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

發布時間:2021-01-12 10:07:27

『壹』 淺析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預習習慣

預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復練習形成並發展,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的行為方式。良好的預習習慣,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於形成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使學生終身受益。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關鍵時期,語文學科又是一門基礎性工具學科,所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如果學生從小養成了語文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就能自覺地去讀書,去寫作,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可是目前小學生預習習慣不容樂觀,課前沒有預習的現象日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培養小學生語文預習習慣呢?
一、要讓學生充分認識習慣的作用。
良好的預習習慣對學習活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言:「良好的習慣乃是人在其神經系統中存放的道德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地增殖,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著它的利息。」而壞習慣則「是道德上的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夠用不斷增長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創舉,並使他達到道德破產的地步。」這句話是就道德而言,從學習而論亦然。一個人若養成良好的習慣則終身受益。如果學生充分認識到習慣的雙刃劍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大大牽動他們向良好的預習習慣方向發展。
二、要讓學生明確什麼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引導他們去向這一目標奮進。那什麼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呢?我認為應具體有以下幾種:
(一)喜歡學習的習慣。喜歡學習經常出現在態度的范疇里,鮮有與習慣相連,但喜歡學習真的可以成為習慣,而且可以培養,所以我把它作為最重要的習慣。現在的學生中很多人認為讀書學習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都是任務式需要被做的事情,所以他們為學而學,效果自然有限。所以少數的喜歡學習的學生就一直穩坐前列寶座,越學成績越好,越學越喜歡學習,如此良性循環。那其他學生就無緣與學習相交了嗎?當然不是,喜歡是一種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如果你決定喜歡學習,久而久之,你真的會喜歡學習的。所以喜歡學習的習慣是可以培養的,喜歡學習後,自覺、認真、刻苦的預習習慣自然而然也會容易產生了。
(二)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葉聖陶先生有句名言:「無論什麼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它形象地論述了字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詞典等工具書在語文學習中更為重要,它有助於學生解決生字難詞,提高檢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實際學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不喜歡使用,不少甚至連字典都沒有,因而它的作用難以充分發揮。因為他們一般怕費事,隨便過關,憑自己的感覺走,這樣時間長了,就越來越難學精語文了,語文是需要大量的積累,一點一滴都要抓住。而且培養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於學生養成嚴謹認真、科學求實的預習習慣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具體做法:
(一)指導小學生設定預習目標:
預習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眉批、圈點、夾注、總評是古老的預習與閱讀的方法,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語文預習如何設定預習目標,怎樣才能使得學生的預習得到落實並真正有效,這是一個並不簡單的問題.為此,我們應在此開展專題討論:
1.首先明確文章的體裁。
2.通過讀課文,你知道了哪些內容,有什麼看法。
3.哪些地方看不懂(包括詞語、句子、文章的思想等)記錄下來。
4.學會生字。把自己喜歡的語段摘抄下來。
5.有條件的同學還可以查找一下和課文相關的資料。
(二)添一把「火」,讓學生的預習動力十足:
1.許多小學生都認為語文預習很重要,但是他們並沒有把這種想法付諸實際行動。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他們缺乏正確的語文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是指推動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學習動機可以分為外來動機和內在動機。也就是說,語文學習動機分為外來的語文學習動機和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兩種。外來的語文學習動機所推動的語文學習活動是為了外部報酬、獎勵或榮譽,如老師的表揚、同學的尊重等。而內在的語文學習動機所激起的語文學習活動是為了學會語文這門課程本身,也就是語文求知慾。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是密切相聯的,有正確的學習動機的學生對學習充滿熱情和信心,能發揚拼搏精神,遇到困難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恆,表現出頑強的學習意志。實驗表明,通過賞罰這些外部強化手段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動機是有效果的,但卻帶有明顯的負作用,許多學生勤奮學習語文僅僅是為了得到父母、老師的獎賞,當這種獎賞不復存在時,他們的語文學習動力也隨之消失。因此,最重要的還是培養學生的內在語文學習動機,它是一種以獲得語文知識為目的的學習動機,也就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

『貳』 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方法有哪些

一、培養學生提前預習的習慣
學生學習課程知識,課前的預習,既是心理准備,也是具體內容的准備,是對即將學習的課程進行預習:認真閱讀教材,了解教材內容,思考內容重點,發現學習難點,做好聽講的准備。教師講課時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點、難點,有利於新知識地接受。預習可以有學期預習、周預習、日預習。學期預習,是在發下新書後,學生們對新書感到特別新鮮、特別好奇的情況下進行,可對課本目錄做一個大體的瀏覽。周預習,學生獨立進行,需要特別細致。讓學生往後看書,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筆特別標記出來。如果周預習特別細致,那麼一般不需要進行日預習。如果周預習比較粗。或者沒有進行周預習,則需要進行日預習,一般20分鍾即可。
二、培養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
只有善於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會生活中去發現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會活躍,感情才會豐富,才可能寫出感人的文章。
觀察習慣的培養,首先,生活中處處留心,「處處留心皆學問」。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動物園看動物、出去旅遊看風景等,大人在學生歡呼興奮、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節,審視細節,不要只籠統地看大概。引導學生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比如看到鴨,就讓他同鵝進行對比。吃杏時,讓學生說說杏與桃子有何異同。其次,課堂中的學習中同樣需要細心觀察。觀察可以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
三、培養學生勤於動筆的習慣
平時讀課外書時,讓學生拿一支筆,擺開一個本子,讓學生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學生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後,可以是批註,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不對」之類,以後可以批註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後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外出時,及時把所見所聞和感想記錄下來,哪怕非常粗略非常簡單,都要記錄,堅持數日就養成習慣了。要養成寫日記、記隨筆的習慣。開頭時可以非常簡單,之後可以逐漸復雜,寫成片斷,甚至寫成完整文章。關鍵是培養習慣。日記、隨筆,仍然是以片斷為主。
四、培養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不說話的老師,能幫助學生掃除學習中的障礙,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難的字詞,教師不要馬上說出答案,要讓學生自己動手查工具書,以逐步形成習慣。這是素質教育要求「授之以漁」的體現,為促使學生在讀課外書時,遇到不懂的字詞,能自覺地查一查工具書,讓工具書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讓學生經常帶好《新華字典》、《成語詞典》等一類常用的工具書。給學生做榜樣,遇到生字、生詞,請教不會說話的老師,還可以跟學生進行查字典、詞典比賽。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比如,討論一些讓學生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不必去請教老師,到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許多工具書查閱方法都有所不同,應該教給學生基本的查閱方法。
五、培養學生背誦的習慣
筆者不贊成死記硬背,但是記誦確實是青少年在記憶的黃金時期的一個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於語文課本所選的中國古典詩文,讓學生盡量都記誦過。學生如果能夠記誦大量的古典詩文,將會受益終身。這也是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良好教學方法。對於一些常見常聞的歷史典故、藝術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記,而是熟悉即可。
六.培養學生認真書寫文字的習慣
從小要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准確。讓學生學習一點書法,不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而是讓他懂得什麼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讓學生買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掛在學生的房間里。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對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我縣近幾年的語文期末考試題的「卷面分」就很有效地突出了學生寫字質量。學生讀書、看報時,指導學生不要只注意欣賞書報文字的內容,還要注意審視字體、書法是否美觀。上街時注意欣賞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並且帶學生去參觀書法展覽。
七、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習慣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以語文學科開展的「大閱讀」活動為契機,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經常性地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對引領學生的閱讀大有裨益。

『叄』 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語文預習習慣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指出:

要根據語文的學科特點,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歷
來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已引起老師、家長的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發展,
學校一切教育、
教學工作都必須為提高全民族的素質而努力,
以適應21世紀社
會發展的需要。
因此,
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不僅僅是為了能夠學好語
文知識,
取得優良的學習成績,
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
是教書育
人的需要。而

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翻讀一下科學文化界的名人傳略,
就會明白,
他們所建造的科學文化大廈的根基都無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學時養成的
自學習慣上,而課前預習就是自學之樹的萌芽。

預習的主要好處有四個:
1
、預習可以為上課做好知識上的准備。有經驗的老
師都知道,
有些學生學習差的根源是上課因聽不懂而趕不上老師的講課進度;

聽不懂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上新課時所需要運用的舊知識不會或遺忘了,
由此造成
了頭腦中知識序列的中斷。預習則能有效地接續這個

中斷

,提高聽課效率。
2

預習可以提高聽課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由於預習時間有限,
學生總會有一些不懂
的問題,
等著上課來解決。
有了問題聽課自然就有了重點,
目的性和針對性強了,
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
、預習可以記筆記。經過預習以後,學生對老師的講課、
板書內容能迅速做出判斷:
哪些出自課本,
哪些內容是老師補充的。
從而在聽課
和記筆記時,就能知道重點,決定取捨,可以用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思考。
4
、預
習可以發展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只有在自學活動中才能發展起來。
預習是學生首
次獨立地接觸新課文,在預習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經過自己閱讀、總之,預習
是提高教學效率的一個好辦法,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也會產生不良的效果。比
如有的老師給學生印的預習提綱,
項目多、
要求高,
學生花費很多時間也難以完
成,這就會嚴重挫傷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因此,如何培養學生預習的習慣,這不
僅是教學藝術,也體現了一種教育思想。

下面淺談一下自己在培養學生預習習
慣方面的幾點做法:

一、教給預習方法

預習一般是在課外進行的,
但是學生開始不會預習,
因此應該把預習拿到課堂上
來,酌情上幾次預習的指導課。在預習課上,老師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帶著
學生一起預習,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的預習方法一般是:

(一)、閱讀課題,揣摩課文內容

我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
先要閱讀課文的課題,
根據課題提出問題,
來揣摩一
下文本的內容,
然後再讀課文,
用回答問題來印證自己的判斷與課文內容是否一
致。如在學習《跳水》這一課時,很多學生根據課題提出了問題:誰跳水?


什麼要跳水?

跳水的結果怎麼樣?
……
這些問題,引起了學生急於探究文本內
容的好奇心,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二)、查閱資料,了解時代背景

有些課文所描述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距離很遠,
學生對於文本內容很難引起
共鳴。
我就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
了解時代背景及作者,
這對於學生理解文本內
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學習《七子之歌》這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了
解聞一多和
《七子之歌》
的資料,
就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到聞一多懷念自己的祖
國、渴望回歸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強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

學生在完成前兩步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用圈點勾畫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
新詞
及多音字,然後讀准字音,認清字形,再通過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等弄懂詞義,
以便第二天到課堂上與同學討論,
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
也有利於
掃除語言文字上的障礙,更便利了學生順利地讀懂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學生在前面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再讀課文,
這次讀課文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預習後
能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處。例如:學生在預習《太陽》
這一課後,
我在課堂上檢查這一環節預習情況,
發現很多學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
的思路:太陽的特點,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五)、細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

俗話說:不會提問的學生就是不會學習的學生,

發現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
更重要

。因此我常鼓勵學生再次回到課文中,通過默讀思考,提出自己在預習
中所遇到的問題,
或者自己對這篇課文的獨特的見解,
這正是學生主動性和創造
性的具體體現,
這一步預習完成得好,
可為課堂上

問題的探討

這一雙邊活動奠
定基礎,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節約了時間,使自主合作學習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練習,檢測預習效果

學生在完成前幾步的基礎上,
認真閱讀課後練習,
從中可以獲得很多啟示。
因為
課後練習

實現了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的本意。

通過課後練習的閱讀,
學生能
探知本文的主旨,
通過完成練習情況學生能自我檢測預習效果,
初步知曉本文的
重點,這鍛煉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設計預習提綱

設計預習提綱的原則是:
①預習題要有針對性,
即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

要養成預習的習慣,
就要激發學生對預習產生興趣,
所以設計的預習題要體現趣
味性,
能激發學生求知慾,
使他們主動探求問題。
③預習題要有啟發性和指導性,
能啟迪學生思維。
④預習題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
預習不要流於形式也不要要
求過高,學生



了,還是摘不到桃子,或預習形式千篇一律,學生會感到枯燥
無味。
宣布預習要求,
可以老師講,
也可以用大屏幕顯示,
還可以印發預習卡片。
開始預習之前,
要讓學生復述或讀一讀預習要求,
再讓學生說一說,
對預習要求
不清楚的,教師講清後,方可組織預習。

三、及時檢查預習情況

美國著名專家
H
西蒙說:

只有當學習者知道學習的結果如何時,才能發生學習
興趣

。可見,及時檢查預習情況,對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檢
查的形式有教師提問檢查、同桌互檢、小組交流匯報等。檢查中,若發現學生沒
有完成預習,要督促其及時補上。這當中,既可由老師用課余時間督促,還可逐
漸培養小組長或同桌同學督促,
以此來督促學生自覺預習習慣的形成。
無論採用
哪種形式檢查,
檢查後我都要對該次預習情況進行評講,
達到預習要求的發獎卡
以示鼓勵,從而激發學生下一次預習的興趣。

古人雲:

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教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只要我們
從預習著手,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師生配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必將促進
小學生自學能力及語文整體素養的提高。

『肆』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習慣

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對於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提高預習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實際教學中,通過「預習」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預習中的個體差異,強化訓練,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不失為一個良策。通過預習,不但可以縮短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使他在課堂上顯得更自信,更有勇氣,而且可以讓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條學習的路徑,積累一些自學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說:「學生通過預習,自己閱讀課文,動了天君(指大腦),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正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並且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有很高的價值。」這是對預習重要性的精闢闡述。
學生課前閱讀作為一種良好的修養和習慣,需要堅持不懈來養成。常言道:「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好習慣需要下真功夫。
1、以教師指導為主的預習。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教師的鼓勵與引導對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自主學習的意識會影響到學生的未來以至一生。筆者感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首先是教師自己要提出高標准嚴要求,對重點篇目的課文進行認真地研讀,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探索興趣的預習題。其次是注重課堂上的檢測與落實,避免「雷聲大雨點小」的不良習慣,做到「擲地有聲」,落實到位。。
具體來說應抓好這樣幾個環節:
一是讀。讀准字音,讀通句子,把課文讀流利。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更有助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首要環節。應先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進而從讀中悟理、悟情、悟法,並發現疑難。可以讓學生用多種方法讀,如高聲朗讀,輕聲讀,默讀等等。
二是查。初讀一篇新文章,學生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詞。這時,老師應提醒學生請來工具書幫忙,並把易錯的字音、較難記的字形、字義,記錄在書上或預習本上。特別是一些多義字,一定要結合上下文理解,鼓勵學生反復體會,自查自悟。切忌學生從現成的參考書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歷史名詞、科學術語,可讓學生到網上、圖書室翻閱有關資料。
三是畫。畫出關鍵詞,重點句段。說說自己的理解。教師可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符號,如「---」「──」「~」「√」(依學生喜好而定)勾畫文中的重點、難點。另外,學生自己認為精彩的描寫、含義深刻的句段及對自己有所觸動、有所啟發的片段,都可以選用自己喜愛的固定標志畫出來。
四是問。課堂上許多學生往往有一種錯誤的認識,就是認為反正老師上課要講,不願花費時間去自查自找自問,養成一種懶散的學習習慣。針對這種心態,老師在給學生講清道理之外,還應要求他們把疑難問題在書上標識出來,看誰提的問題最多。孩子們為了發現問題,會紛紛開動腦筋挖空心思找出疑點:有關於字詞的,有關於內容的,也有關於布局謀篇的,還有關於文章作者的和時代背景的。對此,老師應該對他們認真的態度充分肯定,對提問題較有質量的提出表揚,以此激勵他們質疑的積極性,並鼓勵他們自己動腦筋解決這些問題。
2、以小組形式為主的預習
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指導形式的預習,學生逐漸掌握了預習的方法,這時就要轉入新的形式,讓學生以自願組合的方式,根據習得的方法,一起預習,互相影響、互相啟發、互相促進靠「組織力」形成預習的濃厚氛圍。
3、以學生個體為主的預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指導、同學合作預習是個體預習的基礎,學生經過了前兩個階段的訓練,對預習也摸出了門道,在課堂上也嘗到了預習的甜頭,漸漸地把預習作為一種興趣、一種需要而習以為常。這樣就可以在教師預習題的提示下能較為自覺的預習,進入自為階段。
4、以創造性為主的預習。
在經過一段時間由教師設置問題預習的基礎上,學生能逐漸地體會和把握到設置預習題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經過教師指導,這樣的「體會」與「把握」將逐步內化為獨立預習的能力。筆者就鼓勵學生根據課文自主的設計預習的題目,實現由教師設置題目到學生自主設置題目的轉變,其間教師的點撥、指導、鼓勵尤為重要,當然也要有一個過程,開始學生「仿照設置問題」,勢必存在一些偏頗、謬誤,此時,就不能任由學生機械的模仿,作為教師該出手就出手,及時給予他們有效的指導、點撥,使他們發揮思維創造力,達到預習的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預習習慣」的培養和教學實踐,使學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對課前預習的認識,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拓展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絕大多數同學對學習語文逐漸的產生了興趣,對課前老師布置的預習作業能夠積極的、嚴肅認真的去完成。在上每節課之前首先要完成預習作業已經成為語文課必備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之一,同學們課前預習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正在形成。通過這一段的教學反思與實踐,我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關注學生的未來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促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
總之,預習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真正有質量的預習不僅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而且能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別是對於可塑性強的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因此,對小學生加強預習習慣的引導和養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務也是艱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伍』 如何培養小學生語文良好習慣

在當前新課程標準的新形勢下,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無疑是一項重要內容,學習習慣的養成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可持續發展學習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學習語文,這不僅有助於當前的語文學習,而且,對其今後的學習工作都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使之終身受益。因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平日的教學中加強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而小學生語文習慣的培養更應從低年級抓起。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從教語文三十餘年,我深切感到:預習是課堂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質量,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培養學生良好預習習慣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喚和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預習做到以下三點:1、必須熟讀課文。每篇課文要求學生至少讀三遍,並要求家長監督檢查,是否熟練請家長簽字。2、預習中要求標好自然段。一年級學生標自然段的能力還不夠強,在課堂上標,很費時間。因此這一環節要求在預習中做好。3、預習時,圈出本課生字,並預習生字。因為一年級每課學習的生字都有十幾個,如果一點也沒有接觸,在課堂上很難消化,因此要求學生必須做好此項預習。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朗讀既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朗讀習慣是指朗讀要做到:讀正確、讀流利、讀的有感情。朗讀要正確是指不讀錯字音,不丟字添字,不重復,不讀顛倒,不吃字,讀的字字響亮,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朗讀要流利是指在做到正確之後,從容不迫的讀。不能一字一拍的讀,也不能一口氣連讀下去。要速度適中,口齒清晰的朗讀。朗讀要有感情是正確理解課文的結果,對課文內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讀的時候就能做到真摯自然,不矯揉造作。 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習慣的培養應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朗讀興趣。在教學中可採用多種方式激發興趣。如:比賽讀、配樂讀、分角色讀、表情朗讀等。2、老師范讀。老師在讀得時候把書面語言變為口頭語言,並生情並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打動學生的心, 喚起學生朗讀的慾望從而間接得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范讀可以幫助學生從教師朗讀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中,了解老師是怎樣讀的,感情是怎樣變化的,從而間接對作品有一個初步的理解。3、要給予適當的評價。我說的評價不單是指老師對學生朗讀的評價,還包括學生對對方的評價。低年級的學生比較單純,恰當的表揚與鼓勵比批評更能激勵學生讀書的興趣。教學中教師要善於聆聽, 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不同優點, 多給予恰當的表揚, 少一些批評, 多一些微笑和鼓勵, 少一些單一的評價及評判, 學生們樹立了能讀好的自信心, 會讀得更精彩。而讓學生自己評價彼此的朗讀也讓學生對朗讀更有積極性。 三、培養學生仿說仿寫的習慣。 低年級語文課文中有許多結構相似並很優美的段落,如:《春雨的色彩》一課,小燕子、小麻雀、小黃鶯的話基本上是:春雨是**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上,**花開了。在教學中, 小學生語文習慣的培養還有許多方面,比如積累、寫日記等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學生習慣的培養,有了好的習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更能使教者省時省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陸』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習慣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終生受益,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可以從預習、使用工具書、專心聽講、書寫、善於觀察這幾個方面去培養。

一、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

預先學習教師將要講授的功課,是一種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強,學習更主動,效率更高。為了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就要提出符合學生實際的預習要求,然後注重在課堂上檢查與落實。具體來說,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讀。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有助於學生發現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

2、查。初讀一篇課文,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了解它的讀音,理解它的含義,而不是等著老師的講解,這樣印象更深刻,學習效果會更好。

3、畫。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做得非常好,但凡是他讀過的書,都會在書上留下他的圈圈點點,或是一些符號標記,又或是他的一些見解和體會。毛主席既是如此,又何況我們這些正在成長中的晚輩呢?所以,在自己預習的過程中,對於自己已經理解的字、詞或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見解和體會,而對於不懂的地方,可以用特定的符號標記出來,自己去查工具書理解或去請教老師或同學。

4、問。人無完人,不管是誰,都會有疑惑,要想自己不斷地進步,就要謙虛,就要不恥下問。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別人都有可能成為我的老師,我也可能成為別人的老師。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就要虛心地請教別人,和同學共同討論,共同進步。

二、養成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習的拐杖,是無聲的老師。學生如能主動藉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學生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找。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同學,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印象更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學生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盡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學生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三、養成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是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關鍵。因為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主要途徑。教師要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要眼看、耳聽、手記、大腦想。要想提高聽課效率,必須集中精神,上課時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每一個問題,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專心聽講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有的同學只是喜歡別人聽自己表述,他們在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某某哪說錯了,往往忽略表達的整體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領,讓學生明白「善聽者才是善思者」。小學生應保持良好的傾聽心態——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發言者的內容,對觀點進行歸納,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教師應對學生聽講的姿勢給予明確要求——身坐正,眼睛看黑板或課本,用點頭、微笑、搖頭等表示自己在聽,不亂插嘴,等對方發言完再舉手錶達自己的意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發現並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勤思善問,「打破砂鍋問到底」,才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作為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運用各種手段激勵學生發問、質疑。在教學課文時,我們應抓住文中語句構詞的特點讓學生質疑。

有價值的問題或許會使學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悶之中,而或成為激起激烈爭論的「導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於此:「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一)執筆姿勢、書寫姿勢正確。在課堂上,我們要常常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即:眼睛離書本一尺,身體離桌子一拳,指尖離筆尖一寸。緊記這「三個一,」保護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么多年來,我所教的學生很少有近視的現象發生。

(二)書寫符合要求。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不管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提出明確的具體的書寫要求。比如:書寫工整、字跡端正、寫完後要認真地檢查等等,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之後,這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了。我們知道由於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不同,他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別的,班裡總有一些書寫不夠工整的學生,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他們和那些優秀的學生比,只能要求他們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進步,哪怕只是一丁點,我們也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繼續努力前行。

五、培養善於觀察、勤於動筆的習慣。

(一)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美景,處處皆學問。

比如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玩,組織學生去春遊等,在孩子們歡呼雀躍、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不要只是籠統地看個大概。觀察要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還要引導孩子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得出異同,加深印象。

(二)勤於動筆積累。當我們用心地觀察了身邊的人、物、事之後,都會有自己感受和體會,這時,就要及時地用筆記下來。堅持下來,就養成了寫日記、記隨筆的好習慣。平時讀課外書時,讓學生一支筆,擺開一個本,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是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孩子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後,可以是批註,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之類,以後可以批註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後,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多一個好習慣,孩子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心;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孩子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們要在這方面繼續努力,讓孩子們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踏著這塊成功的基石快樂地成長。 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對於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終生受益,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可以從預習、使用工具書、專心聽講、書寫、善於觀察這幾個方面去培養。

一、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

預先學習教師將要講授的功課,是一種重要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能經常預習的學生自學能力強,學習更主動,效率更高。為了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習慣,就要提出符合學生實際的預習要求,然後注重在課堂上檢查與落實。具體來說,要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1、讀。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如大聲讀、輕聲讀、默讀等,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更有助於學生發現問題,增強聽課的目的性。所以,讀在預習中是最不能忽視的一個環節。

2、查。初讀一篇課文,總會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字新詞,使用字典、詞典等工具書了解它的讀音,理解它的含義,而不是等著老師的講解,這樣印象更深刻,學習效果會更好。

3、畫。俗話說得好「不動筆墨不讀書。」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就做得非常好,但凡是他讀過的書,都會在書上留下他的圈圈點點,或是一些符號標記,又或是他的一些見解和體會。毛主席既是如此,又何況我們這些正在成長中的晚輩呢?所以,在自己預習的過程中,對於自己已經理解的字、詞或句子,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見解和體會,而對於不懂的地方,可以用特定的符號標記出來,自己去查工具書理解或去請教老師或同學。

4、問。人無完人,不管是誰,都會有疑惑,要想自己不斷地進步,就要謙虛,就要不恥下問。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別人都有可能成為我的老師,我也可能成為別人的老師。在預習的過程中,遇到了不懂的問題,就要虛心地請教別人,和同學共同討論,共同進步。

二、養成勤用工具書的習慣。

工具書是學習的拐杖,是無聲的老師。學生如能主動藉助工具書就能自行解決許多學習上的疑難,提高語文學習的意識,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生最重要的工具書是字典,即使是對於五年級的學生而言,查字典的練習也是學生認識生字的主要方法。但是目前,學生的書包中很少有字典的身影,就是有,在遇到問題時,也不願拿出來查找。而是尋求最直接的方法,求助於老師、同學,他們一般情況下認為翻字典是十分麻煩的事,實際上求助別人遠不如求助字典印象更深刻。所以,我的建議是:學生在課文預習時至少查五個生字詞;在課堂上盡量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重在義項選擇;在課外閱讀時,遇到不懂的字詞務必翻閱字典,逐漸培養學生勤查字典的好習慣。

三、養成認真聽講、積極思考的好習慣。

上課專心聽講,是學生掌握學習內容的關鍵。因為聽課是學生學習的中心環節,是學生獲取知識、發展智能的主要途徑。教師要教給學生聽課的方法,要眼看、耳聽、手記、大腦想。要想提高聽課效率,必須集中精神,上課時緊緊跟著老師的思路,必須盯著老師聽,跟著老師想,調動所有感覺器官參與學習。在課上要認真思考每一個問題,積極回答每一個問題,加深理解,增強記憶,提高心理素質。專心聽講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有的同學只是喜歡別人聽自己表述,他們在聽別人發言時,注意力大多集中在某某哪說錯了,往往忽略表達的整體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加以引領,讓學生明白「善聽者才是善思者」。小學生應保持良好的傾聽心態——耐心、靜心、用心,聽清楚發言者的內容,對觀點進行歸納,想想他說的有沒有道理,既聽對方的口頭信息,也注意對方所表達的情感。教師應對學生聽講的姿勢給予明確要求——身坐正,眼睛看黑板或課本,用點頭、微笑、搖頭等表示自己在聽,不亂插嘴,等對方發言完再舉手錶達自己的意見。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發現並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只有勤思善問,「打破砂鍋問到底」,才會碰撞出創造的火花。作為教師,要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運用各種手段激勵學生發問、質疑。在教學課文時,我們應抓住文中語句構詞的特點讓學生質疑。

有價值的問題或許會使學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悶之中,而或成為激起激烈爭論的「導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於此:「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四、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一)執筆姿勢、書寫姿勢正確。在課堂上,我們要常常提醒學生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即:眼睛離書本一尺,身體離桌子一拳,指尖離筆尖一寸。緊記這「三個一,」保護好我們的眼睛,讓我們用一雙明亮的眼睛看到更廣闊的世界。這么多年來,我所教的學生很少有近視的現象發生。

(二)書寫符合要求。教師給學生布置作業,不管是課堂作業,還是課外作業,都要提出明確的具體的書寫要求。比如:書寫工整、字跡端正、寫完後要認真地檢查等等,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之後,這就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了。我們知道由於學生各方面的素質不同,他們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別的,班裡總有一些書寫不夠工整的學生,我們當然不能要求他們和那些優秀的學生比,只能要求他們自己跟自己比,只要有進步,哪怕只是一丁點,我們也要及時地給予表揚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繼續努力前行。

五、培養善於觀察、勤於動筆的習慣。

(一)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美景,處處皆學問。

比如我們帶孩子去動物園玩,組織學生去春遊等,在孩子們歡呼雀躍、情緒盎然的時候,恰到好處提醒、引導他,仔細地觀察細部,審視細節,不要只是籠統地看個大概。觀察要從形狀、聲音、顏色、味道、數量等方面入手。還要引導孩子與相鄰的或者相似的事物進行對比,得出異同,加深印象。

(二)勤於動筆積累。當我們用心地觀察了身邊的人、物、事之後,都會有自己感受和體會,這時,就要及時地用筆記下來。堅持下來,就養成了寫日記、記隨筆的好習慣。平時讀課外書時,讓學生一支筆,擺開一個本,邊讀邊動筆。動筆,可以用是標注,用線段或者符號把他特別感興趣的詞句標注出來。開始時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選擇,選擇孩子特別感興趣的片斷。之後,可以是批註,在自己的課外書的空白處,簡單批一個詞,如「精彩」「太妙了」之類,以後可以批註完整的一句話,再往後,可以用幾句話,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思。總之,一定要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成長的關鍵。多一個好習慣,孩子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心;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多一個好習慣,孩子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我們要在這方面繼續努力,讓孩子們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踏著這塊成功的基石快樂地成長。

『柒』 如何指導小學中年級學生養成語文科課前預習的習慣

一、研究意義和價值 「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這些都是語文教學中的重大任務。閱讀教學過程,既是教師引導,「教」的過程,更是學生自己閱讀,「學」的過程。預習則是學習過程中的第一步,是他們自己摸索,自己動腦,自己理解的過程,也是他們自學的過程。因此,預習是上好語文課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的有效途 二、學生現狀分析 1、學生沒有時間預習或預習不充分就進入課文學習。這樣學生沒有對教材文本進行投入,學生不了解、不熟悉所要學習的有關知識內容,缺少學習新知識所必要的知識准備和心理准備。這樣的課堂教學是零起點教學,這必然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比較被動,缺乏自主探究的信心和能力,教學效率低下。 2、學生不會預習,缺少預習的方法。很多學生只是讀讀課文,或從身邊輔助資料中抄一些段意、句子含義、中心思想等,這樣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反而容易讓學生養成不動腦的不良習慣。 三、預期目標 1、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探索適合中年級的預習能力培養模式。 2、根據不同文體的特點,探索適合不同文體的預習能力培養模式。 3、引導學生學會語文預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研究過程 (一)、意識的培養 中年級的學生,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還不強,要想讓學生具有更強的自學本領,首先要重視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主動預習的意識。作為教師,要從必要性、首要性、重要性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感受到預習習慣的養成勢在必行。 (二)、方法的選擇 光有意識遠遠不行,能力的養成才是重中之重。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來完成: 1、指導學生提前對所學課文讀通順、認過生字、能對不明白的地方做出批註、能通過工具書或上網查閱等獲取相關的課外資料,這樣為課堂學習做好准備。 2、把我班作為實驗班,分文體探索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和策略。對於不同文體的課文,預習方法也會有所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文體,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在預習方法上也會有所錯差別,這是本課題研究的一個難點。 3、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彈性要求,常規預習和特色預習相結合,設置預習任務超市。這樣即照顧到優秀生的發展,又使中下層學生不至於遇難而退。 (三)、具體策略 1、興趣培養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地去學習,不但浪費時間、浪費精力,還達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你滿懷興致地去學習自己感興趣的知識,你的拓展能力和創新能力就會不斷提高,就可以收到較好的學習效果。要善於發展入趣點,從入趣點著手。「入趣點」是指人在做事情過程中的興趣所在。每一件事情只要認真去做,努力去發掘,必定能找到入趣點。學習也是一樣,或許你對語文不感興趣,但是你必定對其中的一篇文章特別喜歡。可以從這篇文章入手,讓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下預習,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感激發策略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教學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兒童的情感易於被激發,且兒童的認識活動一旦有情感參與,他們認識世界更生動,更豐富,更深刻。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僅語言優美,而且包含了豐富的思想情感,即使是一些說明文,也寫得趣味盎然,引人入勝,隱含著作者的審美情趣。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受到感染,撥動情感之弦,使抽象語言文字的學習變得情趣盎然,有滋有味。 3、體驗成功策略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學習中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美國心理學家布格爾斯也說過:「興趣和注意來自成功,一事成功、事事順利。」現在,在我們所接觸的學生中,有的學生有很強的失敗感,他們生活在消極的陰影里,自卑心理纏繞著他們。「感受成功」策略能使他們得到成功的體驗。

『捌』 如何指導四年級小學生語文進行課前預習

四年級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9~11歲孩子處於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
古希臘有句諺語說:「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可見行為習慣在人的一生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如果說高中是重在讓學生系統的學習知識,提高應對高考的能力;初中是讓一個學生知道怎樣學習以及對學習有自己的獨到方法;那麼小學則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一、為什麼說小學四年級是關鍵期?
1、四年級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關鍵期:9~11歲孩子處於兒童期的後期階段,大腦發育正好處在內部結構和功能完善的關鍵期;
2、四年級是培養孩子學習能力的關鍵期:隨著大腦發育的成熟,思維發展水平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過程,小學四年級是這個飛躍過程的關鍵時期。這時期孩子的注意力的穩定性提高了,記憶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快速發展;
3、四年級是培養孩子情緒控制能力的關鍵期:也是學業成績開始分化的時期;
4、四年級是良好學習習慣定型和培養的最後關鍵期:
5、四年級是培養優良品德和社會評價能力的重要期:
6、四年級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轉折期.
二、小學四年級語文學習八大習慣習慣的培養
1、培養認真看書、認真思考的習慣在教學中,按閱讀順序訓練學生讀書先看題目,然後粗讀,了解課文梗概,再細讀逐字逐句地理解全文內容;最後根據課後習題要求,精讀深思,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段落層次和中心思想,寫好學習提綱和讀書筆記。並把課內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外讀物的閱讀方面去。
四年級學生在讀課文時,學生在讀書時要做到手腦並用,不僅要劃出生字新詞,利用拼音讀准字音,利用組詞或看插圖理解詞義,還要運用讀、劃、注的方法閱讀課文,用各種不同的符號劃出重點詞語、中心句、段落、疑難問題等。在邊讀邊想的同時,細細品味文章作者是怎樣觀察事物和處理材料,以及運用恰如其分的語言文字來表達所要說明的人、物、事、景的。要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體會,用三言兩語寫在書的空白處或筆記本上,從中吸取豐富的營養。
2、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預習不僅是學習的准備,也是培養學生自學方法和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四年級學生的預習習慣處於提高階段,更要抓好課外預習,讓學生藉助拼音和查字典讀准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等。按「怎樣讀懂一篇課文」的要求,從粗讀、細讀、精讀中理解課文,概括段落大意,歸納中習思想,解答疑難問題,進行效果檢查。每次預習都要確定一個重點,布置適當的預習思考題,逐步提高要求,強化制度。
3、培養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的好習慣在課堂中明確提出「學會傾聽要三心」,即在傾聽時做到:
一是認真:無論是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和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學會尊重。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邊聽邊想,在聽取他人說話時,有選擇地接受,做到「聽」、「說」、「思」並重,相互促進。逐步學會補充發言。
4、培養書寫工整、樂於識字的好習慣要教育學生從小就形成這樣一種習慣:只要提起筆來,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筆一畫地寫,力求做到姿勢端正,筆劃清晰,結構合理,行款整齊,美觀大方。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以及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把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逐步養成獨立識字的能力,進而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在校內、在家裡、在社區……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自覺地識記。
5、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觀察是啟迪學生思維的最基本的途徑。自然、社會、生活都是語文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課程資源,要教給學生觀察自然、社會、了解現實生活的方法,使學生留心自己的生活,仔細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把看到的、聽到的隨時記下來,這對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6、學會記課堂筆記的習慣課前:按照預習的相關要求做。
上課:在專心聽講的同時,指導學生對重點內容、疑難問題、關鍵語句動筆做簡單記號,如:圈、三角號、圓點等,把一些關鍵性的詞句記下來。
在書上勾畫重要內容,在書上記有關要點的關鍵的語句。
課下:再去整理,能掌握所學內容的一大半。
7、課後復習的習慣每天回家整理當天的學習筆記,對不懂之處、重難點加以小結,學會歸納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查找自己的疑惑之處,能通過討論、請教弄懂,力爭做到「堂堂清、課課清」,不留學習的死角。
8、培養檢查作業、及時訂正的習慣作業練習是學習過程的重要環節。減輕過重的學習負擔並不是布置作業。作業有助於鞏固、消化所學的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要求學生做到:
1、按時完成各科作業,並創設一個安靜良好的作業環境,能隨時隨地坐下來安靜的學習;2、善於積極思考,獨立完成,作業不拖拉,不抄襲;3、作業書寫工整,字跡清楚,格式規范,卷面整潔;4、讀題認真:作業看清題目要求。
5、先復習有關內容再作業,作業後仔細檢查,自覺驗證;6、作業本發下後,發現答錯題自覺及時訂正。

『玖』 如何讓小學生養成預習的語文科學習習慣

《語文課程標准》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理念已經根植在每一位教師心中。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做為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我認為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課前預習。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抓好學生語文課的課前預習,讓學生「先行一步」,做到有準備地聽課,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語文課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預習的要求不僅在於熟悉教材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在於找出其中的重點、難點,發現問題。那麼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呢?下面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自主學習能力不斷發展的階段,教師的指導必不可少。剛開始,教師要先和學生一起總結預習方法步驟,做為學生預習的「指南針」。各學段要求預習的方法內容是各不相同的,低年級預習方法步驟可以如下: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自己藉助拼音讀准生字字音,大致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要求讀正確、流利。
2、再讀課文與識記生字相結合
根據低年級的課程標准,識字、寫字教學是重點內容,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我覺得就得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認,使生字在孩子們眼前多次重復出現,才能牢固掌握它。根據以上原則,我是這樣幫助學生預習的。每次在教學新的課文之前,我都給學生提出預習要求。自己藉助拼音再讀課文圈畫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用自己的方法了解字音,然後讓家長考考你。之後想想生字的識記方法,說給家人聽,並認真聽取家人的意見。再用筆畫出不理解的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等,藉助工具書或聯系課文中的句子進行理解。如果有不理解的,就在生字或新詞的旁邊做上記號。以便第二天在課文學習中與其他同學做交流。
3、根據課文內容質疑問難。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疑讀」。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閱讀。這不僅使學生明確了預習的步驟,突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流程,而且也為教師省去許多引導時間,為教學提供了方便。
二、加強家校聯系。
預習習慣的養成,除了需要教師的用心指導外,更重要的是有賴於家庭的協助和配合。因為預習方法步驟里有多項是需要家長的幫忙。老師要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預習的重要性,讓家長明確學生預習的目的方法步驟,指導家長做孩子學習的夥伴和導師,成為學生預習路上的引路人和督促者。
三、定期檢查預習。
檢查預習不但可以了解學生自學情況,還有助於教師根據自學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思路,因勢利導,提高教學實效。因此,學生進行預習後,教師要及時進行檢查,定期進行抽查,使學生逐漸養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還要著重檢查預習的質量,防止預習走過場,流於形式,切實發揮預習的真正功效。可以採用課上反饋,也可利用課余時間檢查。
只有讓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才能真正貫徹「少而精」的原則。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