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發布時間:2021-01-11 18:39:49

Ⅰ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愛因斯坦曾說:「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像。」
1 發揮語文學科的教育功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驅動學生的創新動機
創新意識是一種渴望用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徑,超常規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意願。激發創新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前提。創新意識強的學生總是能夠從超出常規的獨特視角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強烈的創新慾望和創新勇氣。創新意識來自質疑。只有善於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學生,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
強烈的創新意識直接轉化為創新動機,成為直接激勵和推動人們從事創新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它對學生的創新行為起著導向、激發和催化作用。創新動機來自學生的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由人們內部需要而引發的動機,如由於學生認識到創新活動的意義或對之產生興趣而積極參與創新性的活動。外在動機則是來自外部的肯定和獎勵而產生的動機,它激勵學生進行創新活動。抓住語文教材中許多介紹名人名家成功的故事,如童第周、愛迪生、李時珍、詹天佑的故事,激發他們的成就感,並通過學習上的成功,強化他們在學習中勇於創新的動機。
2 善教善放,引導學生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於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能採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將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同時讓他們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由,那麼就容易使學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真正的創新,同時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善於教導學生,同時也必須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們自主學習,放飛他們自己的想像。我們應注意引導學生學會探索知識的方法,然後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只在必要時做適當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疑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於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足夠的知識,以促進學生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再次發現。我們必須改變舊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學會合作學習,在他們遇到困難時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對自己已有的知識進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夠漸漸養成敢於除舊、敢於布新、敢於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知識的習慣。
事實證明,從教導學生創新,到放手讓學生創新,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一種重要方式。
3 營造氛圍,在想像中培養創新思維
想像,特指在閱讀某作品時,對作品沒寫到的內容作合理想像。從而培養創造新思維,即創新能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並且是知識的源泉。」和諧、活潑的氣氛有助於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發展。
3.1 豐富學生表象,積累想像的素材。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在教學圖片、實物以及學生的情感體驗來發展學生的觀察力。在教學中以觀察為基礎,引導學生在觀察中審美,在觀察中發現,在觀察中探究。不僅在課堂中通過實物演示,圖畫以及電視屏幕的再現指導學生觀察,而且在課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觀察,讓他們體驗,認識周圍世界。在有指導的觀察中,優選鮮明的觀察目標。安排合理的觀察順序,設計啟發性導語,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觀察中想像,在觀察中表述。把現場中兒童的想像、思維、語言活動結合起來。
3.2 發展學生思維,提供想像的基礎。思維是想像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創新性思維因素,著重引導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從而為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3 陶冶學生情感,激發想像的動力。當今科學的發展日益綜合化,集體的創造取代了手工業式的個人創造。因此,當個人的創新置身於創新群體中時,群體的環境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個人的創新活動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因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重視使學生之間在情境中產生互動,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補充、相互幫助的良好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從而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和情感共鳴,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十分必要。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因此語文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探索和積累教學經驗,通過轉變自身教育思想,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重視學生興趣的培養,加強創造思維訓練,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通過對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指引和誘導,培養學生的創造個性,讓今天的孩子的潛能得到更好的開發和發展,培養出更多的創新人才,創造更多的人間奇跡。使語文教學真正成為一片培植孩子創造思維的沃土、一塊培養孩子創新能力的天地。

Ⅱ 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關繫到小學生在將來學習過程中運用創新意識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共同面對的共同課題。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然後提出如何通過閱讀教學、通過自主探究性閱讀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創新思維;能力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一步,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創新能力對於整個社會和科學進步的重要性,而創新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因此社會上對於人創新思維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國從義務教育階段就開始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語文課程是小學生最早學習的課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已引起了許多語文教學工作者的關注,本文探討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二、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性
創新能力,主要包括自主學習能力、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像能力等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於學生未來學習、工作、生活中運用創新意識思維具有重要的意義。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的智力和身心的發育時期,同時也是學生形成邏輯思維和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在這一時期培養其創新意識和能力,對於其今後在學習和工作中進行發散性的思考,用創新的眼光看待問題大有益處。其次,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新課標的要求。根據我國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在該標准中已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是貫徹新課標的具體要求,必須認真對待和落實。
三、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1、引導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主動參與學習是發展創新性思維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主動參與才能充分發揮主體的能動作用,激發思維,發揮潛能,迸發創新思維的火花。閱讀教學就得營造一種主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創造一個有利於探索創新的學習情境,形成一種互動發展的學習空間。比如:在教 《烏鴉喝水》一文中,教師可以讓小朋友思考,還有什麼別的方式可以使烏鴉喝到水,有些小朋友提出可以使瓶子傾斜,有些小朋友提出可以在瓶子上戳個洞,有些小朋友甚至提出找一根麥管來吸,老師則應該把學生提出的方案一條一條列在黑板上逐一分析,並選擇出最合理和可行的辦法,不管形式如何,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鼓勵和表揚積極回答問題的學生,使其保持參與互動教學的興趣。例如:教學蘇教版教材《大江保衛戰》一文,學生知道經過人民子弟兵的浴血奮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了,但是許許多多的鄉親卻失去了苦心經營起來的可愛家園。筆者問學生:「如果你目睹了這一切心情會如何,又會想些什麼呢?」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安靜的教室頓時熱鬧起來,只見他們議論紛紛、交頭接耳、各抒己見:「我給他們寄去自己的壓歲錢,還要寫一封很長的信鼓勵他們勇敢地面對困難,重建家園。」「我打算發動全班同學捐款。」 「我准備給災區小朋友寄去《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鼓勵他們振作精神,克服困難。」 「我想和父母商量,把失去親人的孤兒接到家裡來,和我一起學習生活。」 「我要發奮學習,將來做一名水利專家,鎮住洪水這害人的惡魔。」 可見,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發展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好方法。
2、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質疑,發展創新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一個好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並在質問難討論爭辯中達到驀然回首,恍然大悟的效果,因此鼓勵學生質疑。首先要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每學一篇課文,我都要引導學生課前閱讀自學,在預習閱讀時就要求他們提出問題,並在講讀過程中不斷啟發和鼓勵學生質疑的興趣 調動學生質疑問難的積極性,並鼓勵學生帶著疑問自己去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積極思維 提高閱讀能力的一種好手段 例如在教學偉大的友誼這一課時,一位學生質疑:既然馬克思主義是恩格斯和馬克思共同創造的,為什麼只講馬克思主義,而不稱馬克思-恩格斯主義呢? 針對該生提的問題,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並指導學生抓住課題 偉大的友誼 這一中心,歸納形成這樣一組辯論題:馬克思主義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體現偉大的友誼 和 馬克思主義不署上恩格斯的名字更能體現偉大的友誼,引導全班學生進行討論,我肯定了他們在辯論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偉大的友誼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奮斗目標基礎上的 這樣既保護了學生大膽表達看法的積極性,又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了閱讀文章的分析能力 但僅僅這樣是不夠的,還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指點發問途徑 教給發問方法,指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具體解決,使學生善於提問勇於質疑和敢於創新 通常可引導學生分析課題提出問題,可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詞語提出問題,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重點句段提出問題,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文章的類型特點和聯系生活實際提出問題
3、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大膽想像,發展創造思維能力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 同時想像力也是創新思維最重要的東西,它是一種酶,能夠活化知識。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可利用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像,可對課文情節進行補描,可對故事結尾進行推理,也可對文章細節進行拓展等,讓學生據圖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想像,讓學生在思維的天空中盡情翱翔 如教《小攝影師》一課,課本結尾言猶未盡,可讓學生繼續推理想像,啟發學生: 從高爾基的語言動作中展開想像,小男孩還會再來嗎?為什麼?針對這樣的問題,學生興趣盎然,思維也就活躍了,他們可以聯繫上下文,在課文中找出自己看法的依據有的說:小男孩再來的可能性很大,理由是小男孩給高爾基照相的願望是那麼的強烈,這一強烈的願望促使他必須還會再來 有的說:高爾基如此熱情地接待他,配合他,他相信自己再來,仍然會受到高爾基的熱情接待
4、通過自主探究的閱讀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自主探究的閱讀對於學生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大有裨益,這是因為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發揮自己對問題和事物的想像,從而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運用自主探究的手段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具體來說,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式開展:第一,在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主動探究、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在這里教師要注意為了確保自主閱讀的有效性和目的性,教師必須對自主閱讀的主要內容有所限定,並事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去思考,在閱讀中運用自己的想像來回答這些問題,從而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第二,鼓勵學生多閱讀優秀課外讀物。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以及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的需要,股利其多閱讀優秀的課外讀物,比如: 《十萬個為什麼》、、上下五千年》、《自古英雄出少年》等,把古今中外的好書變成學生的語文課本,鼓勵學生從大量的課外讀物中汲取更豐富的營養,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在書的海洋里徜徉,使學生養成自主讀書、自覺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習慣。
5、利用現代閱讀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網路和多媒體等教輔工具越來越多的運用於各類學科的教學之中,小學語文教師也應該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網路並不陌生,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建立個人博客或網站,通過網路與學生進行交流,把有益於培養小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讀物或作文等放於網上供學生閱讀。比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外作業中留下上網閱讀作文的作業,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上網閱讀,這樣既增加了孩子語文閱讀能力,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也使孩子進一步拉近了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距離。
總之,追求教育的創新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還有很多,關鍵是我們能夠樹立創新教育的觀念,引導得法,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Ⅲ 如何培養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沒有學習的願望,那麼全部計劃、探索都會落空。因此,我們要珍惜孩子們的好奇心、求知慾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習成為孩子們深感興趣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創造一種平易、寬松、友好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放鬆的環境下形成一個自由自在的思維空間,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她們的體貼以及幫忙。教師還可以通過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使之振奮起來,產生積極探求新知識的慾望。教師還可以促使學生以一個探索者、發現者的身份投入到思維活動中,不斷獲得新知識,迸發創新慾望,這就需要教師創設多種懸念,留給學生探索的餘地,這樣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因為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還應善於發現和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我們還要鼓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勢的羈絆,在評估學生非基礎知識方面的答案時,要把有無創造性擺在首位,只有這樣不斷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讓學生頭腦中不斷閃現創造的火花。
二、挖掘語文教材中有利於創新的資源
進行創新教育,必須提供創新的條件。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教材已經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條件。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創新資源。教材中的不少課文,有時作者根據文學創作的需要,在行文中有意識地留下一些「空白」,言似盡而意無窮。教師可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抓住這些意味深長的「空白」,讓學生去想像、補充、延伸,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還有大量反映創新性的事物,有各種事物的對比,我們可以從教材中窺探出人們在不斷地創新,民族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對社會發展的作用。而這些事物正是人類創造的結晶,也是我們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最有說服力的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還歌頌了大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人」。他們有科學家,有發明家還有化學家,他們在不同的學科領域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學科神話。如發明了燈泡的愛迪生,地動儀的發明人張衡,以及我國現代的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童弟周等。教師可以根據他們的實際對學生進行創造精神的培養,他們勤奮的工作、科學的態度都會對學生的靈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語文教材是一座創造的寶庫。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地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並利用這些因素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為學生頭腦閃現創新的火花提供准備,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得到發展。
三、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一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從其方式角度看,可劃為發散性創新思維和收斂性創新思維。其中小學生最適合培養發散性創新思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起著很大的作用。因此,我認真鑽研教材,努力設計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正向、逆向、橫向、縱向等思維活動,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在教學課文時,我常常不拘泥於教材原有結構,而是根據教材實際需要,變序導讀、多向分析。《驚弓之鳥》一課要求學生復述課文,可讓學生變序復述,逆向前推,在逆向復述中訓練學生思維的獨創性、靈敏度、流暢性和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教師還要讓學生學會變相思考,變向思考是在制定解決某個問題的辦法或方案時,從各種角度改變觀點進行考慮,課文《田忌賽馬》講述的故事就是變相思考的例子。變相思考的主要方法是改變課文原來的思想觀點,讓學生探究原來的思想觀點的真正含義。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思維訓練方式還有許多,運用哪一種方式因人而異,但不論運用哪一種方式,都要遵循語文教學「雙基」訓練的規律,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習慣。
四、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
想像是創造的先導,是從模仿到創造的階梯。所以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先培養學生的想像思維能力。但是由於語文教學中有一些教材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遠,會造成學生理解教材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一個媒介,將教材變得生動豐富,進而讓學生易於理解,這對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是很有利的。21世紀,多媒體已經越來越多地被引進到教學上,它也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最好媒介。因此,教師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要合理地使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如教學《桂林山水》一課,為了使學生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我利用下載的視頻資料進行講課,讓學生清楚得看到灕江水平得像一面鏡子,然後讓學生去想像桂林山水的美,並讓學生用筆把自己想到的桂林山水表達出來,這樣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得到了充分培養。

Ⅳ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
語文教學是一門目的性和計劃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目標。初中語文教師一般根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首先,教學目標是培養計劃確定的依據。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一般包括:學生改寫、縮寫的思維能力,聯想和想像的思維能力,提取關鍵信息的思維能力。其次,語文教師要根據培養內容的不同,恰當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講授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時,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想像詩句中所描繪的場景,並將其呈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另外,在訓練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時,寫作訓練是最常見的練習方式,學生對一篇文章的完成不僅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衡量學生整體語文水平的體現。最後,教師要不斷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監控,不定期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督促學生積極反思自己的語文學習過程,及時總結得失,靈活調整自己的語文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
(二)創造環境,開發學生思維
1.課前導入,啟發思維
課前導入和開門見山是完全對立的兩種授課方式,開門見山就是直接進入主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處於迷茫狀態,而跟不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所以課前導入是語文教學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導入環節就是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逐漸進入講授主題,課前導入的目的一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另一個是活躍學生大腦,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出的問題。課前導入一般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導入、故事導入、名人名言導入、相關視頻導入的方式等。比如在講授《蘇州園林》的一課時。課前導入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一些蘇州園林的照片,並配上相應的音樂,讓學生產生置身其中的感覺,觀看完之後可以要求學生談一些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課前導入,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2.從文章著手訓練學生思維
文章是初中語文學習的有效載體,為了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的教材內容包含各種題材的文章,一般來說主要是包括說明文和科學小品類的常識性文章和包含詩歌、散文的文藝性文章。不同的文章體裁需要學生及時轉化學習的思維模式,比如文藝性文章屬於含蓄性質多一點的,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將感情融入到文章中,使學生的思維隨著作者感情的變化而變換,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
3.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和遷移能力的培養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點。遷移能力不僅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多是指學生想像和聯想能力的鍛煉。比如學生在學習「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充滿情境的詩句時,就會在腦海中會浮現出相應的畫面。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力。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必須適應新課改的時代步伐,徹底更新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相互配合,循序漸進地開展思維培養的過程。

Ⅳ 如何培養學生語文思維能力之淺見

淺談小學語文思維能力的培養

來源:《教育學文摘》2016年3月總第185期 作者:韓梅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給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教師應充分發掘教材中有利於思維的因素,恰當地選擇思維訓練的有效方法,為學生創造積極思考的條件激勵他們,思考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一、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創新實踐
目前,存在著這樣一種不爭的事實,一部分教師、教研員對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認為把課程改革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更是比較普遍,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這也是新課改推行發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針對這一狀況,要實現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首先是教者要實現理念的轉變,語文教師要從有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的高度來更新教學觀念,變「以教定學」的「主導型教育」模式為「以學定教」的「主體型教育」模式。真正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提供機會和時間去創新和實踐,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只有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二、啟發創造想像,自主創新
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像,豐富的想像是創新的翅膀。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語文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想像功能,找准想像的切入點,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展開豐富的想像,這樣對知識理解就會更透徹,思想和思維都會得到升華。教師創設條件,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像,自己去發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自立活動和實踐創造的天地。


三、注重實踐,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創新教育的一個顯著特徵是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才能轉化為創新能力,否則,創新意識會淡化,創新精神會消退,創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樓閣。小學語文創新教育要鼓勵學生投身社會實踐,讓學生充分展示語文創新才能,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充實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活動中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提高了對事物的判斷力和語文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具有創新意識的語文實踐活動也使學生學到了書本上所缺乏而學生真正需要的知識與能力,從而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語文創新能力。
四、發掘教材中有利於發展學生思維的因素
教材是發展學生思維的主要材料,是進行語言訓練的主要依據。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著許多思維因素,可直接用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充分利用教材,發掘教材中有利於提高語言水平和發展學生思維的因素。注意引導學生推敲課文的語句,啟發他們把握作者的思路,促使學生對文章的各種材料、各層意思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例如《科利亞的木匣》一文中,講媽媽挖出箱子和科利亞挖不到匣子兩個自然段,在理解時可引導學生對比著進行分折。媽媽的話強調了一點:算術有用——數數挖坑——易找到。科利亞雖然也依照媽媽的做法行事,結果卻相反。數數挖坑——找不到——算術不管事,問題出在哪裡?這里記錄了科利亞的思維過程,得到的便是「這里一定有原因」的判斷。科利亞經過自己的思考,終於找出了問題的症結。從中能夠看出他非常善於動腦筋,善於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這篇課文,就能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滲透的思維訓練。
五、打破常規,多方位開發學生假設、聯想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一直沿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方法。能不能打破常規,改變這種老師堂堂主動,學生課課被動的局勢呢?經過實踐,我們靈活運用了電教媒體的直觀、形象性,在課堂上啟發學生主動、積極假設、聯想,收到了滿意的效果。例如在講《烏鴉喝水》這一課時,我提出了思考題:如果當時周圍沒有石塊烏鴉應當怎樣才能喝到水呢?由於這個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定難度,於是出示了幾幅畫面來引導學生聯想,第一幅是位小朋友正拿一隻杯子向另一隻杯子里倒水,第二幅是洗衣盆里掉在外面的衣服角兒還在一滴滴往下滴水珠。第三幅則是一位小朋友將幾棵大白菜放在水盆里,盆里的水便溢出來了。針對以上幾幅富有啟發性的畫面,學生展開了豐富的聯想。大都得出了以下三種喝水的方法:將瓶子推倒,讓水流出來;銜來布條一頭浸在瓶子里,另一頭露在外面,讓水流出來;可以銜來小樹枝、小雜物等放入瓶子,讓水流出來。這樣用投影片的映示富有啟發性的畫面加快了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拓寬了思路,使學生的聯想能力得到充分的發展。
六、重視加強思維方法的訓練
想像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較為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教學中,教師在引導學生透過語言的體會、結構的理解,大膽進行創造性想像,把語言、篇章結構所表現的意義形象地表現出來,讓學生具體感受,做到有所感,有所知。如上《狼牙山五壯士》時,講到課文的結尾:五壯士英勇跳崖的部分,我讓學生發揮想像力,猜想五壯士跳崖後的故事將會怎樣發展,續寫這個故事。這種「再創想像力」可以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廣泛性以及創造性,使他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而拓展他們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總之,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我們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尊重學生個體,抓住一切機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欲。只要教師能夠不斷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善於引導,著意培養,那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Ⅵ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

多參加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一般情況下都是受限於課本知識,我們可以在教學版過程中增加游戲環節,包權括獎勵和懲罰,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去。
乏味的去說書本知識,有很多孩子是聽不進去的,多講一些小故事。讓孩子去寫感想,或者搶答的模式,讓孩子喜歡上你的上課模式,同時課後可以動手的課程,比如回家完成什麼任務,帶什麼東西到課堂上,讓大家去過目,通過什麼方式要到的。
多表揚,多散發思維。多讓孩子去做!讓他們開心

Ⅶ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育要適應當今知識經濟,要改革、要發展,其中更新教育觀念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處於核心地位。中共中央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全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1],同時還指出「智育工作要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實行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提高教學質量。」[2] 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共識和使命,核心是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人。「
創新思維是一種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是創新精神的基礎和創新能力的核心。語文是學好各門知識和從事各種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學生必須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語文學科的功能是多維的、綜合性的,它包含了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兩大基本功能。特別是由於語言的性質和作用,決定了語文學科發展創新思維的獨特優勢。
如何利用語文教學課堂這個主渠道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呢?筆者就依據近幾年所學知識及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教程中,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思維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多質疑,發揮語文學科的特殊功能,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一、 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熱情與興趣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從自己豐富的教育經驗出發,認為:「學習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高漲的熱情和濃厚的興趣是學習與創造的源泉和動力,能夠激發學生執著地去探索,在探索中,他們的思維才會靈活多變,充滿奇想。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努力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誘發學生強烈的創造欲。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是常用的方法。如教《黃山奇石》一文,以假想旅行的形式創設情境,能激起學生嚮往、神遊的心理。一番精彩的簡介使學生聽了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嚮往,因急切想了解黃山奇形怪狀的石頭,從而產生閱讀全文的強烈願望。
而巧設問題則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因為「動機是由需要推動,達到一定目標的活動動力」[8],比如「文中提到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這些沒有照片的怪石是什麼樣的?」這一問題則能大大激活學生的思維,學生藉助自己的理解可說、可畫、可做,也加強了課堂活躍的氣氛。
教師提問,鼓勵學生思考,要放開手腳。而激勵學生大膽發問,學會質疑,善於發現並且提出自己對教材的不同看法:或認識的差異,則可以使學生認識的動力系統和智力系統處於興奮狀態。比如《一分鍾》一課,教材中李老師說:「元元,今天你遲到了20分鍾。」有學生卻提出「晚起的一分鍾怎麼會變成20分鍾的?」這一問題,於是我們在班上展開了強烈的討論,在討論中,學生了解到了交通信號燈的變化規律,了解到了公共汽車的運行時間,最終找到了20分鍾消耗在什麼地方。

2、讓學生的思維留有空間。激發學生的靈感教師要善於抓住恰當的時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學過程中一些有深度,難度的問題一經提出,必須要時刻注意留有空間,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如果過早的作出評價就會扼殺學生的創造機會。
3、親近大自然,激發學生創造的靈感。學生的熱情與興趣往往是不穩定的、不持久的,這就需要老師隨時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以保持學生興趣的持久性。大自然以它的千姿百態、氣象萬千吸引著孩子,引發著孩子無窮的樂趣,也是孩子創作的原型。經常把孩子引入大自然,讓孩子「讀天讀地讀萬物」這是啟發孩子美的感受,帶給孩子藝術享受的最好方法。也是萌發學生創作靈感的最好途徑。
如帶孩子在瀑布所在地觀賞,不忘帶領孩子們誦讀「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春天與孩子們面對如絲的碧柳不失時機高吟「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正如美學理論家姚全興所說「任何一個從事兒童美育和從事兒童藝術人才培養的人,都應該為了兒童想方設法利用周圍的各種環境條件,即使是一座搖搖欲墜的橋、一個荒草萋萋的廢墟、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溪……」我們的語文教學如能注入這種思想,以美的大自然啟發孩子讀美的文學作品,孩子的學習過程將變得輕松、自由、充滿樂趣。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文學作品和大自然之間架設起一座心橋,產生觀察自然、體驗生活的興趣、激情,甚至奇思妙想,創作的熱望。
二、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
學生的創新思維,應注重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愛因斯坦說過:「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嚴格的說,想像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沒有想像,就沒有創新;善於創新,就必須善於想像。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憑借教材最大限度地啟發學生想像。
如《鋤禾》一文中有一副插圖,畫的是一個除草的農民,在烈日下擦著汗,抬頭望著太陽。教學時可以啟發學生設身處地想像這位農民當時又累又渴的情景,從而使學生在理解這首古詩時,能夠通過想像化難為易。
教學「孤帆遠景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兩句詩時,可以先准確,生動地描敘情景,然後讓學生邊讀邊想,在頭腦中形成畫面,猶如親眼看見,李白送好友後呆立江邊不肯離去,若有所失的神情。學生展開想像的基礎上,深刻理解了李白與友人的真摯情誼。
三、教給閱讀創新思維方法
如在課文《烏鴉喝水》教學中,就可以藉助「烏鴉銜石子喝到水」的方法,啟發學生觀察插圖尋找更多的喝水途徑。或者聯系生活,「假如你在野外遇到了類似情況,你要怎麼做?」這些問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也使孩子們不自覺得有了野外生存的經驗。
再如課文《司馬光砸缸》中,對於救人的方法,孩子們也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有的說:「砸缸多危險,砸傷人也不好啊!」有的說:「找跟繩子拉上來比較安全。」雖然他們的想法很幼稚,但這不正是他們創新思維的展示嗎?
教師在《曹沖稱象》一課教學中提出的「小朋友,你們有沒有比曹沖更好的稱象辦法?」本身就閃爍著創新的火花,是創新的表現。所以教師在學生的語文學習中要善於引導學生提出一些高質量的問題(或老師提出),讓學生在熟讀課文之後,結合自己的思考,作出獨到的回答,並鼓勵學生大膽求異。這樣,創新的火花才會越燃越旺。
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方面,美國教育雖然不盡100%成功,但他們的學校注重培養動腦動手和思考能力,讓八九歲的孩子去「搞研究」「做科研」,出個題目讓孩子自己到圖書館查資料,匯總,得出結論,這些本身和美國教育融為一體培養孩子創造力的東西是很值得我們借鑒的。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在於點燃學生創新的「火種」,培養學生敢於發問,勇於在老師的「旁敲側擊」下獨辟蹊徑,敢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的毅力和勇氣,只有這樣,我們的「樹人」工作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

Ⅷ 淺談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1、指導閱讀,進行訓練。例如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時,提問「最嚴厲的『三味書屋』有值得歌頌的嗎?」大多學生表示不值得。理由是「三味書屋」是封建教育制度的象徵,不值得歌頌,應該批判。這時,我就讓學生閱讀從「第二次行禮時」到「博學的人」這段文字並思考:這段話是褒還是貶。有的學生馬上醒悟這段是贊揚先生的。於是我又因勢誘導:「先生是封建制度的宣傳者,但是他在執教中有值得贊揚的一面,例如『有戒尺不常用』,就表現了他的進步與開明,可以贊揚。」學生恍然大悟,紛紛舉手,要求發言。如此一來,將學生的注意力導向於分析事物兩重性的逆向思維訓練,有利於形成創新思維能力。 2、指導寫作,進行訓練。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裝》時,我要求學生把皇帝在大臣們簇擁下遊行之後的情況,寫一篇續文。並要求學生把皇帝寫成更加殘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現皇帝有所悔悟。結果有一部分學生寫出皇帝由於此次所受欺騙及羞辱,回宮後,痛定思痛,勵精圖治,變成了一個令人敬重的皇帝。這是逆向思維的一大成效,有利於學生創造意識的培養和開拓精神的發揮。 二、通過提出問題,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中通過提出問題,可以誘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考。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提出問題不是單向的,不僅教師要有目的性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而且教師提問如果能夠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往往會使學生得到超常發揮。例如上《變色龍》一文教師提問:「血淋淋的指頭」的細節描寫是否多餘。有的學生認為,其描寫是赫留金被狗咬傷的見證,也是要求狗主人賠償的有力證據,並不多餘。有的則認為這樣的描寫會成為赫留金冒犯名狗的充分罪證,這是不該寫的。學生在這種矛盾的爭論中,思維大大激活,教師在此基礎上再給他們以肯定和贊許,激發更多學生進行創新思維活動。如此提問,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並且有深度,有靈活感,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更應鼓勵學生走進文本,深入思考,自主質疑,大膽發問。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能包辦,甚至代替解答,應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給學生營造創新的條件、機遇和氛圍,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 三、通過知識遷移,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知識是思維賴以活動的基礎,各種知識之間必然存在某種聯系。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應讓學生去探索知識的內在聯系,將學科知識從教材中延伸出去,或將其他知識切入進來,使教材內容與課外知識有機嫁接,架設起由已知通向未知的橋梁。這就要求教師注意知識的遷移,即注重學生對知識的靈活、綜合運用。例如在學習張志和的《漁歌子》①這首詞以後,將蘇軾根據《漁歌子》改寫成的《浣溪沙》②一詞的內容打亂順序:A、自庇一身青箬笠,B、西塞山前白鷺飛,C、相隨到處綠蓑衣,D、桃花流水鱖魚肥,E、斜風細雨不須歸,F、散花洲外片帆微。要求學生理清蘇詞的順序。蘇詞是對張詞的改寫,用的詞牌名是「浣溪沙」,共六句,其中有三句與張詞相同,有兩句與張詞相近,對照張詞,這五句的順序基本上可以排列出來。但還剩一句,無法安插,這就要從內容和形式兩個方面來揣摩。從內容上看,這句寫的是背景,應在前面交待,可以斷定屬上闕;再從形式上看,學生學過用「浣溪沙」詞牌填的詞,應知道「浣溪沙」上闕是三個七字句,這句放在上闕是沒有問題的。那麼,該放在什麼位置呢?從意義上來看,作者的視覺是由上而下的,景物順序應是山、鷺、洲、帆、水、魚;另外,這句與「西塞山前白鷺飛」對偶,可以確定,它應該放在第二句的位置。通過遷移,學生就清楚地了解了蘇詞的順序,從而實現遷移的目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同時,在實現遷移教學時,不僅要注意學科知識的融會貫通,更要重視不同學科知識的相互滲透,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其它學科知識,理解語文學科的知識,並通過知識的遷移解決新問題,獲得新的創新體驗。 四、通過比較分析,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只有比較,才有鑒別。比較的過程是事物間同中辨異,異中求同的過程,也是知識系統化、結構化的過程。在比較分辨時,或溫故知新,新舊知識相互滲透,融會貫通;或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不斷拓寬知識領域,激發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慾望,擴展思維空間,把語文教材中一個個知識點連接起來,逐步構建合乎邏輯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創新思維能力順利發展。在語文教學中通過比較分析,訓練創新思維能力,有兩種途徑:一是多採用一些比較閱讀訓練,讓學生在對照當中,從內容到形式上比較。或從寫作意圖上比較,或從思想主旨上比較,或從寫作手法上比較,或從語言風格上比較……二是在具體的試題中,要盡量考查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特別是客觀性試題中的辨別題,所列干擾支一定要「似是而非」,讓學生通過比較鑒別,透過其表象,發現其實質。通過同中辨異,異中求同,進行多側面、多角度的比較分析,將發散思維與聚合思維巧妙結合起來。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通過整理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教材是依據課程標准編寫的,每一段教材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教師在講解過程中,由於時間有限只能分節授課,不可能一次講完。每講一段課文之後,讓學生對知識內容進行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化。整理知識的過程,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讓學生整理知識,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時,應注意下列問題: 1、要求學生整理的知識,一定要有恰當的數量,最好以一個單元為標准,不宜過多或過少。因為太多,學生整理困難,會產生厭倦;過少,則達不到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2、學生整理知識要以質量為主,鼓勵創新,允許出差錯,教師不能因其有差錯就橫加指責,如果這樣,創新便永遠不會出現。教師一定要注意給予適當評價,對其缺點要曉之以理,細心糾正,對其創新要及時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作用,激活其思維,開發其深藏的創造力。 3、對於中學生,教師可以嘗試,未授完課之前,讓學生整理知識,邊整理邊思索,教師再找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六、通過變化題型,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習題訓練是一切學科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只有通過問題的訓練,才可以使所學知識得以鞏固和強化,語文學科也同樣如此。只有採取一題多變和多題歸一的方式,對知識進行深化並提高分析能力和解答技巧,提高思維的靈活性、變通性和創新性。一題多變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有效方法。在一個知識點的基礎上,改變問法、改變材料或改變因果關系,使之變為更多的有價值的有新意的問題,可以使更多的知識得到應用,從而獲得一題多解的效果,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隨問題的不斷變換而得以提高。在許多問題當中,進行分類分析,抓住問題的共同特徵,掌握解答相同問題的規律,達到解答一題則弄通一片的效果,從而總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獨特方法。這樣通過變化題型,能夠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良好的訓練與提高。

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目前語文教強調讀本,實際教部教師味強調讀甚至讓些目閱讀占量間讀固重要加思考讀恰恰忽視創造力培養何培養習創造力呢教應注意幾點:
、激發積極思維習機
往教般科知識始認知識間定邏輯順序做遵循習應該循序漸進原則能使平穩由已知向未知、由舊知向新知渡顯合理性僅僅教師單面按教材思路設計教端利於激發習積極性我認語文課應該興趣語言問題或極富染力語入手通系列激發探索興趣例講解《十街送總理》前我始:歲月風雨洗我許記憶歷史車輪磨掉我許往事我永遠忘記——19761月8我敬周總理逝世億萬民悲痛欲絕淚水灑遍祖九七六月十午百萬群眾雲集安街兩旁淚雨哀哭聲向徐徐總理靈車沉痛告別歷史空前送葬禮直今十街送總理情景依清晰留記憶盡管我沒親眼見情景今我要《十街送總理》篇課文卻我帶進催淚場面我懷著滿腔激情低沉語調稍微慢點節奏朗誦著凝視雙眸聽著想著……種激情語言導入堂課我整節課精力旺盛想知做比起照本宣科講解論何其收效都明顯
另外值注意語文課問題與杜威興趣觀同事興趣基礎語文知識基本概念或原理表現形式"問題"作始僅具濃厚探索興趣且使與系統語文知識掌握相聯系使由興趣習機變穩定、持久探索機
二、擴展延伸培養思維敏銳
思維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發現缺漏、需求尋及未完部能力問題敏度教材習提供例教既要依靠要受限制才能發展思維培養創新能力例:我教《鳥堂》課習7、8 自段我問同懂問題同問:『翠綠顏色明亮照耀著我眼睛似乎每片樹葉都新命顫』『新命』指說『顫』按往要求讓理解指榕樹命力強行我覺說抽象要讓明白命力難所我教讓聯系文結合自實際及平積累說說自理解結答真精彩極:說風吹,說鳥,說太陽照射說樹葉綠讓作者看花眼產錯覺說榕樹著旺盛命力幾點難看完全突破教材束縛找新點說明思維敏銳力提高
三、善教善放引導創新
某種興趣問題產疑問往往急於解其答案教師能採用便捷、簡單莫於自解知識直接傳授給令佩服同讓暫滿足使教師產依賴思想若教師讓創新管問聽任放任自由容易使形真胡思亂想達真創新同失習興趣例教《春》文我讓觀察解體內容提問:圖哪看春接著加點撥拓寬思路粉紅桃花白色梨花除文我身邊春哪些各式各花呀孩聲爭先恐搶著說要自知道管季節花都說整教室亂我趕緊制止及插入四季並重點提各季節些典型花(荷花夏季菊花秋梅花冬)僅腦筋想問題且能使說具體、連貫內容
語文教程我必須善於教導同必須何放手讓孩自主習放飛自想像我應注意引導探索知識掌握原知識基礎放手讓自摸索必要做適引導使習式更靈讓探索實現質疑飛躍求創新精神培養

閱讀全文

與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