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上好一節小學語文課
如果是低年級的學生那麼再結合的教學點之外,也要讓課堂的氛圍變得活躍起來。
B. 如何確定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目標
語文教學要求循序漸進。學生識字、寫字、詞語這些最基礎的知識需要日積月累,閱讀和寫作更需要一點一點地提高,這就需要教師既要有所教學年段的總目標,還要有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並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落實好教學目標。
一、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
1、小學語文教學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准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內部諸多方面的聯系,加強與其它課程以及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
二、教師要制定好每個單元和課時目標
小學語文教材安排非常合理,教材根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和不同的內容構建單元,每個學期課本有八個單元。前五個單元都有不同的綜合學習內容,每個單元都設計了導語、課例、口語交際、習作和回顧拓展四個部分。
教師要根據單元的這一設計安排好課堂活動,採用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讓單元目標成為課時目標的指導。課時目標要權衡所教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識水平來制定。單元和單元之間的知識聯系要突出出來,課時之間的承上啟下要做好,教師還要注意知識的適當擴展。
(2)小學語文課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目標是關於教學將使學生發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教學目標而進行。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一是課程目標;二是課堂教學目標;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與學的互動目標。新課程倡導的課堂教學目標有三個維度: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C. 如何上好一堂小學語文課
面對社會發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改革。的確是這樣的,面對今天的教育環境,絕對是有改革的必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可以說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實際的教學環境中靈活運用。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與傳統和語文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以往的語文教學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知識為本位,以考試為目標。
教學結構是表現教學內容、顯示教學目的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組織教學環節,設計教學結構時,必須明確一個目的,體現一個觀點,堅持一個原則。
在語文教學中,課程設置要符合孩子的特點,讓他們在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學到課本外的做人知識。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常常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應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給孩子什麼樣的生活?下面作具體的探討,希望給廣大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帶來啟示。
一、 教師要有淵博的知識
語文教師是學生美好心靈的塑造者,是學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學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這就更要求語文教師博覽群書,不斷地豐富、充實和發展自己,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無所不通、無所不曉,進而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崇高和神聖的形象。
教師要深入探究教材,善於濃縮課文內容,通過活生生的語言因素,來達到使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發展思維的教學目的。有的課文比較淺顯,中心較明確,教師可充分利用幻燈、錄音等教學手段編制信息傳遞程度,來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在引導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反饋信息。在學生理解課文之後,用省下的時間指導學生練習,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二、 課堂上必須有情感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業,孩子們課堂度過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還是快樂的,都是由我們教師的手來翻閱,我們的語文課堂空間如何去翻閱孩子的生命。一堂充滿激情的語文課,不僅學生聽著是享受,教師本身也會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的激情來自本向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對學生的喜愛,還有對夢想的追求。
三、 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情境教學,對於小學生而言,不但能夠激發興趣,並且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如果都是把握好這一環節,教學效果將會不錯。它要求教師以實際行為關心全體學生成長,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和學習特點,建立深厚的師生感情。在教學中努力做到以充沛的感情、專治的精神、豐富的想像、生動的語言、高度的概括力,從各方面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的情感。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形成印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
文與畫是相通的,因此,藉助圖畫再現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華,必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在運用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要加以指導和啟發,同時還要有感情地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例如,我在教學《風是一位畫家》一課中,通過生動的畫面,使學生體會到一年四季風的特徵,理解了這些風伯伯的「作品」,很容易的突破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
四、 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課堂提問適中,如果太容易,學生不需要動什麼腦筋就會覺得沒意思,如果太難,學生會感到摸不著邊際,失去信心。提問要緊扣課文,有一定的深度,能使學生抓住要害,想一想就能說出一二。學生有好勝心理,是願意思考問題的,關鍵在於都是要善於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要吃透教材,要了解學生。
五、 走下講台,充當學生
實踐證明,師生關系越融洽,教學效果就越好。根據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的特點,我們應該思考哪種教學方法,更容易被他們接受,盡量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想法,努力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教師可以走下講台,讓學生充當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鼓勵學生上台,識字,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同時學生也會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讓他們也認識到,只要努力,我們也可以做一個老師。
六、 充分利用多媒體
現在,多媒體普遍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它以圖文並茂,直觀的聲像、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有助於學生合作、主動地學習,達到開啟學生思維,陶冶學生情操,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境界。
總之,我真誠地希望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能讓學生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最大程度地學到應知應會的知識!實實在在教語文,簡簡單單教語文,從從容容教語文,輕輕鬆鬆教語文,是我一直追求的理想華的教學狀態。我在路上,我在努力!
D.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技巧有哪些
一、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安排
過去的語文教學是生搬硬套的教學方法,只要求完成教學任務,不管學生在學習中是否了解,也不管學生是否能夠接受這繁雜的內容。我試著在中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淡化課文間的嚴格界限,採用單元整體教學法。每個單元的課文都是因為有著某些方面的共同點才組織到一塊的,教師就可以利用這些共同點集中訓練語言。教學時,把一個單元看成一篇課文,從整體入手,先由學生自由讀通每篇課文,然後由學生初步讀懂自己所喜愛的課文內容,並有針對性的提出疑義,再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組織教學,進行詞語的組塊、句子的組塊、段落的組塊及寫法的組塊,讓學生在各種組塊中求同存異,得到內化與積累。這樣,就提高了教學速度和效率。
二、教學要聯系現實生活
當我上到《釣魚的啟示》一課時,我要求他們談談捐款的「啟示」。因為學校有位學生家裡失火,大家剛剛向他捐過款。學生積極舉手,暢談自己的想法。通過討論,大家理解了「愛」的含義。活動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如課本劇表演、辯論會、對抗賽等。學生在實踐中不斷地「折騰」,一定會碰撞出許多「求新」的火花。總之,小學語文教學「求真、求新」,需要每位教師實實在在地去學習、實踐、提高,才能為大家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三、營造良好的教學氣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採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通過表演、游戲等活動,入情入景地感悟、識記和品味語言,使情景的設置與語言的訓練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在教學過程中隨意捕捉或有意設置一些情景讓學生在無意中學會運用語言。一次春遊活動中,我和五年級的全班學生在河邊玩,無意中看到一條蛇正在吃一隻青蛙。學生們都驚叫起來,都跑出幾十米開外。當我們都鎮定下來後,才穩下心來。當蛇跑後,我向學生講有關物盡天擇、適者生存的道理。通過這件事,學生懂得不少的知識。經過實踐證明,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參與緊密相連。當學生的情緒處於一個積極振奮的狀態時,學生的思維才不會壓抑,一個個奇思妙想才會如泉噴涌。在課堂上,學生有時會再現一些奇特甚至有點荒誕的想法或回答,此時,教師應保護、鼓勵學生這種創新意識,切不可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從而培養學生有大膽能說的習慣,在自由言論中進行語言實踐。
四、注重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上課中發現,自主、合作學習的形式多,實效少。不少教師僵化地理解合作學習,片面地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有的教師把問題提出後沒有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直接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問題則只需要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就可以解決也去讓學生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合作討論的目標方向不明確或范圍太空太大,學生不知道該去合作什麼,討論什麼;有的小組學習,幾個學生各自將答案一對便完事了,根本沒有了合作,沒有了討論,結果你還是你,我還是我;有的小組學習中,有發言權的依然是那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習成績差的則只是旁聽;有的小組合作因缺乏有效的組織和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而變成了學生說笑或玩耍的機會。組織小組式的合作學習要遵循合作學習的原則。
E.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導入的幾種技巧
否則就達不到效果,小學語文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小學語文教師要保證課堂導入的新穎.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詩歌導入法來進行課堂導入,不斷挖掘出新的導入方法來吸引小學生,這樣才能在以後的學習中更加順利地學習和探索、也可以通過實踐的方式來充分的了解「課堂導入」的重要性一,如果在一節課的最開始小學語文教師就去講重點難點的話,一定要具有針對性,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嚴肅,要根據課堂的性質來選擇導入的方法,把復雜的問題利用多媒體簡單且清晰地展現在小學生的面前,所以做的課堂導入也是迷迷糊糊、輕松的課堂氛圍,小學語文教師不能總是用一種方式來進行導入,小學生也會厭煩,還可以利用一些身邊熟悉的事情或者是具有關注性的事件來進行課堂導入等等,還不如不做。那麼.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趣味導入法進行課堂導入.小學語文教師要准備新穎的,消除了畏懼心理、模稜兩可的、多樣的課堂導入,課堂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 有些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意識到課堂導入的重要性。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最能吸引他們的無疑是新鮮有趣的東西、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導入這一環節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學會隨機應變,所以這一種導入方式並不是適合每一節課。小學生的思維都很簡單,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難點都簡單化,可以利用一些與講課內容有關聯歌曲來進行導入,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一簡單了,可以利用一些民謠來進行導入,但卻毫不用心,可以通過與別的教師多交流的方式,多思考,並讓小學生沒有太多的收獲,才能真正投入到小學語文的課堂中去,都認為課堂導入這一環節其實也沒有那麼重要。這樣的趣味導入法可以讓小學生意識到小學語文這一學科並非想像中那麼 枯燥,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多觀察。最主要的是,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來進行導入,因為每一節課講的內容都不一樣,小學語文教師要把「課堂導入」這一環節重視起來、課堂導入要能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 在學習小學語文的過程中、愉悅積極的學習狀態,小學語文教師在做課堂導入時。趣味導入法就是給小學生營造一個快樂的。 3,甚至產生抵觸的情緒,也要及時更正,每節課都用這一種方法進行導入,因為這樣不僅不會將小學生帶入到課堂中,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由於對於課堂導入沒有足夠的重視,因為沒有從心理上把課堂導入重視起來,小學生每天的學習狀態都是不相同的,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都是特別重的,太復雜的知識小學生理解起來都有一定的難度,沒有針對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善於運用多媒體教學,快速地找到適合小學生現在這種狀態的課堂導入的方法、輕鬆了。 2。還有的小學語文教師名義上是進行課堂導入了,打個比方說? 1,這樣就能幫助小學生掌握了,只有小學生放鬆了心理,也能把復雜的問題變得簡單化,就要仔細觀察小學生的狀態,小學生就能學會,很多都偏離了課堂內容,但又因為學校要求或者礙於形式等原因又不得不做課堂導入。 以上內容,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豐富化,然後要學會隨機應變,導致課堂導入與這堂課所講的內容沒有聯系,認為課堂導入這一環節是可有可無的,漸漸地小學生就會失去學習小學語文的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就算在備課時都准備好了課堂導入,是不成功的,如果是這樣毫不用心的課堂導入,所以就非常理所當然地忽略了這一環節,我們會發現,這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走進教室的那一刻,學得會就會願意去學習,學會運用隨機導入法,要把課堂導入新穎化,要不斷創新,甚至直接省去了這一環節、影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課堂導入、多樣化,比如。 二,才能讓課堂導入起到相應的作用,那小學生就會聽得雲里霧里,也沒有太大的壓力,而把課堂導入准備得非常的潦草,小學語文教師所做的課堂導入內容上還有形式上都不能脫離這一堂課的內容,如何激發小學生的求知慾呢,沒有太多的顧慮,做了也等於沒做,才能激發小學生對小學語文這一學科的興趣。 4,對於小學生來說,一種導入的方法並不一定適合每一節課,就長期使用一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可以運用圖片,還會把小學生帶得越來越遠離課堂。 所以、豐富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總用一種方式進行導入,非常輕松,在發現與小學生狀態不符的時候,把小學生與主題的距離越拉越遠,或者是由於時間的緊迫。 5,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教材上需要小學生記住的生字詞都編成朗朗上口的詩歌,只要小學生聽得懂,讓小學生處於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要勇於創新。小學語文教師只有學會創新,是我關於「如何有效進行小學語文課堂導入」這一問題進行的分析和總結
F.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常規要求
1、上課前必須認真、充分備課,至少超前三課時備課。
2、教案書寫一般內容:
(1)教學目標(全面、准確、可操作、可檢測);
(2)教學重點、難點(從教材內容和學生學習兩方面確定);
(3)教學准備(教具、學具、搜集資料等等);
(4)教學過程(鎖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注重教法選擇及學法指導);
(5)板書設計(簡明准確,富有創意);
(6)課堂或課後練習(有針對性、層次性、典型性);
(7)教學反思(每單元至少一篇)。
3、備課類型包括識字課(低年級)、閱讀課、習作(寫話)課、口語交際課、語文綜合性學習等。教案應分單元按課文、按課時撰寫,課時數以教學參考用書相關規定為參照。教案設計以個人鑽研為主,提倡集體超前備課,提倡按單元整體備課。
4、認真學習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認真通讀教材,熟悉任教年級、上下銜接年級的教材以及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編排特點,理解教材編排意圖,准確地把握每單元教材的特點。要以「課程標准」為指導,以學定教,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備、六結合。
一備《語文課程標准》;二備教材(教師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編者對話);三備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結構、學習需要、學習方法和習慣等);四備教學資源(教材背景資料,生活體驗等與實現教學目標相關的所有信息);五備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教法和學法;六備作業設計、學具、教具(要體現個人特色及課型特點)。
六結合是指課程標准與教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相結合;主導和主體相結合;教法與學法相結合;預設與生成相結合;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6、提倡電子備課、多媒體教學。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資源,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激發興趣,變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提高教學效益。
(6)小學語文課教學擴展閱讀:
教學基本功:
1、教師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養。
2、教態親切、自然。
3、能靈活處理教學過程中的突發事件。
教師應培養學生逐步做到:
1、上課鈴響,保持安靜。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積極思考,主動交流,認真傾聽他人意見。
3、大膽質疑、勇於求異、敢於創新。
4、講普通話,吐詞清楚,聲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內容向人請教。
網路-小學教師
G. 小學語文課如何進行創新教學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課堂教學是一個主要的渠道,也是小學語文進行創新所必須要走的一條路。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課堂教學進行創新。
一、對課型進行創新
一般情況下,每次上課時,教師都會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多種教學方法為輔,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探索和創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較為固定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是一種基本的課型。因此,對課型進行創新就是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教師要引導學生多進行自讀自悟,將課文中所蘊含的深層意義「悟」出來。如進行《夜鶯之歌》的學習時,我就讓學生談談感想。有的學生對小夜鶯機智勇敢的精神進行了分析。有的學生分析了游擊隊員與小夜鶯的默契,明白了側面描寫的重要性。還有的學生分析了小夜鶯高超的口技,無論是學夜鶯唱,還是學杜鵑叫,都和真的鳥叫聲一樣。經過討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深刻,那些細節方面的問題也被學生挖掘了出來。討論使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到了實處。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我們要通過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來促進創新行為的落實。
二、對課堂組織形式進行創新
傳統的課堂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這種死板的組織形式很容易遏制學生想像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學生需要自己去對文章進行閱讀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討論,相互幫助。討論式教學能夠很好地滿足學生的這一學習需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經常採用的討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同桌討論,一種是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為了改變這種一成不變的討論方式,我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索。例如,學習《只有一個地球》時,為了使學生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樣有水和生命存在」這句話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進行了一場辯論——「移民火星能否實現」。學生圍繞著這一問題進行正反方的辯論。學生通過自己在網路或圖書館里所搜索的資料將課文內容進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逐步走入了小學課堂,為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大的輔助作用。多媒體具有強大的信息輸出功能,它能為學生帶來立體的刺激,使學生的多種感官都參與到認知活動中來,變抽象為具體、復雜為簡單,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有效的培養和激發,促進課程教學的不斷優化。如教學六年級下冊《科學的精神》這一單元時,我就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示了水稻豐收的場景和炸葯爆炸的情形。當課文中的內容用多媒體以動態的方式展示出來時,學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科學家不畏困難,刻苦鑽研的精神,學科學、用科學也成了他們頭腦中一種強烈的需求。再回到課文學習中來,學生無論是回答問題還是進行交流和互動,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效果也非常好。
四、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
教學語言能夠反映教師的綜合能力,也是學生能夠感知最為迅速的因素。對教學語言進行創新是教學創新中最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個教師的教學語言都有自身的風格。風格化語言的形成是教師個體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當教師對於創新達到了一種自由的成就階段,它才會逐漸產生、發展並最終形成。如進行復韻母ei的學習時,為了避免學生將ei與ie混淆,我就先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會小i就爬不動了。這時,大e說:小i,我拉著你爬。於是,大e在前面拉著小i往上爬。大e帶小i,邊爬邊喊ei,ei,ei。全新教學語言能夠使學生對拼音的學習產生一種形象的認識,他們對這種練習形式也很感興趣,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
此外,教學語言並不只是教師所說的話,它還包括教師的體態語言,即教師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勢等。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的藝術創新過程,教師要將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充分地調動起來,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創造一種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個性色彩的教學語言,使學生對教學產生一種美的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
五、 對板書進行創新
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對於整堂課來說,板書的作用是總結學習內容,提醒學生注意本課的主要脈絡。要想使板書新穎別致,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教師就要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挖掘,發現其潛在的構思線索,將課文的內在結構以一種直觀的形式展現出來。同時,板書要形象、生動,如果可以,還要配上一些簡筆畫或幾何圖,凝聚課文精華,從微小之處探尋課文,將所學內容以創新的形式定格。如學習《龍的傳人》一文時,我先利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了一幅簡單的龍的形象,然後結合課文中對龍的描述「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邊說邊畫,並不時地咨詢學生的意見:「大家看老師畫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畫完,學生基本上就能將龍的這幾個特徵都記住。到課堂的最後,我又將一些與龍有關的成語整齊地寫在了黑板上。在進行板書的創新時,教師只有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與完成環節,才能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為深刻。總之,教師要對板書的形式進行創新,力求新鮮生動。這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效體現,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創新的一個目標。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關注學生的發展,使學生對創新沒有任何的顧慮,愛上創新所帶來的成就感,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品質,使他們成為高素質的建設人才。
H. 新教師如何上好小學語文課
首先,提高教師個人語文素養是上好語文課的前提。
「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對教師知識擁有量的一個比喻,可以看出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具備很多知識,尤其是語文教師甚至應該是一個「雜家」。要求語文教師應該具備中外文學史方面的知識、文學理論知識、文學創作知識、文學批評知識等。教師文學素養高,文學知識深厚,語文課就會上得生動活潑,學生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就會很快地提高。相反,教師文學素養低,文學知識淺薄,學生就很難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應有的教育。一節上得好的課不是因為處理教學的技巧,而是由任教老師的學識、思想、境界決定的。你對課文的理解有多深,你對語言文字的挖掘就有多深。而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直接取決於老師的文學修養。沒有深厚的文學修養,沒有過人的理解能力,沒有博覽群書的「厚積薄發」,是教不出精美絕倫的語文課的。
因此,每個語文老師都應該博覽群書,涉獵到各個領域,讀文學大家的文學作品,讀兒童文學作品,讀古代的文學經典,讀教育經典。這樣我們才能從根本上解放思想、充實自我、教好語文。其次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知識,即語言應用學方面的知識。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即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對語言發生的規律、語言學的理論、現代漢語聽說讀寫知識、邏輯學知識等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這樣才能適應教學的需要。教師還必須隨著時代的需要,隨著教材的更新,不斷學習,不斷擴充自身的知識,惟有這樣,才能具備比語文教材更精深和更為廣闊的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的意義、地位和作用,才能居高臨下,正確地處理教材,深入淺出,把道理講得通俗易懂,才能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能真正上好語文課。
其次,充分備好課是上好語文課的保障。
俗語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活動也是如此。充分的備課對於課堂教學來說猶如枕木之如鐵軌,基石之於高樓,它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讓教師對於課堂教學有一種清晰、理性的思考和整體安排,這是課堂教學取得實效的保障。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備課包括鑽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學生、考慮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寫教案等。這就要求教師肯花時間去鑽研。
首先教師要備好教材。文本教學,要求我們首先要吃透文本,所以每次上課前,對於所要教學的內容都要熟稔於胸,絕對不打無准備之仗。
除去充分准備所要教學的內容之外,還要考慮學生的因素。
站在學生的立場上,以他們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於所要學習的文本學生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以學生的生活經歷會不會對所教學的內容產生共鳴。尤其是我們務工子弟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而言就不高,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呢?如做游戲、競賽、分組、才藝比拼等,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問怎樣的問題,怎樣分層次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步入文本之中去欣賞,去感悟,哪一類問題由什麼水平的學生解決。全面地,深層次地站在學生的出發點上對所學進行預設思考。唯有如此,才能成竹在胸,也為良好的課堂教學作了好的鋪墊。
再次,靈活駕馭課堂是上好語文課的關鍵
無論是平時的積累,還是課前的准備,一切都將服務於課堂這一重要的教學活動。首先,找准一堂課的切入點。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開課要講求藝術,根據不同類型體裁的課文,在深入把握其思想內涵,藝術特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教學的目的要求的基礎上,立足開課的形式新穎,做到在開課的過程中創設激情,激發學生求知的熱望,啟點給學生思維求異的方法,用生動有趣的情境或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吸引住學生,緩緩進入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為重要。如我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一課時,開課時我抓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談談自己所了解到的一些有關昆蟲的知識。學生興趣盎然,發言積極,為學習課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其次,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感悟。課文中有著生動活潑的語氣、節奏、句式、格調,蘊含著作者的情感意旨。只有在教師層次清晰、條理明了的引導下,反復有表情、有節奏地朗讀重點詞語和句子,深入作者情感地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悟出僅憑語言分析難以真切理解地內涵,才能真正理解課文,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通過朗讀,學生能體味到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課文描寫的場面、人物語言在學生的頭腦中鮮活起來。在讀中既培養了讀書能力,也為語言表達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