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數學試講 應該講什麼
講四年級正在學習的內容,他們上到哪裡你就講哪裡,要注意備課清晰點,要詳細列明應該講的知識點,不要錯漏,應該說直接上新課好一點,講得好不好學生或老師馬上就可以評價你的課.不要太緊張,要多提問問題,提問之後馬上要對該回答進行評價,好或不好,表揚語句不能老是重復.心理壓力不用太多,就算你講得不好,人家老師也會補充的,關鍵是你要用心.
⑵ 小學數學評課應從哪幾方面來評
1、從處理教材上做出分析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的准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
2、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課首先要分析教學目標。現在的教學目標體系是由「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組成的,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
如何正確理解這三個目標之間的關系,也就成了如何准確把握教學目標,如何正確地評價課堂教學的關鍵了。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緣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看教學思路設計,寫作要有思路,寫文章要有思路,上課同樣要有思路,這就是教學思路。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
看課堂結構安排,課堂結構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效果。
評課意義:
有利於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確立課改新理念。教育思想,通俗的說法,就是教育的觀念,對教育的認識,或對教育的主張。教育思想人人有之。教育思想有層次之分:教育認識、教育觀念、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也稱為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教育理念是一種思想,一種觀念,一種理想,一種追求,一種信仰。所以,可以說,教育理念是一種理想化、信仰化了的教育觀念。教師一定要確立自己的教育理念,它是教師的主心骨。
先進的教育思想不僅課堂教學的靈魂,也是評好課的前提。所以,評課者要評好課,首先必須研究教育思想。
在評課中,評課者只有用先進的教育思想、用超前的課改意識去分析、透視每一節課,才能對課的優劣作出客觀、正確、科學的判斷,才能給授課者以正確的指導,從而促進授課者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揭示教育規律,促進學生發展。
若用傳統陳舊的、僵化的教育思想去評課,不僅不能給授課者以幫助,反而可能會產生誤導。
⑶ 《小學數學課標解讀》在哪兒能找到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准》(修改稿)
前 言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修改稿)》(以下簡稱《標准》)是針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育制定的。根據《義務教育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的要求,《標准》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明確數學課程的性質和地位,闡述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提出數學課程目標與內容標准,並對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材編寫)提出建議。
《標准》提出的數學課程理念和目標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與教學具有指導作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教學活動的組織應當遵循這些基本理念和目標。《標准》規定的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每一個學生應當達到的基本要求。《標准》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在實施過程中,應當遵照《標准》的要求,充分考慮學生發展和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為使教師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有關的目標和內容,以利於教學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標准》提供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案例,供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參考。
設 計 理 念
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與人類的活動息息相關,特別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學更加廣泛應用於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數學作為對客觀現象抽象概括而逐漸形成的科學語言與工具,不僅是自然科學和技術科學的基礎,而且在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素養是現代社會每一個公民所必備的基本素養。數學教育作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使學生掌握現代生活和學習中所需要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數學在培養人的科學推理和創新思維方面的功能。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具有公共基礎的地位,要著眼於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發展。課程設計要滿足學生未來生活、工作和學習的需要,使學生掌握必需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學生抽象思維和推理能力,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都要得到發展;要符合數學科學本身的特點、體現數學科學的精神實質;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在呈現作為知識與技能的數學結果的同時,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體驗從實際背景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構建數學模型、得到結果、解決問題的過程。
為此,制定了《標准》的基本理念與設計思路。
基 本 理 念
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課程內容既要反映社會的需要、數學學科的特徵,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它不僅包括數學的結論,也應包括數學結論的形成過程和數學思想方法。課程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有利於學生經驗、思考與探索。內容的組織要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系,直觀與抽象的關系,生活化、情境化與知識系統性的關系。課程內容的呈現應注意層次化和多樣化,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
數學活動是師生共同參與、交往互動的過程。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統一,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也是數學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活動過程。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益友的經驗為基礎,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的機會。要處理好教師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關注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關注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盡力信心。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有機結合。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以及所具有的優勢,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設計思路---關於學段
為了體現義務教育數學課程的整體性,《標准》統籌考慮了九年的課程內容。同時,根據兒童發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具體劃分為三個學段:
第一學段(1-3年級)、第二學段(4-6年級)、第三學段(7-9年級)。
設計思路---關於目標
《標准》提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和分學段目標,並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具體闡述。
《標准》用了「了解(認識)、理解、掌握、運用」等認知目標動詞表述知識技能目標的不同水平。一句「基本理念」,數學學習必須注重過程,《標准》使用「經歷(感受)、體驗(體會)、探索」等認知過程動詞表述學習活動的不同程度。使用這些動詞進行表述是為了更准確地刻畫上述四個方面的具體目標。在《標准》中,這些動詞的具體含義如下。
了解(認識):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徵;根據對象的特徵,從具體情景中辨認或者舉例說明對象。
理解:描述對象的特徵和由來,闡述此對象與相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掌握: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用於新的情境。
運用:用已掌握的對象,選擇或創造適當的方法。
經歷(感受):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感性認識。
體驗(體會):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認識或驗證對象的特徵,獲得經驗。
探索:獨立或與他人合作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發現對象的特徵及其與相關對象的區別和聯系,獲得理性認識。
設計思路---關於學習內容之一:數與代數
在各個教學段中,《標准》安排了四個方面的內容:「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
數與代數
「數與代數」的主要內容有:數的認識,數的表示,數的大小,數的運算,數量的估計;字母表示數,代數式及其運算;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數等。
在「數與代數」的教學中,應幫助學生建立數感和符號意識,發展運算能力,樹立模型思想。
數感主要是指關於數與數量表示、數量大小比較、數量和運算結果的估計等方面的直觀感覺。建立「數感」有助於學生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理解或表述具體情景中的數量關系。
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一般性的運算和推理。建立「符號意識」有助於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運算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運算是基於法則進行的,通常運算滿足一定的運算律。學習這些內容有助於理解運算律,培養運算能力。
模型也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方程、方程組、不等式、函數等都是基本的數學模型。從現實生活或者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是建立模型的出發點;用符號表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是建立模型的過程;求出模型的結果並討論結果的意義,是求解模型的過程。這些內容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應用意識,體會數學建模的過程,樹立模型思想。
設計思路---關於學習內容之二:圖形與幾何
圖形與幾何
「圖形與幾何」主要內容有:空間和平面的基本徒刑,圖形的性質和分類;平面圖形基本性質的證明;圖形的平移、旋轉、軸對稱、相似和投影;運用坐標描述圖形的位置和圖形的運動。
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應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空間觀念是指根據物體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根據幾何圖形想像出所描述的實際物體;能夠想像出空間物體的方位和相互之間的位置關系;根據語言描述或通過想像畫出圖形等。
直觀與推理是「圖形與幾何」學習中的兩個重要方面。幾何直觀是指利用圖形描述幾何或者其他數學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在許多情況下,藉助幾何直觀可以把復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幾何直觀不僅在「圖形與幾何」的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並且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中。
推理是數學的基本思維方式,也是人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思維方式,因此,與直觀一樣,推理也貫穿在整個數學學習中。推力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合情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出發,憑借經驗和直覺,通過歸納和類比等推測某些結果,是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演繹推理是從已有的事實(包括定義、公理、定理等)出發,按照規定的法則(包括邏輯和運算)驗證結論,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過程。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合情推力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發現結論;演繹推理用於驗證結論的正確性。
設計思路---關於學習內容之三:統計與概率
統計與概率
「統計與概率」主要內容有:收集、整理和描述數據,包括簡單抽樣、記錄調查數據、描繪統計圖表等;處理數據,包括計算平均數、中位數、眾數、極差、方差等;從數據中提取信息並進行簡單的判斷。簡單隨機事件及其發生的概率。
在「統計與概率」中,幫助學生逐漸建立起數據分析的觀念是重要的。數據分析包括:了解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應當先做調查研究、收集數據,通過分析作出判斷,體會數據中是蘊涵著信息的;體驗數據是隨機的和有規律的,一方面對於同樣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數據可能會是不同的,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夠的數據就可能從中發現規律;了解對於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問題的背景選擇合適的方法。在概率的學習中,所涉及的隨機現象都基於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是有限的、每個結果發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統計與概率」的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密切,必須結合具體案例組織教學。
設計思路---關於學習內容之四: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
「綜合與實踐」是以一類問題為載體,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活動,是幫助學生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重要途徑。針對問題情景,學生藉助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獨立思考或與他人合作,經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感悟數學各部分內容之間、數學與生活實際之間及其他學科的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內容的理解。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是有益處的,還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合理地設計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是達到教學目標的關鍵,既要考慮學生的直接經驗、能夠啟發學生思考,也要考慮問題的數學實質、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這種類型的課程對教師是一種挑戰,教師應努力把握住問題的本質,能夠引導學生思考,同時,教師又應努力幫助學生整理清楚自己的思路,指導學生以不同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成果或報告自己的工作。
這種類型的課程應當貫徹「少而精」的原則,保證每學期至少一次。它可以在課堂上完成,也可以將課內外相結合。
設計思路---關於實施建議
為了保證《標准》的順利實施,《標准》分別對教學活動、學習評價,以及教材編寫、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實施建議;同時,為了更好地說明課程內容,《標准》在相關部分提供了一些案例。以上內容供有關人員參考、借鑒。
《課標》修改稿---總體目標(1)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
1、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了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課標》修改稿---總體目標(2)
「總體目標」具體闡述如下:
知
識
技
能 *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等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經歷圖形的抽象、分類、性質探討、運動、位置確定等過程,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經歷在實際問題中收集和處理數據、利用數據分析問題、獲得信息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積累綜合運用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數學活動經驗。
數
學
思
考 *體會代數表示運算和幾何直觀等方面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
*了解數據和隨機現象,體會統計方法的意義,發展數據分析和隨機觀念。
*在參與觀察、實驗、蔡祥、鄭明、綜合實踐等數學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能力,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學會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
問
題
解
決 *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和其他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
*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發展創新意識。
*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評價與反思的意識。
情
感
態
度 *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
*體驗獲得成功的樂趣,鍛煉克服困難的意志,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體會數學的特點,了解數學的價值。
*養成勇於質疑的習慣,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
《課標》修改稿---總體目標(3)
總體目標的四個方面,不是互相獨立和割裂的,而是一個密切聯系、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課程組織和教學活動中,應同時兼顧四個方面的目標。這些目標的實現,使學生受到良好數學教育的標志,它對學生的全面、持續、和諧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的發展離不開知識技能的學習,知識技能的學習必須有利於其他三個目標的實現。
《課標》修改稿---學段目標之第一學段(1-3年級)
知識技能
1、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常見的量;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了解估算。
2、經歷從實際物體中抽象出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過程,了解一些簡單幾何體和常見的平面圖形;感受平移、旋轉、軸對稱,認識物體的相對位置。掌握初步的測量、識圖和畫圖的技能。
3、經歷數據的收集和整理的過程,了解簡單的數據處理方法。
數學思考
1、能夠理解身邊有關數字的信息,會用數(合適的量綱)描述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現象。發展數感。
2、再討論簡單物體性質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對簡單的調查數據歸類。
4、會思考問題,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討論問題過程中,能夠初步辨別結論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問題解決
1、能在教師的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獲得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
3、體驗與他人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過程。
4、初步學會整理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
情感態度
1、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務(現象)有好奇心,能夠參與數學活動。
2、在他人幫助下,體驗克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的過程。
3、了解數學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有密切聯系。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詢問「為什麼」的習慣。
《課標》修改稿---學段目標之第二學段(4-6年級)
知識技能
1、體驗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理解分數、百分數的意義,了解負數,掌握必要的運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義;掌握用方程表示簡單的數量關系、解簡單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圖形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系,了解一些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基本特徵;體驗圖形的簡單運動,了解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掌握測量、識圖和畫圖的基本方法。
3、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掌握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技能;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簡單的計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數學思考
1、能夠對生活中的數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釋,會用數(合適的量綱)、字母和圖表描述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初步形成數感,發展符號意識。
2、在探索簡單圖形的性質、運動現象的過程中,初步形成空間觀念。
3、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與表示數據,歸納出有用的信息
4、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達思考的過程與結果;在與他人交流過程中,能夠進行簡單的辯論。
問題解決
1、能從社會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能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3、能藉助於數字計算器解決簡單的計算問題。
4、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嘗試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
5、能初步判斷結果的合理性,經歷回顧與分析解決問題過程的活動。
情感態度
1、願意了解社會生活中與數學相關的信息,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引導下,嘗試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相信自己能夠學好數學。
3、在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4、初步養成樂於思考、實事求是、勇於質疑等良好品質。
⑷ 總結小學數學知識體系
數與代數 實踐與綜合運用 空間與圖形 統計與概率
數的認識 數的運算 常見的量 式與方程 探索規律 圖形的認識 測 量 圖形和變換 圖形與位置 數據統計初步 不確定現象 可能性
一上 10以內數的認識 10以內數的加減法 認識鍾表 (分類) 數學樂園 認識立體圖形 條形統計圖雛形
11-20各數的認識 20以內的進位加法 (整時與半時) 我們的校園 認識平面圖形
一下 100以內數的認識 20以內退位減法 元\角\分 找規律 擺一擺,想一想 圖形的拼組 以一當一統計圖
100以內加減法一 時與分 (圖形和數) 小小商店 長\正方形特點
二上 100以內加減法二 數學廣角 我長高了 不同方向看物 米和厘米的認識 以一當二統計圖
乘法含義及表內乘 (排列\組合) 看一看,擺一擺 角的初步認識
二下 1000以內數認識 除法含義及表內除 克和千克認識 (解決問題) 找規律 剪一剪 銳角與鈍角 平移與旋轉 復式統計表
萬以內數的認識 萬以內加減法(一) (周期與遞增) 有多重 以一當五統計圖
三上 分數的初步認識 萬以內加減法(二) 噸的認識 數學廣角 填一填,說一說 四邊形的認識 周長的含義及計算 可能與一定 可能性大小
有餘數的除法 秒的認識 毫米\分米的認識
多位數乘一位數 時間的計算 (排列\組合) 擲一擲 千米的認識
三下 小數的初步認識 除數是一位數除法 年 月 日 (解決問題) 數學廣角 製作年歷 面積的含義 用八個方位詞描述物體方向 簡單數據分析
兩位數乘兩位數 24時記時法 (集合) 長\正方形面積計算 簡單路線圖
小數的簡單加減 (等量代換) 設計校園 平均數
四上 億以內的數 用計算器計算 數學廣角 1億有多大 直線\射線\角 角的度量 復式條形統計圖
比億大的數 三位數乘兩位數 垂直與平行 畫角
除數是兩位數除法 (統籌原理) 你寄過賀卡嗎 四邊形與梯形
四下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四則運算 數學廣角 營養午餐 三角形的分類 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 單式折線統計圖
運算定律與簡便算 三角形的性質
小數的加減法 (植樹問題) 小管家 圖形的拼組
五上 小數乘\除法 用字母表示數 數學廣角 量一量 找規律 觀察物體 平行四邊形面積 公平性
積\商近似數 (正\左\上面) 三角形面積
計算器探索規律 梯形面積
解決問題 解簡易方程 (編碼) 鋪一鋪 組合圖形面積
五下 因數和倍數 同分母加減法 數學廣角 粉刷圍牆 認識長\正方體 體\容積意義 軸對稱 眾 數
2\5\3的倍數特徵 異分母加減法 長\正方體表面積
質數和合數 分數加減混合運算 長\正方體體積 旋轉90度 復式折線統計圖
分數的意義和性質 (稱找次品) 打電話
約分(最大公因數) 欣賞設計
通分(最小公倍數)
六上 百分數意義 分數乘\除法 數學廣角 確定起跑線 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計算 用數對定位置 扇形統計圖
百\分\小數互化 分\小數混合運算
解決問題
比和比的運用 (雞兔同籠) 合理存款 圓的面積計算
六下 負數的認識 比例的意義和性質 數學廣角 自行車里的數學 圓柱的認識 圓柱的表面積 扇形統計圖分析
完整的數軸 正\反比例的意義
數的大小比較 比例的應用 (抽屜原理) 節約用水 圓錐的認識 圓柱體積計算 折線統計圖分析
(圖形放大與縮小) 圓柱的展開圖 圓錐體積計算
⑸ 淺析怎樣培養和提高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數學閱讀能力相比較語文來說,往往容易被忽略,數學重視的是思維邏輯的培養,然而閱讀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是人們獲取知識的基本途徑之一,同時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知識。數學的學習同樣需要這種能力,一方面是對數學教材的理解,這需要學生深入的閱讀才能夠更好地掌握教材的內容,另一方面,從教學實踐來看,無論是學生的試卷還是作業,學生在解決問題時出現的錯誤,有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沒有認真仔細的閱讀題目。由此可以發現,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對於小學生的基礎還有成績的提高而言,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小學六年級是小學升入初中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習成績的提高對於學生來說非常重要,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沖刺和備戰升學考試。
一、小學生在數學閱讀方面存在的問題
1.教材閱讀的忽視。教材對於學生來說還是一個基礎的學習,教材的知識內容涵蓋的是一個全面的知識體系,因此,小學生不能夠忽視教材的作用,需要認真地閱讀,細致地學習。然而在實際數學教學中,總能出現這樣的現象,老師會在下課前的幾分鍾,布置一下今天的課後作業,並囑咐學生下課之後認真的閱讀課本的例題,領悟今天所學的內容,然而迫不及待下課的學生僅僅只是簡單地記下習題的頁碼,之後就將課本扔在一邊。教師在備課做到了重視教材,研究教材,在上課時形成了自己的講課模式,然而此時卻忽視了教材對於學生的重要性,上課時學生跟著老師的備課內容走,就以為學到了全部的知識,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只會聽課而放棄了閱讀,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2.缺乏閱讀興趣。語文教材圖文並茂,內容豐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教師往往是邊講解邊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因此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在日常的教學中得到了培養和提高。然而,相比較語文教材,數學教材更加註重的是邏輯性和概括性,在教材編排上基本都會按照順序來,從准備題、例題、試一試到練習,一成不變。對學生而言,一成不變的數學教材相比較內容豐富的語文教材,缺少了那麼一點新鮮感和吸引力。也就導致了他們對數學教材的閱讀興趣的缺失。然而,日常的教材學習是一個基礎,有了閱讀教材的能力,在以後的考試中面對題目才能保證閱讀的准確性。教材對於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說是一個基礎,是教與學的橋梁,教師需要利用好這個橋梁,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3.自學能力的降低。長時間對教材閱讀興趣的缺失,會導致學生在數學自學能力方面的下降。學生在日常的教材學習時不知道如何去閱讀例題,僅僅是輕描淡寫地掃兩眼,不會運用自學符號,在思考解題時不會進行旁註,導致學生在考試時解題不知該如何下手。這說明學生在閱讀教材時出現了明顯的錯誤,嚴重忽視了教材的基礎導向用作。
二、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數學閱讀方法
1.重視教材的閱讀。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要結合教材教授知識,有些教師習慣於備課之後按照自己的思路講解,這當然是不錯的教學方法,也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但是,要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材還是學生最好的閱讀對象,所以老師在備課的時候還是可以適當地結合下教材,引導學生去閱讀教材內容,特別是教材的例題,解題思路等。因此,如何在備課的同時適當的引入教材,這就需要創新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模式能夠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同時也有助於提高自學能力。
2.創新教學方法,激發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適用於任何年齡段的人。尤其對於小學生,興趣是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良好的興趣能夠引導他們進行有效的學習以及智力的開發。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首先還是要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數學教材的內容不會變,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也不會變,可以變化的是教師的教授方式,靈活的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掌握教材內容。一方面教師需要研究學生心理,了解什麼能夠使學生感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多學習一些語言閱讀訓練的方法,可以適當地引用語文閱讀教學的模式。貼合實際生活的情景設置,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發揮想像,理解題目,也能夠根據生活經驗找到閱讀的重點,理解例題的解題思路。適當難度的情景問題的設置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呈現與學生原有知識相矛盾的現象,設置懸念;或提供幾個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3.掌握方法,引導學生有效閱讀。
(1)閱讀要動口。當然這里的動口並不是讓學生想閱讀語文課文那樣大聲地朗讀,數學的閱讀需要學生在內心默讀,特別是針對數學概念、定義、定理等知識需要在內心反復咀嚼,准確理解。
(2)閱讀要動手。閱讀重在讀,這點毋庸置疑,但是動手閱讀對於很多學科來說,是掌握閱讀內容最好的辦法。對於數學閱讀來說,針對教材中的定義,老師要引導學生動手閱讀,畫一畫找到定義的重點,反復理解。針對例題和習題,學生在閱讀時需要動手圈一圈,圈出解題的重要信息,找到快速解題的方法。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一些實踐操作類的知識,像幾何圖像題目等,需要學生動手摺一折,實際的操作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想像圖形。
三、結語
小學數學閱讀其實同語文閱讀一樣,需要引起教師和學生足夠的重視,找到有效的途徑在日常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才能夠為學生今後的考試提高解題效率,提高學生的成績奠定基礎。特別是針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快速有效的解題方法,有助於學生最後的考試沖刺。
⑹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估
估算是根據基本的算理及日常生活、生產中的知識與經驗,對事物的數量或結果作出的大概推斷,它在很大程度上體現著一種近似的口算,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對數量及時間和空間等有整體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認識。加強估算教學和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是國際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
一、強化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興趣
在數學教學中強化估算意識,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的思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處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教師要做啟發學生運用估算的有心人,有意識地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將估算與現實生活中的有關問題聯系起來,逐步滲透強化,讓學生在心理體驗中感受這一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從而主動探索估算的方法,增強估算意識,培養估算興趣。
如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以後,可讓學生嘗試估算某個出操方陣的學生人數有多少,家中住房的實用面積大約有多大;學習千克的認識以後,可讓學生嘗試估算日常生活中有關物品質量;學習毫米的認識以後,可讓學生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寬度或厚度等等,讓學生感受估算的樂趣,並切身體驗用估算解決問題的實用性和便捷性,凸現估算應用的價值。
二、結合計算訓練,形成估算習慣
估算作為一種計算方法,是學生應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每個人隨時都有可能用上估計數量進行估算,所以有必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估算習慣。而口算和筆算恰恰為估算提供充分的「素材」,教師要不失時機結合口算、筆算訓練估算,估算反過來又促進口、筆算的熟練化。因此,訓練時,不論是先估算後計算,還是先計算後估算檢驗,都應如實記錄估算與計算的結果,比較分析它們之間的出入,以不斷改進估算技巧。如估算51×2.04,將51看作50,2.04看作2,就會發現50×2=100,原式結果要比100大;再如9+99+999+9999=?具有估算習慣的學生則在頭腦中對數據稍作變化,幾乎會脫口說出結果。當然要想學生有這樣的能力,就要求教師要有意識地經常性地引導學生對自己計算的結果進行估算,從而形成良好習慣。
三、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技能
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估算內容,引導學生在審題、解題、驗證中掌握一些估算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估算速度、檢查計算結果算得對不對,而且也是提高估算技能的重要途徑。
1.教給學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如:近似法、觀察法等。
近似法是估算中經常用到的方法,即四捨五入(也可根據實際具體情況)取數的近似值,再計算結果。如計算:1137+5044-3169,用省略最高位後面的尾數取它們的近似數,再把近似數相加減,求出估算值,即:1137+5044-3169≈1千+5千-3千=3千,所以原式的值應在3千左右。
觀察法,即觀察算式、數據、圖形的特點,從整體或局部對結果進行分析或審查判斷出結論。如一條曲線把一個長方形分為甲、乙兩部分,明顯可以看出甲的面積大於乙的面積;再讓學生比較甲、乙兩部分的周長,學生往往會憑感覺,馬上得出甲的周長大於乙的周長,而仔細觀察分析就知甲、乙兩部分的周長相等。
2. 倡導運用不同的估算方法。由於估算的結果是近似值,就要允許有誤差。這就為體現不同的估算方法,鍛煉學生創新意識提供了空間。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常規,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採取不同的方法進行估算,只要在合理誤差的范圍內,能迅速口算、估出答案,均應予以肯定。估算提倡以快、靈為原則,在合理誤差的范圍內不拘一格地思考,標准答案應提供一個誤差范圍,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
3. 靈活運用估算方法。掌握了一定的估算方法後,在解決現實問題中還要靈活選取恰當的估算方法進行估算,使估算的結果更具合理性與現實性。如:四年級學生秋遊,每套門票49元,一共需104套票,應准備多少錢買票?列式為:49×104,估算一:49≈50,104≈100,50×100=5000,應准備5000元;估算二:49≈50,104≈110,50×110=5500元,應該准備5500元。解題後應引導學生思考:誰估算更好些,為什麼?盡管估算方法一是按「四捨五入」法進行的正確計算,但實際現實問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將104看作110更合理些、更符合實際。通過這樣的對比,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在解決現實問題時運用估算,要從實際出發。
總之,加強估算是新課程對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改革提出的一項要求,教師要把估算教學適時地體現於課堂教學之中,以提高學生初步的估算能力,拓寬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去解決有關問題的能力。
⑺ 馬立平為什麼要寫小學數學的掌握和教學
他熱愛這個事業
⑻ 如何提高小學二年級數學計算能力
如何提高數學計算能力
一、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進行強硬的理論、法則學習
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築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四則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 在整數乘法中出現的兩個錯例25乘3等於95,24乘5等於100,很典型的反映了學生在學習算理的過程中,沒有很透徹地理解乘法算理,關於乘法進位的數字該怎麼處理學生是比較模糊的。再者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中的兩個錯例(1。44除以1。8等於8,11。2除以0.05等於22.4)也說明了學生對於法則的理解不夠深刻。
要明白的順序和運算定律的意義,運算順序是指同級運算從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沒有括弧的算式里,如果有加、減,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有括弧的要先算小括弧裡面的,再算中括弧裡面的。 小學教材中主要講了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減法的一個性質:「從一個數里減去兩個數的和等於從這個數里依次減去兩個加數。」以及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這幾個定律對於整數、小數和分數的運算同時適用,用途是很廣泛的。 兩個錯例中[327-(27+75)=375 87乘2除以87乘以2=1],都說明了學生對於計演算法則和運算定律的錯誤認識。
二、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基礎知識的過關、理解和掌握
理解和掌握基礎知識,是形成計算能力的前提。學生面對計算題,要得到計算結果,首先要考慮運用什麼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演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基礎知識決定了是否具有計算能力。例如,學生要具有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必須先要理解分數的意義和性質,理解並且掌握如通分、約分、帶分數與假分數之間的互化等基礎知識和相應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關的基礎知識講清楚,讓學生真正掌握了,學生計算才不會出現差錯。相對於低年級來說,高年級的基礎知識更為豐富,因此在教學中切不可急於求成,而應幫助學生從整理已學的基礎知識開始,運用遷移,不斷深入。如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法時,首先讓學生回答加法的意義,學生就會知道是把兩個數(或多個數)合半成一個數的運算,接下來讓學生觀察發現異分母分數、分數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懂得了這個道理後,再引導學生運用通分知識,「化異為同」,於是問題就轉化為已掌握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法了。
三、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過硬的口算能力
新《課程標准》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應突出體現數學的基礎性和發展性。」作為口算能力來說,它是學習數學的基礎,而且口算能力的高低,對學生基本的運算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口算能力的訓練,有助於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綜合的思維能力;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創新意識的增養。如何進行口算能力訓練是值得探討和研究的重大課題。 教學實踐告誡我們,學生的口算能力訓練,是非常必要的,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
四、計算能力的提高需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重視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
1、使學生養成認真校對的習慣。
2、使學生養成審題的習慣。要求學生看清題目中的每一個數據和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選擇合理的運算方法。
3、使學生養成仔細計算、規范書寫的習慣。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格式正確、字跡端正、做到不潦草,不塗改,保持作業整齊美觀。
4、使學生養成估算和自覺驗算的習慣。交給他們驗算和估算的方法,並將驗算作為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進行嚴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進行檢驗答案的正確性。
5、使學生養成相互檢查的習慣。一道題初步計算完了,不能算計算完全結束了,學生在計算中,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這就要求學生進行仔細的檢查。
6、要善於打草稿的習慣。
⑼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目標與要求嗎
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初步了解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形成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第一單元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學內容:P6/例3 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弧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第三課時:教學內容:P11/例5(強化小括弧的作用)、歸納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弧的作用。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第四課時:教學內容: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使學生掌握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學重、難點: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難點: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准確描述。
第二課時:教學目標:能繪制平面示意圖,通過製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通過繪制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通過教學使學生以不同的地點為觀測點判斷方向。2在學生學會確定任意方向的基礎上,使學生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3「做一做」呈現了兩名學生合作判斷對方所在方向的活動情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重點:為什麼在描述兩個城市位置關系的時候會有兩種方式。
教學難點: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第四課時:已有基礎:1、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2、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3、已能體會到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教學目標:1、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2、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3、體會路線圖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
體會定向運動行走過程中的觀測點在不斷變化。教學難點:
根據觀測點的變化來重新確定方向標觀察物體的位置。
第三單元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P28/例1(加法交換律) P29/例2(加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第二課時:教學內容:P30/例3(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
教學目標:1.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第四課時:教學內容: P34/例1(乘法交換律) 例2(乘法結合律)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第六課時:教學內容:P36/例3(乘法分配律)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學重點:乘法分配律的意義和應用。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反應用。
第七課時:教學內容:乘法分配律的應用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能運用乘法分配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第九課時:教學內容: P39/例1(減法性質)P43/例3(除法性質)
教學目標:1.知道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一個數連續減去或除以兩個數,可以減去兩個數的和或除以兩個數的積。
教學難點:學生自己探索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可以改為除以兩個數的積。
第十課時:教學內容: P40/例2(綜合運用加鹼計算的實踐問題)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第十一課時:教學內容:P44/例4(兩個數相乘的乘法中的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把一個數乘兩位數,改成連續乘兩個一位數的簡便演算法。2.培養學生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增強使用簡便演算法的擇優意識。
教學重點:簡便演算法的算理。教學難點:把一個兩位數改成兩個合適的一位數相乘的方法。
第十二課時:教學內容:P45/例5(乘加運算中的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1.進一步熟練學生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2.能熟練運用簡便方法解決實際中的問題。
第四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小數的產生和意義 教學目的:(一)知識方面:1.使學生了解小數的產生。2.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3.掌握小數的計算單位及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重點:理解和抽象小數的意義。教學難點:抽象小數的意義。
小數的讀寫法 教學目的:使學生會讀、寫小數,並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教學重點:使學生會讀、寫小數。
小數的性質 教材簡析:小數的性質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化簡小數,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在小數末尾添上一個或幾個「0」,或者把整數改寫成小數的形式。教學時,要通過比較、辨析、抽象、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
教學目的:1利用遷移規律,讓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 教學難點: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
小數的大小比較 教學目標: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的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 教學目的:1、使學生通過探究理解掌握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
教學重點: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的規律。
生活中的小數 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什麼是名數、單名數和復名數,會利用單位間的進率把高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低級單位的名數,把低級單位的名數改寫成高級的名數。
教學重點:會進行名數的改寫。教學難點:會進行名數的改寫。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1 教學目的:1、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求出一個小數的近似數。2、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能正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教學難點:怎樣准確的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2 教學目的:1、使學生掌握把一個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以及根據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教學重點: 掌握把一個不是整萬或整億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數
教學難點: 根據要求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五單元 三角形
三角形的認識 教學目的:1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2 經歷度量三角形邊長的實踐活動,理解三角形三邊不等的關系3讓學生樹立幾何知識源於客觀實際,用於實際的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難點;懂得判斷三角形三條線段能否構成一個三角形的方法,並能用於解決有關的問題;
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目的:1.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2.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教學難點:會按角的特徵及邊的特徵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要求1.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並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2.能運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規律。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
六單元 統計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的: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製作方法。2、讀懂折線統計圖,屆時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3、通過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製作方法教學難點:體驗製作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教學要求: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計算方法。教學難點:退位減法。
第二課時教學要求: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並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法則,加減法關系。教學難點:運用法則進行准確計算。
第三課時教學目的:使學生能夠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法混合運算。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教學重點: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第四課時教學要求:在學習掌握小數加減法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教學重點:判斷小數加減法是否可以簡算。教學難點:正確的進行簡算。
第七單元 統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製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一、指導思想:
教材四年級數學下冊,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為依據,在總結現行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教材研究和使用經驗的基礎上編寫的。編者一方面努力體現新的教材觀、教學觀和學習觀,同時注意所採用措施的可行性。使實驗教材具有創新實用,開放的特點。另一方面注意處理好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既注意反映數學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又注意保持我國數學教育的優良傳統,使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發展性。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脫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四、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了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五、教學重點、難點:
1、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了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在綜合應用中,能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11、在實踐活動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六、教學措施: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周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鍾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准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系,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七、教學進度安排:
四則運算----------------------8課時
位置與方向--------------------6課時
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14課時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18課時
三角形------------------------8課時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10課時
統計--------------------------4課時
數學廣角----------------------4課時
總復習------------------------4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