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小學學科 >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發布時間:2021-01-11 09:55:49

⑴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現代詩教學

舉例說明,如下:

以駱賓王《詠鵝》一詩為例。在教學中不妨可以設計一個「詩畫」相結合的環節,逐步引導學生分析詩歌,一層一層撥開文字的外衣,共同尋找隱藏著的美。課堂中,教師可以將事先准備好的三副畫展示於學生面前。根據畫幅引出課題《詠鵝》,並設疑:這三幅畫中只有一幅畫才是駱賓王《詠鵝》中描寫的那隻鵝,你們想知道是哪一幅嗎?——引導學生自由讀詩,試著理解詩意。學生闡述自己對正確畫面理解同時,正是教師一步一步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驗文本,感受詩情的過程。學生探索「三美」的過程,同時也幫助了學生醞釀了情感,為朗讀做好情感的鋪墊。

①曲項向天歌(為什麼歌唱?歌唱什麼?)——學生在想像中說句——在想像中感受到快樂——有感而發的朗讀。

②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試著讓學生描述想像中白鵝在水中嬉戲的情景——想像說句——指導朗讀)可提供的句式訓練,例如:

句式一:你瞧!它的羽毛多呀,就像!

(例:你瞧!它的羽毛多白呀,就像白色的雲朵飄浮在藍天上。……)

句式二:你看!它的腳掌多呀,就像!

(例:你看!它的腳掌多紅呀,就像火紅的楓葉在風中舞動。……)

句式三:快看哪!它真像。

(例:快看哪!它多像一隻潔白的小船浮在碧綠的水面上,兩把紅色的小船槳輕輕地劃動著清清的河水,多美啊!)

在引導中注意把握《詠鵝》中隱藏著的三個「美」。

①「形體美」——曲項

②「音樂美」——向天歌

③「色彩美」——白毛、紅掌(綠水清波)

(水「綠」,水「清」都是對白鵝美的一種襯托,也可以借機誘發學生們對小動物的喜愛,對大自然的熱愛。)

通過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句去理解把握詩意,由局部到整體的感知,在想像說句的基礎上挖掘詩歌中蘊藏著的美,從而幫助學生初步體會到文字的魅力所在。學生深入文本的過程,其實就是他們逐步接近「美」的過程。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情感積累,在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中逐一得到了發揮與展現。在此番與「美」的較量之後,讓學生再次朗讀這首古詩,相信一定能將鵝的美,鵝的自在,鵝的快樂,以及對事物的熱愛表現得淋漓盡致。學習古詩,從而又跳出古詩;感受美好,從而又衍生出美好。這就是我們應該給予學生的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語言的魔幻,在親近文字的行進過程中一次一次地讓學生體會到熠熠生輝的不僅僅是書本的語言,更是來源於自己內心的聲音,這聲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無聲的。因為潤物的恰恰是無聲的。


⑵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方法有哪些

教師要教得好,讓學生學得好,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古詩教學要設計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師必須對古詩文相當熟悉,對古詩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還能對其中一些古詩文有獨特的體會和感受,從而想方設法引導學生進入對古詩文的欣賞與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獻顯示,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探索有效古詩課堂教學研究中,小學古詩詞教學設計分七步進行: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古詩導課的方式與閱讀教學的導課方式類似,即:間接導課與直接導課。間接導課即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提出所要學習的課題,並板書課題。間接導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導入法、疑問導入法,預習導入法,背景導入法等等.不管哪種導入法都與教學內容有關,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鋪墊和襯托。如:我執教的《回鄉偶書》採取的就是間接導入法,由已學過的詩人賀知章的《詠柳》來喚醒學生對詩人的再現進而在增強孩子的求知慾的前提下進入本課的學習。直接導課,即開門見山直接明確學習內容,板書課題,提出學習要求,學習新課。就像本人執教的《泊船瓜洲》,從今天起我們進入第二組元的學習,隨著今天的學習我們將認識一位宋朝詩人王安石,今天學習他筆下的一首詩板書課題。
二、背景介紹,知曉詩人。
古詩的創作背景包括時代背景、詩人創作此詩的境遇與心態等。古詩深刻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傳統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學語文人文性的典型體現。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詢資料了解詩人及其創作背景,可以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並且新課程標准還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處理好這部分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增長歷史知識,也可以使教學增添生趣。
像我在這一環節介紹詩人賀知章創作《回鄉偶書》這首詩的背景,學生就會在這種情境中展開想像,獲得情感體驗。課程標准對高年級閱讀積累提出較高的要求: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能根據需要搜集有關材料。我教學《長相思》在這一環節讓學生交流對於納蘭性德你知道多少呢?這樣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品質,又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為下一步學習古詩、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准備。
三、自主學習,弄懂詩意。
《語文課程標准》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作為語文課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語文教學應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教師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機地結合,引導學生學習古詩。
首先要大膽地放。先讓學生自由討論學習古詩的方法,然後讓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詩意。對於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和幫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得到解決。
引導學生利用書上的圖畫,注釋或其他工具書等幫助理解詩詞的意思。理解詩詞的意思還應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抓詩眼
:例如王維的名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更能理解異鄉異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個獨字,就知道倍思親時的孤單了,更能理解詩人見到別人團圓而自已隻影形單的寂寞了。
(2)抓詞語
:例如,同是寫送別的詩《芙蓉樓送辛漸》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詩句中的重點詞,就能體會到詩人送別時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樓送辛漸》寫到: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詞,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別辛漸時心中充滿了傷感與凄涼,到底送別的辛漸是何人呢?為何這樣悲痛呢?一定與詩人的親友有關。
(3)抓詩句
:一首詩,每每有兩句是重點句,有些甚至成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點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鸛雀樓》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靜夜思》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題西林壁》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抓詩題
:有些詩,從它的題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詩到底寫的什麼內容。例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從題目就可見作者在西湖上飲酒(欣賞風景?賦詩?)碰到了開頭是晴朗的,後來下雨了這樣的景象。又例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如果不看題目,一讀而知是寫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結合詩題細讀全詩,你就會發現作者是借物抒情,寫下了對林子方上京為官的無限祝福。
四、誦詩想像,品詩悟情。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古詩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博大精深,凝煉含蓄。有著音樂、建築、繪畫、意境等在內的巨大美學價值。詩的情感要讓學生通過朗讀欣賞來體會。因此,在學生理解了全詩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後,教師要趁熱打鐵,通過現代教學媒體的輔助,讓學生根據詩意想像,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通過點讀、評讀、范讀、誦讀,演讀使學生能讀出詩的重音和節奏,知道應該如何把握詩的輕重緩急,加深對詩人情感地體驗,體味出詩人賦於詩的思想感情。在學習古詩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學生依詩句的意思展開想像,入情入境,加強有感情地朗讀。在初讀過程中,僅以讀准字音,讀通詩句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礎上再讀,就要有感情表現的要求。在理解詩歌意境後的朗讀就要求能達到變感情朗讀為有創造性地朗誦。
五、創設情境,引入詩境。
讀詩的最高境界是進入詩歌意境。進入詩境就是引導學生真切地體驗詩人所創造的那個景象和情感,為之動情。怎樣讓學生進入到這種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呢?教師不要孤立地指導朗讀或單純地創設情境,而是將創設情境與感情朗讀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創設情境作為學生感情朗讀的基礎和鋪墊。同時又通過讀來引導學生領悟詩情,進入詩境。我有時採取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此情此景;我有時通過看錄像將學生帶入到詩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現一次比一次豐富,學生的朗讀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終,讓學生通過讀與詩人的情感達到共思、共憂、共吟的境界。實際上這一環節就是前一環節的升華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創作詩詞。
課程標准指出:小學階段應要求學生誦讀古詩文,以利於學生的積累、體驗和培養語感。整個小學階段學生學習的古詩量並不是很多,所以在結束了一首詩的教學後,並不結束這堂課的教學,而以詩帶詩,以點帶面,將課堂延伸到同一類型的古詩教學上,有意識地加大學習古詩的量。使學生在課堂中接觸到大量的古詩,了解到詩人更多的優秀的詩作。這樣,同學們的眼界開闊了,誦讀古詩的興趣也增加了。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讓學生表演,再現詩的意境;中高段可通過課件的出示和音樂的渲染,創設適宜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課堂環境。通過這個語言實踐過程,指導學生運用古詩的能力,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及興趣,讓他們能學以致用,真正起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七、板書設計,簡單明了
教學板書是藝術,藝術是講究創造的,是需要教師花心血進行構思、提煉、創新的。每一幅新穎別致、獨具個性、富有美感的藝術板書的出現,都是教師創造性思維的結晶。我們提倡在教學過程中重視板書,更提倡教學板書的新設計和新創意。板書設計做到,圍繞詩詞中心,抓住關鍵詞,簡單明了,有創新。

⑶ 如何進行詩歌教學

1、反復誦讀,體會情感

中國古典詩歌的特點是意境深遠,感情豐富,語言簡練,節奏感強,這些特點使得詩歌易於朗誦,朗誦可以提高學生感受詩歌的語言,韻律,形式,並逐漸把詩歌的語言轉變為自己的語言,創作出優美的詩篇。俗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再者經過反復誦讀,便能理解詩歌的含義,「書讀百遍,其意自見」,進而體會出詩的意境以及所蘊含的感情,使學生感受詩歌的魅力。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詩歌教學

2、利用插圖,自我想像

課文中的插圖能准確的呈現出詩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直觀的去感受詩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畫面里去引發學生的想像。如葉紹翁的《游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盡,一枝紅杏出牆來。」課文中的插圖發揮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滿園春天的景色,顯得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大家都認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壞了這滿園的美景,才久久不開門,但這美麗的景色怎麼能阻止客人去欣賞呢,看!一枝紅杏就伸出了牆外。利用文中的插圖把可以把學生的想像發揮到極致,這時教師再加以引導使學生領會出詩歌的魅力。

3、介紹作者、背景及題材,深入理解詩歌

對於一首詩歌,詩人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心情什麼情況下寫出來的,都會在詩中多多少少的展現出來,而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與詩人顯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時代以及寫作背景,顯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詩歌的,更談不上理解詩歌所呈現出來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詩歌的題材,更能激發學生的寫作慾望。如陸游的《示兒》,這是詩人的絕筆同時又是一份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詩人在生命即將終結之際,覺得今生唯一遺憾的是看不到國家統一,並叮囑兒子在「家祭」時別忘了把「王師北定中原日」告訴於他,作者這種深厚的愛國之情,不得不讓人感慨萬千。教師通過對詩歌作者、背景、及題材的介紹,對詩歌教學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望採納謝謝!

⑷ 如何教小學語文古詩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⑸ 小學語文古詩如何講解

1、把古詩的作者簡略的介紹一下
2、把古詩中每一句里難懂的字,加以解釋
3、串講一下這首詩的主要意思
4、找到詩歌的詩眼,進行賞析
5、歸納詩歌的中心思想,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6、讓學生把詩歌背誦下來(這個屬於主要的教學目標)
7、對於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布置找這個詩人的其他作品,或是同一題材的其他詩人的作品進行比較閱讀

⑹ 小學語文古詩詞如何教學

寫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音fēi)而久久不見打開、喜從天降的生命力度,所以客人輕敲柴門才久久地不開,一枝紅杏出牆頭,但作者的心靈已經被這動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滿了。這首詩情景交融。
因游賞受阻而掃興又得興,說園門雖然關得緊、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故意說成主人有意拒客。但寫得很幽默風趣,也寫出了他那一片憐春惜春的情懷。失望後的意外精神補償,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學的啟悟了,這就不僅是遊人憐屐。」不過陸游此作未免平展,構思奇特,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就把「屐齒游園」轉化為「精神遊園」了,說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的青苔:
《游園不值》這首七言絕句描寫了作者游園未遂,蓬勃發展,不正在向人們炫耀著春天的美麗嗎:一切美好的事物,怕我的屐齒在上面留下踐踏的痕跡,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出牆來」,「憐」則是從探訪春色者的 游興的角度落筆、卻勝於成游的別具一格的記游詩,沒有人來開,能引起讀者許多聯想、奇興,彌足珍貴。那滿園的美麗春色怎能關得住,而且春色派遣紅杏使者也 來憐屐了,敲了半天柴門。由於有了「應憐屐齒印蒼苔」的設想,迸發出春光難鎖,其鍥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憐惜。同樣,交代作者訪友不遇,滿園春色卻難以關住,音jī)不避苔滑路僻,你看一枝紅杏探出牆頭,這是為了給下面的詩句作鋪墊,盡管它吃了「閉門羹。短短兩句、同情。春色在這么一「關」一「出」之間。倒是「憐」字有情致。首句又作「應嫌屐齒印蒼苔」,怕破壞了園中的美景,園門緊閉!
中心思想,非名家一旦對生命與詩進行精誠開發,才引出後兩句更新奇的想像:
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游園所見所感,所以「柴扉」久扣不開,我卻嫌這「嫌」字不好。可見名家之詩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為名作,「春色」和「紅杏」都被擬人化。將主人不在家,這可能是因為主人怕踩壞園中的青苔,由一枝紅杏出牆。表現了春天有壓抑不了的生機,有點馬上觀花,沖破圍牆,溢出園外!但這首詩更為膾炙人口的還是後兩句。從某些語句上看,但清高得有點做作。
這首詩還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枝紅色杏花已經早早探出牆來。柴門雖然不開,不及葉紹翁之作那麼精神專注,但「春色滿園關不住:「春色」是關鎖不住的,春色卻是關不住的啊,不僅景中含情、無緣進門的詩題,小扣柴扉久不開」,簡單的幾個字。
名句賞析,它必能沖破任何束縛。可是詩人卻由此生發感想。」
詩以「游園不值」為題,未免有點掃興!
頭兩句「應憐屐齒印蒼苔,而且景中寓理,它是一首無法成游。盡管主人沒有訪到,受到哲理的啟示,寫出的並不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此詩就是記錄這種精神奇遇的:「平橋小陌雨初收, 長滿蒼苔的路上遍印著詩人木屐釘齒的痕跡,本是說自己游園的目的沒有達到,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鎖不住,輕拍木編門扇(柴扉。詩人去朋友家游園看花:
「春色滿園關不住,後者更貼合「游園不值」,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寫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詩人從露在牆頭的一枝杏花想像出滿園的春色,淡日穿雲翠靄浮,還寫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機。
賞析、遠離塵囂的清高,想像著牆內滿園春色燦爛奪目。「嫌」是從推測園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筆,「紅杏」必然要「出牆來」宣告春天的來臨,去探訪春天消息。到底自然界比園主人更能體貼遊人的情趣,千古傳誦,游賞的願望受阻?「關不住」。他想。這後兩句詩形象鮮明。但掃興之餘驚喜地發現奇遇,一切充滿生命的新鮮事物,高齒的木板鞋(屐,無法觀賞園內的春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因此才不讓自己進來的緣故罷,寫出了詩人的善解人意,任何外力都無法阻擋,紅杏出牆的動人情景: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此詩點化了陸游的《馬上作》一詩。無緣 進得園門,在深摯的精神體驗和心理波折中,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賞,這應該看作是一種精神奇遇,必須按照客觀規律發展、禁錮不了的:
今譯。楊柳不遮春色斷,也可能出現奇跡:
園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齒踩壞了蒼苔,它似乎在表現園主人閉門謝客《游園不值》

⑺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怎麼評課

古詩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藝術瑰寶,詩章簡短,意境深遠。本課所選的兩首送別組詩,都給人以「相聚時難別亦難」的傷感。由於詩詞內容時空跨度太大,而小學生閱歷較淺,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而教學中不能僅僅滿足於詩歌意思的疏通和詩句的積累,應創設生動的情境引導學生讀背吟誦,在讀中感悟,在比較中體會別情,在比較中想像詩歌所描繪的畫面,藉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

小學古詩的評課稿

本節課教學首先通過音樂導入,創設意境,做好感情鋪墊。接著通過學生自學,小組交流討論學習,疏通詩意。然後,通過品讀關鍵語句,展開想像,領悟詩境。最後,通過配樂誦讀,升華情感體驗。整體環節比較緊湊,銜接較為自然。通過此次學習,學生對送別詩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學習目標。

不足之處在於:

1、部分學生不能樂於參與討論,不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2、教師對於達到以生為本,實現生本課堂的目標還需要努力,對於農村學生的學情要把握更精準。

3、上課是對於語言表達訓練這塊處理有些倉促。

4、對於「相惜」、「悲壯」品味還不夠深入。

5、課堂總體平緩,無特別亮點和精彩之處。

6、在學情把握上,「精讀一首,帶讀一組」應該會比兩首古詩同時進行比較教學效果會好。 7、應該在古詩重點詞句進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點水。如果還有機會重上,我將著力解決以上幾方面問題。

篇二:四年級古詩復習評課稿
背誦古詩一直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項目,也是我部語文教學的一個亮點。林敏老師向我們展示的《漫遊詩林》將孩子們帶入了浩瀚、有趣的詩詞海洋。陶醉於中國古詩歌的神韻之中。課堂上學生們誦詩、對詩、唱詩、畫詩、演詩,真可謂生動活潑、動靜相宜。孩子們那搖頭晃腦,神氣活現的神態,充分展示了我們中華5000年的詩詞瑰寶,這種吟誦,既是對語言文字的積淀,又是學生思想的啟蒙、人格的熏陶。 作為一節中國傳統文化課,它又體現了以下幾個「多」:

一、 所展示的古詩多。

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孩子們通過各種形式的古詩誦讀復習學過的古詩,領略古詩詞的神奇魅力。林老師帶領孩子們誦古詩,佳言妙語對對碰。各個環節都緊緊圍繞學習古詩、展示古詩來進行。整堂課,孩子們始終快樂著、興奮著、學習著。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們在課堂上所表現出來的對古詩濃厚的興趣得益於老

⑻ 淺談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的藝術

《小學古詩詞教學策略》學習心得
延長縣小學 劉沁馨
古詩詞濃縮了語言文字的精華,字斟句酌,言簡意賅,言有盡而意無窮,代表了文字表達運用的最高境界。時下正全面復興我們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舉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強勁的國學熱潮,小學古詩詞教學也愈來愈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是,由於古詩詞是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不斷積累進化而來的,其表達藝術、遣詞造句形式等方面與現在的語言習慣差別很大。因此,學生理解古詩詞,老師教授古詩詞都會有一定的難度。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古詩詞教學的幾點體會: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古詩詞是語言文字積累進化的產物,具有很強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氣息。不同時代的人,其認識事物的廣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樣的;同一時代不同的人,其觀察問題的側重點不同,關注度不同,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樣的;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齡段,其心路歷程也不會一樣,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樣。教學時,教師如果不讓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資料就照本宣科地講解古詩詞,學生就很難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因此,了解作者的創作背景相當於找到了打開古詩詞殿堂大門的鑰匙,由此登堂入室,欣賞古詩詞、理解古詩詞就顯得有路可循,從而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解讀詩詞的內容。
比如張志和的《漁歌子》,這首小詞,通過描寫清新秀麗的江南水鄉景色,表露出他悠閑自適,怡情山水、樂在其中的心志。詩的最後一句「斜風細雨不須歸」,這里的「不須歸」不是作者不能歸,而是因為他不想歸。張志和釣魚從來不用魚餌,他原本釣的就不是魚, 而是那份悠閑自在的心情。為什麼「不想歸」呢?我建議學生上網查閱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原來,張志和因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轉變期,先是在「安史之亂」中顛簸流離,後來他的職場經歷也是起伏不定。他因才華出眾受唐肅宗李亨的賞識,被任命為翰林院待詔,因事得罪朝庭被貶謫,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長安,這對他的思想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從此,他看破官場,以奔喪為由辭官返家,隱居在太湖一帶,自稱「煙波釣徒」,情願扁舟垂釣,成為一位隱賢。因此,「不須歸」是作者不願再次入朝為官的意思,更讓學生品味出詩人高遠、淡泊、悠然脫俗的意趣。
二、品字析詞,進入詩情
古詩詞由於字數限制,每個字都是精華,古人稱之為「煉字」,即詩中的每個字都是經過反復冶煉的,「吹盡黃沙始到金」,詩中字字珠璣,每個字都是黃金。在古詩詞教學中,理解詩意的關鍵就在於把握詩中的關鍵字——詩眼。有的詩歌,詩眼在題目上,初讀時就能獲得必要的信息,如《望天門山》中的「望」字;有的詩歌,詩眼卻嵌在全詩的字里行間,需要引領學生走進詩歌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楓橋夜泊》的「愁」字,《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兒》的「悲」字等。我們今天教學古詩時,引導學生緊扣「詩眼」加以體會,能使其更好地進入詩境,感受詩的無窮魅力。首先,我指導學生通過自讀、范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方式讀通全詩後,引導學生理解「危樓」就是「高樓」。接著,我讓學生結合詩句來理解「樓高」,學生不僅從詩的前兩句「高百尺」「摘星辰」等具體描繪中體會到寺樓的高聳入雲,還從詩的後兩句詩人夜宿高樓的心理描寫,想像到「山寺」與「天上人」的相距之近,這樣,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體會樓的高,當一生將最後一句「恐驚天上人」聲音讀得很響亮時,我馬上提醒他:「噓——仙人正在睡覺呢!別吵醒了仙人!」該生馬上心領神會,放低聲音、放緩節奏重讀了一遍——「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在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中,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寺再次呈現在面前。
三、由詩入畫,領悟詩意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詩歌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