也許是因為學生對這門學科並沒有形成濃厚的興趣,因此不具備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導致惡性循環,學習效果越來越差。因此,不管老師如何努力,學生自身沒有對學科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通常也只是徒勞。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如果學生有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沒有正確的學習方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那麼學習也就會如無頭蒼蠅一般,沒有方向,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科學研究表明,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因此,每天幫助學生堅持一個小習慣就可以讓學生形成長期的良好習慣。在數學學習當中,有許許多多的習慣是需要學生們培養的,比如在進行計算能力培養時,需要學生仔細,要求每一個步驟准確,並且在計算之後要進行驗算。同時還有聽課習慣的養成,作業習慣的養成等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學生有意識的培養起良好的習慣。
四、親和態度減緩學生心理壓力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們而言,教師和他們之間不僅有身份上的差距,更有較大年齡的跨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放低身段,主動和學生做朋友,主動走進學生,了解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親切,從而喜歡上這門課的老師,進而增強對這門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最終得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許多學困生不僅對於學習的科目有畏難情緒,對於教授這門課的老師通常也有畏懼的情緒,想要轉化學困生,教師就要讓學生們放寬心,能接受自己,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抓住時機多鼓勵學生們,讓學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放下畏難情緒,努力前行。
五、營造輕松課堂氛圍吸引學生
數學被稱之為思維的體操,在課堂上以推算和證明為主,對學生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考驗。因此,數學課堂往往顯得節奏緊密而內容稍顯枯燥。對於學困生而言,由於其本身就對新知識的接受速度較緩慢,如果一時走神,就很難再跟上課堂的腳步。而過於嚴肅的課堂氛圍又會使他們望而卻步,因此想要轉化學困生也要從改善課堂氛圍開始努力。對於小學數學的教學而言,如果僅僅是考慮教學大綱,其知識本身並不會有多麼大的難度。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不妨加入生活中的小例子,進行一些趣味的小游戲,鼓勵學生們站起來交流溝通,通過努力活躍課堂氛圍,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進來,用這一個輕松的氛圍,吸引學困生,提高學困生們的學習熱情,並最終轉化學困生。
六、設置有效目標激勵學生
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當然要抱有一定的目標。我們說人要有遠大的理想和現實的目標,作為數學老師,在給學困生進行目標設置的時候有哪些注意事項呢?首先,布置目標的時候,要有針對性,針對學生的個人特點和接受程度進行不同的目標設計。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內在潛力為學生們設置目標,目標不宜設置的太過遙遠,最好是學生努力一把就可以達成的目標,讓學生及時的感受到學習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從而滿懷鬥志,繼續前行,轉化自己學困生的身份。
七、不斷進行教學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為萬世先師的孔子,尚且能夠做到每日三省,作為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更應該不斷地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反思。隨著時代的進步,學生的水平也在發生著變化,作為教師,不應該用固定的眼光去評判自己的工作和學生,尤其是對於學校教育事業而言,我們所教育的每一個學生都是祖國的未來,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都應該是教師所必須負責的。因此,教師應該不斷地進行教學反思、思考,在過去的教學當中有怎樣的經驗值得總結,有怎樣的教訓需要避免,只有不斷反思,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
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意識淡薄,導致知識鞏固復習不及時,從而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夠深刻。第二是知識接受速度緩慢,這也許跟學生的智力發育水平有關。但無論是哪一種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靈非常脆弱,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需要具備耐心、愛心,寬容心,尊重和理解學困生,萬不可以責備,嫌棄為主。只有讓學困生充滿信心,他們才能迎來有希望的明天。
⑧ 如何轉化小學數學學困生
《數學課程標准》的基本理念是「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其核心理念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的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滿足不同程度學生的需求。由於數學的學科性強、邏輯性嚴密。因此,如何轉化「學困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發展,這就成為新課程背景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視的問題。
一、熱情關心,耐心啟發,喚起學困生的自信心
造成學困生的原因有很多種,大致有來自家庭的、社會的、學校的、自身的。其中重要的是自身的原因。有大部分學困生都是因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當,放在學習上的時間或精力不夠而造成學習成績不理想,失去學習信心,成績再差,形成惡性循環。可見,提高學困生的自信心很重要。
1.創造和諧的師生關系。要想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我們必須轉變那種高高在上的唯我獨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學生的朋友,使他們對老師產生一種親近感和信任感。每接觸一個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個月的時間和學生們零距離的接觸。通過和他們一起打球或做游戲,融入到他們中間去,讓他們了解我的同時我也真實地去了解我的每一個學生,旨在創建一種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2.用耐心和愛心去澆灌他們。學困生的缺點比優點還要多,這就意味著犯錯誤的次數會多一些,對於學生不遵守紀律的現象,教師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罵的方法來「鎮」學生,因為征服學生的不是教師的大嗓門而是豐富的知識水平、文化修養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面對他們因缺乏經驗或無意造成的過錯,我們應採用寬容、諒解的態度,事後再幫他們分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他們感受到慈母般的溫暖,從而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創建積極適宜的環境。要讓其他人容納他們,幫助他們。給他們交流平台,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為班集體建設出力,體現他們在班集體中的價值。學困生的起點低,教師在課堂上應多給學困生提供一些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果實,讓他們也品嘗到果實的甜蜜,從而信心倍增。
二、培養學困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學習是一件非常個性化的事,也就是說,學習必須由學生自己參與並完成,教師只能給學生創造條件,給予指導,但無法代替他們去完成。因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並在參與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反之,如果學生厭惡或反感一門課程,那無論多麼高明的教師,也無法使學生學好這門課程。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分析原因,制定計劃。學困生之所以學困,肯定會存在某些原因。作為教師要主動幫助學生分析查找學困的原因,制定出符合該生實際的學習計劃。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大概有自身身體素質、智力發展遲緩、家庭教育、家庭經濟狀況、家庭關系、社會環境、受教育的基礎、學生自身心理素質等,這都是制約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分清情況,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予以培養。
2.降低門檻,引入殿堂。針對學困生學習困難,難以培養學習的興趣,他們接受知識慢,對學習很容易失望。作為教師,要降低門檻,放寬對他們的要求,讓學困生完成他們自己很容易完成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很輕松地掌握符合他們現實狀況的知識。這樣,就容易把學困生輕松地引入學習的殿堂。比如,有的老師把班上的學生分成了尖子生、中間層和學困生三類,每次布置的作業分為三級,讓尖子生做難題,中間層做較難的題,學困生做淺顯的題。學困生在完成淺顯的作業中培養了學習興趣,因此,學習成績也一路攀升,最終成為全班的佼佼者。由於該老師對學困生降低了學習的門檻,把他引入了學習的殿堂,這不僅培養了他的學習的興趣,更主要的是改變了他人生的命運。
3.主動幫助,促使前進。學困生由於學習成績較差,他們往往會產生悲觀失望的自卑感,他們缺乏學習的興趣,他們當然不會主動去的請教。作為教師要主動的關心他們,主動的幫助他們,並且要發動學習好的同學主動的幫助他們。要把幫助學困生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主要任務;要讓學習好的學生認識到幫助他人的學習更有利於自己學習知識的鞏固的道理,他們才會主動地去幫助學困生學習。學困生他們完成作業十分困難,但又不能不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於是他們會採取照抄的辦法來應付作業,來換取教師批改時的一個勾兒。對待學困生照抄作業的現象,某教師有自己的辦法。他不是同其他的教師一樣,要麼嚴厲禁止,要麼嚴肅地呵斥和批評,而是大力提倡。他引導學困生們說:"照抄是一件好事而不是壞事。因為你照抄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一個能夠想方設法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任務的學生,當然是一個好學生。不過,你照抄的不應該是他人的解題的步驟和結果,而是要照抄別人的解題的方法和思路。你在完成作業時,要照抄一遍,再自己做一遍,這樣,你每次的作業就等於做了兩遍,就加深了印象,學習不就進步了嗎?"他對學習好的同學說:"你們不能光讓他照抄你的作業,而應該主動的幫助他們,講清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盡力幫助他們自己完成作業。"這樣,讓學困生在"照抄"的過程中,在老師們和同學們的幫助中學習有了進步,學習興趣得到了培養。
三、講清楚數學的學科特點
由於數學是在總結前人無數直接經驗後抽象、概括出來的一門系統學科,編成教材後,學生接觸到的是經概括、提煉的間接經驗知識,學好它,需要很強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佔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正逐漸發展,而且現在數學教材中的部分內容和日新月異的學生實際生活存在一定距離,有的缺少學生鮮活的生活素材,學生學起數學,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難以激起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從學生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把生活中的現象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觀察生活,搜集信息,教給學生認知問題的方法,建立起數學課本知識與學生生活的有機聯系,盡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對不同的學生採取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
評價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客觀、正確的評價會使學生獲得一種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小學數學學困生由於基礎知識差、思維能力弱,因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比較慢。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會在某一個時間或某是一個學科中取得成績,盡管他們的成績也許是微不足道,但是,我們還是要及時發現,並充分的肯定他們的成績,讓他們在老師的表揚聲中,在同學們的喝采聲中,分享到取得成績的喜悅。實踐證明,只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堅持不懈地辛勤工作,就一定能夠做好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所謂的數學學困生將和其他同學一樣成為最可愛的好學生.
⑨ 如何轉化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提高教學質量
「只有教不好的教師,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是一種教育理想與追求,也是我教學過程中的指路燈。作為一名剛參加工作一年多的新人,就體會到了這種理想與追求不是一時半刻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令我頭疼的還是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以下簡稱學困生)。特別是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如何採取積極有效措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效的轉變學困生,是每一位教師所必須關注的問題.
一、數學學困生的界定
學習困難生的界說眾說紛紜。在《數學課程標准》中指出:「……學困生,他們智力水平正常且沒有感官障礙,由於生理、心理、教育行為、環境等諸多原因出現知識的斷層,對數學學習感到困難,計算較慢,正確率低、記憶力弱,其學習成績明顯低於同年級學生,不能達到預期目的。」隨著年級的增高,這類學生的隊伍也在不斷壯大。轉化學困生的工作迫在眉睫。
二、農村小學數學學困生的特點
以我為例,我已經帶過一屆二年級,現在仍然任二年級數學、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這兩屆學生在班風上有很大不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都有學困生,特別是數學學困生。針對上屆二年級數學學困生個性特點、思想等表現的不同,我總結了以下幾種特點:
1、理解能力差。對於這些學困生來說,本身對於語句的理解能力就差,導致這些學生在課堂上並不能完全理解老師所說的話,這可能是老師與父母、長輩或者學前教育時幼兒園老師的語言表達方式不同有關,也可能是孩子年紀尚小,語言思維模式還不成熟,這就出現了學生與老師的溝通障礙。又由於他們在一年級時做題都是老師給讀題,講清題意,所以現在又自己讀題,沒有養成這種習慣,結果是他們開始亂做一氣。
2、注意力不集中,課堂小動作太多。在我上課的時候,這些學生總是表現得漫不經心,總要隨時提醒他們認真聽課,但是效果不明顯。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
3、運算推理能力差,解題步驟不清晰,不會合情推理,對一些數學概念、發展過程缺乏舉一反三的能力,不能脫離具體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也就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從而導致思維單一、想像力低下,其思維往往不能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發散思維。
4、學習方法差、學習效率低。學困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仍滿足於「喂一口吃一口」的學習方法。知識掌握只重視結論,吸收知識的過程慢,有疑問也不及時弄清楚,學習時也抓不住重點,成績自然低下,學習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